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言800句最全-金玉良言是什么意思啊
1.《让心灵绽放动人的光彩》初二作文800字
2.文献运用与诠释方法(上)
3.求关于中国古代神话的资料
4.关于阅读的题目的800字作文
5.求感恩的作文啊。。。。一定要有一件事。。800字左右
6.求一篇暑假打工小结 800字左右 简单实在一点的
《让心灵绽放动人的光彩》初二作文800字
盛开的野菊花盛开的野菊花 在一块陈旧的桌上,放着个日历。今天,是9月10号,是我们的老师-辛勤园丁的节日!啊!多么神圣的日子。这是老师们一年中,最高兴的一个日子。在今天,我们要献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因为,是您培养了我们,每天都在给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小花朵“浇花”,“锄草”。您看这幅图,一位小女孩诚心地把花插在老师桌子上的笔筒里,这不正是表达了我们少先队员对您的热爱之情吗?野菊花清香扑鼻,毫不炫耀自己,平平凡凡,显得那么的渺小。但它却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它可以用来做药,也可以用来泡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它的平凡生活。您看,笔筒上的野菊花不就是象征着您嘛!你无私奉献,在诸多的工作中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担任起了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职责。或许,有人曾看不起教师这个职业,但我们却要对您说:“这个职业比任何职业更伟大!”您看那图上的小女孩儿,两手各握着一簇野菊花。她面带微笑,悄然地来到了老师的桌前。轻轻地把盛开的野菊花插在老师的笔筒里。而桌上的哪一样东西,无不显示出老师对我们的爱呢?看,桌上有着一副老花镜,我想:一定是您日日夜夜不辞辛苦地为备课,上课而累得眼睛都坏了。再看那墨水,我想:那一定是您用来批改我们的作业时用的墨水,我们本子上批改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是您经过深思熟虑写下的金玉良言。试问,哪一个字不包括着您辛勤的汗水?再看看桌子上的语文书,我想:从那本书就可以看出,您连在休息的时候也时时想着我们,想着怎么才能上好课。您对教育事业的固执和对工作的认真,无一不让我们感动。由这幅话,我想起了我们的老师。多少年来,是老师们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是老师帮我们树立了信心,让我们为今后的事业去追求,去奋斗;又是老师教会了我们文明礼貌。 啊!老师。我尊敬的老师,我们深深地敬佩您,您曾给我们无限的关怀与爱护,我们该怎样报答您呢?还记得去年的秋天,老师得了感冒,上课一直在打喷嚏,,眼睛红红的,脸色苍白。可您却忍着病痛,坚持为我们上课。那节课上,我们都被感动了。谁也不敢乱动,讲悄悄话。老师,您知道吗?,我们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呀!现在,也请老师来看看这幅画。你会明白:我们再也不是不懂事的一、二年纪的小学生。我们不再会惹您生气了,您的耕种将会得到收获,或许在某一天,您会陆续收到大学通知书的复印件,有北京清华的,有厦门大学的,还可能会收到我给您寄来的名牌软件大学通知书呢。总之,我们会让您明白,你并没有白白的付出!我们会永远祝福您:希望您永远的健康,青春永在!有一天,我坐在星空下。想起了一个故事,传说天上的星星都是由烦恼变成的,如果这是真的话,那我们会怀着真诚的心祈祷上天,请再多出几颗星星,因为我们想让您不再有烦恼!我突然觉得星空上多出了56颗星星,哦,我明白了,那56颗星是我们全班感恩的心………
文献运用与诠释方法(上)
学术论文时常引经据典,语气正经庄重,态度严肃认真,其中更有许多“潜规则”,初学入门往往摸不着头绪。一般教授也不明说,似乎随人体会,冷暖自知。文无定法,文成而法成;写作论文,必然的规范虽无,但总有一些原理原则,可以即器以求道,便于乘筏以登岸。
一、 文献征引,讲究策略
首先,学术论文的特色之一,在讨论是非优劣、源流高下。为求论说坚强,论据厚实可信,令人心悦诚服,所以必须大量、多方、丰富的征引文献。其主要原则、基本要领如下:
(一) 先有导语,次列文献,再进行阐释,为引用文献之基本格式。(王兆鹏手稿)
引用文献的策略和方法,王兆鹏教授提示这几句话很重要。论文写作开始,还没发展到引文,就必须先有一些引导的话,叫做导语(或称导言)。一开始要避免突兀,不能什么都不说,就引用一段文献,读者很难一下子就进入论文的世界。既然格格不入,将会拒绝阅读论文。所以,开始先来一段引导的话,是不可以缺少的。清毛宗岗《读〈三国志〉法》:“将有一段正文在后,必先有一段闲文以为之引;将有一段大文在后,必先有一段小文以为之端。……‘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泮宫’,文章之妙,正复类是。”《三国演义》具此笔法,毛宗岗以为有“将雪见霰,将雨闻雷”之妙(《读〈三国志法〉》,罗贯中原著,毛宗岗改本,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探讨问题,先来一段导言,堪称合情合理。
导语(言),有其作用,原则上是发挥介绍的功能。引导的话要顾及两方面:一、要锁定标题的意思,预作一个铺垫,寻求一个开展,这是导言的前半段要写的。如果是第一节的导语,那就针对第一节的标题,切实说几句话。让读者知道,以下论文打算介绍什么观念,要讨论什么问题。二、眼光不妨瞄准下方即将引用的文献,用笼统概括的方式,作若隐若现的提示。用引导的方法具体而微地告诉读者,接下来要讲些什么。三言两语就带出引文,不可讲得太详尽,要留有余地,让下文去发挥。一篇论文水准的好坏,或者深浅;专业,或者普通,两分钟可以看出来。只要看引文之后,如何开展议题,判定论文品质,大概可以十不离八。初学入门的研究生有待突破的,就是文献如何阐释的方法。一方面,要阐发引文的精华;再方面,要解释说明引文的内涵;三方面,要扣紧引文和标题的关系。其他,还有千丝万缕的“潜规则”,择要述说如下:
(二) 以观点带文献,不宜以文献带观点,为引用文献之基本原则。所谓以观点带文献,指以问题意识驱遣文献,驾驭资料。
引用文献,首先注意三大基本格式:一、先有一段导言,不必太长,让读者很快进入论文世界;二、征引文献,顺理成章呼应导言;三、文献阐释,实事求是探索引文之价值。引用文献是主体,前有铺陈张本,后有呼应申说。简言之,其基本格式,先有导语,中列文献,后有阐释。导语、文献和阐释之间,如何作有机的组合,王兆鹏提示金玉良言:“以观点带文献,不宜以文献带观点。”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值得三复斯言。身处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网路无远弗届,只要勤快上网,不管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甚至于日、韩、欧、美,都可以找到丰富而多元的文献,所以文献不虞匮乏。这是现代人做学问的优势,也是一大困境。那么多资讯,要怎么筛选?如何征引?如何取舍?因为资料看多了,往往容易被资料。但见引用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的论述,却没有太多自己的主张和阐说。论文是你的,应该突出自己的话语权,不可以从头到尾,自己很少发表意见,只是当别人的代言人、传声筒。论文还没着手写,应该已经确定征引哪些文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既然如此,就已经有独特的观点了,何不坚定而勇敢地发声?因为拟定写作大纲,已经呈现各章节的观点了。既然万事具备、只差动笔,那就应该用问题意识来驾驭所看到的文献。就如同苏东坡所言,文章的“意”好比金钱:有钱可以购置很多东西,把握旨义就容易驾驭素材文献。
