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寒于水是成语吗_冰寒于水是什么动物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7-01 0
  1. 冰寒于水是什么意思
  2. 冷有关的成语?
  3. 形容冬天动物的四字词语
  4. 冰冷于水是什么意思 冰冷于水的意思
  5. “冰寒于水”的下一句是什么?
  6. 冰寒于水词语解释
  7.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是什么意思?

① 什么水什么有的成语有哪些

没有 什么水什么有 的成语,有 结尾的成语如下:

子虚乌有 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冰寒于水是成语吗_冰寒于水是什么动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左宜右有 宜:适宜,适合。形容多才多艺,什么都能做。

包罗万有 犹包罗万象。

得未尝有 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同“得未曾有”。

何所不有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吉人自有天相 相:帮助,保佑。谓天佑善人。同“吉人天相”。

家藏户有 指家家都有。

将无作有 把没有的事情当作有。

将无做有 把没有的事情当作有。同“将无作有”。

强中自有强中手 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同“强中更有强中手”。

是非自有公论 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会作出恰当的评判。

通无共有 指互相接济;互通有无。同“通共有无”。

得未曾有 从来没有过。

亘古未有 亘古:***有责从古代到现在。从古到今都不曾有过。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何罪之有 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化为乌有 乌有:哪有,何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

据为己有 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攫为己有 攫:夺取。有强行手段夺取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绝无仅有 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旷古未有 旷古:自古以来所没有的。自古以来从来不曾有过。形容极为罕见。

前古未有 自古以来未曾有过。

前所未有 从来没有过的。

强中更有强中手 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

谈空说有 泛指闲谈、空谈。

无奇不有 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无所不有 什么都有(多指不好的事物)。

无中生有 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相惊伯有 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

一无所有 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应有尽有 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

有鼻子有眼 比喻把虚构的事物说得象真实的一样。

② 什么水什么天成语组词

碧水蓝天

③ 什么林什么水成语

最大的手( 一手遮天) 最大的工程(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 和 女娲造人) 最高的巨人—— 顶天立地 最大的嘴、最深的呼吸—— 气吞山河 最长的腿—— 一步登天 最大的手 ——一手遮天 最吝啬的人 ——一毛不拔 最宽阔的胸怀 ——胸怀若谷 最长的寿命 ——万寿无疆 最宝贵的话 ——金玉良言 最厉害的贼 ——偷天换日 最宽的嘴巴 ——口若悬河 最贵的话 —— 一语千金 最难的话 —— 一言难尽 最快的话 ——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最重的话 —— 一言九鼎 最准的话 ——一言为定 最有价值的话 ——一诺千金 最诚的忠言 ——金玉良言 最大的誓言 ——海枯石烂 最广的话—— 一言千里 最有学问的人 ——无所不知 最大的家—— 四海为家 最爱学习的人—— 如饥似渴 最爱工作的人 ——废寝忘食 最长的时间 ——千秋万代 最长的棍子 ——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战斗 ——一网打尽 最惨的结局 ——一败涂地 最彻底的劳动—— 斩草除根 最大的满足 ——天遂人愿 最多的颜色 ——万紫千红 最费时的工程 ——百年树人 最繁忙的季节—— 多事之秋 最公开的事情 ——尽人皆知 最高明的医术—— 药到病除 最高超的技术—— 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挥 ——一呼百应 最好的记忆 ——过目成诵 最大的眼—— 放眼世界 最小的针 ——无孔不入 最怪的动物 ——虎头蛇尾 最大的容量 ——包罗万象 最难做的饭 ——无米之炊 最大的变化 ——天翻地覆 最快的速度 ——风驰电掣 最大的差别、最悬殊的区别 ——天壤之别 最短的季节 ——一日三秋 最大的手术—— 脱胎换骨 最大的冒险 孤注一掷 最大的树叶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最大的声响 惊天动地 最错的追求—— 南辕北辙 最远的地方—— 天涯海角 最大的进展—— 一步登天 最荒的地方—— 不毛之地 最险的时候—— 千钧一发 最大的本领 ——开天辟地 最反常的气候 ——晴天霹雳 最昂贵的稿费—— 一字千金 最长的句子—— 文不加点 最大的被子—— 铺天盖地 最大的空间 ——无边无际 最大的影集 ——包罗万象 最大的*** ——九死一生 最好的生意 ——一本万利 最绝望的前途—— 山穷水尽 最远的分离—— 天壤之别 最繁忙的航空港 ——日理万机 最彻底的美容术—— 面目全非 最长的一天 ——度日如年

