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美的带有诗词的文段

2.陕西乾县大型诗集《高高的白杨树》正式出版发行贺诗小辑

3.形容古诗多的四字成语是什么意思

4.谁一篇文章关于阅读的本来是一个前言 我隐约记得些内容 找全文

5.古人写文章为什么那么简约?

优美的带有诗词的文段

披沙拣金诗词大会-披沙拣金诗词

感悟秋天

暑气散尽,寒气渐来,不知觉间,秋天就这样来了。

喜欢秋天,他不像春的招摇,把大地装扮的花红柳绿;也不像夏的热烈,用暴雨和酷暑逼得你躲无可躲;更不像冬的残酷,掩尽芳华,连带把人也掩进厚厚的大衣。

秋,是萧瑟清冽的。如果说春天是豆蔻的少女,那么秋就是一个尝尽沧桑的中年,无奈中带有一种悲苦,却又透着一种对世道、对人生的理解。

东坡诗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你可以剥开一颗金黄诱人的蜜柚,然后打开家里的音响,放上一曲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带着美好的心情,随着钢琴王子那带着魔力的十指,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在优美的旋律中,你仿佛听到了,秋天那沙沙的脚步声,正渐渐的向你走来,向你微笑。琴声向你展现了,一片秋日的窃喜。你看到了,片片的树叶飘了起来,摇曳着随风而去。

你还可以捧着一本古书,在梧桐树下的躺椅上,随着片片飘落的黄叶,去感悟古人悲秋的情怀。看看稼轩“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的感慨,品拼秦观“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的心境。或者为刘禹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赞上一笔,总之,这是一种很逍遥的感觉。

悲秋?何苦来。

寒凉,那只是一种感觉,从科学角度上说它来自皮肤感官的反映,不是来源于心。

悲苦,那只是一种际遇,从辨证角度上说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还是学一学杨万里对秋的态度嘛,他说:“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你看,这老杨头的人生哲学,倒是有些可以借鉴的。

你管它“明日黄花蝶也愁”,还是“西风愁起绿波间”!用开朗的态度,去拥抱秋天吧!尝试着“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正如李才女所云,天凉好个秋!不是吗?

1、每一颗石子里,都有沙漠的影子.所以诗人才说:一支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走在秋月的田野上,我想起一位诗人对老托尔斯泰的叩问: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

没有错,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将成为往事,无论它们是欢乐的相逢,还是痛苦的别离,但是请你相信,无论是热切的期待,还是深情的追忆,我们所唱过的每一支歌,都不会转瞬消失,如同罗莎·卢森堡所言:“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将与我同在!

2、生当如箭,或许会有跌落的悲痛,但一往如前、决不折返

3、披一路风尘,数千载风流,看青山依旧,唱大江东去。一个民族能够昂首屹立在人类文明之林,她的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万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养。这条文化长河,从远古奔向未来,从洪荒奔向文明、带着一路欢歌,也带着一路血泪,一路呐喊,留下了诸多硕果和丰碑,也记下了诸多辛酸和遗恨。?

疏理这条河道,披沙拣金,我们拾到了光照古今的千古名篇。?

它是艺术笔墨写就的史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既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历史长卷的浓缩。嶙嶙魏晋风骨,巍巍盛唐气象,咚咚动地鼙鼓,猎猎旗卷楼兰,金缕曲,黄莺儿,桃花扇,杨柳风,篇篇是对时代的沉思,字字是对历史的凝视。?

它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美不胜收,倾国倾城。它如同熠熠生辉、泛彩流光的颗颗钻石,镶嵌在时代的长廊。夸父的坚毅,洛神的婀娜,屈原的仰天长啸,李煜的愁肠寸断,关云长的横刀立马,贾宝玉的儿女情长,无不成为艺术美的化身,历万古而不朽。?

它是一条连接民族文化的链环,一端牵着远古,一端指向未来。浩浩五千年文明,摇曳多姿,辉煌巍峨,浸润和滋养着中华民族。千古名篇,字字珠玑,篇篇锦绣,是民族文化、中华文明的浓缩版、精华篇。捧读它,欣赏它,我们清晰地感觉到了先贤哲人的深邃博大,志士仁人的报国壮志,游子商旅的亲情乡愁,旷男怨女的追求呐喊。?

历览千载辉煌地,长歌浩叹唱古今。捧起这些佳作,我们与圣贤相会;吟咏这些绝唱,我们与历史对话。传统在这里升华,文化在这里更生。我们是传统文化的后来人,我们又是文化香火的传递者,我们还是当代文化派出的使节。?

拾一块女娲补天遗落的彩石,借一弯斜照汉家宫阙的冷月,折一缕渭城朝雨中的柳丝,挑一盏冰心老人点燃的小桔灯,让我们沿着历史长河的故道溯流而上,开始寻觅千古名篇的文化散步。

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陕西乾县大型诗集《高高的白杨树》正式出版发行贺诗小辑

日前,为庆祝陕西乾县白杨诗社成立11周年,纪念“5.23”讲话发表77周年,由白如冰主编,宋进宝、杨辉峰副主编的陕西乾县大型诗集《高高的白杨树》在乾县呱呱落地。闻着油墨发香的味道,里面全是辛酸与喜悦。此书由四季出版社(香港)正式出版。收录152名诗人622首诗歌,这是乾县诗歌爱好者的一次集体亮相和文学乾军的一次再出发。

附:

?

