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误军机的例子有哪些,贻误军机的例子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26 0
  1. 杨继盛在上书中数列了严篙的哪十大罪与五大奸?
  2. 王昌龄轶事典故
  3. 贻误军机什么意思?
  4. 为什么李靖的功劳那么大,却能全身而退,寿终正寝?
  5. 民国军阀“西北三马”不同的人生归宿
  6. 贻误造句-用贻误造句
  7. 关于历史小故事

乾隆十三年(1748),针对高级将帅糜饷老师现象日益严重,又特定将帅军纪三条:统兵将帅苟图安逸,故意迁延,不将实在情形具奏,贻误军机者,拟斩立决。将帅因私忿妒嫉推诿牵制,以致糜饷老师,贻误军机者,拟斩立决。身为主帅,不能克敌,转布流言,摇惑人心,倾陷他人,贻误军机者,拟斩立决。

杨继盛在上书中数列了严篙的哪十大罪与五大奸?

贻误的造句有:兵贵神速,我们要马上行动,贻误战机就必然失败。杨教授解释说,现在人们对癫痫主要存在的误区在于,认为它是不治之症;还有人受“羊角疯”、“母猪疯”的影响,认为这是种见不得人的病,贻误治疗。

贻误的造句有:若学风不浓、玩风太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会贻误工作、贻误大事;另一方面若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僵化。因为沉迷于网络,学生睡眠不足,上课萎靡不振,甚至为上网而逃课、旷课,荒废了大好的学习时光,贻误终身。结构是:贻(左右结构)误(左右结构)。词性是:动词。拼音是:yíwù。注音是:一_ㄨ_。

贻误军机的例子有哪些,贻误军机的例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贻误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贻误yíwù。(1)错误引领,使入歧途。(2)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__”。耽误。引《红楼梦》第九三回:“若有并未告***,私自出去,传唤不到,_误公事的,立刻给我打了撵出去!”太平天_洪仁_《戒浮文巧言谕》:“倘或听之不聪,即将_误非浅。”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_再不知自爱,__公事,白简具在,不能为尔辈恕矣。”鲁迅《书信集·致李桦》:“在信中发表个人意见不要紧,倘一公开,深恐贻误大局。”

三、国语词典

耽误。

四、网络解释

贻误贻误是一个汉语词汇,动词,读音yíwù,意思是指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也指因拖延时间或错过时机而误事,出自《后汉书·蔡邕传》。

关于贻误的近义词

延误延迟逗留耽误耽搁延宕迟误拖延耽延

关于贻误的诗词

《临江仙·画笔何尝贻误我》

关于贻误的诗句

由来贻误英杰画笔何尝贻误我此生贻误是浮名

关于贻误的单词

bungle

关于贻误的成语

养痈贻患自贻伊戚燕翼贻谋

关于贻误的词语

贻臭万年自贻伊戚贻害无穷误入迷津贻误后学贻人口实养痈贻患贻诮多方贻厥孙谋贻误军机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贻误的详细信息

王昌龄轶事典故

原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对严嵩奸行早已痛恨,嘉靖三十二年,他升任兵部武选司刚刚一个月,出于为国除奸的一片忠心,愤然参劾严嵩。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方今在外之贼为俺答,在内之贼为严嵩。必先除内贼然后外贼可除。”他在上书中数列了严篙的十大罪与五大奸。十大罪状是:明朝自太祖起即废除了丞相制,而严嵩一直以宰相自居,坏祖宗成法;将皇上善政尽归于己,掩主上之治功;纵子窃权,子孙未涉行伍,却冒领军功;纳贿营私,任用奸人;阻止抗击俺答,贻误国家军机;中伤、陷害言官执;柄以来,朝野上下***贿赂成风,以至失天下人心,坏天下风俗。五大奸罪状是:厚赂皇帝身边的太监,使之成为耳目;控制了负责向皇帝呈送奏章的通政司,使之成为玩弄阴谋的机构;勾结、拉拢厂卫官员,使之成为心腹;笼络言官,使之成为走狗;网罗官员,结成私党。

贻误军机什么意思?

