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金匮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故宫博物院_金匮石室成语意思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7-06 0
  1. 古代怎么称呼图书馆?

1.中国档案

前身为1925年10月10日成立的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下又分设文献部。

中途几经改名,1980年4月明清档案部从故宫博物院独立出来,改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后为国家档案局直属文化事业单位地址:北京故宫西华门内 电话:010-63099011 手续:查档者须持有效***件和介绍信,有明确的目的,在接待室办理查档手续后,即可查档。

开放阅览时间:每周一至周四,8:00至16:00;周五,8:00至15:00。 尚在整理、待整理、原件破损、案卷内件数无法清点的档案,不提供阅览。

石室金匮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故宫博物院_金匮石室成语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古代的档案室叫什么

皇史宬 :是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库房建筑方面的一个最杰出代表,是我国古代档案事业的一份珍贵遗产。

时间:皇史宬建于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年),是明代统治者为妥善收藏皇族的重要档案在皇城内仿照古代石室金匮而建造的专用库房。皇史宬座落在紫禁城东侧的宫殿群中,它不仅鲜明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特色,而且更具有作为档案库房所要求的各种特点,整个建筑全用砖石砌成,没有一点木材,墙壁厚而坚实,仅东西山墙各开一窗,殿内筑以四尺多高的石台,上面排列有铜皮鎏金,雕龙闪耀的大木柜,***的实录,圣训等重要档案尽收其中,意取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制。清代统治者也将皇史宬作为存放***重要档案的专用库房,新中国成立后,皇史宬成为我国专门保管、研究明清历史档案的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架阁库

1.宋元时代储藏文牍案卷的机构。

2.指主管架阁库的官员。宋朝的架阁库是各级国家机关设置的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是由唐代甲库发展而来的。架阁库中的档案,通过架阁的形式保存,这样方便整理与查找利用,因此架阁库中的档案较以往明显增多。

后湖黄册库

地位:中国明代专门收贮全国赋役档案的中央档案库。

时间:建于明代初年,位于南京后湖(今玄武湖)中的群岛上。明洪武十四年(1381)推行黄册制度,规定各地每10年编造一次赋役册籍,共4套,其中3套用青色封面(称青册),由布政司、府(州)、县各存1套;1套用**封面(称黄册)上交中央户部。万历三十年(1602),后湖册库达667间,收贮黄册153万余册,至明代末年黄册多达179万余册,同时藏有全国丈量土地绘制的鱼鳞图册。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档案库。该库初由户部侍郎代管,明都北迁后,由南京户科给事中一员和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一员专管。

库房管理制度严密,用人达百余名。明中叶以后,由于王朝政治的***和黄册制度日趋废弛,后湖黄册库也每况愈下

灭亡:1644年明朝灭亡,后湖黄册库随之消失,库存黄册也损毁殆尽。明正德年间南京户科给事中赵维贤辑有《后湖志》一书,记述了该库事迹。

我国古代档案馆

我国最早的档案馆是周王朝建造的天府。凡国家贵重的宝器物娄和重要簿籍都由天府保管收藏,负责管理的官员称守藏室史或柱下史。著名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任此职。

天禄阁、石渠阁是汉朝的宫廷档馆,皆为刘邦的谋臣萧何为收藏入关后在咸阳缴获的秦王朝的律令、图籍和宫廷档案而主持建造的。这里既是存放档案的库房,又是撰史著述、校勘典籍和学术交流的场所。汉代著名学者刘向父子在此辩章学术,著《别录》、《七略》。辞赋家扬雄,也在天禄阁校书。汉宣帝曾召集当时的著名学者在石渠阁论定“五经”。

唐朝的甲库是我国档案史上最早的人事档案库。统治阶级为巩固自己的***,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对官吏的职务、履历、考评都有详细记载。并根据这些档案作为选拔官吏的依据。这种人事档案称为“甲历”或“官甲”,“敕甲”收藏的地方叫甲库。

