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阪走丸、迎风纵棹_逆坂走丸、迎风纵棹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25 0
  1. 四字成语梅花及解释
  2. 迎风的拼音
  3. 乘船时的四字成语
  4. 迎风的详细释义
  5. 三国人称毒士是哪位拜托了各位 谢谢
  6. 求贾诩的详细资料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度辽将军规之兄子也。父节,雁门太守。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初举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灵帝公车征为议郎,迁北地太守。 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万。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书京城寺门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中平元年,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杨数万人,期会发于邺。元义素往来京师,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未及作乱,而张角***济南唐周上书告之,于是车裂元义于洛阳。灵帝以周章下三公、司隶,使钩盾令周斌将三府掾属,案验宫省直卫及百姓有事角道者,诛杀千余人,推考冀州,逐捕角等。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亦名“蛾贼”。以祠天。角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诏敕州郡修理攻守,简练器械,自函谷、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诸关,并置都尉。召群臣会议。嵩以为宜解党禁,益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班军士。帝从之。于是发天下精兵,博选将帅,以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与右中郎将朱俊,共发五校、三河骑士及募精勇,合四万余人,嵩、俊各统一军,共讨颍川黄巾。 俊前与贼波才战,战败,嵩因进保长社。波才引大众围城,嵩兵少,军中皆恐,乃召军吏谓曰:“兵有奇变,不在众寡。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其夕遂大风,嵩乃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阵,贼惊乱奔走。会帝遣骑都尉曹操将兵适至,嵩、操与朱俊合兵更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封嵩都乡侯。嵩、俊乘胜进讨汝南、陈国黄巾,追波才于阳翟,击彭脱于西华,并破之。余贼降散,三郡悉平。 又进击东郡黄巾卜己于仓亭,生擒卜己,斩首七千余级。时,北中郎将卢植及东中郎将董卓讨张角,并无功而还,乃诏嵩进兵讨之。嵩与角弟梁战于广宗。 梁众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知贼意稍懈,乃潜夜勒兵,鸡鸣驰赴其阵,战至晡时,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赴河死者五万许人,焚烧车重三万余两,悉虏其妇子,系获甚众。角先已病死,乃剖棺戮尸,传首京师。 嵩复与钜鹿太守冯翊郭典攻角弟宝于下曲阳,又斩之。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即拜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合八千户。 以黄巾既平,故改年为中平。嵩奏请冀州一年田租,以赡饥民,帝从之。百姓歌曰:“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嵩温恤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军士皆食,己乃尝饭。吏有因事受赂者,嵩更以钱物赐之,吏怀惭,或至***。 嵩既破黄巾,威震天下,而朝政日乱,海内虚困。故信都令汉阳阎忠干说嵩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不旋踵者,几也。故圣人顺时而动,智者因几以发。今将军曹难得之运,蹈易骇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保大名乎?”嵩曰:“何谓也?”忠曰:“天道无亲,百姓与能。今将军受钺于暮春,收功于末冬。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摧强易于折枯,消坚甚于汤雪,旬月之间,神兵电埽,封尸刻石,南向以报,威德震本朝,风声驰海外,虽汤、武之举,未有高将军者也。今身建不赏之功,体兼高人之德,而北面庸主,何以求安乎?” 嵩曰:“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故不安?”忠曰:不然。昔韩信不忍一餐之遇,而弃三分之业,利剑已揣其喉,方发悔毒之叹者,机失而谋乖地。今主上势弱于刘、项,将军权重于淮阴,指捴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赫然奋发,因危抵颓,崇恩以绥先附,振武以临后服,征冀方之士,动七州之众,羽檄先驰于前,大军响振于后,蹈流漳河,饮马孟津,诛阉官之罪,除群凶之积,虽僮儿可使奋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命,况厉熊罴之卒,因迅风之势哉!功业已就,天下已顺,然后请呼上帝,示以天命,混齐***,南面称制,移宝器于将兴,推亡汉于已坠,实神机之至会,风发之良时也。夫既朽不雕,衰世难佐。若欲辅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是犹逆坂走丸,迎风纵棹,岂云易哉?且今竖宦群居,同恶如市,上命不行,权归近习,昏主之下,难以久居,不赏之功,谗人侧目,如不早图,后悔无及。 嵩惧曰:“非常之谋,不施于有常之势。创图大功,岂庸才所致。黄巾细孽,敌非奏、项,新结易散,难以济业。且人未忘主,天不祐逆。若虚造不冀之功,以速朝夕之祸,孰与委忠本朝,守其臣节。虽云多谗,不过放废,犹有令名,死且不朽。反常之论,所不敢闻。”忠知计不用,因亡去。会边章、韩遂作乱陇右,明年春,诏嵩回镇长安,以卫园陵。章等遂复入寇三辅,使嵩因讨之。 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其秋征还,收左车骑将军印绶,削户六千,更封都乡侯,二千户。 五年,凉州贼王国围陈仓,复拜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卓欲速进赴陈仓,嵩不听。卓曰:“智者不后时,勇者不留决。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全、灭之势,在于此也。”嵩曰:“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我,可胜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余。有余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王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势也。夫势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将何救焉!”遂不听。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余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贼众疲敝,果自解去。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民。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连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国走而死。卓大惭恨,由是忌嵩。 明年,卓拜为并州牧,诏使以兵委嵩,卓不从。嵩从子郦时在军中,说嵩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今怨隙已结,势不俱存。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此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且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杖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嵩曰:“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裁之。”于是上书以闻。帝让卓,卓又增怨于嵩。及后秉政,初平元年,乃征嵩为城门校尉,因欲杀之。嵩将行,长史梁衍说曰:“汉室微弱,阉竖乱朝,董卓虽诛之,而不能尽忠于国,遂复寇掠京邑,废立从意。今征将军,大则危祸,小则困辱。今卓在洛阳,天子来西,以将军之众,精兵三万,迎接至尊,奉令讨逆,发命海内,征兵群帅,袁氏逼其东,将军迫其西,此成禽也。”嵩不从,遂就征。有司承旨,奏嵩下吏,将遂诛之。 嵩子坚寿与卓素善,自长安亡走洛阳,归投于卓。卓方置酒欢会,坚寿直前质让,责以大义,叩头流涕。坐者感动,皆离席请之。卓乃起,牵与共坐。使免嵩囚,复拜嵩议郎,迁御史中丞。及卓还长安,公卿百官迎谒道次。卓风令御史中丞以下皆拜以屈嵩,既而抵手言曰:“义真犕未乎?”嵩笑而谢之,卓乃解释。 及卓被诛,以嵩为征西将军,又迁车骑将军。其年秋,拜太尉,冬,以流星策免。复拜光禄大夫,迁太常。寻李傕作乱,嵩亦病卒,赠骠骑将军印绶,拜家一人为郎。 嵩为人爱慎尽勤,前后上表陈谏有补益者五百余事,皆手书毁草,不宣于外。又折节下士,门无留客。时人皆称而附之。

