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牍劳形是什么意思,案牍之劳形的案牍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7-03 0
  1. 与“案牍”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2. 案牍劳形的意思是?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

1、案牍劳形:

意思:案牍:公文。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

出处: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意思是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案牍劳形是什么意思,案牍之劳形的案牍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夜以继日:

意思: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学习等。

出处:《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意思是结合现实情况白天思考,晚上继续思考。

3、日理万机:

意思:一天之内要处理成千上万件的事。形容政务繁忙(多用于高级***)。

出处:余敏《深情忆念周伯伯》:建国以后,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日理万机,夜以继日,成年很少有休息的机会。

4、废寝忘食:

意思: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出处:《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意思是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于是)不吃不睡的了。

5、通宵达旦:

意思:整夜;从天黑到天亮。

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三》:“乙校昨夜通宵达旦,将赤化书籍完全焚烧。”

与“案牍”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案牍,读音àn dú,汉语词语,意思为公事文书。案:书桌,办公桌; 牍: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片,即木简; ?案牍:官府的公文。 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刘禹锡《陋室铭》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案牍劳形的意思是?

与“案牍”有关的成语有:案无留牍、案牍之劳、案牍劳形。

案牍àn dú

释义:公事文书;官府的文书,公文。

出处:唐 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案无留牍àn wú liú dú

释义:桌上没有积压的公文。形容办理公务及时。

出处:清 朱彝尊《商丘宋氏家乘》序:“一十七年,国奢示之以俭,事烦行之以简,月要岁会,久而案无留牍。”

案牍之劳àn dú zhī láo

释义:办理公文事物的劳累。

出处:唐 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劳形àn dú láo xíng

释义: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

出处:唐 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

案牍劳形

编辑本段成语

拼音:àn dú láo xíng

解释:案牍:公文。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

出处: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形容公事繁忙

词性:中性成语;古代成语

近义词:日理万机

翻译为:没有繁杂的音乐扰乱了两耳的清静,没有繁琐的政务劳累了自己的身体。“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用“丝竹”指代繁复的音乐。“案牍”指案头的公文,此处指代政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

这句话出自《陋室铭》,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于修德,则揭示陋室不陋、令名远播的原委。“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又形成呼应和对照,颇见文思之巧。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