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月吟风归去休,弄月吟风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28 0
  1. 赵孟頫想纳妾,妻子说了什么让他立马就打消了念头?
  2. 情话你侬我侬散文
  3. 德清有什么名人
  4. 管道升的人物生平
  5. 有哪些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和成语
  6. 古代有没有“赵孟钴”这个人﹖
  7. 书画大家赵孟頫生平如何?作品怎么样?
  8. 吟风弄月.造句:

一生事事总堪惭。唯馀笔砚情犹在。

是 赵孟頫 写的诗。

意思是,这一生办过的事情总是难堪惭愧,只有对笔墨纸砚书画艺术的感情仍然在。(纵情于笔墨纸砚之中)

弄月吟风归去休,弄月吟风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惭在文言文的意思

惭:羞愧;惭愧

《自警》的诗:“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唯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在这首诗中,赵孟頫透露了自己的无奈,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那就是纵情于笔墨之间。

“唯余笔砚情犹在”的赵孟頫果然在书法、绘画上开创了一片自己的新天地。

彼时的赵孟頫,明面上是一位朝廷大员,骨子里却是生活在浙江吴兴的松雪道人。《鹊华秋色图》与《水村图》似乎也是赵孟頫两个时间里的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在《鹊华秋色图》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标新立异的赵孟頫,而在《水村图》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崇尚宁静冲淡的赵孟頫。前者意气风发求新求异,后者冲淡平和渴望避世隐居。这种转变,或许与他的官场生涯分不开。

赵孟頫在33岁时,在元朝的大都,元世祖忽必烈接见了他,年轻的赵孟頫热血沸腾,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于是便表示:“士少而学于家,盖亦欲出而用之于国。”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他很快就感到懊悔了。三十七岁的时,入京四年的他写下了“误落尘网中,四度京华春”的诗句。其后,他作“罪出”诗一首,他心中的悲伤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

古语己云然,见事苦不早。

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

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

谁令坠尘网,婉转受缠绕。

昔为海上鸥,今如笼中鸟。

哀叹谁复顾,毛羽日催槁。

在这首诗中,赵孟頫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是十分明显的,这种痛苦的心情无法向人说出,于是乎他携妻管道升作了虔诚的佛门***了,他只能够从佛教中求得解脱了。

赵孟頫没有办法去改变现实,他只能够在诗中感慨人世艰难了。他还作了一首诗:

功名亦何有?富贵安足计。

惟有百年后,文字可传世。

譬溪春水生,必志行可遂。

闲吟渊明诗,静学右军字。

此时的赵孟頫能够静下心来,读一读古人的诗文,能够心摹手追魏晋书风,寄情于书法艺术,已经成为赵孟頫摆脱内心痛苦的精神寄托了。

元贞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赵孟頫借口自己多病,终于返回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頫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寄情山水,颇感自在。然而,当回顾自己的一生,不禁悲从中来,又作诗一首:

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

唯馀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牙齿和头发都掉光了,在自己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中,除了书画尚可聊以以外,其他一事无成,他感到惭愧无比。他的夫人管道升填词劝他: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

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

1322年,赵孟頫无疾而终,享年69岁。其书法文雅秀润是前无古人的,后人称其书法:“肉不没骨,筋不外透。虽姿媚溢发,而波澜老成。譬之丰肌玉环,作霓裳舞,惟不心醉。”赵书是秀润之美的典型,如同王羲之书法的中和之美、颜真卿书法的气格之美一样,是无以伦比的。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蒙古大军征服了南宋,而赵孟頫则以优秀的汉文化征服了大汗的子孙,做到了薪火不灭,古法不失。对于这样一位呕心沥血,把一个文人的微薄之力,发挥到极致的人,人们还能够苟求什么呢?

赵孟頫想纳妾,妻子说了什么让他立马就打消了念头?

钓鱼的意义与领悟

钓鱼的意义与领悟,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钓鱼,对于人们来说钓鱼不仅仅只是钓鱼,而是在钓鱼的过程中能有更多的感悟,实际上在钓鱼的过程中,透着许多哲理,下面分享钓鱼的意义与领悟

钓鱼的意义与领悟1

1、钓的是权位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大家熟悉的一句歇后语。《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姜子牙隐居于渭滨磻溪垂钓,被出猎的周文王碰上,二人谈得非常投机,就请他主政,拜他为师。

后来,姜子牙辅佐文王和武王,灭了商纣,而姜子牙也被封为齐国国君。但《史记》中并未说明姜太公钓鱼用的是直钩,想必司马迁也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只是在后世传说中才出现了这样的细节。民间传说对这个细节的强调,正表现出一般人对姜太公可能是无意间钓到的大鱼——皇帝的赏识以及由此带来的权位富贵的艳羡。唐代诗人李白就是这样。

他在《鞠歌行》里说:“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一举钓***,遂荒营丘东。”在《梁甫吟》里又说:“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然而,这样的好事哪能随便碰上呢?世间更多的是陆游笔下对《渔翁》的感叹:“世间岂少磻溪叟,老向烟波人不知。”钓不上王侯,谁能知道此渔翁是不是姜尚呢?

2、钓的是自由

严光,字子陵,年轻时候和汉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关系很好。后来刘秀当了皇帝,严光就改名变姓,隐于民间,常在富春江边披羊裘而钓。皇帝派人寻访到他后,又多次派使节迎接,才把他请到京城。皇帝亲自去严光住的地方拜见他,请求他帮助自己治理天下,但他坚决不肯做官,最终回到故乡,耕钓为生。

严光的这种不慕富贵、淡泊名利的精神深得后人的推崇。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为他题诗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和农业耕种相比,钓鱼不受农时限制,体力劳动强度小,不向***纳税,不受他人约束,因而看起来更为悠闲自在。这就使得钓鱼成为像严光这样不愿依附受制于统治者、追求独立自由的士人们理想的生活方式。

所以,他们笔下的渔翁就成了这种生活方式的代表。比如唐代李珣《渔歌子》里就说渔翁:“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南唐后主李煜《渔父》也说:“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渔父词》说得更为明白:“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3、钓的是情趣

当钓鱼不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作为一种休闲方式的时候,相对于自由,钓者更能享受到闲适而高雅的情趣。想一想,在繁杂的公务之后,在琐碎的家事之余,或一人独往,或二三友朋同行,置身于远离尘嚣的大自然之中,持一钓竿,满眼的青翠伴着虫鸟的轻啼,这时候,你疲乏烦躁的精神会在一种迷醉的喜悦中逐渐地舒展、滋润、恢复生机。

许多诗人描绘了这样的美好境界。唐代诗人韦应物《游溪》说:“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落花飘旅衣,归流澹轻风。缘源不可极,远树但青葱。”戴叔伦《春江独钓》说:“独钓春江上,春江引趣长。断烟栖草碧,流水带花香。心事同沙鸟,浮生寄野航。荷衣尘不染,何用濯沧浪。”他们钓鱼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应该是每一位钓者都很熟悉的,只是大多数人不能用这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罢了。

4、钓的是节操

唐代诗人柳宗元是个独一无二的“钓者”。大家都熟悉他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这个完全被冰雪覆盖、封锁的世界里,一只孤舟上,一个披着蓑衣的渔人在独自钓鱼。其实这样的天气,哪儿有鱼可钓呢?可这渔人不管,他只是静静地手持鱼竿。

这首诗是诗人因永贞改新失败而被贬永州后所作。从诗里我们能看到,诗人在向政敌、向世人倔强的表态:不管迫害有多严酷,不管我有多孤独,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我都会坚持我的立场!

5、钓的是爱情

鱼的繁殖能力很强,远古时候人们说鱼,常常有性的含义。在《诗经》中,恋爱中的男女常以鱼来比喻对方,而钓鱼就被用来比喻男子追求意中人。《卫风·竹竿》首二章曰:“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籊籊”,形容竹竿细长的样子。

男子以长竿钓鱼,却因鱼已远游而无法如愿,象征佳人已远嫁,无缘好合。汉乐府民歌《白头吟》中有:“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袅袅”是写竹竿轻轻摆动的样子,“簁簁”是写鱼尾象湿漉漉的羽毛,以所钓之鱼随鱼竿摆动形容夫妻关系的亲密幸福。现代民歌中也多用此义。如“太阳落坡坡背阴,坡背有个钓鱼坑。

有心钓鱼用双线,有心连妹放宽心。”“一林竹子砍一棵,不钓深滩钓黄河。深滩黄河哥不钓,单钓城里小么婆。”台湾方言里把追女友叫“钓马子”,似乎与此有些关系。

6、钓的是抱负

在中国历史上,庄子是一个奇人,《庄子》是一部奇书。读《庄子》,常常令人目瞪口呆,匪夷所思,比如任公子钓大鱼。任公子制作了巨大的钩和粗大的黑绳,用五十头牛作为钓饵,高坐在会稽山上,把钓竿投向东海。他坚持了整整一年,却一无所得。终于一条大鱼上钩了。

