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26 0
  1. 为什么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你怎么看?
  2.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意思是什么?
  3.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到底什么意思呀?给我简单点说
  4. 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有出处吗?

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一起说的原因:

冯唐易老”和“李广难封”这两件史实,都发生在汉朝,都和汉武帝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有关.前者是他想用冯唐而为时巳晚,后者的赏罚不明他是难辞其咎的.这两件令人叹惋的故事,反映了“家天下”的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才、浪费人才和用人的主观随意性.他们的“求贤”“访贤”是出于“权欲”的需要,他们的“论功行赏”只不过是施展“权术”的一个虚伪口号,而“圣心好恶”才是对臣下行赏贬谪的标准.这是封建社会的一大痼疾,也是造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根本原因.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处:《张释之冯唐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传,本篇出自《史记》卷一百二的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扩展资料:

《张释之冯唐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传,本篇出自《史记》卷一百二的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都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他们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这些都是令人折节佩服的。司马迁对他们充满景仰之情,才由衷地称许他们的言论是“有味哉!有味哉!”。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重点是写张释之、冯唐,但也一笔关涉两面,他们两人所以能显示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他们遇到了“从谏如流”的汉文帝。

该传在写作上也能体现司马迁的风格,在朴实的叙写中,蕴蓄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一些细节之处也能作栩栩如生的描写,特别是一些人物的对话,更能使传文有着强烈的文学性,显示其独有的性格特征,如对张、冯二人的犯颜直谏和汉文帝的勇于纳谏,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张释之冯唐列传

为什么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你怎么看?

冯唐易老

汉冯唐身历三朝,至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唐已九十馀岁,不能再做官了。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後因以“冯唐易老”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李广难封

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後因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意思是什么?

这是出自唐朝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初唐四杰?的王勃因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在探望父亲的路上经过洪州,当时恰逢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大宴宾客,吟诗作赋,王勃在席上即兴作《滕王阁序》感慨自己:?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

汉文帝时,冯唐是一位大臣,他当初以孝悌而闻名,被拜为中郎署。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不徇私情,所以时常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也没有得到升迁。

汉文帝时期的北方,匈奴族入侵汉朝,汉文帝下令到各地征招平匈奴的将军。这一天,汉文帝经过郎署时,遇上了冯唐,于是两人就将帅之事交谈起来,汉文帝非常欣赏冯唐的才能。冯唐趁此机会向汉文帝申诉了云中太守魏尚被削职的冤案,并恳求汉文帝令魏尚官复原职,让魏尚率兵攻打匈奴。魏尚不负众望,击退了匈奴,冯唐也因为荐贤而升为车都尉。汉景帝即位后,由于冯唐性格耿直,不久又被罢官。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匈奴又来侵犯边疆,汉武帝又广征贤良,有人推举冯唐,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不能出来任职。

后来,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  李广难封

飞将军李广在历史上的评价颇高,唐朝诗人王昌龄曾赞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是李广纵然战功赫赫,但其至死也没有封侯,但李广难封是真的不走运吗?个人认为对于李广难封侯的原因,除了其不走运外,还有其它方面原因。

李广身材高大,手臂修长,擅长骑射,打起仗来行踪飘乎不定,行动敏捷,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在做太守时,他每天都跟匈奴人打仗,他置个人生死于外,战斗非常勇猛。虽然李广每次都是身先士卒,作战勇敢,但李广不懂战略部署从战术上胜敌人,只是以勇猛胜人,如一介猛夫,自负且轻敌。

