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气连枝各自荣_同气连枝各自荣书法作品欣赏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7-03 0
  1. 红楼梦 写兄妹情的诗句 有么? 或者其他古典诗词里!
  2. 如何做“善文化小报”? 关键在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诗歌之类的。 希望各位发或资料,谢谢!
  3. 傅嘉仪的傅嘉仪先生其人其事
  4. 心灵感悟2 珍惜你所拥有的
  5. 家庭当中会容易因什么而争吵
  6. 兄弟姐妹莫相轻
  7. 印祖对青少年的教诲
  8. 八洞天的图书目录

同气连枝是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翻译: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因为同受父母血气,如同树枝相连

同气连枝各自荣_同气连枝各自荣书法作品欣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拼音:tóng qì lián zhī。

成语结构:联合式。

用法:作谓语、宾语。

法昭禅师曾经写了一首描述兄弟情谊的诗词:“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父母就像树干一样,兄弟甥侄辈就像延伸出去的枝枝叶叶,但都是同一个根。

当兄弟之间有冲突的时候,父母一定是最伤心的,所以“些些言语莫伤情”;中年以后,兄弟之间可能几个礼拜,甚至于几个月才见一次面,“一回相见一回老”;大家一见面说:“你的皱纹变多了、白头发又多了”,真是“能得几时为弟兄”。

兄弟在一起的时候,“弟兄同住”,只要能时时退一步、忍一下,“忍便安”,不要因为一些毫末、小冲突闹得不可开交;我们又有自己的小孩,他们又有兄弟姐妹,所以上一代要做出好榜样给下一代看,“留与儿孙作样看”。

红楼梦 写兄妹情的诗句 有么? 或者其他古典诗词里!

成语“同气连枝”更适合比喻兄弟姐妹关系。

同气连枝,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用作谓语、宾语。

相关诗句有: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意思是兄弟就像同一棵树的不同枝权,实际上同根同源。常用来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形容兄弟姐妹之间关系很好。作谓语、宾语;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近义词:同气连根。

同气连枝例句:

1、看在十三行同气连枝的份上,我们特来劝一劝你。

2、配合郑磐的话,龙珠战士同气连枝,自然不甘人后,纷纷爆发出自己的强势。

3、诡诸先生怎么这般见外,巍裳四寨同气连枝,石大哥有真才实学,难道就不能是为四寨而出力吗?

4、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5、四大世家同气连枝,互相以长幼辈分称呼,我略年长,所以他称我为师兄。

6、咱们飞鹰镖局和神斧帮同气连枝,我们总镖头接到贵帮请柬后,就立马派韩某过来恭喜梅帮主,同时看看我们有什么能帮得到地方。

7、吕子通听了朗然道:我道是何等难事,玄门八脉同气连枝理当相互帮衬,四位道长玄学精湛吕某佩服。

8、***分子和不法分子就此沆瀣一气、猫鼠同眠,同气连枝,共同攫取到大量黑金和不义之财。

9、十大门派同气连枝,是最不可能垮塌的联盟。

10、丁勉手持五岳剑派的五色令旗,挥了挥:五岳剑派,同气连枝。

如何做“善文化小报”? 关键在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诗歌之类的。 希望各位发或资料,谢谢!

弟妹二首

唐王维

两妹日成长,双鬟将及人。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今来始离恨,拭泪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同居虽渐惯,见人犹未觅。

宛作越人语,殊甘水乡食。别此最为难,泪尽有馀忆。

除夜寄弟妹

唐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感怀弟妹

唐沈千运

今日春气暖,东风杏花拆。筋力久不如,却羡涧中石。

神仙杳难准,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喜见鬓发白。

杖藜竹树间,宛宛旧行迹。岂知林园主,却是林园客。

兄弟可存半,为亡者惜。冥冥无再期,哀哀望松柏。

骨肉能几人,年大自疏隔。性情谁免此,与我不相易。

唯念得尔辈,时看慰朝夕。平生兹已矣,此外尽非适。

寄江上弟妹

唐许棠

无成归未得,不是不谋归。垂老登云路,犹胜守钓矶。

大荒身去数,穷海信来稀。孤立皆难进,非关命独违。

傅嘉仪的傅嘉仪先生其人其事

茹素戒杀 (一)谁道群生性命微,哺雏觅食故飞飞。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二)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且听屠门夜半声。 (三) 血肉淋淋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 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四)肉字里边两个人,外边人吃里边人, 众生还吃众生肉,仔细思量人吃人。

和善兴隆 (一)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二) 百岁光阴如水流,兄兄弟弟几春秋。 从前彩服曾同戏,时日几何并白头。 (三)举家度日要同心,夫唱妻和种德深。 万贯家财如粪土,一分仁义值千金。 (四) 钱财由命古来闻,理欲关头一念分。识破此中原有数,自然一笑等浮云。 (五) 无端糜费太猖狂,用了银钱造孽忙。 何不将来做善事,保君后代子孙昌。 (六)酒肉之朋不可亲,结交须近老成人。 善良自有芝兰气,缓急相依见性真。 (七) 结党成群西又东,自称好汉逞英雄。梁山到底为强盗,几个当年得善终。 (八) 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恩施虎亦亲。 劝人常行方便事,得饶人处且饶人。 (九)风水田园莫认真,劝君且做吃亏人。 果能心地栽培好,自有神明保尔身。 (十) 世事翻腾似转轮,眼前吉凶未为真。请看久久分明应,天道何曾负善人。 (十一) 人生碌碌饮贪泉,不畏官司不顾天。 何必广斋多忏悔,让人一着最为先。 (十二)逢人患难要施仁,望报之时亦小人。 不吝施仁不望报,分明天地布阳春。

