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将就木之人-行将就木之人,其心也善
1.行将就木的拼音
2.形容行将就木的成语
3.汉武帝的感叹:世人皆知李广难封,可知李广难用乎?
行将就木的拼音
行将就木拼音:xíng jiāng jiù mù。
行将就木释义: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比喻人临近亡;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行将就木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行将就木例句:
1、但老夫行将就木,只求晚年残喘。
2、许多严肃的大报和当地报纸正行将就木。
3、我虽年近八十,行将就木,但还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尽自己一份力量。
4、我已行将就木,别无他求,只希望你们年轻一代能生活、工作得好些。
5、对方已是一个行将就木的人,你就饶了他吧!
6、帝国主义和一切派行将就木,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
7、行将就木的恒星孕育出稀薄的球状气云。
8、惟有胆小鬼才会羞辱行将就木的君子。
形容行将就木的成语
形容行将就木的成语有风烛残年、朽木将摧、气息奄奄等。
一、释义和出处
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二、相关成语
1、临终之际:指人快要临近亡的时刻。
2、垂挣扎:形容人或事物在临近亡或失败之前,仍然奋力争取一线生机。
3、命在旦夕:形容人的生命即将结束,命运悬而未决。
4、临终挣扎:指人在临近亡时的挣扎或反抗。
5、人老珠黄:形容人已经年老体衰,容貌黯淡无光。
6、垂垂老矣:形容年迈、行将就木的状态。
7、临终前悔:指在临之际,后悔自己过去的行为或决策。
8、归于尘土:形容人最终归于亡,身体归于尘土
关于行将就木的例句
1、爷爷已经年迈,身体虚弱,看上去行将就木。
2、老伯伯躺在病床上,神色凝重,已是行将就木的状态。
3、这位老艺术家意识清晰,但他的身体却在行将就木。
4、那位重病的病人每况愈下,显然已经行将就木了。
5、他的母亲日渐衰老,已经行将就木,全家人都很心疼。
6、那位百岁老人笑容和善,却处在行将就木的边缘。
7、病榻上的他虽然不愿承认,但大家都能感受到他行将就木的气息。
8、这只老狗已经步入晚年,身体衰弱,行将就木的样子触人心酸。
9、老奶奶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无法自理,明显是行将就木的状态。
10、敬爱的院长已年过七旬,言谈间流露出对生命的深思,他知道自己行将就木了。
汉武帝的感叹:世人皆知李广难封,可知李广难用乎?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还记得上小学时,每每念起卢纶的《塞下曲》,便会对西汉的这位飞将军李广肃然起敬。好厉害的箭术,竟然能射透那么坚硬的石块,那时的小朋友都非常崇拜他,也希望自己能有这么一身好武艺。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上了高中,读了王勃的《滕王阁序》,才知道飞将军虽一身武艺,却难以封侯,为他的机遇打抱不平且感到惋惜,为什么李广没遇上伯乐?为什么他的才华被埋没?难道是因为当时的国君昏庸吗? 长大后,再读《史记》,前后反复参考了几个人的列传,才知道事实可能并非如此。那究竟如何呢?且听悠悠君娓娓道来。 01 刘邦时期,李广能否有望封万户侯?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公元前166年,李广 *** 入伍抗击匈奴,因其精通骑箭,斩杀匈奴很多,而被封为汉中郎。当是时,汉文帝在位,侧重修生养息,对匈奴的政策以和亲为主,防守为辅。所以,李广虽然骁勇善战,但鲜有出兵的机会。于是,汉文帝也为之扼腕叹息:「 ”李广生不逢时,如果在高祖刘邦之时,必然不止万户侯啊!”那么果真如此吗? 李广虽然勇猛,但并无谋略,我选了刘邦时期的四位武将,战斗力可与其匹敌,下面是他们所获得的食邑情况。 舞阳侯樊哙:益食邑千三百户,定食舞阳五千四百户。 曲周侯郦商:更食曲周五千一百户,除前所食。 汝阴侯夏侯婴:益食千户,定食汝阴六千九百户,除前所食。 颍阴侯灌婴:定令婴食颖阴五千户,除前所食邑。 樊哙5400户,郦商5100户,夏侯婴6900户,灌婴5000户。这四人追随刘邦,浴血沙场多年,且与刘邦关系亲近。那么李广被封为万户侯的几率有多大?各位可以自行判断。 樊哙剧照 悠悠君点评: 汉文帝的惋惜只是指李广不能效力于刘邦,而刘邦前期与秦军作战,中期与楚王项羽、诸侯魏王豹、赵国陈余、齐国田广等人作战,晚期多用计谋平定异姓诸侯王,期间,只有一次正面遇上匈奴。 