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遣将的生肖是什么,调兵遣将赴沙场是什么生肖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7-11 0
  1. 什么什么战场成语?
  2. 关于《草船借箭》里诸葛亮的故事
  3. 成语接龙
  4. 李白《古风·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5. 解释下列成语故事

华容道

关羽是一个很顾情谊的人,赤壁之战,曹军遭到火攻,惨败而逃。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又下大雨,曹军将士衣服湿透,饥寒交迫。残兵败卒逃到华容道,由于道路狭窄和泥泞不堪,伤残病弱者纷纷倒地,使曹军无法前进,曹操令人马践踏而过,又踩死很多士卒,最后只剩三百余骑。这时忽听一声炮响,冲出一队人马,拦住去路----原来是依诸葛亮的估计早已埋伏在这里的由关羽率领的五百校刀杀了出来。曹军人困马乏,根本无力抵抗,众人不禁为之惊呆。曹操无奈,上前与关羽叙旧求情,要求放他们一条生路。关羽顾念旧时恩谊,将曹军败卒残兵全部放走

过五关斩六将

调兵遣将的生肖是什么,调兵遣将赴沙场是什么生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过五关斩六将这个故事体现了关羽与刘备两人深厚的兄弟情谊。接到刘备的书信,关羽马上要回到刘备身边,不顾得罪了自己的救命恩人,杀了曹操的六名大将:洛阳太守韩福,牙将孟坦;东岭关孔秀;汜水关卞喜;荥阳王植和滑州秦琪。

单刀赴会

单刀赴会这个故事中,能体现出关羽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江东吴国鲁肃想杀关羽,夺回荆州,所以在江边亭内摆下“鸿门宴”,亭外设下刀斧手,掷杯为号,群起杀之!关云长明知是计,却只带周仓一人替关云长拿刀,孤舟渡江前来赴宴!席间,关云长故意骂走周仓,让他先到江边准备,后手拿青龙偃月刀,***借酒意手牵鲁肃,让他送自己去江边,东吴众人因顾及鲁肃安全,不敢妄动。只好眼看关云长安全离去。

刮骨疗伤

在刮骨疗伤的故事中,关羽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我们现在的孩子都被父母宠着,受了一丁点的小伤都会哭闹。哪里比得上关羽刮骨疗伤还谈笑自若

义薄云天

关羽作为一员武将,威风凛凛,活跃在三国历史舞台,这仅是关羽形象的一面,表现在关羽身上更为可贵的则是他的忠义品质。中国有记载的历史两千年,武将成百上千,为何独独关羽享有殊荣,走向圣坛?

徐州之战,关羽困于下邳城外一土山上,曹操派张辽上山劝降,关羽表示宁死不降,张当即指出死有三罪:“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与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并进一步指出,若降曹即有三便:“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经这一番开导,关羽决定投降,但要求三事:“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张辽答应后,报与曹操,关公也请示过二夫人。次日关羽收拾车仗,护二嫂,随曹操到许昌。

曹操为了笼络关公,待之甚厚,三日一宴请,五日一赠物,关不为心动,所送金银绸缎,交与兄嫂收贮;所送美女,令伏侍二位兄嫂,又每隔三日,于门外躬身施礼,问兄嫂衣食温饱。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曹操笑其节俭,关公答曰:“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

曹操见关公马瘦,令左右牵来一匹马,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即吕布所骑赤兔马也。关公受之,再拜称谢。曹操不解其意,问曰:“吾累送美玉、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而悔。

关公斩了颜良后,曹操对其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寿亭侯,铸印送与关公,印文曰:“寿亭侯印。”对关公来说,这恐怕是最高礼遇了,但关羽看后,推辞不受,曹操猜出其中的情由,遂叫销印匠销去字,另铸印文六字“汉寿亭侯之印”,这回关公欣然受之。

