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底完整版-寻根问底节目
1.《道德经》第一章讲的主要是什么?谁给写写第一篇的读后感
2.《道德经》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道德经》第一章讲的主要是什么?谁给写写第一篇的读后感
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的道就不是老子所说的“常道”,能用语言陈述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常名”。也就是说老子所说的道与名都不是用语言文字能描述出来的,它们只是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常道、常名、的常是看不到的,想要观察到它们的奥妙,就要学会怎样体会无的状态。
“无”是无形无相无声的,是宇宙形成之前的一种状态,是天地的开始;“有”是表示事物具体的产生,是能看到的物质的产生,是万物的母亲。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是一种无形,是一种感觉,一种美好的感受,是一种状态。“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有”是一种有形,是一种状态,万物产生的具体形象。它们是宇宙产生的先后两个阶段,两个过程。
有和无同出一个根源,都来自于宇宙,这两种状态,同出一门而又不同的叫法,都很幽深幽远很神秘,从哲学角度讲就是指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般是不生不灭的大道本源,是指能量层面的东西,个别是指物质方面的,是能量显相的能看到的物质的层面,是可生灭的。
老子所讲的道与儒家的道是不一样的,它不是孔孟之道,仁义之道。也不是指天道、地道、人道,它更加接近于自然法则之道,它是无名的,它是统领宇宙万物之门的,是宇宙的总根源,是宇宙运行的规律。
“无”比“有”多,无是生命的本源,是现象背后的部分,是创造的基石。“有”是物质,是小我的部分,是少数派。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百度百科-道德经
《道德经》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道德经》是道教中被注释最多的一部经典,由道祖太上老君(即老子)于终南山古楼观应尹喜真人之邀请而撰写的不朽著作,被尊为道教的圣典,为道教教理教义之宗本,全文约五千字,故又称《老子五千文》。
该经分上下两篇,上篇讲道,下篇讲德,共81章,文笔简洁,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其深刻的哲理。
《道德经》不仅是道教知识的宝典,而且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
以恢弘的气势,深邃的智慧,富有诗意的语言,发天人宇宙精微之学,阐修身治国之理,倡人生真谛之奥,给人以无穷的思想启迪。
其中既有“道法自然”以维护宇宙和谐、促进人类持续发展的行为原则,又有“尊道贵德”的道德规范;既有“常道与可道”的真理学说,又有“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想;既有“上善若水”的高尚情怀,又有“柔弱不争”的修养准绳;既有“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生活箴言,又有“拙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处世教导;既有“归根复命,深根固蒂”的养生之道,又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价值取向;既有“爱民治国”的韬略,又有“功成弗居”的胸襟。全文系统地阐述了道教的修道积德、处世哲理、洞察自然以及从宇宙观的角度高度考察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问题。
《道德经》就像是一个智慧宝库,其历史与现实的重大价值是难于尽言的,只有靠读者去细细品味,才能开启自己心灵的窗户,体悟到其中之奥妙,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指引自身的生活航程。
所以说,《道德经》不仅是道教的圣典,而且是人类生活的指南,有着利于社会、指导人生的功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