 皇甫嵩为人仁爱谨慎,尽忠职守,有谋略,有胆识。平黄巾贼居功至伟,领冀州牧时要求朝廷减免冀州一年田税,百姓称道,乃是汉末救国救民的英雄人物。 皇甫嵩

他在位期间,上表陈辞、劝谏或有所补益,一共五百多次,每次都亲手书写,而且毁掉草稿,一点也不宣露于外。在军旅中,他温恤士卒,甚得众情。每次部队停顿、宿营,他都要等到营幔修立妥当,才回自己的军帐。将士们全部吃完饭后,他才吃饭。部下吏士有接受贿赂的,皇甫嵩并不显责,而是再赐给他钱物,吏士惭愧,有的竟至于***。皇甫嵩还折节下士,门无留客,当时人称扬他,纷纷归附。《后汉书·皇甫嵩传》亦称:“嵩为人爱慎尽勤”、“黄妖冲发,嵩乃奋钺。孰是振旅,不居不伐。”

逆阪走丸、迎风纵棹_逆坂走丸、迎风纵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望***纳

四字成语梅花及解释

迎风的拼音yíng fēng,意思是面对着风的方向,也有顺风,就是跟风是一个方向。

详细解释:

1、逆风;对着风。

《后汉书·皇甫嵩传》:“若欲辅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是犹逆坂走丸,迎风纵棹,岂云易哉?”

《文选·张协<七命>》:“尔乃嶢榭迎风,秀出中天。”

朱自清《潭柘寺戒坛寺》:“又有迎风下泪的毛病,常要掏手巾擦干。”

2、指纳凉。

《红楼梦》第三一回:“袭人正在堦下倚槛迎风,忽见湘云来了,连忙迎下来。”

3、犹闻风。

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彊梁之凶,销铄缩栗,迎风而委伏。”

迎风的近义词 :

1、顶风:读音是dǐnɡ fēnɡ,解释为逆风、迎着风,比喻不顾恶劣的境遇。

出处:《当代》1981年第2期:“你老兄为什么一定要顶风上?真是奇人!”

2、逆风:指面冲着风;迎风。

出处:

《成实论·论门品》:“又说拘毗罗花能逆风闻。”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林公曰:‘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风?’”?

