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

2.高开头怎么组成语接龙?

3.中秋节诗句赏析:中秋登楼望月

4.你被哪一句诗惊艳过?

5.拓展人缘的方法有哪些?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

意思: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出自 宋·苏轼《水调歌头》。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扩展资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

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参考资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百度百科

高开头怎么组成语接龙?

一 高字开头成语接龙

高开头的成语:

高岸成谷,深谷为陵

高岸深谷

高岸为谷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高傲自大

高壁深垒

高壁深堑

高标卓识

高不成,低不就

高不成低不就

高不凑,低不就

高不凑低不就

高不辏,低不就

高不辏低不就

高不可登

高不可攀

高步阔视

高步通衢

高步云衢

高才博学

高才大德

高才大学

高才疾足

高才捷足

高才绝学

高才硕学

高才远识

高才卓识

高材疾足

高材捷足

高唱入云

高车大马

高车驷马

高城深池

高城深沟

高城深堑

高出一筹

高出云表

高处不胜寒

高蹈远举

高蹈远引

高低不就

高低贵贱

高遏行云

高而不危

高飞远遁

高飞远集

高飞远举

高飞远翔

高飞远走

高风劲节

高风峻节

高风亮节

高风伟节

高凤自秽

高高兴兴

高高在上

高歌猛进

高顾遐视

高官厚禄

高官极品

高官显爵

高官重禄

高官尊爵

高冠博带

高见远识

高节迈俗

高节清风

高居深拱

高举深藏

高举远蹈

高举远去

高爵丰禄

高爵厚禄

高爵重禄

高垒深壁

高垒深沟

高垒深堑

高楼大厦

高门大户

高门大屋

高门大族

高门巨族

高名大姓

高名上姓

高明妇人

高明远见

高明远识

高睨大谈

高鸟尽,良弓藏

高攀不上

高朋故戚

高朋满座

高情厚爱

高情厚谊

高情厚意

高情迈俗

高情逸态

高情逸兴

高情远意

高情远韵

高情远致

高人胜士

高人雅士

高人雅志

高人雅致

高人一筹

高人一等

二 高 开头的成语接龙

高手如云云雾缭绕绕梁三日日新月异异口同声声色犬马马到成功功成名就就事论事 事半功倍高朋满座、

高瞻远瞩、

高风亮节、

高不可攀、

高山峻岭、

高谈阔论、

高视阔步、

高高在上、

高山景行、

高歌猛进

三 高开头的成语接龙

高开头的成语

比较常见的有这些:

高枕无忧、

高视阔步、

高屋建瓴、

高风亮节、

高楼大厦、

高官厚禄、

高抬贵手、

高瞻远瞩、

高高在上、

高不成低不就、

高谈阔论

四 成语接龙高子开头成语高

高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高风亮节

节外生枝

枝词蔓语

语四言三

三旨相公

公耳忘私

私心杂念

念兹在兹

兹事体大

大惑不解

解衣包火

五 高开头成语接龙

高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高风亮节 节外生枝 枝词蔓语 语四言三 三旨相公 公耳忘私 私心杂念 念兹在兹 兹事体大 大惑不解 解衣包

六 以“高”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高手如云

云雾缭绕

绕梁三日

日新月异

异口同声

声色犬马

马到成功

功成名就

就事论事

七 以高字开头的成语接龙,接10个左右啊

高手如云

云雾缭绕

绕梁三日

日新月异

异口同声

声色犬马

马到成功

功成名就

就事论事

事半功倍

八 高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高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高风亮节 节外生枝 枝词蔓语 语四言三 三旨相公 公耳忘私 私心杂念 念兹在兹 兹事体大

大惑不解 解衣包火 火冒三尺 尺短寸长 长揖不拜 拜鬼求神 神兵天将 将本求利 利齿伶牙

牙白口清 清源正本 本固邦宁 宁折不弯 弯弓饮羽 羽翼已成 成双作对 对床夜雨 雨散云收

收离纠散 散兵游勇 勇往直前 前仆后踣 踣地呼天 天寒地冻 冻解冰释 释生取义 义浆仁粟

粟陈贯朽 朽木生花 花辰月夕 夕惕朝干 干云蔽日 日许时间 间见层出 出其不备 备尝辛苦

苦大仇深 深渊薄冰 冰寒于水 水明山秀 秀出班行 行住坐卧 卧虎藏龙 龙腾虎跃 跃马弯弓

弓影杯蛇 蛇盘鬼附 附凤攀龙 龙战鱼骇 骇目惊心 心如刀搅 搅海翻江 江翻海倒 倒行逆施

施仁布德 德本财末 末大不掉 掉舌鼓唇 唇枪舌剑 剑气箫心 心灵手巧 巧取豪夺 夺胎换骨

骨鲠在喉 喉长气短 短吃少穿 穿花纳锦 锦上添花 花样翻新 新益求新 新愁旧恨

九 用高组成语接龙

高谈阔论 论功行赏 赏罚分明 明白事理 理直气壮 壮志凌云 云淡风轻 轻描淡写

中秋节诗句赏析:中秋登楼望月

中秋节诗句赏析:水调歌头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读者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中秋节诗句赏析: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赏析

诗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从逻辑上应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抬头望月,触想到“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月下之景,诗歌却从对面飞来着笔昔年往事,描绘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错、夜夜欢歌的情形,只有这样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不单是月亮,而是面对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不过月亮也会出现时间概念,它却成了一种永恒对照无常的人生,进而表现人生的痛苦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些诗句里的月亮意象无不指向时间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痛苦。