天理人心 (一) 官居极品富千金,享用无多白发侵。惟有存仁并积善,千秋不朽在人心。 (二) 自古机深祸亦深,休贪富贵昧良心。 檐前滴水毫无错,报应昭昭在古今。 (三)一片青山一片金,百年人有万年心。 鸿沟未必常为限,倏而浮云变古今。 (四) 剖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金。不是世人仙气少,仙人不似世人心。 (五) 世人开口说神仙,眼见何人上九天。 不是仙家尽虚妄,从来难得道心坚。 (六)心不明来点何灯,意不明来诵何经; 大斗小秤吃何素,不孝父母斋何僧。 (七) 刻薄成家不久享,吃亏总有好收场。放宽一分无穷乐,好护心头一点良。 (八) 春时耕种夏时耘,粒粒颗颗费心勤。 舂去细糠如剖玉,炊成香饭似堆银。三餐饱食无余事,饥时一口可疗贫; 堪叹沟中浪迹溅,可怜天下有穷人。

透析人生 (一) 独立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二) 朝闻夕死性天真,圣域贤关万古春。 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三)船中人被名利牵,岸上人牵名利船。 滔滔江水流不尽,问君辛苦到何年。 (四) 青山绿水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了莫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五) 人到公门正好修,留些阴德在后头。 为人何必争高下,一旦无命万事休。 (六)今日不知明日事,相争斗气一场空。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 (七) 梦时光景醒时因,醒若真时梦亦真。莫怪痴人频做梦,怪他说梦亦痴人。 (八) 一船西去一船东,顺逆风波势不同。 寄语顺风船上客,明朝未必是东风。 (九)广知世事休开口,纵会人前只点头。 ***若连头俱不点,一生无恼亦无愁。 (十)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十一) 富贵若能智力求,仲尼年少合封侯。 时人不解苍天意,空使身心半夜愁。 (十二)三通鼓角四更鸡,日色高升月色低。 时序秋冬又春夏,舟车南北复东西。 镜中次第人颜老,世上参差事不齐。 若向其间寻稳便,一壶浊酒一餐齑。(十三) 举世茫茫无了休,寄身谁识等蜉蝣。 谋生尽做千年计,公道还当万古流。 西下夕阳谁把手,东流逝水绝回头。世人不解苍天意,恐使身心半夜愁。 (十四)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走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因愁衣食多劳碌,不怕阎王把命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人早回头。

心灵感悟2 珍惜你所拥有的

我常常想起傅嘉仪。几年过去了,他在世时对他独特的己见已渐渐淡远消散,而他脚担在凳面上,头发干枯稀疏状若飞蓬,侃侃而谈神思飞驰的形象却愈来愈清晰。他的爽快、率直、慷慨、旷放不羁令我辄生感喟。这个西安书画圈子中少有的两三个灵人中的一个的过早凋零使人越来越觉得是西安的损失。有的人存在不存在,人觉得都无可无不可,有了不多,没了不少,而他这样的人则不然,存在着,这个地方就充实着,耸立着,他不在了,就空旷了,坍塌了,再怎样补种栽植也不能恢复原来的模样。书法还则罢了,而他的篆刻,他关于泥封、古印的研究,至今也无后继者可以替代。人生的事功还则罢了,难得的是他作为人身上优秀的一面,是许多经常面对他的人所没有的。

记得是1996年的秋末冬初,去小雁塔下找他,谈印光法师,谈党晴梵,谈张凤翙,也提起几个时下在书画行当中闹腾的人,他当然直抒胸臆,无掖无藏,用坚实的铿锵的,见楞见角的陕西话表达,痛快剀切。评说虽然稍嫌尖刻,然一针见血,准确恰切,明于世故亦失诸不顾世故。于这评说时,他的语言的恣肆风格和狷介性格自然也在其中了。世俗中所云的失言也就在这种习惯性的率性中不可避免。他在世时,不少心怀各种味道的人就说他:“傅嘉仪的嘴滥。”以为他爱说不该说的话,没有收敛,是失言。这失言一是来自他的清高。外面的人都觉得他的放浪形骸,其实他的内心却自高自拔。但他却常常说他不能坐怀不乱,欺到他身边骚情的女人太多了。他的失言在他其实是一种放言。还有就是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把握和认识,来于自信,由此确定他对时下某人某事在整个艺术座标中的定位,如此则绝大多数人只会缩小而不会放大,联想到百年身后自己,亦不过尔尔。这种认识也使他不懈调整艺术努力的方向和方法,同时调整生活的方式和内容,不自觉地流泛于及时行乐,游戏人生的态度不可选择地就在其中了。聪明的一面和执着的一面胶着在他的人性中,实则他的刻苦勤奋都要远过于人,无论是写字,治印,著述,他都比他周围的时下的人用的功夫大,下的功夫深。他不委屈自己,也因为他是对艺术和现世生活看透了的人。二是他的倨傲。他的倨傲是建立在对自己的清醒认识和自我估价之上的,和一般的愚妄聋瞽截然相判,自知之明和对周围人事的洞若观火,一方面他把自己放在秤上认真的称,另一方面也把别人放在秤上过一过,自己的几斤几两和别人的轻重锱铢就使他敢不掩饰的小瞧许多人,因为心里有底,而且明亮如镜,就不可抑止地同时敬重高看一些前辈人物,譬如对咸阳的张邯,对周至的杨隆山,他就自然流露表达了尊崇。三是他的敏悟。绝大多数人他一眼就能看穿在他跟前耍的花子,想给他穿板子下套子的人绝对蒙骗不了他,除非他隐忍去作自缚之茧。长安县有一个人就常拿***东西卖给他,他明知道是***的,但他仍然收下。我说:“你也还有怕的人?”他无奈又不屑地解嘲:“那是无赖,跟着计较啥呢!”这是他权衡后弃洞达的一面而选择痴憨的一面的豁达韬晦。但很多书画圈子中的人事他看见了就说,而不是为朋友讳的不说,包藏严严的显出城府高深,成为乡原一类人物。他说出来,消息很快就透出去,东西越捎越少,话越捎越多,又因为是他傅嘉仪说的话,加之这个圈子里十五贯套九莲灯的关系,有些帮闲篾片在长安街道上的穿梭浪荡,游窜传言,有的人面子上挂不住,或干脆是***的面具被揭穿,怨愆滋生者有,恼羞成怒者亦有。招惹的人多了,得罪的人也自然多。而有些人正是蝎子的尾巴,千万摸不得。他自述过不少这类事。譬如在一次聚会上,一个老家陕西彼时在京城以写字为由头闹事又弄出些名声的人也回到西安,酒桌上免不了煮酒论英雄,称雄论雌,酒兴一上来,这位就乘着兴头问他,当然是欲与弟兄试比高的意思:“你看我的字和某某相比如何?”他的酒兴也涨得跟春水一般,就毫不遮掩地放口指点:“你比某某老兄人好,某某老兄比你字好。”褒于一言,贬在其中,他的本意实在不在贬斥,也许在他还不过是当作谝闲传,最多也只是客观公允的评说,只是说了一句真话心里话,而其中禁忌却正挠着各人痒处,他以为是褒扬得恰如其分呢,而旁观者清,皆服其精当,是掷地金石,一句话就把俩人各打五十大板,俩人还以为他是一石二鸟的投击。无论如何,这是快意人生的一回遇合,不管好歹,服他也罢,不服他也罢,都不得不承认他真知灼见跟一言褒贬的精彩罕匹。