刘孝标注:“《成实论》曰:‘波利质多天树,其香则逆风而闻。’”

迎风的拼音

1. 形容梅花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暗香疏影、梅妻鹤子、驿寄梅花、驿使梅花、驿使梅花、望梅阁老、盐梅舟楫、止渴思梅、摽梅之年、摽梅之年。

1、梅妻鹤子

拼音:méi qī hè zǐ

释义:植梅养鹤,清高自适。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2、暗香疏影

拼音:àn xiāng shū yǐng

释义:暗香,淡淡的香气;疏影,稀疏枝干的投影。扑鼻的清香,稀疏的树影。形容梅花。

出处: 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驿寄梅花

拼音:yì jì méi huā

释义: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出处:北魏·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4、驿使梅花

拼音:yì shǐ méi huā

释义: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出处:《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5、盐梅相成

拼音:yán méi xiānɡ chénɡ

释义:盐味与酸味相调和。喻指济世的贤臣。

出处:《旧唐书·忠义传·王义方》:“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

6、雪胎梅骨

拼音:雪胎梅骨

释义:比喻高洁。

出处:清·李渔《怜香伴·香咏》:“**这等诗真有雪胎梅骨,冷韵幽香。”

7、摽梅之年

拼音:biào méi zhī nián

释义: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出处:《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8、止渴思梅

拼音:zhǐ kě sī méi

释义:比喻用想安慰自己。亦作“止渴望梅”。

出处: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咱正是那止渴思梅。”

9、盐梅舟楫

拼音:yán méi zhōu jí

释义:比喻辅佐的贤臣。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春科》:“际风云,盐梅舟楫,一德务臣君。”

10、望梅阁老

拼音:wàng méi gé lǎo

释义:比喻徒有虚名之官。

出处: 唐·白居易《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望梅阁老无妨渴, 画饼尚书不救饥。”

2. 描写梅花的四字词语

描写梅花的四字词语有:暗香疏影、不畏严寒、朴实无华、傲雪凌霜 、艳而不娇

1、暗香疏影

读音:àn xiāng shū yǐng

释义:扑鼻的清香,稀疏的树影。形容梅花。

出处: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译文: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清浅,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梅花。

近义词:疏影暗香

例句:梅花开到七八分时,就可以前去,领略一番暗香疏影的妙趣了。

2、不畏严寒

读音:bù wèi yán hán

释义:不怕严寒的天气的意思。严寒:酷寒,极其寒冷。

例句:冬天到来,寒风呼啸,万里冰封,唯梅花不畏严寒顶雪开放。

3、朴实无华

读音: pǔ shí wú huá

释义: 质朴实在而不浮华。经常用以形容事物形态、外观或者人物性格等方面。

出处: 巴金《<;爝火集>;后记》:“它只是平铺直叙,朴实无华地讲会见的事情。”

近义词:朴素无华

反义词:花枝招、展铺张扬厉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

例句:它朴实无华,表里如一的品质,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

4、傲雪凌霜

读音:: ào xuě líng shuāng

释义: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

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出处: 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译文:不畏霜雪严寒,超过了严寒的力量,搀借着春光。

