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守清贫_甘守清贫力行克己意思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7-06 0
  1. 国家功臣,为国家放弃优厚待遇,一辈子甘守清贫,钱学森贡献有多大?
  2. 读完岳飞传的感受少一点
  3. 统编版五下《清贫》教案:直奔语言,兼顾动作、神态
  4. 七律,清贫的坚守 (平水韵),你如何看呢?
  5. 边城中老船夫的人物形象的作文
  6.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赏析

01、“戏比天大”

在北京人艺的小院中,好听的故事并不仅仅出现在舞台上。

无论是后台的演员还是剧场剧务,亦或是收发室里发呆的大爷,只要进了人艺这个门,每个人都像搞艺术的。

甘守清贫_甘守清贫力行克己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或许无形中正迎合了人艺排练室的四个字:“戏比天大”。在这里,没有大明星,只有大角色,不管是谁,都不能把戏弄坏了。

人艺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冯远征记得格外清楚。初进人艺那年,冯远征还是跑龙套的人肉背景板,一次老前辈郑榕正在台上演着秦始皇,台下候场的准备演士兵的冯远征一时兴起,与旁边的其他龙套演员小声攀谈了几句。

谁知两人的悄悄话却被台上的郑榕听见了。平素温和的郑榕突然大怒,对着台下大吼一声:“谁在下面讲话,给我滚出去!”

舞台监督立刻过来,将冯远征一行人等带到排练室罚站,自此教会了冯远征敬重舞台。

长江后浪推前浪,十年人事几番新。1999年,已成为台柱子的冯远征,接过老前辈的接力棒,在人艺镇馆之作《茶馆》中饰演松二爷,那天郑榕来到剧场,罕见地坐在台下静静地看着冯远征表演。

谁能想到,冯远征与郑榕在台上台下的位置转换间,就是数十年时光。

演出结束后,郑榕看着冯远征,刚说了句“拿下来了”,眼眸便升起了一层水气。

接过人艺老前辈衣钵的冯远征,也接过了老前辈“戏比天大”的理念,偶尔遇到台下低声聊天的新人,冯远征也会像当年的郑榕一样,对着新人怒吼道:“闭嘴!不说话要死啊。”

02、来人艺,给你解决北京户口

人艺的老观众都知道,演员中谁挑大梁演《茶馆》,谁就是公认的传承者。

但《茶馆》传到冯远征手中的时间,还是比所有人预计的都要快得多。这其中固然有对冯远征演技的肯定,但更多则是整整一代演员离去后,略带伤感底色的无奈选择。

时光退回上世纪80年代,中戏的优秀毕业生巍子刚走出校门,就一口气收到了七个国家级演艺单位的聘书,直教刚刚拿下梅花奖的巍子,生生弄出了选择困难症。

众多单位中,当属人艺的实力最为雄厚,大导演林兆华根本难得打听其他单位如何挖人,直接一个电话打给巍子,说了句:“来人艺,给你解决北京户口”,便顺利将巍子招到麾下。

可惜,巍子到人艺后不久,便遇上了90年代的经济浪潮。眼看着一众个体户小演员要演技没演技,要外形条件没条件,却能一部戏动辄赚到成百上千,巍子便再难守着人艺一个月150元的工资苦磨演技了。

恰好这时,电视剧《情满珠江》邀请巍子友情客串,还承诺每集给巍子1000元酬劳。巍子一算,这部电视剧有40集,自己就能赚4万元,相当于人艺3年的工资。

想到这里,巍子立刻去找领导请***。所幸人艺的领导大都开明,没怎么多问就同意放巍子出去拍戏。

谁料这部戏拍完,巍子的胃口也大了。他转身又私自接了《天国逆子》,然后毫不留恋地向人艺提出了辞职。

出演《天国逆子》再次让巍子赚得盆满钵满。金钱***下,巍子就此彻底脱离话剧舞台,走上了***剧演员之路。

只是夜深人静时,巍子忍不住会回忆起当年他在人艺的那些岁月,然后颇有些困惑的想:

外面赚钱这么容易,人艺的演员们为何非得花十个月的时间辛苦排话剧?