(三) 建立问题意识,有利于论点之提炼,思考之深入;有助于提出问题、把握问题、回应问题。(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三联书店2006年版)
有了问题意识作为指引,所有研究素材、二手资料都会纷至沓来,充当我观点的佐证和补充。我引用甲乙,却不引用丙丁,因为丙丁的观点不可取,见解太浅陋。为什么甲乙的观点引用比较多?也许甲的观点,孤明先发,属于前瞻论题;乙的见解,有余不尽,值得“接着讲”,可以引申发挥,取舍判断之际,自见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发用,就是以观点带出文献,不是以文献观点。以观点带出文献,可以助我抉进一层,谈得更广,论得更深,说得更博。所以论文的主体观念、问题意识是三军主帅,而文献资料是宾从仆役。宋明理学常言:“吾心有主,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撰写论文,能以观点带出文献,则资料随我取舍,观点由我定夺,所谓著作论文的话语权,自然恢恢然有余裕。用观点带出文献,文献可充当观点的佐证,提供论点的助力,让论点有颠覆不破的价值,有令人心服口服的效力。
文献征引的意义,本不在炫博,而是贵精不贵多。崇尚发明幽微,而不屑于堆砌杂凑。以问题意识为将帅,驱遣文献,驾驭资料,于是文献的优劣高下、精粗、偏全,经由观点的权衡,昭然若揭。如果引用的资料不足以印证阐明观点,不能凸显出思维的亮点,无从强化论证的效力,那就有如孔子所言:“虽多,亦奚以为?”因此,要用观点带出文献,不应该以文献牵引观点。以文献牵引观点,就是被文献,追随别人后面,人云亦云。如果欠缺问题意识,面对文献取舍就会六神无主,无所适从。优劣精粗,高下偏全,是经过比较得出的;心中欠缺问题意识,没有别识心裁,看一篇,爱一篇,似乎每篇论点都有道理,都很可取,都很高明,那只有当他的代言人或应声虫了。所谓论文,就是要讨论出是非对错、优劣短长,就是要有自我的主张、创见、心得、话语权,这都得靠文献支撑、佐证、阐发,让观点更加突出,更加有说服力。所以不应该以文献牵引观点,应该以观点带出文献。
投入学术研究,从事论文写作,当务之急,就是建立问题意识,形成目标导向,作为驱遣文献,驾驭资料的判准和依归。“建立问题意识,有利于论点之提炼,思考之深入;有助于提出问题、把握问题、回应问题”。邓小南教授的提示,笔者《论文选题与研究创新》已有专章论述,读者可以参看。
二、 文献征引及其诠释方法
论文写作,必须征引文献,一则言之有据,可用以取信读者;再则备列事证,可用以建立自我主张;三则揭示问题文献,提供批驳讨论空间,作为建立论点之起始。无论基于何种原因,征引文献成为写作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帜。关键文献既已罗列征引,接下来的文献解读,将是论文写作系列学术工程的主轴与核心,其成败攸关论文之得失优劣。
综观文、史、哲学术论文之写作,文献解读诠释之法大抵有六:一、综述大意;二、凸显警策;三、考辨源流;四、触类发明;五、共时关照;六、释疑正误,皆当为之发微阐幽,详尽明确。文献解读的精确切实,诠释的合宜得体,是跟论文水准优劣高下有关系的,这认知有必要重点申说。导言有了,开始论述问题,接着就引用一段又一段的文献,如何解读诠释那一段引文?我强调诠释必须精确切实,不能顾左右而言他。诠释解读到底恰当不恰当?得体不得体?解读得恰当适合,论文水准就高,就非常优秀,否则论文就差,就低下。以下,介绍征引文献之后,开展议论,如何就题申说。
(一) 文献诠释的六种方法
一、 开门见山,综述大意。这是最常见、较容易、很基本的方法。综述大意,文字通常不必太多,要言简意赅,不支不蔓。如果研究诗、词、古文、辞赋,千万不可只作白话翻译,因为是综述大意,不是语译诗文。学术论文,属于一种限制式阅读,是给专家学者看的,并不是一般通俗读物。不属于这一行的,通常不会读你的论文。既然是同行,个个学养专精,翻译解释就免了吧!所以,综述大意就是归纳概念,介绍重心。结合问题意识,判读文献素材,可以统括冗长叙事,可以理清混沌概念,可以突出核心问题,可以提示关键话语,这是文献解读的第一步。综述大意,文字宜求精简,切合实际。
二、 凸显警策,强调焦点。论文写作繁称博引,令人目不暇给。在琳琅满目的征引文献中,读者初来乍到,还来不及进入状况,往往眼花缭乱。经典的警策、问题的焦点在哪里?有必要及时掌握。潜藏的精华是哪几句?干吗引用这段文字?当然因为这段话是问题的重心,是思维的亮点,有可贵处,有可取处。为便于阅读,同时有助于此后之问题讨论与议题开展,有必要在阐释解读文献时,凸显警策,强调焦点。犹如在触手纷纶的文字世界中,找到一个座标;在汪洋的学海中,出现一座灯塔,提供一个指引。掌握了警策与焦点,等于找到了策略和工具,就可以举重若轻,执简御繁,有利于全篇论文之写作与申说。
三、 追本溯源,考察因革损益。譬如文献征引到苏轼题画诗,可以跟杜甫咏画作较论;征引苏轼咏牡丹,可以跟李白、白居易牡丹诗、唐宋牡丹诗作较论。引述涉及以文为诗,原则上应该和韩愈、欧阳修、苏轼的创作相较论。苏轼多才多艺,能诗、工词、善赋,如果征引文献提到本色、当行课题,论其源流因革,除述及以诗为词外,又可以追溯到六朝咏物诗、初唐之帝京篇、韩愈、欧阳修、周邦彦之以文为诗、以赋为诗、以赋为词。也许,苏东坡这首诗,影响清代同光体诗人的作诗风格,可以作上探下究的流变考察,这样的文献解读,就是立体论说,不是扁平叙述。如果只是直接正面解读文献,用线性思维说明问题,目无余子,就是扁平叙述。不仅单调乏味,而且浮光掠影,流于皮相。最好往上追溯源头,往下探究影响流变,这就叫“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四、 触类旁通,创造发明。关键问题,应该举一反三,生发无限。譬如研究王昭君,王安石的《明妃曲》,在宋代造成很大的唱和风潮,因为大家都想写出新奇而有创意的作品。从王安石的《明妃曲》,可以联想到整个宋代,甚至于元代、明代、清代;不仅诗作很多,戏曲也不少。能这样诠释解读,读者当下就分享到丰盛的飨宴,这就是立体论述。于是进而知道历代咏昭君的诗篇800多首,王安石《明妃曲》写得最好,前后比较就凸显出来了。又譬如研究陶渊明诗文,就其影响接受而触类旁通,就会联想到苏轼系列和陶诗,和陶《归去来兮辞》,以及苏门、南宋文人的同题共作。掌握脉络系统,交相比较,容易得出优劣得失,而有助于创造发明。总之,诠释文献讲究触类旁通,汇集类似的个案、主题、风格在一起,对一个论题进行立体论述,较容易有心得创见。
五、 共时观照,同侪相形。同期共时,不一定要同时代,前后期都算。再以苏轼为例,他的老师有欧阳修,平辈有王安石,学生辈有黄庭坚,可以把同一时期人物,作一个比较;可以把研究的对象,放在一个时代进行综合考察。观看在某个时期,诸家诗人的集体意识是什么?文学表现或学术成就有无共相?一代学术的定位,或者个人学术价值的判断,是要经过比较才得出的。譬如元祐以前,梅尧臣、王安石、欧阳修对宋诗特色形成都有贡献。但是就作品质量比重来讲,以苏轼、黄庭坚的贡献最大。所以诠释文献,不妨共时观照,把同时期的一批人,进行比较论述。研究过程中,触及面广大、深远;论文完成以后,知识的面向就随之扩大了,新的学术生长点也找到了,学问心得的累积,不知不觉就深厚了。扁平述说,仿佛小国寡民的天地,永远在小世界里转转转,是转不出名堂来的。
六、 解疑释惑,匡谬正误。这看起来像是消极作为,其实不然,笔补造化处,无异于再造乾坤。征引文献中,如果发现前人的偏失、学术的悬案、世俗的误会、大家的疑惑,那就得解释疑惑之所在,为之拨迷雾而睹青天。绳愆矫枉,匡谬指瑕,功同再造,具有端正视听,一新耳目的功能。诠释文献如此,可以避免误导众生,贻误后人,学术贡献自然重大。释疑正误,犹如端正视听,正是替读者设想,为真理守护。所引文献有疑问处,我为之解释;错误处,我为之订正。学术研究的神圣使命,莫过于此。
以上,提出六种文献诠释的方法,不妨详尽地去论述,很确定地去解说,自可成为研究的卖点,增强论说的可信度。除此之外,借镜经学家解读《春秋》之策略,也可以转换为论文写作时诠释文献之方法,如:
(二) 比事属辞,脉注绮交,成就立体论说,有助提升论文之水准。
