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翻译_凭仗 释义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7-02 0
  1. 如何理解“帝者与师处”?
  2. “杖”的成语有哪些?
  3. 战国策成语词典
  4. 有关杖打的成语?

据字组词:案据、据鞍、霸据、辩据、窜据、篡据、存据、盗据、蹈据、定据、无定据、扼据、据凡、割据、根据、攻据、据蒺、疾据、

据的笔顺是横、竖钩、提、横折、横、撇、横、竖、竖、横折、横。

据字的笔顺图解

凭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翻译_凭仗 释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共十一画

1

2

竖钩

3

4

横折

5

6

7

8

9

10

横折

11

据字的笔顺分布演示图

据的拼音为jù,部首为扌,结构为左右结构,注音为ㄐㄩ_,ㄐㄩ,笔顺编号为12151312251。

据字的具体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本解释

[jù]1.凭依、倚仗:据点。据险固守。2.占有:窃据。盘据。据为己有。3.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字据。证据。单据。论据。契据。言之有据。4.按照:据实。据称。依据。据事直书。[jū]1.〔拮据〕见“拮”。

二、详细解释

[jù]动词(1)(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2)同本义据,杖持也。——《说文》冯几据杖。——《战国策·燕策》据轼低头。——《庄子·盗跖》(3)依靠,凭借不可以据。——《诗·邶风·柏舟》神必据我。——《左传·僖公五年》诚据其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北据汉沔。——《三国志·诸葛亮传》向后据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4)又如:据着(凭着);据梧(依靠着梧桐树);据争(据理争辩);据恃(凭仗);据高临下(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据凭(依仗)(5)根据据于德。——《论语》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商君书·更法》(6)又如:据经(依据经典);据乱(据乱世之史);据常(根据常理);据依(依据);据古(尊依古道)(7)占有,占据乃入据陈。——《史记·陈涉世家》据其栅。——《资治通鉴·唐纪》据而有之。——《资治通鉴》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8)又如:据鞍(跨鞍。后用以指年老而壮志不减);据凡(占据要位);据重(占据要位);据窃(窃据,非法占据)(9)按着稽首据掌致诸地。——《礼记·玉藻》。注:“以左手覆按右手也。”(10)又如:据地(手按着地)(11)安;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史记》名词(1)证据,凭证。如:立此为据;字据;据证(证据)(2)古西域的长度单位。相当于晋代的十里(3)另见jū[jū](1)——“拮据”(jiéjū):经济上紧张、缺少钱用(2)另见jù

三、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据卷十二手部(_jù)杖持也。从手__。居御切说文解字注(据)___也。__。予手拮据。_曰。拮据、___也。公羊注_据__。从手。居_。九_切。五部。

四、辞典解释

据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基本字义据读音:jù怎么读:动词倚靠。《诗经.邶风.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据。」《战国策.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动词占有、占守。_组词:「割据」、「窃据」、「据为己有」。《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先据北山上者胜。」动词按照、依照。_组词:「据说如此」、「据理力争」、「据实相告」。动词引证、援引。_组词:「引经据典」。《新唐书.卷一三二.刘子玄传》:「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名词凭证,可作为证明的事物。_组词:「借据」、「收据」、「真凭实据」、「无凭无据」。《金史.卷五五.百官志一》:「中选者试官给据,以名报有司。」名词姓。如明代有据成。据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基本字义据读音:jù怎么读:占有、占守。_组词:割据、窃据、据为己有按照、依照。_组词:依据、根据、引经据典可作为凭证的事物。_组词:借据、收据、真凭实据据的解释(来源:小字典)基本字义据占有。_组词:「占据」、「盘据」、「据为己有」。依凭、按照。_组词:「依据」、「根据」、「据理力争」、「据实以告」。证物。_组词:「证据」、「收据」、「借据」、「字据」、「真凭实据」。