03、拉开大幕看真的

巍子的出走,不过是人艺中坚力量的一个缩影。市场经济冲击下,年轻一代的演员很难再想老艺人们那样,甘守清贫一心磨演技了。

他们学会了名气变现,也学会了去往薪酬更高的地方,而人艺,则在整整一代青壮年演员出走后,彻底失去了昔日荣光。

1992年7月16日,首都剧场迎来了人艺重磅话剧《茶馆》的绝版演出。于是之、蓝天野、郑榕、英若诚等等人艺老艺人,用这场《茶馆》,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

老观众们很早就入场等待着熟悉的演员们,一些没买到票的观众也迟迟站在剧场门口不走,只为在老艺人们出门时,能送上一声祝福。

此时,后台的老艺人们正全力准备着接下来的演出。已经得了老年痴呆症的于是之,对搭档蓝天野说:“等会上台了,你多帮我兜着点”。

蓝天野一边答应,一边想着自己的心思。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一开始,是蓝天野演《茶馆》,而如今,总算到了《茶馆》见证着蓝天野活到秦二爷扔纸钱的年纪了。

剧场的灯突然亮了,大幕缓缓拉开。一个个清末民初的人物出现在舞台上,按照剧情喝茶唠嗑,如一幅滚动的画轴般,将观众带到了老舍笔下的那些旧时光里。

于是之果然在台上忘了词,郑榕饰演的常四爷登台后,于是之愣愣地看着他,怎么也想不起他的名字,一旁搭戏的演员们,不动声色地把戏接了过来,而台下的老观众们,也都会心一笑,依然给予老艺人们热烈的掌声。

一曲终了,老艺人们纷纷鞠躬作别。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前排不少观众甚至跑到台前,目送老艺人们离去。

这时,台下一名观众突然大喊一声:“于是之老师,再见!”

将要下台的于是之,脚步突然一个趔趄,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洒在舞台上,留下点点晶莹。

一个时代结束了。

纵观人艺68年历程,不禁让人们想起**《梅兰芳》中的台词:“谁毁了梅兰芳的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

人艺同样是孤单的,她如同站在山顶不染一丝烟尘的仙子,俯视山脚下无数为生计奔波的同行,然后在万千星辉中轻启朱唇,唱一段阳春白雪,字正腔圆,余音绕梁,只可叹曲高而和寡。

数十年来,人艺就这么静静地呆在王府井大街22号里。任凭时空流转,任凭世事变迁,人艺只固守着它的桃花源,以匠人般的心思对待每一部话剧,只为延续老艺人们“拉开大幕看真的”的初心。

有人说人艺落伍了,市场经济时代,实在容不下人艺一心做艺术。当年那声“于是之老师,再见”,何尝不是观众对人艺的告别。

但即便如此,人艺依然倔强地守着它的一亩三分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秉持着“戏比天大”的初心,等一个来看话剧的人。

国家功臣,为国家放弃优厚待遇,一辈子甘守清贫,钱学森贡献有多大?

该同志于1980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1980.8-1989.7在建湖县芦沟中学工作,任教师,教导处副主任;1989.8-2007.7在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工作,历任教师,教务处副主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副书记;2007年7月起任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校长。