杨辉峰/文

? 东风雅致晨昏兴,

? 珠玑沉吟聚俊超。

? 卷藏奇清乾坤朗,

? 云汉璀璨映栋乔。

? 十年艰辛寸心知,

? 诗韵乾州梦如潮。

? 披沙拣金凝佳句,

? 悠悠诗情引碧霄。

? 妙文历尽浪涛淘,

? 云烟洗遍江山高。

? 逐梦诗坛勤勠力,

? 远望秦岭千里娇。

? 锦绣诗篇耀汉唐,

? 白杨丛中笑今宵。

? 耕耘数载思无计,

? 朝华夕秀皆妖娆。

? 为君送香逐尘俗,

? 回看青春渐已消。

? 幽林折桂溢清芳,

? 诗裁大雅路更遥。

? 盛世华章集妙笔,

? 丝路芬芳好挥毫。

? 汉宫流泉荆棘路,

? 五峰叠翠看今朝。

? 2019-5-23乾州

王明忠(平水韵)

高耸云霄绮梦藏,

曾经酷暑与冰霜。

衔泥紫燕筹文社,

饮露青蝉吐玉章。

雨洒肥田花海艳,

诗含雅韵墨林香。

乾山渭水皆欢庆,

万种风情在白杨。

文/进宝

风雨十年耸入云,

白杨坚挺树诗魂。

艰辛惆怅敲章韵,

喜悦开怀奏律音。

多少殚精竭虑夜,

编排校对至清晨。

乾州城里神仙住,

漠谷河中情意深。

劲赏五峰山间景,

静观双乳隆迎春。

人生感悟质达朴,

世道新闻哲理真。

楚汉文明今尚在,

隋唐演义史留痕。

案前手捧书一卷,

默不作声肚自吟。

文|董世群

白杨笔挺志填膺,十载春秋历雨风。

昔日新芽终破土,今朝茂叶已擎空。

高挑身段椽梁作,耿介心胸美善崇。

岁月悠悠唯静好,扎根西北见峥嵘。

文/杨明霞

五月大地绽白杨,

凌空响处春千行。

虬枝柔漫自摇曳,

青杆修直泛银光。

风雨低吟情含韵,

寒暑不避骨犹香。

黄叶呕血碾作土,

白絮向天结霓裳。

根深方得枝叶茂,

高处总能惯风霜。

七律(平水韵)

? 刘顺才/文

白杨疏影吐琼章,

千载龟城古韵长。

秦魏雄风多颂雅,

汉唐浩气永昭光。

墨香落笔奇文秀,

音律谋篇妙句芳。

情洒骚坛心志远,

沙翁故里赋歌扬。

夏天/文

白杨高致入青云,虚谷聚精天下闻。

沐雨春秋神骨秀,迎风寒暑气象新。

贺《高高的白杨树》诗集出版

崔岳/文

高高杨树植乾土,

难忘中秋相聚时。

月下推敲得韵句,

江心酹酒寄幽思。

汗流工地出灵感,

梦入琅环窃菌芝。

好事多磨集总汇,

兴观群怨美诗词。

纪念白杨诗社成立十周年,祝贺诗集《高高的白杨树》付梓出版

陈光/文

心中的白杨

心中一棵树

地动始生芽

群儒众手浇

倏忽齐天大

***

十年坎坷路

连线溯文源

携手寻诗梦

筑巢古奉天

***

行路虽艰辛

幸多有缘人

临难贵人助

大师指迷津

***

壮美白杨树

英名满乾坤

风来放声笑

雨袭却高吟

***

浑身无曲枝

高耸直入云

贫富皆不弃

盛德人仰尊

***

酷暑依然碧

雪霜可回春

无花亦无果

千金买精神

感谢主编的辛苦,祝贺大型诗集《高高的白杨树》结集出版!!

贺《高高的白杨树》出版发行

? 卢小会/文

? 白杨笔直站成行,

? 枝丫向上泛银光。

? 何止沈老当年赞,

? 惹得深林独引航。

? 苦心孤诣佳句出,

? 呕心沥血织锦章。

? 高高白杨技虬劲,

? 如海才情楚留香。

形容古诗多的四字成语是什么意思

1. 关于意思是“很多”的四字成语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对簿公堂:在公堂受审。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繁文缛节: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方枘圆凿 形容格格不入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工作。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含讥讽意) 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奉为圭臬 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否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了。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隔靴搔痒 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耿耿于怀:对某些事总记在心里,形容心存怨恨。

(一般指自己对某些事不满) 功败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多含惋惜意) 狗尾续貂:泛指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

