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出处

2.救人于水火之中是否值得?

3.救人的成语有哪些?

4.急救成语

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出处

救人于水火之中的意思和造句-救人于水火之中的意思

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出处:《孟子》

救民于水火.出处《孟子滕文公下》:“救展于水火之中.取基残而已矣。”《滕文公下》是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篇。创作于前372年-前289年,隶属于先秦散文。作品通过孟子和其他人交谈的语录来讲明道理,形象生动。

解民于倒悬,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孟子·公孙丑上》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有[亚圣]之称的孟子所著作品《孟子》中的一篇。记录了孟子的一些言行。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民主思想的先驱。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救民水火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救民于水火之中,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齐宣王非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

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呢?”

孟子听完齐宣王的一番话,说:“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古人也有这么做的。比如武王灭商就是如此。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就坚决不能占领。古人也有这样做的。比如文王不灭商就是这道理。

现在,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生活。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避开这更为痛苦的日子,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您占领了燕国,统治时间也不会太长的。

救人于水火之中是否值得?

救人于危难之中是人类道德的高尚体现之一,对于一个社会而言,这种精神更是无价的。然而,为了救别人而牺牲自己的行为,需要慎重考虑。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分析和思考:1、首先,救人是无可厚非的,但牺牲自己来救人并不是明智之举。在危险情况下,往往需要及时有效的救援措施,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救援的能力,就不应该轻率的冒险去救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应该调动周围的资源,尽量避免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当然,如果您是专业救援人员,有相应的技能和装备,救人则是您的职责所在,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光荣的。

2、其次,牺牲自己救人也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救人是一种道德行为,但是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就会给自己的家人和亲友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这无疑是不负责任的。社会上,也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行为而牺牲了生命,这对社会也是一种损失。

3、最后,牺牲自己来救人的行为并不是必然的,也不是人类道德的唯一表现形式。救人的方式和方法很多,可以是捐赠或组织救援等,而不一定要以生命作为代价。此外,在现代社会中,很多突发事件都需要专业救援队伍和设备,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到这些队伍中,成为更加有价值的人。

总之,救人是一种伟大的行为,但是牺牲自己来救人并不是一种明智之举,我们需要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我们应该冷静思考,调动周围的资源,切勿冒险,这是对自己、家人和社会负责的态度。

救人的成语有哪些?

1、

救焚拯溺 ?

从井救人 ?

救民水火?

扶危济困 ?

济世救人?

济世匡时 ?

济世安邦 ?

救苦救难

救亡图存 ?

匡时济俗 ?

2、救焚拯溺?[ jiù fén zhěng nì ]?

焚:火灾;溺:水灾。 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出 处

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3、从井救人?[ cóng jǐng jiù rén ]?

从:跟从。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出 处

《论语·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4、救民水火?[ jiù mín shuǐ huǒ ]?

水火:比喻深重的灾难。 把老百姓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出 处

《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5、扶危济困?[ fú wēi jì kùn ]?

扶:帮助;济:搭救,拯救。 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出 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6、济世救人?[ jì shì jiù rén ]?

济:拯救。 拯治时世救济人民。

出 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

7、济世匡时?[ jì shì kuāng shí ]?

济:拯救;匡:匡正。 拯救人世,匡正时政。

出 处

清·黄宗羲《黎眉郭公传》:“错综今古,尝怀济世匡时之略,运会不偶。”

8、济世安邦?[ jì shì ān bāng ]?

济:拯救;邦:国家。拯救时世,安定国家。

出 处

元·无名氏《九世同堂》第一折:“你学济世安邦策,按六韬三略书。”

9、救苦救难?[ jiù kǔ jiù nàn ]?

佛经中的话。 拯救在苦难中的人。

出 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虽不会法灸神针;更胜似救苦救难观世音。”

10、救亡图存?[ jiù wáng tú cún ]?

救:拯救;亡:危亡;图:谋求;存:生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

出 处

《鬼谷子·中经》:“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11、匡时济俗?[ kuāng shí jì sú ]?

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出 处

唐·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

急救成语

成语解释

编辑

救焚拯溺

jiù

fén

zhěng

〖解释〗焚:火灾;溺:水灾。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成语典故

编辑

〖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示例

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且犬吠非其主,无容同叛逆之科,此蒯通所以免大戮于汉祖也。今新定荆、郢,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

《旧唐书·李靖传》

将佐诸人,皆极一时之选,抵川之后,必能~,捍患卫民。

★郭孝成《云南光复记》

词语辨析

编辑

近义词:

救火拯溺

反义词:

水深火热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