它咬着巨大的钓钩猛烈挣扎,一会儿没入海中,一会儿腾身而起,掀起的巨浪如山一般。整个海面剧烈震荡,声音震耳欲聋,简直像鬼哭神号一般,千里之外的人听到后也十分震惊害怕。

任公子钓得这条大鱼后,把它剖开制成鱼干,分给众人吃,从浙江以东到苍梧以北的所有人都吃得饱饱的。其实,世上哪有这么大的鱼呢?这都是庄子神奇的幻想罢了。他用这个寓言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事不要囿于眼前小利,而要有远大眼光,宏大抱负。

李白受庄子影响很深,他的诗中也充满了浪漫的想象。他也是一个大气的钓者。一日,宰相李林甫约见李白。李白递上一自称“海上钓鳌客李白”的“名片”。

“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问:‘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时相悚然。”这段记载出于北宋人的笔记体***中,有人曾质疑其真实性。但这样狂放的气势与胸怀,除了李白,哪里有第二个人会具备呢?更何况李白在诗里也多次说到“钓鳌”。

如《赠薛校书》:“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空持钓鳌心,从此谢魏阙。”不过,“钓鳌心”而曰“空郁”“空持”,可见诗仙在志向落空之后的失落和悲愤了。

钓鱼的意义与领悟2

钓鱼的选择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

旁观人见了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你为什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

这人不慌不忙地说:“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宽,太大的鱼装不下。”

不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够用就好”也是不错的生活态度。当人们在吃到饱的自助餐厅,毫无忌惮的吞食,那可真是一个可怕的景象。

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练。

钓鱼的感悟

上周末自己一个人去绣针河钓鱼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浮标,不经意中我领悟到一个钓鱼的人生哲理。

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像是钓鱼,只不过在不断的变换着角色,有时我们是鱼,有时是我们钓鱼者,其实钓鱼者与鱼之间就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过程。作为钓鱼者我们如何利用我们的鱼饵去引诱鱼儿上钩,和鱼儿比耐心。

作为鱼儿,我们面对鱼饵的诱惑,我们将如何的克制,如何的'小心谨慎,不会被鱼钩伤害。其实人生就是如此,有时我们面对名、利的诱惑,该如何的克制,如何不会被名与利背后所隐藏的“鱼钩”伤害。

作为“钓者”如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那么你可能非但不能钓到鱼,而且可能还要失去我们手中的鱼饵。你要想用你手中的饵钓到鱼,你就必须先挂好钩,然后抛好杆,有足够耐心与毅力和鱼斗智斗勇才能钓到鱼。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如果你作为钓者,哪你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运用你的智慧与才智去争取,去努力。

钓鱼的意义与领悟3

新手钓鱼入门基本功

(1)竿梢处:使用线径约1.7号的路亚PE线,做成周长大概在5-6公分的一个线圈(可能的话,这个线圈越短越好),用打火机将线圈的打结出烫死,这个就是大线连接竿梢的一个线圈,第一,这种PE线有一定的挺度,可以有效防止大线与竿梢缠绕;第二1.7号线径的PE线,拉力值一般在26-35公斤,也能有效避免中大鱼后在竿梢连接处断线。

(2)漂座处:上面以三颗太空豆固定,下面以两颗太空豆固定。紧挨着漂座的四颗太空豆可以有效防止中大鱼后浮漂移位。最下面的一颗,在特殊鱼情下可以做小跑铅使用,那漂座最上面多出的那一颗豆,即作为最初找底标记使用,以明确双钩到底的真实位置。

(3)铅皮座处:上下各两颗太空豆,上面两颗防止中大鱼后,铅皮座移位。下面两颗,在钓定层、钓行程、钓跑铅时,任意定位铅皮座位置。另外,在裹铅皮之前。一定要把铅皮最前面修薄,然后整体裹紧,尽量不要留有空气,平行且没有空气残留的铅皮的好处。第一,不会由于铅皮内的气泡影响浮漂调目,第二,铅皮、子线下沉不打转儿,能够平稳、快速到位,尤其钓滑口鱼时,一定要注意。

(4)铅皮座与八字环之间,连接“防缠豆”以包裹大线与八字环之间的线结和线头,有效防止子线与大线缠绕。

(5)大线长度:抢鱼或飞鱼时,大线长度要短于钓竿长度。以竞技标准握竿姿势,握竿手的中指和拇指可以自然捏住八字环的位置为准。偷驴或鱼情较慢时,大线长度应等于钓竿长度,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大线齐把”。有些钓友习惯性的爱把大线做长,长于钓竿一段尺寸,以应对黑坑限竿规则,其实并不可取,放长大线,也就是在正钓后期糗鱼或者黑坑偷驴用,抢鱼时很不实用。第一,过长的大线回鱼慢,降低抢鱼频率;第二,过长的大线,在回鱼、抄鱼时,要不就得站起来,要不然就得坐着背竿,钓竿很容易形成负度角,爆竿、断竿。总之在抢鱼时,弊大于利。

(6)子线:钓鲫鱼,子线长度应在50-60公分对折,钩距在3-3.5个钩子;钓鲤鱼,子线长度应在70-80公分对折,钩距在3-3.5个钩子。大钩距的优势在于,第一,上饵分线比较方便,第二,在鱼情较快的时候,双尾概率较高,而且等口时间短。

整套线组搭配大致就是这样,整体来说,这套线组的实用性强,只有八字环和大线连接处的一个结,PE线和大线连接的地方,大线是凹陷在PE线内部的,并不产生摩擦,所以耐用程度很高。

情话你侬我侬散文

一、大龄剩女

赵孟頫是中国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她是宋朝皇族,蒙古帝国刚刚统一中原,为了笼络汉族士大夫,看重赵孟頫的特殊身份,被忽必烈征召入京为官。

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字仲姬,也是一个才女。

据说,管氏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称霸的管仲后裔,为了躲避战乱,其中一支从山东迁移到浙江的吴兴。由于管仲是历史上有名的能臣贤士,所以人们就把管氏子孙在吴兴居住的地方称为栖贤镇。

管道升的父亲叫管伸,字直夫,母亲姓周。他们膝下无子,就管道升这一个宝贝女儿,但管道升继承了管家慷慨倜傥的个性,自小受到良好的家教与家学的熏陶,被他们夫妻视为掌上明珠,一心要为女儿找一位品貌双全,志同道合的佳婿。

由于父亲对女儿婚事的挑剔,这管道升早就过了出嫁的芳龄,成了大龄剩女,一直待字闺中,千寻万选,已经是老姑娘的管道升,二十八岁才出嫁给赵孟頫。

据说,二人结成连理,还是赵孟頫看到一幅管道升所画的一幅修竹图。对于绘画,赵孟頫是行家高手,他没想到世间还有如此绘画高超的小女子,于是,共同的兴趣爱好,二人结为夫妻。

赵孟頫是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但到了他这辈已经风光不再,繁华与显赫已成为逝去的传说,南宋亡国,但刚刚兴起元朝上层很重视汉族士人。

二、落落有丈夫气

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元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已经三十多岁的赵孟頫被元世祖忽必烈召到京城,礼遇非常,任他为集贤直学士。

我们不清楚这赵孟頫为什么三十好几没有娶妻,当了元朝的官之后,才娶了大龄的管道升。

管道升性格豪爽,落落有丈夫气,为女中豪杰,可谓俯视巾帼,压倒须眉。夫妻俩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天造地设的绝配,共同的艺术追求,赋予他们太多的共同话题,一起品诗鉴词,一起临摹古帖。

管道升口口称丈夫为“吾雪松”(赵孟頫自号雪松道人),可见她对丈夫的崇拜与深爱。

管道升在一幅墨竹图(管道升最善长画墨竹)中题曰:“操弄笔墨,故非女工。然而天性好之,自不能已。窥见吾雪松精此墨竹,为日已久,亦颇会意。”

这管道升蛮会夸丈夫赵孟頫,其意是说:喜欢写写画画,这不属于女工范围,但是自己生来痴迷,情不自禁,又看到丈夫精通此道,每天一旁看着,耳濡目染,也就识得其中意趣(好男人都是夸出来的)。

赵孟頫出任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两地生活,她思夫心切,画了一幅墨竹,题了一首小诗寄给丈夫:

夫君去日竹初栽,竹已成林君未来。

玉貌一衰难再好,不如花落又花开

诗中表达了对丈夫的惦念,感叹日月穿梭催人老,花谢了还会开,人老了青青难回。年逾四十,玉貌不再,我们还会恩爱如初吗?