 王昌龄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下面是我分享的王昌龄轶事典故,一起来看一下吧。

  投笔从戎

 大约二十岁,王昌龄离开家乡,开始一段学道的经历。***年间,正王昌龄从军行诗意画 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对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长期身处谗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火热的年代,像王昌龄这样有抱负的时代青年,只是把学道当成了一种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长安谋求发展,没见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长安,投笔从戎,从此踏上西出长安,踏上出塞之路。

  一片冰心

 王昌龄经过坚持不懈的追求,广泛精心的研读,终于在***十五年,应进士试时一举登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王昌龄终究心有不甘,他于***二十二年再应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并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后官职仍旧未见升迁,仅被授予祀水尉。科场颇为得意,仕途却明显失意,王昌龄受到打击。在做了祀水尉五年后,即***二十八年,他被远贬荒僻的岭南,任江宁丞。失意之后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从长安赴江宁任所,他故意迟迟不去报到,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销愁。到江宁后,又曾去太湖、浙江一带游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明显以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手段,过于意气用事也实在容易授人以柄。

 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作于王昌龄赴任江宁丞之日,这时他正遭谤议,送别至友远行,当时凄切心情可想而知。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里的南国烟雨和兀然傲立的孤峰,既是景语也是情语。王昌龄以忠节贞信作为人生困境中的一种道德自信和超越力量,同时也表明,他对时代的公正并未失去信心。

  饮酒论诗

 一日,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这个地方饮酒论诗。当时,有几名歌女也被叫来歌诗助兴。王昌龄首先提议:“我们几人在诗坛上也算小有名气了,但没有分出名次。今日可以听歌女都唱谁的诗,谁的诗被唱得多,谁就是第一。”一位歌女光唱了王昌龄的两首绝句,又一歌女唱了高适的一首绝句。王、高二人都喜形于色。王之涣说:“这两个歌女都是唱的下俚之曲。”说着指着一位最漂亮的歌女说:“且听这位所歌何人?”果然檀板一响,宛转的歌喉悠然而起:“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王之涣的得意之作《凉州词》。歌女又唱了两首绝句,都是王之涣的作品,三人相视大笑。

  失孟交李

 王昌龄在襄阳与孟浩然一见,孟浩然因旧疾复发而死。王昌龄因此在离开的路上很悲伤,没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见李白,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水云。” 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冤死途中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59岁的王昌龄辗转回老家途中,经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闾丘晓为什么要王昌龄?史书记载甚少,留下千古之谜。但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王昌龄”名下,有一句发人深思的话:“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公元757年,张镐奉命平定“安史之乱”。这年秋天,为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带)之围,令亳州刺史闾丘晓率兵救援。为人傲慢、刚愎自用的闾丘晓,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张镐,更怕仗打败了“祸及于己”,于是故意拖延时间,按兵不动,致使贻误战机,宋州陷落。张镐以贻误军机罪,处死闾丘晓。在行刑时,闾丘晓露出一幅可怜相,乞求张镐放他一条生路:“有亲,乞贷余命”,意思是家有老母需要赡养。张镐不愧是宰相之材,一句话就把闾丘晓挡了回去:“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

为什么李靖的功劳那么大,却能全身而退,寿终正寝?