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下子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瓜田李下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

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光天化日: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的精巧,似非人工之能为。(形容人工技艺的精巧) 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牛累得出了汗。

充栋,堆满了屋子 皓首穷经:皓首,白头,钻研经典到老 厚积薄发:长期积累,突然暴发。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怙恶不悛:一贯作恶,不肯悔改。涣然冰释:嫌隙、误会消除。

荒诞不经:不经,不正常的。虚妄离奇,不合正理。

黄粱一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也说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积重难返 指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

比喻积少成多。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数着日子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济济一堂 :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见贤思齐:见到好的,优秀的,就向其学习,向其看齐。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枉过正 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

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久假不归 长期借去,不归还 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

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恪遵功令: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中性) 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

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贬) 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

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临渊羡鱼 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门可罗雀 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门庭若市 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褒义词) 沐猴而冠 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

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暮鼓晨钟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南辕北辙 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泥沙俱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十分光荣。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期期艾艾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贬)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

比喻事实(罪恶)很多,难以说完。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 无缺。

曲突徙薪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人心不古: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淳厚。

2. 表示多的四字词语

千千万万、数不胜数、千山万水、不计其数、多如牛毛、数以千计、数以万计

数以亿计、多多益善、千变万化、人多势众、堆积如山、千军万马、车载斗量

琳琅满目、眼花缭乱、比比皆是、车载斗量、旌旗蔽日、满山遍野、遮空蔽日

海纳百川、多快好省、不胜枚举、无穷无尽、不可胜数、举不胜举、五花八门

人山人海、川流不息、成千上万、多如牛毛、过江之鲫、锣鼓喧天、红旗招展

比肩继踵、万人空巷、座无虚席、门庭若市、高朋满座、沸沸扬扬、热闹非凡

载歌载舞、门庭若市、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比肩继踵、项背相望

盛况空前、济济一堂、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逐队成群、人喊马嘶、人语马嘶

掎裳连袂、红飞翠舞、攘来熙往、熙来攘往、觥筹交错、挨肩擦背、比肩叠踵

肩摩袂接、骈肩迭迹、骈肩累足、掎裳连襼、连衽成帷、

3. 表达多种意思的答案的成语或古诗

题西林壁(宋 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 杨万里)

诗词原文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4. 表示‘多’的意思的诗句

硕鼠硕鼠,三岁贯女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三千里地山河,四十年来家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

5. 形容读书多的四字成语

形容读书多的成语:立地书厨

解释:比喻一个读书非常的多,学识非常的渊博。

出自:《宋史·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描写读书多的成语:博览群书

发 音:bó lǎn qún shū

英文读法:Read books

释 义:博:多,广。览:看、阅读。群书:很多的书。广泛地认真阅读各种书。形容知识面相当广泛,读的书籍特别的多,非常的有文化。

出 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例句:1,此人学识渊博,博览群书,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2,博览群书可以让我们通天文知地理

形容读书多的成语:学富五车

近义词: 博大精深、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反义词: 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才疏学浅

英文读法:Educated car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解释: 五车:指的五车书。一个人读的书籍可以装五车那么多,说明这个人非常爱读书,学识丰富。

出处: 先秦·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例句:孔子学富五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圣人,是儒家文件的创始人

描写读书多的四字成语:五车腹笥

典故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

解释:比喻读书非常的多,非常的有学问,和学富五车意思差不多

用法说起他聪明,就如颜子渊闻一知十;论起他饱学,就如虞世南五车腹笥。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7卷)

近义词学富五车

反义词不识之无

谁一篇文章关于阅读的本来是一个前言 我隐约记得些内容 找全文

走在历史的长廊,歌吟千年的灵魂

披一路风尘,数千载****,看青山依旧,唱大江东去。举步跨进二十一世纪门槛的时候,我们从历史的珍宝馆里满载而归,和大家共享这场精神的盛宴。

一个民族能够昂首屹立在人类文明之林,她的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万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养。这条文化长河,从远古奔向未来,从洪荒奔向文明、带着一路欢歌,也带着一路血泪,一路呐喊,留下了诸多硕果和丰碑,也记下了诸多辛酸和遗恨。疏理这条河道,披沙拣金,我们拾到了光照古今的千古名篇。

它是艺术笔墨写就的史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既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历史长卷的浓缩。嶙嶙魏晋风骨,巍巍盛唐气象,咚咚动地鼙鼓,猎猎旗卷楼兰,金缕曲,黄莺儿,桃花扇,杨柳风,篇篇是对时代的沉思,字字是对历史的凝视。

它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美不胜收,倾国倾城。它如同熠熠生辉、泛彩流光的颗颗钻石,镶嵌在时代的长廊。夸父的坚毅,洛神的婀娜,屈原的仰天长啸,李煜的愁肠寸断,关云长的横刀立马,贾宝玉的儿女情长,无不成为艺术美的化身,历万古而不朽。