关羽滞留曹营期间,曹操先后送给他金银绸衣、美女宝马,并加其爵号,可谓用心良苦矣!但关羽心念刘备,一刻不忘。在探知刘备确切消息后,去意坚定,封金挂印,护送兄嫂,千里走单骑,以实际行动,描画了一个大大的“义”字。

2、华容道释曹

赤壁之战接近尾声,诸葛亮调兵遣将,皆有安排,独独不理身旁关公,关公忍耐不住,高声质问,孔明笑着解释说:曹操兵败,必走华容道,此关隘只合关公把守。诸葛号称神算,岂不知曹操曾厚遇关公?岂不知关公义重如山,知恩图报?原来诸葛夜观天象,知曹操命不该绝,故意给关羽安排一个送人情的机会。

果然,混战之后,曹操引一班残兵败将,借华容道突围而逃。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狼狈不堪。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骄傲地说:“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在此埋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曹军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到此时,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怎么办?

大将程皇素知关公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劝曹操向关公叙旧情,讨活命。曹从其说,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道:“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危,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过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关公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过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观曹军惶惶,皆欲垂泪,越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曹操一行匆匆便过,正行间,关公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放不放他们过呢?关公犹豫难决,这时,张辽骤马而至,关公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后人有诗曰:

曹操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

只为当初恩义重,敞开金锁放蛟龙。

3、义释黄忠

双方酣战,一方若遭遇不测,另一方往往趁势取之,置之死地而后快,可是,关羽却反其道而行之。

赵云、张飞二猛将分别攻取桂阳、武陵郡后,刘备大喜,批准关羽攻打长沙的请求。长沙太守韩玄固不足道,惟老将黄忠难敌,虽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能开二石力之弓,且百发百中

关、黄第一次交战,斗一百回合,不分胜负。次日又战,忠引数百骑杀过吊桥,与关羽交战。斗五六十合时,关羽拔马便走,欲使拖刀计,黄忠后面紧追,就在关羽正要用刀砍时,忽听脑后一声闷响,原来黄忠马失前蹄,跌倒在地。本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但关羽没有乘人之危,而是急回马,双手举刀猛喝曰:“我且饶你性命!快换马来厮杀!”黄忠拣条小命,奔回城中。

第三次交战时,战不到三十回合,忠诈败回城,云长后追不舍,忠想昨日不杀之恩,不忍便射,带住刀,把弓虚拽弦响,关羽急闪,却不见箭,继续急追。黄忠又一虚射,关羽又一急闪,又不见箭,关羽更放心地追,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关羽始明白,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今日之射,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后来黄忠投诚刘备,并成为五虎上将之一,皆关公义举之功。

4、“义”味深长

说关公,道关公,关公形象、关公品格、关公

精神、关公文化,九九归一,勇义两端。

何谓“义?”“义者,宜也”(《礼记·中庸》);“行而宜之之谓义”(韩愈《原道》)。“行而宜之”,指的就是人们的思想行为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应该作的即作,不该作的则罢。为人处事,须问应该不应该,适宜不适宜。

关公之义,源于“春秋大义”。《春秋》记载了社会大变革时期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其目的是恢复周礼,使社会各阶层人安于其位,遵守礼制,不得僭越,从而达到社会由乱而治的政治目的。关公生活的时代,世道衰微,纲常不整,和西周末年的社会特点极其相似,仁人志士伤时忧世,从《春秋》中能找到对社会的解释,也能找到人生价值取向。关公喜读《春秋》,并从中得到不少启示和指引,缘由也应如此。

关公终其一生,实践一个“义”字。青年除恶,体现的是义;桃园结拜,凝聚的是义;身在曹营,恪守的是义;沙场释敌,遵循的是义;追随刘备,其核心是义。关公是义的化身,义的注解。

关公之义有着丰富的内涵,表现为忠心报国,除暴安民,知恩图报;还表现为君有礼,长幼有序,朋友有情,它是儒家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结合体。关公把义发挥到极致,也因义而获美名。

什么什么战场成语?

