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慎始_慎终慎始慎独慎微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7-03 0
  1. 慎始如终还是慎终如始?
  2. “时也,命也,慎始,善终”这话出自哪里?
  3. 时也,命也,慎始,善终.这话出自哪里
  4. 事有始终,慎始慎终
  5. 慎字开头的成语
  6. 慎始慎终慎独,趋利趋名趋静

慎终的词语解释是:①慎重地考虑到事情的后果。也泛指谨慎;慎重:慎终于始|慎终如初。②指居丧能尽礼:慎终追远。

慎终的词语解释是:①慎重地考虑到事情的后果。也泛指谨慎;慎重:慎终于始|慎终如初。②指居丧能尽礼:慎终追远。拼音是:shènzhōng。结构是:慎(左右结构)终(左右结构)。注音是:ㄕㄣ_ㄓㄨㄥ。

慎终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慎终慎始_慎终慎始慎独慎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网络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慎终慎终,汉语词汇,读音shènzhōng,指慎重地考虑到事情的后果。

关于慎终的诗词

《论语·慎终追远》《慎终追远·三千三百皆天秩》

关于慎终的诗句

慎终如始常怀慎终如始慎终如初

关于慎终的成语

敬终慎始慎始敬终追远慎终慎终追远

关于慎终的词语

追远慎终慎始如终慎终若始谨终慎始慎终如初慎终如始慎终承始慎始敬终敬终慎始慎终追远

关于慎终的造句

1、慎终追远,天经地义;数典忘祖,天打雷劈。

2、要怪,仇和只能怪自己不能做到慎独慎权慎始慎终。

3、铲平的是坟头,根绝的是慎终追远的传统,带来的是世道浇漓,实现的是权力再次成功地践踏普通人的尊严。

4、慎终于始,乔不群是个认***,什么任务一旦接到手里,便不想应付了事。

5、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后人要“报本反始”、“慎终追远”,要“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慎终的详细信息

慎始如终还是慎终如始?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从一个人的一生荣辱,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都有因果。

旧注说“慎终者丧尽其哀”,终,指人死;远,指祖先,旧注说“追远者祭尽其敬”。对这一章一般地理解是:如果百姓都能慎重地对待父母的去世、料理好他们的丧事,按时祭祀、追念自己的祖先,那么社会的道德风俗自然就淳厚了。

查“终”“远”的基本意义,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答案:

“终”的其中一个意思是“人死亡”,《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长终而不得反。”另一个意思是结束了,引申为“死,生命完结”,如寿终。《礼记·檀弓》记载说:“君子曰终,小人曰死。”

“远”的一个意思是时间长,如远古、远祖。另一个意思是长久、长远,如《公羊传·庄公四年》记载:“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远裔,也称“远胄”,远代的子孙。

三国时的何晏《论语集解》说:“孔(安国)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意思是对父母的丧事,要办得谨慎合理,祖先虽远要虔诚地祭祀。宋儒及以后注解,均从这一说法。

这句话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过去,一个家族一般都有家谱、宗祠,每到一定的时间,会进行集体祭祀,场面甚为壮观。宗祠里一般都有一块“慎终追远”的匾额。《红楼梦》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以薛宝琴的视角,进入宁府宗祠,看到院中抱厦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四字;旁边一幅对联,写道是:“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宁荣”;“俱是御笔”。这种孝悌、祭祀行为,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同时对于维护社会基层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在现在的所谓现代社会,我们仍然坚持着“养老送终”、节日祭祀这种传统制度和风俗。

但是,根据《尚书》特别是古文《尚书》的相关记载,“慎终追远”的意义不仅如此。

商成汤伐夏归来后,他的“左相”仲虺(hui,三声)作《仲虺之诰》,劝勉成汤总结夏灭亡的教训,要“慎厥终,惟其始”,就是要谨慎地对待事情的结尾,就像谨慎地对待事情的开始那样

《尚书·太甲下》中,伊尹告诫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意思是,譬如登高,一定要从下面开始,譬如行远,一定要从近处开始。对民众的事不要轻忽,要想到治理百姓是艰难的;不要安逸,要想到你的权位是不稳的。谨慎地对待结尾,要像谨慎地对待开始那样。

《尚书·蔡仲之命》也说:“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

《尚书·旅獒》则对这一重要思想作了更为形象地表达:“呜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可以说,“慎始慎终”的思想,贯穿了古文《尚书》的始终。

另外,《礼记》中有“举大事必慎其终始”句子,《说苑》中也有“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的句子。