昔今这种对比古诗里还是常见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过去听闻就该登楼观望洞庭水,可是不知为何直至今朝才有机缘登临,道出诗人生活无尽的无奈和生活的凄楚遭遇。其实白居易在对比中也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诗歌的首颔联多层面的表现诗人的痛苦感,其实这还是生活横截面的对比,那诗歌又是如何完成内容的转折呢?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想通过望乡排遣,其结果没有望到自己的故乡,反而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行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显然这圆月在诗人眼里不圆,这种发问折射了诗人由外在之物的中秋明月到内在的之情的孤寂凄苦。“望乡”“见月”行为艺术是望而不见、见而有疑的矛盾迷惘,正是诗人极度孤寂产生的心理结果。“西北望乡”“东南见月”,其实是互文修辞,身处彭浦湓亭向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

诗歌是如此极尽曲折的突出诗人贬谪的孤寂之情,尾联诗人细节化的再现秋风月光。“秋风秋雨愁煞人”,过去的日子出现的“昨风一吹无人会”,没有人领会这凄厉秋风的凉意。能忽略这凄冷秋风的肌肤感,一定是人们沉浸在无情的喜悦里,已然忘记了秋风的凄冷,这里突出诗人过去日子的欢快感。“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说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光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气之人了,照应诗歌前文对比的物是人非的无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这样的月光照在身上,却令人清冷至极,置身“湓浦沙头水馆前”环境里,心内却是清冷感,诗歌在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贬谪后面对十五明月带来的凄苦怅惘失落之感。

诗读至此,不禁为之动容,白居易是如此变幻的再现自己的悲苦感,也不禁惊叹诗人诗歌技巧的娴熟,尺幅之间尽情描摹无形的心里悲苦!

中秋节诗句赏析:中秋见月和子由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赏析

苏轼,是一代文豪,亦是一个哲人。他的文作,往往深蕴哲思。读苏轼的诗文,不只在于感受他翰墨之间的劲健旷达,更在于体味蕴藏在这劲健旷达之下的情旨邃思。

此诗前两句写时写景,道出在明月尚未高过群山之时,已出白芒千丈。“白毫”在此处指明月白色的光芒。银阙金宫,出瀛洲之下。道家谓天上有白玉京,故苏轼以银阙代指明月。一杯酒还未饮尽,明月已如水流般越涌而出。“乱云脱坏如崩涛”句应和前句的“涌”字,写云波因明月之涌如溃奔的涛水般四散开来,羁乱无缚。“谁为”两句,大展想象,以天上皎月喻天公的眸子,指出天公的眸子,应当以银河千斛的水才能涤洗。“湛然”在此指淡泊,于是令它静看世间之人,照得我深感恬淡,连心都静下来了。“角尾”指东方。西南边如火闪动的星星像弹丸一样渺小难见,东方星宿则光明熠熠宛若盘卧的青龙。“注眼”指集中目光看,“萤火”在这里应当指微弱的灯光。“舣舟”即泊舟,“鱼龙”形容灯火相连的景象。是何人靠近古汴城停泊,看一夜万千灯火舞动,如鱼龙所变。

“曲折”四句,描写当夜诗人泛舟行游时的情景。“青荧”指青光闪映的样子,“灭没”指无影无声。随着闪映的青光渐渐无影无声,小舟已转过了前山;这山日夜经受浪的摇动、风的环绕,岂能永远像初时一般坚固。明月容易低垂,人也容易散去;我泛舟归来以后也仍然可以呼唤童仆斟酒再重看明月。“青荧”四句,皆有哲思。青荧一句点出一种渐变之感,随后深感山峰也应该像这些青光一样在风浪中渐变,不复当日坚固。“明月易低”写出自然规律,“人易散”写出人情规律,渲染出一种物兴则将衰的世事之感。然而“归来”句笔锋一转,点出明月虽然低垂可是仍在,人虽散去可是还有我在,我自己依然可以斟酒望月,以尽情怀。“明月”两句,前句无情但后句有情,世事无情但是人有情。我们不能改变世事的变化,却能掌控自己的心态。在这份无情与有情之间,一展诗人洒脱淡然的胸怀。而这般胸怀和哲思只凭轻舟转过前山的那一瞬、只凭归来的那一刻、只凭这四句诗便由诗人感受到并呈现在我们面前,如何不令人钦佩!在这份洒脱淡然的胸怀下,诗人写出“堂前月色愈清好”等四句,指出自己卷帘推门,寂无他人,只有在窗下哭泣的楚老。“南都从事”即诗人的弟弟苏辙,诗人此诗就是和韵苏辙之诗《中秋见月寄子瞻》,其中有“南都从事老更贫,羞见青天月照人”两句。因此诗人劝弟弟莫羞贫,像你我这样对月题诗的又有几人呢?“南都”两句正应和了诗人之前的那份洒脱淡然的胸怀心境。明晨人间百事又随着日出开始了它的兴衰更替,而如今一切都仿佛是在梦中做了一回瑶台的客人。

恍然一梦,正是诗人此刻的感觉,而这种感慨并非是只在此时才有,苏轼在念奴娇中也曾写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可是这种一切皆如梦境的慨叹是如何才有的呢?在本诗之中,诗人也写道“明月易低人易散”,道尽盈虚有数。可纵然是盈虚有数,依旧是卒莫消长。世间阴阳万物都在盈虚兴衰间不断变化更替,可最终却不会在总体上消减增长,不会真正的消亡。正因为诗人虽然明白盈虚有数,可他同样知晓卒莫消长,因此才有“归来呼酒更重看”一句;因此他才在历经磨难之时,依然心存乐观,依然胸怀一份洒脱,依然说出“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然而正因为盈虚有数,变化难定,诗人才会渐感人生如梦。可是人生真的如梦么?对苏轼而言,他心系的是天下兴衰,可是官场难容。面对宋朝政治上代代加深的弊端,苏轼虽有心匡国辅政,却是不在其位,无能为力。所以他对天下的这份忧虑无可排遣,渐成悲戚。一句人生如梦,其中又有多少是无奈呢?

你被哪一句诗惊艳过?