比事属辞,原是历代经学家诠释《春秋》书法的策略。脉注绮交,则是《文心雕龙·章句》术语,提示文章之脉络与结构如何呼应,章句与指义如何交错成文。比事,原指排比史事;作为学术论文,则是罗列文献,提供信据。属辞,是连缀上下前后之文辞,以显示脉络,而凸显指义。孔子作《春秋》,固因事而属辞;吾人撰写论文,亦因征引文献、胪陈信据,环绕问题意识而缀文修辞,而表现亮点,导出心得。譬如苏轼贬谪惠州时,有《和陶桃花源并引》诗文,主张渔人所见,乃避世桃源,并非世外仙境。考苏轼贬谪时期所作题画诗、和陶诗、佛学题跋、读《坛经》、读《大藏经》,以及《酒隐赋》,向往仇池之山川清远云云,皆可充实苏轼“心造桃源”之论说。研读陆游《剑南诗稿》,载存许多读书诗以及记梦诗,能否借文献之征信与诠释,而考索放翁其人之理想与现实?此一问题意识若成立,则因事属辞,顺理可以成章。
关于解读素材,诠释文献,上文提出六种方法,外加“比事属辞”之《春秋》诠释法。如果能交相运用,排比其事证,连缀其辞文,聚焦于问题意识,而发挥主体概念之精微,则文献诠解八面玲珑,不至于单薄而扁平。文献解读之精确切实,诠释之合宜得体,攸关论文水准之优劣高下,亦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单位:香港树仁大学中文系)
求关于中国古代神话的资料
我无耻地从别处复制的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
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
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
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
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
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
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
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
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衣锦还乡
《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传》
庆远字文和,元景弟子也。……霸府建,为从事中郎。武帝受禅,
封重安侯,位散骑常侍,改封云杜侯。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
饯於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忧矣。」始武帝为雍州
,庆远为别驾,谓曰:「昔羊公语刘弘,卿后当居吾处。今相观亦
复如是。」曾未十年,而庆远督府,谈者以为逾於魏咏之。
刘邦的四面楚歌更动摇了项羽的军心。将士痛哭。想当初,项羽为
了功秦而痛失了“先破咸阳者为王的良机”。再因“为人不忍”错
失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的机会;后因“火烧阿房宫”后想“收其货宝
妇女而东”。当时,有智者建议他在秦地建都称王。而项羽面对秦
宫破残,又思欲东归,还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
之者。”此话一针见血的道出了项羽“衣锦还乡,荣祖耀宗”的观
念。俗话说得好:“好男儿志在四方”。项羽虽然具备中国古人的
传统思想,但他又胸怀“称帝”的大志,在他8年的浴血奋战中,始
终是个孤独的悲剧英雄。项羽一方面想当帝王,一方面也想当人人
羡慕的大英雄。并一心想在江东父老乡亲的面前扬名显威。这些都
成了他难成帝业的“拦路虎”。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
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
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
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
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
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
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
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
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
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
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为虎作伥
wèi hǔ zuò chāng
〖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后变成伥鬼,专
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
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于虎,
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火树银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
,但不管什么佳节,
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年逢正月
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
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
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
诗,描绘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诗约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
来。游妓皆■季,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
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
无隐瞒的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所
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
市,或有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用这句话去形容它。
天涯海角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二岁时就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
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
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
郎,年纪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
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
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