④ 成语东什么水什么

东山再起

dōngshānzàiqǐ

[释义] 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 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辨形] 再;不能写作“在”。

[近义] 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 死灰重燃 重作冯妇

[反义] 风流云散 一去不返 过眼烟云 急流能退

[用法] 多用于本来有势力、有地位或有影响的人。一般作谓语

⑤ 什么什么什么水的成语

一廉如水、一清如水、一潭死水、一衣带水、一败如水、上善若水、乐山乐水、乐山爱水、

乘高决水、买臣覆水、交淡若水、以水投水、以水救水、以水济水、以石投水、依山傍水、

兼葭秋水、冰寒于水、出山泉水、剩山残水、千山万水、双瞳剪水、名山胜水、听风听水、

啜菽饮水、大禹治水、如石投水、如鱼似水、如鱼得水、尺山寸水、巴山蜀水、廉泉让水、

归之若水、心同止水、心如止水、悬河注水、悬河泻水、悲歌易水、情深潭水、抽刀断水、

拖人下水、拖人落水、拖泥带水、撮盐入水、斗升之水、春风沂水、显山露水、望穿秋水、

残山剩水、残汤剩水、污泥浊水、沾泥带水、流年似水、涸鱼得水、涸鲋得水、清尘浊水、

清汤寡水、游山玩水、游山翫水、源头活水、滚瓜流水、爬山涉水、登山临水、登山涉水、

白山黑水、盈盈一水、盈盈秋水、秤薪量水、穷山恶水、竹篮打水、簟纹如水、臣心如水、

芙蓉出水、若涉渊水、落花流水、蒲元识水、蛟龙失水、蛟龙得水、蛟龙戏水、蛟龙擘水、

蜻蜓点水、行云流水、裁云剪水、裁云翦水、观山玩水、观山翫水、走花溜水、跋山涉水、

连汤带水、重山复水、青山绿水、青蓝冰水、餐风宿水、饭蔬饮水、马前泼水、马如流水、

马龙车水、高山流水、黄尘清水、黄汤淡水、黄汤辣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⑥ 什么水的成语有哪些

巴山蜀水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跋山涉水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白山黑水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冰寒于水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残山剩水 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臣心如水 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

抽刀断水 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

出山泉水 出山:比喻出仕。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

春风沂水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啜菽饮水 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登山临水 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簟纹如水 簟:竹。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

斗升之水 比喻微薄的资助。

⑦ 什么上什么水成语

带上和水字的成语应该是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⑧ 四个字的成语什么水过江

你好~

你说的是 涉水过江 吗?

意思是没有条件渡水,只能趟水过江了。 指事要由浅到深从头做起。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助你(*^▽^*)

⑨ 水什么的成语

水到渠成

水中捞月

水远山长

水泄不通

水清无鱼

水天一色

水色山光

水涨船高

水深火热

水性版杨花

水土不服

水 *** 权融

水米无交

水陆毕陈

水火无情

水阔山高

水光山色

水到渠成

水落石出

水流花谢

水洁冰清

水火无交

水火不辞

水滴石穿

水碧山青

水火不相容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⑩ 风什么水什么成语

风飡水宿、 宿水餐风、 春风沂水、 餐风宿水、 风门水口、 沂水春风、 风宿水飡、 水佩风裳、 风行水上、 风飧水宿、 顺水顺风

冰寒于水是什么意思

阳春白雪、冬日暖阳、银装素裹、春寒料峭、冰天雪地、寒蝉凄切、白雪皑皑、粉妆玉砌、寒冬腊月、数九寒冬、滴水成冰、大雪纷飞、橙黄橘绿、天寒地冻、千里冰封、雪虐风饕、风刀霜剑、傲雪凌霜、冰冻三尺、风雨凄凄、玉树琼枝、漫天飞雪、寒风刺骨、玉树银花、十冬腊月、岁暮天寒、寒气逼人、风雪交加、朔风凛冽、冬温夏凊、冰魂雪魄、冬日可爱、瑞雪纷飞、万里雪飘、集萤映雪、雪花飞扬、冬裘夏葛、雪窖冰天、六出纷飞、寒气袭人、欺霜傲雪、白雪茫茫、春生夏长、天凝地闭、冰寒于水、冰封雪盖、燕雁代飞、粉装玉砌、春冰虎尾、凛若冰霜、葛屦履霜、风号雪舞、漫天风雪、林寒洞肃、黄绵袄子、冰封大地、寒风侵肌、山寒水冷、冰雪严寒、冰山难靠、积雪封霜、冰天雪窑、号寒啼饥、冰寒於水、腊梅怒放、片地风霜。