有些诗句,注定就是天外之物,因为你想不到他到底有多么美,你也许不需要弄懂诗是什么意思,但是就是那几个字的组合,就能产生让人心醉神迷的感觉,这就是诗歌的妙处。其实,这来源于诗歌中的共情作用,就是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愫,一下子与你在某个时刻的人生情绪人生感悟相契合,你与诗歌之间,你与诗人之间,你与这个光怪陆离的滚滚红尘之间,产生了同频共振。这就是诗歌能让你感动让你惊艳的地方。

好玩的国学学一组,我认为最惊艳的诗句,奉献给方家。

1.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据说这是元朝的一个不知名的诗人写的诗,却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你能想象你在醉后,躺在飘荡在湖中的船上,你遥望星河,天上星光闪烁,你能分的清楚是天上的星星,还是水中的星星?伴着一船清梦,伴着一船的星光,这个时候自己已经不知道是在天上还是湖中。这与庄周梦蝶的不知道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周的哲学意味,有异曲同工之妙。

2.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只有枯衰的兰草在通向咸阳的古道送别,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上天若有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按照道家的观点,天地不仁,但是李贺就突发奇想,要是天也是有感情的,也会因为面对 历史 的兴衰沧桑而苍老下去!这就是那种只有具有伟大的想象力的诗人,才能写得出的诗。

3.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在人世间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镜中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离树飘零的落花。王国维的这句词,说出了我们所有人的焦虑的源头,这个世界,唯有时间不可阻挡。这是人类最根本的悲剧。

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的这句诗,表达了一种佛禅的境界。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于人生成败得失,只是顺着自然而已,哪怕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可以怀着一颗放松的形态,看天上云起云落,因为,内心有风景的人,到处都是风景。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世间还有什么比家乡更亲切的存在呢?在游子看来,家乡的一切似乎都是最好的。连普照天下的月光,也是家乡的更为明亮一些,因为只有家乡,才是我们在历经流浪漂泊之后,能安然入睡的精神家园。

6.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朱敦儒是悲观的,他似乎已经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一切。如果我们站在更高的位置来看,我们在这世间的一切,不就是一场春梦吗?可悲的是,春梦易醒啊。而人情冷暖,就像是一片秋云一样,这世间,总是薄情的人多一些。

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种画面,像极了随意东西安时顺命的人生境界。

8.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这句话,其实就是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的古代说法。问题是,人生的爱,从来是无法重来的。

9.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你要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在昏黄的灯光下,举着一杯酒,怀念故人,你就能体会这句诗的妙处了。

10.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当年的桃李春风,美酒美年,现在的江湖夜雨,孤灯一盏,时间的变化苍老了容颜,也沉淀了友情。

有一句话,不知道是不是诗,但是看到那一瞬间觉得用来形容我和他刚刚好。

你说十里桃花两人一马,后来谢了繁华生无话。

大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学长,刚开始对我百般好,在我没吃饭的时候给我从校外带吃的,陪我在操场散步。

替我打发缠住我的人,我总是多疑,会经常打一些莫名奇妙的话给他。

他也总是看完后,不多做解释,也不会怪我无理取闹。

我们每天都从早安聊到晚安,但是却迟迟没在一起。

这种暧昧关系在将近一年的时候我选择结束了他。

因为,他又换女朋友了,其实我知道自己是个备胎,但是他说是他没玩够不想伤害我,而我一直固执的用这句话欺骗自己。

但是,最后我也撑不住了。

距离最后一次联系,已经快5年了,我快记不清他的长相了。

只是他对我说过的每句情话却还是很清晰的记得。

仿佛就在昨天,在公车上他坐在我旁边趴在我肩膀上对在我耳边轻轻说:今天晚上操场等你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我的一生,相思一生,遗憾一生,年轻不懂事,做了个一辈子都无法挽回的错误,二十岁从农村来到城市,充满好奇新鲜,情窦初开,在亲戚家介绍下,找了份合同工,悠闲自在,下斑后和几个和我一般大女孩去江边玩,休息去公园看猴子,去爬山去摘野果,反正怎么高兴怎么来,一天和我在一起上斑的郭琴邀请我们到她家去玩,一共去了五个,都没男朋友,只有我来自农村,我一点都不自卑,我比她们漂亮,不需要化妆不需要好看的襟孑,我穿惯了裤子平底鞋,就这样嘻嘻嘻哈哈到了郭琴家们,开门的是一个年青朝气的男孩孑,我们怔怔地望着他,他也一样望着我们,只那么一瞬时,他露着一排白白的牙笑了,真好看,郭琴在门边伸出脑袋装模作样,欢迎欢迎,这是我哥哥郭军,在部队当兵。回家探亲。那一天都很快乐,郭军一直陪我们玩,直到晚上才回去,第二天郭军来到单位接郭琴下斑,带了一包烤红薯,递给我一个,我犹豫不决,他说每个人都有,我看她们吃的很带劲,我接过来了.红薯很香很甜也很烫,他用一张干净的纸帮我包好然后递给我说-这样拿着就不烫了,一连几天都能看到他,他穿着部队的裤子短袖上衣真好看,阳光,朝气,站在公司门口,真有一种女婿个大门前站,不穿衣服都好看的感觉,他说他还有两年就退役了,他问我退役了能不能来找我玩,我说好啊,在这座城里能有这个玩伴陪我玩当然愿意啊。我当时就这么想的,后来他回部队,我又换了工作在逐渐习惯城里生活。也叁加了夜大补习班的学习,准备考律师证,一天刚下课,己是晚上九点了,郭军突然来到我面前,我似乎很平静,,,愿来这个人我一直在想念,他也没有忘记我,郭军退役后忙着落实工作,但他会抽一切时间接我下课,后来他工作安排好了在煤气公司上班,我也完成初步考试,我们决定在我满了二十三岁就去见双方父母,二十五岁就嫁给他,他因是当兵回来的,很快就提到办公室主任,在我二十三岁后的第二天,他带我去见他父母,当听说我是农村的,他母亲当场就反对,还说这辈子就算不要媳妇都行,就不找农村的。我站起身就走人,他也没追出来,一个星期也没联系我,我彻底失望,听从亲戚安排,去相亲。很快不到一个月就订婚,举行婚礼,在我满了二十三岁之后出嫁了,嫁给一个完全陌生人,结婚那天,我看见郭军在向我招手,我没答理,好一会他走了我哭了婚车也来了,一个月后郭军没了,喝醉酒开车出车祸当场就没了,他妈疯了的在车祸现场哭喊他说我答应你娶她了我不嫌弃她是农村的啊,你怎么还是不原谅我,还是要离开我,一遍遍的哭喊,我明白我的冲动无知永远失去了这一生唯一一个爱人,注定相思苦的柚子思,我离开与他相熟悉的一切,街道,空气,同事,跟随现在的老公,与他灵魂相伴

