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商之虞的意思-百集成语故事参商之阔
1.《红楼梦》中二十一回中:贾宝玉写的这句话:
2.参省是什么意思
3.参商的意思,与参商有关的诗句,偈文,成语,故事。越多越好。
4.“东西相隔永参商”什么意思?
5.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宝玉写的话是什么意思
《红楼梦》中二十一回中:贾宝玉写的这句话:
焚了花儿,散了香儿(指遣散袭人麝月),但是闺阁中的人儿自始至终都在规劝我。损了宝钗的仙姿花貌,殒了黛玉的风流灵窍,丧了情,减了意,闺阁中的美好,遗憾,憎恶,大概也就是这样的一些东西吧。你们的劝诫,太过世俗于私利而不留一丝余地。伤害像宝钗那样花容月貌的女子的,恰恰是她们自身,因为她们丧失了可恋可爱的柔情之心,毁灭像黛玉那样风姿绰约的女子的,也正是她们自己,因为她们丝毫没有保留灵秀的才思。宝钗,黛玉,袭人,麝月这样的女子,皆陷入如此深渊,难以自拔,进而痴缠迷失沦陷了天下间的人儿。大概的意思就是世俗间的勾心斗角,名利荣辱毁了宝钗,黛玉,袭人,麝月这般美好的女子,实在太过令人遗憾叹息,这样的超然女子都能被世俗化,更何况那些本是尘世间的凡夫俗子。这只是我的理解,希望可以帮到你,不过我觉得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很难相同。红楼梦让人痴迷的也许正是她红妆下说不清道不明的南柯一梦。祝你可以领悟到自己最想要的那个诠释。
参省是什么意思
参省的意思:参验省察。
参与:亦作参预。亦作参豫。预闻而参议其事介入,参加。
参见:见参看谒见众将齐入参见详细解释以一定礼晋见上级。旧唐书舆服志国学太学四门学生参见则服之。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两个主管。
参乘: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
参差不齐: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参商之虞:参商星宿名。参在西商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虞忧虑。比喻人分离不得见面的忧虑。也比喻有不和睦的可能。
例句:
1、入夏以来,南方几个省相继发生了水灾。
2、他缩地补天,把省下的钱支援了教育事业。
3、交友过程中要以人为鉴,自我检省。
4、这场水灾,波及南方四个省。
5、那年春天,苏轼省试及第。
6、一针及时省九针,及时行事,事半功倍。
7、距考试就省陡天了,你要继续努力,免得功亏一篑。
8、这次运动会,我省代表队大获全胜,载誉归来。
9、省领导深入到灾区,对灾区人民问寒问暖。
10、同学们把省下的钱捐献出来,援助灾区小朋友。
11、为省电池而摸黑走路跌伤了腿,这不是剖腹藏珠。
12、这次足球比赛,我省代表队大获全胜,载誉归来。
13、你领了薪水要省点用,免得一到月底又要囊空如洗了。
参商的意思,与参商有关的诗句,偈文,成语,故事。越多越好。
指的是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亲友隔绝,不能相见、有差别;有距离。参看百度百科诗句很多,不多举例。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故事:
古书左传上记载:在远古的时代,有一个叫高辛氏的人,又叫帝喾,他的儿子中,老大叫阏伯,还有个老四叫实沈。据说高辛氏的妃子有一天早餐吃了玄鸟(燕子)的蛋後,有感应而怀孕,後来生下了阏伯。阏伯自一出生就特别聪明与众不同,因此高辛氏特别重视阏伯。
在所有兄弟之中,除了阏伯之外,就属老四实沈最有才华了,所以特别不服长兄。两兄弟小的时候,只要一见面,就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吵起来,严重时还会打架,没有片刻安宁,常常弄得父亲又为难又生气。长大以後,两兄弟相处的情况更加恶劣,偏偏两兄弟同住在一个屋檐底下,天天都得见面,一见面总是无缘无故的就吵起架来,最後甚至演变成动刀动枪,见面就廝杀,没有人可以排解这两兄弟的纠纷。
老爹高辛氏为此非常烦恼,本来他以为兄弟间应该和睦相处,没想到这对兄弟住得越近,冤仇就结得越深。看样子这两兄弟是天生相克,若没有把他们俩分开,早晚会发生无法弥补的憾事,毕竟手足相残,是为人父母不愿意看到的。高辛氏经过一番的思考,既然兄弟俩的仇恨无法化解,就该让他们离得愈远愈好,最好一辈子都不要再见面,才可以让样这两兄弟平安无事。
于是高辛氏找到尧帝,请尧帝下了一道诏令,把阏伯封在商地,把实沈封在大夏。当时的商即现在的河南东部一带,大夏则在山西南部,两处地方以现代的交通情况来看,离得并不远,但在交通设备极为原始的远古,除非这两兄弟有意派兵千里迢迢跨过许多封国互相征讨,否则,是不可能再见面的了。
“东西相隔永参商”什么意思?