牛头马面(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于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两件事完全不能凑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答非所问。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快马加鞭比喻加快速度。

求马唐肆唐肆:空的市集。比喻所求的方法途径不对,必无所获。

走马上任待日后补充。

走马平川待日后补充。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非驴非马形容不伦不类的东西。

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害群之马喻为害大家的人。

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厉兵秣马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马不停蹄比喻没有休息,不停留。

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马革里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的指挥来行动。

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单枪匹马独自冒险直进,不依靠别人。

蛛丝马迹喻细小而不明显的迹象,由此可推求真相。

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万马奔腾待日后补充。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露出马脚比喻露出真相。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铁马夜嘶千里月,雕旗秋卷万重山

关于《草船借箭》里诸葛亮的故事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戢:停止。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会把自己烧掉。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楚河汉界:楚(项羽)、汉(刘邦)相争时,双方对峙的河界。后来中国象棋盘的双方分界处写有“楚河汉界”。也比喻一般战争的前线。也作“楚界汉河”。

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刀痕箭瘢:刀砍箭击的伤口治愈后留下的疤痕。形容战争留下的创伤。

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倒戢干戈: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黩武穷兵: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伐罪吊人: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风尘之警: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

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战争的人。甘愿当战争的主谋。

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目: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1)什么什么战场成语扩展阅读:

形容战斗激烈的成语:

[枪林弹雨]枪杆象树林,***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肉薄骨并]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战斗的激烈。

[战火纷飞]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金鼓齐鸣]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肝髓流野]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赤壁鏖兵]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硝云弹雨]硝烟如云,***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金鼓连天]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狼烟四起]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磨刀霍霍]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刀光剑影]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杀气腾腾]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要的凶狠气势。

形容战场的成语

枕戈待旦,旗鼓相当,兵强马壮,身先士卒,士气高涨,剑拔弩张,势如破竹,战无不胜,乘胜追击,兵临城下,四面楚歌,一马当先,一鼓作气,纵横驰骋,直捣黄龙,大张旗鼓,攻城掠地,刀兵相见,血染沙场,马革裹尸.

形容战场 成语

枪林弹雨

硝云弹雨

炮火连天

血流成河

尸横遍野

惨不忍睹

倒戈卸甲

溃不成军

孤军作战

势均力敌

一败如水

一败涂地

两败俱伤

有关描写战场上场景的四字词语或成语20个

有关描写战场上场景的四字词语或成语20个

枕戈待旦,旗鼓相当,兵强马壮,身先士卒,士气高涨,剑拔弩张,势如破竹,战无不胜,乘胜追击,兵临城下,四面楚歌,一马当先,一鼓作气,纵横驰骋,直捣黄龙,

求形容上战场打仗时的词,成语。

形容上战场打仗时的成语:惊心动魄、变化多端、锣鼓喧天、气势磅礴、荡气回肠

一、惊心动魄 [ jīng xīn dòng pò ]

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译文:文章以华丽温暖,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以说几乎是一个字千金

二、变化多端 [ biàn huà ō ān ]

解释:端:头绪。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出自:明·冯梦龙《古今***·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三、锣鼓喧天 [ luó gǔ xuān tiān ]

解释: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出自: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译文:早早来到北邙前面,只听的锣鼓喧天,那的军队不到三千,推出一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四、气势磅礴 [ qì shì páng bó ]

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出自:近代 秦牧《古战场春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一页。”

五、荡气回肠 [ dàng qì huí cháng ]

解释: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出自: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译文:女儿娥长歌,声音合宫商,感动心动而已,荡气回肠。

十六个描写战场的成语是什么

1.草木皆兵

拼音:cǎo mù jiē bīng

解释: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2.马革裹尸

拼音:mǎ gé guǒ shī

解释: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3.赤膊上阵

拼音:chì bó shàng zhèn

解释: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4.乌合之众

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

解释: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

《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5.打草惊蛇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解释: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处: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6.四面楚歌