近义词: 傲雪欺霜、无所畏惧

反义词: 含垢忍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经历磨炼。

例句:在众多的花草中,除了喜欢傲雪凌霜的梅花和高洁映日的荷花外,我还与月季花有着特

殊的情结。

5、艳而不娇

拼音:yàn ér bù jiāo

释义:艳丽但是不娇气。

例句:梅花开放时像牡丹一样艳丽,但是却艳而不娇。

3. 四字成语大全带解释的

安营扎寨 安心乐意 冷若冰霜 暗度陈仓 苦海无边 道高一尺 威信扫地 寸心千古 乘热打铁 乘人之危 乘胜逐北 乘坚策肥 乘胜追击 乘势使气 乘坚驱良 乘伪行诈 乘时乘势 乘隙捣虚 乘隙而入 乘龙快婿 出处殊途 狗肺狼心 逞强好胜 狗吠之警 狗吠之惊 乘顺水船 乘利席胜 乘鸾跨凤 乘其不备 乘龙配凤 乘间投隙 乘龙佳婿 乘间伺隙 天授地设 长枕大衾 东道之谊 乘其不意 山光水色 同敝相济 山崩水竭 授柄于人 使心用幸 如蒿 神焦鬼烂 首尾相卫 杀身报国 妄自菲薄 收园结果 乘间抵隙 成群集党 冲锋陷坚 铁狱铜笼 深沟壁垒 伺瑕导蠙 死生荣辱 深山穷林 通宵彻昼 丧胆亡魂 首尾相继 人怨*** 神摇目夺 虱多不痒 歪不横楞 同类相求 杀身成义 逆子贼臣 天崩地解 身不遇时 同心共胆 殊涂同致 顽皮贼骨 撒泼打滚 顺风扯帆 齿牙馀论 不便水土 成群结党 不辨真伪 闭口捕舌 鼻塌嘴歪 成家立计 不耻最后 并容徧覆 变色易容 成帮结队 成群打伙 逆坂走丸 守先待后 深山穷谷 买爵贩官 撒科打诨 攀车卧辙 扫地无余 条分节解 深沟固垒 死有余罪 批亢抵巇 扫穴擒渠 挑精拣肥 深雠大恨 深仇宿怨 言之无物 势穷力蹙 贪求无已 铜打铁铸 铜盘重肉 食案方丈 食不暇饱 神怒人怨 数黄道白 说短道长 弯腰捧腹 剜肉成疮 剜肉做疮 顽皮赖骨 晚节不终 析微察异 食甘寝安 神枢鬼藏 死心搭地 人心丧尽 死模活样 死骨更肉 阋墙谇帚 率土宅心 同声相求 神施鬼设 同日而论 神运鬼输 神不附体 太平无事 同恶相济 同恶相助 死心落地 神情不属 赏信罚必 赏贤罚暴 拈毫弄管 杀衣缩食 山崩川竭 山崩海啸 出乖弄丑 不可胜道 出何经典 齿牙馀惠 出丑扬疾 鸱视狼顾 敝帚自享 迟疑不断 迟疑观望 鞭擗向里 敝绨恶粟 鞭辟着里 兵不接刃 不刊之书 不茶不饭 不痴不聋 避强打弱 避强击惰 避强击弱 不断如带 成群逐队 闭合思过 不差毫发 成则为王 抠心挖血 黏皮着骨 贪夫殉利 披沥肝膈 瓦查尿溺 望风希指 甘旨肥浓 身退功成 肝胆胡越 谈优务劣 同气相求 贪吃懒做 铁绰铜琶 说长话短 人自为政 旁门邪道 ***尊爵 赏高罚下 提纲振领 山崩地塌 刻骨仇恨 水火不避 批砉导窾 亡国之声 大呼小喝 神道设教 收视反听 山枯石死 噬脐无及 使心别气 外方内员 改弦易调 忍辱含羞 亡魂失魄 使心作幸 使性傍气 束带结发 水火兵虫 头痛额热 手高手低 探头缩脑 盈野 同尘合污 人言籍籍 深山长谷 含瑕积垢 顽父嚚母 拈酸吃醋 首身分离 完名全节 神牵鬼制 时乖运乖 如蓺 拔树搜根 束杖理民 殊形诡状 没法奈何 搔着痒处 调停两用 守正不桡 势穷力竭 剜肉生疮 束蒲为脯 手不停毫 手脚无措 赏劳罚罪 首足异处 束手缚脚 山肴海错 说短论长 慎终承始 天崩地坍 闭门墐户 不瞅不睬 成团打块 成年古代 敝盖不弃 逞怪披奇 成日成夜 兵不污刃 诚心正意 兵多者败 避凶趋吉 不经之说 闭合自责 闭门却轨。

4. 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50个

1.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积重难返 : 指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3.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4.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数着日子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5.济济一堂 : 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

6.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7.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8.见贤思齐:见到好的,优秀的,就向其学习,向其看齐。

9.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10.矫枉过正 : 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11.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12.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13.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14.久***不归 : 长期借去,不归还。

15.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

16.恪遵功令: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

17.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8.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中性)。

19.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贬)。

20.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21.临渊羡鱼 : 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22.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

23.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24.门可罗雀 : 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

25.门庭若市 : 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26.面目全非 :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27.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褒义词)

28.沐猴而冠 : 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29.暮鼓晨钟 :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30.南辕北辙 : 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

31.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32.泥沙俱下 :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33.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34.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十分光荣。

35.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36.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

37.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38.期期艾艾 :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39.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40.前事不忘 : 后世之师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41.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贬)。

42.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43.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 无缺。

44.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45.怙恶不悛:一贯作恶,不肯悔改。

46.涣然冰释:嫌隙、误会消除。

47.荒诞不经:不经,不正常的。虚妄离奇,不合正理。

48.黄粱一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也说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49.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50.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5. 四字成语 解释及出自典故

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出 处 《书·大禹漠》:“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原原本本 :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出处: 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朝朝暮暮:这个词常用在表达男女情爱的诗词中,比如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意思是说:只要两个人的爱情长久、坚贞,不一定要整天厮守在一起。

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指不慌不忙的样子。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与标准。

不可估量:无法计算。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不求甚解: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甚,很,非常。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不甚在意:不太在意,不怎么在乎。

不胜其烦:忍受不了某种麻烦。胜,禁得起。

不速之客: 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速,邀请。

不惜代价:为达到某种目的不惜一切物质或精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情况)明摆着。喻,了解,明白。

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不由分说:不容分辩。不由,不听从,不容许。分说,辩白。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不折不扣 :一点也不打折扣,完完全全;十足。

6. 描写梅花的四字成语

一字之师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驿寄梅花 请邮差寄送梅花。

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

指传递书信。 驿路梅花 同“驿使梅花”。

一丘一壑 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

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逸趣横生 指超逸不俗的情趣洋溢而出。

驿使梅花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后因以“驿使梅花”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月落参横 亦作“月没参横”。

月亮已落,参星横斜,形容夜深。参,二十八宿之一。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友在门,饥不及餐。”宋秦观《和黄曹忆建溪梅花》:“月没参横画角哀,暗香消尽令人老。”

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家之阍人王叟,时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双栖双宿 宿在一起,飞在一起。

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 电光石火 闪电的光,燧石的火。

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瞪眼咋舌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同“瞪目结舌”。 不过尔尔 尔(前):如此,这样;尔(后):通“耳”,罢了。

不过这样罢了。有轻视人的意思。

暗香疏影 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

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乘船时的四字成语

迎风的拼音yíng fēng,意思是面对着风的方向,也有顺风,就是跟风是一个方向。

详细解释:

1、逆风;对着风。

《后汉书·皇甫嵩传》:“若欲辅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是犹逆坂走丸,迎风纵棹,岂云易哉?”