龙图阁是宋代建造的第一个***档案馆,分上下两层。上层藏宋太宗的御书、文集、轴卷等。下层藏图书、宝物,分史传阁、子书阁、文集阁、天文阁、瑞总阁六部分。馆内还设有专职人员。此后真宗又建天章阁,英宗建宝文阁、显谟阁,徽宗建徽猷阁。北宋建***档案馆五座。南宋诸帝沿袭北宋成法建敷文阁、焕章阁、华文阁、宝谟阁、宝章阁、显文阁六座档案馆,专门收藏皇帝的诗、词、赋、序、记、碑、政事、手札等档案。

敦煌莫高窟石室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罕见的档案馆。收藏着公元五世纪到十世纪(六朝到宋初)用汉、藏、回鹘、龟滋、于阗、印度等中外多种文字书写的经卷、典籍、方志、信札、契约、户籍、账薄、变文、曲子词等几万件档案资料,内容十分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文化、宗教、艺术、交通、外交、家庭、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档案资料。

皇史宬是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档案馆,为宫殿式建筑,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全部砖石结构(石室),内放152个鎏金雕龙,铜皮樟木箱(金匮),内藏诏册、实录、圣训等重要档案,是名符其实的石室金匮。

清朝除沿用皇史宬存放清宫实录、圣训、五牒外,又建方略馆存放军机处档案。军机处是雍正在位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密折制度和特务统治而设的政治枢纽机关,中央***的一切政令均由此出。自雍正八年建立至宣统三年取消,历时180年,因此方略馆所藏档案涉及到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方面,是研究清史的第一手资料。

3.怎样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档案

建议你去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提供以下服务项目:

1、档案咨询

提供明清档案查询、咨询业务。

2、档案缩微拍照

提供档案、专题史料缩微拍摄,并对缩微母片、多种拷贝片进行质量检测、评估服务。

3、文献***

提供对档案及文献复印、还原、扫描和零散档案的拍摄服务;提供缩微胶片的冲洗及拷贝***等服务;提供对档案折件、簿册、舆图、字画、印章等临摹***服务。

4、修复装裱

提供对残破档案的修复服务;提供古旧字画(手卷、立轴、册页、镜片)修复装裱服务;提供对古籍、线装书的装订(毛装、线装、包背装、金镶玉)服务。

5、数字化加工

(1)扫描:文件扫描,缩微胶片扫描,正负底片扫描。

(2)打印:文件黑白,彩色打印及喷绘。

(3)******编:******集,编辑并可制作各种光盘。

(4)数据录入:各种类型的数据录入,修改以及数据库建立工作。

工作****:

地址:北京故宫西华门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邮编:100031

电话:63099011

传真:63096489

电子信箱:office@lsdag

古代怎么称呼图书馆?

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金匮石室”的制度。《汉书·高帝纪下》记载:“与功臣刻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室,藏之宗庙。”所谓“金匮”,即是铜制的柜子;所谓“石室”,就是用石头砌筑的房子,其目的均是为了防火,让其保存的珍贵档案,能永久地保存下去。

尔后历代档案库,均因袭秦、汉旧制,而又各有所发展,供保存各朝皇帝的“实录”、“圣训”、“玉碟”之类的***档案。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建有这类档案库,但多数已毁,象皇史成这样保存完整的,已几乎都没有了,这就越发显示出这组建筑的特殊价值。

皇史宬的建造,最早源于明朝内阁大学士丘浚给皇帝的上疏。早在明朝弘治五年(1492),丘浚就曾奏陈皇帝,提出应收集整理历代的经籍图书,立为案卷保存,以备“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对建设什么样的库房保存这些图籍,他建议:仿照中国古代“石室金匮”之意,在紫禁城文渊阁附近,建造一所不用木植,全用砖石垒砌的重楼,上层用铜柜存放各朝皇帝的实录和国家大事文书,下层用铁柜保藏皇帝的诏册、制诰、敕书及内务府中所藏可用于编修全史的文书。他的这一建议,基本勾画出了皇史宬的雏形。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建议当时并未能付诸实施,直到42年后的嘉靖十三年,嘉靖皇帝因下令重修累朝皇帝的实录,并令大臣筹议建阁收藏皇帝的“御像、宝训、实录”之事时,当朝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张孚敬等,才重申前议,并有了“石室金匮”的正式建造。但新的建筑,已在丘浚建议的基础上有了很大改变。