但另外一件事却令我有些感动。他说,有一次他又说了西安某大学教授,某教授爱搞书画研究,似乎将大作呈他,本想博他几声彩,而非背着鼓去寻槌,他却深悉此位根底,翻了翻书就直言相告,似乎教授乏新见可陈,又施妙手袭取现成观点材料,誊誊抄抄,学术因素不多。教授觉得了他语气中的轻蔑,冲发一怒,交道断绝,好几个月音问阻塞。他想着不对,适逢教授的学生来访,他心中有感受,就给教授写了一幅字,叫学生带回面交。他给我讲和教授交往,语气真挚,殷殷缕缕,连我也受了感染,他的重情重友实出我意外,何况他写的这首诗又十分贴切,是向自家身心上做的功夫,也在一瞬间现出了他的才气和学识。

彼时他给我吟诵,我知道他写的是法昭禅师的一首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之六乙篇《兄弟偈》谓:法昭禅师偈云,“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回为弟兄。”词义蔼然,足以启人友于志爱。然余尝谓人伦有五,而兄弟相处之日最长。……唯兄弟或一二年,或三四年,相继而生,自竹马游嬉,以至鲐背鹤发,其相与周旋,多者至七八十年之久。若恩意浃洽,猜间不生,其乐岂有涯哉!明陈继儒《读书镜》卷四引罗大经此语后又谓:“乃有不相往来,不通耗问,遇于途则耻下车,阅于墙则思角讼。”于斯可知法昭禅师此诗虽无机锋,然实在是至情至性,包荒远大。由他写此诗的良苦用心,可见傅嘉仪是虽然不怎样看重教授的所谓学术,但对人与人的情分却极珍惜。同时给教授说:些些言语,就不要往心里去了,在此,我向你道歉了,如有冲撞,心里不快乐,也不要念念不忘,耿耿于怀,因为我们毕竟是弟兄呵,即使鲐背鹤发,也还要在一起共度岁月!也因此赤心的诗情,到清代,金埴《不下带编》卷一引此诗后再一次谓:“词意蔼然,诵之启人友于至爱。”真是寓意悠长深厚。但我不知,此事后来是否释怨?傅嘉仪的良苦用心已为对方接受,欢浃如初?其实连书还没读到更没读熟的人就到处以抄写为著述,不过誊文公而已,他不是不知道。他有时失言,却从不失人。然而心态小的人,却自己就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他。兄弟相处,总有磨牙拌嘴的时候,小至鸡毛蒜皮,中至争墙衅畔,大至奇嫡继位,历史上兄弟相残的故事实在不在少数,九泉之下的演绎,煮豆燃萁之泣是一类,苏轼兄弟、白居易兄弟是另一类,既如梵高兄弟也令千百万西方人士称颂。鲁迅先生《题三义塔》末二句云:“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吴小如先生曾谓“感慨系之”。怨恨也罢,嫌隙也罢,阋于墙也罢,都要珍惜兄弟之情,同胞骨肉,异性之交,四海之内也罢,萍水相逢倾盖如故也罢,都不要反目。衅畔不要,枕畔不要;毕竟,人生苦短,精明不要,糊涂不要;人生苦短,“能得几时为弟兄?”尘世中的热肠人难道不如出世人的参透彻悟人生的苦乐?傅嘉仪先生的情义绵长原是人生殳去浮华后的真情至性的流露,难能可贵。然而,距他的鹤游又是几年过去了,今日思来,不禁怅然。禾黍之思,春风离离中得无免乎?但这兄弟,也得是风节铮铮的兄弟,不会是附逆的汉奸或贰臣,是文文溪或史可程,被后人讥嘲,谓之“南枝向腰北枝寒。”

傅嘉仪1944年12月出生,2001年6月28日逝世,年仅57岁。生前各种头衔称号职务21种,委员、会员、社员、理事、教授、研究

员、顾问、馆长等等,不一而足。还有西安大南门上巍峨的“傅家楼”,由年轻时的长身玉立到衰病时的婆娑颓癯,他去世了,这一切都风流云散,只留下了他的姓名、著述和做人的漫无雕饰,如云开雾散,一轮日出,清晰显亮。人的一切,到此时就是真实的了,而此前所有都不过是包裹壳皮,属于虚妄渺茫。他去世了,在他的告别仪式上宣读的生平简介尽说的是好话,斑斑历历,虚虚实实,官样文章,依样葫芦,然而有一句话仍然是出自写作者的真心,这就是结尾倒数第二句话的祝愿:“傅嘉仪同志的奋斗精神永世长存!”他的奋斗是真正的披荆斩棘的奋斗。还是向傅嘉仪先生学习看齐吧! 文/韩健畅

