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若善水_向若而叹的若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7-08 0
  1. 以为莫己若者的若怎么解释
  2. 第二个是若第四字是明的成语有哪些
  3. 〈秋水〉中怎样理解“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一句?
  4. 出自《秋水》的成语及意思是什么?
  5. 若而的词语若而的词语是什么
  6. 望洋向若而叹曰的若咋解释

1. 文言文中的“若”有“你”的意思吗

很确定 有“你”的意思

你 [们] ;你 [们] 的 [you;your]

若,汝也。——《小尔雅》

向若善水_向若而叹的若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 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2. 文言文中若的多种翻译及其对应诗句

一、作动词。

1、如同、像。例如:

(1)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2)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3)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2、同、相当。例如:

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

3、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例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齐策》

二、作代词。

1、如此、这样。例如: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2、你 [们]、你 [们] 的。例如:

(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2)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三、作连词。

1、***如、如果。例如:

(1)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2)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至于。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四、作助词,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样子”,例如: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3. 文言文 若字有什么意思 在那篇课文

若出自北宋·司马光《赤壁之战》: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翻译:众人敬仰、倾慕他,就象水归大海一样。

1、作动词:像。

2、作动词:及;比得上。

3、作代词:你;你们;你(们)的。

4、作代词:这样的;这。

5、作连词:至于。

6、作连词:***如;如果。

7、作连词:或;或者。

8、作副词:好像;似乎。

9、作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

若拼音:ruò

释义:

1、如果,***如:若果。倘若。***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约计:若干(gān )。若许。

5、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顺从:“曾孙是若。”

7、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8、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若水[ruò shuǐ]

古水名。即今雅砻江。其与***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若水。

2、若当[ruò dāng]

倘若。

3、奚若[xī ruò]

奚如。何如。

4、阒若[qù ruò]

亦作“閴若”。寂静貌。

5、若荪[ruò sūn]

香草名。

4. “你”用文言文怎么说

“你”用文言文:尔、汝、乃、子、足下、若、卿、阁下、公尔。

一、尔

尔,读作ěr,词性为代词、助词或语气词,相当于“地”、“然”,组词为卓尔、率尔。可以解释为你,你的,可以组词为尔父、尔辈、尔汝等。可以解释为如此,组词为偶尔、不过尔尔。

二、汝

汝,读音rǔ,基本含义是你,作名词时,指汝水。

三、乃

乃,是指中国汉字,在古《康熙字典》中有多种释义,在现在汉语词典中亦有不同的释义。词性为代词、动词、副词、连词。结构为单一结构。

乃 nǎi。本义为:“再度”、“重复”。引申为:“一系列”。

《尔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语。”案,“因上起下”即“承上启下”或“承前启后”。

特指“你”。因为“我”承于“他”而启于“你”。

四、足下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谓燕昭王:“足下以为足。如大将军足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五、阁下

阁下为对“您”的敬称,与足下意思相近。古代常见于口语,近代至现代则多用于书籍信函中。目前人们在书信(尤其是公函、业务相关书信)中仍然使用阁下来称呼彼此。

但是由于“您”一字的代替,慢慢地“阁下”一词多用于外交场合。香港的***于19***年***移交后对法官的称呼由“法官大人”转为“法官阁下”。

5. 文言文翻译

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冒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为什么)去诸?”其父曰:“是非若(你)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我垣墉(都是指墙,‘墉’指高墙),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距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翻译 有个赵国人非常担忧老鼠,他向中山人讨了一只猫,中山人给了他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月多了,老鼠被猫吃了但是鸡也被猫吃了。他的儿子十分担忧,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让它离开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所担心的是老鼠,不是在于鸡。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具,我将会挨饿受冻。没有鸡总归比这个坏处好啊?如果没有鸡的话,不吃鸡就完了,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你为何赶走那只猫呢?”