它是一条连接民族文化的链环,一端牵着远古,一端指向未来。浩浩五千年文明,摇曳多姿,辉煌巍峨,浸润和滋养着中华民族。千古名篇,字字珠玑,篇篇锦绣,是民族文化、中华文明的浓缩版、精华篇。捧读它,欣赏它,我们清晰地感觉到了先贤哲人的深邃博大,志士仁人的报国壮志,游子商旅的亲情乡愁,旷男怨女的追求呐喊。历览千载辉煌地,长歌浩叹唱古今。捧起这些佳作,我们与圣贤相会;吟咏这些绝唱,我们与历史对话。传统在这里升华,文化在这里更生。我们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我们又是文化香火的传递者,我们还是当代文化派出的使节。

拾一块女娲补天遗落的彩石,借一弯斜照汉家宫阙的冷月,折一缕渭城朝雨中的柳丝,挑一盏冰心老人点燃的小桔灯,让我们沿着历史长河的故道溯流而上,开始寻觅千古名篇的文化散步吧。

当我们掬起一捧长江水,可曾想到过它的源头?当我们在中国文化长廊里留连信步的时候,却一定要到它的起点走走,那里是中国文学之母。那里是中华文化圣殿。

在这片天荒地老的时空里,似乎一切都变得单纯而宁静:五色彩石环绕着女娲,夸父在烈日下奔走,精卫鸟在蓝天里歌唱;澄彻的青天绿水,无边的林莽沼泽,山也巍巍,水也悠悠。未经人工点染的大自然,启迪了万物之灵人类的文学灵感,人又转而赋予大自然以灵性。于是,我们今天才听见了孔子的感慨,庄子的歌唱,屈原的长叹。走到几千年前的那一边,翻检历史的书简,来体味其中的悠远与神密。

戎马关山报国志,魂牵梦绕女儿情。一身戎装透出一股勃发的英雄气,我们看到的是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而对镜疏理云鬓,秋波顾盼流转,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位楚楚动人的闺中女红妆。这二者在花木兰身上的统一,世世代代向人们传达着这样的信号:中国女性的伟大、坚韧与温情。这就是北朝民歌《木兰辞》的经典所在。

苦恋与思念,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屈原的传世之作《九歌》中的山鬼堪称翘楚。这是一篇热恋中少女的内心独白,也是大胆而泼辣的爱情宣言。它不重在描绘少女如花的容颜和婀娜的身姿,重在坦露少女忍气吞声内心世界,传达一种追求爱情的热烈情绪。

如同一个迷路的孩子,一个满腔爱国热血而又报国无门的人,他的失意、彷徨乃至失魂落魄,我们都很容易理解,甚至被他汹涌的情感所征服,他就是早已仙逝千年的古人——屈原。

为了表白自己的心境,屈原找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招魂。有人说,这是屈原在招楚怀王之魂,有人说是屈原为自己招魂,还有人说是宋玉在招屈原之魂。这无关宏旨,要紧的是,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招魂》这份宝贵的遗产。一声声对“魂兮归来”的呼唤,含着泪,带着血,透着恨,有高洁人格的表白,有对黑暗势力的鞭挞,有对故乡和祖国的牵念。我们也禁不住要对着遥远的星空,对着这位伟大的爱国者长长地呼唤一声:魂兮归来!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曹植这十六个字一出,洛神之美便立刻一冼铅华,脱俗为另一境界。洛神的妩媚与妖娆,洛神的圣洁与飘逸,不过是诗人心目中美的幻化形式。人类对美的追求是不可阻挡的,洛神之美就是凭借曹植的传神之笔,穿越了千年的时空隧道,折身射到今天。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

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眼望“国破山河在”老泪纵横的杜甫;这一边有听一曲琶琶,泪洒青衫的白居易,那一边有登楼远望,心忧天下的范中淹;苏东坡月下把酒,声声向苍天发问,辛弃疾挑灯看剑,夜夜梦里沙场秋点兵;柳永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吟咏歌唱,李清照则为“梧桐更兼细雨”黯然神伤。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唐宋文学又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捧出这部宝典,我们能感觉到它的份量:刻写历史,它刀刀见血,鞭笞黑暗,它字字带泪,思索人生,它笔笔入理,憧憬光明,它声声不倦。含英咀华,我们也能体味到它的博大:它是历史的凝固,也是现实的观照,是文人的妙笔,也是哲人的沉思;是千里茑啼的锦绣江山卷,也是宫庭王朝的血雨腥风图;它的大漠孤烟,它的塞外鼓角,它的新坟旧鬼,它的金风玉露,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界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一曲《琵琶行》,司马青衫湿。这是同情的泪,表现了诗人对被压在最下层的艺妓的理解和同情。这也是伤感的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灵呼应,使白居易不能不联想起他自己遭贬流落的命运。然而,这首传世绝唱的奇妙在于,作者对自己命运经历的描绘,在诗中却是淡入淡出,只把一怀愁绪倾泄在琵琶曲的美妙和歌女的凄凉身世中。《琵琶行》所以能响彻千年,大概正是这种悲剧美的力量。

