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

2.有什么成语可以代表一个人有眼不识泰山

3.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

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

不识泰山-小人有眼不识泰山

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是比喻见闻浅陋,不认得著名人物。

拼音: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基本释义:有眼不识泰山指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唐·徐灵府《文子·九守》:“夫目察秋毫之末者,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金玉之音者,目不见太山之形。”

示例: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近义词:有眼无珠、有目无睹、有眼无瞳。

反义词:独具慧眼、心明眼亮、独具只眼、伯乐识马、慧眼识金。

有眼不识泰山造句

1、一个有眼不识泰山的人才会看不清这个事实。

2、他有眼不识泰山,竟把县长错当成老工人。

3、对站在面前的文学巨匠,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4、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过去了他以优异的成绩向所有人证明了他们是有眼不识泰山。

5、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请高抬贵手,原谅我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有眼不识泰山

有什么成语可以代表一个人有眼不识泰山

1、有眼不识泰山

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成语解释泰山:我国的名山;在山东省境内。有眼睛;却不认得地位很高或本领很大的著名人物。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2、化腐朽为神奇

huà fǔ xiǔ wéi shén qí

成语解释神奇:神妙奇特的东西。变坏为好,变板为灵巧,变无用为有用。

成语出处《庄子 知北游》:“腐朽复化为神奇。

3、老子天下第一

lǎo zǐ tiān xià dì yī

成语解释老子:不谦虚的人的自称。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号人物

成语出处《反对自由主义》:“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4、钉是钉,铆是铆

dīng shì dīng,mǎo shì mǎo

成语解释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5、大开方便之门

dà kāi fāng biàn zhī mén

成语解释给予极大的方便。

成语出处明 冯惟敏《僧尼共犯》四:“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

6、好心不得好报

hǎo xīn bù dé hǎo bào

成语解释报:报答。指一番好心被人误解,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

7、好男不跟女斗

hǎo nán bù gēn nǚ dǒu

成语解释旧时认为有出息的男子不和女子一般见识

成语出处老舍《柳屯的》:“赵五眨巴了半天眼睛:‘行啊;可是好男不跟女斗,是不是?’”

8、成败在此一举

chéng bài zài cǐ yī jǔ

成语解释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成语出处《晋书 苻坚载记上》:“成败之机,在斯一举。

9、拆东墙补西墙

chāi dōng qiáng bǔ xī qiáng

成语解释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

成语出处《中国民歌资料 纳布鞋》:“拆东墙,补西墙,先要顾前方。”

10、各打五十大板

gè dǎ wǔ shí dà bǎn

成语解释各:各自。给双方同样的待遇或不分清责任,让双方共同承担责任

成语出处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七姑‘各打五十大板’地尖声评论说:‘这是怎么回子事哟?瞧你们请来的这些个人!’”

11、百思不得其故

bǎi sī bù dé qí gù

成语解释百:多次;思:考虑,思考;故:原因。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找到其原因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鸡不代伏,又何以传种至今也。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12、存亡危急之秋

cún wáng wēi jí zhī qiū

成语解释指生存、灭亡、危险、紧急的关键时刻

成语出处《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的一切,而当与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

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

有眼不识泰山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ǒuyǎnbùshítàishān。释义:虽然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俗话“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可不是山东的那个泰山,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

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