2014年6月20日,肖秉林(正科职)涉嫌***,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该同志近30年如一日,从早上6点左右到校,到晚上10点半左右回家,不分寒暑,披星戴月,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无论是从教于芦沟乡村、建湖县城,还是奉献在集镇上冈,该同志都甘守清贫,淡泊名利;投身教育,矢志不渝;兢兢业业,无怨无悔。该同志出生于农民家庭,对农家子弟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立志将自己的智慧、才华和一腔热血奉献给和自己同样出身的农家子弟,帮助他们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创造幸福美满的人生。在芦沟中学工作期间,该同志克服了家庭经济沉重负担,孩子幼小无人照看等困难,心系乡村教育,默默耕耘了整整十年。在建湖高中工作期间,时值“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动大潮,苏北甚至苏中像他这样具有特级品牌的教师,纷纷飞向经济发达地区。南京、上海、苏南等地名校以每年20余万的高薪,甚至副校长、校长的高位,并为其家属安置工作的优惠条件聘请加盟,但该同志情系建湖热土,甘为家乡奉献,始终不为所动。2007年7月组织安排他到上冈高中工作,该同志顾全大局,服从安排,肩负振兴冈中、发展建湖教育的重任,毅然离开条件优越的县城,来到相对艰苦的集镇,将小家庭搬到上冈,并将家属带到上冈,体现了一个忠贞的人民教师、一个建湖草根教育专家、一名党员干部的高尚情操和宽阔胸襟。其先进事迹《破茧成蝶,光彩照人》刊载于《江苏教工》2005年第9期(盐城市唯一),《孜孜不倦为教育,矢志不渝成事业》《洒向教坛都是爱》分别编入《群英谱》(盐城市优秀科技人才先进事迹汇编,建湖县唯一)、《教坛先锋》(盐城市教育系统优秀***员风***录,建湖县3人);《现代快报》《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省、市、县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其先进事迹;该同志多次作为优秀教师、优秀***员的代表参加市、县师德报告演讲;专题片《肖秉林--教育乐土的守望者》在省、市、县电视台多次播放。 教学工作业绩优异。教学指导。长期以来,该同志在建湖高中分管全校教学工作、高三教学管理,积极抓好教学“五认真”,认真组织教育教学督导,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每年高考成绩均居全市前列,均获县高考质量一等奖或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成绩。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主要任教高三数学,无论是任教高三还是基础年级,所教学科的高考质量或学年质量均列年级前茅,特别是2000-2006年连续六年居年级或同类班级第一。教学管理。根据新课标理念发展教学“五认真”,提出了具有生机活力的教学“五结合”,其论文《以生为本,抓好教学“五结合”》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年第4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学法指导,《如何提高数学课的听课效率》《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其转变对策》等教学经验总结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单元集体备课实践研究》被评为省教科研成果二等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由该同志主导提出、组织实验的“发散式”教学、“先学后教”五步教学模式、“四导三疑一创”等教学模式取得圆满成功,并在全国推广。竞赛辅导。指导高中数学竞赛成绩突出,所教班级学生中累计有40多人次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和江苏省高中数学竞赛的一、二、三等奖,个人被评为江苏省高中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建湖县数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

教育管理成效斐然。2007年7月起,该同志担任上冈高中校长。理念先进。该同志重抓学校办学理念的建设,提炼了颇具特色的“一训三风”,着眼现代高中的办学要求,建构新型内部运行机制。提出了“以人为本,铸造冈中精神;实施‘三规’(订规划、立规章、抓规范),提高管理层次;创立‘三优’(创设优美的环境、创建优良的秩序、创造优质的工作),办人民满意教育”等治校方略。国防教育。2007年8月开展了“国防教育”活动,通过军事训练、会操演练、校外拉练三个层面展示冈中学子风***。特别是大型文艺汇报演出,展现了“国防教育”的生动成果,被“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报道。“五进”活动。2007年10月开展了“***精神‘五进’活动”, 推进***精神“进校园、进工厂、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使***精神入脑、入口、入心。尤其是以“高举旗帜、共建和谐”为主题进行巡回宣讲、文艺演出、文化下乡,在上冈镇、草堰口镇等地演讲吸引了上万名群众观看,形成了大范围的轰动效应,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督导评估。2007年12月,该校以高评通过盐城市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督导组对该校在“三精工程”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内部管理改革、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校荣获发展水平评估等级“示范性合格”、学校发展状态评估等级“优秀”,其结论居全市四星级高中第二位。年度考核。2007年12月,在县2007年度办学目标考核中,该校的德育工作、课改教科研工作、体卫艺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后勤服务工作均获优秀,综合考核为县中学组第一名,获县“综合奖”。国家、省、市、县电视台,新浪网,《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建湖快报》等10多家媒体先后报道该校的办学业绩。

读完岳飞传的感受少一点

在今年的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中,被称为东风快递的人民火箭军亮相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喝水不忘挖井人,在这里我们不禁要感谢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工作者为我国的两弹一星做出的杰出贡献。

其中被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称为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到国内,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

其实在美国时期,钱学森老先生就已经为美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就包括著名的曼哈顿***。

都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这一点在钱老先生身上有了极其明显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心潮澎湃打算立即返回国内,然而美国人却横加阻止。甚至在飞机场扣押了钱学森一家人。