家庭当中会容易因什么而争吵

心灵感悟

珍惜你所拥有的

常谦

2020年11月2日,坐在火车上,从济南返回葫芦岛途中,我看着窗外的风景。

突然,有一幕场景映入我的眼帘。我看到黄土地上,有位老农半趴半跪在黄土地上,双手向前伸着,眼睛看着前面,用手在捡着什么。我感觉好像是在捡落在地上的花生等类粮食。

在那一瞬间,一种莫名的感动与感慨自心中油然而生……

在火车上看上去光秃秃的黄土地上,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趴跪在冰凉的土地上,非常虔诚的就为了捡起落遗失在地上很少的一点粮食。就在我看到的短短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老人家专注的眼神,感受到了老人家对眼前粮食的无比珍惜之情,我更看到了老者身上的高尚的美德在源源不断地流淌……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早都已经做到了衣食无忧。可以说,土地上能被捡起来的那点粮食,不会对老人家生活条件有多少改善。但是我想老人家看中的不是那点粮食,而是对粮食如果遗落在地上就会被浪费掉的珍惜之情,是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一个缩影。这个珍惜之情让我思绪万千……

这位老农对粮食的珍惜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朴实与美德,对此我们是否该有些思想的启迪、生命的启发呢?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珍惜哪些方面呢?

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珍惜生命、珍惜今天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人的一生正常不过七八十年的光阴,在不知不觉中一年一年就过去了。实际上不管你的寿命有多长,每个人也只能很现实的活在今天,每个人能把握的也只有今天。

生命,不仅是你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而是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想起生命,会让我们每个人由衷的感恩母亲。对此,每个人都要感恩父母给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就要珍惜生命。

人们的欲望在不断增加,如果只懂得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寻求***,就会在精神的空虚中而忘记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忘记了这个生命来到这个人世间的目的。那么我们来到人世间到底干什么来了?

1、人生酬业。

父母给我们生命,让我们来到人世间,就是要以人的身份来尽伦常之道。如孝道、悌道、慈道、夫妻道、君臣道、朋友道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要敦伦尽分,以认命、认账、任劳、任怨的心,去做好自己角色所承担的职责与本分。

2、延续后代,传承祖德。

我们来到人世间就要生儿育女,延续后代子孙,并传承祖先德行,将家族发扬光大。

孝经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3、借***修真。

人的肉身早晚会随着寿命的结束而化成灰土,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肉身也是个***身。我们需要借这个***身来不断的学习圣贤教诲、断恶修善,培植福德、涵养心性、化解恶缘,与人为善,修身齐家、敦伦尽分、在无我利他中转凡成圣,找回自性真我,离苦得乐。

那么我们想一想,在已经逝去的生命当中,我们每天都在忙些什么?都在为谁而忙?忙到今天,烦恼是否会越来越减轻?身体还 健康 吗?福报和智慧越来越增长了吗?为家庭是否尽到了自己的本分与付出?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单位、为 社会 和国家是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和成绩?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就要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努力培养自己的德行、能力、学问及技能,尽好本分,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付出,并在红尘中面对、接受一切顺逆境界,在历事练心中反省自己、磨练自己、战胜自己,提升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多做利益家人、利益 社会 和国家的事情。这样才能散发生命的光辉,让自己成为一束光,照亮更多人。

二、珍惜 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 健康 问题。在人的一生中,除了德行, 健康 对一个人来说更为重要。如果没有了 健康 ,再高的权力、地位、名声与财富等等都失去了光彩。一个人如果身体不 健康 ,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与工作,甚至还会给家人带来诸多烦恼和麻烦。

俗话说: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当我们现在如果身体状况还不错,就要多注意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 健康 的身体。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 健康 的身体呢?

(一)会吃会喝。

1、从 养生 来讲,吃饭要吃七八分饱,到下一顿吃饭前有饥饿感即可。饭前喝汤,有助于减少食欲。

2、吃饭要细嚼慢咽,慢慢品味,不可过快、不吃汤水泡饭、不吃口味过重、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3、少吃甜食(有寒凉性),少吃喝冷饮、少喝饮料。

4、饮食要有规律,要保持清淡,不贪图口味。限油、限盐、限糖。多吃粗粮,多吃素食。饮食多样化,不单一。

5、每天要喝2升水(大约4矿泉水瓶)保证身体供应,对于过敏性鼻炎、慢性肠胃炎、哮喘、心绞痛、呼吸道疾病、失眠、便秘、长期无名疾病、亚 健康 疾病,3--7天有效果。

(二)会穿。

***薄、漏、透的服装;尽量穿高领内衣、带好围巾;夏季不贪空调;保护好大椎、颈部、腰腿等部位不受风寒;***乞丐服等奇装异服;***过暖或过薄服装。

(三)会运动和生活。

每天要步行快走或慢跑三千米以上,或保证运动30分钟,直到身体发热、甚至微微发汗,就达到锻炼效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晚上睡眠不晚于十一点,早上七点前要起床,贵在坚持。

中医 养生 中也有很多健身***,如八段锦,金刚功、五禽戏等等,坚持习练必有好处。

(四)每天保持好的心态与情绪。

要在以下一些方面把握好自己:

1、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现问题,反省自己。

2、在为人处世中,要学会接受一切,看惯一切、感恩一切。出现问题用理智和智慧去化解,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3、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与人交往,学人长处,找人好处,改己毛病。

4、内心中没有过不去的人、没有过不去的事,内心不与人对立。

5、学会随顺因缘、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与人广结善缘

6、每天临睡前反省当天在言语、行为及想法有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五)与家人及大众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1、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做好本分之事,要有担当

2、尽道不要道,讲情不讲理。看破不说破,明辨不张扬。

3、不去控制、要求或改变别人。一切要从改变自己开始,自己改了家人就改了。

4、保持独立性,亲人在密切相处同时,也要有各自生活空间。

5、学会吃亏、包容、理解、换位思考与不计较。

(六)学会讲话

多讲感恩、祝福、鼓励、安慰、理解、体贴、温暖的正能量的话,不讲生冷硬顶、是非人我、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抱怨责备的负能量的话。

(七)不挣不义之财。

古人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有吉凶,这就是在提醒我们,挣的钱要符合道义才是吉财。如果挣的是凶财,就是感召(皮肤病、血液病等)疾病或灾祸

(八)不冒犯天地神明

不呵风骂雨;不指责天地不公;不妄议神明、佛像;不冒犯寺院、道场规矩等。

三、珍惜亲情

亲情是最具有能温暖人心的力量,因为有父母、夫妻及兄弟姐妹的存在,

让我们在生活中面临困境与考验时有了更多的希望、助力与美好的回亿。

那么,我们应该珍惜哪些亲情呢?