6. 若不是你突然闯进我生活的文言文怎么翻译

绿色歌手:陈雪凝作曲 : 陈雪凝作词 : 陈雪凝若不是你突然闯进我生活我怎会把死守的寂寞放任了编曲:Dadz 和声:李美灵芝混音:一曲不空发行:3SEVEN叁七说不痛苦那是***的毕竟我的心也是肉做的你离开时我心里的彩虹就变成灰色说不心酸那是***的如果我真的没那么爱过爱着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世界都是黑色若不是你突然闯进 我生活我怎会把死守的寂寞 放任了爱我的话你都说爱我的事你不做我却把甜言蜜语当做你爱我的躯壳你的悲伤难过我不参破我也会把曾经的且过 当施舍不去计较你太多从此你在我心里只剩绿色说很快活那是***的你的名字依然那么深刻每个字都刺穿我的心脏那鲜明的痛是红色若不是你突然闯进 我生活我怎会把死守的寂寞 放任了爱我的话你都说爱我的事你不做我却把甜言蜜语当做你爱我的躯壳你的悲伤难过我不参破我也会把曾经的且过 当施舍不去计较你太多从此你在我心里只剩绿色呼~若不是你突然闯进 我生活我怎会把死守的寂寞 放任了爱我的话你都说爱我的事你不做我却把甜言蜜语当做你爱我的躯壳若不是你突然闯进 我生活我怎会把死守的寂寞 放任了爱我的话你都说爱我的事你不做我却把甜言蜜语当做你爱我的躯壳你的悲伤难过我不参破我也会把曾经的且过 当施舍若不是你突然闯进 我生活我怎会把死守的寂寞 放任了爱我的话你都说爱我的事你不做我却把甜言蜜语当做你爱我的躯壳。

以为莫己若者的若怎么解释

1. 文言文中的“若”有“你”的意思吗

很确定 有“你”的意思

你 [们] ;你 [们] 的 [you;your]

若,汝也。——《小尔雅》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 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2. 文言文中(若)是什么意思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 ruò

1. 如果,***如:~果。倘~。***~。天~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4. 约计:~干(gān )。~许。

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3. 在古文中“若”字翻译成“好像,***如,你”时在哪些句子里

你:若,汝也。——《小尔雅》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如: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国,将为乱。——《史记·赵世家》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沈括

像: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4. 文言文 若字有什么意思 在那篇课文

若出自北宋·司马光《赤壁之战》: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翻译:众人敬仰、倾慕他,就象水归大海一样。

1、作动词:像。

2、作动词:及;比得上。

3、作代词:你;你们;你(们)的。

4、作代词:这样的;这。

5、作连词:至于。

6、作连词:***如;如果。

7、作连词:或;或者。

8、作副词:好像;似乎。

9、作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

若拼音:ruò

释义:

1、如果,***如:若果。倘若。***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约计:若干(gān )。若许。

5、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顺从:“曾孙是若。”

7、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8、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若水[ruò shuǐ]

古水名。即今雅砻江。其与***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若水。

2、若当[ruò dāng]

倘若。

3、奚若[xī ruò]

奚如。何如。

4、阒若[qù ruò]

亦作“閴若”。寂静貌。

5、若荪[ruò sūn]

香草名。

5. 文言文中“若”的意思

若,文言虚词。用法很多。举例如下:

当顺讲。《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山泽山林不逢不若”。不若就是不顺。

还当及讲。《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

做称呼代词,当你讲。即汝、尔。《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

当其讲。《论衡-刺孟篇》“吐若兄之路”。若还可以当如此讲。当此讲。当这讲。等等。不再一一列举。要看“若”字是不是作主语,或宾语,或状语,和什么样的副词相配等各种具体情况来翻译。

作连词时,常常写作“若苟”、“若其”、“若使”、“若或”。

用在语首,是发语词,没任何意义。

“若干”这个词,现在还在使用。

6. 古文中若的意思

1. 如果,***如:~果。倘~。***~。天~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4. 约计:~干(ɡān )。~许。