希望对你有帮助!

冷有关的成语?

拼音:

bīng hán yú shuǐ

解释: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处: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七·南齐》:“蘧(道愍)始师章(继伯),冰寒于水。”

例句:

形容冬天动物的四字词语

『壹』 关于冷的成语

冷眼旁观,冷热自知,冷眼相待,冷嘲热讽,冷暖自知,残羹冷炙

『贰』 跟冷有关的成语

冷言冷语、 心灰意冷、 残羹冷炙、 冷若冰霜、 不冷不热、 冷嘲热讽、 人情冷暖、 忽冷忽热、 冷血动物

『叁』 类似"冷()冷()"的成语有哪些

类似"冷()冷()"的成语一共有三个:冷心冷面、冷眉冷眼、冷言冷语。

『肆』 关于天气寒冷的成语有哪些

北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瑞雪纷飞 冰天雪地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瑞雪纷飞 冰天雪地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白雪皑皑 冰封大地 冰天雪地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银装素裹

冰天雪地 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白寒风侵肌,朔风凛冽,寒气凛冽,岁暮天寒,白雪皑皑 寒风刺骨

寒冬腊月 〖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冰雪严寒 〖解释〗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天凝地闭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缩手缩脚 缩:收缩。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折胶堕指 极言天气寒冷。

欺霜傲雪 欺:欺凌。傲:傲视,傲岸。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林寒洞肃 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饥寒交切 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饥冻交切 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寒风侵肌 形容天气寒冷

雪窖冰天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雪虐风饕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嘘寒问暖 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啼饥号寒 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天寒地冻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岁暮天寒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十冬腊月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凄风苦雨 凄风:寒冷的风;苦雨:久下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料峭春寒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号寒啼饥 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寒附火者 因为寒冷而靠着火取暖的人。

风雨凄凄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风刀霜剑 寒风象刀,严霜象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唇亡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伍』 与冷有关的成语

冷言冷语、抄

心灰意冷、

残羹冷炙、

冷若冰霜、

不冷不热、

冷嘲热讽、

人情冷暖、

忽冷忽热、

冷血动物、

冷酷无情、

坐冷板凳、

面冷言横、

傍观冷眼、

闲曹冷局、

山寒水冷、

冰清水冷、

冷眼静看、

冷心冷面、

龟冷支床、

枕冷衾寒、

火尽灰冷、

坑灰未冷、

冷眼相待、

知冷知热、

回寒倒冷、

艳如桃李,冷如霜雪、

冷面寒铁、

冷灰爆豆、

热肠冷面

『陆』 关于冷和热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冷的成语:

冰天雪地

滴水成冰

冻手冻脚

寒风刺骨

寒气逼人

天寒地坼

天寒地冻:

透骨奇寒

雪窖冰天

雪虐风饕 傍观冷眼 不冷不热 冰清水冷 冰炭不言 冷热自明 不择生冷

残杯冷炙 残羹冷饭 残羹冷炙 打入冷宫

龟冷支床 龟冷搘床 火尽灰冷 忽冷忽热 横眉冷目

横眉冷眼 尖言冷语 坑灰未冷 冷窗冻壁 冷嘲热讽

冷嘲热骂 冷锅里爆豆 冷灰爆豆 冷酷无情 冷面寒铁

冷暖自知 冷若冰霜 令人齿冷 冷水浇背 冷水浇头

冷血动物 冷心冷面 冷语冰人 冷眼静看 冷言冷语

冷眼旁观 冷言热语 冷眼相待 泼冷水 凄风冷雨

清锅冷灶 清灰冷火 清灰冷灶 衾寒枕冷 人情冷暖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山寒水冷 闲曹冷局 玄辞冷语