三、同生一个衾

男人一朝得志,都会有纳妾娶小的心理,也是人的一种本能欲望,赵孟頫也不例外,随着官越作越大,便想纳小。

由于他们夫妻比较和睦,赵孟頫又有点怕老婆,自己想取小妾,在那时这是很正常的,寻常人家,日子富裕了还会纳妾,古代士人,无论地位高低,才华优劣,总会纳一两个婢妾,也是男人的荣耀

于是,赵孟頫就写了一首小词送给管道升,表达了自己要纳妾的想法:“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地娇娃越地美女,也不过份。你年纪已过四十了,只管当大夫人好了。”

赵孟頫不愧大学问,想娶妾,还引经据典,有点太“***”,透出酸味。准备一下纳几个小妾,理由是管道升半老徐娘,不中看也不中用,不想劳累她照顾自己,所以想弄几个婢妾照顾他们,解脱了老妻的辛苦,又满足了自己的愿望,让管道升只管当“玉堂春”的夫人享福就行了。

管道升看到丈夫要纳妾的小词,内心自然醋意喷发,但她不是泼妇,也没有放刁耍混,回敬了一首小词,从中我们也看出有文化素养的夫妻,在处理最尖锐的家庭矛盾时也是优雅有余,与俗汉蛮妇不同: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同生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这几近口语的小词质朴真诚,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反复用一套比喻,用一套字词,读来别具风格,也就管道升这样才女能写的出来,真切地说出夫妻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可分割的感情,是相濡以沫的生活,通篇没有一个字直说不许赵孟頫纳妾,字字句句是不同意,又避免了“吃醋”之嫌,可谓巧于立言,妙于用词,于是,赵孟頫打消了纳妾的想法。

四、看透富贵繁华

管道升在历史上的才女中,无论性情还是才华都比较质朴,天资聪慧,在书画方面造诣颇深,元仁宗十分赏识,曾命管道升与其夫赵孟頫书《千字文》“合众及子雍书,善装为卷轴,识之御宝,藏之秘书监。曰:使为奇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为善书,亦事后也。”

管道升善画梅兰,又长于墨竹,在当时很有影响。

她与丈夫赵孟頫不同,赵孟頫入仕以来,热衷于荣华富贵,***厚禄,而管道升则向往闲散隐退的生活,这更接近文人的生活。她不止一次劝说丈夫辞归,逍遥于故园吴兴的山水间。为此作了四首《渔父词》(这一词牌就是表现归隐江湖的):“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回去霅水边。名与利,付于天,笑把鱼竺竿上画船”;“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山月照,晓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斟美酒,脍新鱼,除却清闲总不如”;“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管道升一介女流,对官场名利富贵看得透彻,认为这一切都是“浮名浮利”不自由,牵绊了人生兴趣,莫如将名利抛开,回到家乡过清闲的日子,吟唱山水间,把酒放歌,逍遥自得。

赵孟頫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

山妻对饮唱渔歌,唱罢渔歌道气多。

风定云收中夜静,满天明月浸寒波。

管道升去世,赵孟頫在为管道升写的墓志铭中说:“夫人天资开朗,德言容功,靡一不备,翰墨词章不学而能,处家事则内外整肃”,“待宾客应世事,无不中礼合度”。

管道升,为女性点燃了一束智慧的灯火。

德清有什么名人

在现在的现实生活里,年轻人能守住三年新鲜,七年之痒已经是不易了,要想守住十几年、几十年婚姻,实在是“路漫漫兮,其修远兮”,无论是男人们还是女人们,精神和行为的走神出轨也是司空见惯的,至于“白头偕老”,要不是家庭、子女、财产的拖累和社会、道德的约束,恐怕也很难把婚姻进行到底,这就决定了相当多数的婚姻是凑乎着过,感情上是得过且过,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也是无可奈何的写照。真正做到数十年如一日相濡以沫,真的是难能可贵的事。

古往今来,男女间卿卿我我,相敬如宾的范例也是屈指可数的,像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赵孟頫和管道升这样为世人称道的夫妻实在是少数。而即使是这样志同道合的婚姻也常有风雨故事,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女人的魅力能够足以抑制住男人的遐想和兼容。也许你不赞成我这个观点,但你可以从这一实实在在的实例中得到证实。因此我想起了一句成语“你侬我侬”,其实这是一句上海的方言,怎么会成为成语呢?其中的奥妙就是赵孟頫和管道升的一段情话故事,也就是这个成语的典故。

查管道升,景定三年(1262年)生于浙江湖州吴兴,祖籍上海青浦。天生才资过人,聪敏,性情开朗,仪雅多姿,“翰墨词章,不学而能”,说的就是她有“生而知之”的极高天赋,加上童年和少年时期,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培养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成为当时的奇特才女。28岁那年她与赵孟頫相识并成就婚姻。不知道是一见钟情,还是相互倾慕,使两位旷世奇才终成眷属。他们爱好文学、喜好绘画、擅长书法,情调趣味非常相近,在之后的'日子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心同德、相敬如宾,既能保持各自独立、各有千秋,又能相得益彰、珠联壁合,真是天造地设的绝配。

查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少年时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父亲早亡,家境每况愈下,度日如年。宋亡后,元世祖忽必烈搜访宋室遗孤时,在江南发现赵孟頫,元世祖看到他英俊潇洒、才华横溢,惊呼“神仙中人”。由此,赵孟頫一路平步青云,仕途顺畅。1317年(延禧四年),元仁宗册封赵孟頫为魏国公,册封管道升为魏国夫人,赵孟頫和管道升当时已经是名声显赫的一对奇才,管道升在书法绘画中名声大噪,赵孟頫当朝任翰林院大学士官居从一品,权倾朝野,然而毕竟是汉臣,害怕“为人所忌”,“力请外补”,于是先后调任济南等地,后来又外放江浙等地,担任儒学提举,去主管那里的官府学校。江南是繁华的风流之地,管夫人留在北京大都,心知肚明,充满智慧的她,见丈夫一去江浙两年多,凭着女人的直觉,预感有不祥之兆,于是画竹一幅寄给郎君,《画竹》诗云:“夫君去日竹新栽,竹子成林夫未来;容貌一衰难再好,不如花落又花开。”

管道升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赵孟頫曾经称赞她“处家事,内外整然,岁时奉祖先祭礼,非有疾必齐明盛服。躬致其严。夫族有失身于人者,必赎出之。遇人有不足,必周给之无所吝,至于待宾客,应世事,无不中礼合度”。对于夫人的“惦记”,赵孟頫何尝不知,因此始终是有贼心而无贼胆。

50岁出头的赵孟頫,看看人家当的官还没有他大,水灵灵的小老婆一个接一个地娶回家,也就动了花花肠子,于是他壮着胆子,委婉导语地给管道升写了个“纳妾申请书”说:“我为学士,尔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暮云、朝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份。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意思是说:你已年逾四十人到中年,尽管去做一品夫人,守住正房原配的名份好了,那王献之可以纳桃叶、桃根为妾,苏东坡可以招暮云、朝云为姬,我就怎么不能在江浙一带,招纳吴姬、越女为偏房妾室呢?这可是赵孟頫下的“最后通牒”啊!

管道升一看,火冒三丈,气得不轻,心如乱麻。想我夫妻二人结为连理已有二十余载,情投意合,我现在人到中年,岁月消磨了月华水色,已是“玉貌一衰难再好”,你那正在风流倜傥的赵孟頫一定是心生倦意了,虽然在那时,招姬纳妾也是平常事,同朝为官者屡见不鲜。可我也绝不能做那种只在家里“红旗不倒”,任由男人“彩旗飘飘”依来顺受的女人啦。然而我堂堂魏国夫人也不是那种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庸俗女人。无比聪明睿智的她,心中酸楚难以言表,她行至案前,铺纸研墨,期盼夫君回头,夫妻白头偕老,把爱情引深到底的念头油然而生。看着那花瓶内插满红妆残败的桃花,再想想那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白头吟》,于是提笔写道——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似火,

拿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然后,将咱们两个一起打破,

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管道升这首《你侬我侬词》,把积怨化作词句,表达了两厢情愿、密不可分的情怀和高雅通达的情绪,包含着重塑自我的自检科学态度和期盼命运共同体的思路,抒发了“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情深意笃的心迹。当她写完这首词时,已经是泪流满面了。其内心的痛楚可想而知了。她没有说一句不给纳妾的话,却悄悄地把字笺送至赵孟頫的书房,静静地等待着未知的结局。

其实,这时的赵孟頫心里,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又想纳妾,又难舍发妻,当他走进书房,看见夫人至情至性的泣血之言,心中顿生懊悔之情。他在想:纵有倾国倾城之貌,人面终老总会珠黄,即使鲜花盛开也有凋零之时,美色又何以相伴一生呢?真正弥足珍贵的,还是那份心心相通、相知相守的真情!