后来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老先生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

回到国内就意味着你必须接受清贫,必须习惯简陋的科研环境。

要知道钱老先生在美国享受每个月近万元的高额薪水,使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实验器材。而回到国内这一切都没有。

这一点钱老一开始就很清楚。他曾经说过,我虽然姓钱,但我不爱钱。他用他的一生在诠释这句话,他爱的不是钱,爱的是国家。

其实我国***也非常照顾钱学森老人家,虽然在经济上或者科研设备上不能和美国相比,但是我们在住房这些方面都愿意也有能力照顾老人家,回国之后,他们一家蜗居在一栋比较旧的居民楼里,国家就曾提出为她单独建造一个独立的别墅小院,让他能够更好的休息,更好的投入科研工作。

但是这还是被深明大义的钱学森老先生拒绝了,他说国家底子还很薄,不应该搞特殊化。

这样一个只讲奉献不不求回报的科学大拿,让人感动。

在钱学森图书馆里有这么一件文物,那是三张老先生的工资单,这是由老先生的公子钱永刚捐赠的。

这三张工资单都是老先生在1996年时期的。每个月的工资1900多元。这份收入真的不算高,尤其是和老人杰出的贡献相比。

在1996年,当时事业单位的工人工资能够有几百元,但是他们还有奖金。奖金通常都是四位数的。但有些单位为了增加收入还巧立名目,有时杂七杂八一个月下来有将近3000元收入。有一定职级的人收入更高。

当年的大学毕业生据说也能拿到一个月1000多工资。所以说作为科学泰斗,两弹元勋的,钱学森老人的工资真心不高。

不过在当时按照钱老先生这个级别,国家是有相配套的***政策的。比如房车各种***等等,在当时钱老工资可用到的方面比其他人少多了。

当然,像钱学森,邓稼先这样一批老科学家用钱去衡量比较,那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他们为了钱,何必回到国内呢?为什么要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放弃美国先进的科研设施,回到一穷二白需要白手起家的国内呢?

这些老一辈的科学家就是我们后辈必须仰视的高山与丰碑。

然而现在有一点我觉得很可悲,有很多年轻人不知道钱学森,或者他们觉得没有必要知道这些人,他们的世界里只有那些花样少年,某某凡,打篮球很蔡的某某坤。

我想说如果没有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批科学家不求回报的默默奉献,建设起了强大的国防科工业,现在的孩子哪里能够像现在这样肆无忌惮的花样百出的追星呢?

或许这些老人家不追求名利,但是作为后来者,作为受益者我们年轻一辈应该牢记他们的功劳,将他们的精神一代代薪火相传下去。

统编版五下《清贫》教案:直奔语言,兼顾动作、神态

我读了《岳飞传》这本书,岳飞是宋朝一位爱国的民族英雄,为了大宋江山舍身忘已。在凶恶的金兵面前临危不俱,但却被“莫须有”的罪名所害。这本书讲述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兵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岳飞的身世、岳飞结拜的兄弟、抗金的经历,最后父子就义。其中,其中岳母刺字、大败粘罕、牛皋破敌、勇挑铁滑车这几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岳飞出生在河南境内黄河边的相州附近。传说出生时,家中屋脊上落下一只大鸟,鸣叫几声后就飞走了。因此他的父亲为他取名“岳飞”。他自幼父亲早世,在师傅周侗的教诲下学习文学、武艺和兵法。长大后天资聪颖,膂力过人,很早就表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他甘守清贫,不贪浊富,当宋朝受到金国的侵略时,他的母亲为了让他一生不忘报效国家,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他临危授命,战功卓著,在牛头山、爱华山等几个战役中,取得了辉煌战果,令金兵闻风胆丧。岳飞一生致力于恢得中原,直捣黄龙的伟大志向,但不幸惨遭奸臣秦桧等人陷害,背负莫须有的罪名,屈死于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

我读完这本书后,岳飞从小认真读书和长大后带领几千万宋朝人马打金兵的事,令我深受感动。岳飞小时候家境贫寒,由于洪水,他和母亲漂到了临村,是好心的人家收养了他们。岳飞和这家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和练武,他非常用心,刻苦,而且头脑灵活。长大后,他母亲在他的背上用***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岳飞牢记母亲的教导,每次打仗,他总是百战百胜,能打几百回合。岳飞有把神枪叫“沥泉神矛”,当年他就用这把神枪打杀金兵的。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和谐,不像以前的战争时代,更不像旧社会一样。我们的国家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科技发达了,许多东西都是电子化的,人们也一步一步探索科技领域的奥秘,展望未来,现在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使我们的国家更强大,更美好!我以后也要向岳飞学习,学习他肯于动脑,灵活用脑的精神,多学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学以致用。

七律,清贫的坚守 (平水韵),你如何看呢?