所以,刘邦的战场其实在中原内部,所采用的兵法对匈奴来说未必有效。从这里,我们无法判断李广是否能笑傲大漠战场。 02 和亲时期,李广的肉搏影响了对匈奴怀柔的国策 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到了汉景帝之时,汉朝仍旧延用汉文帝时期的怀柔国策,李广依然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后来被派往上谷郡,那里是边境的第一道防线,李广天天与匈奴打仗,且乐此不疲。 李广肉搏 孙昆邪为此忧心忡忡,跑到汉景帝面前,泣不成声说道:「 ”陛下,李广酷爱打仗,再不将其调走,恐怕就要战在那里了。”于是,景帝又将李广安排到其他附近的要塞,并且为了防止他斗殴,常常隔一段时间便换一个地方。但无论景帝这么调换,李广只要看见匈奴,就杀红了眼,非要打给你我活才罢休。 悠悠君点评: 文景两帝,对匈奴以怀柔为主。李广只需驱逐前来侵扰的匈奴,并不是让他去和匈奴拼命。从某个方面来说,他的拼命恰恰与国策相悖,当时国内更需要的是修生养息,并且用和亲才换来的和平,岂能毁于他和匈奴的肉搏呢?斩杀匈奴少获不了足够的军功无法封侯,且当时的国策更不允许像李广这样反对和平的人封侯。 匈奴和亲 03 进攻时期,未建寸功 (1)作为资深抗击匈奴将领,一平二负有负圣恩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一改之前的国策,决定攻打匈奴。李广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大好时机。虽然年过半百,但考虑其长期位居抗击匈奴的第一线,对匈奴作战经验丰富,在汉武帝的眼里,李广可担当此重任。然而事与愿违,匈奴识破了汉军的诱敌之计,30万汉军因此无功而返,李广首战颗粒未收。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公元前129年,李广再次奉命出击匈奴,结果反被俘虏。后来虽侥幸逃脱,但终因损兵折将惨重而被贬为平民。 李广夺马而逃 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终于重新起用李广为将军,跟着卫青抗击匈奴,但是仍旧没有任何军功。3年后,李广遇上了匈奴左贤王四万骑兵的围攻,几乎全军覆没。 不是汉武帝没给他机会,李广从第一次到最后的漠北之战,共计参加重要战役三次,却没给汉武帝带回任何惊喜。如果您是汉武帝,会这么想?显然,此时的李广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节节下滑,勇气可嘉,难建寸功,实属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罢了。 (2)卫青、霍去病等一批青年将领异军突起 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战第一次大败匈奴,年轻将领卫青一战成名,赶走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解除了长安的威胁。 公元前124年,卫青赶走匈奴右贤王,官至为大将军,成为全军统帅。 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将领霍去病横空出世,率领800骑兵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拜骠骑将军,首战便封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再度出击,河西之战大破匈奴,占领河西之地,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迎接浑邪王降兵并为其平定内部叛乱者。 短短6年时间,卫青和霍去病面对同样的匈奴,却战功赫赫,成为汉武帝攻打匈奴的制胜法宝。 卫青剧照 另外,两人较李广来说,除去战功,还有年龄的优势。在这么明显的差异下,英明的老板尚且知道如何用人?何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便卫青、霍去病偶尔小败一次,他也能接受,来日方长,他们毕竟年轻,有的是时间栽培。而李广此时早已年逾花甲,行将就木之人,汉武帝还敢和他展望未来吗? (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漠北果成其绝命之战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远征匈奴本部。时年60多岁的李广请求随行,汉武帝本不想用他,后经不起他的苦苦哀求,才同意他出任前将军。但这只是碍于情面,汉武帝其实另有打算。