1、三句分别出自金庸《倚天屠龙记》中第30、29、20回的回目名字。
2、古人把天上分为二十八星宿,其中有商星(心宿)、参(shēn)星(参宿),相距很远。
参商现在有两个意思,一是意见相左,一个说往西,一个说向东,一个说走南,一个说闯北,还有一个说原地不动,“意见参商”;二是相隔很远,不易相见,杜甫有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高辛氏是传说时代的古帝王,叫帝喾,据《左传·昭公元年》,帝喾有两个儿子叫阏伯与实沈,兄弟俩互不相容而不断寻衅厮杀。于是帝喾派阏伯往商丘去主管大火,因此大火也叫做商星;派实沈去大夏主观参星。参和商在天空中恰好遥遥相对,一个升起,另一个就会落到地平线以下,他俩从此再也不能见面了。他们后,成为参商二神,还是永远不能相见。
实际上夏族对参的认识有更深刻的原因,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参去寒冬尽,农家备耕忙。它成为夏族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
参与大火都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公元前2400年左右,大火在春天傍黑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其光荧荧,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单是因为它亮,也不光因为它酷似原始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火种,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当它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时,它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可以说,在我国传说的三代,它是天空中一朵红色的报春花。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大约指向大火,故大火黄昏初见之际,北斗就指向东方。
对大火和北斗的观测延续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后来,由于测量了子午线,并观测星是否到了子午圈,预报季节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天文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到公元前11世纪,大火仍然是人们报时的一个依据,但内容又改变了。《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黄昏,大火越过子午线流向西天下沉的时候,妇女们就该赶制棉衣,为亲人们准备冬装了。
西周时期,人们关于天象的知识更多了。《诗经·鄘风·定之方中》说:“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中,“定”指像锄头的四颗星,它们是室宿二星和壁宿二星,四星组成一个长方形。每当农事基本结束的时候,黄昏后在子午圈附近就能看到定星。定星中天,正是营造房屋的大好时光。
说到星,还有一句,诗经上说,“七月流火”,可千万别念成huo3,应该念hua1。是说到了七月,“大火”星逐渐偏西,这是天道规律,人不能左右。
现在好多人(包括少数主持人)都以为是形容夏天天热。有一句话,叫“习非成是”,假设大家都这样认为了,说不定就成为形容天热的话了。目前来说,还是用“骄阳似火”来形容天热牢靠。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宝玉写的话是什么意思
21回写到湘云来了与颦儿同住,宝玉高兴地一大早就飞了过去,并在湘黛处梳洗。袭人在家非常郁闷,并对前来的宝钗谈到宝玉没有“分寸”。宝玉回来后,袭人便和宝玉闹别扭,连麝月也跟着起哄,宝玉不知所措,便狠下心来不理袭、麝,只让四儿伏侍读书。读到《庄子外篇胠箧》,兴之所至,便续了一篇: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白话文: 焚枯鲜花(袭人)、散去麝香(麝月),闺阁中众人才会保有最初的勤勉;毁掉宝钗的仙姿,灰化黛玉的灵窍,完全丢掉或减少情意,闺阁中人的资质才不会相差太远。她们保有最初的勤勉,就没有了和她们闹分崩的担忧;毁掉宝钗的仙姿,就没有了眷恋她美貌的心思;灰化黛玉的灵窍,就没有了爱慕她才思的情意。宝钗、黛玉、袭人、麝月,皆依托自己的优势张开了罗网挖好了陷阱,这就是我迷乱晕眩身陷其中难以自拔的原因啊。
若将此文与《庄子外篇胠箧》比较,便知思维一脉相承,所述之内容却由天下事移至闺阁之事。庄子是潇潇洒洒无所顾忌地侃,玉兄却是照虎画猫一番强辩,几类插科打诨,令我捧腹!