五、康熙字典

据卯集中手部康熙_画:12画,部外_画:8画《唐_》九_切《集_》《__》《正_》斤於切,__音居。《_文》戟_也。《_·豳__》__云:口足_事曰拮据。又《集_》《__》《正_》__居御切,音_。手病也。又__通。《前_·_雄_》潭思_天,_摹而四分,之_於八十一,旁_三摹九据,_之七百二十九_,亦自然之道也。《_》据,今_字,_位也,_也。又《酷吏__》_禹据法守正。又《司_相如·大人_》据以__。《_》_揖云:据,直_也。(_)《唐_》《集_》《__》《正_》__居御切,音_。《_文》杖持也。《__》_於德。又《__》依也。《易·困卦》困于石,_于蒺藜。《_·邶_》亦有兄弟,不可以_。《左_·僖五年》享祀__,神必_我。《_》__安也。又引也,援也。《_雅疏序》事有__,援_徵之。又按也。《_·玉藻》君_稽首_掌,致_地。《疏》覆左手按於右手之上也。《老子·道德_》猛_不_。《_》以爪按_曰_。又拒守也。《史_·_奢_》先_北山上者_。又姓。明宣德漏刻博士_成。又《集_》其踞切,音遽。有形之貌。__子__蘧蘧然之蘧同。又《史__》_逆切,音戟。《_后_》_物如_犬,_高后掖。又叶求於切,音蘧。《史_·___》事有所疾,亦有所徐。物有所拘,亦有所_。通作据。_据字_。

下面介绍下据字的其他相关知识:

关于据字的组词有:

案据、据鞍、霸据、辩据、窜据、篡据、存据、盗据、蹈据、定据、无定据、扼据、据凡、割据、根据、攻据、据蒺、疾据、

关于据字的诗词有: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送薛据之宋州》、《且据告行求题其父所作梦记之後》、《绝句梅花·据渭浮泾雪浪开》、《次韵张丞·槁梧闲据自沈吟》、《隽游·亭据高峰上上头》、《玉霄亭·亭据城央一径开》、《绝句次韵·诗城端欲据天山》、《满庭芳送陈德翁(原无翁字,据刻本补?》、

关于据字的英语有:

evidence、receipt、basis、trigonometric、account、case、data、foundation、

关于据字的成语有:

查无实据、割据一方、根据_互、根结盘据、根据盘互、虎据龙蟠、据高临下、据义履方、据徼乘邪、据经引传、据理力争、据图刎首、据为己有、据鞍顾眄、蟠结根据、蟠据固结、凭几据杖、窃据要津、鹊巢鸠据、熊据虎_、

关于据字的书法图有:

如何理解“帝者与师处”?

《先秦散文·战国策·燕昭王师郭隗求士(燕策一)》原文鉴赏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①,卑身厚币②,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③。故往见郭隗先生曰④:“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⑤。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⑥,以雪先王之耻⑦,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⑧?”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音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⑨,北面而受学⑩,则百己者至(11);先趋而后息(12),先问而后嘿(13),则什己者至(14);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15),眄视指使(16),则厮役之人至(17);若恣睢奋击(18),呴籍叱咄(19),则徒隶之人至矣(20)!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21)。王***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22),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注释 ①燕昭王:名平,燕王哙的太子,公元前311年继哙为燕王。破燕,残破的燕国。 ②卑身:降低自己的身份。厚币,丰厚的礼物。古以柬帛作祭、礼物品为币。后来,币也泛指其它礼品。 ③报雠:报齐国伐燕之仇。雠,同“仇”, ④郭隗(wei音委):燕国的谋士。 ⑤孤:古代王侯的谦称。 ⑥共国:共理国政。 ⑦先王:指昭王之父哙。 ⑧敢:谦词,冒昧。 ⑨诎指:即“屈旨”。约束己志,放下架子。 ⑩北面:面朝北。古时师长位尊而坐北朝南,故***应坐南朝北。 (11)百己者:胜过自己百倍的人。 (12)趋:疾走。此指勤于政务。息,休息。 (13)嘿:古“默”字。闭口不说话。 (14)什己者:胜过自己十倍的人。什,通“十”。 (15)冯几,倚靠几案。冯通“凭”。据杖、拄着拐仗。 (16)眄(mian音缅):视,斜视。指使,以手指示意,即使手下人为自己奔走。 (17)厮役:仆役。 (18)恣睢(zi sui音资虽):怒视貌。奋击,肆意***。 (19)呴(ju音拘):或作“踟”,跳跃;籍,通“藉”,践踏。叱咄(duo音多)大声斥责。 (20)徒隶:俘虏和奴隶。此指奴才。 (21)服道:推行道义。致士,使士至,即得到士。 (22)朝:谒拜。