嫩绿的春色,宛转的江流,半开的花蕾,银色的月光,静谧的夜晚,大自然设计了这些良辰美景,愉悦人类的心灵,陶冶人类的情操。其中的哪一道景色都足以叫人浮想连翩,心旷神怡。然而,盛唐之初,一位诗坛俊杰张若虚却神奇地把这五种景色凝结在一首诗作之中,成为响彻历史长廊的盛唐之音,诗中之诗。

即使是在千年之后,我们如今来吟咏这篇美文,依旧是齿颊生香。它分明是一幅朦胧而空灵的水墨丹青,月夜里的江花,江花下的春水,春水边的游子,游子心中的怨妇,诗情画意、儿女情长与历史沧桑浑然一体,水溶。它又分明是一首清丽而委婉的江南丝竹,以哀而不伤的浅吟低唱,赞美自然,歌唱爱情,感叹人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但愿我们美好的人生路上,永远有这样一片皎洁的月光。聚散离合,人生一大主题,也是一樽混合着酸甜苦辣的鸡尾酒。端起这杯酒,我们为朋友接风洗尘,端起这杯酒,我们送亲人上路远行。离别,思念,等待,这是聚少离多的人们无法逃避的三步曲。李商隐把一个“别”字写得惊天地、泣鬼神,不仅震撼了天下旷夫怨妇的内心世界,“春蚕到”、“蜡炬成灰”也成了人们对感情、事业至不渝、孜孜追求的誓言。

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那一腔离恨,谁能一语道破?领略一回词坛妙手柳永的《雨霖铃》。

阵阵寒蝉,悠悠斜阳,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凄侧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

一片残柳,一弯晓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可这一份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我们要永远珍重在心头。

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钱塘大潮,西湖美景,更叫人心醉神迷。而一经柳永《望海潮》的点染,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异邦,也起了“投鞭渡江”、入主江南之心。

展开《望海潮》,满眼一派商肆繁盛的承平气象。商贾云集的古杭州,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沉浸在“夜夜歌声,户户管弦”的歌舞升平之中。然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

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

如果没有苏轼,中国的词坛不知要失色多少,《念奴娇大江东去》可以作证。

这首千古绝唱,以它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大开大阖的历史纵深感,倾倒过无数的爱国志士、骚人墨客,直到今日,它依旧余音绕梁。

捧读这篇力透纸背的传世经典,我们看到了把酒临风的苏东坡,听到了他穿越时空的感叹。一面是流淌着的现实: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江水涛涛,壁立千仞;一面是逝去的历史:烽烟滚滚,战旗猎猎,曹操周瑜诸葛亮,一一从眼前闪过。字字声声,都是对锦绣河山的赞美,对历史豪杰的钦佩和报国壮志的抒发。

这首激越雄浑的英雄交响曲,鼓荡过前人的心扉,也点燃了今人爱国报国的热情,这是一颗要永远保留的火种。高楼独上,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岳将军一曲《满江红》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真谛。展读这篇气吞山河的盖世雄文,一股碧血丹心的豪杰气迎面而来。山河破碎,生民涂炭,使岳飞怒指匈奴胡虏;收拾金瓯,重扶社稷,又使岳飞顿生凌云之志。爱国,在这里字字掷地有声:怒发冲冠是爱国,仰天长啸是爱国,饮匈奴血是爱国,啖胡虏肉是爱国。这一面神圣面庄严的旗帜,使通篇笔笔有情,字字生辉,一腔忠愤,喷涌而出。读《满江红》,思岳将军,继承光大这笔珍贵的精神遗产,我们责无旁贷。

讲离愁,讲孤寂,讲悲秋,李清照的《声声慢》当推榜首。孤独与思念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是人本能的思维联想。能把这种心理感受透彻明白地传达出来,激起他人的精神共振,自然是文字妙手。在此,李清照可谓大家。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柄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声声慢》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节奏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无疑,这是一种凄厉的美。

一曲《破阵子》,一股英雄气。辛弃疾以他掷地有声的笔触,简捷而雄健地勾勒出一幅豪杰长啸的素描。矢志报国而又壮志难酬,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最大冲突。一柄寒光四射的利剑,在灯下看了又看;催征的鼓角,嘶鸣的战马,夜夜进入难圆的英雄梦。腐朽的王朝无情地粉碎了他的英雄畅想,在空荡荡的历史长廊,只留下诗人“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苍白呐喊。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多么艳丽的色彩,多么清新的画面,可它演绎给我们的却是一出哀婉凄楚的爱情悲剧。

封建礼教摧毁了陆游的纯真爱情,但它无法阻止陆游对爱情的想往和歌唱。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无力回天,只能把一怀愁绪、一腔悲愤倾泄在于事无补的词中。一首《钗头凤》挽回不了陆游的爱情世界,但它成了千古绝唱,吟颂它,我们不是可以清晰地听到追求爱情自由的呐喊声吗?