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7. 古文中“若”字有几种翻译

古文读音:rě、ruò、ruò

古文中的翻译如下:

①<;动>;像。《赤壁之战》:“众士慕仰,~水之归海。”

②<;动>;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君之美也。”

③<;代>;你;你们;你(们)的。《鸿门宴》:“~入前为寿。”《捕蛇者说》:“更~役,复~赋。”

④<;代>;这样的;这。《齐桓晋文之事》:“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⑤<;连>;至于。《齐桓晋文之事》:“~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⑥<;连>;***如;如果。《肴之战》:“~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⑦<;连>;或;或者。《汉书?食货志》:“时有军役~水旱,民不困乏。”

⑧<;副>;好像;似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有光。”

⑨<;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

第二个是若第四字是明的成语有哪些

若:比,比得上。

以为莫己若者:认为没有比得上自己的。

语出《庄子·秋水》。《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秋水〉中怎样理解“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一句?

1. 第二个字是若的成语八个

安若泰山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

同“安如泰山”。背若芒刺 犹言芒刺在背。

辨若悬河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炳若观火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炳若日星 光明如同日月星辰。

同“炳如日星齿若编贝 编:顺次第排列;贝:贝壳。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呆若木鸡 呆:傻,***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

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的样子。功若丘山 功:功绩。

若:像,如同。功绩像山一样。

比喻功绩非常大。化若偃草 指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

形容教化之易推行。欢若平生 像平素久以相交一样地欢乐

寂若无人 寂:寂静。寂静得就像没有人一样。

矫若惊龙 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矫若游龙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较若画一 指明确一致。斠若画一 公平持正;整齐画一。

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

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旷若发蒙 旷:空旷;开阔。

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

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明达起来。烂若披掌 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

烂若舒锦 形容文辞华丽。同“烂若披锦”。

冷若冰霜 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

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寥若晨星 寥:稀疏。

稀少得好象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

燎若观火 指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了若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凛若冰霜 凛:冷。

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

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凛若秋霜 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

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同“凛若冰霜”。

判若鸿沟 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判若两人 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象两个人一样。判若水火 判:区别。

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判若天渊 高低差别就象天空和深渊那样悬殊。

判若云泥 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翩若惊鸿 比喻美女的体态轻盈。

弃若敝屣 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

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契若金兰 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轻若鸿毛 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同“轻于鸿毛”。色若死灰 面目惨白。

原比喻面部没有什么表情。现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

视若儿戏 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同“视同儿戏”。

视若路人 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视若无睹 睹:看见。虽然看见了,却象没有看见一样。

指对眼前事物莫不关心。危若朝露 危险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样容易消失。

比喻面临死亡。置若罔闻 置:放,摆;若:好象。

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向若而叹 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叹不如。势若脱兔 势:攻势。

脱:脱逃。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

旁若无人 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目若悬珠 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命若悬丝 比喻生命垂危。明若观火 象看火那样清楚。

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邈若山河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邈若河山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同“邈若山河”。

邈若河汉 形容奇异怪诞之极。面若死灰 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

敬若神明 神明:泛指神,像敬重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

多用作贬义。涣若冰消 犹言涣然冰释。

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涣若冰释 犹言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固若金汤 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奉若神明 奉:信奉;神明:神。崇拜得象迷信者敬神那样。

形容对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恩若再生 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

洞若观火 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灿若繁星 灿:灿烂。繁:众多。

亮晶晶的就像天上众多的星星。比喻才能出从的人很多。

傍若无人 好象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诸若此类 许多与此相类似的事物。言若悬河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同“言类悬河”。悬若日月 宛如太阳和月亮一样高高地挂在天空上。

形容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心若死灰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

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谈若悬河 犹言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隐若敌国 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行若无事 行:行动,办事;若:好象。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

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行若狗彘 指人 *** ,行为像猪。

口若悬河 若:好象;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爱才若渴 才:贤才,人才。

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安之若命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安之若素 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