译文 燕昭王收拾残破的燕国后,继位登基,随即谦恭下士,用丰厚的礼物来招纳能人贤士,想凭借他们向齐国报仇雪恨。因此,燕昭王前去会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我国内乱之机击破了燕国。我清楚地知道燕国国小力弱,不足以报此怨仇,然而求得贤士和我共同治理国政,洗刷父王的耻辱,是我的心愿。我冒昧地问您,要为国家报仇的话,该怎么做呢?”郭隗先生回答说:“成立帝业的君主跟老师相处,成立王业的君主跟良友相处,成立霸业的君主跟贤臣相处,亡国的君主跟仆役相处。如果能折节侍奉贤士,坐南朝北地接受老师的教诲,那么,胜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勤奋治政在别人之前,享乐休息在别人之后,自己能积极向别人请教,然后老老实实自省,那么,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如果自己追随别人,同别人一样勤勉,不甘落后,那么和自己能力相等的人就会到来;如果靠着几案、拄着手仗,斜着眼睛,指手划脚,驱使别人为自己效劳,那么,只有仆役到来;如果怒目圆睁,任意蹂躏部下,大声呵斥他人,那么,只有奴才到来啊!这是古代推行道义招收贤士的方法。大王您如真要广泛选用国中的贤才,要登门拜见他们,全国知道您拜见贤臣,那么天下的贤士肯定会很快来到燕国了!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②:‘请求之。,君遣郑。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③。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④?’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⑤。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⑥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译 ①君人,人君,国君。 ②涓人,即中涓,国君的近侍。 ③反,通“返” ④安事,何用。捐,弃。 ⑤市马,买马。 ⑥见事,被任用。

今译 燕昭王问道:“我去拜见谁合适呢?”郭隗先生回答说:“我听说古代的国君,有用千金寻求千里马的,花了三年时间也没有得到。一位近侍对国君说:‘请让我去帮您寻求千里马吧!’国君便派他去了,三个月就找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于是,他用五百金买下了这匹马的头,回去向国君报告。国君大怒,说:‘我要寻求的是活的千里马,花掉五百金买个死马头有什么用啊?’近侍官回答说:‘买死的千里马就得花五百金,何况买活的千里马呢?天下的人肯定认为大王您能出高价买马。千里马现在可以买到了!’于是不到一年,有好多匹千里马到手了。现在大王果真要招揽天下的贤才,就先从我郭隗开始做起。连我郭隗都能受到重用,何况比我更贤能的人呢?难道他们能嫌路途遥远不来归附吗?”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①,邹衍自齐往②,剧辛自赵往③,士争凑燕④。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⑤。于是遂以乐毅为上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⑥,入至临淄⑦,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⑧

注释 ①乐毅:魏名将乐羊的后代。助燕昭王伐齐,破齐七十余城,昭王死,为惠王所疑而奔赵。 ②邹衍:齐人,战国时代著名的阴阳家。 ③剧辛,赵人:破齐的计谋主要由他策划。后伐赵失败,为赵所杀。 ④凑:集聚。 ⑤乐佚:生活安乐舒适。轻战,不怕战争。 ⑥北:败兵。 ⑦临淄:齐国都城。即今山东淄博市临淄。 ⑧莒:地名,在今山东莒县。即墨,地名,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

今译 于是燕昭王替郭隗建造宫室,并用师长的礼仪待他。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前往燕国,邹衍从齐国前往燕国,剧辛从赵国前往燕国,贤士都争着聚集到了燕国。燕昭王吊唁死者,慰问生者,和老百姓同甘共苦达二十八年之久,燕国富足了,士兵生活安适,心情愉快,愿为复国作战。于是燕昭王用乐毅做上将军,和秦国、楚国、三晋共同谋划攻打齐国,齐军失败,齐闵王逃跑到外地去了。燕军单独追击齐国的败兵,一直打进齐国都城临淄,掠取了齐国珍宝,并焚烧了齐国的宫室祖庙。齐国城池没被攻破的,只有莒和即墨。