文以人传,人以文传,一篇《岳阳楼记》使范仲淹不朽。自古以来,为楼写记多难脱俗,一篇《岳阳楼记》却如春风拂面。四百字短文,叙事、写景、论理融为一炉,交相辉映,了无痕迹。叙事,扼要清晰;写景,变幻莫测;论理,警策世人。岳阳楼的几落几起,洞庭湖的波息波兴,与人世间的王朝更替、宦海风涛、人生旅途何其相似。范仲淹虽身处逆境,却心怀天下,他登临巍巍岳阳楼,放眼八百里洞庭,道出了震憾古今的心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为一种非人类的东西赋予人的品格和情感,最能见出人的境和格调。北宋的哲学家周敦颐写下的《爱莲说》以其超凡脱俗的风骨赢得了世人不绝的赞叹。

作者激赏莲花,在于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这种对花中君子的赞美,正是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追求和想往。在高洁的精神王国,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哪怕象牡丹般的绚烂,最终仍要归于平淡,人格、气节、精神的完善与丰富,才是自身修养的最高追求。

一篇《阿房宫赋》把封建王朝的奢糜腐朽撕破给世世代代看。

其实,杜牧在《阿房宫赋》里不过是揭露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逶迤三百里的雕梁画栋正是劳苦大众的累累白骨;余音袅袅的朝歌夜弦正是穷困百姓啼饥号寒的变奏;金碧辉煌的阿房宫正是秦皇自掘的坟墓。前车之鉴,留予后人。一篇《阿房宫》,即是挽歌,又是警策。

身居陋室,心忧天下,自古以来就是仁人志士推崇的高风亮节。刘禹锡凭借《陋室铭》这篇传世之作发表了他响亮的人生宣言。在这篇只有八十一个字的短文里,我们可以清晰地解读出这样达观而又充满哲理的人生态度:生活的清贫绝不妨碍精神的富有,拥有高尚的情操与宽广的胸襟,就拥有了丰富多采的精神广场,清贫的物质世界顿时会对你绽开异样的色彩,一片青苔,一抹草色,一缕清风,一阵蛙鸣,都有了几分圣洁的意味。达到了这层境界,我们尽可以坦然反问: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何陋之有”?

晚秋,残阳,孤帆,旧地,最能激起一怀愁绪。为亲人忧,为前程忧,为金钱忧,为国家忧,为天下忧,忧之不同,境界自现。王安石在金陵胜地登高远眺,千古得失,时事风烟,一起奔来心底。耳听滔滔江流,亡国之声《后庭花》音犹在耳;凝望古都遗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警策之语历历如新。

赏秋色,伤晚景,叹兴替,抒胸臆,好一首千古无双的《桂枝香》!

《鹊桥仙》天上人间,人间天上,秦观凭借对牛郎织女美丽传说的点化,把我们引领到一片圣洁美好的柔情之地。

仰观灿灿的星河,巡视无尽的苍穹,人们在永无休止地寻找着精神寄托,爱情追求。人们一遍遍讲述七夕相会的神话,一次次追求,又一次次失败,再一次次奋斗。经历了千年万代的红尘磨难,人们懂得了在失败的悲剧中品味欢乐,也懂得了在欢乐的喜剧中寻求永久。秦少游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道出了个中真谛。

什么叫潇洒酣畅?什么叫豪情万丈?读一读李白的《将进酒》吧!古往今来,以酒入诗无以计数,似乎还没有哪一篇象《将进酒》这样读来荡气回肠,酣畅淋漓。以酒会友是人生一大快事,本来这次宴饮李白与朋友元丹丘是作为客人应邀出席,但李白反客为主,在宴席上豪情大发,谈天说地,颐指气使,这场酒宴成了感慨人生的讲坛。这篇惊世骇俗之作,以驾长风、挟雷电的气势,抒发巨人式的感伤。不必把“人生得意须尽欢”误读为李白的沉沦,,一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呐喊,亮出的才是李白的人生价值宣言。

让我们沿着时光的河床,逆流而上,回到一千二百年前。在成都美丽的浣花溪畔,有一座最简陋最普通的茅屋。然而,就在这草堂之内,却顽强的跳动着一颗想黎民、思百姓、忧天下的心。被后世尊为中国“诗圣”的杜甫就在这里栖身,凭借这茅屋遮风挡雨。可上苍连这一点怜悯也不肯给他,秋风怒号,大雨滂沱,把草堂的屋顶席卷而去。面对茅草飞散和群童抢夺,瘦骨嶙峋的诗人在唇焦口燥、倚杖叹息之余,却由“吾庐独破”推及到“天下寒士”,以他博大的爱国爱民之心,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响。诗人饱蘸激情,写下了这首留芳百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古往今来,世世代代,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爱情的歌唱,爱情永远是诗词中的领衔主题。可是,有哪一首对爱情的吟咏象白居易的《长恨歌》回响得这样悠远,这样撩人心魄呢?《长恨歌》无疑是中国爱情经典长廊里的一个奇迹。它奇在爱情的主角竟然是个皇帝。这一定位便注定了这份爱情的传奇色彩,注定了这场爱情悲剧的主人公恰恰是悲剧的制造者。它的神奇还在于把政治悲剧和爱情悲剧不露一丝痕迹地交融在一起,编织成一篇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人间神话。白居易用他独特的声音给我们讲述的既是一个红尘故事,又是一个仙境传说,既是对封建王朝的无情鞭挞,也是对纯真爱情的由衷赞美。唐明皇、杨贵妃早已灰飞烟灭,但白居易对爱情的咏叹却千秋万代魅力四射,绵绵无绝期。