赵孟頫这时什么也没说,将夫人的字笺重抄一遍,把两张字笺工整的放在一起,贴在书案旁。从那天起,赵孟頫绝口不提纳妾之事,两人心照不宣,时不时引以为笑,以示亲密无间

也许赵孟頫和管道升两人都不会想到,700多年后的今天,这首《你侬我侬词》居然成为成语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千古情爱的绝唱。

赵孟頫和管道升晚年相亲相爱,共同向往“归去来兮”的隐居生活,管道升曾在她的一首《渔父词》中写道:“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另外一首《渔父词》同样写道“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闲去云水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反映了她向往闲逸、自由的清淡生活,淡漠凡俗尘世的功名利禄。

1319年(延禧六年)五月十日,管道升在回乡的路上病卒,葬于吴兴东衡村。赵孟頫为她亲笔撰写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其中充满了赵孟頫对其妻的深切怀念和沉痛悼挽,同时也反映了一代文化艺术大家对良知益友、对近乎同等高度的另一位文化艺术***的崇高敬意和公正评价。

抚今追昔,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下,在上侍公婆、中从夫君、下教子女的***纲常的沉重负担下,管道升还能够表现出那种诗情画意的浪漫情怀,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多么的值得人们去沉思!

管道升的人物生平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人,先后在宋、齐、梁三朝做官,旧史一般称他是梁朝人。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足见其家族社会地位的显赫。沈约从少年时代起就很用功读书,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他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且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二十几岁的时候起,用了整整二十年时间,终于写成一部晋史。可惜,这部晋史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南北朝时梁代著名文学家、诗律学家,德清武康人,《宋书》作者。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46岁始中进士,50岁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其中有的诗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天台》、《峡哀》、《游终南山》等;有的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如《落第》、《溧阳秋霁》、《伤时》、《择友》等,还有的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而“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作者偏激的心情。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词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有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夏敬观、华忱之均著有其年谱。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唐代著名诗人,德清武康人,《游子吟》作者。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湖州府德清县城关乡南埭村人,乃是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一生孜孜不倦致力教育,辛勤笔耕,著有五百卷学术巨著《春在堂全集》。主要著述有《春在堂全书》、《小浮梅闲话》、《右台仙馆笔记》、《茶香室杂钞》等。在俗***方面的重要贡献是修改《三侠五义》,使这部***得以广泛流传。赵景深在 1956 年 1 月所作的《三侠五义》前言中说:《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出现于光绪五年( 1879 )。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镇人将仙潭文社更名为"仙潭书院",以振文风,其时俞樾已辞一切教席,且年逾八旬,但他关怀桑梓,撰写《仙潭书院碑记》近八百字,并篆额,此碑尺幅160厘米×60厘米,质地大理石,原藏仙潭书院,.987年由德清县博物馆所收藏,碑文文笔朴实骨肉精深。俞樾还隶书《敬业乐群》匾额一方,悬于门厅上方,被定为校训,而当每月之朔望,俞樾曾亲临书院授课二次,传为佳话。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德清乾元人,《七侠五义》作者。是著名的国学***,在西湖有其故居“俞楼”。

俞平伯(1900─1990.10)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作家。原名俞铭衡,浙江德清人。俞樾之曾孙。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任浙江省视学、浙江师范国文教员,上海大学、北大女子文理学院教授,一度赴英、美,均不久即返。回国后,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北平大学、中国学院等院校教授。曾加入过北京大学的“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文学团体,是新文***动初期的重要诗人,提倡过“诗的平民化”。 1922年1月,曾与朱自清、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创办五四以来最早出现的诗刊《诗》月刊。

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主要作品有诗集《冬夜》、《古槐书屋间》,散文集《燕知草》、《杂拌儿》。《红楼梦辨》(1923年初版,50年代初改名《红楼梦研究》(再版)是“新红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作家。祖籍德清乾元。

朱惠勇,当代中国古船古桥专家,作家,德清新市人,著作有《中国古船与吴越古桥》等。 朱惠勇,笔名无声,中国古船古桥领域的权威专家,作家。他于1945年出生于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祖籍浙江省绍兴县。常年从事中国古桥梁、船舶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近三百万字的相关作品,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古桥、船舶文化系列七种。书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十余家公共图书馆收藏,并进入清华大学、国立台湾大学等二十余家高校图书馆,并在美国,香港,台湾省等多家书店上柜。

《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罗开富在其编著的《湖州人文甲天下》一书中给他的评价是:“朱惠勇是一位普通船工,48岁时耳朵就全聋了,但他不自卑不气馁,而是一头埋进了桥船古文化的研究之中。20多年来,他的《中国古船与吴越古船》等四本专著相继问世,其中的《中国船文化》填补了我国8000年船文化的研究空白,创造了一个奇迹。”

朱惠勇的主要作品有:

《中国古船与吴越古桥》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

《中国古桥录》 杭州出版社 2001年11月

《中国船文化》 杭州出版社 2003年7月

《湖州古桥》 昆仑出版社 2004年1月

《江南古桥风韵》 方志出版社 2004年12月

《桥诗纪事》 方志出版社 2005年6月

《船诗纪事》 昆仑出版社 2006年8月

《中国古桥雕刻》 沈阳出版社 2007年9月

姚思廉,(557年--637年)。字简之,一说原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

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他自幼习史,后曾任隋朝王侑侍读。唐李渊称帝后,为李世民秦王府文学馆学士。自玄武门之变,进任太子洗马。贞观初年,又任著作郎,“十八学士”之一。官至散骑常侍,受命与魏征同修梁陈二史。贞观十年(636年),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为二十四史之一。又著有《文思博要》,已失传。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德清县茅山村(今属干山乡)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嫁赵孟頫,册封魏国夫人。元延祐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东衡里戏台山(今洛舍乡东衡村)。擅画墨竹,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著《墨竹谱》1卷。传世作品有《水竹图卷》、《秋深帖》、《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元仁宗尝将赵孟頫、管道升及赵雍书法合装一卷轴,藏之秘书监,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管道升有一首著名的《我侬词》,据说赵孟頫50岁时想效仿当时的名士纳妾,又不好意思告诉老婆,老婆知道了,写下这首词,而赵孟頫在看了《我侬词》之后,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动了,从此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我侬词》全文如下:“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qin,念二声),死同一个椁(guo,念三声)。”

管道升相夫教子,传承书香画艺,栽培子孙后代,“赵氏一门”流芳百世,三代人出了七个大画家。赵雍、赵麟、赵彦正名冠一时。王蒙有此外婆,自小耳濡目染,得天独厚。元仁宗曾将赵孟頫\、管道升及子赵雍的三段书迹装为卷轴,“命藏之秘书,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也。”赵孟頫\晚年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贵倾朝野,但赵孟頫\以宋室后裔而入元为官,依然受摆布而不得施展抱负,常因自惭而心情郁闷,故潜心于书画以自遣。管道升曾填《渔父词》数首,劝其归去。其一曰:“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延祐五年,管道升脚气病复发,经赵孟頫\多次上书请求,次年四月,方得准送夫人南归。五月中旬,途经山东临清,管道升病逝于舟中。三年后,赵也去世。两人合葬于湖州德清县东衡山南麓。

值得一提的是《秋深帖》,纵26.9厘米、横53.3厘米,字共计十八行,全帖为行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

《秋深帖》整篇文字断句、起笔不拘一格,结构错落有致,研读观赏之下,每一处的起笔、停顿、运势,都有其章法,却又化章法于无形,体现出书法家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封家书以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写道:“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 当时季节渐入深秋,书信表达了他们关心长辈的思念。信中还向婶婶讲述了家里的亲戚往来,“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

只是在这帖页末尾的落款,字迹模糊,虽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却一眼看得出是经过涂改的。

赵孟頫与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专家认为,《秋深帖》应该是赵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写。从字迹上看,《秋深帖》笔体温和、典雅,正与赵孟頫的行书特点相契合。专家推测,可能是赵孟頫\代夫人回复家信,而他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发觉之后,深爱妻子的赵孟頫觉得属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连忙又改了过来。

沈西苓,(1904~1940),原名沈学诚,笔名叶沉,德清人。民国2年〈1913〉随家迁居杭州。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5考取官费生,留学日本。时结识戏剧家秋田雨雀等人,使他在艺术上有所升华。13年,在日本筑地小剧场实习美工,17年回国。20年进入**界,先后在天一、明星等影业公司任职,编导《女性的呐喊》、《乡愁》、《船家女》、《十字街头》等影片。26年转***华**公司。为纪念鲁迅,曾***把《阿Q正传》搬上银幕,但未能如愿。接着又将曹禹的《日出》改编成**。于7月中旬开拍,因“八一三',抗战爆发而停顿。次年夏,加入中央**场,任编导委员,拍摄以抗战为题材的《中华儿女儿编写**剧本《神鹰》、《大时代的小人物》。

其间,于民国19年2月和许幸之等人发起组织我国第一个左翼美术团体一一时代美术社。3月,与鲁迅等人联名发起并组织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22年2月当选为中国**文化协会执行委员,并担任宣传部领导工作。26年7月当选为**界工作人协会常务理事。次年1月,中华全国**界抗敌协会成立,当选为第一届理事。