《文选·张协<七命>》:“尔乃_榭迎风,秀出中天。”

朱自清《潭柘寺戒坛寺》:“又有迎风下泪的毛病,常要掏手巾擦干。”

2、指纳凉。

《红楼梦》第三一回:“袭人正在_下倚槛迎风,忽见湘云来了,连忙迎下来。”

3、犹闻风。

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_梁之凶,销铄缩栗,迎风而委伏。”

迎风的近义词 :

1、顶风:读音是dǐnɡ fēnɡ,解释为逆风、迎着风,比喻不顾恶劣的境遇。

出处:《当代》1981年第2期:“你老兄为什么一定要顶风上?真是奇人!”

2、逆风:指面冲着风;迎风。

出处:

《成实论·论门品》:“又说拘毗罗花能逆风闻。”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林公曰:‘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风?’”?

刘孝标注:“《成实论》曰:‘波利质多天树,其香则逆风而闻。’”

迎风的详细释义

1. 形容看到船只很多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车载船装

读音:[chē zǎi chuán zhuāng]

释义: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啊呀!’瞎眼舅爷大吃一惊,‘你小子打发出这号话?你娘母子的票子,车载船装哩?’”

2,舳舻千里

读音:zhú lú qiān lǐ

释义:舳:船后持舵处;舻:船前刺棹处.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

出处:《汉书·武帝纪》:“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3,车水马龙

读音:[ chē shuǐ mǎ lóng ]

释义: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出 处:南唐·李煜《望江南》词:“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似龙。”

4,川流不息

读音:[chuān liú bù xī]

释义:川:河流。 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出处:梁·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5,接踵而来

读音:[jiē zhǒng ér lái]

释义: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 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2. 带有时的四字成语

带有时的四字成语 :

风靡一时、

针砭时弊、

传诵一时、

曾几何时、

不合时宜、

时运不济、

时来运转、

时运亨通、

轰动一时、

无时无刻、

一时三刻、

随时随地、

审时度势、

不识时务、

生不逢时

时殊风异、

动不失时、

避迹藏时、

妙绝一时、

取快一时、

诳时惑众、

运移时易、

不失时机、

时隐时现、

济时拯世、

及时应令、

适时应务、

一时戏言、

蹉跎时日、

运开时泰

3. 淹没的四字成语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蚯蚓虽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个城市淹没。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会引起大祸。

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好:喜爱;溺:淹没。喜欢乘船的人往往会淹死,善于骑马的人往往会摔伤。比喻擅长某一技能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遭到意外的失败

潦原浸天:淹没天地。

溺心灭质:指淹没天然的心性,掩盖纯朴的本质。

视溺不援:看到人淹没在水里而不拉他一把。比喻见到人处于危险境地而置之不理。

血流没足:足:脚。形容死伤很多,流血淹没了脚面。

4. 来去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来去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