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顾城

雨后的下午,凉爽。乌云尚未散去,遮住了太阳的强光,又留有余地。有风和强劲的风声,伴着树叶的沙沙作响,好像许多个让人怀念的秋天,北方的秋天。

没有行人,偶有 汽车 ,疾驰而过,隐约能听到车厢里的音乐。每走一步,总能看到不同的景致。不变的是不知尽头的路,和我。这让我想起北京的那个夜晚,我匆匆的走过喧闹的夜市,看到风与我打了照面,听到有人离开的脚步。

半年的时光,已经内心平静的走过了一个月。刻意不去想一些事情,是获得宁静的拙劣的方法,但仍然奏效。今天的天气,有些别样的感觉。陌生的环境,却有了似曾相识的印象,是午夜时分的石湖桂花香,是细雨迷蒙的周庄桥上,是夜晚独行的黢黑的操场,是一句我走了你好好的,是银锭桥上的你是谁。真希望恍如隔世,偏偏近在咫尺。

第一时间脑海里出现的是,刘禹锡的《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红花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分享一下我和这首诗的故事吧

去年暑假的时候,我去重庆采风。趁着休息就去瞿塘峡玩,一不小心就把钱包手机都弄丢了,正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的时候,碰到了一个男孩子。他骑着自行车把我送回了我的住处,整整骑了两个小时,一路上他怕我无聊,就给了我一本书,可是那本书特别枯燥无味,只有扉页上抄了一首诗,就是竹枝词。

那个男孩子把我送回住处就走了,我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那一年他大学刚毕业,他告诉我说那本书是一个女孩子送给他的,直到那个女孩子走了以后,他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默默喜欢这个如此隐晦向他告白的女孩子。

只可惜,就这样错过了。

就因为这段往事,竹枝词在我心里一直都是最美好最清新婉约的一段告白,我经常自己幻想,有一个人能在我面前念这首诗。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

这句话写的是战国时期的苏秦,曾被郭德纲引用。我觉得这句话用来描述郭德纲再合适不过,了解郭德纲的人都知道他一路走来坎坎坷坷无比艰难。

1、愿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愿夜黑时见月,花绽时遇蝶 ,抬头时见你

2、吼几声乡魂归,道一曲梦断秦腔。何处游子情难禁,赤心中华血炎黄。走四海,踏洋洲,叱咤天下壮志向。无所惧,万里任我闯荡。 在外受苦累,拼尽汗和泪,不言艰辛好儿郎。梦忆千年,长苑金殿玉阶上。耀世盛唐夜璀璨,云鬓细腰歌霓裳。愿山河,万里呈祥。

3、把手给我,从此往后,心跳给你,情书给你,宿醉的夜给你,六月的朝霞给你,怀抱给你,温暖给你,车票给你,奔波给你,等待给你,钥匙给你,家给你,一腔孤勇和余生六十年,全都给你。来看看我吧,希望你会喜欢我,情话不多,三两句,用心足矣。

4、十年生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朝看尽长安花。

7、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8、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9、有酒可要满饮,然后就去远行。唯有不等大醉,才能觉得微醺。

10、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1、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依栏杆处,正恁凝愁。

1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6、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7、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

1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9、繁华尽,西风瘦,不堪一握红酥手,路转不回首,别离总逢秋。

20、花灯数里,软红十丈,再没有人船头执竿。 春雨如酒,细柳如烟,伞下只剩茕影孤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诗又是精华,要说惊艳到我的诗太多了

被哪一句诗惊艳过?

01.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范成大· 《车遥遥篇》

多么希望我是星星你是月亮,每一个夜里你我光明洁白的光彩辉映着。

0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 《临江仙》

以平易的语言表达出对漂泊、短暂人生的感悟,既动人心弦又引人深思。

03.

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周邦彦· 《瑞龙吟》

层层递进,情景交融,缜密又缠绵。

04.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冯延巳·《长命女》

这是在南唐某次庆典宴席上,冯延巳写呈李璟的一首词。以夫妇喻君臣关系,表达美好的祝愿。言浅情深,含蓄淳朴,是一首永流传的经典佳作。

0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

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

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

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

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06.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这该是多么浪漫的一个人,借着一丝酒意,在抒写天真。

07.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至简的词句,那夜的风雪,那夜归人的心境,尽到眼前来。

08.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黄景仁《感旧》

时过境迁,生两茫茫。

09.

铜镜映无邪,扎马尾,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方文山·《发如雪》

我们的故事里的那个马尾辫,微醺的岁月,若能再重来一次,或许我们便能不负如来不负卿了吧,只是青史已经成灰,往事已为尘埃。

10.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我们分别太久了,以至于我已经忘记了悲伤本身。

11.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方文山·《东风破》

个人觉得方文山如果生在古代,估摸着我们读书时要背的诗词又得多加几首了。

很多吧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诗五首》其四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2.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我亦好歌亦好酒》

世间的人都以为我喜欢长安,其实只是单单喜欢长安里的一个人而已。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在乱世中,大家都沉沦里面不明是非,只有我一个人看得清现在的局势。

4.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6.纵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仍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

7.君埋泉下泥锁骨 我寄人间雪满头。

8.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9.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0.过窗灯下千堆雪,浮生一梦长夜街。

11.直到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12.怕无归期,怕空欢喜,怕来者不是你。

1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一直向西走,越过晨昏线,越过日界线,回到初识你的那一天。

15.良人怎奈变凉人,旧城之下念旧人。

16.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17.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18.除非黄土白骨,我守你百岁无忧。

19.择一城终老,守一人白头。

20.万箭穿心终不悔,相视一笑轻王权。

『佳句欣赏』

拓展人缘的方法有哪些?