1、珍惜与父母同在的日子。

当我们越来越长大,父母一天比一天变老。结婚生子,忙着事业和挣钱,和父母团聚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果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天能在父母面前尽孝,那可是儿女最大的福报。如果没有住在一起,都在一个城市或离得不太远,就要经常或及时的与父母沟通或团聚。

与父母在一起,给父母做做饭菜,收拾房间,喝喝 养生 茶,多聊起小时候的事或父母感到荣耀的事,谈一些生活或工作中高兴的事,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也是人生美好的回忆与幸福的时光。

父母老了,眼也花了,发也白了,背也弯了,气也短了,多么希望儿女能陪在身边,说说话、聊聊天。孝顺父母要安心顺心,莫让言语伤了父母心。

父母老了,走不远了,干不动了,吃不香了,面憔悴了,多么盼望儿女能洗洗衣服,做做饭、见个面。养育之恩要抓紧回报,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老了,记不住了,说不清了,站不稳了,病加重了,多么渴望儿女能及时守候,洗洗脚,擦擦身。陪父母走完最后人生路,莫让自己人生留遗憾,莫让人生留遗憾。

2、珍惜夫妻的缘分

夫妇是“人伦之始,造化之基”,夫妻相处融洽,关系亲密而稳定,家庭就能稳固、幸福。正所谓夫妻和家道子孙必昌,夫妻和对上能孝顺好父母,对下能教育好子女。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家庭和要谐从夫妻和谐入手。

“百年修得同船度,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可以说是天底下最亲密的关系了,不管我们的缘分是如何形成的,这世的缘是好还是不好,都要好好珍惜当下这份缘,有恩报恩,记恩忘怨。当我们在处理夫妻关系中,要学会认命认账、任劳任怨,多包容多理解,放低自己改变自己,要学会把身边的恶缘转为善缘,了却该了结的各种因缘,在未来的生命过程里,剩下的就是更多的福报之果!

3、珍惜兄弟姐妹的亲情

爱情可能会将你欺骗,朋友可能会将你背叛。但只有家庭是你避风的港湾,兄弟姐妹是你永远的依赖与助力。剪不断的手足情深,割不裂的血脉相连。忘不掉的童年趣事,放不下的思念牵挂。兄弟之情,感人至深。

宋朝法昭禅师有一首偈:“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古代留下来的这些教诲,都是从他们的真性情当中流露的。这一首偈当中,说的都是兄弟相处最重要的心态。

***规讲“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处好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父母不在了,最亲、最近的往往是兄弟姐妹,请珍惜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日子吧。

4、珍惜与儿女在一起的日子

“我陪你变老,你陪我长大,”这是人世间最动情的告白,这句话也说出了天下儿女的心声。

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再大的成功,都抵不过教育孩子的失败

父母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尽好对儿女的慈道与教育,就必然能得到儿女回报的孝道。陪孩子长大,陪孩子一起 游戏 、学习、读书,陪伴孩子经历生活的苦难和欢喜,都会让孩子在心里留下美好的回忆。

可惜我在孩子小时候都去外面忙碌,而对孩子的陪伴与付出都很少,直到孩子长大了,才明白此理。结果就是,孩子和我感情不亲密。

因为孩子需求的不单单是食物,还有精神上的鼓励;孩子需要的不单单是好看的衣物和书本文具,还有对孩子错误言行举止的及时的提醒与纠正;而孩子一天天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中,更需要父母在言行举止上言传身教的榜样的力量。

父母给予孩子的心胸、忍耐、大度、独立、包容与诚信,好德行与好习惯的养成,往往只有在父母身边才能让孩子真正学到,而这些在学校里面是很难学到的,而这些却是父母给予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给予的无条件的爱,才能让孩子把这份爱传递出去。请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吧,这样当你回首往事,你对孩子的付出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都会成为实现自己晚年幸福的资粮。

四、珍惜福德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有福报的人,当你有福报的时候,就要学会珍惜福报。一般来讲,普遍的规律,人的福报往往都是有定数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一个人在享福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在消耗自己生命中的福报。而当一个人的福报享受尽的时候,就意味着贫穷的开始或生命的结束。但是如果平时能多培福、修福、积福,那么福报就会不断增长。

一个人如果付出的、给予的、奉献的多,而回报的、享受的、得到的少,就是在积累培植福报;反之,如果回报的、享受的、得到的多,而付出的、给予的、奉献的少,就是在折损消耗福报。

由此可以想一想,我们每天到底是在付出的多还是得到的多?是享受的多还是给予的多?是积福还是消福?如果每天无所事事,而又感到很自在、好像很清闲,表面看上去好像是在享福,实质上确是在消耗福报啊!!!

这个道理太重要了,我身边很多人听完我这个解读,都学会了多付出,多培福积福。

我在十多年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一个人,尤其是女人,在结婚前如果被父母宠爱、娇惯、溺爱,付出的少而享受的多,给与的少而得到的多,那么结果就是在结婚之后往往就会吃尽苦头,甚至经历很多的人生挫折与磨难。

一个人的福报、一生的钱财甚至吃的饭多少,往往会有一个定数(如果修福集德或造恶犯罪会有增减),浪费的多、享受的多就是住在折掉自己的福报。

一个人在少年、青年乃至中年时期享福都不是真有福报,只有到晚年时享福才是真有福。而我们每天所用的房子、车子、手机、衣物、家电、粮食等等,一切都是我们的福报,因此,我们要珍惜我们所有的一切。要向那位老农一样,珍惜粮食、珍惜衣物、珍惜福报,才能收获幸福。