根据这些记载,“慎终追远”的意思,就是告诫在上位者,当初国家的创立者兢兢业业,行文教,行德政,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并取得了江山,建立了***。在国家的治理中,一定要想想先王的德行,谨慎地思考和对待以后可能的结果,就像当初的先王一样。能够始终如一地对待老百姓,人民就会稳定,就会继续忠诚地追随、支持你们。如果不能慎始慎终,丢掉了德行,变得像夏桀、商纣王那样,最终将会失去人民的支持,失去江山。认识了这个道理,则社会道德的风气,自然都归于厚道严谨。

在古人和今人对本章的注解中,南怀瑾《论语别裁》对本章的解释符合这个意思。

所谓“不忘初心”者也。

孔子所谓“一言兴邦”者也。

所谓“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者也。

孔门倡孝,曾子更是大孝子,说注意养老送终、尊重祖宗的话是合理的,但孔门更讲济世经国,曾子熟读《(尚)书》,他说的意思应当来源于这里。但他如果说“慎终追始”,而不说“慎终追远”,后世的学者大概就不会产生歧义了。

抑或传抄之误耶?

“时也,命也,慎始,善终”这话出自哪里?

慎终如始

拼音:shèn zhōng rú shǐ。

释义:慎:谨慎;如:象。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出处:春秋孔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做事情如果到结束时仍如开始时那么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反义词

虎头蛇尾

拼音:hǔ tóu shé wěi。

释义:原指装着虎头,拖着蛇尾,比喻为人诡诈,言行不一。后来引申指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做事先紧后松,有始无终。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用法: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补语,含贬义。

时也,命也,慎始,善终.这话出自哪里

时也命也,善始慎终,尽人事听天命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晚年所说。记载在《中庸》。

孔子晚年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你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做好一件事,不做不会怎么样,但做了会很不一样!

扩展资料:

1.时也,命也。

意思是时势,时局,更是一个人的命数。

意思相近的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战国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时势造英雄。——出自佚名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睛。——出自唐代杜甫 《蜀相》

2.慎始,善终。

意思要谨慎的选择,思考,调查,再去选择是不是开始。既然开始了,就要好好的完成,不能虎头蛇尾。

意思相近的句子: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西周佚名《诗经》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出自西汉《礼记?中庸》

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出自战国《韩非子?喻老》

3.尽人事,听天命

意思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剩下的就交给天命。

意思相近的句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出自明代佚名《增广贤文》

听天由命尽人事。——出自明代李汝珍?《镜花缘》

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即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时)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指出:孔子不仅开创了儒学,也确实开创了易学。

关于儒学与易学的关系,马王堆帛书易《要》篇说“得一易以群毕”,意为“《诗》、《书》、《礼》、《乐》的精华都浓缩在《周易》的损益之道里”了,《易经》自然成为“群经之首”。

《童子问易》还提出易经揭示了事物构成的阴阳本质,研究对象涵盖天极、地极、人极三极,即三极之道,***用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适时之变的方***。

整个《易传》(“十翼”)就是孔子定制的与天地宇宙同形同构的太极——乾坤模型(“《易》与天地准”),用乾坤的开合启闭来揭示宇宙运行的节律和运行机制,故能“弥纶”天、地、人三极之道。所谓“极”就是“原(源)”,这样《易经》便又成了大道之原(原)。

百度百科-中庸

事有始终,慎始慎终

出自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晚年所说。记载在《中庸》。

意思是时势,时局,更是一个人的命数。

孔子晚年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

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

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

三:尽人事,听天命(你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做好一件事,不做不会怎么样,但做了会很不一样!

扩展资料

整体赏析

《中庸》一书,共三千五百多字,按照朱熹的分法,分三十三章,四大部分,传的是自上古大圣以来的儒家道统心法,其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第一章到第十九章的内容着重从多个角度论述中庸之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第二十章承上启下,从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处理政务的方法一事着手,通过孔子的回答指出了施行政事与加强人自身修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阐明天下通行的五项***关系、三种德行以及治理国家的九条原则。

在此章的最后引出全书后半部分的核心“诚”,并强调要做到“诚”的五个具体方面。第二十一章到第三十三章的内容,便是围绕“诚”来展开的。

《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谓性”)是总纲,但这个总纲却是子思表述出来的,并不是孔子原话。此下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和第二十一章(“自诚明谓之性”)都是每个部分的纲领,但恰恰也都是子思说的,而引用的绝大部分孔子的原话,反而是用来解释、例证这些纲领的。

也就是说,如果援用“经—传”的结构来理解,《中庸》里具有“经”的地位的话,都是子思说的;而孔子的话反而只有“传”的地位。

百度百科-中庸

慎字开头的成语

有句话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能有人就觉得这句话很文艺范,有那么一种高大上的错觉。其实,有始有终,是可以贯彻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的。