2. 第四个字是明的成语

背暗投明 背:背弃;投:投奔。指背离黑暗,投向光明。比喻背离昏主,投向明君

昏镜重明 将昏暗的铜镜重新打磨光亮。比喻重见光明

爱憎分明 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暧昧不明 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白黑分明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蔽聪塞明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冰雪聪明 比喻人聪明非凡。

察察为明 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

长夜难明 比喻漫长的黑暗统治。

春和景明 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恩怨分明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3. 第二个字是明的成语

不明不白: 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

也形容行为暧昧。窗明几净: 几:小桌。

形容房间干净明亮。聪明才智: 指有丰富敏捷的智力和显著的才能。

聪明伶俐: 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活、乖巧。

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光明磊落: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

胸怀坦白,正大光明。光明正大: 原指明白不偏邪。

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简明扼要: 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

精明强干: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若明若暗: 好象明亮,又好象昏暗。

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山明水秀: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

形容风景优美。心明眼亮: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

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眼明手快: 看得准,动作敏捷。

月明星稀: 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彰明较著: 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思。

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闭明塞聪: 堵塞视听。

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蔽明塞聪: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

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聪明智能: 指智力过人,心思敏锐。聪明正直: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

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聪明睿智: 指聪颖明智。

聪明绝世: 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聪明智慧: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聪明一世: 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慈明无双: 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大明法度: 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

大力严明制度、法规。光明大道: 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公明正大: 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高明远识: 高明:(见解或技能)高超。远识:远大的眼光。

见识高远。亦作“高明远见”。

花明柳媚: 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4. 第2个字是明和第4个字是净的成语'

窗明几净[chuāng míng jī jìng]

解释:几:小桌。形容房间干净明亮。

出自:宋·苏辙《寄范文景仁》诗:“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

示例:~,是一间雅洁的书房。

◎华而实《汉衣冠·序幕》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房间清洁干净

以上结果由汉典提供

百科释义

窗明几净,是一个中国成语,意思是明亮的窗户,洁净的小桌子。形容房间干净明亮,陈设整洁。 查看更多>>

同反义词

近义词:安室利处

反义词:满屋尘灰

5. 四字词语或成语:第二个字是若,第一第三和第四个字填什么

1 安若泰山 2 傍若无人 3 背若芒刺 4 辨若悬河 5 炳若观火 6 炳若日星 7 灿若繁星 8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9 差若天渊 10 齿若编贝 11 蠢若木鸡 12 呆若木鸡 13 洞若观火 14 恩若再生 15 奉若神明 16 功若丘山 17 固若金汤 18 浩若烟海 19 化若偃草 20 画若鸿沟 21 欢若平生 22 涣若冰释 23 涣若冰消 24 恍若隔世 25 寂若死灰 26 寂若无人 27 讲若画一 28 矫若惊龙 29 矫若游龙 30 较若画一 31 斠若画一 32 噤若寒蝉 33 敬若神明 34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35 口若悬河 36 旷若发蒙 37 烂若披锦 38 烂若披掌 39 烂若舒锦 40 朗若列眉 41 冷若冰霜 42 寥若晨星 43 燎若观火 44 了若指掌 45 凛若冰霜 46 凛若秋霜 47 面若死灰 48 渺若烟云 49 邈若河汉 50 邈若河山 51 邈若山河 52 明若观火 53 命若悬丝 54 目若悬珠 55 判若黑白 56 判若鸿沟 57 判若两人 58 判若两途 59 判若水火 60 判若天渊 61 判若云泥 62 旁若无人 63 翩若惊鸿 64 弃若敝屣 65 契若金兰 66 亲若手足 67 轻若鸿毛 68 情若手足 69 阒若无人 70 色若死灰 71 势若脱兔 72 视若儿戏 73 视若路人 74 视若无睹 75 思若涌泉 76 谈若悬河 77 天若有情天亦老 78 惘若有失 79 危若朝露 80 稳若泰山 81 向若而叹 82 心若死灰 83 行若狗彘 84 行若无事 85 悬若日月 86 言若悬河 87 隐若敌国 88 置若罔闻 89 诸若此类。