词目

贻误军机

发音

yí wù jūn jī

释义

贻:贻害。耽误了作战大事。

引用

《前汉演义》第七十四回 东征西讨绝域穷兵 先败后成贰师得马 ...报,便责他与遂同罪,擅拘大臣,当即褫去衣冠,推出斩首。至杨仆 贻误军机 ,亦当伏法,但念他平越有功,准得赎为庶人。平心而论,仆... 《后汉演义》第二十二回 马援病殁壶头山 单于徙居美稷县 ...。及松行抵壶头,援已病殁,松正好借端报怨,飞书上闻,不但劾援 贻误军机 ,并诬援在交阯时,曾取得无数珍宝,满载而归,甚至与援同... 《南北史演义》第十四回 陈参军立栅守危城 薛安都用矛刺虏将 ...军之统帅,虚憍无识之王玄谟,为正军之前驱,几何而不丧师失律, 贻误军机 也!周易有言:长子帅师,***舆尸,贞凶。如萧斌、王玄谟... 《雍正皇帝》三十三回 军纪严吓煞大侍卫 灯下黑悟出敌行踪 ...笔御批:  ……哈庆生原系不成才之人…… 贻误军机 ,获咎处死。朕初闻则惊,既思则喜。我朝若有十数个年羹尧... 《康熙大帝》三十六 驰帆樯三军敢用命 拔矢箭大将勇啖睛 ...进无退!”  “扎!”  “临敌畏缩者。 贻误军机 者。不遵号令者、见危不救者——斩!”  “扎... 《康熙大帝》四十九 阁臣贤廷玉露头角 边塞行康熙亲出征 ...金的雕翎箭来,“啪”的一声,撅为两段:“有临阵怯敌,不遵号令 贻误军机 者,犹如此箭!”  五凤楼下,三万接受检阅的... 《康熙大帝》五十二 破驼城帷失葛尔丹 赦英雄只恨索额图 ...。要随时打听朕的中军和飞扬古北路军的行踪,不可擅离职守,不可 贻误军机 ,否则,朕就不能包容你了。”  “扎!”... 《宋代宫闱史》第九回 ...  如果顾着父亲的病,那旨意又来得非常紧急,抗违君命, 贻误军机 ,两重罪命,如何承受得起?况且韩令坤又是少年时候的至友... 《清代宫廷》第五十三回 ...罪名。隔了几天,那许多会凑趣的官员纷纷上折,说和珅贪赃枉法, 贻误军机 ,心怀异志,大逆不道;有说应该斩首的,有说应该凌迟碎剐... 《贵妃演义》第六章 癖嗜荔枝 ...部设置驿站,择选驿马,专运荔枝,限五日以内到京,有失期者,以 贻误军机 论。若吏民有阻障损害等情,以毁伤禁物论。... 《皇清秘史》第五十六回 公主矜存贤妃封后 剌 ...名。隔了几天,那许多会凑趣的官员,纷纷上摺,说和坤贪赃枉法, 贻误军机 ,心怀异志,大逆不道。有的说应该斩首的,有的说应该凌迟... 《清史稿》卷十一 本纪十一 ...总督事,赴军营。命侍郎舒赫德军机处行走。庚辰,讷亲、张广泗以 贻误军机 ,褫职逮问。召张广泗来京,发讷亲北路军营效力。以傅恒为... 《清史稿》卷十二 本纪十二 ...  二十一年春正月庚午,以额驸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勒珠尔 贻误军机 ,褫爵禁锢。喀尔喀亲王额琳沁多尔济以疏纵阿睦尔撒纳,处... 《清史稿》卷十五 本纪十五 ...阅,申禁樵***。辛巳,复凤山。辛卯,以姜晟为湖北巡抚。黄仕简以 贻误军机 褫职,令其长孙嘉谟袭公爵。乙未,逮黄仕简下狱。...

民国军阀“西北三马”不同的人生归宿

李靖(571年-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大业(605年-617年)末年,李靖任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东)丞,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这时,反隋暴政的叛乱已风起云涌,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李密,江淮杜伏威、辅公祏等领导的三支主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涤荡着隋朝的统治。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即唐高祖)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李靖察觉了他的这一动机,于是李靖把自己伪装成囚徒,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告密。

但当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参见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参见李渊攻取长安之战),俘获了李靖。李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在临刑将要被斩时,大声疾呼:“明公兴起义兵,本是为天下除去,怎么没有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李世民(即唐太宗)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卫。在这之后李靖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李靖一生平定萧铣 安抚岭南 平定辅公祏 击灭厥 远征吐谷浑 可谓战功赫赫 但是为什么可以善终,这和李世民的宽厚是有极大关系的 不止是李靖,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大部分都得以善终,其次李靖因为早年为隋将,和曾经告密一事一直敬小慎微。

这其中有一个小故事 阖门自守,事情是这样的李靖在进击吐谷浑时,盐泽道总管高甑生未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受到李靖的责备。高甑生心怀不满,战事结束后,即串通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李世民下令调查此事,李靖在知道被弹劾以后叫人拆了自己家的大门,每晚睡在大堂之上,李世民弄***象,判定高甑生以诬罔罪减死,流放边疆。从此,李靖“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

对于李世民来说李靖不仅仅是一个战神,历朝历代都有自己战无不胜的大将,唯独李靖成就了***,没有不需将军见白头,没有狡兔死走狗烹,名将们的悲剧他全部免疫,李世民对他的信任简直可以让历朝历代的奖励嫉妒,最后年近八十的李靖老迈而终时,悲伤过度的李世民模仿卫青墓的阴山和霍去病墓的祁连山一口气把突厥铁山和吐谷浑积石山双双搬到了李靖的陵墓上让他们永远屹立在自己的昭陵里。向后人讲述他心爱的战神的故事。

贻误造句-用贻误造句

20世纪40年代后期,西北“马群”中以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三个集团最具实力,人称“西北三马”。

马步芳,字子香,甘肃河州人,1903年生。早年在宁海军官训练团结业后,在其父马骐和叔父马麟统率的青海地方军事集团中供职。南京国民 *** 成立后,马步芳历任旅长、师长、军长、纵队司令、集团军总司令等职。1936年,马步芳任 *** 青海省 *** 代***,1938年任青海省 *** ***。1936年底,马步芳率部进攻红军西路军,犯下了累累罪行。抗战期间,马步芳任第四十集团军总司令兼陆军第八十二军军长,率兵参加抗日战争。1945年当选 *** 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8年9月兼任西北军政副长官。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40年,尤以马步芳最为残忍凶狠,荒*横暴,人称“土皇帝”。