李广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李广被捉。后李广设计逃走,回霸陵亭太晚,城门已关闭。被拒之城外,后李广回到军营,下令将霸陵亭处死。俗话说的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李广心里竟容不下一个小小的霸陵亭尉,可见李广气量狭小,不足以成大事。没有宽广气度的人又怎么有担当统领千军万马的重任呢?还有一次,在漠北决战时,卫青让李广从侧路袭击,但李广一介勇夫思想又出现,他请战当先锋,但卫青却没有同意李广的请求,李广怒而回部。他带领队伍迷了路,没有及时和卫青主力部队会合,以至让单于逃跑。他自责后引刀自刭,死的很悲壮,百姓闻之皆恸哭之。最终李广失去了最后一次封侯机会。我们都看得出来李广是很忠诚很爱国,但其性格上的缺陷和大局意识的不足,让他在大战斗中屡战屡败,没有大的战绩可言,因此李广至死难封,实在令人惋惜。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到底什么意思呀?给我简单点说

“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后遂用“李广难封”“李广未封”“李广不侯”等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然而李广没有能够裂土封侯,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  武帝时代,本是开疆拓土、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从弟李蔡文帝时同为中郎,景帝时一同抗击匈奴,被封乐安侯,官至丞相。二人同出身,同做官,同立战功,并且李蔡人品、才能、名声远不及李广,官名、爵位却在李广之上。李广的儿子李敢以校尉身份跟着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夺左贤王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甚至李广的部属军吏也有不少以军功取侯。偏偏李广本人驰骋疆场,戎马一生,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还***身亡,其原因何在?千百年来,人们提出种种看法。有人说是他命不好,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有人说他虽然作战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头脑和治军才能。更有人说是汉武帝重用外戚,宠信卫青、霍去病,而并不真正器重李广,甚至故意排挤他,不给他立功的机会,但卫青七战七胜,霍去病六战六捷,又真的只是“天幸”?李广无功,只怨“数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只是古代的读书人从历史中撷取的两个实例,用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有出处吗?

冯唐 ,他身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做了一辈子的郎官,到汉武帝的时候,被举荐为贤良,可是他已经90余岁了,不能再做官了。

李广抗击匈奴,大战七十余次,很多部下都得到封侯的奖赏,可是他还是一个徒有虚名的"飞将军"。在同一次战役中,他的儿子李敢尚且能够封侯,可李广却因为迷路失机,愤而***身死。汉武帝对李广的苛刻少恩,是李广难封的原因。在出兵的时候,汉武帝对卫青说:李广数奇,不要让他正面对敌。"数奇",就是命数不好的意思,这样李广失去了立功封侯的最后机会。

感叹人生不逢时.

[例]内德韦德对于捷克队是重要的,是捷克队近十年来的标志。波博斯基、罗西基、布吕克纳对于捷克队也是重要的。然而,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贝肯鲍尔、普拉蒂尼、克鲁伊夫之辈似乎可以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但他们同样无法阻止各自的球队辉煌后的衰败。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两个典故。冯唐易老,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李广难封,是指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①“冯唐易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

冯唐是一位大臣,当初以孝悌而闻名,早在汉文帝时,就做上郎官的位置了。但是因为其性格太耿直,说话直来直去,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一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

冯唐抗击匈奴有功,但是因为多上报了6个首级的斩获,而获罪改任。后到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代,他非常欣赏冯唐的才华,于是就派人召冯唐进宫准备授予官职。可是当时的冯唐已经九十岁的高龄了,再也没有精力为国效力,这就是冯唐易老的典故。

②“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汉文帝时,面对匈奴的进攻,李广就展现了其勇猛的一面,获封郎官。汉文帝称赞他说:你呀,就是错生了时代。如果在高祖时代,你一定能封个万户侯。

后来到汉景帝时代,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有大功。却因为不识时务,私自接受梁王刘武授予的“大将军印”。引起汉景帝的不满,所以没有封赐李广。

汉武帝时,李广虽多次攻击匈奴有功,但是在汉武帝眼里他一直都是“功过相抵”。但是李广纵然战功赫赫,到其至死也没有封侯。

扩展资料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诗词出自唐代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王勃在这首诗词中说道:“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借两个历史典故,表达自己的失意、惆怅之情。

“初唐四杰”的王勃因《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亲路经洪州,恰逢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大宴宾客,吟诗作乐。王勃在席上即兴作《滕王阁序》感慨自己:“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