拼音:sì miàn chǔ gē

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7.用兵如神

拼音:yòng bīng rú shén

解释: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九回:“为头一个先生,姓樊,名瑞,绰号混世魔王,能呼风唤雨,用兵如神。”

8.有勇无谋

拼音:yǒu yǒng wú móu

解释: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不讲策略。

出处:

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王)武俊蕃种,有勇无谋。”

战场上的成语

尸横遍野,烽火连天,溃不成军,气势如虹,一鼓作气,势如破竹,旗开得胜,出师未捷,硝烟弥漫,炮火连天,刀枪剑影

所有人一起上战场的成语

千军万马[qiān jūn wàn mǎ]

解释: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出自:《南史·陈庆之传》:“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示例:各方面竟如~地围困拢来,实在说,我是有被这班箭手底乱箭所射死的可能性的。

描写战争英雄在战场上战斗的成语

浴血奋战[ yù xuè fèn zhàn ]

基本释义

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出 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内六章:“容战士们在这十五日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奋战,就是急行***移。”

例 句

经过全体将士们~,三一五高地终于被我们夺了回来。

成语接龙

诸葛亮

公元220年,诸侯并起,天下纷争。山清水秀的竹林间,茅舍内,一位中年男子头戴纶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兴亡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于是三顾茅庐的佳话造就了一代伟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建蜀国,兴汉业,历经图治,呕心沥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义,展现了一代蜀相伟大的胸襟气魄,令天下人为之敬仰,让我醉,让我痴,令我狂。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渔,借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赤壁之战中,明知关羽乃情义深重,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结果华容道上关羽顾念旧恩,宁舍己而放走了劲敌曹操。有人道,此乃孔明之过也,错失良机。然却不尽然。看,当主公刘备急切地加以阻止时,:“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贤相怎可让其扼守要道?”孔明听罢,仰声长叹曰:“此乃天意,天不灭曹。若魏国亡,东吴势必崛起,此乃一劲敌,又占地利只势,蜀国必难与其相抗衡,势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我等趁此良机,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而云常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由此看来,放走曹操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逼,无奈之举也。

再如用魏延。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魏延也算能够 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 。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要用之,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造反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也。

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近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在我看来,即为“妖”,那意味着贬义。我以为不然,尽管诸葛亮的才智近乎神话,但称其为“妖”不免过于尖酸刻薄,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

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岂知马谡怎肯听王平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灭魏兴汉的大业,失去了政治家、军事家所应有的明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败笔。这当中固然有孔明失察之过,却也不尽其然。看,马谡请兵时,孔明虽有疑虑,但因素对其有好感,抹不开面子,故委以重任,究其根源,乃一“情”字。事后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如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这一哭,一挥手之间,深深的自责,贻误战机,用人不当,也害了马谡,累及其全家,可见其“情”之深。对马谡家属的安置照顾,又可见其“义”之重。孔明二哭,当参军蒋琬求情时,孔明流涕而答曰:“惜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这一哭,又交织着多少情感。马谡将斩,虽心中不忍,奈执法严明,为不得不斩而哭,恨自己知人不能善用而哭。街亭失守,战局不能扭转,兴汉渺茫,于是悲从中来,怎不流涕?马谡斩毕,孔明又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其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这一哭,多少悲愤涌上心头,眼前曾经的茅林溪水;沙场点秋兵;与先帝纵马与广袤的田天地之间,谈古论今 往事历历在目。思旧恩,悔自己不听先帝之言,枉费先帝一片苦心。深恨己之不明,失去了兴汉大业,对不起先帝的知遇之恩,一片深情,又是一个“情”字。

说孔明不“明”,我认为只有一点。先帝白帝城托孤之时曾说:“幼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万不得已之时,丞相可取而代之,兴我汉室。”然尽管先帝如此之说,孔明决不违“情”犯上,依旧忠心耿耿,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怎可“情义”二字所能尽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后世有评诸葛亮云: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表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为之动容;其智慧,千百流传;其忠诚,为后世人所景仰,可谓: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间!元微之有赞孔明诗曰:“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智慧第一,忠心无二