1949年5月18日,由于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率 *** 代表团赴北平参加和谈,马步芳被国民 *** 任命为代理西北军政长官,同时还获得了陆军上将军衔,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当“西北王”的夙愿。7月,马步芳正式担任了西北军政长官。

但马步芳的迷梦很快便破灭了。1949年8月20日, *** 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起了兰州战役。8月27日,兰州解放。马步芳借口向 *** 中央求援,带着一群姨太太乘飞机飞往重庆,永远离开了被他残暴统治了40年的青海。

9月初,马步芳飞抵广州。不久,马家家族和青马集团的部分核心人物也先后汇集到广州。9月下旬,马家所有人员迁到香港,聚居于皇后大道100号。

10月上旬,马步芳接到蒋介石要他去台湾的电令,不得不尊命。10月11日,马步芳飞回香港,以到麦加朝觐为由请***,办了出国护照。尔后,包租了英国航空公司的三架飞机,大人小孩共200多人,从香港飞往沙特 *** 王国首都利雅得。

自1950年起,马步芳迁居埃及首都开罗。他在开罗购买一处宅院,作为自己的私宅,其内部的装饰陈设超过埃及王宫。他又另外购买13层楼房一幢,作其余人员的住所。为了不坐吃山空,马步芳在开罗开了一家舞厅和三家酒店。

1957年,埃及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马步芳无奈之下,迁回沙特 *** 居住。

马步芳还想再过“土皇帝”的瘾,于是行贿台湾当局,最后谋得了台湾当局驻沙特的“全权大使”。

荒*无度的马步芳刚到沙特时,常带着一大群姨太太去麦加朝觐。阿匐见了大为诧异,认为一个男人不可能有这么多妻妾,必定是他拐了别人的老婆。因此当面骂他道:“你这人带着别人的太太来朝觐 *** ,把 *** 亵渎了。我要打你的耳光,赶你出去,还要报告 *** ,驱逐你出境!”吓得马步芳赶快把太太们就近送人,别人说养不起,他又贴上一点钱,等到朝觐结束后,又去硬讨回来。这件丑后后被传为笑料。

马步芳在沙特弄得声名狼藉,中东各国也不欢迎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丑类。从此他就一直躲在公馆里消磨时光。

1***5年7月31日,恶贯满盈的马步芳暴死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沙特 *** ,终年73岁。

宁夏王马鸿逵

马鸿逵,字少云,甘肃河州人,1892年出生。1910年毕业于兰州陆军学校后,长期在他父亲马福祥统率的宁夏地方军事集团供职。南京 *** 成立后,历任第十一军军长、宁夏省 *** ***、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西北行营副主任等职,1936年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

1949年5月,为了争夺西北军政长官的职位,马鸿逵与马步芳互不相让,两人的矛盾白热化了。

1949年8月1日,马鸿逵当上了甘肃省 *** ***。8月26日,兰州解放。消息传到宁夏,马鸿逵且惊且喜,幸灾乐祸道:“我不相信把你(指马步芳)放不倒!”马鸿逵估计宁夏迟早必失,便开始转移大量财产,在台北、香港和美国购买房产,作流亡的安排。据说马鸿逵转移出来的黄金有七吨半,还有大量珍贵珠宝存入美国银行。

甘肃解放了,宁夏就成为下一个目标。傅作义从包头给他打电话,劝他起义。马鸿逵的老部下孟宝山也来银川,当面转达 *** 第十九兵团首长杨得志、李志民关于和平解放宁夏的诚意。然而,马鸿逵始终不相信 *** 会宽大处理已被列为43全国战犯之一的自己,他执迷不悟,发出“打光、烧光、放水”的叫嚣,裹胁部下作困兽之斗。9月1日,马鸿逵被蒋介石员召去重庆,临行前他把宁夏军政大权交给他的次子马敦静。19日, *** 第十九兵团发起总攻,只三天,银川被解放。当 *** 向银川发起总攻时,马敦静乘飞机逃到了重庆。

去台湾之前,马鸿逵得知宁夏财政厅科长雷云清从重庆领到一笔行政经费,约现洋五万元,折合黄金约1700两。马鸿逵即以省***名义将其扣留私吞。另外从宁夏带出的整块黄金400两和9000元银元券办公费,也被他中饱私囊。