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
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
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
过三次面。当他正打
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去
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
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
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
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
成“天涯海角”这句
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柴油 以为然。
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敦领十万大军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
,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
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
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
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
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
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
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
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
、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
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使关羽、
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画饼充饥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
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
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
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
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
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
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
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
意思和它相近。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后来被庄子拿来形容养生的道理的寓言
实出自《庄子》。即“庖丁解牛”实乃庄子所创之言也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
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
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
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
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
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
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
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经
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
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
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
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
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
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
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
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
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
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
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
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
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
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
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
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
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智子疑邻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
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
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
他家的东西。
寓意是感情亲近与疏远往往会导致认识错误
削足适履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
故事
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非常
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
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
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
为此而闷闷不乐。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
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
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
”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
为国君。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顿时心寒,想想活
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了,马上威逼子午
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BR>另一个故事是:晋献公宠爱骊
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骗姬提出要将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
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了。骊姬将这两件事做
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此时,这
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领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便建
议杀了重耳和夷吾兄弟俩,晋献公竟欣然同意。但他们的密谋破一位正直的大臣
探听到,立即转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听说后,立即分头跑到国外避难去了。
《淮南子》的作者评论这两件事说:“听信坏人的话,使父子、兄弟自相残杀就
像砍去脚指头去适应鞋的大小一样(犹削足适履),太不明智了。
古今名言: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晋·张方)
☆惟有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希腊·柏拉图)
☆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法国·巴斯卡)
☆兵民是胜利之本。()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
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
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
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
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
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
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
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
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
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
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
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
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
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
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
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
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
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
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
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
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
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
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
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
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
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
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
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
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
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
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
,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
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
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
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
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
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
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
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
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关于阅读的题目的800字作文
1.谈读书的苦乐之境
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同是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体会呢?吾曰:心境不同。
读书亦如此。不爱读书的人就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一样,只知其苦,不知其乐。爱读书的人则如同会品咖啡的人一样,能品出其韵味,进入乐之境。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读书乐之境呢?