集评 宋·鲍彪《战国策注》:“臣役之对,天下之格言;市马之喻,万世之美谈。太史公独何为削之?亦异于孔氏删修之法矣!”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一片奇气,浮出纸上,不可以寻行数墨之法相之。”

清·张星徽《国策评林》:“隗自以死马为千里之招,其捺下一着处,正其抬高一着。盖由是千里至者,皆隗致矣。隗真千里哉!老骥伏枥,不遇九方,谁能赏识于牝牡骊黄之外也。君臣作用俱奇。”

总案 燕昭王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继承了王位。为了振兴燕国,伐齐雪恨,他从谏如流,招贤纳士,养精蓄锐,苦心经营二十八年,终于重振国威,一举战败了齐国。燕昭王的成功,关键在于礼贤下士,重用人才,这一点至今值得人们借鉴。

文章长于记言,精于写事。记郭隗之言,以大段排比手法、长短不一句式,述四“处”五“至”之“服道致士之法”,语调铿锵,行文错落,议论风生,逼人耳目;或以市马之喻,明致士之术,构想奇特,比拟巧妙,说理明晰。写事则要而不繁,记燕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以后的效果,仅以三“往”一“争凑”而点面结合地概括出天下贤士云集影从的盛况;记燕昭王二十八年的奋斗,仅以“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一句重点突出地概括了他含辛茹苦、卧薪尝胆的坚韧精神。简括精炼的写事与跌宕生姿的记言正构成了本篇独具的特色。

“杖”的成语有哪些?

此语见于《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卖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若。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后登上王位,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拿出丰厚礼物来招揽人才,希望将来凭借他们的力量报仇。因而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着我国混乱,乘人不备而进攻。我非常了解燕国势单力薄,不够用来报仇。然而若能得到贤士一道治理国家,以洗刷先王的耻辱,是我的愿望。敢问先生凭借一国之力报仇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人与老师相处,成就王业的人与朋友相处,成就霸业的人与臣子相处,亡国之君只能同仆役小人相处(这里是说越贤明的君王就越能招致才高的贤人,不能尊重贤人,贤人都会离去)。屈己之意(指:意思,想法)以侍奉贤者,恭敬地接受教导(北面:面朝北。古代正位是面朝南的,使贤者面朝南,自己面朝北,以表示虚心),那么才能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来了。奔走在人前,休息在人后,自己最先向贤者求教,最后一个停止发问(嘿:沉默),那么才能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来了。见面时别人有礼貌快步迎上来自己也就有礼貌地快步迎上去,那么和自己能力相仿的人就来了。依着几案,拿着手杖,斜视用手示意别人去做事,那么服杂役的仆人就来了。如果君主对人狂暴凶狠,随意打骂践踏,那么只有刑徒和奴隶在他身边了。这就是自古实行正道求得人才的方法。大王果真广泛选拔国内的贤者,而登门拜见,天下听说大王拜访那些贤臣,天下的贤者(便会)疾速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拜访谁合适呢?”郭隗先生道:“我听说古时的一位人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也没买到。打扫清洁宫廷的人对他说:‘请允许我去寻求它。’国君派遣他去了。三个月后获得千里马,马已死,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头,返回去把此事回报国君。国君大怒,道:‘所要购求的是活马,怎么带回死马而丢失五百金?’涓人答道:‘死马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现在就会到来了。’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来了好几匹。现在大王果真想要招揽贤士,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尊奉,何况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会嫌路远而不来燕国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让郭隗作为自己的老师。乐毅(战国名将,率燕军先后攻占齐国七十多城)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剧辛(赵人,后为燕将)从赵国赶来,人才争相奔向燕国。燕昭王悼念死者,慰问活着的人,与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殷实富足,士兵们生活安乐舒适,不怕打仗。于是就用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赵魏韩,三国的国君原是晋国大夫,后瓜分了晋国)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军败,齐闵王外逃(至莒,不久被杀)。燕军独自追赶败退的齐军,深入到(齐都)临淄,掠尽齐国的财宝,烧毁齐国的宫殿和宗庙。齐国城邑没被攻下的,只剩莒、即墨。

此语又见于《鹖冠子·博选》:

王鈇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道凡四稽: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四曰命。权人有五至:一曰伯己,二曰什己,三曰若己,四曰厮役,五曰徒隶。所谓天者,物理情者也。所谓地者,常弗去者也。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所谓命者,靡不在君者也。君也者,端神明者也。神明者,以人为本者也。人者,以贤圣为本者也。贤圣者,以博选为本者也。博选者,以五至为本者也。故北面而事之,则伯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故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亡主与徒处。

故德万人者,谓之隽;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德音者,所谓声也。未闻音出而响过其声者也。贵者有知,富者有财,贫者有身。信符不合,事举不成。不死不生,不断不成,计功而偿,权德而言,王鈇在此,孰能使营。

战国策成语词典

1.凭几据杖

拼音:píng jī jù zhàng?

凭几据杖的含义:

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

凭几据杖的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2.拿刀动杖

拼音:ná dāo nòng zhàng?

拿刀动杖的说明:

挥舞刀枪棍棒。泛指动武。

拿刀动杖出自: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宝玉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的天翻地覆。”

拿刀动杖造句:

今昔的情形不同,不怕她远走高飞,拿刀动杖。

3.掷杖成龙

拼音:zhì zhàng chéng lóng?

掷杖成龙的解释:

后以之为典,借指还乡。

掷杖成龙的来源: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

掷杖成龙的例句:

偶然掷杖成龙去,又过蓬莱日主祠。

清·王士禛《送高念东先生予告还山》诗之二

4.杖履相从

拼音:zhàng lǚ xiāng cóng?

杖履相从的说明:

指追随左右。

杖履相从的来源:

宋苏轼《和<贫士>》之七:“门生与儿子,杖履聊相从。”

杖履相从造句:

予虽不及识公,而有斯人在,会当同往,杖履相从,方公之故居,而蹑其遗踪。

5.束杖理民

拼音:shù zhàng lǐ mín?

束杖理民的意思:

指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束杖理民的来源: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束杖理民造句:

上圣自从隋炀帝封为嘉州太守,爱惜黎庶,束杖理民。

有关杖打的成语?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报仇雪耻 报:报复;仇:仇恨;雪:洗刷,除去;耻:耻辱。报复冤仇,洗刷耻辱

不愧下学 愧:惭愧。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返朴归真 返:反回,回复;朴:未加工的木料,引申为质朴;归:返回,回归;真:天然。回复事物初始的自然状态

公子王孙 指王公贵族子弟

竭智尽力 用尽智慧和力量

金尽裘敝 皮袍破了,钱用完了。形容贫困失意的样子

骥伏盐车 骥:千里马。指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安步当车 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峻阪盐车 比喻能人老迈,难负重任

骏骨牵盐 指才华遭到抑制

邻女詈人 比喻各为其主

毛羽未丰 比喻力量不足,条件还不成熟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抱薪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北宫婴儿 北宫:古代王后所居之宫;婴儿:指齐国孝女婴儿子。用作孝女的代称。

被山带河 靠着山,环着河。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比肩而立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不可同日而语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不遗余力 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

尺寸之功 尺寸:形容数量少。微末的功劳。

刺股悬梁 形容刻苦学习。

弹丸之地 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得寸进尺 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抵掌而谈 指谈得很融洽。

杜口裹足 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

吠非其主 吠:狗叫。狗朝着外人乱叫。旧比喻各为其主。

扶老携幼 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肝肠寸断 比喻伤心到极点。

狗吠非主 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

顾犬补牢 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宜及时设法补救。

归真反璞 归: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冠盖相望 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相望:互相看得见。形容***的使节或官员往来不绝。

狐***虎威 ***:借。狐狸***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国富兵强 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挥汗如雨 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积羽沉舟 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见兔顾犬 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肩摩毂击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旌旗蔽日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特指战旗。战旗遮住了日光。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雄壮整齐。

交浅言深 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金玉锦绣 指精美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巧妙的计策。

旷日持久 旷:荒废,耽误。荒废时间,拖得很久。

门庭若市 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两虎相斗 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末路之难 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门闾之望 指父母对子女的想望

眄视指使 形容骄傲的神态。

米珠薪桂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南辕北辙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摩肩接踵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排难解纷 原指为人排除危难,解决***。今指调停双方争执。