找到认同的情境

拓展圈子首先要记住这样一条原则:对人亲切、关心,竭力去了解别人的背景和动机,在适合对方需求的基础上也满足自己的需求。

只有出于这种动机的信息,才是我们能够真正与对方分享,并且可以对他们造成影响的东西。每当我们开口时,一定记得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所说的与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如果我们的信息涉及对方的家庭、藏书、孩子,那么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对方会很快接受我们的观点,静下来听我们详细表达自己——像讲述轶事趣闻一样表达。

有一次,孔子带着几个弟子周游到了鲁国。

春光明媚,阳光灿烂,他们的心情不由放松下来。谁知一不留神,马车跑到了一片田地里,踩坏了一片庄稼。

正在别处劳动的农夫听到消息跑过来,到“犯罪现场”一看,心疼得很,气势汹汹拉住马头就要把他们扣留下来,然后报官要求赔偿。

孔子一看,就派子贡前去交涉。子贡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外交家、雄辩家,曾经在鲁、齐、吴、晋、越五国间开展穿梭外交,10年间达到保全鲁国,扰乱齐国,扶持晋国并使越国称霸的目标。

可子贡大摇大摆走到农夫面前,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说了半个时辰,农夫反而更生气,招呼几个儿子把刀枪都举了起来。

子贡大惊失色跑回来。孔子说:“你用他所听不懂的东西说他,就像用山珍海味来喂野兽,用《九韶》来吸引飞鸟。”

于是孔子派马夫前去。马夫对当地人说道:“老哥你听我说,你不是在东海耕种,难免会有动物来吃庄稼,我们不是在西海游历,马就难免要吃了别人的庄稼。我们既然碰到一起了,我的马怎么能不侵犯你的庄稼呢?”

当地人一听,觉得有道理,就解开马还给了他们。

人都是同声相应。企图拿诗书之理去说服乡野之人,这正是腐儒误事的原因。养马人的话固然不错,假如由子贡去说,农民仍不会听从。为什么呢?因为儒生与农民在外貌和修养上相距甚远,农民根本不会相信他所说的话是真的。

多数人在交际过程中,都喜欢跟一个他觉得是同类,具有共同理念的人交往,因为这样可以让他觉得很自在。

拓展圈子的秘密,即在于找到与对方的共同话题和兴趣,先讲共性,再求个性,而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只有和对方有了共同的话题与关注点,才有可能一见如故,更快地与别人打成一片。

两个人初次相识,千万不要只甩出钓鱼竿,却忘了放上诱饵。我们对于交际的内容必须有所了解。当我们和对方谈到某一件事时,我们必须对此确有所认识,否则说起来会平淡乏味,引不起对方的兴趣。

找到认同感,会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对方也对我们产生一种好印象。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试着全神贯注在对方的身上,找到与对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是交际成功的一种好方法。

在交际当中,我们必须细细地听对方说话,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我们的感同身受。如果对方提出了一个观点,千万不要只作漫不经心地回应,只从嘴里蹦出一两个音节。如果我们要表示赞同,那么一定要说出完整的句子,告诉对方我们真的听懂了。只有如此,对方才有继续谈话的兴趣。

只要场合和语法恰当,尽可能地用“你”做句子的开头,可以很方便地抓住对方的注意力,并且得到对方积极地回应。没有别的原因,只是这个词触动了人所共有的自我意识和自负心理,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他们自行思考加工一个问题而可能产生的负面结论。

可以说,在交谈当中的“你”这个字,就像吃东西撤盐和胡椒来调味一样,会使听众感到回味无穷的乐趣。

在交际当中,有样学样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找到认同的途径。对于一些自我感觉比较好的谈话对象,我们甚至不用费心琢磨他喜欢听哪个方面的话,只须仔细听清楚说话者的观点和用词——无论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或者是关系词——然后像一只鹦鹉一样,重复谈话对象用得最多的几个词,或者像空谷回音一样,把一模一样的语言反弹回去,我们会发现自己与对方突然变得无话不说。

这个语言技巧虽然简单,但是却非常有效。

因为这就像打网球一样,在我们发球的时候,我们时刻注意着把球打回到对方的可控范围之内,这样对方的兴致会越来越高,而不会感到索然乏味。同时,对方感觉到他们的话从你的嘴里说出来,一种认同感马上会油然而生,他们会觉得与我们有相同的价值观、心态、生活经验和兴趣。

我们需要仔细地观察别人,看看他们的举手投足有什么特别,动作很小还是很大、很快还是很慢,是显得年轻还是老态龙钟,气质是典雅还是豪放,然后,假设对方是我们的舞蹈老师,或者他会教给我们绝世武功,仔细观察他的肢体语言,模仿其举止风格。这样一来,对方会下意识地觉得跟我们在一起很自在。

要模仿一个人时,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弹性,同时熟练的唯一方式就是练习。在一开始模仿他人的动作、表情、呼吸时,每个人都会觉得非常不自在,同时做得不好或不像,这是必然的现象,不过当练习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会对人生理上的变动及肌肉使用特别敏锐,这时我们甚至不必刻意地去模仿他人的生理状态,便能自然地做出和对方相同的动作、表情来。