同时,他又是戏剧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从日本回国后,与夏衍、冯乃超、郑伯奇等人组织艺术剧组,演出《炭坑夫》、《西线无战事》等剧。22年参与轰动一时的《怒吼罢,中国!》的联合演出工作。25年,在夏衍的协助下,将爱尔兰剧作家西恩·奥凯西的《求诺和孔雀》改编为《醉生梦死》,并亲自执导。还积极从事国防戏剧运动,与夏衍、于伶、凌鹤等集体创作《撤退赵家庄》等。抗战爆发后,又集体执导《保卫芦沟桥》,在上海蓬莱大戏院演出,轰动全市。其间,还创作了《在烽火中》、《罗店夜战》等独幕剧。当上海成为孤岛时,他和姊姊沈兹九一道离沪赴汉,后迁居四川,在重庆、成都导演舞台剧《民族万岁》、《塞上风云》和《一年间》。

1934年他参与了《女儿经》集锦片的摄制,此后,又编导了《乡悉》、《船家女》和《十字街头》。他所编导的影片都不同程序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抗日爱国思想,而且每部影片在表现上都有新意,属于当时的“新派”导演。他的《十字街头》和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标志着中国左翼**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沈西苓能编善导,能诗善画,又会翻译,是个全才艺术家。

1938年1月,沈西苓曾当选为中华全国**界抗敌协会理事、中国**制片厂特约编导。

1940年12月17日病逝重庆,年仅36岁。

有哪些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和成语

管道升嫁给赵孟頫的时候,二十八岁。

和夫君一样,赵家娘子也是开挂的。

她绘了《墨竹谱》,封了魏国夫人,把一大家子管得服服帖帖,生育了九个子女,子女都孝且有才(除了长子***夭折)。她死后,赵孟頫在墓志里写:“……相伴三十年,如今剩我一人,我真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这人生!简直是赢家中的赢家好么。

但管道升单独出镜的时候很少,很少。二十八岁以前关于她的记载,几乎是空白,二十八岁以后她的名字,都和赵孟頫连在一起。

她嫁了光芒耀目的赵孟頫,究竟,是被这光芒照亮,还是被这光芒掩盖?

1

管道升的前二十八年没有什么记载。

但我们还是可以捋个大概,尤其是瞧一瞧,顶着世俗的压力二十八岁未曾出嫁的姑娘,究竟是因为这姑娘忒厉害呢?还是因为她老爹老娘忒厉害?

按照赵孟頫的“廿六年归于我(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推算,管道升生于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

据说她生于吴兴德清,又据说她生于上海青浦。

她的父亲,据说是春秋时期管仲的后代,被乡人尊称为“管公”。“管公”名管坤,字直夫,以任侠闻名乡里。

“管公”无子,家中只二个女儿,老大道杲,老二道升,字仲姬,又名瑶姬,生下来就聪明得紧。赵孟頫说管公对仲姬“特所钟爱”。我猜,“管公”从小是把小女儿当个人物养的。

管道升幼时的景定、淳熙年间,正是贾似道主政的南宋的垂暮之年。

朝廷与蒙古的对阵,渐渐力有不支。那时候江万里、刘辰翁、文天祥虽已入朝为官,也努力力挽狂澜,但南宋的倾颓已不堪挽救。

南宋灭亡的时候,管道升正是豆蔻年华。

在这样的乱世里,想必没有一个父母会因为女儿已适龄,便草草付与任何人——何况是望女成龙的管父,嫁错,可比不嫁要命得多。

但不嫁,并不等于不管。

其时赵孟頫便在吴兴。

南宋亡后,二十多岁的赵孟頫闲居吴兴家中。

但闲居可不等于整天的耍。

他拜老儒敖继公为师,又和钱选等吴兴士人来往,吴兴这一带,有了一个出名的文人的小圈子,“吴兴八俊”,其中声名最显的,据说便是赵孟頫。

同在吴兴,管父不会不注意到这个“神情闲远”、才貌双全的年轻人。

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朝廷向赵孟頫伸出橄榄枝,赵孟頫拒绝了。

至元二十年(1283年),赵孟頫再次拒绝出仕元朝。

但到了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不知道为什么,赵孟頫答应了。

据说就在这一年,因为偶然的缘故,赵孟頫与管父相遇,同样性情倜傥的两人一见如故,三年后,二十八岁的管道升嫁与三十六岁的赵孟頫,两人在吴兴完婚,婚后同赴大都。

“夫人生而聪明过人,公甚奇之,必欲得佳婿。予与公同里干,公又奇予,以为必贵,故夫人归于我。”

——赵孟頫《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

管公眼光甚佳。

这一对佳儿佳妇,一起开了挂。

尤其是他的仲姬,嫁为人妇,不是划了一个人生的句号,而是开始写一连串惊叹号。

他的仲姬,到底与平凡女子不一样。

2

赵孟頫说管道升是天才,“不学诗而能诗,不学画而能画,得于天然者也”。

管道升款的画不多,但亦不是只有一二幅,据说有《烟雨丛竹图》、《竹石图》、《梅竹图》、《修竹美人图》、《墨竹图》、《水竹图卷》、《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只是其中真伪大多难以辨识,其中最可信的大概要数墨竹图。

此一幅墨竹图右下署有“仲姬画与淑琼”款题,据说是传世中国古代女性画家作品中最早题有名款的,其与赵孟頫、赵雍的墨竹画合装为一卷,并称《赵氏一门三竹图》卷。

细看此画,每一竹叶皆以藏锋落笔、出锋撇出,劲挺有力,错落交叠,有意思的是,徐邦达说此竹的健拔,可能有赵孟頫一半的贡献——似乎是一人先画出枝叶,再由另一人补笔画出厚重、挺健的部分……

徐邦达的怀疑甚有道理。

但管道升的竹子,也不全是赵孟頫代笔或全代笔。她对于画竹子很有一套,尤其擅画晴竹新簧,据说玉山雅集的主人顾瑛就收得有她十几幅竹图,据此以为心头好。她还编过一套画竹子的教程《墨竹谱》,亦是画史留名的。

她的书法亦有名。

据说元仁宗曾特命管道升书《千字文》卷,并将此卷和赵孟頫、赵雍的书法裱为同一卷,盖上御印,珍藏于秘书监,兴高彩烈地说:

“瞧瞧!我朝有夫、妻、子都是善书之士,我大元朝多么的威武!”

俾使后世知晓大元皇朝不仅曾有一位善书妇人,且其一家俱为善书之士,堪为人间奇事!

时人亦颇看好管夫人的字:

管夫人作书,寸绡片纸,人争购之,后学为之模范。

关于管道升的字……这里有点儿梗……

管道升最出名的书法帖自然是《秋深帖》,其它还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久不上记帖》、北京故宫藏《久疏上状帖》,以及写与中峰和尚的《拜别顶相帖》,还有《璇玑图诗》。

但《秋深帖》九成九是赵孟頫代笔,与秋深帖相近的《久不上记帖》、《久疏上状帖》恐怕也难逃代笔之嫌。

那管道升会书法吗?

其实是会的。

《墨竹图》右下所署“仲姬画与淑琼”款题,当是管道升自题。

这款题用笔方折,书风与《拜别顶相帖》(又称《管道升致中峰和尚》尺牍)十分相近。

《拜别顶相帖》收录在《赵氏一门法书》册里(现藏台北故宫),此册共收录有十二封赵孟頫和管道升写给中峰和尚的尺牍,册后有赵孟頫之弟所写的跋文,可信度是比较高的。

这可能是管道升传世的唯一书法手迹。

在《拜别顶相帖》里,管道升的字形匀整稚拙,行笔圆润,夹杂方笔,精于鉴别的艺术史学者傅申曾说《拜别顶相帖》“带有年长女子气息”。与《秋深帖》的劲健有别,也有很象的地方。

管道升嫁与赵孟頫之前,并不谙书画。

她与赵孟頫待得久了,自己又喜欢,日常会仿摹夫君的字画,时日久了,遂无师自通。

他二人的题识里常常提到这事。

赵孟頫有一次说:道升爱笔墨,平时会仿摹我的尺幅小卷。

“道升素爱笔墨,每见余尺幅小卷,专意仿摹,落笔秀媚,超逸绝尘。”

管道升自己也说:我家松雪精写墨竹,我看得久了,也能会意一二。

“操弄笔墨,故非女工,然而天性好之,自不能已。窃见吾松雪,精此墨竹,为日既久,亦颇会意。”

——管道升《管仲姬竹卷后跋》

又说她从来没有拜师学过书画,只是和夫君一起过了十来年,常常旁观下笔,略能得其一二。

“墨竹,君子之所爱也。余虽在女流,窃甚好学。未有师承,难穷三昧。及侍吾松雪十余秋,傍观下笔,始得一二。”

——管道升《修竹图自识》

如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设以上题识都可信的话):

第一,管道升很会嫁人,嫁的这是什么神仙郎君啊……

第二,管道升很能自学,碾压大部分拜师者……

这还没完呢。

管道升在俗人的世界里也是个开挂的全能选手。

3

在《拜别顶相帖》里,管道升曾经说:“每天的事情都多得不得了,难有心境安宁之时。”

