1.目无全牛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2.目无全牛的成语故事

3.目无全牛成语

4.道牛师问心自盲目全于打打一成语

5.胸有成竹的解释

目无全牛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目无全牛的反义词-目无全牛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编号 1418 成语 目无全牛 注音 ㄇㄨˋ ㄨˊ ㄑㄩㄢˊ ㄋㄧㄡˊ 汉语拼音 mù wú quán niú 释义 眼中没有整头牛的形体,比喻道的修养不受外形限制的境界。

典出《庄子.养生主》。

后用「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纯熟高超。

「庖丁解牛」、「善刀而藏」、「游刃有余」、「踌躇满志」 典源 《庄子.养生主》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1>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2>而不以目视,官知3>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解〕(1)解牛:分卸牛的肢体。

(2)神遇:从精神去接触事物。

(3)官知:感官知觉。

知,音ㄓ。

典故说明 先秦哲学家庄子喜欢用寓言来启发人们的智慧,他在〈养生主〉这篇文章中,就用了一则「庖丁解牛」的寓言,来让人们了解理想的人生观到底是什么。

这则寓言的内容大意是说:庖丁为文惠君分卸一头牛的肢体,不仅动作像最美妙的舞蹈,所发出的声音更像是最好听的音乐。

文惠君不由赞叹地问:「你是怎么办得到的?」庖丁说他所喜欢的是「道」,已经比技巧更进了一步。

刚开始解牛的时候,眼睛所看的无非就是头牛,根本无从下手。

三年之后,才有所领略,眼睛已能看到牛的筋骨结构。

到了现在,已可以不藉用目视,纯粹运用精神感觉来动刀了。

循着牛体天然的组织结构,削劈筋骨间的空隙,然后把刀子引向骨节的孔穴,牛就分卸完成了。

在这个过程中,连牛体脉络相连以及筋骨结合的地方都未曾触及,更不用说会去伤到大骨头了。

一般好一点的厨子,每年要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切割的方式来解牛;普通一点的厨子,每月要换一把刀,因为他用硬砍的方式来解牛。

以硬踫硬,刀刃当然容易受损。

我这把刀已经使用了十九年,分卸过几千头牛,却仍然像刚磨利的刀,一点损伤都没有。

那是因为我拿的是一把没有厚度的刀,进入牛的复杂组织,在经络血脉的空隙中,到处游走,可以挥洒自如,还觉得很宽绰而有余地。

所以十九年来,都不必换刀。

虽然如此,每次遇到筋骨支错聚结、难于处理的地方,我仍然会集中注意力,小心谨慎地用刀,等挑开关键处,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开了,就像土块堆积在地面上一样,「ㄏㄨㄚˋ」的一声,牛就解好了。

这时候,我拿着刀站在分卸完毕的牛肉面前,东看看西看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然后才会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在这则寓言中,庄子用牛的组织来比喻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想在纠结难分的人情世故中不受伤害,得拥有一把用智慧锤炼出来的「无厚之刃」。

文章中,庄子用「未尝见全牛」来形容庖丁解牛不受形体限制的境界,后来就从这里演变成「目无全牛」这个成语,比喻技艺纯熟高超。

书证 01.唐.杨承和 〈邠国公功德铭〉:「操利柄而目无全牛,执其吭如刍豢悦口。」

02.宋.李之仪〈次韵东坡和滕希靖雪浪石〉诗:「便觉诗源得三昧,目中无复有全牛。」

03.宋.杨万里《诚斋诗话》:「某目无全牛,意空凡马。

道不行而言立,身愈退而名高。」

04.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卷二.小癞子》:「所谓精者,如承丈人之蜩,如运郢人之斧,如射甘绳之箭,胸有成竹,目无全牛。」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技艺纯熟高超。