如果我们跟随和模仿他人的文字、声音、肢体动作,一旦获得对方的好感后,双方的地位便会发生微妙的转化。我们可能会从跟随的地位,慢慢地转换成引导的地位。这时我们可以不必再去模仿对方的说话及动作,而以主导者的方式,改变自己的语气及动作,这时对方将会不知不觉跟着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因为用有样学样的方法沟通是对他人的尊重和重视的一种表现。我们先借着模仿,进入了对方的内心世界,建立了足够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会反过来引导对方的行为。

一旦你可以引导对方时,我们便已发挥了潜意识说服的能力了,对方会特别容易认可和接受我们的想法和意见。

从现在开始,训练自己运用沟通的技巧,在文字、声音、肢体语言各方面,有样学样地运用仿效的方法,进入交际对方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流的沟通者,顺利地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成为对方的朋友,发挥我们的影响力。

我们都知道,在看电视和听收音机时,必须调整好接收频道,否则的话,再好的节目也会因为干扰过大而影响效果。

实际上,我们在交际中也存在一个调整频道的问题。

科学研究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感官特别敏锐,因而也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特别深刻。这种感官可能是眼睛,也可能是耳朵,或者是触觉。这一特点也反映在我们的交际当中,每一句话都会不自觉地反映出自己的这种倾向。

根据这些倾向,我们大体可以把交际对象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感觉型。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更多地使用自己最敏锐的感官,并且用与这种感官相关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形成独特的交际频道。

发现了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在交际中使用对方的频道,与对方进行交流。使用对方频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让用语融入对方的交际频道。

如果我们发现对方属于视觉型的人,我们就要把视觉的说法带入到自己的语言当中,对方就会因交际频道接近而产生共鸣和共振,觉得我们也看到了他们眼中的世界。

如果对方属于听觉型的人,对世界的理解主要是来自于听觉,我们不妨在交谈中放入听觉的表达方式,告诉他们我们听得清楚而且明白。

如果对方更多地是一个感觉型的人,以触觉为主对世界进行把握,那么,我们在交际中就可以多用一些与触觉有关的字眼,告诉他:“我感觉这样是可行的。”这样就会让他们觉得,我们与他们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

第二,让语速配合对方的交际频道。

不同类型的人,其头脑处理外部信息及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视觉型的人乃是透过映像的转换来进行表达,因为头脑中映像的转换速率很快,因而随着头脑中映像的流动,说话的速度快,音调较高,呼吸也较为短促。

而听觉型的人说话不疾不徐,音调平和、呼吸匀称。

感觉型的人说话语速较慢,声音低沉,说话时停顿时间长,所使用的肢体动作或手势较多。

对不同感官类型的人,我们需要学会用不同的速度音调来交际,换句话说,要把自己的语速和对方的频道配合起来,才能很好地和他们沟通。

比如说,我们面对一个听觉型的人,想和他沟通或说服他,就绝对不能用走马观花的视觉速度向他描述,这样的收效不会大,而应该和他一样,用听觉型的说话方式,和风细雨般地与他进行交流,对方才能听得真切。否则我们讲得再精彩,对方可能一句都听不进去。

对于视觉型的人,则恰恰相反,如果我们企图慢吞吞而且一板一眼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方一定会急得抓耳挠腮。

总之,与不同的人进行交际,都要先初步了解对方是什么类型的人,把握对方的交际频道,从而有的放矢,使用不同的用语和语速来交际。对方说话速度快,我们得跟他一样快,对方说话声调高,我们要和他一样高,对方讲话时节奏分明,我们就要和他一样也时常停顿。

只有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使用对方的频道与他们交流,有效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

第三,让交际内容接近对方的频道。

除了使用与对方相似的说话方式,我们还需要在交际的内容上下工夫。

在与一些有身份的人交际时,必须让交际内容与对方的频道接近,多谈对方熟悉的内容,因为对方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我们感兴趣。

比如说,如果我们的客户喜欢园艺,那么不妨试一试种瓜得瓜的比喻。如果我们的上司有一艘自己的游艇,那么就告诉他,我们的构想滴水不漏,像刚刚检修过的游艇一样可靠。如果对方有驾驶飞机的经验,那么就谈一谈能让公司迅速一飞冲天的计划。如果上司打网球,那么就告诉他这是最有效的击球点。

总之,我们要配合对方的兴趣或者是生活方式,使用对方熟悉的比喻构建一个图像,这样阐述重点时就更加有力,而且能够巧妙地暗示对方,我们和他志同道合,兴趣相投。

巧妙搭桥沟通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发现这样的人,他们能够很快地与人打成一片。这种人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自来熟”,他们在任何交际场合都能有说有笑,因此人缘很好,信息很灵通,在竞争中无形之中就占有了很多优势。但是我们听一下他们与陌生人交往时的交际“借口”,往往平淡得像白开水一样,但他们就是以这样的“借口”为桥梁,与很多用得着的人物混得特别熟。

有一位营销人员到一家商场推销产品,接待他的是商场副经理,对方一开口,这位营销人员马上说:“听口音您是北京人。”副经理点点头,问道:“您也是北京人?”

这位营销人员笑着回答:“不,但我对北京很有感情,一听到北京口音就感到非常亲切。”

商场副经理很客气地接待了这位营销人员,生意谈得也很顺利。

下面就是一些人人可用的现成因素,可以提供给我们用来搭桥,拉近与别人的关系。

第一,用亲戚和老乡关系来搭桥。

由于亲戚老乡这类较为亲密的关系会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使交际双方易于建立信任感,特别是突然得知面前的陌生人与自己有某种关系,更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故而若得知与对方有这类关系,寒暄之后,不妨直接讲出,这样很容易拉近两人的距离,使人一见如故。

现在许多地方,都存在一些老乡会、联谊会等组织,这些老乡会、联谊会就是通过老乡关系把在同一地方的人组织起来。同时也通过老乡会来相互帮助、联络感情、加强交流。从人的心理上来讲,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排他性”,对自己的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往往不自觉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和热情;跟自己无关的则有一定的排斥性。因而在交谈中这类关系的点出就使对方意识到两人其实很“近”。这样,无论对方位在你上或你下,都能较好地形成坦诚相谈的气氛,消除初次见面由于生疏造成的心理上的“设防”。