“道升宿业甚重,每日人事扰扰,不能安静。”

在与管道升结婚前两年,赵孟頫已是五品的兵部郎中、奉训大夫,在十余年以后,屡升屡迁至魏国公,管道升也被册封为魏国夫人。

历朝历代封魏国公的,不过七十八人。

身为赵家的第一太太,管道升的日常家务之繁忙,是可以想象的。她大概是把自己累死了才做到赵孟頫墓志铭里的这一条一条。

这一条一条总结出来是大概这样的:

一、夫人天姿开朗。

我媳妇儿人又美,性格又好。

二、德言容功,靡一不备。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全都有。模范妇女一枚。

三、翰墨词章,不学而能。

当然,天才都这样……

四、处家事,内外整然。

古时大户人家的家事堪比一个大公司,参看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大概可以了解,这些事包括管理佣仆、收放田租、人情往来、教育子女、处理府内突发***等等等等等等……所以管道升说自己前世没修好啊今生这么一个劳碌命……

五、岁时奉祖先祭祀,非有疾必斋明盛服,躬致其严。

除了打点好活人,还要打点祖宗,四时八节都按规矩妥妥办好。

六、夫族有失于人者,必赎出之。

待夫族如待亲人,有事必然出面打救。

七、遇人有不足,必周给之无所吝。

怜恤贫弱,有慈悲心肠。当然这也是很多大户太太的标配……

八、待宾客、应世事,无不中礼合度。

人际关系也处理得八面玲珑滴水不漏。

当然你可以看作是赵孟頫写墓志,不免有所夸大,但管道升二十八岁嫁与赵孟頫,此后的岁月,赵孟頫确实一路顺风顺水(除了两面受夹气,这也是历史原因莫得法子),她与赵孟頫生育的九个子女个个出色,赵氏一门三代出了七个大画家(那可不是一般的大),管道升在《秋深帖》里表现出的那种谦和婉顺(虽是赵孟頫代笔,但终究是拟着管道升的声气写的),以及在一些家书里流露出来的宽厚心善,纵有夸大,亦应是实有其事的。譬如这则家书:

“九月间沈山主周年,切须与三定钱、油三斤、米五斗,请十僧灯斛做汝父母名字追荐沈山主则个。可怜此人,多与我家出气力,切须报答他。”

在管道升嫁与赵孟頫的三十年里,赵氏门庭兴盛,才学精进,声望日隆,这其中泰半的功劳,大概要归于管道升。

难以想象,被纷繁的家事所包围的这位治家妇人,在治家之外,还治出了流传后世的不少书画和《墨竹谱》,我们普通人在目瞪口呆之余,除了唤她一声神仙,还能说啥呢?

也许还是有人要嘀咕,管道升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她嫁了赵孟頫,但后人对她的称呼,注意,是管夫人,不是赵夫人。

世间女子,若嫁了一个有颜值、有才华、有情意、有前途的郎君,其中大概率,大约是会不知不觉放弃自己,成全郎君的。

像管道升这般,奋力与夫君旗鼓相当的,实在少之又少。

这到底是一对怎样的神仙眷属?

4

我们知道赵孟頫是神仙。

当年赵孟頫去到大都,忽必烈瞧他第一眼:“神仙呀!”打眼再瞧:“还是神仙呀!”

神仙娶的娘子,也是神仙。

他们算得上是神仙眷属。

而且是很要好的神仙眷属。

赵孟頫爱夸我娘子多么地有才华,管道升也在题跋中时时提到自家夫君:“吾松雪”如何如何,“吾松雪”又如何如何——无须多想,便觉旖旎。

他们写给各自亲友的信里,也会常常提到彼此。赵孟頫说起娘子最常用的是拙妇、老妻。而管夫人给婶婶和中峰师的信里,也会提到官人和良人。这一定是两人平时的习惯,以致于赵孟頫代入到妻子的角色时,也是顺手拈来“官人”如何如何。

赵孟頫体贴妻子日日繁忙不得安宁的痛苦,会代笔作书,《秋深帖》、《久不上记帖》、《久疏上状帖》 大概全是一样的情况。管道升也体贴夫君做官的不顺和不怿,会在赵孟頫压力山大的时候很有义气地表示:官人你若有千斤担,为妻与你分担五百斤。官人你若想浪江湖,为妻愿与你走天涯。

这是他们在《渔夫图》上的相和词: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侬在东南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赵孟頫

“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山月照,晚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间去雪水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

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斟美酒,脍新鱼,除却清闲总不如。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管道升

这一对儿神仙眷属的相互成全,是多方面的,如同他们在《墨竹图》和《秋深帖》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被后世演绎成了我侬曲的***。

据说赵孟頫想纳妾,写封信寄与管道升:

“我学士,尔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也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管道升反手一记,就是那首著名的《我侬曲》: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

但《我侬曲》(或名《我侬词》、《你侬我侬》),是个说不清楚的事。

明朝成化、弘治、嘉靖年间,与《我侬曲》同出一胎的《锁南枝》、《泥捏人》、《挂枝儿》大为流行。

明人陈开先的《一笑散》里,提到了《锁南枝》,并且说:据说这是赵孟頫和管夫人写的。这可能是最早提到《我侬曲》和管赵相关的记载。

稍晚一些,明人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卷七十,以***性极强的笔调,记载了管道升以《我侬曲》打消赵孟頫纳妾念头的故事,并附有赵孟頫“我学士尔夫人”词和管道升“你侬我侬”词,已和如今流传的故事一般无二了。

再后来冯梦龙整理民歌集《挂枝儿》,在其《欢部》中记载了一则小曲《泥人》:

“泥人儿。好一似咱两个。捻一个你。塑一个我。看两下里如何。将他来揉和了重新做。重捻一个你。重塑一个我。我身上有你也。你身上有了我。”

——冯梦龙《挂枝儿 欢部 泥人》

冯梦龙在《泥人》下面说,这原来是赵孟頫写给管道升的曲,略略改过几个字。

“你侬我侬”是赵孟頫写给管道升的,还是管道升写给赵孟頫的,还是一起合写的,还真不好说。

惟一没有疑问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缱绻。

5

延佑五年,管道升脚气病复发,经赵孟頫多次上书请求,次年四月,方得南归。

他们终于可以像以前的心愿那样,买一叶扁舟逍遥江湖去也。可惜,五月十日,途经山东临清时,管道升病逝于舟中。

这一年,赵孟頫六十六岁,管道升五十八岁。

酷暑长途三千里,赵孟頫扶棺南归,一度觉得生不如死。

“孟頫得旨南还,何图病妻道卒,哀痛之极,不如无生!酷暑长途三千里,护柩来归,与死为临。”

近三个月后,八月五日,赵孟頫写下了小楷《洛神赋》。

《洛神赋》又名《感甄赋 》,表达的是曹植人神相隔的痛楚与思念。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赵孟頫在临写《洛神赋》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是不是神仙管道升?

在秀美绝伦的墨迹下,掩盖的是一颗放不下的破碎之心。

“自老妻之亡,哀悼痛切,如在醉梦,当是诸幻未离,理自应尔。……

盖是平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一旦哭之,岂特失左右手而已耶!哀痛之极,如何可言?……

卅年陈迹,宛若梦幻……

盖孟頫与老妻不知前世作何因缘,今世遂成三十年夫妇?又不知因缘如何差别,遂先弃而去?使孟頫栖栖然无所依。今既将半载,痛犹未定……”

三年后,赵孟頫也去世。两人合葬于湖州德清县东衡山南麓。

这时候,管道升***的一生才算真正落幕——她与赵孟頫曾在这世间携手同行,照亮过彼此,成就了彼此。

古代有没有“赵孟钴”这个人﹖

1.有关中秋节的成语,诗句

有关中秋节的成语和诗句

圆月东升、皓月当空、花好月圆、、、、、

月到中秋分外明:指中秋节的月亮特别圆又亮.

月白风清:月光皎洁,清风轻轻吹来.

摇曳生姿:因飘汤而产生优美的姿态.

银光闪闪:指月光照耀而产生的反射.

皎月当空: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空.

天伦之乐:全家团聚一堂的快乐.