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卫青早就接到汉武帝的私下命令,不能让李广当前锋,原因是年老以及运气太差。 于是,李广便被安排从东路出击,后由于迷路而没能准时到达目的地,以致于错失活捉匈奴单于的机会。卫青让李广总结原因,李广却坚信自己被人算计,宁愿自刎结束一生。 李广剧照 04 李广不能建功,到底是运气太差还是另有原因? 从上面的内容不难发现,其实汉武帝给予李广的次数并不少。但每次不是被擒就是无功而返,或者损失惨重。难道真的是汉武帝口中所言的运气太差?我想并非如此。 (1)也许我们可从霍去病那里找到答案 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 ”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汉武帝想培养霍去病,便推荐其学习孙武、吴起之兵法,不料霍去病一口就回绝了,理由是战争只需了解战略即可,不必学习古代兵法。 是霍去病太狂妄吗?不是,因为战场环境改变了,孙吴兵法以攻城略地为主,适用于中原战场。中原间的征伐不过于诸侯之间,城池是固定的,百姓也是群君在一起,只要城池攻破,就算胜利了。即使有些天堑险隘,这么多年的征战,将领们对中原地形也是了然于心。 霍去病剧照 那么匈奴这边,汉军要解决哪些问题? ① 汉军面对的是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茫茫大漠,匈奴神出鬼没,进攻之前必须先找到他们的踪迹。 ② 匈奴多骑兵,行动迅速,所以,汉军的行军作战速度必须比他们还要快捷,方能制胜。 ③ 当遭遇匈奴主力且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如何迅速找到其军中的软肋,以致于各个击破? ④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问题解决,才能确保骑兵的行军速度。 所以,攻打匈奴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便是找到他们,攻其不备,采取迂回战术,将其各个击破。 霍去病作为一名 *** ,当然不熟悉匈奴地形及其生活习惯。但是,他就知道变通,大胆起用匈奴本地人作为参谋,不但容易找到匈奴主力,识别出匈奴的弱势在哪里,还能夺其粮草,有效保障了骑兵的行军速度。当霍去病的骑兵能发挥其最大优势时,匈奴无论多么狡猾,不再是来去无踪的鹰,而只是瓮中之鳖了。 (2)反观李广,这么多年的经验可总结为两点: ① 善于防守。李广长年驻守边疆,却从未深入匈奴境内,不了解那里的地形,也从没有考虑要去招募一些当地人做为向导。没有本地人的指导,需要自备粮草,可以想象其行军有多缓慢。 ② 肉搏。李广每次遇到匈奴,就憋不住,不懂得迂回击破的策略,只知道往里打,哪怕只剩一兵一卒。 所以,当年轻将领摸索到抗击匈奴的有效方法后,李广这种战的套路当然就不会再得到汉武帝的青睐。 05 汉武帝的考量 (1)军功考核决定武将排行名次 在决定讨伐匈奴起的那一刻,汉武帝手上必然有一张武将的排行榜,用来考核武将的战绩。那时李广因为长年身处边境要塞,必然高居榜首或者至少名列前茅,在汉武帝心中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所以才有了第一次的率先出征。 但是纵观李广的战绩,和卫青、霍去病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啊! 汉武帝 (2)攻打匈奴的经济考量 自从开打匈奴后,国库财政十分紧张,尽管实施告缗令,但每次出征也要精打细算。试想,举国上下勒紧裤腰带,支持打击匈奴,当然是要看到成绩的,否则汉武帝将面对多大的压力,朝堂大臣的劝谏、民间百姓的抱怨。 而李广每次辜负圣恩,不是全军覆没就是无功而返。李广在那里抱怨自己运气太差,或者遭到小人算计,他可曾想到汉武帝为此花了多少钱。 无论从军功考核还是攻打匈奴的经济上考量,李广的性价比实在太差,汉武帝用他就如同向河里扔钱币一去不返,所以,对于汉武帝来说,尽量不用李广才是正确的选择。 汉武帝剧照 结语 悠悠君点评: 李广因为一箭射入石头而名动天下,又因为爱与匈奴搏命而得到君王的信任和老百姓的尊重。 但是,善守的将军未必能攻,拼命的打法未必有效。当他迈上匈奴所处的茫茫大漠后,李广既不熟悉地形,也不改变原有的战法,即便遇上匈奴主力,不懂的迂回之术,而是坚决以命相搏,以致于屡战屡败。而李广的武将排名也从刚开始的名列榜首到后来的名落孙山。 因为汉文帝的高度评价,汉武帝给足了李广征伐匈奴的机会,可是终究一事无成。但人们为李广没有封侯而谴责汉武帝时,可知道汉武帝为其投入了多少? 面对李广这样的员工,汉武帝恐怕只能感叹:世人皆知李广难封,可知李广难用乎?
参考资料:
《史记》、《汉书》 来源于网络,侵删。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