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1.好谋而成者也的谋是什么意思
2.《孔子在齐闻韶》的译文
3.7.1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4.成语暴虎冯河的出处是
5.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和勇者不惧的区别
6.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这句话出自哪里?
好谋而成者也的谋是什么意思
好: 喜欢 ,喜爱。指勤于思考,遇事能 深思熟虑 而办好事情。
成语出处: 《论语?述而》:“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成语例句: 古所谓名将者,不必蒙轮拔距之材,拉虎披熊之力,要以义终始,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孔子在齐闻韶》的译文
译文:
孔子到齐国的城门之外,遇到一小儿拿一酒器,与他一起行走,那小儿目光纯洁,心神纯正,举止严谨,孔子对驾车的人说:“快一点,快一点,《韶》乐就要开始了”,孔子到那里听到了《韶》的演奏,三个月都食不甘味。
所以说音乐不仅仅是用来让自己快乐的,它还可以让别人也一起快乐,它不仅仅是让一个人自己品行端正,也能起到正人的作用。真伟大啊!能对此感到快乐的人,也没预料到音乐竟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原文:
孔子至齐郭门之外,遇一婴儿挈一壶,相与俱行,其视精,其心正,其行端,孔子谓御曰:“趣驱之,韶乐方作。”孔子至彼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故乐非独以自乐也,又以乐人;非独以自正也,又以正人。大矣哉!于此乐者,不图为乐至于此。
扩展资料:
孔子很重视用“礼乐”来治国,古人所说的伏羲氏所创的《山坟·连山易》之中,有两个卦象,这就是“阳阴礼”和“阴阳乐”;在《礼记·乐记》中有“礼者,序也”、“乐者,和也”。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就知道如何通过“礼乐”来治国了。
阳在上,阴在下,就好比天在上、地在下,这是由人所确认的“秩序”。阳有阳的特点和作用,好比天有天的特点和作用,男人有男人的特点和作用;阴有阴的特点和作用,好比地有地的特点和作用,女人有女人的特点和作用。
华夏文化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确定的,也就是效法天地之道。这是“礼”的精神,其实质就是确定了社会上各个人的地位、职责、本分、义务,人们能按照各自的地位、职责、本分、义务去做事,就会像太阳系各个星各自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一样,能够保持稳定与和平。
但是,阳在上,阳气向上行;阴在下,阴气向下行,这是一种方向相反的两种力。因此,过分强调“礼”就会形成离心力,必然使民心涣散如一盘散沙。所以,只有“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乐”的精神。
阴在上,阳在下,就好比天地在上、天在下,这是儒学为了避免民心涣散、离心离德而做出的道德规定。就好比冬季、春季阴气在上而阳气在下,阴气向下行,而阳气向上行,两气交合,万物开始产生生机与活力。
将这个道理运用到政治上、社会上、家庭中,可以说就是君王、上级、家长虽然属阳,却要与民众、下属、子女同心,而且谦卑待人,不能高高在上而作威作福。
这样,社会也就有和谐平等。老子说过:“知阳守阴”,孔子告诫在上位的人:“先之劳之”,俗话说:“要待好,大敬小”,这就是“乐”的精神。
音乐的精神应该是和谐平衡,通过弹奏或者收听音乐,使我们放弃心灵的烦恼、世俗的欲望,放弃一切不平等的念头,而求与自然合一,求得心灵的平和。这样的音乐,使人不再为美味嘉肴而动心,不再为任何欲望而动心,使人回归到了自然的自我。
帝舜时期的《韶乐》就是这样“尽善尽美”的音乐,所以,孔子听过这样的音乐之后,怎么还会去为肉味的美好而转移心志呢? 体现出孔子的“礼”。
百度百科-孔子在齐闻韶
7.1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7.1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回说,有用我的,则将此道行于世。没人用我,便将此道藏之于身。也只有你我二人,能做到这一点了!
子路在旁边听着急了。老师把颜回抬得那么高。颜回成独一无二的了。那我呢?我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呢?
他就找了一个问题:“子行三军,则谁与?”老师,如果您要带兵出征,您带上谁?
“暴虎”,是徒手搏虎。“冯河”,是没船没工具,木头也不抱一根,徒身过河。都是粗勇无谋之事。
孔子说,不怕的人我不带。我带那临事而惧,知道害怕,能小心谋划的人!
孔子是敲打子路,因为子路就是不怕,担心他无谓丧命。
赋能王解读?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
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
越付出,越富有!