偏巧第二天此文被黛玉看到,并续了一首诗:
谁知黛玉走来,见宝玉不在房中,因翻弄案上书看,可巧翻出昨儿的《庄子》来。看至所续之处,不觉又气又笑,不禁也提笔续书一绝云: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 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却将丑语怪他人”,好!颦儿说地痛快!分明是自己跳不出羁绊,却怪他人设下了陷阱!这令我想起香港某**中提到一女孩被一神经病人奸杀,法官却判女孩穿着过于暴露,致使神经病人病发,所以凶手得以无罪释放!扯远了。以神经病人类比玉兄当然极不恰当,然事不同理却同。那么,回到正题,“不悔自己无见识”,一向杂学旁收的玉兄究竟缺的是哪般见识呢? 玉兄之惑于袭、麝,不过惑于其温柔勤勉,心有不忍矣(当然,与袭人之肉体关系是另外一层原因,此处暂不表);袭、麝之劝勉,实不过缚于玉兄身上之温柔枷锁矣。19回有“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袭人俨然托付终身之三五条件玉兄都忙不迭地答应;而玉兄写完“焚花散麝”后,袭人又“冷笑”着揶揄了他一通,玉兄“见他娇嗔满面,情不可禁”,竟将一根玉簪一跌两段——呆子、呆子,哪里有半点看破、看透的样子?!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玉兄倒是落落大方地承认了宝钗的美貌以及对其肉体的爱慕,这在它处并不多见。28回有一段文字与此交相辉映: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甲戌侧批:太白所谓"清水出芙蓉"。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甲戌侧批:忘情,非呆也。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玉兄之惑于宝钗,不过惑于其鲜妍明媚,心存爱慕矣;玉兄毕竟是一个正常的男人,有着非常正常的男人的肉体欲念与对异性的审美。或言玉兄也欣赏钗、袭身上透出的封建淑女的温良恭俭让等美德,余不敢苟同也。暂不多言。然而,玉兄此处关于颦儿之文字,实避重就轻也。玉兄之于颦儿,绝非仅爱慕其才思,更是受到颦儿真性情之吸引。颦儿真诚率真,毫不做作,于世路无机变,几乎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保持着近于绝对的本真;而且,颦儿与玉兄有着相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绝不会像袭、钗那样鼓噪玉兄入仕途经济之道,而是和玉兄一样,更为重视一个人真正的个人价值,以及依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然而,这些都与当时的环境格格不入,玉兄精神上对这个环境厌恶之至而物质上却必须依附于这个环境而生存。锦绣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实际上却是自由空间非常有限的一张网。玉兄对颦儿的一番心思,始终未敢轻抛,32回玉兄终于向颦儿略表心迹,却竟然表错了对象!叹叹!多嘴再说一句:湘云、晴雯皆天性率真,保持着较多的本真,此为玉兄偏爱湘云与晴雯之重要原因。行文至此,不禁感叹:诺大一个大观园中,实唯颦儿人为玉兄之知己!人言玉兄博爱,处处留情;我言玉兄虽博爱,然真正的男女之爱,却仅留情于颦儿一人矣! 然而还是很遗憾,玉兄并未能看破并摆脱袭、钗之惑,故而有在袭人前的信誓旦旦与在宝钗前的失态“呆雁”——“不悔自己无见识”,玉兄并没有走出温柔之诱、肉体之惑,他的人生旅途及他与颦儿的感情之路,显然充满了坎坷与羁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