我眼中的诸葛亮

——由孔明的“三哭”谈起

公元220年,诸侯并起,天下纷争。山清水秀的竹林间,茅舍内,一位中年男子头戴纶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兴亡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于是三顾茅庐的佳话造就了一代伟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建蜀国,兴汉业,历经图治,呕心沥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义,展现了一代蜀相伟大的胸襟气魄,令天下人为之敬仰,让我醉,让我痴,令我狂。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渔,借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赤壁之战中,明知关羽乃情义深重,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结果华容道上关羽顾念旧恩,宁舍己而放走了劲敌曹操。有人道,此乃孔明之过也,错失良机。然却不尽然。看,当主公刘备急切地加以阻止时,:“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贤相怎可让其扼守要道?”孔明听罢,仰声长叹曰:“此乃天意,天不灭曹。若魏国亡,东吴势必崛起,此乃一劲敌,又占地利只势,蜀国必难与其相抗衡,势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我等趁此良机,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而云常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由此看来,放走曹操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逼,无奈之举也。

再如用魏延。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魏延也算能够 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 。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要用之,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造反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也。

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近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在我看来,即为“妖”,那意味着贬义。我以为不然,尽管诸葛亮的才智近乎神话,但称其为“妖”不免过于尖酸刻薄,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

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岂知马谡怎肯听王平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灭魏兴汉的大业,失去了政治家、军事家所应有的明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败笔。这当中固然有孔明失察之过,却也不尽其然。看,马谡请兵时,孔明虽有疑虑,但因素对其有好感,抹不开面子,故委以重任,究其根源,乃一“情”字。事后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如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这一哭,一挥手之间,深深的自责,贻误战机,用人不当,也害了马谡,累及其全家,可见其“情”之深。对马谡家属的安置照顾,又可见其“义”之重。孔明二哭,当参军蒋琬求情时,孔明流涕而答曰:“惜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这一哭,又交织着多少情感。马谡将斩,虽心中不忍,奈执法严明,为不得不斩而哭,恨自己知人不能善用而哭。街亭失守,战局不能扭转,兴汉渺茫,于是悲从中来,怎不流涕?马谡斩毕,孔明又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其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这一哭,多少悲愤涌上心头,眼前曾经的茅林溪水;沙场点秋兵;与先帝纵马与广袤的田天地之间,谈古论今 往事历历在目。思旧恩,悔自己不听先帝之言,枉费先帝一片苦心。深恨己之不明,失去了兴汉大业,对不起先帝的知遇之恩,一片深情,又是一个“情”字。

说孔明不“明”,我认为只有一点。先帝白帝城托孤之时曾说:“幼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万不得已之时,丞相可取而代之,兴我汉室。”然尽管先帝如此之说,孔明决不违“情”犯上,依旧忠心耿耿,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怎可“情义”二字所能尽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后世有评诸葛亮云: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表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为之动容;其智慧,千百流传;其忠诚,为后世人所景仰,可谓: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间!元微之有赞孔明诗曰:“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智慧第一,忠心无二

我眼中的诸葛亮

——由孔明的“三哭”谈起

公元220年,诸侯并起,天下纷争。山清水秀的竹林间,茅舍内,一位中年男子头戴纶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兴亡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于是三顾茅庐的佳话造就了一代伟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建蜀国,兴汉业,历经图治,呕心沥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义,展现了一代蜀相伟大的胸襟气魄,令天下人为之敬仰,让我醉,让我痴,令我狂。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渔,借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赤壁之战中,明知关羽乃情义深重,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结果华容道上关羽顾念旧恩,宁舍己而放走了劲敌曹操。有人道,此乃孔明之过也,错失良机。然却不尽然。看,当主公刘备急切地加以阻止时,:“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贤相怎可让其扼守要道?”孔明听罢,仰声长叹曰:“此乃天意,天不灭曹。若魏国亡,东吴势必崛起,此乃一劲敌,又占地利只势,蜀国必难与其相抗衡,势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我等趁此良机,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而云常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由此看来,放走曹操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逼,无奈之举也。

