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尾吴头一关扼险_楚尾吴头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02 0
  1. 带尾的成语有哪些
  2. 吴字的意思

85回

忠心者少,义气者稀。幽燕功毕,明月虚辉。

始逢冬暮,鸿雁分飞。吴头楚尾,官禄同归。

楚尾吴头一关扼险_楚尾吴头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江率领众头领一起去拜罗***,罗***说的谶语。

这谶语的意思大概说是朝廷中“忠心者少,义气者稀”,打完大辽(幽燕功毕)后,结果却没有多少功赏(明月虚辉)。后来说梁山头领,如鸿雁般分飞,至于“吴头楚尾”可能指宋江写反诗始于吴,(江州即九江,可称为吴地,宋江反诗中自己就说心在山东身在吴)死于楚州。这段谶语好像艺术水平还比较高。

宋江等既奉道,又拜佛,还来到五台山参拜智真长老,智真长老见了智深后,又与时俱进,把谶语来了个“升级版”送给智深。这次更明确细致了:

“逢夏而执,遇腊而擒,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90回

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

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前两句还略好理解点,大义是说梁山众兄弟功成后却凋零殆尽,后面“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却意思晦涩难解。

智真长老最后给宋江的这个更像是个含糊不清的神签儿。这不能不说是《水浒》的一个遗憾。

带尾的成语有哪些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解释:我坐船顺流而下,转眼便在这吴头楚尾的地方行了千里。不说那些令人忧愁的事情,看长亭边的大树已经长成今天的样子了。诗词名称:《露天晓角·吴头楚尾》。本名:辛弃疾。别称:辛忠敏。字号: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出生时间:1140年5月28日。去世时间:1207年10月3日。主要作品:《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清平乐.村居》《送剑与傅岩叟》《满江红》《卜算子修竹翠罗寒》等。主要成就: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讨平起义,创设飞虎军。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今如此”的详细介绍:

一、《露天晓角·吴头楚尾》的全文点此查看《露天晓角·吴头楚尾》的详细内容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

今如此。宦游吾倦矣,

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

得且住,为佳耳。

二、注解

吴头楚尾: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可称“吴头楚尾”。

长亭树,今如此:以“树”代“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宦游吾倦矣,宦场中的生活,我厌倦了。

玉人:容貌美丽的人。后来多以此指美人。这里指高贵的朋友。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

三、译文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我坐船顺流而下,转眼便在这吴头楚尾的地方行了千里。不说那些令人忧愁的事情,看长亭边的大树已经长成今天的样子了。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我已经厌倦了宦游生活,幸好有美人留醉。明天就是寒食节了,风雨吹打落花,暂且住留几日,等天气好了再走。

四、赏析

该词从所表现的情调来看,主要表达了词人对宦游的厌倦之情。而对宦游的厌倦,又是出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词人颇想在一个地方与美色亲近盘桓而留连不归。此词抒情,有词人一定的真实情感在内,如对情欲的追求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官场往来的厌烦,但从总体上看,似乎带有一种“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因为此时的词人,正当意气风发,在朝廷任职,当更激发词人奋身为国的决心。可此词却写得如此颓丧,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词人写这首词的真实思想。

上片写旅途中所见,舟行千里,看到长亭边的树木已经长大,不由想起了“旧愁新恨”。词人此时已经三十九岁,南归也已经有十六七年了,几十年间作者频繁的调动职务,抗金恢复的壮志一直不能实现。这让词人感到十分的愁苦。

下片词人直抒胸臆,点出来主旨,这分明是对自己饱受朝廷猜忌,大材小用的抱怨之辞,词人此时又遇到了一位美女,这位美人不仅邀词人共饮,而且还留词人多住几日,要词人等到寒食节的风雨过了再走,顺便解除旅途疲劳,这使词人归隐的想法更加强烈。

全词主要抒发了词人“宦游吾倦矣”的感情。这首词所体现的归隐之意,还不同于词人后期词作中的那种归隐的心情,因为这只是一时的牢骚之语,词人仍然对朝廷能够振作精神、北伐复国抱有相当大的希望。

五、辛弃疾其他诗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鹧鸪天》、《青玉案元夕》。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露天晓角·吴头楚尾的详细信息

吴字的意思

摆尾摇头 摆动头尾,形容喜悦或悠然自得的样子

从头彻尾 自始至终

从头至尾 由开头到末尾,指事情发展的全过程

狐狸尾巴 传说狐狸能变成人形迷惑人,但不能使尾巴改变。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欺骗人的罪证

倦尾赤色 比喻十分困苦

龙头蛇尾 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眉头眼尾 指眉眼间的神色

蚕头燕尾 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藏头露尾 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彻头彻尾 彻:通,透。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

楚尾吴头 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

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大头小尾 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改头换尾 指改变原来的面目。比喻只作形式上的变动,而实质内容不变。

狗尾续貂 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顾头不顾尾 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虎头蛇尾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虎尾春冰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街头巷尾 指大街小巷。