李白,中国诗坛上最为辉煌的一座雕像。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而在不朽名篇《蜀道难》中,他凭借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和超凡脱俗的生花妙笔,向世人诠释了“浪漫”和“境界”的最高层次。在这幅描绘蜀国古道的泼墨大写意里,李白以他神鬼莫测的笔法,不仅写出了蜀道的雄奇,逶迤,险峻和峥嵘,写出了神功鬼斧的大自然对人心灵的震撼,还寄情山水,状物抒情,把想象、夸张、神话和现实了无痕迹地融和在一起。从五丁开山写到六龙回日,从黄鹤难飞写到猿猴愁渡,又以猛虎长蛇的磨牙吮血,如麻,影射唐朝天宝初年所谓太平盛世一片歌舞升平背后潜伏的重重社会危机。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千年前的古人面对大自然发出的咏叹。

亲朋相聚,把酒话桑麻,把酒论英雄,把酒说天下,都是不同的人生境界,辛弃疾的《把酒长亭说》就是一番心忧天下的大气象。

本来是朋友小酌,但辛弃疾端起的这杯酒里,却不仅盛满了惜别之情和有约不来的微怨,更多的是关注危亡的时局、破碎的山河。他借眼前鹊踏松枝、雪落破帽、疏梅孤雁、残山剩水的一片萧瑟冬景,感叹大势将去、报国无门的忧愤。

托物咏怀,微言大义,借古喻今,大气磅礴,辛词的这些鲜明特色在《把酒长亭说》里得以充分的展示。伴随着隆隆兵车,嘶嘶战马,碾过了几个世纪,永远凝固在历史的画廊上。杜甫用他那枝神奇的笔,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战乱时代生离别的长卷。展开这轴画卷,悲切惨烈的场景扑面而来:一阵阵捶胸顿足的哭号,一声声依恋心酸的叮嘱,一双双紧紧扯住亲人衣襟的手,一团团兵车疾驶扬起的尘土,还有那边塞血流成河,白骨累累,家园满目凋敝,民不聊生,激愤哀怨都从诗人的笔下喷涌而出,直刺穷兵黩武的黑暗王朝。一首《兵车行》,这是带血的控诉,这是对历史的拷问。

我也很喜欢这篇文章

古人写文章为什么那么简约?