比如说,我们吃饭,我们都知道先洗碗再盛饭。但有些人,吃饱了,就不想洗碗了。这就是有始无终。可能有人说,我在饭店吃饭,也不用洗碗的啊。这不一样。在外边吃饭,有老板的人善后。在家里,如果吃饱了饭,把碗往某个角落一塞了事,这就不是伶俐的表现,也是有始无终。

可见,很多人做事,有始容易,有终难。

老子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也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说,如果是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等于走了一半,因为最后的十里,所费的力气,跟前面所走的九十里,是一样多的。因此,做事要做到有终,不是随随便便,马马虎虎,潦潦草草的就可以做到,是要下点心思,下点功夫的。

我们普通人,所做的事,都是简单容易的事,要做到有始有终,只需要有心,都可以做到。比如说,我们去外婆家,到了问一声好,走的时候说声,外婆,或舅舅,我过去了。这是有始有终。又***如说,家里人上班的上班,干嘛的干嘛去了,家里可能有一段时间没有人,吃不完的腊肉该送人就送人了,而不是再回来的时候看到一条条长满苔藓的东西。这也是有始有终。再比如说,我们犯了错,不能因为我们知道错了就可以了,我们还应当道个歉,告诉别人,我们知道自己错了。这也是有始有终。

有始有终,也是做事认真的一种表现。做事认真有条理,做人干净有精神。这是我们做人做事的一个要求。对的。应该慎终如始。

慎始慎终慎独,趋利趋名趋静

慎开头的成语:

慎防杜渐 慎身修永 慎始敬终 慎始慎终

慎小谨微 慎小事微 慎言慎行 慎以行师

慎于接物 慎终承始 慎终如初 慎终如始

慎终若始 慎终思远 慎终于始 慎终追远

慎重初战 慎重其事

简略示例如下:

成语:慎防杜渐

拼音:shèn fáng dù jiàn

解释:犹防微杜渐。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我的“人生八字方针”:

1、自信

所有的自信都来自你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

没有知识就没法自信,人家说点儿什么新鲜的,你就慌神了。

2、坚强

指的是内心真正的坚强,不是装给别人看的。

每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是锻炼内心坚强的最好时机。

3、认真

要在这世界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都不说“成功”,

只是一席之地,做事一定是要认真的。

哪怕做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也要认认真真善始善终,

否则一定一事无成。

古人的书房里经常挂一块匾,

写着“慎始”二字—谨慎一件事的开始。

不要“点火就着”,人家说一个什么事,都没想好你就去了。

?事情开始之前,一定要条分缕析地想清楚。

古人又喜欢挂一块匾,

写着“慎终”—做事有始有终。

开始的谨慎要延续到最终,直到把事情做成。

古人还喜欢说“慎独”—独处时要谨慎。

一件事对与不对,做与不做,不必面对他人的评判,

只须面对自己的良知,要对自己的内心有严格的要求。

4、宽容

“认真”是对自己的,“宽容”是对社会、对世界、对他人的。

我们对自己可以严格,可以苛刻,

但是不能对别人严格和苛刻。

或者说,你对别人的工作态度、做事章程可以严格,

但你不可以严格苛求别人的个性。

?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我身边很多朋友的个性

一般人都无法忍受,但我可以忍受。

当你能够理解这“八字方针”并且照此执行,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容易。

在座各位都希望将来找个好工作。

什么是好工作?

活少钱多,那准是好工作。

这个想法没错,只是比较难找。

我常说,人生的第一目标就是“趋利”,

只要不违反道德和法律。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只有“趋”到了相应的“利”,才能在社会上有尊严地活着。

现在有一个特别流行的词汇叫“财务自由”,

每个人都希望这种自由能尽快到来,

可惜有时候老天不给你机会。

苏洵说:“利之所在,天下趋之。”

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想要的利益,全天下都想要。

?所以,趋利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法律和道德。

法律是他人约束的,道德是自我约束的,因而道德也比法律高尚。

?当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强大的道德约束,社会会变得非常好。

人生第1阶段是“趋利”,第2阶段则是“趋名”。

当你在社会上历练了一段时间,工作已经比较自如,

就开始注重社会对你的评判。

所谓“趋名”,

不是“追逐名声”,变成明星,到哪儿都有人找你合影,

而是“注重名誉”。

?这两个阶段都走过以后,就进入了第3个阶段“趋静”,

希望内心是安静的。

内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何为内心安静?

?我自己有些时候,长时间地心如止水,也有些时候会突然变得激动。

?比如此时此刻,我站在台上,就多少有点儿激动。

我平时说话不是这样,否则就会显得“讨厌”。

当我们走过这3个阶段,就应该理解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

作者 | 马未都?

?来源 | 博雅人文(ID:boya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