再如用魏延。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魏延也算能够 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 。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要用之,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造反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也。

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近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在我看来,即为“妖”,那意味着贬义。我以为不然,尽管诸葛亮的才智近乎神话,但称其为“妖”不免过于尖酸刻薄,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

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岂知马谡怎肯听王平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灭魏兴汉的大业,失去了政治家、军事家所应有的明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败笔。这当中固然有孔明失察之过,却也不尽其然。看,马谡请兵时,孔明虽有疑虑,但因素对其有好感,抹不开面子,故委以重任,究其根源,乃一“情”字。事后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如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这一哭,一挥手之间,深深的自责,贻误战机,用人不当,也害了马谡,累及其全家,可见其“情”之深。对马谡家属的安置照顾,又可见其“义”之重。孔明二哭,当参军蒋琬求情时,孔明流涕而答曰:“惜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这一哭,又交织着多少情感。马谡将斩,虽心中不忍,奈执法严明,为不得不斩而哭,恨自己知人不能善用而哭。街亭失守,战局不能扭转,兴汉渺茫,于是悲从中来,怎不流涕?马谡斩毕,孔明又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其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这一哭,多少悲愤涌上心头,眼前曾经的茅林溪水;沙场点秋兵;与先帝纵马与广袤的田天地之间,谈古论今 往事历历在目。思旧恩,悔自己不听先帝之言,枉费先帝一片苦心。深恨己之不明,失去了兴汉大业,对不起先帝的知遇之恩,一片深情,又是一个“情”字。

说孔明不“明”,我认为只有一点。先帝白帝城托孤之时曾说:“幼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万不得已之时,丞相可取而代之,兴我汉室。”然尽管先帝如此之说,孔明决不违“情”犯上,依旧忠心耿耿,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怎可“情义”二字所能尽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后世有评诸葛亮云: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表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为之动容;其智慧,千百流传;其忠诚,为后世人所景仰,可谓: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间!元微之有赞孔明诗曰:“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智慧第一,忠心无二

我眼中的诸葛亮

——由孔明的“三哭”谈起

公元220年,诸侯并起,天下纷争。山清水秀的竹林间,茅舍内,一位中年男子头戴纶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兴亡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于是三顾茅庐的佳话造就了一代伟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建蜀国,兴汉业,历经图治,呕心沥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义,展现了一代蜀相伟大的胸襟气魄,令天下人为之敬仰,让我醉,让我痴,令我狂。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渔,借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赤壁之战中,明知关羽乃情义深重,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结果华容道上关羽顾念旧恩,宁舍己而放走了劲敌曹操。有人道,此乃孔明之过也,错失良机。然却不尽然。看,当主公刘备急切地加以阻止时,:“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贤相怎可让其扼守要道?”孔明听罢,仰声长叹曰:“此乃天意,天不灭曹。若魏国亡,东吴势必崛起,此乃一劲敌,又占地利只势,蜀国必难与其相抗衡,势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我等趁此良机,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而云常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由此看来,放走曹操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逼,无奈之举也。

再如用魏延。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魏延也算能够 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 。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要用之,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造反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也。

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近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在我看来,即为“妖”,那意味着贬义。我以为不然,尽管诸葛亮的才智近乎神话,但称其为“妖”不免过于尖酸刻薄,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