齐应凯 撰阅读古代经典,深感其简约丰厚、微言大义、辞藻丰赡、行文大器,极耐咀嚼,极耐品味。何以古人如此简约呢?原因在于,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书写困难,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用最少的字词表达最多的内容,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的“压缩”格式。当纸张发明以后,这种极其简约的记事习惯就被统治者用于来往公文,被读书人用于写文章了。文言文,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之意。“言”,是写、表述、记载之意。“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之意,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后来的“白话文”的意思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也就是说,从源头来看,写成文章的语言即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是不同的,是对口头语言的精炼、提升和概括,因而更富内涵,更具美感,更有文彩,更耐琢磨。为了充分地使用文字语言,使之发挥极高的效率,古人赋予汉字以多种的意义,即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名词、动词、形容词也可以相互转换。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表述,则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是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如刘伶《酒德颂》中的“幕天席地”,是“以天为帘幕,以地为炕席”之意,幕、席均为名词动用。书面语都会有口语作为基础,也反作用于口语(如我的爷爷虽为白丁,口头上却每每使用“未曾”一词),但文言文作为标准的书面语一直沿用到近代。清末已经有白话小说,也出现很多用白话的非正式文书,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西洋文化的冲击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在古代封建科举制度下,能读书的人只占3%,能识字的人不超过5%,而所有的读书人都是熟读四书五经的。到清末有部分留洋人士认识到全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开始兴办新式学堂。但因为文言文的特殊性,知识的推广和教育的普及并不理想。至民国有远见的文人开始考虑与酝酿文言文的改革,五四时期在鲁迅等一批人的推动下白话文终于被推上台面,100后中国80%的人识字,70%的人上过小学,高校的升学率更上达到80%以上。白话文固然有利于识字率的提高、文化的普及和知识的传播,但同时也失去了简约丰厚、精悍深邃的美感,与汉赋、唐诗、宋词等古代美文比起来着实差了很多。古人作文记事,讲究字斟句酌、要言不烦、一字千金,即便是研究天文地里、写作自然科学著作的人,因具有深厚的汉语基础,其文章、著述也是极为严谨简约、言简意赅、高度概括,绝不随意下笔。至于创作诗词歌赋者,更是讲究锤炼推敲,贾岛曾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慨,李清照在其词中三次写到“廋”字,出神入化,因而获得“李三廋”之美誉。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杜甫“语不惊人不休”,都说明写文章要讲究炼字炼句。订正一字之误读,或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一字师”的故事,也证明了古人对于锤炼语言文字的重视。正因为他们披沙拣金,溯本求源,引经据典,精雕细琢,才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理性内涵、文学韵味和人文关怀,才达到了隽永含蓄、如醴如饴的境界,用现在的话说,即“简约而不简单”。我在《诗词国度赋》中有评:“现实共浪漫争雄,豪放与婉约媲美。隽永和疏狂共秀,精深同雅逸齐斐。诗眼与词眼并重,练意和练字相随。不吟哦怎晓其华?无品味难知其美;非沉思岂悟其精?弗彻悟何识其粹。读其句也,罕有不为之感者;品其味也,几无不为之叹者。有情看客,抚掌而称;得意文章,击节而赞。阅之良多,应如初发芙蓉,一池清爽;浸之长久,则将满纸琳琅,玉润珠圆。诗坛百代,众士争鳌,援断无穷风骚笔;词苑千秋,群芳竞秀,盛开多少女儿花。五千年文明之根,未尝断也,由此可见一斑;九百万华夏之魂,何曾失也,从中便晓其源。”反观现在,拖泥带水、废话连篇、不讲章法、不懂结构的所谓文章、书籍充斥于报刊书市、讲话公文,许多散文缺乏美感,诗词缺乏诗意,至于思想内涵、文学价值则更是无从谈起,无法让读者从中感受情感与生活之美。究其原因,无非是汉语基础薄弱、文法修辞混乱、国学知识匮乏、韵律观念淡薄,修为素养稀缺,技巧功底虚无,以至于结构松散、词汇苍白、缺乏意境意象、思想浅薄幼稚,既无倚马可待之才,又不屑于锤炼推敲,故率尔操觚,放任笔端,不通,令人呕吐,寡淡如白水,破烂如敝屣。所谓“羊羔体”、“梨花体”(赵丽华因写下雷人不倦的“梨花体”,差点被网友的口水淹。)之类的不成其为诗的诗也就大行其道了。正如网友所说的“多敲几次回车键,一首诗就这么诞生了。”这如我在《诗词国度赋》中所言:“随时风之变异,迄现代而沉沦。五四狂飙,摧残国粹;悍将,瓦釜雷鸣。纵有缤纷之现象,实缺美妙之灵魂。……少有星月之永恒,多为过眼之烟云。何也?背离传统,疏远祖宗。随意而为,下笔即成。过俗便滥,太晦即摒。口语称诗,废话谁恭?”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不久前颁奖,获奖者之一——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徐帆》、《刘亦菲》(附后)迅速风靡网络,诗名很八卦,文字如口水,字里行间充满对女星徐帆的仰慕,被网友戏称为“羊羔体”(车延高的谐音)。如此垃圾、如此意*式的东西居然能获奖,可见中国诗坛的确是腐败、溃烂到极致了,假如李白杜甫王维再世、徐志摩贺敬之艾青重临,恐怕要气千回了。须知,任何文学作品,其至高境界,就是发自心灵,启人心智,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胸无丘壑,岂有动人之句;梦还彩笔,必无灿烂之文。只有深深地扎根于深厚磅礴的中华文化史之土壤、汲取于古典名著之营养,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因写而读,综合读写,方能拾参天大树之一叶,取浩瀚海洋之一勺。中国有九万余汉字,百万余词汇,浩繁之典籍,美妙之经典,优秀之传统,这些都是后人应当继承发扬的。我们日常使用的汉字不过十万分之几,词汇更是百万分之几,在这方面,我们离古人的差距实在是太过遥远,可以说无法望其项背,难以步其后尘,千万不要说我们在各方面都超越了古人,即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纵然不能超越,何妨敬而仰之、学而习之、模而仿之、推而广之?纵然处于全球化、信息化之今天,依然不可断绝根本,疏远先贤,否则悠久瑰丽的中华文化将同其他几个古代文明一样消失殆尽。韩国曾一度废除汉语的教学,结果大学毕业生看不懂他们国家的古代典籍(全是汉语文言文),最后不得不重新恢复。由此也证明,古代汉语才有黄金屋和颜如玉,才有简约丰厚,而简约才是精华,丰赡才是佳作。欲问长江何汤汤,为有源头活水来。 附:车延高的垃圾文字《徐帆》 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 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 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 一墙之隔 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 我家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 后来她红了,夫唱妇随 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我喜欢她演的《青衣》 剧中的她迷上了戏 剧外的我迷上戏里的筱燕秋 听她用棉花糖的声音一遍遍喊面瓜 就想,男人有时是可以被女人塑造的 最近,去看《唐山大地震》 朋友揉着红桃般的眼睛问:你哭了吗 我说:不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