教学目标 :

1.通过略读课文,体会对话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同时也能感受到动作

神态描写的好处;

2.懂得甘于清贫是一种良好的为人为事为官品质。

教学过程:

一、 回忆前文,提出目标

同学们,在本单元《古诗三首》中,我们欣赏了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在诗歌里表现人物的作用;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我们感受到了动作、语言描写对于体悟内心的好处;在《军神》中,我们又感受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其相应的动作描写给读者带来的强烈震撼。

《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略读,我们需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呢?

(一)能读懂对话对于体现人物品质的好处;

(二)能理解动作动作、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三)能读懂方志敏同志所说的“清贫”的意思。

二、 自读自悟,小组讨论

(一)出示对话:

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手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二)小组讨论:你对哪句话最有感受?跟小组成员作一个分享。

1.关于方志敏的语言:

(1)“哼”,表达了轻蔑。(2)“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表示识破了小兵士们的把戏。(3)“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一种清贫乐道的高尚品质。(4)“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表达了方志敏同志对国军的蔑视。(5)”确实“,实际上是一种戏弄。

2.关于国军士兵的语言:

(孩子只要抓住发财心切、虚张声势、连欺带骗这些关键词即可。)

(三)教师引导: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国军士兵的话为什么不用问号,而用感叹号?2.人物的语言除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关注呢?

(学生抓住动作、神态来体会)

(四)引领角色朗读。

第一次,指名学生做国军士兵,教师做方志敏;第二次,教师做国军士兵,一名学生做方志敏;第三次,完全放手让学生做角色朗读。

三、 自由感悟,体会动作和神态。

1.同学们,刚才我们提到,除了语言之外,本篇课文中队士兵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也十分传神。你们还有印象吗?

2.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则抓住“满肚子热望”“摸”“捏”“低头注目”跟孩子们一起分享感悟。

四、 讨论“清贫”,获得情感升华

1.教师出示“清贫”的意思:贫穷。

2.方志敏同志说的“清贫”还有什么意思呢?(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教师总结:“清贫”也是一种为人、为事、为官的好品质。)

3.与学生分享方志敏的清贫故事(百度搜索关键词:方志敏?感受清贫二三诗)

如:

方志敏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在他伟大而又短暂的一生中,严于律己,甘守清贫。正如他在《清贫》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既是方志敏的座右铭,更是他一生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

“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

方志敏经常到基层去,但从来不准迎来送往,不许搞招待,谁搞招待就批评谁。他从不接受礼品,也不允许别人和红军部队、苏维埃机关接受任何礼品。为了节约每一个铜板,他作报告、开会、讲话,甚至从不喝茶,只喝白开水。有一次老百姓送来一些茶叶,警卫员泡好了茶,端给他。方志敏严肃地说:“以后不准收老乡送来的东西,他们也很困难,让他们留着卖几个钱吧。”然后拿出几个铜板,让警卫员送给老乡。而这几个铜板,就是方志敏一个月的津贴费。

方志敏担任***闽浙赣***、闽浙赣军区司令员时,有一匹枣红马,却很少骑,到各地巡视工作或到下面了解情况,通常都是步行。行军时,他常常把马让给伤病员,或者用来驮物资。1933年,赣东北根据地把打土豪和缴获得来的一批银洋送往中央苏区,这批货数量很大,有黄金2箱,每箱500两;白银48箱,每箱400元。那时候,红军没有汽车,只能靠肩膀挑;银洋很重,一个人挑不了多少,方志敏就把自己的马让出来驮银洋。

“大家吃什么,我吃什么”