死去活来、

翻来覆去、

春去秋来、

直来直去、

眉来眼去、

说来说去、

来龙去脉、

你来我去、

春来秋去、

夜去明来、

来鸿去燕、

雁去鱼来、

左来右去、

来踪去路、

好来好去、

南来北去、

来因去果、

说来道去、

东来西去、

来情去意、

暮去朝来、

浮来暂去、

来去分明、

春去夏来、

来回来去、

暮来朝去、

来去无踪、

北去南来、

时去时来、

颠来倒去

5. 四字成语

安营扎寨 安心乐意 冷若冰霜 暗度陈仓 苦海无边 道高一尺 威信扫地 寸心千古 乘热打铁 乘人之危 乘胜逐北 乘坚策肥 乘胜追击 乘势使气 乘坚驱良 乘伪行诈 乘时乘势 乘隙捣虚 乘隙而入 乘龙快婿 出处殊途 狗肺狼心 逞强好胜 狗吠之警 狗吠之惊 乘顺水船 乘利席胜 乘鸾跨凤 乘其不备 乘龙配凤 乘间投隙 乘龙佳婿 乘间伺隙 天授地设 长枕大衾 东道之谊 乘其不意 山光水色 同敝相济 山崩水竭 授柄于人 使心用幸 如蒿 神焦鬼烂 首尾相卫 杀身报国 妄自菲薄 收园结果 乘间抵隙 成群集党 冲锋陷坚 铁狱铜笼 深沟壁垒 伺瑕导蠙 死生荣辱 深山穷林 通宵彻昼 丧胆亡魂 首尾相继 人怨*** 神摇目夺 虱多不痒 歪不横楞 同类相求 杀身成义 逆子贼臣 天崩地解 身不遇时 同心共胆 殊涂同致 顽皮贼骨 撒泼打滚 顺风扯帆 齿牙馀论 不便水土 成群结党 不辨真伪 闭口捕舌 鼻塌嘴歪 成家立计 不耻最后 并容徧覆 变色易容 成帮结队 成群打伙 逆坂走丸 守先待后 深山穷谷 买爵贩官 撒科打诨 攀车卧辙 扫地无余 条分节解 深沟固垒 死有余罪 批亢抵巇 扫穴擒渠 挑精拣肥 深雠大恨 深仇宿怨 言之无物 势穷力蹙 贪求无已 铜打铁铸 铜盘重肉 食案方丈 食不暇饱 神怒人怨 数黄道白 说短道长 弯腰捧腹 剜肉成疮 剜肉做疮 顽皮赖骨 晚节不终 析微察异 食甘寝安 神枢鬼藏 死心搭地 人心丧尽 死模活样 死骨更肉 阋墙谇帚 率土宅心 同声相求 神施鬼设 同日而论 神运鬼输 神不附体 太平无事 同恶相济 同恶相助 死心落地 神情不属 赏信罚必 赏贤罚暴 拈毫弄管 杀衣缩食 山崩川竭 山崩海啸 出乖弄丑 不可胜道 出何经典 齿牙馀惠 出丑扬疾 鸱视狼顾 敝帚自享 迟疑不断 迟疑观望 鞭擗向里 敝绨恶粟 鞭辟着里 兵不接刃 不刊之书 不茶不饭 不痴不聋 避强打弱 避强击惰 避强击弱 不断如带 成群逐队 闭合思过 不差毫发 成则为王 抠心挖血 黏皮着骨 贪夫殉利 披沥肝膈 瓦查尿溺 望风希指 甘旨肥浓 身退功成 肝胆胡越 谈优务劣 同气相求 贪吃懒做 铁绰铜琶 说长话短 人自为政 旁门邪道 ***尊爵 赏高罚下 提纲振领 山崩地塌 刻骨仇恨 水火不避 批砉导窾 亡国之声 大呼小喝 神道设教 收视反听 山枯石死 噬脐无及 使心别气 外方内员 改弦易调 忍辱含羞 亡魂失魄 使心作幸 使性傍气 束带结发 水火兵虫 头痛额热 手高手低 探头缩脑 盈野 同尘合污 人言籍籍 深山长谷 含瑕积垢 顽父嚚母 拈酸吃醋 首身分离 完名全节 神牵鬼制 时乖运乖 如蓺 拔树搜根 束杖理民 殊形诡状 没法奈何 搔着痒处 调停两用 守正不桡 势穷力竭 剜肉生疮 束蒲为脯 手不停毫 手脚无措 赏劳罚罪 首足异处 束手缚脚 山肴海错 说短论长 慎终承始 天崩地坍 闭门墐户 不瞅不睬 成团打块 成年古代 敝盖不弃 逞怪披奇 成日成夜 兵不污刃 诚心正意 兵多者败 避凶趋吉 不经之说 闭合自责 闭门却轨。

三国人称毒士是哪位拜托了各位 谢谢

1. 汉代楼观名。

《汉书·扬雄传上》:“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

汉·张衡《西京赋》:“既新作於迎风,增露寒与储胥。”

《文选·曹植<赠徐干>诗》:“文昌郁云兴,迎风高中天。”李善注引《地理书》:“迎风观在邺。”

司马贞《史记索隐》:“姚氏案:杨雄云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

2.逆风;对着风。

《后汉书·皇甫嵩传》:“若欲辅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是犹逆坂走丸,迎风纵棹,岂云易哉?”

《文选·张协<七命>》:“尔乃嶢榭迎风,秀出中天。”李善注引曹植《七启》:“迎清风而立观。”

南朝·梁元帝《看摘蔷薇诗》:“倡女倦春闺,迎风戏玉除。”

朱自清《潭柘寺戒坛寺》:“又有迎风下泪的毛病,常要掏手巾擦干。”

3.指纳凉。

《红楼梦》第三一回:“袭人正在堦下倚槛迎风,忽见湘云来了,连忙迎下来。”

4.犹闻风。

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彊梁之凶,销铄缩栗,迎风而委伏。”

5.迅即,马上

《照世杯·掘新坑悭鬼成财主》:“不一时,捉到了,迎风就打四十板。”

6.犹随风。

《绿野仙踪》第九五回:“说他的腰是弱柳迎风,说他的头是乌云笼罩。”

冰心《再寄小读者》十:“中国***,自从他一诞生,就举起一面迎风招展的革命红旗。”

7.犹接风。

明·范濂《云间据目钞·记赋役》:“如各上司按临,例有迎风饭、下马饭、阅操酒、送风饭,动以数金计。”

《豆棚闲话·朝奉郎挥金倡霸》:“那些积年伙计,俱来备席迎风。”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头次刘作非胡子队来,你摆三天三宿的迎风香堂。”