同时更要珍惜已经拥有的美德,才能让幸福之花常开、菩提之树常青。

五、珍惜遇见

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种的事情,有些事情是自己主动要去做的,也有些事情是应别人的要求或需求而随顺去做的。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顺有逆,有好有坏,有如意也合自己心意的。其实,每天我们能遇到的一切因缘都是必然该发生的,因此我们每天遇见的一切人事都与我们与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遇见的诸多事情当中,我总结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缘:

1、遇见是来让我们在不同人群面前、所扮演的不同人生角色中尽到职责本分、完成我们来到此世间的责任与义务,甚至是使命;

2、我们遇见的逆境、恶缘以及所谓不如意的事,是来提醒或警示我们曾经犯过同样的错误;或者提醒我们要“见人恶,即内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在不断的遇见当中反省,改过。

3、不同人与事在我们面前的出现,也是来让我们格物致知,让我们明白人生的道理,提升我们的智慧。

4、遇见的逆来之事,往往是来给我们送德。有句话讲,逆来顺受是德。如果我们能在面对逆来之事、看似不讲理、不合情理的事我们能逆来顺受,宁可吃亏不占便宜,保持谦卑恭敬心,那么就是来给我们积累德行。

5、遇见逆来之事,是来让我们磨炼耐心、扩大心量、增加忍耐力,专注力等,让我们在历事练心中成熟。一个人只有通过逆境的磨炼才能不断得以成长。

6、遇见之人与事,还有是让我们吃亏、没面子、甚至有失去财物、权位,一切都有因缘,其实这些都是让我们来偿还自己往昔的欠债。所谓认了受了,早了早好,命里是你福报与财物,即使眼前失去了,早晚会回到你身边会被你所享用,不会少一分一毫。因此,当我们能明此理,就能不看重眼前的得与失,就能在每天的遇见中看惯一切,接受一切,化解一切。

7、我们遇到的事,也不过是修身、齐家、炼心、化性乃至修炼的工具而已,借着事情这个工具来修炼自己的心达到不随境转,乃至动静一如、好坏一如,生死一如。

请珍惜每天所遇到的各种缘分,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心,善待一切人与事。对过往之事心中不存,未来之事心中不忧,随缘不攀缘,随缘化解恶缘,随缘与人广结法缘。这样就会在每天的遇见当中随缘消旧业,不断增长智慧。

如果是别人来找你做的事情,也要视自己的忙闲、能力大小、对方事情紧急程度以及是否符合道德、法律、法规等因素去决断是否去做,做到什么程度。否则如果对方只要来找你,你都不好意思拒绝,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时间、精力乃至财力、物力的不必要的浪费。我就曾经面对别人来找自己要做的很多事,不一定非得只有自己才能去做,不好意思拒绝,结果让自己每天忙的够呛,劳碌不堪,劳力劳心。

六、珍惜善知识

“善”字,一般人都当“好”字讲;而“善知识”这个“善”,当“能”字讲。他能知能识,能知道什么呢?能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一)善知识的内涵

善知识指具有正知正见,德才兼备,能引导大众断恶修善,趋向人生解脱的良师益友,又称善友、亲友、胜友。

(二)善知识的重要性

善知识犹如一条路、一座桥梁,顺着他的指引,能够到达涅槃的彼岸;善知识能善巧地、深入浅出地、契理契机地教示,让我们能够明白人生的真相,所以说依止善知识是修身、修学的重要捷径和资粮。

在修身、修行的路上,善知识是导师,具正知正见,行者时常会遇到恶缘的侵入,善知识能帮助行者远离恶法,趋于正道。具正知见的善知识,才能引导众生远离一切恶法,修习一切善法,能够如法而说,如法而行。在善知识身边时常会体会到他们的悲心,时刻为众生着想,受种种善行的感召力,努力向善知识看齐。

由上可知,若依善知识的教言而行,就会得到善知识正见的加持,内心就会欢喜,努力修学,获得福德、智慧圆满,如上弦之月,迅速成就菩提,得大利益。善知识如此重要,我们应平等地发大愿:“诚心祈愿所有利益我法身慧命的善知识,时刻开示普贤行愿,照明解脱大道,深入智慧大海,能在一切时处,恒时加被,无有疲厌弃舍之心,常发大愿,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

(三)善知识的种类

1.做人态度上的善知识:现实生活中善知识的表现各有不同,有些善知识表现在外,处处为他人着想,时刻做利益众生的事业;有些善知识,直言相劝,引导身边的人;有些善知识,时刻为他人排忧解难,当病痛时,给予安慰与照顾。

2.待人接物上的善知识:有些善知识,看见朋友贫穷困窘,尽力帮助,不计报酬;有些善知识,与人交友,心包太虚,唯在佛法上增益;有种善知识,与道友精进相惜,法上共增益;有种善知识,将感恩刻在石头上,将仇恨写在沙滩上,相互感恩。

 3.处世风格上的善知识:有种善知识,处世以和为贵;有种善知识,见对方偏离正道,设法令其舍邪归正。有种善知识,看到对方懒惰,不理生计,劝他勤于劳作,一点一滴做好身边的每件事。

由此可见,善知识无处不在,只要用心观察,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事都是善知识,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人是生活在群体当中,必定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与善知识同行

同行就是好的同学﹑同事﹑同参道友,在修学的道路上,能以种种方便善巧来促进你,精勤修学;当你放逸时,能在旁边提醒帮助你;当你迷失时,能设法引导你;当你病痛时,能不舍弃,耐心照顾你;当你成功时,能欢喜赞叹你,在修学路上更进一步,同行善知识能够助我们早日成就道业。

让我们打开智慧的双眼,学会善于发现周围善知识的优点,提高自己的品德,涵养自己的心性,做到身心安稳、行为规范,渐与圣贤接近。

八、珍惜你所拥有的

珍惜已经拥有的德行,***各种名利与财色的诱惑,端正念头、言语与行为,因为积累德行不容易,失去却很容易。

珍惜自己的权势或地位,不要把权势和地位当做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而是要把权位当做为大众服务的机会与方便。

珍惜在蓝天白云下,山川大地上在为我们无私付出、给予我们带来 健康 与美好回忆的花草树木、涓涓小溪以及万物生灵。学习它们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

珍惜给我们带来宜居生活保障的环卫、电力、水利、消防、医疗、交通、商业等各行各业为我们服务的庞大的人群,当生起敬意和感恩。

我们要学会珍惜你所拥有的,因为你所拥有的不一定永远属于你,如果不珍惜可能会失去。

珍惜福报,从惜福节俭开始;

珍惜亲人,从言语柔和开始;

珍惜友情,从关心付出开始;

珍惜好名声,从洁身自好开始;

珍惜婚姻,从包容理解对方开始;

珍惜工作,从尽职尽责开始;

珍惜生命,从珍惜每一天开始;

珍惜你所拥有的,从保持美好、善良心灵,善待生命开始......