方志敏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很严格,经常教育他们:“工农红军是人民的武装,是革命的队伍,我们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是血和肉的关系。红军指战员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群众纪律,不准做侵害老百姓的事情,不然战争就不能胜利,军队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成功。我们一定要执行毛委员在中央苏区给中央红军提出来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当时红军官兵的伙食很差,一年到头都是红米饭南瓜汤,很少有其他菜。方志敏坚持和战士吃一样的伙食,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有一次,方志敏发现自己吃的是白米粥而战士们吃的是米糠和野菜煮的粥,就叫警卫员告诉伙房:“大家吃什么,我吃什么,不能特殊。”

一位老管理员听了警卫员的转达后,对警卫员说:“什么特殊?要讲特殊也行!方***操心又劳累,肺痨痔疮病痛常常发作,哪个要为这事提意见,我来担当!”方志敏感激这位老同志,但仍坚持把粥端回了,和大家一起吃糠咽菜。

方志敏喜欢吃辣椒,他曾说:“吃辣椒不但下饭,而且吃了身上发热,出点汗有好处。”有一次,为了让首长多吃点饭,警卫员就向老乡要了一点腌辣椒,悄悄地搁在方志敏的碗里。方志敏看见了,就问:“是哪里来的?”当得知是老乡送的,他就不吃了,一定要警卫员送回去,还告诫说,任何人不准违反群众纪律。

“衣服旧不要紧,但必须整齐、干净”

方志敏与普通战士一样,除了身上穿的,只有若干换洗衣服。由于津贴很少,方志敏的头发经常长得很长才理一次;胡子长了,就自己用剪刀剪一剪。方志敏平时非常注意军容军纪。他经常穿着那套黑灰布的中山装,破了,就自己补一补;有时扣子掉了,就自己钉上。衣服虽旧,但总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

不仅如此,方志敏还要求战士们把衣服洗干净,破了就补好,尽量搞整齐一些。他说:“正规部队要有个正规部队的样子,衣服旧不要紧,但必须整齐、干净。游击队军容差一些问题不大,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发军装。当然,至于其它方面的纪律,任何部队都不能有一点含糊。”

一年冬天,方志敏从弋阳去参加贵溪苏维埃代表大会。当时,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就是当地最大的喜事,而方志敏仍然穿着一件薄薄的旧棉袄。代表们要给他换件新的,方志敏不同意。代表将新棉袄送来,方志敏执意不收,还反复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警卫员实在看不过去,就劝道:“一个苏维埃***,穿件透风的破棉袄,未免太寒酸了?人家好心好意地送来了,就收下吧。”方志敏回答说:“我是苏维埃***,更得事事在意。如果一不留意,就会影响苏维埃***的形象,那可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五、 回顾课文,想象方志敏讲述故事时候的动作、神态。

引导学生想象,这篇文章是方志敏在狱中写的,好像是跟狱卒说的,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如果把课文中的“我”改成“方志敏”,加上他的动作、神态,试试看。

边城中老船夫的人物形象的作文

爱心播撒身坚守,似箭光阴鬓染霜。

山路崎岖留足迹,碧溪清冽载铿锵。

放飞雏隼游穹宇,培育新苗绽蕊芳。

无悔青春舒壮志,肯将热血献蛮荒。

在大山深处,在远离尘嚣的寂寂一隅,有很多山村教师,他们在默默地坚守。

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简陋的教室和宿舍;一边是华灯初上、霓虹闪烁,一边是背负着学生蹚过涧水的背影;一边是酒桌上的豪饮和炫富,一边是就着咸菜条啃着粗面馍馍。

时下,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某某明星出场费多少,某某热门行业年薪多少,某某开上了奔驰宝马,某某嫁给了富二代,某某网红直播销售量多少?貌似,衡量一个人,要看他有多少钱。

于是,你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他们背起简单的行囊走进深山,他们不计报酬任劳任怨和那些贫穷的孩子在一起,他们远离物欲甘守着孤独和清贫,他们弯下脊背背起别人家的孩子?

岁月流转,草木枯荣,孩子们一批批走出深山,风刀霜剑在昔日年轻的脸庞上刻下一道道沟壑。他无语望向远山,也曾在心底轻叹:我失去了什么,我得到了什么,我当初的选择,是该后悔,还是该庆幸?