求贾诩的详细资料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春秋曰:中平元年,车骑将军皇甫嵩既破黄巾,威震天下。阎忠时罢信都令,说嵩曰:“夫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以发。今将军遭难得之运,蹈易解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享大名乎?”嵩曰:“何谓也?”忠曰:“天道无亲,百姓与能,故有高人之功者,不受庸主之赏。今将军授钺於初春,收功於末冬,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旬月之间,神兵电扫,攻坚易於折枯,摧敌甚於汤雪,七州席卷,屠三十六(万)方,夷黄巾之师,除邪害之患,或封户刻石,南向以报德,威震本朝,风驰海外。是以群雄回首,百姓企踵,虽汤武之举,未有高於将军者。身建高人之功,北面以事庸主,将何以图安?”嵩曰:“心不忘忠,何为不安?”忠曰:“不然。昔韩信不忍一餐之遇,而弃三分之利,拒蒯通之忠,忽鼎跱之势,利剑已揣其喉,乃叹息而悔,所以见烹於儿女也。今主势弱於刘、项,将军权重於淮阴,指麾可以振风云,叱咤足以兴雷电;赫然奋发,因危抵颓,崇恩以绥前附,振武以临后服;徵冀方之士,动七州之众,羽檄先驰於前,大军震响於后,蹈迹漳河,饮马孟津,举天网以网罗京都,诛阉宦之罪,除群怨之积忿,解久危之倒悬。如此则攻守无坚城,不招必影从,虽儿童可使奋空拳以致力,女子可使其褰裳以用命,况厉智能之士,因迅风之势,则大功不足合,八方不足同也。功业已就,天下已顺,乃燎于上帝,告以天命,混齐***,南面以制,移神器於己家,推亡汉以定祚,实神机之至决,风发之良时也。夫木朽不雕,世衰难佐,将军虽欲委忠难佐之朝,雕画朽败之木,犹逆坂而走丸,必不可也。方今权宦群居,同恶如市,主上不自由,诏命出左右。如有至聪不察,机事不先,必婴后悔,亦无及矣。”嵩不从,忠乃亡去。英雄记曰:凉州贼王国等起兵,共劫忠为主,统三十六部,号车骑将军。忠感慨发病而死。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馀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婿中郎将牛辅屯陕,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语在卓传。臣松之以为传称“仁人之言,其利溥哉”!然则不仁之言,理必反是。夫仁功难著,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又以为尚书仆射,诩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傕等亲而惮之。献帝纪曰:郭汜、樊稠与傕互相违戾,欲斗者数矣。诩辄以道理责之,颇受诩言。魏书曰:诩典选举,多选旧名以为令仆,论者以此多诩。会母丧去官,拜光禄大夫。傕、汜等斗长安中,献帝纪曰:傕等与诩议,迎天子置其营中。诩曰:“不可。胁天子,非义也。”傕不听。张绣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傕复请诩为宣义将军。献帝纪曰:傕时召羌、胡数千人,先以御物缯***与之,又许以宫人妇女,欲令攻郭汜。羌、胡数来窥省门,曰:“天子在中邪!李将军许我宫人美女,今皆安在?”帝患之,使诩为之方计。诩乃密呼羌、胡大帅饮食之,许以封爵重宝,于是皆引去。傕由此衰弱。傕等和,出天子,佑护大臣,诩有力焉。献帝纪曰:天子既东,而李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太常王伟、卫尉周忠、司隶荣邵皆为傕所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皆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天子既出,诩上还印绶。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典略称煨在华阴时,修农事,不虏略。天子东还,煨迎道贡遗周急。献帝纪曰:后以煨为大鸿胪光禄大夫,建安十四年,以寿终。与诩同郡,遂去傕讬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原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傅子曰:诩南见刘表,表以客礼待之。诩曰:“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是后,太祖拒袁绍於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於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於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雠,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原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参司空军事。袁绍围太祖於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馀里营,破之。绍军大溃,河北平。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臣松之以为诩之此谋,未合当时之宜。于时韩、马之徒尚狼顾关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怀吴会,亦已明矣。彼荆州者,孙、刘之所必争也。荆人服刘主之雄姿,惮孙权之武略,为日既久,诚非曹氏诸将所能抗御。故曹仁守江陵,败不旋踵,何抚安之得行,稽服之可期?将此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手,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然则魏武之东下,非失算也。诩之此规,为无当矣。魏武后克平张鲁,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止,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斤石既差,悔无所及,即亦此事之类也。世咸谓刘计为是,即愈见贾言之非也。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於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诩谋。语在武纪。卒破遂、超,诩本谋也。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魏略曰:文帝得诩之对太祖,故即位首登上司。荀勖别传曰: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於勖。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进爵魏寿乡侯,增邑三百,并前八百户。又分邑二百,封小子访为列侯。以长子穆为驸马都尉。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不纳。后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子穆嗣,历位郡守。穆薨,子模嗣。世语曰:模,晋惠帝时为散骑常侍、护军将军,模子胤,胤弟龛,从弟疋,皆至大官,并显於晋也。 