流离琐尾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掐头去尾 除去前头后头两部分,也比喻除去没有用的部分。

神龙见首不见尾 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少头缺尾 比喻事物残缺不全。

贪蛇忘尾 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首尾相应 头和尾相互接应。指作战相互接应。也形容诗文结构严谨。

尾大不掉 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琐尾流离 琐尾:细小时美好;流离:枭的别名。枭细小时怪可爱,长大后却非常丑恶。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吴头楚尾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畏首畏尾 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尾生之信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雄鸡断尾 断尾:断去尾巴。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

曳尾涂中 原意是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摇尾求食 老虎被关进笼圈里,向人摇尾巴求取食物。比喻人的地位降低,向人乞求。

衔尾相随 衔:马嚼子;尾:马尾巴。马嚼子接着马尾巴。形容一个紧跟着一个,成单行前进。

摇尾乞怜 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摇头摆尾 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

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

有头无尾 有开头没有收尾。指没有把事情做完。

有头有尾 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斩头去尾 斩掉头部,除去尾部。指将整体分割。也指剩下中间部分。

跋胡疐尾 比喻进退两难

彻首彻尾 彻:通,透。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

从头到尾 见“从头至尾”。

道头会尾 见“道头知尾”。

刀头燕尾 喻笔锋劲利。

道头知尾 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鲂鱼赪尾 《诗·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毁。”毛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朱熹集传:“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后因以形容人困苦劳累,负担过重。

附骥尾 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常作谦词。

狗尾貂续 见“狗尾续貂”。

狗续貂尾 见“狗尾续貂”。

露尾藏头 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年头月尾 ①谓从岁首到腊月底,泛指一年之中。②指《春秋》三传每年首尾的文字。唐时试官常撷取以试应试明经科士子是否熟谙经传本文。

首尾共济 济:帮助;救济。比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首尾相继 前后连接不断。

首尾相连 见“首尾相继”。

首尾相卫 喻互相援救。

首尾相援 谓前后互相照应。

通首至尾 从开始到结尾。犹言原原本本。

尾大难掉 犹言尾大不掉。

尾生抱柱 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无头无尾 没有线索;没有来由。

巷尾街头 指大街小巷。

摇头麰尾 见“摇头摆尾”。

摇尾涂中 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庄子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庄子·秋水》。曳尾,犹

曳尾泥涂 ①同“曳尾涂中”。②比喻卑鄙龌龊的行为

依头顺尾 谓对上下各方都听从、依顺。

银钩虿尾 比喻书法的钩、挑等笔画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一说虿尾指指蝎子的尾巴,能揵然上卷,写“乙”、“丁”、“亭”等字之末趯,须驻锋而后趯出,故遒劲有力。

鱼尾雁行 谓兵轮行进之队列,一轮居中为首,其它轮船按人字形两旁依次排列,状如鱼尾,又如雁阵。

针头线尾 缝纫用的针线等物。

麈尾之诲 谓高明的教诲。

貂不足,狗尾续 〖解释〗①指授官太滥。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矫尾厉角 〖解释〗形容逞强好胜、趾高气扬的模样。矫尾,翘尾巴。厉角,磨头角。

首尾两端 〖解释〗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蝇随骥尾 〖解释〗苍蝇附随在骐骥的尾巴上,便可腾飞千里。比喻依附于贤能或有名望者,必能得益。

尾巴难藏

吴,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解释:姓也。亦郡也。一曰吴,大言也。从鳌⒖凇R馑际谴笊说话。“吴”字,会意。从口,从矢。矢(zè),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它的原始意义表示一个人在奔跑时一边高声喊叫,一边回头反顾,寓意着原始狩猪者的召唤。吴字的原始象形:奔跑、回头、高声喊叫。“吴”是一个会意字,由“矢”和“口”两个构件组成。从吴字的两个构件看,“口”表示呼喊,喊叫,“矢”像一个人在奔跑时不时地回头反顾。两个构件结合组成“吴”,它的原始意义就是表示一个人在奔跑时一边高声喊叫,一边回头反顾。当***者发现大野兽时,一边奔跑,一边呼喊,一边不时回头看。这种大喊大叫的动作就叫吴。

吴字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中,吴字很象一个歪着脑袋奔跑的猎人形象,上边一个圆圆的“口”,下面一个挥舞双臂奔跑的四肢健全的躯体,也很象我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吴字的解释为:“吴”大言也,从矢口,就是“矢”字上面加一个“口”。何谓大言,即大声也,又解释说“吴”倾头也,即歪着脑袋。《诗经?丝衣》对吴字的解释有“不吴不敖”之说,即不出声,又不傲慢。

康熙字典引用《释义》注释,吴字上“口”下“大”象鱼张着大口。到了秦汉时期,文字趋于规范,至今写成了上“口”下“天”了。在先秦时期,“吴”与“虞”不分,两个字可以通用,所谓“虞人”,也就是“吴人”,“吴人”也就是“虞人”。以“虞”为国名的只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吴周章的弟弟仲武被周武王册封的虞国。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晋国借道伐虢,回军途中灭虞,虞国一支大部分改为吴姓。