同志就常用这种“拉关系”的技巧。新中国成立后接见民主人士时,凡是与他有点亲戚关系的,以及通过师生、故友的关系有些瓜葛的,往往是刚一见着面,没出两三句话,他就爽直地和盘托出其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我们是一家子”的爽朗笑声中,气氛亲热了许多,被接见者也备感亲切。

第二,用共同的往事来搭桥。

一个大一新生在跟一个高年级学生接触时的头一句话就是:“开学时就是你帮我安置床铺的。”“是吗?”那个同学惊喜地说。接着两人的话题就打开了,气氛顿时也热乎了许多。那个高年级同学的确帮过许多人,不过开学初人多事杂,他也记不得了。而这个新生则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这些,给对方很大的惊喜,也使两人的关系拉近了一层。一般说来,每个人都对自己无意识中给别人很大的帮助感到高兴。见面时若能不失时机地点出,无疑能引起对方的极大兴趣。因此,初次见到曾帮过自己的人时,不妨当面讲出,一方面向对方表示了谢意,另外无形中也加深了两人的感情。

第三,用对方的外貌和姓名来搭桥。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相貌或多或少地感兴趣,恰当地从外貌谈起就是一种很不错的交际方式。有个善于交际的朋友在认识一个不喜言谈的新朋友时,很巧妙地把话题引向这个新朋友的相貌上:“你太像我的一个表兄了,刚才差点把你当作他,你们俩都高个头,白净脸,有一种沉稳之气……穿的衣服也太像了,深蓝色的西服……我真有点分不出你们俩了。”“真的?”这个新朋友眼里闪着惊喜的光芒。

当然,他们的话匣子都打开了。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朋友谈话的灵活性。他把对方和自己表兄并提,无形中就缩短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接着在叙说两人相貌时,又巧妙地给对方以很大的赞扬,因而使这个不喜言谈的新朋友也动了心,愿意与其倾心交谈。

除了相貌之外,对方的名字也是一个可以用来搭桥的好东西。

名字不仅是一种代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人的象征。初次见面时能说出对方的名字已经不错了,若再对对方的名字进行恰当的剖析或发挥,就更上一层楼了。譬如一个叫“建领”的朋友,你可以谐音地称道:“高屋建瓴,顺江而下,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谓意味深远呀!”对一位名叫“细生”的朋友,可随口吟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者用一种算命者的口吻剖析其姓名,引出大富大贵、前途无量之类的话,这也未尝不可。总之,适当地围绕对方的姓名来称道对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最后,我们要记住一点,对任何人来说,从我们嘴里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莫过于在一群人面前请他们描述一下自己的经历。因此,参加聚会或者派对时,走到对你很重要的人身边,先想一想他曾经跟你说过什么往事或经历,选择其中一个比较有趣的,觉得听众也会欣赏的故事,然后把聚光灯打在他的身上,请他作精彩的发言。

这样,一件小小的往事,就能搭建起一座桥梁,让我们顺利地把双方的关系拉近一大步,而且不用我们费劲心机地表演。拉近彼此距离

曾经有一位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学生到他的办公室,一进门就问他的生日,然后兴匆匆地掏出个掌上小电脑,把名字和生日打进去,接着电脑的液晶屏幕上,就显示了一大堆“天格、地格、人格”之类的文字,以及这位老师的“命盘”。

学生一行行念着,念一段,就问老师准不准?这位老师有些哭笑不得,就开玩笑地责怪他不该学算命。可是那位学生却讲出了一番大道理,让这位老师也不由佩服他的机敏。

那位学生说:“老师!你知道吗?我用这个小电脑,不知交了多少朋友,办成了多少别人办不到的事。碰到陌生人,我只要拿出小电脑,问他要不要算算,就立刻知道了他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接着,管它准不准,准的他点头,不准的他摇头。没两下,我把他祖宗三代,一家人口,全弄清楚了。”

接下来,学生又带着神秘口吻说:“老师!你要晓得,当一个人把他的个人资料告诉你之后,他就会对你特别好,这就是我的高招哇!”

上面这个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和别人迅速拉近距离的直接办法,就是分享他的“个人资料”。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刚开始认识某个人的时候,我们双方的秘密,哪怕是无伤大雅的秘密,都要暂时锁起来。只有当两个人的交往进入到一定的层次之后,我们和朋友才可以搬出自己的丑事,好好地自嘲一番。但刚刚接触的时候,一定要扬善隐恶,避免交流“秘密”。

在交际中,交谈是拉近彼此距离的必要方法,但是很多人却因为担心自己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或者是说得合不合适,而羞于开口。实际上,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80%的交际者对我们的印象都和我们所说的开场白没有关系。所以,无论开场白的内容多么平淡,只要我们怀着平常心,热情地把话说出来,接下来随着交谈的深入进行,双方的距离自然会越拉越近。

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双方共同认同的东西是关键之一,找到共同话题,可以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否则的话就只能四目相对,局促无言。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用合适的话题拉近彼此的距离呢?