心灰意冷 闲言冷语 余杯冷炙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坐冷板凳

枕冷衾寒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大雪纷飞 滴水成冰

寒风凛冽

寒冬腊月

数九寒天 天寒地冻

热的成语: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官张火伞

火伞高张;焦金烁石;流金铄石;吴牛喘月;五黄六月;挥汗成雨;汗流浃背;沉李浮瓜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

浑身出汗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满头大汗 大汗淋漓 火伞高张;皎阳似火;夏日可畏;焦金烁石;流金铄石;吴牛喘月;五黄六月;挥汗成雨;汗流浃背;沉李浮瓜

『柒』 与严寒冰冷有关的成语有什么

寒冬腊月,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冰冻三尺。希望***纳

『捌』 关于人寒冷的成语有哪些

1、大失所望 2.百念皆灰----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3.心如死灰----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4.朽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5.枯木死灰----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6.槁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7.灰心槁形----形容意志消沉,形体枯槁 8.灰头土面----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9.心灰意冷----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10.心灰意懒----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11.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12.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玖』 关于冷的成语有哪些

唇亡齿寒、

春寒料峭、

嘘寒问暖、

寒冬腊月、

凄风苦雨、

滴水成冰、

天寒地冻、

雪虐风饕、

风刀霜剑、

风雨凄凄、

十冬腊月、

岁暮天寒、

啼饥号寒、

缩手缩脚、

雪窖冰天、

凄风冷雨、

天凝地闭、

林寒洞肃、

折胶堕指、

寒风侵肌、

冰雪严寒、

唇竭齿寒、

唇揭齿寒、

饥冻交切

『拾』 有关“冰”的成语

冰肌玉骨、滴水成冰、冰寒于水、冰天雪地、冷若冰霜。

一、冰肌玉骨

释义: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性肌肤洁白细腻。也形容梅、水仙、荷花等鲜艳洁净。

出自:后蜀 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示例:白色的梅花如银雕玉琢雪塑,冰肌玉骨,是那么清丽超然,清雅脱俗,清白无瑕,清正无邪,令人望之肃然起敬。

二、滴水成冰

释义: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自:宋 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示例:在滴水成冰的严冬里,爷爷照样带上狗去守林。

三、冰寒于水

释义: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自: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示例:你需明白一点,不及便是不及,无需敢不敢,昆仑传人,从来一脉相承而冰寒于水。

四、冰天雪地

释义: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出自: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示例:那株在冰天雪地里开放的腊梅好看极了。

五、冷若冰霜

释义: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出自: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示例:他是一个冷若冰霜的人,别人对他都敬而远之。

冰冷于水是什么意思 冰冷于水的意思

太多了,白雪茫茫 银装素裹 万里雪飘 千里冰封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冰清玉洁 滴水成冰

瑞雪纷飞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雪虐风饕 朔风凛冽

寒气逼人 雪上加霜 阳春白雪 冬日夏云 冬温夏清

无冬无夏 秋收冬藏 冬裘夏葛 十冬腊月 冬寒抱冰

雪中送炭 霜露之感 冷暖自知 冷若冰霜 冰寒于水

岁暮天寒 天寒地冻 冰天雪窑 冰山难靠 冰雪聪明

冰魂雪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春冰虎尾

凛若冰霜 雪窖冰天 漫天风雪

残冬腊月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白雪茫茫 银装素裹 万里雪飘 千里冰封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冰清玉洁 滴水成冰

瑞雪纷飞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雪虐风饕 朔风凛冽

寒气逼人 雪上加霜 阳春白雪 冬日夏云 冬温夏清

无冬无夏 秋收冬藏 冬裘夏葛 十冬腊月 冬寒抱冰

雪中送炭 霜露之感 冷暖自知 冷若冰霜 冰寒于水

岁暮天寒 天寒地冻 冰天雪窑 冰山难靠 冰雪聪明

冰魂雪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春冰虎尾 冬烘先生

冬裘夏葛 冬日可爱 冬日夏云 冬扇夏炉 冬温夏凊

十冬腊月

“冰寒于水”的下一句是什么?