吴什么意思 吴 wú 本字形列在《汉语大字典》袖珍本第259页。会意。字从口从天。“口”指“说唱”。“天”意为“巅”、“碰顶”,转义为“最早”。“口”与“天”联合起来表示“最早的说唱艺人”。本义:最早的说唱艺人。说明:1.吴的另一字形列在《汉语大字典》袖珍本第264页。字形为一大口说唱者作手臂上下舞动状。本义也是“说唱艺人”。2.凡从吴之字都与***业有关。如:娱,字从女从吴,意为女性说唱演员;误,字从言从吴,意为相声演员;蜈,字从虫从吴,意为蜈蚣,指蜈蚣这种多脚虫很像杂技团演员们人体前后叠加一起走路的样子。3.第一代在中原地区从事说唱表演的演员来自被黄帝打败的蚩尤集团。蚩尤是九黎族首领,九黎族来自南方,在蚩尤死后,无法分到田地耕作,只有从事低贱的服务业,即***业,作街头巡回演出,靠说唱逗笑赚取演出费,所以文献说“吴,哗也”,即靠街头喧哗吸引行人驻足观看来谋生。帝舜就是吴人出身,他家本没有田地,所以早年的虞舜靠打渔、制陶等非农行业谋生,社会地位很低,所以被异母弟象肆意陷害。他的祖先都是音乐家,属于***行业世家。和现在***业吃香不同,古代的***业人员被称为“戏子”,被人看不起。虞舜的“虞”,字从虍从吴,“虍”指虎皮,“虎皮示服猛也”。即第一代吴人是被征服的蚩尤集团成员,所以在吴字头上被披上了虎皮,表示“被武力征服”,被征服的时间在2338 BC,参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

吴的字典解释 动词(会意。从口,从矢。矢(zè)‘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同本义〖peal〗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形容词[方言]∶大〖big〗。如:吴魁(大而平的盾);吴榜(大棹,划船工具。亦指船)名词吴国〖Wustate〗公元222―280年孙权所建的国家。如:吴越(古代的两个敌对国家。借指仇人);吴Q(吴地的歌声);吴牛见月(吴地的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喘息起来);吴越气脉(比喻较高的水平和标准);吴头楚尾(指吴楚之间的地区)吴承恩〖WuChengen〗(约1500―约1582)。明朝文学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家庭贫寒。自幼喜爱野言稗史。博览群书。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写成著名长篇***《西游记》吴音〖dialectofWudistrict〗指吴语,吴方言醉里吴音相媚好。――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①][wú][《广韵》五乎切,平模,疑母,ngo/ngu]“吴1”的新字形。亦作“1”。(1)大声说话;喧哗。(2)大。(3)古国名。也称为勾吴、攻吴。姬姓,始祖为周太王之子太伯,至十九世孙寿梦称王,据有今江苏、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市)。传至夫差,于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4)古国名。三国时三国之一。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公元229年称帝。占有今之长江中下游,南至福建、两广以及越南北部和中部。280年为晋所灭。(5)古国名。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892年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902年受唐封为吴王,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937年为南唐所代。(6)地名。泛指我国东南(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参见“吴牛喘月”、“吴歌”。(7)姓。周太伯封于吴,其后因以为氏。见南宋?郑樵《通志?氏族四》。[②][yú][《集韵》元俱切,平虞,疑。]“吴2”的新字形。通“虞1”。地名用字。参见“吴2坂”、“吴2泉”。 丑集上口字部 吴; 康熙笔画:7;俗吴字。吴志?薛综传无口为天,有口为吴。正字通此借字形为谐语,非吴字本义。正韵吴字注亦作吴,非。(吴)[古文]唐韵午胡切集韵韵会正韵讹胡切,$音吾。国名。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注宋衷曰: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秦置,高帝六年为荆国,十二年,更名吴。 亦县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吴县。 又说文郡也。後汉?郡国志吴郡,顺帝分会稽置。韵会吴郡、吴兴、丹阳为三吴。正字通水经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指掌图以苏、常、湖为三吴,其说不同。又齐语西服?沙西吴。注雍州之地。 又天吴,水神也。郭璞?山海经赞八头十尾,人面虎身。龙据两川,威无不震。 又说文姓也。广韵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又方言大也。说文大言也。诗?周颂不吴不敖。传吴,哗也。又鲁颂不吴不扬。说文注大言故鞔罂谝猿錾。今写诗者,吴作?,又音乎化切,其谬甚矣。释文吴,旧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鱼之大口者名?,胡化反,此音恐惊俗也。按《说文》《释文》俱云吴作?读,非。而《玉篇》《广韵》《集韵》《类篇》《韵会》诸书,吴字亦皆无去声一音,惟正韵收吴入M韵,诗朱注亦作去声读。未知孰是,存以备考。 又集韵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吴。注详虍部七画。......>>

吴字怎么组词?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意思是人没学问,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

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