2021年1月27日

兄弟姐妹莫相轻

家庭当中会容易因什么而争吵?《***规》有句***谈得很好,说到:「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一个家庭当中,能轻财物就不容易争;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发脾气,很多纷争可能就化解掉了。我们想起古代兄弟姐妹之间、亲人之间的相处,确实能做到「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就像古人留给我们兄弟相处的一段教诲,「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同气连枝」,父母就是我们的根,兄弟还有所有的子孙都是枝干。「些些言语莫伤情」,就是要言语忍,所以自家要懂得忍耐、忍辱、不争,不要因为芝麻蒜皮的事情去计较,这样就能忍,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轻财产、轻财物,记什么呢?记恩德。姐姐以前是怎么对我的、哥哥以前是怎么对我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给子孙戒争讼的好榜样、家和万事兴的好榜样。

我们看到周朝八百多年,因为周朝的先祖,像泰伯、仲雍把国家都让给了弟弟,那还有什么好争的?以至于汉朝赵孝、赵礼都能把命为兄弟牺牲,那还有什么好争的?所以能够轻财物,然后忍住脾气,这是从修身当中去贪、去瞋,自然身修而后感得家齐。

印祖对青少年的教诲

一个家庭,人丁兴旺,是这个家庭的福气。可是,往往看到兄弟姐妹们要么是面和心不和,要么是打死不相往来。

究其根由,无非事关利益。谁多了,谁少了。

人生短短一世,何必要这班骨肉不亲。令人心痛不已!

在中国古时候隋朝年间有这么哥儿仨,田真,田庆,田广。哥儿仨呀要分家。过去一家人都住在一块儿,吃一个火灶,那么哥儿仨要分开另起炉灶,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分成三份,连家门口那棵紫荆树也没有逃过这个劫难。哥儿仨决定第二天早上把紫荆树砍成三节,一人一节,就在当天晚上,紫荆树枯萎死了。哥儿仨第二天早上一看,怎么树会一夜之间死了呢?邻居就告诉他,这棵紫荆树见证了你们家的兴衰,它不忍心看着你们兄弟分家,所以难过而死去,连树都知道人心。

哥儿仨一反思,不能分家,就把所有的契约给撕了,重新合成一家。第二天早上奇迹发生了,紫荆树开花了,你看看树都有感情。所以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的区花就是紫荆花。

法昭禅师有这么一首偈子就是一首诗,这么写道: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

现在,国家放开二胎,将来他们也是兄弟姐妹,我们要给他们做个榜样。人生最难得的就是家和,兄弟姐妹不和,父母最伤心。不要为钱为利伤了兄弟的情感,家和万事兴。

八洞天的图书目录

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万不可学时派。当学孝,学弟,学忠厚诚实。当此轻年,精力强壮,宜努力读书。凡过读之书,当思其书所说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读了就算数了。书中所说,或不易领会。而《阴骘文》,《感应篇》等皆直说,好领会。宜常读常思,改过迁善。于暇时尤宜念阿弥陀佛,及***菩萨,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切勿以为辛苦。

古语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时若错过光阴,后来纵然努力,亦难成就。以年时已过,记性退半,所学皆用力多而得效少耳。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坏心,即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人物,无害于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报之可得。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镜之前,决定莫有好像现出。所现者,与此丑像了无有异。汝果深知此义,则将来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爱慕之也。祈审慎思察,则幸甚幸甚。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与周法利童子书》

印***师一生端以文字般若阐扬净土法门,诲人不倦,利济众生。这一篇《与周法利童子书》,是印祖专门给周法利居士写的开示。古人男子年满十五岁,就要行「成童」礼——将头发盘成发髻,称为「成童」、「束发」;男子年满二十岁就可于发髻上加冠行「冠礼」,称为「弱冠」。如此可知,周法利居士当在十五岁至二十岁之间,那么这一封信就是印祖对一名青少年的教诲了。

在信的开端,印祖就陈以利害,指出「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万不可学时派。」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当中最关键的时期,就像一棵树苗成长的好与坏,直接关系这棵树将来是否能长成可用之材,因此要对它进行规范、引导,不可任其放逸,应使之正而直。人的教育也是如此,青少年往往有 *** 无理性,对事物的善恶缺乏辨别能力,而社会是充满诱惑的,比起印祖所生活的时代,现在的社会更是如此,传统的价值观念被抛弃,青少年往往在所谓的「流行」、「时尚」中迷失自己,一步踏错,即便不悔恨终生,也必然错过了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光。那么「不可学时派」该学些什么呢?

