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且从俗浮沉,从俗浮沉与时俯仰是贬义吗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26 0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出自史记么?
  2. 什么是太史公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的含义和道理
  4. 形容“抬头看”的词语有哪些?
  5. 浮沉的国语词典浮沉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6. 开头是俯的成语
  7. 节哀顺变”中的“顺变”是什么意思
  8. 成语,最好是四字的,要带有解释。越多越好

随寓而安,斯真隐矣。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

世间之事,必不能样样顺心,

故且从俗浮沉,从俗浮沉与时俯仰是贬义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与其事事挂心,苦于心间,不如随遇而安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万事随心,一切随缘,莫强求。

缘由心生,随遇而安,生无牵挂,顺其自然

何必沉溺于世,

生活无法改变,伤痛苦乐皆随意变。

世间本就世事无常,看开即是。

万般恩怨看淡便罢。

天南地北随遇而安,了此一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出自史记么?

叫做《报任安书》

原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幸勿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昂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昂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此正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邪?李陵既生降,颓其家声,而仆又茸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

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可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已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乡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已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瑑,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什么是太史公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出处:汉·司马迁 <报任安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原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幸勿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昂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昂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此正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邪?李陵既生降,颓其家声,而仆又茸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

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可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已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乡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已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瑑,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的含义和道理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意思——想用它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

1、究天人之际:

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继承了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他反对以天道干预人事,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天是天,人是人,天属于自然现象,与人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种观点与汉武帝所提倡的儒学正宗的所谓 “天人感应”学说相对立。

2、通古今之变:

所谓“通古今之变”,就是要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这里涉及两种思想:

①历史进化思想:

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的历史观与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历史是通过各种改革向前演进的。因此他对于历史上出现的政治改革,总是***取称赞的态度,如对战国时期吴起的改革,商鞅的变法促进历史前进作用是有一定认识的。说吴起改革的政绩是“诸侯患楚之强”;商鞅变法的政绩是“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对秦始皇的问题也是如此,司马迁曾称“秦为暴秦”,“无道秦”,“虎狼之秦”,但对秦始皇实行改革的功绩还是肯定的,“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反映出一种厚今博古的思想和一个历史家“通古今之变”的眼光

②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辩证思想:

所谓“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就是透过一些历史现象,来观察一个时代或一项具体制度由盛而衰之理。历史的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有迹可寻的,而且往往“盛”中包含了“衰”的因素。如《平淮书》中记述武帝盛世太平,但孕育着衰败的因素——富贵者役财骄溢,争于奢侈,“物盛而衰,固其变也”。说明司马迁在研究历史时,注意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注意说明历史的转化,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成一家之言:

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太史公自序》中说他的理想是使《史记》成为《春秋》第二,他自己成为第二个孔子。当时人们普遍这样认为,孔子“因史记(鲁史)作《春秋》,以当王法”,这部王法“记天下之得失,而见其所以然之故,甚幽而明,无传而著”,它“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孔子之所以借历史来寄寓理想,是因为孔子说过:“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名也。”司马迁写《史记》,窃比《春秋》,也是寄寓理想于其中的,而他的理想也是靠历史事实的叙述来体现的。

作品出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出自《报任安书》(也叫《报任少卿书》),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说明因为《史记》未完,他决心放下个人得失,相比“死节”之士,体现出一种进步的生死观。行文大量运用典故,用排比的句式一气呵成,对偶、引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穿插其中,气势宏伟。这篇文章对后世了解司马迁的生活,理解他的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作背景

任安是司马迁的朋友,字少卿,早年在大将军卫青门下。当霍去病渐渐受到汉武帝的宠信,逐渐凌驾在卫青之上的时候,卫青的故人、门下都投靠霍去病了,并因而获得官爵,只有任安不肯,仍效命于卫青。