10月13日,马鸿逵一家飞到了台湾。

在12月召开的 *** 中央全会上,马鸿逵失去了“中央执行委员”的头衔。接着,“监察院”里有一些“委员”联名提出对马步芳、马鸿逵的弹劾案,要追究他们贻误军机、丢失西北的责任。

马鸿逵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先以治病为名,把四姨太打发去香港。尔后,四姨太拍来急电,谎称病危要马鸿逵飞香港见最后一面。马鸿逵拿此电报,被特批***期一个月。

马鸿逵于是携六姨太赵香兰等离台去香港,再也不回来“销***”了。次年五姨太邹德一和马敦静一家人也先后以种种借口飞到香港,同在一起生活。

由于香港有台湾军统特务活动,马鸿逵觉得香港也不安全,决定到美国去,在美国洛杉矶郊区办起一家“普马拿”牧场,以养马为业。

马鸿逵漂泊异国他乡,虽然钱财不缺,生活富裕,但由于妻妾争吵,子孙不孝,家庭很不幸福。

1***0年1月14日夜,马鸿逵临死前,挣扎着叮嘱刘慕侠,一定要把他的遗骸送回祖国。临终前,他反复吐着含糊不清的话语:“我死也要回去......”这夜,马鸿逵病逝,终年78岁。

马鸿宾——率部起义

马鸿宾,字子宽,甘肃河州人,1884年生。按辈份,他是马鸿逵的兄长,是马步芳的叔父。

辛亥革命后,马鸿宾历任宁夏镇总兵、甘肃新军司令、宁夏镇守使,后率部参加冯玉祥的国民军,任第二十四军军长。南京 *** 成立后,历任宁夏省 *** ***、第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八十一军军长、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职。1945年5月,当选 *** 第六届监察委员。

1949年,在马家军阀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时任西北长官公署副长官的马鸿宾认清形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选择了与其堂弟马鸿逵完全不同的道路,率由其子马靖、马信担任正副军长的陆军第八十一军和平起义。

马鸿宾自幼跟随叔父马福祥过着军旅生活,受叔父的影响很大,常以儒将自诩。他主张“以德服人”和“谦受益”,个人生活也一直比较俭朴,因而被马鸿逵讥讽为“我们家的圣人”。

9月14日, *** 解放了马鸿宾的根据地中宁县后,马鸿宾深切感到自己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他决定先飞到包头,和傅作义、邓宝珊商量。

当时,傅作义和邓宝珊正策划绥远起义,他们同马鸿宾谈到深夜。邓宝珊以北平和平解放为例,力劝马鸿宾说:“对宁夏的各级将领来说,你也是老长官,他们是会听你的话的,要好好控制队伍,及早起义。”

9月18日,马鸿宾回到宁夏。翌日,马鸿宾的儿子马靖和 *** 签订和平解放协定,宣告起义。

银川市军管会成立后,杨得志任主任,马鸿宾等三人任副主任。1949年12月23日宁夏省人民 *** 成立,马鸿宾被任命为宁夏省 *** 副***。

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 *** 成立后,马鸿宾相继被任命为甘肃省副***兼民族事务委员会不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60年10月21日,马鸿宾因患胃癌在兰州逝世,终年77岁。甘肃省各界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周恩来总理送了花圈。

人生民国军阀归宿

关于历史小故事

1、 贻误 时机或张惶失措,就等于丧失一切。列宁

2、兵贵神速,我们要马上行动, 贻误 战机就必然失败。

3、由于他的优柔寡断, 贻误 了戎机,***如当初能当机立断,今日局面必然改观。

4、目标一出现就立即出击,千万别 贻误 战机。

5、可事已至此,只得将就成婚, 贻误 了终身大事。

6、这事十万火急,岂容你犹豫不决, 贻误 时机!

7、领导干部不能偏听偏信,否则会 贻误 大事。

8、演习视同战争,凡怠慢而严重 贻误 军情者,一律格杀勿论。

9、常规对此类儿童进行声导抗检查,可避免因漏诊而 贻误 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0、 贻误 了一步,它的,你怎么说英语,泔水。

11、清理工作过程中的任何 贻误 都会带来问题。辐射性微粒渗入到地下水并污染农作物。

12、相反,对农民问题视而不见或漠然处之,那就是 贻误 了中国最大的问题。

13、控制拖沓。拖沓是指把事情延迟到最后一刻,或 贻误 了截止日期因为你把事情托地太久了。

14、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 贻误 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15、王天培不听指挥, 贻误 戎机,从而招致失败。