首先,要忘记苦境。如果忘不了苦,那么就无法在意义上体会到乐。当今的学生,大多说读书苦。固然,考试与升学的压力,扼杀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但学生不会从读书中找到乐子,也是不争的事实。古人读书,大多摇头晃脑,乐此不疲;今人读书,大多愁眉苦脸,见书生厌。古今读书之心境为何有如此之差异?不可否认的原因之一,就是当今的快节奏生活无法让人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久而久之,看到书就心烦气躁,但我认为,这绝对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们这批新新人类的“心境”出了问题。
心不净(静),则难成事。不是读书苦,而是我们无法抑制那颗动荡不安的心。当今的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早已俘虏了我们的心。读书与娱乐相比,读书当然是苦的。此外,读书之悲苦,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向往俗世的功利。林语堂先生曾说:“读书本旨湮没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见林语堂《论读书》)读书本是无功利的。带着功利之心读书,读书还有趣吗?还是林老说得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见林语堂《论读书》)。因此,快乐读书的前提就是安顿好那颗动荡不安的心。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阅读。唯有如此,读书之乐境才会如那“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豁然开朗。我以为,读书应该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自己的眼睛来读书,这是低级的阅读。另一种就是用生命来读书,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也只有用生命来读书的人,才算是真正会读书的人,此时,读书不是负担生活,而是享受生活。
其实,畅游书海,我们的生命才会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在书中,我们可以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与大师对话;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们无所不去。在书中,我们会认识孔子和庄子,认识屈原和文天祥,认识了谭嗣同和。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荷马与巴尔扎克,了解雨果与华兹华斯,了解了卢梭与康德。最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我们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思想得到了提升,甚至可以成为大师——没有一个大师不是书滋润出来的。
当然,读书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半空坠”是常有的事情。如今的我们太怕考试分数低,太怕输,太怕老师和父母失望的眼神,太怕孤独。我认为,分数大多与读书无关,分数低绝不是因为书读得太多,而是读得太少。
如果,书是帆,良好的心境是风,那么,读书之乐便是那探险的远航之船了……
2.读书苦乐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拍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人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各种各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赛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捡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了“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看看有没有你能用到的!
求感恩的作文啊。。。。一定要有一件事。。800字左右
感恩
在我小时候,许许多多的人都帮助过我。妈妈常常教导我;要学会感恩 这句金玉良言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在我的记忆宝库里,有许多令我十分难忘的事 ,比如;那次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不管”;学习骑自行车;用勇气主持等,这些在人生中重要帮助过我的人都值得我去感恩。
十分重要的“不管”。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做什么事都要依赖妈妈,什么事都需要妈妈帮忙。可有一天,我正在院子里玩时,突然跌倒了。我呆呆的坐在地上等待妈妈扶我起来,妈妈看见我撅着小嘴坐在地上,不是上去扶,而是微微一笑,就进屋了。我用仅有的一点耐心坐在地上等妈妈扶。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的耐心已经飞到九霄云外了,在困难中的我第一次依靠自己。我慢慢地站了起来。这时我才明白:做什么事都不能依赖别人,而是靠自己的力量。
学骑自行车。七八岁的我已经觉得自己是个大孩子了。于是,争着抢着要学骑自行车。开始,我刚坐在自行车上时,车身总是左摇右晃,只听“当”的一声,我重重地摔倒在地。“不怕,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我抬头一看,原来是爸爸。爸爸的鼓励使我再次充满了信心。不怕,加油,我是最棒的!我想。于是,我又开始练习了。 经过了十分困难的过程,使我“品尝到了最后的胜利果。”那种幸福的滋味,使我久久难忘。
用勇气主持。十一岁的我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但还是不太敢说话,尤其是在大家面前讲话就会更紧张了。可因为种种原因,我还是当上了学校的主持人。在2010年开学典礼时,我幸运地当上了小主持人。在练习时,我总是因为紧张而忘记台词,吴老师对我说:“刘双烨,这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你勇气的挑战,用你的信心,战胜心中的胆怯,一定会成功的!”张老师说:“加油!”我的勇气开始在心中萌芽,之后的主持也一切顺利。自从这天以后,我变得开朗多了,上课也爱发言了。用你的信心,战胜你心中的胆怯。这句话使我难以忘怀,也就是这句话,成为了我人生中的转折点。
感恩,这是一个多么神圣的词啊!那些重要的人对我说的重要的话,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今后,我会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感恩我身边所有的人!