在巫蛊之祸中,任安担任护北军使者,握有兵权,戾太子派人持节到他那里要求发兵助战,他受了节,但仍闭城门,不肯接应太子。

***平息后,汉武帝赏赐了那些系捕太子的人,而把那些跟随太子和为太子助战的人都治以重罪。关于任安,汉武帝对他的做法认为还可以,没有责怪他。可是后来有人进言,说太子在“进则不得见上,退则困于乱臣”的情形下,不得已而“子盗父兵”,其实并无造反之心,使汉武帝感悟到太子是冤枉的。于是,先前所做的处置,又重新检讨,变成了与太子战、反太子的人全部有罪。而当汉武帝心理转变的时候,便对任安对待太子的态度产生了根本的怀疑,他怪任安不帮太子,却坐持两端,准备看谁胜了就依附谁,于是就判他腰斩。

任安自认为自己是冤枉的,十二月就要行刑了,他写信给经常可以见到皇帝的司马迁,请他设法援救。

司马迁接到这封信时,他的心里相当为难。他了解汉武帝,自己就曾尝过汉武帝暴怒之下的痛苦,他实在不愿意再遭到第二个“李陵之祸”。论交情,李陵与他“素非相善”,而任安是他的老朋友,双方的家庭彼此都很熟悉。司马迁也非常明白汉武帝一心为太子报仇,任安的死判,觉无***的可能。他要把自己见死不救的苦衷,向老朋友说明,并请求他原谅。于是,在征和二年十一月,五十五岁的司马迁写了一封长信给任安。

任安终于被腰斩了,司马迁也在感叹中度完了他的余生。前有李少卿(李陵),后有任少卿(任安),都在他生命中激起很大的涟漪。显然前者是狂风暴雨式的,而后者只是前者的余波,它看起来平静而又清澈见底,却又让人沉思。

作品原文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上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瑑,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是司马迁在自己生命遭受极端摧残之后写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认识到生与死的价值,并作出了毫不含糊的解释。这种人生观发扬了孟子“生”与“义”的精神之髓,并将其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作者从生命历程与创作的关系上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是“愤怒出诗人”的文学创作规律。他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用诗一般的语言,高度评价屈原的一生,是写屈原,也是在写自己。“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话体现了作者对统治者有清醒的认识,看透了这个社会。

司马迁是叙事的高手,《报任安书》这篇作品把***叙述得凄婉动人。“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这段叙述,激烈悲壮。叙述是抒情的基础,情生于事,叙事以抒情;事随情陈,写情以染事。本文把叙事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这既是叙述又是抒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本文是书信体。书信最适合任意挥洒,不受羁绊。在信中,司马迁借任安要求其“推贤进士为务”,陈述了自己不能听从的理由,由此引发了一大篇愤激之词。他写了自己所受到的冤枉,虽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是受冤的,但处处暗含着怨怼之气,表现了作者骨子里不认为有罪的倔强性格。本文写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探索,点明了中华仁人志士生死观的内核。本文写了作者身残志坚的英雄气概,在耻辱中写完了煌煌巨著《史记》。本文写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既有对世态的感叹,也有对任安的委婉责备,都通过书信的形式,向朋友道来,激越雄壮,如江海波涛,汹涌澎湃。

本文所表现出来的超越时代局限的历史穿透力令人感佩不已。作者对汉武帝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全文无一处盛赞之语,处处是怨尤愤懑。“未能尽明,明主不晓”;“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这些语言实际是对汉武帝的控诉。作者写《史记》不是为帝王树碑立传,也不是为将相歌功颂德,而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者希望“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为“二十六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形容“抬头看”的词语有哪些?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意思是:人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常用来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殊

道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既然如此,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那么就试着改变生命的质量。这句话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司马迁对生死看得很轻。

人早晚要死,有的人死的有价值,有的人死的却毫无意义,所以他提倡人要死的有价值,要为国家,他人做出贡献。告诉我们人应该立志,做有意义的事。

扩展资料:

《报任安书》原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译文:

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依靠的东西不同啊!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污辱祖先,其次是自身不受侮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脸色而受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言语而受辱。

再次是被捆绑在地而受辱,再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戴上脚镣手铐、被杖击鞭笞而受辱,再次是被剃光头发、颈戴枷锁而受辱,再次是毁坏肌肤、断肢截体而受辱,最下等的是腐刑,侮辱到了极点。

百度百科-人固有一死

浮沉的国语词典浮沉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一、昂首伸眉[ áng shǒu shēn méi ]:伸:扬。 抬头扬眉。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造句:

她昂首伸眉的看着我。

他每次看着我都是昂首伸眉。

二、戴目倾耳[ dài mù qīng ěr ]:认真听,抬头看。

造句:

上课时,她总是戴目倾耳。

你说吧,我戴目倾耳你的故事。

三、俯拾仰取[ fǔ shí yǎng qǔ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 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造句:

他做事总是俯拾仰取。

经历多了,很多事情也只能俯拾仰取了。

四、俯仰随俗[fǔ yǎng suí sú]: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造句:

他的性格一直都是俯仰随俗。

我不喜欢俯仰随俗的人。

五、俯仰无愧[ fǔ yǎng wú kuì ]: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

?

造句:

在他死前都是俯仰无愧。

对于这件事我俯仰无愧。

开头是俯的成语

浮沉的国语词典是:随波逐流。比喻追随世俗。如:「烽火连天的岁月,纵使只相距咫尺,书信也易浮沉。」词语翻译英语upsanddowns(oflifeetc)_,todriftalong,tosinkandemerge法语sombreretémergertouràtour,fl_ner。

浮沉的国语词典是:随波逐流。比喻追随世俗。如:「烽火连天的岁月,纵使只相距咫尺,书信也易浮沉。」词语翻译英语upsanddowns(oflifeetc)_,todriftalong,tosinkandemerge法语sombreretémergertouràtour,fl_ner。拼音是:fúchén。结构是:浮(左右结构)沉(左右结构)。词性是:动词。注音是:ㄈㄨ_ㄔㄣ_。

浮沉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浮沉fú-chén。(1)在水中时而浮起,时而沉下,指随波逐流,也比喻盛衰,升降。

二、引证解释

⒈见“浮沉”。

三、网络解释

浮沉(易学神煞)浮沉,读音是fúché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跟着世俗走,随波逐流。浮沉(汉语词语)浮沉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úchén,在水中时而浮起,时而沉下,指随波逐流,也比喻盛衰,升降,比喻得意或失意。亦做“沉浮”之意。

关于浮沉的近义词

沉浮

关于浮沉的反义词

沉浮

关于浮沉的诗词

《六叠病鹤·人海浮沉几点萍》《七言·随缘信业任浮沉》《山行·老子浮沉田里间》

关于浮沉的诗句

掷头掉尾浮沉势浮沉鹅鸭放春声浮沉清_

关于浮沉的成语

沉李浮瓜浮石沉木随世沉浮随俗浮沉沉浮俯仰载沉载浮随俗沉浮宦海浮沉从俗浮沉

关于浮沉的词语

浮瓜沉李浮石沉木沉李浮瓜从俗浮沉沉浮俯仰随俗浮沉随俗沉浮宦海浮沉随世沉浮与世浮沉

关于浮沉的造句

1、看世事浮沉,到头来终成黄沙。

2、或许世事总是这样吧,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够是与时浮沉,不由自主,真正能够率性而为的,只有极少数的***儿。

3、苍茫人世,几多浮沉,几多沧桑,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的人生方向行走。一路上,坎坷难料,可是必须风雨兼程地走下去,完成某个夙愿,了却某段缘分。无论繁复还是简单,岁月都是那么短长,我们无处逃遁,也无须逃遁。

4、冷冷天气,撩动暖暖心窝;淡淡日子,流动情意一抹;来来去去,惦记将心深锁;浮浮沉沉,相伴岁月蹉跎;滴滴汗水,沉淀多少收获;句句问候,愿你幸福如歌!

5、风平浪静的时候,你可以浮沉在海水之中,像朵水母般地自由自在。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浮沉的详细信息

节哀顺变”中的“顺变”是什么意思

〔 俯拾即是 〕俯:低头;弯腰;即:就。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

〔 俯拾皆是 〕只要弯腰来拾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 俯首贴耳 〕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尊从的样子。

〔 俯首听命 〕俯:低下;首:头;脑袋。低着脑袋听从命令。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

〔 俯仰无愧 〕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

〔 俯首就缚 〕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 俯仰之间 〕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

〔 俯拾地芥 〕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

〔 前俯后仰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 仰观俯察 〕仰:抬起头;俯:低下头,弯下腰。指多方或仔细观察。