16、 贻误 战机,陷我军于死地,此罪万死犹轻。

17、开始时嘉靖皇帝也是十分支持复套之策的,总兵仇鸾 贻误 军机,被曾铣弹劾,嘉靖将他削官入狱。

18、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若知之不详,用之不的,小错则 贻误 治疗,大谬则关系性命。故医者于药不可不精。

19、如果不能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如果坚持一己之见,甚至固步自封自吹自擂包治百病,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 贻误 病机,使可治之症转化为危笃,甚至转化为不可治之症。

20、拒绝是苦,然而那是一时之苦,阵痛之后便是安宁。不拒绝是忍,忍是有限度的,到了忍无可忍的那一刻, 贻误 的是时间,收获的是更大的麻烦与悲哀。毕淑敏

21、书,无论是什么宝典,究竟也是外物。通常介绍某种学术,必大事张扬一番,我从来不如此作。这属于“内学”,最宜默默无闻,让人自求自证。否则变怪百出, 贻误 不浅。扬之水

22、历史好比人生,抱憾的心情无法使业已失去的一瞬重返,绝无仅有的一小时,所 贻误 的,千载难以赎回。茨威格

23、另外,无痛人流后一定要注意身体调理,不要忽视保养,以免 贻误 终身。

24、俗话说:光阴似箭;可俗话又说:度日如年!两种矛盾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君子当自强不息,切莫颓废消沉, 贻误 光阴,悔之晚矣。

25、大谬不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辎重在后,我军如何追击?兵贵神速,汝岂不 贻误 军机?

26、荆州和金陵相隔太远,来往须以月记,朝廷还是不要干涉的好,免得 贻误 军机。

27、通过考试制度选拔人才,就是不根据应考者自以为是就予录用,而是要通过具体试题来检测水平究竟如何,避免南郭处士招摇撞骗,滥竽充数, 贻误 众生。

28、只是刘曜在此战之后决策失误,未能利用此战对后赵所造成的震荡性效果,直捣襄国,而转锋南攻洛阳,致使 贻误 战机,才铸就了自己的失败。

29、这样做,说到底是为个人升迁荣辱考虑,结果必然是浪费宝贵的时间、精力、财富, 贻误 当地事业的发展机遇。

30、因为沉迷于网络,学生睡眠不足,上课萎靡不振,甚至为上网而逃课、旷课,荒废了大好的学习时光, 贻误 终身。

31、考生在报考时就很有必要了解专业实质、所学内容及该专业的办学情况、师资力量、是否设有硕士点等,避免 贻误 终身。

32、蒋介石大为震怒,要求必须于9月18日国耻日前拿下松山,否则军、师长都要以“ 贻误 戎机”领罪。

33、蔡邕认为有些经籍中,由于俗儒穿凿附会,文字误谬甚多,为了不 贻误 后学,而奏请正定这些***。

34、也像张天翼笔下的“华威先生”,整天跑上跑下,做些不着边际的事,结果败坏了党风, 贻误 了事业。

35、久病必虚,首致肺气虚弱!根治老肺病,补肺是关键,保健品或只对症治疗的药物不可能治好老肺病,只会 贻误 病情,请患者购药时注意加以鉴别。

36、在抗战期中被取消了的还有何柱国的第15集团军,第51军,郭希鹏部骑兵第3军,徐良部骑兵第2军;骑10师师长檀自新于抗战初期以 贻误 戎机名义被。

37、军统督察室即转报戴笠,戴命特务总队行动组速将鲁其圣缉拿监禁,以“ 贻误 戎机”罪判处鲁其圣***,签报蒋介石批示。

38、严重的成片或者满棚死亡, 贻误 农时,损失工费和种苗投资。

39、往者先帝轸念潢池,不忍尽戮,剿抚并用, 贻误 至今。

40、否则 贻误 军机是小事,丢了性命就是大事了。

41、现在进行似应本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之原则,如须变更,应请各地中委迅集行都,讨论决定,以免顾此失彼,纡缓迁延, 贻误 大局也。

42、对于此类“满嘴荒唐言、两手忽悠术”式官员,对于这种 贻误 党的事业、贻误民生建设的干部,公众除了愤怒,还是愤怒。

43、世之丹书,皆本黄老,莫非致中宝筏,而各宗其宗,不识叶参,适足 贻误 ,动有毫厘千里之差。

44、为此责备黄兴, 贻误 戎机。

45、如违限不克,军、师、团长,应以 贻误 戎机领罪。

46、万一 贻误 军机,将会坏了本宫全局***。

47、专家呼吁,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要及早治疗,否则将 贻误 终身幸福。

48、将军此话不然,战本盟之所约,坚战乃献其力,怎能说本公 贻误 军机。

49、他认为周恩来“以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及革命委员会参谋团***的地位,把持决策,致 贻误 戎机”。