此时,身后传来一声轻轻的问候,?老师,我来看您了,您还好吧他转过身,看见一个高瘦俊郎的青年。

嗬,长这么高了,我都不敢认了!?

老师,我大学毕业了,我想

想去一线城市打拼?

不!我想回来教书。?

他微微一笑,?为什么?

山里,需要有人接您的班。?

他拍一拍年轻人的肩膀,?你会后悔的。?

青年:?老师,您后悔过吗??

他举目远山,山顶有一朵洁白的浮云,良久,他收回目光,?呵呵,我要去喂鸡了,我听见了它们咕咕的叫声。?说罢,他抬腿就走。

老师,等等我,我和您一起去!?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赏析

老船夫:他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他善良纯朴、热心好客、甘守清贫、尽职尽责。对孙女无比疼爱。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他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傩送:傩送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纠葛中。最后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独地离开伤心之地。最后死于意外,也许正是他孤独的归宿。

傩送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飘泊到什么地方。

其一

这是一首借物咏志的诗。诗人把新笋描绘得非常美丽。竹壳一片片剥落下来,竹笋抽节上长了,它晶莹透碧,像是刚刚经过刻刀雕琢出来的碧玉一般。这里的笋的形象,是经过诗人理想化、诗化了的形象。它晶洁如玉,生机勃勃,茁壮挺拔;它要挣脱壳箨的束缚,要向上生长,由于这株笋有着如此美好的姿质,所以“母笋是龙材”的赞美就不使人感到突然,而是水到渠成。

如果说上两句主要是写笋的外美的话,那么后两句就是承接着上面写笋的生长愿望,进一步刻画笋的内美。“更容”一词的涵义很深刻,这是***设之词,***如容许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如容许它尽情生长,一夜之间拔节挺长千尺,它自然会脱却尘泥而直插青云之上。这里就表达了新笋冲上九霄的豪情壮志,它不甘心于埋没园泥之中的现状。这是新笋的内美。另外,“更容”一词的反面含意是,现在是“不容”,不能容许新笋一夜抽千尺,所以它就不可能拔地而起直上青云。这就包含着深沉的幽怨。抱怨自然是来自他不能尽情地生长。这一层含意则从另一角度写出了新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人把新笋刻画得具有这般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内心,是托物咏志,这新笋就是诗人李贺。诗人李贺虽然命途多舛,遭遇坎坷,但是他没有泯灭雄心壮志。他总希望会实现自己的拔地上青云的志愿,这首咏笋的绝句就正是他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

其二

这首咏物诗前两句描述自己在竹上题诗的情景,语势流畅而又含蕴深厚。句中的“青光”指代竹皮,同时把竹皮的颜色和光泽清楚地显现出来:“楚辞”代指作者自己创作的歌诗。诗人从自身的生活感受联想到屈原的遭遇,这里因借“楚辞”含蓄地表达了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首句短短七个字,既有动作,又有情思,蕴意十分丰富。次句运用了对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发出浓烈的芳香,竹节上下布满白色粉末,显得生机勃勃,俊美可爱;可是题诗的地方青皮剥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污损。这里,诗人巧妙地以“腻香春粉”和“黑离离”这一对矛盾的形象,表现内心的幽愤。

后两句着重表达怨恨的感情。“无情有恨”,似指在竹上题诗的事。诗人毁损了新竹俊美的容颜,可说是“无情”的表现,而这种“无情”乃是郁积心中的怨愤无法抑制所致。对此,姚文燮有一段很精彩的评述:“良材未逢,将杀青以写怨;芳姿点染,外无眷爱之情,内有沉郁之恨。”(《昌谷集注》)诗人曾以“龙材”自负,希望自己能象新笋那样,夜抽千尺,直上青云,结果却无人赏识,僻处乡里,与竹为邻。题诗竹上,就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怨恨。然而无情也好,有恨也好,却无人得见,无人得知。“无情有恨何人见?”这里用疑问句,而不用陈述句,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化多姿。末句含蓄地回答了上句提出的问题,措语微婉,然而感情充沛。它极力刻画竹的愁惨容颜:烟雾缭绕,面目难辨,恰似伤心的美人掩面而泣;而压在竹枝竹叶上的积露,不时地向下滴落,则与哀痛者的垂泪无异。表面看起来,是在写竹的愁苦,实则移情于物,把人的怨情变成竹的怨情,从而创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动人境界来。