先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讲的内容。
昨天讲到: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说的意思是,要是参加别人的葬礼,或者附近的人有丧事,这个时候吃饭都不吃饱,意思意思就是了。为什么呢?这叫有恻隐之心,有同理心,人家正悲伤的时候,我们大吃大喝,毫不在意,这样不礼貌。
如果当天哭过丧,经历过这种悲伤的事情,那么就不再唱歌了,不再搞娱乐活动了,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同时通过这些,大家也可以看得出来,孔子平常是唱歌的,是弹琴的,是有优雅的喜好的。也告诉我们在没有什么事儿的时候要陶冶情操,保持心情愉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也才能够更好的去做事情。
接下来,今天我们讲的这一章,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大智慧,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的听,认真的听。
先看一下原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在这一章里,孔子先是高度评价的颜渊说了一下自己和颜渊的行事规则,用我,我就好好的干,不用我,我也不抱怨,安身立命。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只有颜回和我。
子路听了不服气,就设了一个场景,那假设您统率三军,您带着谁?
孔子听了以后告诉子路,即便我统帅三军,也不能带你啊,或者说,你必须改进,我才能带着你。
为什么呢?孔子说:徒手去搏虎,什么东西也不准备只身想过河,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了就了,这样莽撞的人我不带。
我带的是那种能够看到困难,正视困难,知道害怕,并且能够小心谋划的人。
简单的说一下意思,再给大家做具体的解释。
就是孔子对颜回说,如果有人来用我,那我就好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这个社会做贡献。
如果没有人用我,我也不抱怨,该干嘛干嘛,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也就只有你和我啊,别人都做不到。
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人,他整天闷闷不乐。为什么呢?因为觉得自己空有一身本领,可是没人赏识啊,我是只千里马,可是没有伯乐,所以郁郁寡欢,干什么都没有劲儿,一副怨天恨地的样子。
这样好不好?说实话不好,如果你真的有才而又能有好的心态的话,早晚会有人用。
如果没有人用你,那你就老老实实的继续提升自己的修养,继续去长本事,继续去修炼和磨练心性,去处理好关系,去做必要的铺垫。
就像当初诸葛亮一样,27岁之前不出山,出山还是刘备千辛万苦三顾茅庐请出的,那为什么诸葛亮有那么大的排场啊?
一个是他本身有这样的本事;另外一个就是他也是通过朋友,通过老师,通过这个周围的人来造势,让刘备不得不三顾茅庐(就是具备这样的才能,不请你不行)。
孔子能够做到不用我则藏,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做不到。这是一种价值观,这也是一种非常高的修养。
在前面有个《里仁篇》里,子游说过: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就是对老板,对朋友,如果他不听你的就算啦,如果你老是罗罗嗦嗦、碎碎叨叨的,非要他听你的,一定会自取其辱,反被疏远。
这对应的是用之则行;不用呢,不用我们就不用呗,那是他的事情!我做好我该做的就可以了。
这时候心态很重要。一定要学会放弃,就跟做生意一样,人人都想推销,但是上赶的不是买卖。
也有的人不推销,你给我机会,我谢谢你,为你效劳。你不给机会,我也不纠缠,该放弃就放弃。
有了这种态度,我们才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己,等待机会。
说实在的,往往很多人说自己没机会,其实不是没机会,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够,你的修养不够,机会来了你也抓不住。我们往往自认为自己比较厉害,但事实上远远没有你想的那么厉害。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专注于提升自己。
那当有机会的时候,要不要抓住呀?当然要抓住。就像孔子到卫国去,明明知道南子作风不好,但是当南子召他的时候,他为了自己能够施展一身抱负,也是不很情愿的去见了南子,这叫权变。
但是当让发现卫灵公和南子只是把他当个门面,当个摆设,并不是真想用它,他得不到施展机会的时候,也没有贪恋那个六万斗的俸禄,也没有非要强求你必须用,你不用,我不走。而是舍之则藏,你不用我就走,我找用我的人去。
孔子周游列国十几年,受尽了穷苦,发现到底是没有人用。
没关系,我回家搞教育去,依然是不抱怨,这是真正的圣人,真正的君子,真正的仁者。
华杉在这里讲,这是命与道的关系。
君子专注于“道”,就是提高自己,对“命”,命是什么?是机会,则安然待之。
若天降命于我,我必行道。?如果没有那命,我一身本事,带进棺材也不遗憾,这是豁达的态度。
一般我们容易接受志在必得的思想,鼓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主要是自己心里才想得到,实在不愿意罢休,心不甘,但现实不是这样的!
就看我国几代***,差不多都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机会都是命运降临的,不是自己拼命争来的。
相反,那些志在必得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往往会适得其反,这就是人生的哲学和智慧了。
最后,孔子总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具有这种智慧的也只有咱们师徒俩啦。
这个时候咱再谈谈子路,子路是什么人呢?大家都知道他有一身武功,是孔子的保镖,对孔子非常忠诚,一直跟着孔子,服侍在他身边。也非常尽心尽力,非常渴望得到孔子的褒奖,但孔子老是敲打他。
他听孔子那么高的评价颜回,心里就不服气,着急了,说,那我呢?我在老师心目中是什么位置啊?