万籁俱寂:形容夜深人静,寂然无声.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过节的时候,会特别的思念亲人.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2.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和成语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点评: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字子由)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形容中秋节的成语及解释:1、花好月圆:形容美好圆满。

多用作新婚颂辞,2、皓月当空: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晴和。3、月到中秋分外明:指中秋节的月亮特别圆又亮。

4、桂子飘香:桂花一般是中秋节前后的开放,因此桂子飘香指的就是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3.关于中秋节的月亮的诗句和成语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关于中秋节的成语:花好月圆、闭月羞花、风花雪月、冰壶秋月、明月高照、明月如钩、明月皎皎、浩月当空、一轮浩月、月亮皎洁、新月当空、一弯新月、一钩残月、月挂星汉、月色朦胧、月色迷人。

4.关于中秋节的词语和成语有哪些

1. 嫦娥奔月 [ cháng é bèn yuè ]

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2. 花好月圆 [ huā hǎo yuè yuán ]

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 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3. 冰壶秋月 [ bīng hú qiū yuè ]

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 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4. 霸王风月 [ bà wáng fēng yuè ]

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5. 桂子飘香 [ guì zǐ piāo xiāng ]

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6. 三节两寿 [ sān jié liǎng shòu ]

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7. 光明正大[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原指明白不偏邪。 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8. 月朗星稀 [ yuè lǎng xīng xī ]

皓月当空,星星稀少。

9. 风花雪月 [ fēng huā xuě yuè ]

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 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生活。

10. 水中捞月 [ shuǐ zhōng lāo yuè ]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5.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成语有哪些

冰壶秋月 宾饯日月 宾饯日月 冰壸秋月 不日不月

霸王风月 百星不如一月 步月登云 闭月羞花 残冬腊月

嘲风弄月 嘲风咏月 春花秋月 长年累月 成年累月

常年累月 撑霆裂月 蹉跎日月 蹉跎岁月 裁月镂云

喘月吴牛 雕风镂月 得月较先 戴月披星 带月披星

待月西厢 二分明月 月夕花朝 风高放火,月黑

风光月霁 风花雪月 芳年华月 风清月白 风清月皎

风清月朗 风清月明 风情月思 风前月下 风情月意

风情月债 飞霜六月 风月无边 风月无涯 风云月露

光风霁月 花残月缺 花辰月夕 花晨月夕 海底捞月

寒冬腊月 花好月圆 猴年马月 河倾月落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荒时暴月 壶天日月 华星秋月 河斜月落

皓月千里 烘云托月 花颜月貌 烘云讬月 海中捞月

壶中日月 花朝月夕 花朝月夜 霁风朗月 镜花水月

积年累月 经年累月 积日累月 近水楼台先得月 积岁累月

九天揽月 霁月光风 今月古月 旷日引月 临风对月

驴年马月 流星赶月 镂月裁云 六月飞霜 累月经年

朗月清风 落月屋梁 面如满月 沐日浴月 抹月秕风

抹月批风 明月清风 明月入怀 年该月值 拈花弄月

年深月久 年头月尾 弄月嘲风 牛衣岁月 弄月吟风

拿云捉月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花朝月夕 春花秋月

柳暗花明 风花雪月 闭月羞花 蔽月羞花 镜花水月

月圆花好 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花朝月夕

春花秋月 风花雪月 羞花闭月 闭月羞花 镜花水月

月朗星稀 月缺花残 风花雪月 光风霁月 月怀一鸡

闭花羞月 众星捧月 水中捞月 花容月貌 吟风弄月

秋月寒江 洪云托月 镜花水月 日月如梭 日月经天

蹉跎岁月 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猴年马月 峥嵘岁月

6.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和祝福语有哪些啊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齐已.《中秋月》)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4、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1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1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1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1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1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6、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陆龟蒙.《中秋待月》)

17、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元好问.《倪庄中秋》)

18、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晏殊.《中秋月》)

20、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7.关于中秋节的诗句有那些

辞别诗句: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中秋佳节诗句:《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边塞诗句: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塞下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子夜秋歌》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

书画大家赵孟頫生平如何?作品怎么样?

***如你生活在南宋末年,被视为胡人的蒙古人一统江山,你是选择隐逸山野,还是顺应潮流出仕,浮沉政海?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必须做出选择,没有第三条道路和其他可能。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频繁,这样的问题经常出现,拷问士大夫的灵魂。

赵孟钴,这位宋代王孙,曾特意逃避,最后还是选择了出仕元朝,虽然并非出于自愿。这个选择成就了他,也为他带来时人的讥讽和后人的非议。中国美术史家李铸晋在《鹊华秋色:赵孟钴的生平与画艺》一书中,探讨了赵孟钴的家世、师承、仕元的心境。赵孟钴后半生走上仕途,连续受到元世祖等几位皇帝的赏识,最后官至一品。李铸晋认为,对于赵孟钴个人而言,这是个正确的选择。“中国的历史上,增添了这样一位重要而伟大的人物。他发挥了更多方面的才能,尤其在书画方面,更有极高的成就。”在李铸晋看来,正是这样的选择,赵孟钴成为元代书画集大成者,远接唐宋,下启元明清。为赵孟钴的画艺作继往开来的定位,使赵孟钴在艺术史上重新闪光。

赵孟钴表面上是成功的,但内心非常痛苦,他有“误落尘罔中,四度京华春”之句,他的夫人有词曰:“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痛苦的根源,显然是在时人看来名节之丧。赵孟钴擅画墨竹,明代张白斋在其墨竹画题曰:“先生画竹满人间,画竹争如画节难。狼藉一枝湖水上,与人堪作钓鱼竿。”

不走进赵孟钴的内心世界,难以了解其艺术特色和成就。《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钴的代表作,描绘的是山东济南的鹊山和华不注山。鹊山位于黄河以北,山体***;华不注山位于黄河以南,山体尖耸。画中,赵孟钴将两座山分置于画面的一左一右,构图左右平衡,鹊山漫圆,华山高耸,树木茂盛,一派秋色美景,大气古远,被画界誉为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作。《鹊华秋色:赵孟钴的生平与画艺》讲述了《鹊华秋色图》这幅名画诞生的经过。我读此书,更看重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境界,以及遗民心态怎样影响诗歌和艺术。

赵孟钴在济南做官多年,然而,《鹊华秋色图》并不是在山东画的,而是在他的家乡浙江画就的。这幅画是解好友周密乡思之渴。鹊华浓郁的秋色,其实是乡愁。“多病相如已倦游,思归张翰况逢秋。鲈鱼莼菜俱无恙,鸿雁稻粱非所求。空有丹心依魏阙,又携十口过齐州。闲身却羡沙头鹭,飞去飞来百自由。”赵孟钴的这首诗就是寄寓在《鹊华秋色图》中的心曲。“鹊华秋色翠可食,耕稼陶渔在其下”,在动荡的时代里,中国文人的理想和归宿就是归隐田园,从陶渊明到赵孟钴,这成为一条主线,贯穿中国的历史。

每一次的***交替或制度更迭都会产生一大批前朝的遗老遗少。遗民心态是怎样影响中国的诗歌和书画,从赵孟钴而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的链条。元末四大家之一的王蒙是赵孟钴的外孙,元末隐于杭州黄鹤山;明初曾在山东任知州,后受胡惟庸案牵连入狱,死于狱中。明末钱谦益降清,遭猜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如果说,王蒙和钱谦益是出仕不成功的赵孟钴,那么,“八大山人”朱耷则是不合作的、隐逸的赵孟钴。

正如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中所说:“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痛苦。”痛苦宣泄成就了诗歌与艺术,基于个人的遭际和民族的患难,遗民的孤愤、忧时、决绝,将艺术推向顶峰。

吟风弄月.造句:

宋人首倡书画“尚意”之风,主张不拘常法,追求性灵之意趣,强调自出新意,叛逆传统。但自苏、黄、米、蔡之后,书风渐渐空疏荡逸,直至元代的赵孟頫奇峰突起,书法方始进入一个新境界。

赵孟頫(1254—1322)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他博学多才,善于诗文、考据学,精通音乐,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南宋王朝当时已如大厦将倾,他是在坎坷忧患中度过自己青少年时期的。他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是元代当之无愧的书坛盟主。他推崇简约的书画风格,其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他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其“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传世书迹较多,传世画作有《鹊华秋色图》、《红衣罗汉图》、《幼舆丘壑图》、《秋郊饮马图》、《江村渔乐图》。著有《松雪斋文集》10卷(附外集一卷)。

赵孟頫一生与书法为伴,曾反复学习与临摹过钟繇、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米芾、智永、褚遂良、李邕等人的作品,对王羲之、王献之的书帖更是情有独衷,临写过数百本。在广泛学习古人的基础上,赵孟頫的书法遂能集晋韵、唐法、宋意于一体,并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他是篆、隶、楷、行、草样样精通的书法大家,其晚年创作的集中了金文、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六种书体的《六体千字文》长卷便是一座琳琅满目的艺术宝库,这其中最具有创造价值和影响力的当属楷书和行书。

赵孟頫创立了楷书史上独具特色的“赵体”,与唐楷的欧体、颜体、柳体并列为楷书四体。赵体不像欧体或者柳体那样高长而是字形偏于扁方,结体宽绰而不失古朴;也不像颜体、柳体那样比较注重横轻竖重或提按等传统程式,而是用笔圆润,结体娴雅。这种楷书吸收了行书的一些成分,点、横、撇、捺之间动静相宜,流美动人。同时,其用笔不拖泥带水、不含糊暖昧,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都十分清晰,使学书者易懂易学。与唐楷三体相比,赵体楷书既得晋人风流倜傥之神韵,又具唐人法度端严之雍容,读其字,会感到他既能从容不迫地掌控线条,又能在平和澹定之中时露锋芒。就书法风格来讲,如果说欧体险峻遒劲、颜体雍容大度、柳体骨力劲健,赵体则闲雅秀逸,是文人书卷风流气质的典型代表。其楷书代表作有《胆巴碑》、《妙严寺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如《赤壁赋》,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堪称书法传世经典之作。