印祖首先指出「当学孝,学弟,学忠厚诚实。」「孝」是儒佛两家的根本,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认为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是教化产生的基础。佛教亦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也。」「弟」即「悌」,是兄弟手足之间的关系,所谓「兄友弟恭」。「骨肉」、「手足」是中国向来用以形容兄弟间亲切的名词,这实在是最适当不过的形容。能够把这两个名词表示得恰好的,无过于法昭禅师的诗:「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若心中常怀兄长、弟妹之情,则敬亲爱亲之情油然而生。由此扩大,亦极易与身边的人融为一体,如此上下和睦,一片祥和之气,此亦佛教之道。「忠厚诚实」是个人品质,要通过具体的行为来培养,如能持五戒十善,自然「忠厚诚实」。

佛法是与生活相应的,所以基本的做人道理必须具备,才能入道。儒家重视孝道,不单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而充之,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谓之大孝。为政的人以孝子之心为政,所以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个人真能爱父母、爱家庭、爱社会,也一定是忠臣。也就是说,是否成为有用的人,观察他居家行止如法与否,就知道答案了。

因此,印祖认为: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能于家庭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印祖所强调的力行伦常,尽谊尽分,广行众善。这一切都成为做个堂堂正正的人所必备的条件。

故我们修持要注意言行的相应,既然想念佛求生净土,世间善不能忽略不做。这与《论语·学而》篇「***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异曲同工的意思。由此可知,净土法门的修持,不是只要一心求生西方,对于现实人间的世事,就不闻不问。印祖并不教人废弃世事,相反的,常常勉人居尘学道,善尽做人的义务。

接下来,印祖指出应该当此年轻之时,精力旺盛,要努力读书。读书要讲方法,不能走马观花,读过就忘。要思考书中所说的道理,并且身体力行,依之实践。尤其像《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这样易读易懂的书籍,更是要常读常思,并依之改过迁善。读书之外,尤其要念阿弥陀佛及***菩萨圣号,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

最后,印祖将对青少年的教育总结为两个方面。

「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这是《论语·里仁》里的一句话,说的是为人修身就是要向品德优良的人看齐,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而看到没有品德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与其相同。其实这里的贤,可以扩大到一切优秀的事物。社会如同大染缸,人在社会之中,岂会不受影响?社会上形形 *** 的人,社会价值观念、社会道德标准各人所持不同,在这样的世界里,如何才能守住自己的一方净土呢?唯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学习,哪怕同他相差甚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的总会赶上他。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只要有这样的心,有这样的毅力,何愁事不成?曾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想如果为人能做到此,那为人的品行一定会更完美。

「第二要知因果报应。」 事实上,佛教注重的伦常日用之道与儒教所说大致一样;所不同的是:佛教说明三世因果,善恶报应。使人心存敬畏,不敢随心所欲而胡作非为,即使在暗室独处之中,常如面对佛天。故纵属下愚者,也喜欢听闻做善事可得到好的果报。俗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每个人行事之前都先考虑到这种观念,消极上阻吓著坏人的作奸犯科,积极上鼓舞著大家去行善,因此使社会上坏事因而减少,好事因而增多。或许一开始无法做得很完美,但渐渐的,常受佛法因果报应实事的薰陶,而勉励自己「尽义尽分」的做好。此即印祖融合儒佛思想之所在。

因果的事理,是通三世,重叠无尽的,很可能此善因种下去还未得善果,以前的恶果先成熟而获恶报,怎可因而断定无因果之报应呢?犹如种植稻谷一样,早种者早收成;如欠债一般,力强者先牵。基于因果法则,知今生之幸与不幸都有其来由,倘能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痛改前非,努力行善,就是「转变由心之奥旨」。所以说:极力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可以改变社会不好的风气,使***臻于***之境。

总的来说,印祖指导青少年学佛的方法次第分明,有真知灼见。先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将基本的伦常教育巩固住,就是「本立而道生」。接着示以深信因果,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由虔诚心念佛,及信愿行坚固之后,行有余力,再研究大乘经论和儒家经典。这样循序而进,努力修持,则不但实际生活上可跻入圣贤的境界,临终也必可往生极乐净土。可以说,将儒家***思想和佛教的净土信仰,做了最完美的结合。

在我们这样的末法时代,发心学佛尤为不易。印祖的这篇开示,不惟于青少年有益,实是现今学佛之人的渡世慈航。

序  《八洞天》之作也,盖亦补《五色石》之所未备也。《五色石》以补天之阙,而阙不胜阙,则补亦不胜补也。夫天之不克如人愿者何限?今试举其大者言之。 卷一补南陔  收父骨千里遇生父裹儿尸七年逢活儿诗曰:新燕长成各自飞,巢中旧燕望空悲。燕悲不记为雏日,也有高飞舍母时。这道诗,将白乐天《咏燕》古风一篇,约成四句,是劝人行孝的。 卷二反芦花  幻作合前妻为后妻巧相逢继母是亲母诗曰:当时***到君家,尺素无成愧台木麻。今日对君无别语,莫教儿女衣芦花。此诗乃前朝嘉定县一个妇人临终嘱夫之作。 卷三培连理  断冥狱推添耳书生代贺章登换眼秀士诗曰:野草青青土一丘,千年埋骨不埋羞。殷勤寄语人间妇,自古糟糠合到头。此诗是方正学先生过朱买臣妻之墓而作,劝世间妇人休嫌丈夫贫贱。 卷四续在原  男分娩恶骗收生妇鬼产儿幼继本家宗诗曰: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这四句乃法昭禅师所作偈语,奉劝世人兄弟和好的。 卷五正交情  ***掘藏变成真掘藏攘银人代作偿银人诗曰: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此诗乃唐人张谓所作,是说世间朋友以利交者,往往利尽而交疏。 卷六明家训  匿新丧逆子生逆儿惩失配贤舅择贤婿诗曰:犁牛马卒角偶然事,恶人安得有良嗣?檐头滴水不争差,父如是兮子如是。此诗乃宋朝无名氏所作。依他这等说,顽如瞽瞍为什生舜,圣如尧舜为什生不肖的丹朱、商均? 卷七劝匪躬  忠格天幻出男人乳义感神梦赐内官须诗曰:黄山黄水志春申,山水千年属楚臣。只问储君谁为脱,故应消得此名称。此诗亦前代无名氏所作,是赞美春申君的。 卷八醒败类  两决疑***儿再反真三灭相真金亦是***诗曰:无相之中相忽生,非非是是几回争。到头有相归无相,笑杀贪人梦未醒。此四句乃惺禅师所作偈语,奉劝世人凡事休要着相。大抵若相的人,都为着贪嗔痴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