为了这个,他还设计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话题:我是武将,我是带兵的,你要是带着三军出征去,你带上谁啊?你应该带我了吧。
孔子对于自己的弟子,每一个人都非常了解。子路耍的小心思,孔子当然很轻松就知道了,根本就瞒不过孔子的眼睛。
孔子就说: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这里面说一下暴虎,是徒手搏虎,就是不带工具,直接和老虎干仗。大家想一想,这样赢的几率有多少?武松打虎还带着个哨棒,后来哨棒被打断了,没办法,生关头他用拳头打老虎,把老虎打了。
侥幸啊,太侥幸,稍有不慎就不是打虎英雄,武松就是老虎嘴里的一块肉了。
有一条大河,你也不坐船,你也不做什么准备,直接就不知深浅,就想过去。不计后果,不怕。即便你过了河,这也都是粗勇无谋之士,我都不赞同。
关于暴虎冯河,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说你像一只发了疯的老虎一样,直接就想趟水过河,其实意思是一样,就是莽撞行事,不珍惜生命,不考虑后果,没有智慧。
那什么人有智慧呢?孔子强调过说一个人有智慧,他要三者兼具。哪三者呢?
分别是智、仁和勇。
智,也就是要有足够的智慧。
怎么获得?通过学习,通过事上练,经历的事多了就会长智慧,多交流,多学习,多体悟。
仁,就是爱人,爱人悯物。
就是有一颗向善向善的心,要为大家着想,要接近于道。光有聪明,不用聪明干好事儿,就会祸国殃民。
勇,有志有仁还需要有勇,就是敢于去做,有勇气。
有勇无谋是莽汉,有谋无勇是懦夫。智、仁、勇三者兼具,才可以。
就是说,我们碰到事情首先有敬畏之心,要考虑到困难,要认识到问题所在,谋划周详了,考虑全面了,充分做好准备,再去做事,才是成功的人。而绝不是鲁莽行事,只求凭着一身武功,只凭着自己的血气之勇去做事,这样会丢掉性命的。
有句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子路就是这么一个人,结果就在这上。
关于子路之,我曾经和大家讲过他的故事。
卫国发生叛乱,他去和蒯聩谈判。蒯聩却令人攻击子路,子路帽子被打落了,仍然坚持:君子而冠不免,在系帽缨的时候被杀。
其实那个时候子路稍微灵活一点都不至于丧命,他的没有价值,也没有意义。
为了他的,孔子非常非常伤心。但那又能怎么样呢?这就是个人的命,不听圣人言,吃亏在眼前。
所以亲爱的战友,大家一定要记住,就像今天这一章讲的,我们要修炼自己的本领,能够有人用,那我就好好的去做事,如果没有人用,也不要抱怨,老老实实地提升自己。
遇事不要莽撞,徒逞匹夫之勇,不加思考,只身犯险,那样会丧命的。
碰到事情要知道害怕,要谋划周详,要考虑全面。
智、仁、勇三者兼具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不要像子路,要像颜回。
好啦,时间也到了这一章就讲到这里了。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继续解读,下一章。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在这里见哦。
成语暴虎冯河的出处是
成语暴虎冯河的出处是:《论语·述而》:“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而无悔者, 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
成语 "暴虎冯河" 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典故,它出自《战国策·魏策一》。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将冯翊率领军队要渡过河流攻打敌方,但河水暴涨,气势汹汹,众将士都感到惧怕不安,不敢前进。而当时年轻勇士暴虎冯冯却毫不畏惧,骑着马冒险跃入河中,成功渡过河流。
“暴虎冯河”成语形容一个人勇敢无畏、临危不惧,冒险逾越障碍,可以克服困难,大胆行动的意义。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面对困难或危险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的精神风貌。
暴虎冯河的典故
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孔子曾对别人说:“此从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
子路不好读书。孔子劝他,他说:“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学习有什么用!”孔子说:“把它装上羽毛和箭镞,会射得更远。”子路不听。
有一次,子路问:“夫子,您如果统帅三军,希望谁跟您在一起?”孔子说:“喜欢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暴虎冯河)、自以为勇敢不怕的人,我不喜欢。我要遇事善于冷静思考、千方百计争取成功的人。”
后来子路在卫国做了官。公元480年,卫国发生内乱,了许多人。孔子知道了说:“哎,子路这一次有难了!”果然,子路一个人奔回京城,坚决要求惩处作乱的人,结果被杀。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和勇者不惧的区别
意思不同、侧重点不同。
1、意思不同: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意思是遇到事情小心谨慎,善于谋划才能成功,勇者不惧的意思是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2、侧重点不同: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侧重成功,勇者不惧侧重无所畏惧。
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这句话出自哪里?
实事求是,不尚空谈
是同志在延安任中央党校校长时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孔子《论语》
所谓临事而惧,并不是怕事,而是任何一件事到手上,开始就是怕会失败,所以要考虑周详,不自作聪明,到事情终于来了,则“好谋而成”,不怕了,必须用智慧,各方面都设想周到,促其成功,这才是统御人才的基本修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