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成语典故_一鸣惊人的主人公是谁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01 0
  1. 成语故事一鸣惊人主人公叫淳于什么
  2. 雄辩一鸣惊人的是哪位老者
  3. “一鸣惊人”有什么典故,讲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一鸣惊人的主人公是谁?有什么典故吗?对此有疑问的朋友可以来阅读一下,下面我为你准备了“一鸣惊人的主人公是谁”内容,仅供参考,祝大家在本站阅读愉快

一鸣惊人的主人公是谁

 一鸣惊人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出自《韩非子·喻老》,意思是指一声鸣叫,声音使人震惊,比喻一个人突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个成语全句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成语典故_一鸣惊人的主人公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故事讲的是楚庄王继位三年,一直没有发布任何政令,也没有任何政绩,楚国右司马就和楚王讲了一个微妙的故事。说南方的阜山上停了一只鸟,三年没有展开过翅膀,不飞也不叫,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道这只鸟不飞不叫是为了观察百姓,一飞必然冲上云霄,一鸣必定震惊世人。

 之后,楚庄王听取朝政,发布、废止各种政令,选用贤才,废除贪官污吏,楚庄王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楚国也成为了称霸天下的强国。

 拓展阅读

 一鸣惊人成语典故

 《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 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一鸣惊人成语解释

 一鸣惊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 yī míng jīng rén 。意思是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出自 《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成语故事一鸣惊人主人公叫淳于什么

形容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熊旅统治朝政三年,没有发号一项政令,也没有一样政绩上的作为。右司马伍举来到君王座驾旁,对楚庄王讲了一段微妙的话,说:"有一只鸟停驻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你放心,我知道了。"经过半年,楚庄王就亲自听取朝政,被废除的有十项政令,被启用的有九项政令,诛杀大奸臣五人,提拔隐士六人,因而国家能被大力整治。带兵讨伐齐国,在徐州大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汇合诸侯,终于使楚国称霸天下。庄王不因为小事加害忠善的人,故此能有好的名声;没有事先显示,故此能有好的功绩。所以说:"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雄辩一鸣惊人的是哪位老者

淳于髡[kūn]。

髡[kūn]:

(1)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首(剃去头发,光头)。~钳(剃去头发,并用铁圈束颈)。

(2)古代指和尚。

(3)古代称修剪树枝。

“一鸣惊人”有什么典故,讲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雄辩一鸣惊人的是楚庄王。一鸣惊人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楚庄王。本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对战国齐国的记载,但最早的蓝本为战国韩非记载的春秋楚庄王的典故。春秋时,楚庄王即位已经三年,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对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们对他不满意。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对庄王说:“我有个谜请大王猜猜。 ”庄王说:“你说吧。”伍举说:“楚国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说:“ 这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从那天开始,楚庄王振作起来,认真治理国家,楚国也渐渐强大起来。最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后人常用一鸣惊人来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一鸣惊人,是指一位不出名的人干出卓越的光辉成绩使世界惊异起来;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一鸣惊人”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的故事,当年楚庄王执政,三年内不发布任何命令,不理朝政,别人***借问三年不展翅、不飞翔的鸟是什么鸟,来问他这是要干嘛。楚庄王说,鸟三年不飞翔,是为了生长羽翼,自己三年不执政是为了更好的观察民意,和朝中各项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有都摸清楚了,才能制定合理决策。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由此,这个成语就在民间传播开来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世事纷纷扰扰,先是有齐桓公、晋文公称霸,其他国家也竞相发展经济,力图在中原取得霸权。

楚庄王,是楚穆王的儿子,公元前613年开始执政,刚才提到他不走寻常路,一般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却沉默三年。等三年隐忍过后,终于开始作为,先后废除楚国不合理的政令,然后铲除奸佞,选材举能,国力一天天强盛,后来又大战齐军、晋军,终成一方霸主。

后人用“一鸣惊人”比喻一个人平时没什么突出的表现,当等到机会来临的时候,表现突出,让人惊叹。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诸子百家韩非子的经典著作 《韩非子·喻老》中:“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这告诉我们,在认识事物、认识人的时候,不能浮于表面,要深入事物的本质去观察、去思考。要知道人不可貌相,有时候人的不作为,正是他隐忍不发、养精蓄锐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