1、冰冷于水即冰寒于水,汉语成语,拼音是bīng hán yú shuǐ,意思是冰比水冷;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2、出自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冰寒于水词语解释

“青出于蓝”

[释义]: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后来“青出于蓝”用作成语指学生通过刻苦努力,知识和学问超过老师。

[出处]:

《荀子·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北魏李谧 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璠,孔璠反过来向李谧求教。同学们做歌:“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是什么意思?

后魏人李谧,他的老师叫孔璠,他勤奋好学,几年以后,便超过了老师。孔璠是个不耻下问的人,对某些弄不明白的问题,虚心地向李谧请教。

同学们见了这情景,便作了一首打油诗: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尝,在明经。

蓝是一种草,它的叶子可做青色的染料。这里青,比喻学生;蓝,比喻老师。学者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学习永远没有止境,世上新人一定超过旧人,这就好比:青色本是从蓝草中取得的,可是从蓝取得的青色,比蓝更青;冰,本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可是由水凝成的冰,比水更凉。

后来人们比喻学生超过老师,青年超过老年,就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或「青出于蓝」。把「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简化为「冰寒于水」,其意和「青出于蓝」相似。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

这句话的出处是:先秦·荀子《劝学》

此作品篇幅较长,我给大家节选了包含这句话的几段原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江海 一作:江河)

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经》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做善事(难道是)不能累积(的)吗?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这里有一些我觉得比较重要的词汇,单独解释给大家看看:

构:结,造成。

畴:通“俦”,类。

质:箭靶。的(dì):箭靶的中心。

斤:斧子。

醯(xī):本意指醋。

蜹(ruì):飞虫名,属蚊类。

跬(kuǐ):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等于现在所说的一步、古人所说的半步。步:古人说一步,指左右脚都向前迈一次的距离,等于现在的两步。

骐(qí)骥(jì):骏马,千里马。

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驽马,劣马。驾,古代马拉车时,早晨套一上车,晚上卸去。套车叫驾,所以这里用“驾”指代马车一天的行程。 十驾就是套十次车,指十天的行程。此指千里的路程。

舍:舍弃。指不放弃行路。

锲(qiè):用刀雕刻。

镂(lòu):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蟹六跪而二螯(áo):蟹有六只爪子,两个钳子。六跪,六跪:蟹的六条腿,六,应是“八”字之误。螯,螃蟹等节肢动物身前的大爪,形如钳。

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干。下文“惛惛”与此同义。

昭昭:明白的样子。

螣(téng)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飞的神蛇。

鼫(shí)鼠:原作“梧鼠”,据《大戴礼记·劝学》 改。鼫鼠能飞但不能飞上屋面,能爬树但不能爬到树梢,能游泳但不能渡过山谷,能挖洞但不能藏身,能奔跑但不能追过人,所以说它“五技而穷”。穷:窘 困。

“尸鸠在桑”六句:引诗见《诗经·曹风·鸤鸠》。仪,通“义”。

结:结聚不散开,比喻专心一致,坚定不移。

瓠(hù)巴:楚国人,善于弹瑟。

沈:同“沉”。《集解》作“流”,据《大戴礼记·劝学》改。

伯牙:古代善于弹琴的人。

六马:古 代天子之车驾用六匹马拉;此指拉车之马。仰秣:《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仰秣,仰头吹吐,谓马笑也。”一说“秣”通“末”,头。

崖:岸 边。

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数:术,即方法、途径,引申为“科目”。

大分:大的原则、界限。

蝡(rú):同“蠕”,微动。

只看文章可能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我们得结合文章当时的创作背景来解读就比较好理解: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改变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振兴礼义,制作法度,专心致志地去实践君子之道。

既然说到这了,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评析一下这篇文章: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是这篇文章的特色。

荀子的《劝学》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其中有些警句,已成为勉励学习常用的成语。这里节选三段,在原文中本不相连,但是意脉一贯,可以独立成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些比喻取之于人们熟悉的事物,又包含丰富的含义,因此,道理能说得浅显明白,发人深思。

文章开篇就郑重地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荀子》著作的第一句。为什么首先提出学习问题呢?因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他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所以他把自己的见解,通过“君子”之口提出来,以示郑重。