朋党比周 结党营私,排斥异己

披坚执锐 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凭几据杖 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

请自隗始 自:从;隗:郭隗自称。原指拿自己做一个榜样。后比喻自愿带头。

裘弊金尽 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食玉炊桂 食品贵如油,燃料贵如桂。比喻物价昂贵。

同日而语 指相提并论。

势不两立 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四分五裂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危如累卵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图穷匕见 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天府之国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同甘共苦 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亡羊补牢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折冲尊俎 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犹豫不决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曾参 比喻流言可畏。

羽毛未丰 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转危为安 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

战无不胜 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远交近攻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时战国时秦国***取的一种外资策略。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众人国士 众人:普通人;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

转败为功 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

馔玉炊金 形容丰盛的菜肴。

转祸为福 把祸患变为幸福。指把坏事变成好事。

坐收渔利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两虎相争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图穷匕首见 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天崩地坼 崩:倒塌;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昼伏夜行 伏:躲藏;行:赶路。白天躲藏,夜间赶路。指为避免被敌人发现所***取的秘密活动。

一心同功 同心协力,共赴事功。

纵横捭阖 〖解释〗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伯乐一顾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不媿下学 犹言不耻下问。

不遗馀力 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

长久之计 计:***,策略。长远的打算。

从风而服 从:顺从;服:服从。象顺风倒下一样就迅速服从了。

骥服盐车 骥:骏马;服:驾驭。让骏马驾盐车。比喻使用人才不当。

击毂摩肩 形容车马众多。

矜功不立 矜:自夸。自以为能立大功而大功必不成。

绝长续短 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军临城下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师:借鉴。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全功尽弃 功:功效,功绩;弃:丢掉。全部功效都丧失干净。

群轻折轴 轻的东西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比喻小患会酿成大祸。

蹄间三寻 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

田父之功 指不预其事而轻易得到好处。

心旌摇摇 心神不定,情思起伏,就像旌旗随风飘摇一样。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悬梁刺股 形容刻苦学习。

一暝不视 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

一以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于安思危 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的思想准备。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逾年历岁 指经过一定年月。形容经历较长时间。

渔人得利 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跖狗吠尧 比喻各为其主。

左支右绌 绌:屈,不足。原指射箭时左臂撑弓,右臂弯曲。指财力或能力不足,穷于应付。

蚌鹬相持 〖解释〗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

补牢顾犬 〖解释〗丢失了羊,才修补羊圈;见了野兔,才回头唤狗去追捕。比喻对出现的失误,及时设法补救。

得尺得寸 〖解释〗得:取得,获得。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粉白墨黑 〖解释〗以粉傅面、以黛画眉。谓女子修饰容颜。同“粉白黛黑”。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解释〗攻:攻打;克:攻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矫国革俗 〖解释〗匡正国事,改革敝俗。

矫国更俗 〖解释〗匡正国事,改革敝俗。同“矫国革俗”。

纳士招贤 〖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切齿痛心 〖解释〗切齿:咬紧牙齿;痛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

士为知己者死 〖解释〗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死不旋踵 〖解释〗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万岁千秋 〖解释〗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亦作“千秋万岁”。

无妄之福 〖解释〗不期望获得而得到的幸福。

无妄之祸 〖解释〗犹无妄之灾。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解释〗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解释〗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解释〗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

蹠犬噬尧 〖解释〗原指人臣各为其主。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

报怨雪耻 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

Ⅰ 杖的成语有那些

明火执仗、 仗义疏财、 仗势欺人、 寒蝉仗马、 仗马寒蝉、 秉旄仗钺、 行侠仗义、 倚官仗势、 使酒仗气、 疏财仗义

Ⅱ “杖”的成语有哪些

1.凭几据杖

拼音:píng jī jù zhàng

凭几据杖的含义:

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

凭几据杖的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2.拿刀动杖

拼音:ná dāo nòng zhàng

拿刀动杖的说明:

挥舞刀枪棍棒。泛指动武。

拿刀动杖出自: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宝玉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的天翻地覆。”

拿刀动杖造句:

今昔的情形不同,不怕她远走高飞,拿刀动杖。

3.掷杖成龙

拼音:zhì zhàng chéng lóng

掷杖成龙的解释:

后以之为典,借指还乡。

掷杖成龙的来源: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

掷杖成龙的例句:

偶然掷杖成龙去,又过蓬莱日主祠。

清·王士禛《送高念东先生予告还山》诗之二

4.杖履相从

拼音:zhàng lǚ xiāng cóng

杖履相从的说明:

指追随左右。

杖履相从的来源:

宋苏轼《和<贫士>》之七:“门生与儿子,杖履聊相从。”

杖履相从造句:

予虽不及识公,而有斯人在,会当同往,杖履相从,方公之故居,而蹑其遗踪。

5.束杖理民

拼音:shù zhàng lǐ mín

束杖理民的意思:

指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束杖理民的来源: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束杖理民造句:

上圣自从隋炀帝封为嘉州太守,爱惜黎庶,束杖理民。

Ⅲ 带仗的成语有哪些

带仗的成语有哪些 :

仗义执言、

明火执仗、

仗义疏财、

仗势欺人、

仗马寒蝉、

行侠仗义、

秉旄仗钺、

使酒仗气、

负气仗义、

仗义疎财、

仗气使酒、

狗仗人势、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倚财仗势

Ⅳ 杖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带杖的成语

杖头木偶:以木棍举托操纵木偶、做出各种造型动作的一专种木偶戏。比喻受人操纵属的人

拿刀动杖:泛指动武。

明火执杖: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杖:用棍子打。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拿刀弄杖:挥舞刀枪棍棒。泛指动武。

明火持杖:同“明火执仗”。

持刀动杖:持:拿。杖:木棒。指动武。

杖履纵横:形容游人来往不绝。

Ⅳ 与仗有关的成语

与仗有关的成语 :

明火执仗、

仗义执言、

仗义疏财、

仗势欺人、

仗马寒蝉、

秉旄仗钺、

使酒仗气、

行侠仗义、

负气仗义、

仗义疎财、

仗气使酒、

狗仗人势、

倚财仗势、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Ⅵ 含有仗杖的成语

仗节死义

仗马袭寒蝉

仗气使酒

仗气直书

仗势欺人

仗义行仁

仗义疏财

仗义执言

仗义直言

狗仗官势

狗仗人势

立仗之马

秉旄仗钺

负气仗义

寒蝉仗马

慷慨仗义

轻财仗义

疏财仗义

使酒仗气

倚财仗势

倚官仗势

打翻身仗

明火执仗

成语词目:仗节死义

成语拼音:zhàng jié sǐ yì

拼音代码:zjsy

成语解释:指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Ⅶ 有关打仗的成语

兵来将挡、速战速决、破釜沉舟、打草惊蛇、马革裹尸、兵贵神速、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围魏救赵、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纸上谈兵、汗马功劳、兵荒马乱、人仰马翻、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将计就计、决胜千里、退避三舍、擒贼擒王、单枪匹马、战无不胜、釜底抽薪、同归于尽、尸横遍野、背水一战、百战百胜、腹背受敌、风声鹤唳、霸王别姬、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不备、杀身成仁、败军之将、寡不敌众、

战争成语

战无不克: 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出处:清·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来数郡。”

百战百胜: 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百战不殆: 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出处:《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连战皆捷: 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屡战屡败: 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出处:《晋书·桓温传》:“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

速战速决: 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五一:“战争已拖了一年多,而一点看不出速战速决的希望。”

血战到底: 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出处:唐·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以战去战: 用战争消灭战争。

出处:《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背城一战: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背水一战: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短兵接战: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各自为战: 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孤军奋战: 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出处:《魏书·赵瑕传》:“思祖率彭沛之众望阵奔退,瑕孤军奋击,独破仙琕。”《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决一死战: 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

明耻教战: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Ⅷ 杖的成语有什么

凭几据杖

杖履纵横

持刀动杖

明火持杖

”。

束杖理民

Ⅸ 关于仗的四字成语大全

仗义执言、仗义疏财、仗势欺人、仗气使酒、仗节死义、仗马寒蝉、倚官仗势、倚财仗势、

寒蝉仗马、慷慨仗义、明火执仗、狗仗人势、负气仗义、轻财仗义

Ⅹ 有关打仗的成语

马革裹尸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mǎ gé guǒ shī,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