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技艺精湛」的表述上。

例  句<01>朱铭大师的太极系列,是目无全牛、大刀阔斧的钜作。

<02>只要肯下功夫,你的技艺日后必能达到庖丁目无全牛的境界。

<03>大师执笔挥毫,似竹非竹,似马非马,已臻目无全牛的境界。

<04>我摸索捏陶技艺多年,直到最近才领悟目无全牛的境界,可以随心所欲,不再受形象拘束了。

近义词: 庖丁解牛,得心应手,运斤成风,炉火纯青

反义词: 黔驴之技 辨识 参考语词 目牛无全,无全牛

目无全牛的成语故事

目无全牛

拼音: mù wú quán niú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出处: 先秦·庄周《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目无全牛成语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为大家带来目无全牛成语,快来看看吧。

汉字书写 :目无全牛

汉语注音 :mù wú quán niú

成语出处 :战国.庄周《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目无全牛的意思 :全牛:指整头牛。对牛的熟悉程度达到了可以精确分析牛的身体结构。形容手艺超群,技艺极其精湛。也形容某人办事精明熟练,专业迅速有办法。

目无全牛的近义词 :庖丁解牛、鬼斧神工、游刃有余、胸有成竹、运用自如、出神入化、运斤成风、炉火纯青、易如反掌;

目无全牛的反义词 :黔驴之技、黔驴技穷、江郎才尽、无计可施、束手无策;

目无全牛的故事

梁惠王有一次看到一位厨工宰牛,只见他把黄牛绑好,举刀刺进牛的身体里,只听到哗哗几声响牛的皮跟分开了,接着他继续挥刀,牛的骨头和肉成片成片地落在了地上,没多久一头大黄牛就被完全肢解了。他看着满地的牛骨头和牛肉,把刀擦干净保存了起来。梁惠王上前问道:“你用这把刀宰过几头牛?”他回答说:“我用它宰过几千头牛,这把刀用了十九年了仍然是锋利无比!”梁惠王赞赏地说:“果然是技艺超群啊!”其实厨工在第一次宰牛的时侯弄了一整天,换了三把牛刀都没有把牛宰好,还累得筋疲力尽,后来他认真总结了一下,觉得只有对牛身体的结构熟悉了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他杀了一头牛仔细地研究,后来看到活牛的时侯他就能想像出牛的身体结构,便有了目无全牛的感觉,慢慢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一头牛在他的眼里只剩下零散的'骨节脉络。

目无全牛例句

唐.杨承和《梁守谦功德铭》:“操利柄而目无全牛,执其吭如蒭豢(chúhuàn)悦口。”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小癞子》:“所谓精者如承丈人之蜩,如运郢人之斧,如箭甘蝇之箭,胸有成竹,目无全牛。”

谢觉哉《不惑集.目无全牛》:“我们称赞人会办事,常说他;‘目无全牛’,意思就是说他碰到一件事,能分析它的来踪去迹,分析它的各个方面,分析它相互间的矛盾,然后决定用何方法,从何下手。”

目无全牛造句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专心致志的学习,他现在处理这件事情已经具备目无全牛的水平了。

在工作中要不断的熟悉业务,当你对每一个环节都得心应手的时侯,你就可以达到目无全牛的高级境界了。

道牛师问心自盲目全于打打一成语

目无全牛 师心自用 问道于盲

目无全牛

解释: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拼音:mù wú quán niú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师心自用

解释: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拼音:shī xīn zì yòng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

同义词:妄自尊大好为人师

反义词:不耻下问虚心好学

问道于盲

解释: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拼音:wèn dào yú máng

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同义词:缘木求鱼求道于盲

胸有成竹的解释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近义词:心知肚明、指挥若定、计上心头、胸中有数、胸有定见、成竹在胸、心中有数、大刀阔斧、成竹于胸、心照不宣、目无全牛

反义词:心中无数、不知所措、束手无策、胸无成竹、张惶失措、茫无头绪

扩展资料:

心照不宣

解释:照:知道;宣:公开说出。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出自: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唯我与子。”

译文:肝胆相照神交,只有我和你。

目无全牛

解释: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出自:庄子·战国《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