虽然有点长,但确实是真的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春秋曰:中平元年,车骑将军皇甫嵩既破黄巾,威震天下。阎忠时罢信都令,说嵩曰:“夫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以发。今将军遭难得之运,蹈易解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享大名乎?”嵩曰:“何谓也?”忠曰:“天道无亲,百姓与能,故有高人之功者,不受庸主之赏。今将军授钺於初春,收功於末冬,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旬月之间,神兵电扫,攻坚易於折枯,摧敌甚於汤雪,七州席卷,屠三十六(万)方,夷黄巾之师,除邪害之患,或封户刻石,南向以报德,威震本朝,风驰海外。是以群雄回首,百姓企踵,虽汤武之举,未有高於将军者。身建高人之功,北面以事庸主,将何以图安?”嵩曰:“心不忘忠,何为不安?”忠曰:“不然。昔韩信不忍一餐之遇,而弃三分之利,拒蒯通之忠,忽鼎跱之势,利剑已揣其喉,乃叹息而悔,所以见烹於儿女也。今主势弱於刘、项,将军权重於淮阴,指麾可以振风云,叱咤足以兴雷电;赫然奋发,因危抵颓,崇恩以绥前附,振武以临后服;徵冀方之士,动七州之众,羽檄先驰於前,大军震响於后,蹈迹漳河,饮马孟津,举天网以网罗京都,诛阉宦之罪,除群怨之积忿,解久危之倒悬。如此则攻守无坚城,不招必影从,虽儿童可使奋空拳以致力,女子可使其褰裳以用命,况厉智能之士,因迅风之势,则大功不足合,八方不足同也。功业已就,天下已顺,乃燎于上帝,告以天命,混齐***,南面以制,移神器於己家,推亡汉以定祚,实神机之至决,风发之良时也。夫木朽不雕,世衰难佐,将军虽欲委忠难佐之朝,雕画朽败之木,犹逆坂而走丸,必不可也。方今权宦群居,同恶如市,主上不自由,诏命出左右。如有至聪不察,机事不先,必婴后悔,亦无及矣。”嵩不从,忠乃亡去。英雄记曰:凉州贼王国等起兵,共劫忠为主,统三十六部,号车骑将军。忠感慨发病而死。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馀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婿中郎将牛辅屯陕,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语在卓传。臣松之以为传称“仁人之言,其利溥哉”!然则不仁之言,理必反是。夫仁功难著,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又以为尚书仆射,诩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傕等亲而惮之。献帝纪曰:郭汜、樊稠与傕互相违戾,欲斗者数矣。诩辄以道理责之,颇受诩言。魏书曰:诩典选举,多选旧名以为令仆,论者以此多诩。会母丧去官,拜光禄大夫。傕、汜等斗长安中,献帝纪曰:傕等与诩议,迎天子置其营中。诩曰:“不可。胁天子,非义也。”傕不听。张绣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傕复请诩为宣义将军。献帝纪曰:傕时召羌、胡数千人,先以御物缯***与之,又许以宫人妇女,欲令攻郭汜。羌、胡数来闚省门,曰:“天子在中邪!李将军许我宫人美女,今皆安在?”帝患之,使诩为之方计。诩乃密呼羌、胡大帅饮食之,许以封爵重宝,于是皆引去。傕由此衰弱。傕等和,出天子,祐护大臣,诩有力焉。献帝纪曰:天子既东,而李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太常王伟、卫尉周忠、司隶荣邵皆为傕所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皆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天子既出,诩上还印绶。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典略称煨在华阴时,脩农事,不虏略。天子东还,煨迎道贡遗周急。献帝纪曰:后以煨为大鸿胪光禄大夫,建安十四年,以寿终。与诩同郡,遂去傕讬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原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傅子曰:诩南见刘表,表以客礼待之。诩曰:“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是后,太祖拒袁绍於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於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於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雠,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原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参司空军事。袁绍围太祖於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馀里营,破之。绍军大溃,河北平。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臣松之以为诩之此谋,未合当时之宜。于时韩、马之徒尚狼顾关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怀吴会,亦已明矣。彼荆州者,孙、刘之所必争也。荆人服刘主之雄姿,惮孙权之武略,为日既久,诚非曹氏诸将所能抗御。故曹仁守江陵,败不旋踵,何抚安之得行,稽服之可期?将此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手,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然则魏武之东下,非失算也。诩之此规,为无当矣。魏武后克平张鲁,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止,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斤石既差,悔无所及,即亦此事之类也。世咸谓刘计为是,即愈见贾言之非也。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於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诩谋。语在武纪。卒破遂、超,诩本谋也。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魏略曰:文帝得诩之对太祖,故即位首登上司。荀勖别传曰: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於勖。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进爵魏寿乡侯,增邑三百,并前八百户。又分邑二百,封小子访为列侯。以长子穆为驸马都尉。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不纳。后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子穆嗣,历位郡守。穆薨,子模嗣。世语曰:模,晋惠帝时为散骑常侍、护军将军,模子胤,胤弟龛,从弟疋,皆至大官,并显於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