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大智若愚一般都是什么人
1.大智若愚是啥意思
2.大智若愚意思
3.大智若愚什么意思
4.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是什么意思?
5.“大智若愚,大愚若智”是什么意思?
大智若愚是啥意思
意思是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
读音dà zhì ruò yú
注释若:好像。
近义词大巧若拙、虚怀若谷、不露锋芒。
反义词锋芒毕露、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有智能的人不露锋芒。
出处
《老子》《周训》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赏析
“大智若愚”这个成语可谓浓缩了中国儒家和道家为人处世的智慧。老子中有“大巧若拙”的说法,而颜回因为会“守愚”而深得孔子的喜爱,他表面上迷迷糊糊,其实在用心劲,课后总能把先生的教导清楚而有条理地讲出来。“大智若愚”被普遍认为是做人智慧中最高最玄妙的境界,如果有谁能做到“大智若愚”,那表明他可以在人生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了。在低调中修炼自己,谦卑处世人常在,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平和待人留余地,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毛羽不丰时,要懂得让步,高处不胜寒,要常反躬自省,“和”字值千金,狂傲丢性命,在“愚”中等待时机,主动吃亏是风度,为对手叫好是一种智慧,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
大智若愚意思
一、释义:指很有智慧的人由于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去好像很愚笨。也作“大智如愚”。
二、成语出处
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三、相关例句
1.
大智若愚,可以避灾免祸;锋芒毕露,往往遭嫉受害。
2.
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大智若愚吗?
3.
这位长者的为人处世,令人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
四、拓展事例: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真正清廉的人既不逐利更不争名,他们不可能千方百计地去建立清廉的名声。所以说,凡是处心积虑到处树立清廉名声的,一定不是真正廉洁的人,而是既图名又图利的大贪。凡是具有大智大慧的人,他们要么直言不讳,要么寡言少语,从来不会投机取巧、见风使舵,他们会显得很愚笨。
所以,凡是善于投机取巧、夸夸其谈、卖弄聪明的,都不是真正睿智的人,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到头来反而会弄巧成拙,尽显其愚笨。正所谓,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大智若愚什么意思
大智若愚:指很有智慧的人由于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去好像很愚笨。也作“大智如愚”。
大智若愚造句:
1、海是位得道者,大智若愚而心怀大志,深邃博大而复归沉默静宁。于是,在它的身边,也常在那无言以教中得到启发,得之点化。
2、装傻这事,如果干的好,叫大智若愚。木讷这事,如果干的好,叫深沉。
3、低调做人,貌似平常,却隐含着人生的大智若愚,谦逊矜持而受人尊重。
4、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大智若愚吗?
5、不过,有人却是大智若愚。
6、他为人玩世不恭,经常受人批评,不过欣赏他大智若愚的人却也不少。
7、我看老王是大智若愚,不相关的事,他都糊里糊涂,属他份内的事,却一清二楚。
8、他不善交际,大智若愚,比夸夸其谈之辈强过百倍。
9、老李是一个大智若愚、深藏不露的人,我们应该多向他请教。
10、做人难得糊涂,要糊而不涂;做事大智若愚,要愚而不蠢;处世假痴不癫,要痴而不笨。装傻充愣,吃亏是福。傻人傻福,知足常乐。愚人节,开心愚起来!
11、 妈妈说爸爸是大智若愚,因为他只听得见愿意听的话,其他的话,都装作听不见。
12、 刘姥姥真是个大幽默家,更是一位真正的"大智若愚"的典范!
13、 cathy可能看起来不那么精明,但是她其实是大智若愚呢。
14、 这位长者的为人处世,令人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
15、?大智若愚,可以避灾免祸;锋芒毕露,往往遭嫉受害。
16、 我总是发现,要成功于世,就必须大智若愚。
17、 执雌守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于是乎在。
18、 他看上去好像很平凡、很普通,实际上是大智若愚。
19、 我看老王是大智若愚,不相关的事,他都糊里糊涂,属他份内的事,却一清二楚。
20、 把自己当成最聪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在职场上总把自己当最聪明的人,一定是做龙套的命。真正聪明的高手,是大智若愚,该精明时精明,不该精明时装傻。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是什么意思?
大智若愚,也说大智如愚,指真正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像愚笨,不露锋芒。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指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大智若愚”出自先秦周驯《周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译文: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真正有才智的人表面上像愚笨的。是因为有德,不去计较而已。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此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
《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百度百科--大智若愚
百度百科--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智若愚,大愚若智”是什么意思?
大智若愚的解释是: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大愚若智的解释是:未必有真才实学,往往却装成十分聪明,只会瞎卖弄。
大智若愚说明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道理,大愚若智则正好相反,就像民谚中说的半壶水响叮当一样,这种人未必有真才实学,却喜欢炫耀卖弄,其实只是个半吊子的水平罢了。这样的人乍一看好像很聪明,其实是可笑的。
关于“智”的名言:
1、大智在所不虑。——战国·荀况《荀子·天论》
释义:最高的智慧在于不思虑不能考虑和不该考虑的事。
2、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释义:一个人,身上具备勤勉和恭敬这两种品德,虽然看着愚笨,但也有大贤者、大智者的风范!
智者应该少虑,但也需要多做、多实践,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少说多做!赵国名将之子赵括自由熟读兵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赵王重用他,但是他从未上过战场,一上战场就只会”纸上谈兵“,理论与实际脱轨,最后导致赵军长平之战大败,45万赵军被秦军坑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