察颜观色寻找认同

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都或多或少地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适合的话题。

我们要学习一下福尔摩斯,仔细观察对方、听对方说话,每件东西和每个字都可能是我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只要发现自己熟悉的东西,马上抓住时机,十分利索地切入这个话题,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找到对方所热衷的东西。

试探侦察找共同话题

在交际的过程中,为了打破沉默的局面,开口讲话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有人通过听说话口音、言辞,侦察对方情况;有的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语试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烟,也意在发现共同话题,打开交际局面,这种机会一定要抓住,不能错失。

比如说,当我们被问到这个问题:“您是哪里人哪?”绝对不要只用短短的几个字来回答,这样就像在挑战对方的想象力,对对方是很不公平的。我们先要做一做准备工作,了解一下我们的家乡有什么有趣的奇闻和趣事,以提供给对方线索,这样两个人的谈话才不会断线。我们抛出的诱饵,十有八九能够得到对方俏皮机智的回答,这样必定会给对方留下善于谈话的好印象。

再比如说,在交际过程中,“你是做什么的”这个问题是必然会出现的。当有人问我们是做什么的,如果我们的回答平淡似水,比如只以经理、经济学家、老师、技术工作者这样的答案来回应,不仅不会引起良性的交谈,反而会失去一个与对方交流的机会。

我们必须学会丰富自己的回答,让对方有东西在头脑中回响,不然的话对方很快就会打退堂鼓,宁可跑到别处去认识别人。比较得体的回答是:“我在某公司负责一个小组的管理工作,主要开发软件。我也喜欢骑马,常常打网球,并且热爱写作。”在不到15秒的时间里,不仅使我们的回答增添了色彩,也为对方提供了几个话题,说不定其中就有对方感兴趣的。当他这样回答:“哦,你喜欢文学?我也喜欢!”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打造新的人际关系了。

通过外界信息寻找共同话题

到朋友家串门,遇到有生人在座,作为对于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会马上出面为双方介绍,说明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爱好等,细心人从介绍中马上就可发现对方与自己有什么共同话题可谈。关键在于通过外界信息来分析认识对方,发现共同点后再在交谈中延伸,不断地发现新的共同话题。

揣摩探索共同的兴趣与话题

为了发现共同话题,可以在观察对象与别人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对方的话语,从中发现共同话题,使路人变为朋友。

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不平常的经历,自始至终只待在一个地方的人并不多见,因此我们要善用每一次和别人结识的机会,为自己量身定制不同版本的口头履历表。这样,当有人问到我们的职业或经历时,我们就可以放弃那种格式化的回答,根据自己对对象和场合的揣摩,作出适当的回答,从而找到共同的话题。

如果我们能从容不迫、灵活而个性地说出自己精心准备的口头履历表,就必然会大大有助于改善我们的交际范围。在我们开口回答之前,先要想一想,对方可能对我们的哪方面有兴趣。

以最新的消息为共同的话题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多数人对于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大事小情总是感兴趣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本地的、本国的甚至国际上的一些最新的消息为话题,来打开别人的心房,达到交际成功的目的。

我们在出门参加交际前,还要记住:出门须知天下事。最好做一做信息的准备工作,打开电视、收音机,或者翻翻报纸,了解一下当天所发生的事件或国际国内新闻。因为这些都是谈话的好题材。我们要熟悉最近国内国外的重要事件,才不至于在众目睽睽之下,问一些每个人都知道的“白痴问题”。不仅自己尴尬,周围的人也会受不了你。

报载,香港有一间美容院,生意兴隆为当地之冠。有人去问他发达的理由,店主人坦白承认,这完全归功于他的美容师在工作时善于和顾客攀谈之故。但怎样使工作人员善于说话呢?便当得很,店主人说:“我每月把各种报纸杂志都买了回来,规定各职员在每天早上未开始工作前一定要阅读,当为日常功课一样,那么他们自会获得最新鲜的说话资料,大博顾客的欢心了。”除了上述技巧,我们还必须对谈话对象的情绪进行了解,从而有的放矢,才能不碰壁或者触到霉头。在我们开口说话之前,在心里对所取得的声音样本进行分析,从而得知对方的情绪状态究竟是愉快、烦闷还是十分郁闷,从而配合对方的情绪进行交谈。如果我们希望别人接纳我们,就必须先配合他们的情绪和语调。关键人物的拓展

与红人搞好关系

所谓红人就是指那些与领导关系非常密切的人。这些人对领导的决策、用人及其他问题的看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许多时候可能会是决定性的。一般人都认为,只要自己在圈子里尽心尽力,取得业务实绩,赢得核心人物的赏识和欢心,加薪提升就指日可待了,而没把那些老板身边的心腹放在心上。他们认为这些人员的职位不怎么高,权力也不怎么大,跟自己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工作关系,没必要重视他们。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那些领导的心腹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决策,但在某种程度上却起着参谋的作用,以非正式的方式影响着领导的决策。他们所处的地位都非常重要,他们的影响无处不在。一般来说,领导的心腹和领导感情都非常好,他们对领导的影响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这种人对我们的影响,有正也有负。如果这种人和自己关系好,在领导面前多美言几句,那么会对自己的晋升起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关系不好的话,则会阻碍你的发展,情况严重时,还会给你带来大祸。

别轻视办公室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它们往往能左右你的工作效率;更不能小看那些平日里不起眼的所谓小人物,他们的潜能会让你大吃一惊,甚至影响到你的业绩和升迁。

所以,下属要取得领导的信赖,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取得领导的好感,还要注意与领导的心腹保持良好的关系,避免因和他们的关系不好造成对自己不利的影响。

三国时期,曹丕和曹植都想争夺魏王世子的宝座。曹植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文采过人。他知道自己的父亲爱才,又是一国的国君,所以恃才傲物,把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曹丕就不同,他知道自己的才华没有弟弟好,于是就在其他方面努力,对父亲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尊敬,经常虚心向他们请教。在为曹操送行时,他常常一语不发,扑在曹操身边就大哭,曹操每次都感动不已。后来曹操身边的很多人都帮曹丕,连曹操的一个宠妾都为他说好话。最后曹丕被立为世子,曹植后来则留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叹而离开了人间。

我们从这个典故里可以看出,曹丕的做法要高明得多,他善于调动各方面的人为自己说话,善于与各种不同的人搞好关系,就是凭这个,他打败了曹植。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有曹植那样的下场,因此说,一定要和领导身边的人搞好关系,让他们帮你说话,这样,你就更容易打败竞争对手。

李涛在一家电脑公司上班。刚来没多久,有一次,他让办公室的一个职员帮他打印一份材料,这件事是在那个职员的工作范围内的,但是她却爱理不理的,态度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