经张孚敬等议定,并经嘉靖皇帝批准,将建造地点选在了南池子一带,这样,既可以和其他宫苑建筑相成一体,又离紫禁城不远,还便于专门保管和查阅。其建筑规制,不是重楼,而是和南京之斋宫相同,内外用砖石团,阁上敬奉历代皇帝像,阁下存放累朝皇帝的实录、圣训。整个建造工程,用了两年时间。

嘉靖十五年八月二十日,重修后的皇帝实录、圣训奉安进库,皇史宬开始正式投入使用。

皇史宬初建时,拟定名字并不叫皇史宬。因其初意首先是为敬奉皇帝像而建,所以初命名“神御阁”。工程完工后,嘉靖皇帝又决定专用该建筑存放皇帝的实录和圣训,而皇帝画像则另修景神殿恭奉,因此,乃将“神御阁”更名为“皇史宬”。据崇祯朝进士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记载,皇史宬的名字,是由嘉靖皇帝决定的,其中“史”字,明时写作“ ”字,“宬”字,是在“成”上加个宝盖,这些字形的确定,也都是嘉靖皇帝“自制而手书”的。“宬”,《日下旧闻考》援引《燕都游览志》注释说:“宬与盛同义,《庄子》:‘以匡宬矢’,《说文》曰:‘宬’,屋所容受也。”在中国历史上,皇帝至高无上,代表国家,而历朝皇帝又都标榜自己所修的实录圣训,“不虚言,不溢美”,是真实的历史记录,所以用以存放实录圣训的地方,应既是保藏中华文化的总汇,又是保存***正史的殿堂。这也就是皇史宬之名称、之字形的寓意所在。

清朝取代明朝后,仍将皇史宬作为保藏***档案之所,但皇史宬的门额字形,清朝做了很大的改变,“史”字不再用“”字,并且改成了左汉右满两种文字合璧。1911年,清朝***被推翻后,皇史宬一度仍归溥仪小朝廷的内务府管理,1925年溥仪出宫后,皇史宬由北平故宫博物院接管。这个时期,皇史宬长期处于封存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北京市***把皇史宬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5年,国家档案局成立,皇史宬移交国家档案局管理。从1956年起,国家陆续拨巨款对皇史宬进行了多次修缮。

1982年,皇史宬又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皇史宬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直接管辖,所存明清***档案,已移存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放,皇史宬已成为对外开放展览、展示中华古老档案建筑和文化的重要景点。

古代称呼图书馆叫藏书楼。多数都用“阁”来给藏书楼起名,如中国七大藏书楼: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也有用( 书院、堂、俯 )等来起名的,如海宁衍芬草堂、海盐西涧草堂、岳麓书院等。

藏书楼,中国古代供藏书和阅览图书用的建筑。中国最早的藏书建筑见于宫廷,如汉朝的天禄阁、石渠阁。宋朝以后,随着造纸术的普及和印本书的推广,民间也建造藏书楼。

扩展资料:

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太和殿东南,东华门西北,文华殿之后,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藏书后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文源阁,位于北京圆明园内,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咸丰十年(186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纵火焚毁。

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今河北承德市)平原区西北部山脚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藏书于1915年运至北京,现归国家图书馆收藏。

文溯阁,位于辽宁沈阳故宫之西,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兴建,是七阁中藏书最完整而散失较少的一阁,现属辽宁省图书馆。

文汇阁,位于江苏省江都县(今扬州市)大观堂,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大火。

文宗阁,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寺,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大火。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面,是江浙三阁中仅有的一阁,初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倒毁,部分藏书散失,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现属浙江省图书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