感恩父母
鸟有反哺情,羊有喂乳恩。人,身为宇宙主宰,亦有感恩之心,感恩之情。今天我要感恩的,是我的父母。从小到大,父母给了我许多帮助和鼓励,使我在成长路上,得到了无穷的快乐与幸福。
该上幼儿园了,我们家住在六0一小区里,其实,我家旁边就有一所幼儿园。而爸爸妈妈却把我送到了少年宫幼儿园。为了我能够按时到园,爸爸特意买了一辆摩托车,他不会开摩托车,就又跑去学……每天早晨,爸爸骑着摩托车载着我和妈妈行使在马路上……可以说我是在爸爸的摩托车上度过学龄前的时光的。
长大了,爸爸也卖掉了摩托车,爸爸说,其实他自己很怕开摩托车。还记得那个有阳光的早晨,我们撞到一个穿马路的行人,爸爸的整个身体躺在地上,我们在他身上,一点都没受伤。自从那次车祸,爸爸的左肩好久都没抬起来。
刚上小学,我经常因成绩不好而垂头丧气,而妈妈却对我说,没关系,妈妈不怪你,你还可以更努力,嘻嘻!每当这时,我都会乐上一小会儿。三年级的时候,因为父母的教育,我渐渐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并且参加起了小学的活动,并连连获奖。于是我对我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也成为了老师眼里的一个明星。四年级的时候,父母开始教我怎样做人,怎样经受挫折,怎样面对失败,在成功面前不骄傲。因为象我这样的一个要强的孩子,是很难面对失败的。他们还教我怎样进行人际交往,怎样为人处事。我知道父母对我的良苦用心,于是,每次听着就记在心上。因为父母的引导,我获得了更多的友谊。于是,在老师眼里,我成了一个认真要强的学生,在同学朋友眼中我成了一个友善真诚的人。我知道,在我成长的背后,挥洒着父母辛勤教育的汗水。
六年级,这就意味着进入了紧张的冲刺阶段,当然我的父母也是这份紧张的分担者。每天,除了作业,还有作不完的数奥。星期六、星期天,我们如同正常上学一样紧张,奔波于补习学校之间。
爸爸妈妈辛勤工作之余,始终陪伴着我。上数奥时,老师家蚊子多,妈妈就在边上给我们赶蚊子;上新东方英语课时,家长不能陪读,爸爸妈妈经常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一两个小时再来接我一起回家;到了每个晚上,督促我洗嗽完毕上床睡觉后,妈妈又开始帮我检查作业,一直忙到深夜。记得爸爸说过,我出生前,妈妈是个大瞌睡虫,经常晚上八九点就睡觉了;但现在的妈妈越来越憔悴了……
回忆父母养育之恩,我们发奋学习。父母儿女心,天下第一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无以为报,只能在感恩节向父母发出内心最真挚的祝福。
感恩父母,感谢父母。
感恩的心
是谁每天接你送你,风里来、雨里去,从未抱怨过?是谁每天为你买来新鲜的瓜果蔬菜、鸡鸭鱼肉,从未机械重复过?是谁深夜及时给你盖上踢翻的被子,从未让你着凉过?想起来了吗?那无微不至关怀我们的人,就是时常被我疏忽的爷爷奶奶。“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此刻,我对这首歌有了全新的理解。
4月30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这不是个幸运的日子,一场飞来车祸打破了生活的宁静。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了,听到电话里那充满哭腔的声音才知道:爷爷被车撞了,在地上被拖了两三米远,不能动弹。它如一个晴天霹雳炸在我的头顶。爷爷那天十点多钟兴致勃勃地到离家挺远的兴化西门菜场买正宗的草鸡,为的是“五一”假期带到泰州给他心爱的孙女我吃。可就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人民医院跃进桥时,从后驶来一辆载满钢材的电动车,那伸出的钢材犹如可拍的魔爪紧紧攥住了爷爷的衣服,在上坡时被拖了三米远啊,爷爷大声呼救命,所幸遇到了一位好心人救下了爷爷……我屏着气听完了这个意外事件,空气似乎凝固了,天气燥热,我的泪水不知不觉地涌了出来。怎么会这样?一位身体硬朗的老人怎么会遭来一场飞来横祸? 爷爷,爷爷!