在措辞上,他不说应该不断学习,而说学习不可以停止,这对纠正人们学习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毛病,更有针对性。从学派传统来说,儒家一向劝导人们好好学习。如《论语》的第一句就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荀子自称是孔子的继承人,他的著作第一句也说:“学不可以已。”这从表面上看,只是继承了儒家的“劝学”传统,其实他强调的程度显然不同。因为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而荀子则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所以,荀子是在新的认识论基础上,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就行文来说,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语言简劲,命意深广,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滔滔阐述。

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

接着,文章进一步设喻,从根本上阐明道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这正如所说,意思是“喻人之才质,非由先天本性而定,乃后起人功而定也”(见《荀子柬释》引)。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学习可以使人由“恶”变“善”,因此,他强调“輮”的作用。通过这个比喻,说明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这显然是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

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这样以设喻引出论断,显得更有说服力。论断句中的“日”字,与起句“学不可以已”的“已”字,紧密呼应,突出了要“知明而行无过”,就必须不断学习,从而有力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开篇至此为第一段。这一段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学习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学呢?荀子认为,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必须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因此,第二段首先说明:“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而这个与空想相对的“学”字,不言而喻,也就是指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这种对于学习的见解,也是荀子基于他的认识论提出来的。

荀子否认孟子所说的人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因此他强调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他在这里提出的“学”的概念,就具有唯物主义因素。接着,连设五喻,展开论证,荀子先从生活经验说起: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见得广阔;登高招手,顺风呼喊,手臂并非更长了,声音并非更大了,可是人家却能远远地看到,清楚地听到;可见利用高处、利用顺风的作用之大。推而广之,“***舆马”、“***舟楫”的人,也并非善于走路或擅长游泳,可是他们却能“致千里”、“绝江河”,由于设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因此读起来不但感到亲切,而且觉得可信。随着不断设喻,阐明的道理越来越深入读者心灵,于是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这就是说,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也就可以变为有才德的君子。这与第一段所说的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直木可“輮”为车轮,意脉是一贯的,结构上也是暗相呼应的。此外,荀子把“所学”与“善***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性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引自严北溟关于《劝学》的说明)这与他的“制天命”的思想也是联系着的。

至此,第二段结束。这一段说明学习必须善于利用外物。然而,在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的时候,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第三段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文章先设两喻引出论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荀子根本不承认“天生圣人”的说法,他指出人只要努力学习,“积善积德”,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的,正如他在《性恶》篇中所说的:“积善不息”,“涂之人可以为禹”。他充分强调“积善”的作用,这与开头提出的“学不可以已”也是一脉相承、遥相呼应的。

在笔法上,以设喻引出论点,更加强了论点的语势,使论点一出现就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接着,文章又进行申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从反面设喻来说明积累的重要。经过一正一反的设喻,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已初步阐明,但是为了深入说明,文章又反复设喻对比:先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相比,再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比,从而充分显示出“不舍”的重大意义,而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当然,学习要做到“不舍”,要不断积累,那就必须专一,不能浮躁。

因此,文章再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蟹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气。这两个比喻,强调了学习必须坚持不懈,并照应了上文的层层论述。第三段至此结束。通过这一段的层层比喻,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学习必须持之以恒。至此,开篇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已得到了深入的阐发和充分的证明。

《劝学》的这三段,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应该***取的态度和方法。虽然荀子论学的基础是唯心主义的“性恶论”,但是对批判孟子的“先天道德论”起了积极作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荀子不可能懂得人的阶级性,他把礼义当成***应该具备的道德,并且把符合封建***规范的行为叫做“善”,把不符合的叫做“恶”。他劝学的目的,实际上是要培养合乎封建统治阶级道德规范的人才,这与我们今天的学习目的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那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全国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是有进步意义的。至于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就是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也还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由于创造比喻的技巧很高,因此这些比喻精警动人。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脱化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等,都被人们当作指导学习的格言来称引。同时,运用比喻的方式方法也灵活多样,阐述一层意思,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从正面设喻,有的从反面设喻;有的以比喻互相映衬,有的以比喻进行对比。如此层层推进,上下呼应,使本身表现力很强的比喻,更充分持发挥作用,因而把道理阐述得十分透彻。再说,由于运用比喻,文章的语言显得具体形象、精练有味。而且,随着用比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因此,这不仅是一篇出色的古代教育论文,而且可以当作一篇文学作品来欣赏。

最后,关于这篇文章的作者,我觉得有必要再介绍一下: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

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