6. 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是反义词的成语有哪些

2—4位是反义词的成语:

舍生忘死 贪生怕死 醉生梦死 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 开天辟地

惊天动地 顶天立地 花天酒地 欢天喜地 改天换地 经天纬地

遮天盖地 震天动地 翻天覆地 翻来覆去 顾此失彼 厚此薄彼

虎头蛇尾 街头巷尾 继往开来 扬长避短 说长道短 三长两短

截长补短 取长补短 今是昨非 口是心非 似是而非 空前绝后

除旧布新 你死我活 拈轻怕重 弄***成真 七上八下 欺上瞒下

完整无缺 借古讽今 颂古非今 起死回生 避重就轻 头重脚轻

将信将疑 尺短寸长 积少成多 瞻前顾后 挑肥拣瘦 同甘共苦

声东击西 喜新厌旧 凶多吉少 眼高手低 ***公济私 惩前毖后

自始至终 朝思暮想 飞短流长 返老还童 争先恐后 转败为胜

出自《秋水》的成语及意思是什么?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

释义:

始:才,刚才:方~;

向:对着,介词;

出处:

庄子·《外篇·秋水》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参考资料:

id="id5">若而的词语若而的词语是什么

成语:向若而叹 、以管窥天 、用管窥天 、一日千里 、曳尾涂中 、贻笑大方、 ?盈盈秋水、 以锥刺地、望洋而叹、大方之家

读音、意思:

向若而叹:[xiàng ruò ér tàn]?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叹不如。

以管窥天:[yǐ guǎn kuī tiān]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用管窥天:[yòng guǎn kuī tiān]从管子里看天。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一日千里 :[ yī rì qiān lǐ]一天前进一千里路程。比喻马跑得极快。

曳尾涂中:[yè wěi tú zhōng]原意是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比喻与其当官显声扬名,还不如保全性命,生活在乡野。 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贻笑大方:[yí xiào dà fāng] ?指让内行人笑话。

盈盈秋水:[yíng yíng shuǐ qiū]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以锥刺地:[yǐ zhuī cì dì]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深浅。比喻见识浅陋,所知甚少。

望洋而叹:[wàng yáng ér tàn]比喻看见他人伟大而慨叹自己渺小或处理 一件事而慨叹力量不足。

大方之家:[dà fāng zhī jiā]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望洋向若而叹曰的若咋解释

若而的词语有:向若而叹,昂然自若,动而若静。

若而的词语有:动而若静,昂然自若,向若而叹。2:注音是、ㄖㄨㄛ_ㄦ_。3:结构是、若(上下结构)而(独体结构)。4:拼音是、ruòér。

若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1.若干。

二、引证解释

⒈若干。引《左传·襄公十二年》:“夫妇所生若而人,妾妇之子若而人。”明归有光《同州通判许半斋寿序》:“予与同县之士试於南宫者若而人。”清冯桂芬《改建正谊书院记》:“招诸生之_,若而人宿院肄业,以年较长者一人为斋长。”

三、网络解释

若而ruòérㄖㄨㄛ_ㄦ_若而若干。《左传·襄公十二年》:“夫妇所生若而人,妾妇之子若而人。”明归有光《同州通判许半斋寿序》:“予与同县之士试於南宫者若而人。”清冯桂芬《改建正谊书院记》:“招诸生之隽,若而人宿院肄业,以年较长者一人为斋长。”

关于若而的诗句

莫府若而人至者若而人贤矣若而人

关于若而的成语

若隐若现若离若即昂然自若若明若昧若有若无若即若离若隐若显更若役若明若暗动而若静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若而的详细信息

望洋兴叹

wàng yáng xīng tàn

〖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原文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