在赵孟頫的各体书艺中,传世最多者当推行草。其中包括了大量的书信和题跋。他的行草从各个方面汲取了二王精华,同时又融入己意,秀美潇洒,风流俊赏。传世名作有《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洛神赋》、《赤壁赋》、《七绝诗册》等。晚年行书《七绝诗册》云:“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事,云在青天水在瓶。”最后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借用了唐代李翱向禅僧问道的故事,据说黄药禅师指点李翱当学在天之云逍遥自在,或如在瓶之水恬静淡然。赵孟頫用此语也许正是以之与自己的人生相印证。此帖短短五行大字,字形由收敛而渐趋舒展,由小渐大,最后一句,墨色亦由浓而淡,就如书写者的心境,渐渐在书写中会意升华,洇开一片慧心禅悟。

赵孟頫之于书法史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异彩纷呈、精妙绝伦的书迹,更在于他以自己的书法实践所倡导的艺术精神。北宋四家后,世人追捧“尚意”书风,标举个人性情,但却日益忽视书法技艺层面的积累与练习,从而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粗率单薄、疏野浅露的怪圈。赵孟頫之所以力尊古体、追摹晋唐,显然是看到了这一弊端。赵之一生几乎遍临名帖,对各家书法都了然于胸。综观其书作,钟繇之质朴沉稳,羲之之蕴藉潇洒,献之之流丽恣肆,李邕之崛傲欹侧,皆能融入其笔端纸墨。如果没有如此深厚的艺术积累,就不可能成就这样一位书法***。如果说晋唐书法给予赵孟頫的是风韵与法度的双重熏陶,那么,宋代书法给予他的就是推陈出新、率性而为的勇气和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赵孟頫既是宋代“尚意”书风的纠偏者,又是最好的传承者;既是晋唐书风的尊奉者,又是最全面的发挥者。因此,后人评他为“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称他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的书法大家。整个元代书法几乎都笼罩在他的荫庇之下,明清许多著名书家也多从他处受益。他是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第三个影响深远的***。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烦的字在朝鲜、日本也非常风行。

在绘画方面,他开创了元代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新风尚,使文人画走向全面成熟。首先。在创作心态上,赵孟頫作画显得轻松自如,不像他之前的宋代画家那样绘画如视劲敌,不敢有丝毫疏忽。因此,他的绘画形象简练概括,很少细节描绘,而注重整体气势。作为文人画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以书入画。作为一代书法大家,赵孟頫用不同笔法表现不同世象,比如石以飞白笔勾勒,竹以八分,而水用篆体。他所独创的荷叶皴,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他还提倡“作画贵有古意”,也就是以古为门面而创造新意。赵孟頫的古是与工对意的,工指南宋以来院体画“用笔纤细,敷色浓艳”的风格。赵体画在工细中见简率,其画风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跳出工艳琐细之窠臼而别开质朴自然之生面。

《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的一幅佳作,描绘山东济南郊区的鹊山和华不注山一带的秋景,***取平远法构图。画中长汀层叠渔舟出没,林木村舍掩映,平原上两山突起,遛遥相对。本图林木种类颇多,红绿相间,枯润相杂;树姿高低直鼓变化丰富,布置得宜,聚散自然,故多而不繁,疏朗有致。作者用写意手法画诸岸树木,树干简略双钩,树叶用墨随意点成,笔法灵活,书法意趣浓厚。山峦皴法细密,青绿晕染。房舍人畜、芦荻舟帆均精描细点,再渲染青、赭、红、绿,设色明丽清淡,风格古雅俊秀,他创造性地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融为一体。综观全图,水陆交接、林木聚散、平原远近、两山对峙、屋宇人物,诸多景物被安排得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显示了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很客观地评价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赵孟頫儒雅安详的书画姿态也影响了他的家庭,他的夫人管道昇能书,善画墨竹梅兰,笔意清绝。儿子赵雍也精通书画。据说赵孟頫欲置妾,曾作词试探调侃管道舁:“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何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而管道舁则作《我侬词》以答之:“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通篇情重意浓、入骨化血。据说“松雪得词,大笑而止”,从此再未提过纳妾之事。赵孟頫仕途彷徨时,还是管道昇以《渔父词》箴其归去:“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赵孟烦有此才情远见的妻子,也是他一生之大幸。

宋朝灭亡后,赵孟頫躲回家乡潜心书画,后被元世祖请到宫廷。赵孟烦气宇轩昂,风度卓然,才高八斗,诗书画俱佳,深得元世祖的赞佩。此后,赵孟頫一直留在元世祖的身旁,其排位甚至在右丞相叶李之上。有一次,赵孟頫骑马从宫墙外走过,不小心竟连人带马掉到护城河里去了。元世祖知道后,立刻命人将宫墙朝后移两丈,将道路放宽,以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虽然元世祖对赵孟頫的才华推崇备至,政治上却并不授以重任,其中的苦楚和欢乐也只有赵孟烦自知,他更是寄情于书画之中,求得心灵的慰藉和安抚。

身为赵宋宗室后裔,赵孟烦却入仕元朝,宦海一帆风顺,使其一生毁誉参半。“清初第一写家”傅山最执于“人品高书品自高”,他的画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渗透着孤高品格和崇高气节,“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画征录》)。傅山“一生重气节,以圣贤自许”,认为“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因而痛诋赵孟頫、董其昌之书,评价其作品柔靡轻弱、不足为法。这样“以人论书”,显然有失公允和偏颇。平心而论,赵孟烦不愧为一代艺术宗师,他浸*于魏晋风度之中,其风雅精致的气质和洗练简凝的技巧,为元明书画开一代先风。傅山也不得不承认赵孟頫墨迹“圆转流丽”,并甚爱之。以人论书的非难使赵孟頫屈沉艺史几百年,但他仍是中国文艺史上少有的全才,大概只有宋朝苏东坡、明代董其昌可以和他相提并论。

“先画后书此一纸,咫尺之间兼二美”,赵孟頫书画诗印四绝,当时就已名扬中外,日本、印度人士都以珍藏他的作品为贵。作为一代宗师,不仅他的友人高克恭、李仲宾,妻子管道舁,儿子赵雍受到他的画艺影响,而且***唐棣、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頫的美学观点,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为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绮丽篇章。

鉴于赵孟頫在美术与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卓越贡献。

1、当时的文学作品大多比较颓废。但也并非全是吟风弄月,也有对社会进行讽刺的。

2、他所做的文章与寻常吟风弄月的作家不同,很有独到见解。

3、时至今日赵仵作还有兴趣和在下吟风弄月,猜谜解题呀!呵呵,那小弟就说说自己的愚见吧。

4、时常喜欢到险峻之地,吟风弄月,观览胜景。

5、抑且幼无父母,无些拘束,终日吟风弄月,放浪江湖,把些家事多弄掉了,连妻子多不曾娶得。

6、崔硕虽然不事张扬,但其诗才却是你我皆知,说不得吟风弄月、红袖添香,昨夜便又在哪位佳人怀中做出一首好诗来。

7、想不到,你还有心情在这里吟风弄月。

8、有的人浑浑噩噩,混吃等死;有的人翻陈出新,吟风弄月,大家都是在过日子,但是质量肯定不太一样。

9、又逢中秋节,我用最深的情意改造,用最美的祝福剪裁,为你送上一轮多功能圆月,助你把成功跨?月?,把烦恼穿?月?,常让心情喜?月?,多把快乐翻?月?,和幸福一起吟风弄月。祝你中秋快乐,合家幸福!

10、这块玉牌呈长方形,上端穿孔,孔端两面刻划相同的夔龙纹,正面浅浮雕风景人物,一位玉面书生正在竹下吟风弄月,给人一种?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11、本公子最近潜心学问,这种事情本来是不去的,不过西子湖畔风光不错,正可以吟风弄月一番,又是玉涛你来相邀,我也不为己甚,便遂了你的意吧。

12、是顾文伦在抚琴,王轩与这位老伯交往很少话家常,更不要说这吟风弄月的风雅事,不仅赞叹道:没想到顾老伯如此精通音律。

13、他一心遮掩周全,几次拖延阅兵时日,又百般讨好,邀了靖州文士大儒与萧逸游湖望山吟风弄月的消遣。

14、东大的校园绿化水平全国闻名,花草树木随处可见,景色怡人,校园的林荫道很有点浪漫的气息,是吟风弄月的好地方,也是偷情幽会的好去处。

15、周承业觉得仕途无望,将来更没有机会继承家业,于是变得颓废浪荡起来,平日里经常与一些浮浪子弟混迹于花街柳巷,干些吟风弄月的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