我的眼睛模糊了,不知是额头豆大的汗珠,还是早已盈眶的热泪,一幕幕清晰的画面重现在我的脑海中……
那是一年夏天的傍晚,雨点像冰雹一样往下砸,我和爷爷两人,只有一件雨披,怎么办?爷爷穿,我就得着凉,我穿了,那爷爷就得着凉。我们正在犹豫,外面的雨越下越大,隐隐听到几声闷雷,爷爷立即把雨衣披在我身上,搀着我冲进雨中,爷爷顶着滂沱大雨固执地骑在自行车上,一边全神贯注地骑,一边接二连三地打喷嚏,不时还用手抹抹眼旁的雨水。我不知道那段时间是怎样过去的,终于到家了。可爷爷一到家就发热了。
不,还有:五岁那年,爷爷独自带着年幼的我出差,为的就是增长我的见识。爷孙俩爬山时,爷爷吃力地背着我紧跟队伍,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懂事的我推开爷爷,迈着稚嫩的腿脚一步步登上了山顶,爷爷露出了欣喜的微笑。
爷爷,您在烈日炎炎的酷暑,为我驱赶蚊虫,我心存感恩;您在冰天雪地的寒冬,为我递上一杯热茶,我心存感恩;您在我练琴枯燥时,为我投来鼓励的目光,我心存感恩……“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此刻,我已泪流满面。
爷爷,在人生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以您为榜样,孙女不敢轻言放弃!我在这里衷心地祝福爷爷早日康复,安享晚年,也要祝福许许多多为我们而忙碌的爷爷奶奶们。谢谢你们!我更深深地祝福你们,祝愿你们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你们分分秒秒看着、爱着的小树苗,日日年年等着、盼着的小树苗,终于在那么一天,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求一篇暑假打工小结 800字左右 简单实在一点的
我打过工,知道学生打工很不容易。学生是廉价劳动力,有的公司很江湖,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还少给,有的是托着不给,还有的干脆就不给了。今年寒假我来到一家公司打工,我的运气还不错,遇到了一个好老板,工作没有上次累了。 那么现在自然先是得选择好打工的种类。时下大学生打工无非是做家教,搞推销,出卖劳动力。 据说现在做家教就等同于骗钱。这可是我们班上十几位做家教的同学一致的心得体会。再说由于这学期就要结束了就算想骗也没有地方骗了 因此做家教显然行不通。搞推销,说句老实话,其实我是很想干这行的。不就是告嘴皮子混饭吃吗,那还不容易?可转念一想,还是不行,只因为自己面目狰狞。加上五短身材,我的哥们一致要求我不要去现丑。说是影响市容,极易让外国游客对广州产生误解。我知道什么叫金玉良言。什么叫忠言逆耳。为了顾全大局,推销也只好作罢----说实话,推销实在太苦了。我怕我受不了。 我寒假每天早晨6:30起来,下午6:30下班。我每天很早的来到公司把所有的窗户都打开,把窗户擦了一遍,然后又把桌子擦了一遍,地扫了扫又拖了拖,桌子上的文件全部都整理了一遍。到7:45的时候其它的人都陆续的来了。我刚来主要是跑跑腿,给元老们倒倒水,跟元老们去送送货 ,听听他们的工作经验,慢慢的我干了将近半个月,老总让我在电脑上发信息,回信息,教我一些有关公司的基本知识。我慢慢的开始进入工作状态。每天对象是电脑,一天下来,我的眼睛都成肿的了。打工可真累,我是深有体会呀!但是打工不仅可以增加收入,减轻家里的负担,还可以通过打工锻炼自己,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打工是人生历练的过程,是人生很有意义的经历。边学习边打工,收获肯定会比在学校里一味读书多得多。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是古代读书人的美好意愿,它已经不符合现代大学生的追求,如今的大学生身在校园,心儿却更加开阔,他们希望自己尽可能早地接触社会,更早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下,打工的大学生一族正逐渐壮大成了一个部落,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显然,大学生打工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这股潮流中正悄悄发生着改变。 对于大学生打工,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人的看法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模式,我们有理由走自己选择的人生路,只要把握住自己,掌握好学习与打工的分寸,肯定能把大学这个人生阶段过得丰富多彩。 打工的途径或者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是对社会有益,对自己积累人生经历有益,还能够有少量收入,就可以毫不犹豫的参与其中。 老板对我很好,对员工们都很好,第一月虽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但是,我对公司的印象还是比较不错。我会更加努力的去做。不会让公司的员工失望的。 打工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对于结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人生需要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不是凭空出来的,是需要成本的,失败就是一种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预示着的人生的收获即将开始。 小草用绿色证明自己,鸟儿用歌声证明自己,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打一份工,为以后的成功奠基吧!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没有人能轻轻松松成功。 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板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记得老师曾说过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你得去面对你从没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的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学习的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的,而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你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的那么吃力呢?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不像在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有了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的补充,我们比别人具有了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知识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 虽然在实践中我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占主体,而我对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企业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企业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但在工厂里,数字绝对不可以错,因为质量是企业第一生命,质量不行,企业生产就会跟不上,而效率也会随之下降,企业就会在竞争的浪潮中失败。 因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要求是我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只需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就可以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没有实际,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社会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在工厂里出错是要负责任的,这关乎工厂的利益存亡。 总之,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是丰富而又有意义,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收获,是对“有经验者优先”的感悟。 ……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级欺压、责备下级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很难受的,而且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因为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所应该做的。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 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过这种感觉,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忆的。现在想来,二十四天的打工生活,我收获还是蛮大的。我所学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学校里无法体会的,这也算是我的一分财富吧。 现今,在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已不是什么“抢手货”,而在每个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几乎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所以,大学生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将来找工作也同样重要。事情很简单,同等学历去应聘一份工作,公司当然更看重个人的相关工作经验。 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寒期打工。暑期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 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 在这次寒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这次的打工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