〔 俯仰随人 〕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

〔 随人俯仰 〕谓随波逐流,从俗浮沉。

〔 俯首就擒 〕低头受擒拿

〔 沉浮俯仰 〕形容人、事物、时势的盛衰。

〔 俯首帖耳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 俯仰唯唯 〕唯唯:答应的声音。点头答应。比喻谦卑地应付。

〔 俯仰由人 〕集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 与世俯仰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

〔 班师回俯 〕见“班师回朝”。

〔 降心俯首 〕谓虚心下气,恭顺服从。

〔 进俯退俯 〕前进后退都不齐一。

〔 仰事俯育 〕同“仰事俯畜”。

〔 低首俯心 〕形容屈服顺从

成语,最好是四字的,要带有解释。越多越好

顺应变故的意思。

节哀顺变,读音jié āi shùn bià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其释义是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节:节制;变:事变。抑制哀伤,顺应变故。出处:《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守父母之丧期间,孝子的心情是极其悲哀的。用种种礼节来节制他的悲哀,就是为了顺着他悲哀的感情,使他逐渐适应这种剧变。这都是由于君子念及生他养他的父母的缘故。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suí yù ér ān。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清·《三侠五义》第七十七回:白玉堂道:“你我读书人,待人接物,不过随遇而安。”

2、随俗浮沉

随俗浮沉,suí sú fú chén,成语,意思是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所以,我只好随波逐流,按照时代的风气行事,用来抒发内心的悲愤。

百度百科-节哀顺变

1.爱不释手:喜欢得不肯放手,形容非常喜欢。释:放下;爱:喜欢。

2.爱屋及乌:因为爱一处房子,也爱那房顶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爱与他(她)有关系的人或物。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爱到了一种盲目热衷的程度。及,达到。

3.安邦定国: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4.安分守己: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也比喻保持自身的规矩。

5.安民告示:安:安定;告示:布告。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②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让大家有所准备

6.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原指写文章按照内容需要来安排章节、选词、定句。后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7.黯然失色:黯然:1.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比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2.阴暗下失去原有的颜色

8.白璧微瑕:璧,扁圆形的玉器,中间有孔,也是玉的通称。瑕,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美中不足,只有一丁点儿缺点或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

9.百无聊赖:聊赖:依赖,指生活或感情上的依托。精神上没有依托,形容非常无聊。

10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译百折不回。

11鞭长莫及:及:到。 原意是虽然鞭子长,但是打不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12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13标新立异: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14别出心裁:别:另外;裁:安排取舍;心裁:设计、构思、筹划,个人心中设想的一套办法另有一种构想或设计,只相处的办法或思想独到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15并行不悖:悖:冲突。同时实行,互不冲突。

16病入膏肓: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隔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17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18博闻强识:博:广博。闻:见闻。识:记忆。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也可写作“博闻强志”或博闻强识) 近义词:博学多闻见多识广

19不寒而栗:指不冷却又不断打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恐惧。栗:打颤,畏惧。

20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21不经之谈: 经:通常的道理。不经:不合道理。没有根据,不合情理的言论。

22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也作‘不绝如线’。像一根细线那样连着,差一点就要断了。①形容形势十分危急;②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23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24不落窠臼:窠:鸟兽的窝。臼:一种中间凹下的舂米器具。窠臼:比喻老套子,旧框框。 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伍。

25才华横溢:才华多得像要溢出来一样。比喻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能。

26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27仓皇失措: 匆忙慌张而不知所措。仓皇:匆忙而慌张。措:措置。

28沧海一粟: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29苍梧拉钩(藏污纳垢):污、垢:肮脏的东西,借指坏人坏事坏思想。原指山川湖泽含有脏东西与毒气,后比喻包藏容忍坏人坏事。 也可写作“藏垢纳污”。

30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31层出不穷:层,重复。层出,重复地出现。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止尽。比喻事物变换之快并且多。

32蔡(插)科打诨:(插科打诨): 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33察言观色:察:细看。色:脸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34姹紫嫣红:姹:美丽;嫣:美好,鲜艳。形容各种花卉娇艳、美丽。 形容各种颜色的花朵,娇艳、绚丽、好看。也比喻事物繁荣兴旺、丰富多彩。