此诗通篇***用“比”、“兴”手法,移情于物,借物抒情。有实有虚,似实而虚,似虚而实,两者并行错出,无可端倪,给人以玩味不尽之感。

其三

这首诗写竹的生命力旺盛、一片生机。“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原先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缝中长着两三根竹子,清晨看墙外的大路旁,已窜出竹根。“紫脉”,一作“紫陌”。紫陌通常指帝都郊野的道路。李白《南都行》谓:“高楼对紫陌,甲弟连青山。”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李贺的家乡福昌县在唐代东都洛阳的近郊,故其乡间大路可称紫陌。竹鞭的滋生能力极强,无论是岩缝、墙壁、坚硬的土块,它都可穿过。诗中以“家泉”与“紫脉”对举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竹鞭已从院墙底下穿过而长到墙外去了。竹鞭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是盛夏到初秋时节,如同竹笋状的竹鞭头部在表土较薄的地方常窜出地面,很快又弯成弓状,鞭头又重新钻入泥土中。诗人以“两三茎”与“紫陌生”对举,也显示出竹的顽强,两三茎不起眼的竹枝,很快长到墙外通衢大道上。见此情景使人不难设想:“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这两句诗中所写的情景虽非实景,却有一定的必然性。“笛管”,言新篁之材。“玉青”,言新篁之色。绘形绘色,如在目前。

李贺本满怀着一腔热血和胸中成竹,但却最终只能是饮恨而逝,他不断地被希望和绝望所折磨着,只有靠诗歌来实现自我的存在,因此他用一种可怕的***去创作。诗人愤懑满怀的情绪主要表现为艺术上的精雕细琢,修饰上的叠床架屋。在这首诗中,作者字斟句酌,用“家”“石”“阴”“紫”“春”“新”等等修饰各种意象组合,纵观全句,几乎无一物无修饰,无一事有闲字。他把相关的意象加以古人不常联用的字联用,加以修饰再组合起来,综合运用了通感、移情的写作手法,由家泉到石眼再到竹茎,仿佛用诗句串联起装扮一番的意象群,不是因感而倾泻,而是字字雕刻而来。此时作者诗中的竹子不再是单纯的清雅之士,而仿佛是穿上了绮丽诡异又有异域风情的楚服的起舞人。同时,把石眼、阴根等不为竹所常用的意象与竹子相连缀,更见作者的匠心独用,研磨之工。

其四

这首诗以司马相如归卧茂陵自喻,慨叹自己家居昌谷时的清贫生活。诗的开头两句“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意为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自己年纪并不大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古竹”是相对新笋言之。“茂陵归卧”,《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司马相如曾为孝文园令,因病免官,家居茂陵,而诗人自己也失意家居,贫困潦倒。“叹清贫”,并不见于史书记载,但却是诗人自己处境的生动写照。李贺虽忝为唐王室的后裔,但一生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甚至因为父名的缘故,连进士考试也不能参加,与李商隐一样“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辞官家居后更过着清贫的生活,以至两年后在贫病中死去,一“叹”字,感慨万分。“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樽。”这两句写的是另外两种形态下的竹枝形象。其一是风吹雨啸之中。“雨啸”,非雨声,而是风吹竹声,仿佛雨啸。这是大片竹林才有的现象,老竹叶坚硬而挺,相互碰撞,声音清脆。竹叶也可制成叶笛,吹奏起来声音嘹亮悦耳。千亩之竹,其情景气魄自与“家泉石眼两三茎”之竹不同,风吹过后声浪如排山倒海;而风和景明之日,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这又是何等静谧安闲。这情景于竹本身而言,却道出其一个特点:坚韧,不管怎么弯曲也不易折断。“皎皎者易污,峤峤者易折”,这于竹枝却不然,它是既坚又韧,而且无畏于寒冬的风刀霜剑,而被与松柏一起称作“岁寒三友”。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曾夸张地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往今来,喜竹、咏竹、画竹的骚客、丹青手是颇多的,而这组诗在众多的咏竹佳作中也堪称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