50、可以坚持的就去做,否则再优质、正确的事都不必开始,否则一不小心养成了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习惯, 贻误 终身。

51、第二次是关于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的责任问题,责备黄兴,说他在宋教仁遇刺后首倡“法律解决”, 贻误 戎机。

52、如果严重、药物防治无效时还需及早改种其他作物,以免 贻误 农时。

53、、特别是家长,对于孩子早发育,也就是性早熟都非常警惕,可许多人却不知道,这种不正常的‘晚发育’也是一种疾病,同样需要治疗,否则一样可能 贻误 终身。

54、宗大人抬举了,吴方只会微末火器技艺,排兵布阵寻求战机的事情一点不懂,要我出言献策恐怕会 贻误 军机。

55、况且,从兵法上讲,围而不战,不是弩骀恋栈,也是断鹤续凫, 贻误 战机。

56、高宗对 贻误 军机、***、一味寻欢作乐的王渊,不加惩办,反而提升为签书枢密院事,则成了导火线。

57、还是太缺乏识人之明,才连遭不幸 贻误 终身!媒人的欺瞒固然可恨,自己的判断力都到哪里去了?盲婚盲嫁想得好结果,凭命吧。

58、这样“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是要 贻误 工作、贻误大事的!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僵化、庸俗化。

59、他的成名,始于1947年7月的南麻战役,为戴罪立功,他拼死救出整11师,而胡琏仍在陈诚面前告他作战不力, 贻误 戎机。

60、杨教授解释说,现在人们对癫痫主要存在的误区在于,认为它是不治之症;还有人受“羊角疯”、“母猪疯”的影响,认为这是种见不得人的病, 贻误 治疗。

61、蒋介石下急令如违期不克,军、师、团长都要以“ 贻误 戎机”领罪。

62、若学风不浓、玩风太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会 贻误 工作、贻误大事;另一方面若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僵化。

63、今天的社会,不学习,就会闭目塞听;不学习,就会 贻误 事业;不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

、不过有教育界人士指出,艺术之路曲折艰难,需要有一定的天赋,还要长期苦练,有志于此之士要认真斟酌,以免 贻误 终身。

65、干事兴业,最怕等待观望,坐失时机, 贻误 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大计。

66、若乃乘我蒙难,弃好崇仇,规此幅员,为德不卒,是以义始而以利终,贻贼人窃笑也,贵国岂其然欤?往者先帝轸念潢池,不忍尽戮,剿抚并用, 贻误 至今。

67、先生素以济人利物为心,若有意外与夫难产、服毒等症,报明危急,无论贫富,俱可立时邀致,设法施救,幸忽观望,以免 贻误 。

68、按语指出,党员的党性不强,党风不正,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就不能顺利实现,必将 贻误 四化大业。

69、遇到孩子发烧时首先要弄清原因,长时间热势不退或发高热的,应立即到医院诊治,不能听之任之, 贻误 病情。

70、初小衔接并非水到渠成,别让孩子 贻误 终身。

71、她常说,好习惯可终身受益,坏习惯则 贻误 终身。

72、没有原则、没有规矩就无法统一意志,合力破敌;但墨守成规、不知权变,甚至削足适履,更会 贻误 战机。

73、那诸位将军就各自回去准备吧,三日之后可就要出兵了,切不可 贻误 军机,否则严惩不贷!

74、混账,丢了奏折你还回来干什么? 贻误 军机你可知道是什么罪?

小学四年级历史故事有以下几个:

1、孟姜女哭倒长城

孟姜女为陕西人,年十六,一天在家后园洗澡,被逃进园中躲避抓夫修长城的范杞看到,于是孟姜女就嫁给了范杞,在他们成婚之际被官府发现,于是将范杞抓到山海关修长城。这一去就是三年,杳无音信。北方冬天寒冷,孟姜女就做好棉衣,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山海关寻夫。

可是她的丈夫已经因修长城累死,埋在长城下面。孟姜女悲痛至极,哭声震天动地,终于将修到海边的长城哭倒,孟姜女寻到丈夫的尸骨埋葬地,自己投海自尽。于是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出现了孟姜女坟——即今绥中县西南四块露出海面的黑色礁石。