35柴强人意(差强人意):大体上能使人满意,勉强还行 差:程度副词,勉强,尚,略;强:振奋。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

36缠绵悱恻:悱恻:悲苦,凄切。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

37畅所欲言: 畅:尽情,痛快;所:表示被动;欲:想要。痛痛快快地把心里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没有约束地把心里话吐露出来。

38尘埃落定:1、尘埃虽然在空中飘浮,最终要落到地面。 2、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

39瞠目结舌:瞠:瞪着眼睛;结舌:不敢说话的样子。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 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40叱咤风云: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41宠辱不惊:受宠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42出乎意料: 指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 。

43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或高出)那一群(或类)。形容某人的水平超出同类。

44出神入化:神:神通。化:化境。1、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3、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

45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蓄谋很久。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亦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

46川流不息: 川:河流、小溪。息:停止,停下。形容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47崔毛球次(吹毛求疵):求:寻找,查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也指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48唇枪舌剑: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辩论激烈,针锋相对。

49崇善如流(从善如流):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像流水一样,比喻迅速。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50粗枝大叶:1.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比喻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细致。形容很简略,不细致,不具体。2.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3.文字或话语简略概括。

51措手不及:措手:着手处理。不及: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52大刀阔斧:刀、斧:古代兵器。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形容军队威猛的气势。

53大功告成:功:事业。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54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55大言不惭:惭:惭愧,害臊。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

56大张旗鼓: 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的战旗与战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也比喻公开。

57淡泊明志:淡泊:生活俭朴。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58当仁不让:当:面对着,向着。仁:儒家思想的核心,可解释为“正义”,这里引申为应该做的事。让:退让,避让,谦让。原指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59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60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现在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61道听途说:道:道路。 途:路途。 道听:在路上听来的言说。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称为道听途说。

62得天独厚: 天:天然,自然;厚:优厚。意为独具特别优越的天然条件,泛指所处的环境具有的条件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

63得心应手: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成熟,做起来很顺手。

得鱼忘筌:筌:***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 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65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指同时兼有优秀的品德和才能。

66灯红酒绿:形容夜饮聚会的情景。后多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67登峰造极:登:上;峰:山顶;造:达到;极:最高点。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68点石成金:点石成金旧谓仙道点铁石而成黄金,今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为神奇。也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也指对人稍作指导,就可以让他幡然醒悟。

69掉以轻心: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70豆蔻年华: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时开淡**花。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71独辟蹊径: 辟:开辟。蹊径:小路。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体裁。

72独出心裁:独出:突出、特出;裁:安排取舍。原来指诗文的构思有独特之处。后泛指想出的办法或做工与众不同。独出心裁,多指科学精神。还指想出了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方法。

73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74耳熏目染: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74)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染:沾染。) 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指好也指坏。

75耳熟能详:指听得烂熟,可以详尽复述出来。 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76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多形容长辈的教导热心恳切。

77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形容亲身见证,千真万确。

78发人深省:发:启发;省:醒悟。 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79翻云覆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

80反躬自问:躬:身体。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81返璞归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82方心未艾(方兴未艾):方:正在;兴:起始,兴起;艾:停止,完结。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革命形势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83放荡不羁:放荡:放纵。羁:约束。不羁:不受限制、拘束。指行动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 。

84放浪形骸: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体、形迹。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旷达豪爽。

85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86肺腑之言:肺腑:内心。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

87分道扬镳:道:道路;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向前,分路而行。 比喻志趣不同,各走各的道路。

88纷至沓来:纷:多,杂乱;沓:重复,多。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89愤世嫉俗: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激愤痛恨世间邪恶现象的表现。

90风驰电掣: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电,像闪电一样。

91风华正茂:风华:风的意思是指风***、才华;华的意思是时光,时间段;茂的意思是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92风影移动:没有这个成语。

93风烛残年: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9***回路转(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95凤毛麟角: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96奉公守法:奉:奉行;公:公务、公事。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98俯仰之间: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

99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00甘之如饴:甘:甜;饴:麦芽糖浆。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比喻心甘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的工作。甘愿承受艰难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