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春年少到花信年华-从青春年少到暮年
1.桃李年华是指女子多少岁?
2.20岁的女人称为什么
桃李年华是指女子多少岁?
20岁。
“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
“花信”是指花期,女子到了24岁,古人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美丽的称谓——花信年华,泛指女性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古代女子年龄称谓:
未满周岁:襁褓之年。
2-3岁:孩提时代。
3-7岁: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垂下,称为“垂髫”。
8-14岁:总角,古时孩童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髻,形如羊角,故称“总角”。
12岁:金钗之年,古时女子到12岁,便可戴钗、梳妆,预示告别童年,青春来到,称为“金钗之年”。
13-14岁:豆蔻年华,此时的女子像初夏未及盛夏正在开花的豆蔻,故称“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古时女子至15岁,即行成年礼,结发上笄,加笄后可谈婚论嫁,又称“待嫁之年”。
16岁:碧玉年华。
20岁:桃李年华;正是青春飞扬之时。
24岁:花信年华;花信,开花时期。
至出嫁:摽梅之年,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出嫁的年龄。
30岁:半老徐娘,古时女子年至三十,已经走完人生的一半,但中年尚有风韵。
20岁的女人称为什么
20岁的女人称为什么
20岁的女人称为什么,女人的年龄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而我们在每个年龄段都有属于自己不一样的称呼,这是很有讲究的,下面为大家分享20岁的女人称为什么。
20岁的女人称为什么1女子二十岁被称为“桃李年华”。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天命,60岁称花甲,70岁称古稀,80岁称杖朝之年,80~90岁称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称期颐。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20岁的女人称为什么2古代时女孩子二十岁称为桃李年华。
古代年龄称谓:
婴儿:人初生。
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志学: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岁合称。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古代寿称:
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喜寿:男子77岁
杖朝:8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 岁
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
20岁的女人称为什么3古代女子20被称为“桃李年华”。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现在女子到了24、25岁,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却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非常美丽的称呼──花信年华。
花信,是应花期而来的风。节气中的信风,带来开花的音讯,女子年方廿四,也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范成大诗云:“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诗人为了一睹花开时刻,生出击鼓催花的念头,古人尚且如此浪漫,我们怎么反而把大好年华看成人老珠黄?
扩展资料
1、赤子(0岁):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古人将这时候的`孩子称之为“赤子”。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
2、 孩提(2-3岁):这时婴儿已经长大了一点,但还不会走路,得大人抱着。“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两腋将他抱起来的动作,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形容孩子在襁褓中咯咯的笑声。
3、垂髫(3-9岁)与总角(9岁-13岁):古人会以头发命名年纪。孩子在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9岁之后,才把头发分两边各扎一个结,像两个羊角,叫“总角”。《诗经》里,“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男女主人公两小无猜,年幼的感情也许不成熟,却饱含美丽诗意。
4、弱冠(男子20岁):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在家族的见证下,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由指定的贵宾加冠,以示成年。由于这个年龄的男子体犹未壮,所以又称“弱冠”。
“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二十之青年富于青春,血气方刚,而仪式,正是要提醒他们,今后人生,无论跌倒或撞的头破血流,总要无愧于心,无怨无悔。
5、 而立之年(30岁):2000多年前,孔子说“三十而立”,从此“三十”就成了中国人衡量男儿是否有能力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古时的男子比今天成家立业得早。他们15、6岁即可婚娶,20几岁就儿女绕膝,不到40岁便不乏儿孙满堂,所以三十而立,在那个年代算是应当之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