2、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

伍子胥携楚太子建之子胜逃奔他国,被楚兵一路追杀。然而,昭关被右司马远越领兵把守,很难过关。扁鹊的***东皋公就住在山中,他从悬赏令上的图中认出了伍子胥,决定帮助他。东皋公把二人带进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连七日,却不谈过关之事。伍子胥实在熬不住,急切地对皋公说“我有大仇要报,度日如年,这几天耽搁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样,先生还有什么办法呢”。

东皋公说“我已经为你们筹划了可行的计策,只是要等一个人来才行。”伍子胥犹豫不决,翻来覆去,不觉捱到天亮。东皋公一见他,大惊道“你怎么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镜子,果然全白了头,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计策成了,几日前,我已派人请我的朋友皇甫讷来,他跟你长得像,我想让他与你换位,以蒙混过关。

你今天头发白了,不用化妆,别人也认不出你来,就更容易过关了。当天,皇甫讷如期到达。皋公把皇甫讷扮成伍子胥模样,四人一路前往昭关。守关吏远远看见皇甫讷,以为是伍子胥来了,传令所有官兵全力缉拿之。伍子胥二人趁乱过了昭关,待官兵最后追拿到皇甫讷时,才发现抓错了。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在离我们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隔我们有好几百年的时间。

3、岳飞的出生

那是在一个冬天的下午,外面吹着寒风,突然在一个农居的小房子里传出一阵又一阵婴儿的哭声,岳飞就在这天下午出生了。

岳飞在妈妈怀里不停地哭着,小脸涨得通红,岳飞的爸爸在旁边来回走着不停地拍着脑门,哎,该给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呢?正好这时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一只大鸟嘴里哇哇叫着飞了过去,岳飞的爸爸脸上露出了微笑:对,就把这孩子叫做岳飞吧。希望他以后能象大鸟一样展翅高飞。

在岳飞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时候,这天早上岳飞爸爸要到镇上去办事,突然黄河发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一个张着大嘴的魔鬼,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呼啸而来,吞没了一个又一个村庄。当洪水来到岳飞的家门口时,岳飞的妈妈急中生智,抱着岳飞跳进了一个大大的水缸,就这样,洪水就载着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围已经不见了村庄,全是黄黄的洪水。

终于,几天过去了,大水也退去了,岳飞和妈妈也漂到了一个小镇上。岳飞和妈妈便无家可归了,于是他们就在这个小镇上安家落户了。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所以他很早就跟随妈妈到田里劳动,夏天的太阳***辣地照在小岳飞的身上,可是小岳习却一点都不怕,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孩子。

岳飞还非常喜欢看书,喜欢学习。他常常看书到深夜。岳飞从书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识,比如说要尊老爱幼,要懂礼貌。他还非常喜爱看打仗的书,他想长大以后做一个大将军,率领一支军队去保家卫国,去帮助国家不受到别人欺负。

4、戚继光斩子的故事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抗击倭寇,几次大的战役都连战连捷,打得倭寇是闻风丧胆。有一次,戚继光率领军队在台州府围剿一股倭寇,倭寇与戚家军接战之后,很快大败,有一股残敌想绕道城北的大石退守仙居。为了彻底消灭这股倭寇,戚继光立即命自己的儿子戚印为先锋,率领军队抄近路在白水洋常风岭一带伏击。

临行前戚继光一再交代戚印,与倭寇接战之后,不要急于求胜,要佯装失败,将敌人诱至仙居城外再予以反击,以迫使城中的倭寇出援,一举歼灭。违反军令者要按军法处置。戚印率军到达常风岭之后,将军队埋伏在山道两旁的树丛中,此时,倭寇的队伍也沿着这条山道开了过来,前面还押着一些抢掠来的妇女和牛羊等,戚小将见后,气愤万分。

再也沉不住气,马上下令军队展开总攻,一时间矢石齐飞,刀枪猛舞,喊声震天。戚印只顾了奋勇杀敌,竟然忘记了父亲临行前交代的只许败不许胜的交待。霎时就将敌人全歼在山道之上。后来戚印率军回营,将士们都言戚印作战勇敢,杀敌有功。但戚继光却在在听完儿子禀报之后,勃然大怒。说他违反军纪,不服从指挥,应该以军法处置,便命将校将其绑出辕门外正法。

诸将虽然苦苦求情,说戚印虽然是触犯了军令,但其大败倭寇,也是有功之臣,可将功抵罪。但戚继光却认为戚印明令故犯,贻误军机,不容不诛!若是不杀则军纪难以严明如初。最终,还是斩了儿子。

5、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