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岂知马谡怎肯听王平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灭魏兴汉的大业,失去了政治家、军事家所应有的明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败笔。这当中固然有孔明失察之过,却也不尽其然。看,马谡请兵时,孔明虽有疑虑,但因素对其有好感,抹不开面子,故委以重任,究其根源,乃一“情”字。事后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如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这一哭,一挥手之间,深深的自责,贻误战机,用人不当,也害了马谡,累及其全家,可见其“情”之深。对马谡家属的安置照顾,又可见其“义”之重。孔明二哭,当参军蒋琬求情时,孔明流涕而答曰:“惜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这一哭,又交织着多少情感。马谡将斩,虽心中不忍,奈执法严明,为不得不斩而哭,恨自己知人不能善用而哭。街亭失守,战局不能扭转,兴汉渺茫,于是悲从中来,怎不流涕?马谡斩毕,孔明又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其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这一哭,多少悲愤涌上心头,眼前曾经的茅林溪水;沙场点秋兵;与先帝纵马与广袤的田天地之间,谈古论今 往事历历在目。思旧恩,悔自己不听先帝之言,枉费先帝一片苦心。深恨己之不明,失去了兴汉大业,对不起先帝的知遇之恩,一片深情,又是一个“情”字。

说孔明不“明”,我认为只有一点。先帝白帝城托孤之时曾说:“幼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万不得已之时,丞相可取而代之,兴我汉室。”然尽管先帝如此之说,孔明决不违“情”犯上,依旧忠心耿耿,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怎可“情义”二字所能尽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后世有评诸葛亮云: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表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为之动容;其智慧,千百流传;其忠诚,为后世人所景仰,可谓: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间!元微之有赞孔明诗曰:“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智慧第一,忠心无二

我眼中的诸葛亮

——由孔明的“三哭”谈起

公元220年,诸侯并起,天下纷争。山清水秀的竹林间,茅舍内,一位中年男子头戴纶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兴亡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于是三顾茅庐的佳话造就了一代伟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建蜀国,兴汉业,历经图治,呕心沥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义,展现了一代蜀相伟大的胸襟气魄,令天下人为之敬仰,让我醉,让我痴,令我狂。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渔,借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赤壁之战中,明知关羽乃情义深重,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结果华容道上关羽顾念旧恩,宁舍己而放走了劲敌曹操。有人道,此乃孔明之过也,错失良机。然却不尽然。看,当主公刘备急切地加以阻止时,:“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贤相怎可让其扼守要道?”孔明听罢,仰声长叹曰:“此乃天意,天不灭曹。若魏国亡,东吴势必崛起,此乃一劲敌,又占地利只势,蜀国必难与其相抗衡,势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我等趁此良机,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而云常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由此看来,放走曹操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逼,无奈之举也。

再如用魏延。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魏延也算能够 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 。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要用之,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造反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也。

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近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在我看来,即为“妖”,那意味着贬义。我以为不然,尽管诸葛亮的才智近乎神话,但称其为“妖”不免过于尖酸刻薄,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

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岂知马谡怎肯听王平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的

李白《古风·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专心致志 志美行厉 厉兵秣马 马工枚速

速战速决 决一雌雄 雄才大略 略见一斑 斑驳陆离 离弦走板 板上钉钉

钉嘴铁舌 舌桥不下 下马看花 花样翻新 新陈代谢 谢天谢地 地久天长

长枕大被 被山带河 河落海干 干柴烈火 火上浇油 油腔滑调 调兵遣将

将伯之助 助人为乐 乐而不* *词艳曲 曲终奏雅 雅俗共赏 赏罚分明

明刑不戮 戮力同心 心心相印 印累绶若 若有所失 失张失智 智圆行方

方枘圆凿 凿凿有据 据为己有 有眼无珠 珠光宝气 气味相投 投鼠忌器

器宇轩昂 昂首阔步 步履维艰 艰苦卓绝 绝少分甘 甘雨随车 车水马龙

龙飞凤舞 舞衫歌扇 扇枕温被 被发缨冠 冠冕堂皇 皇天后土 土阶茅屋

屋乌之爱 爱莫能助 助我张目 目挑心招 招风惹草 草率收兵 兵不雪刃

刃迎缕解 解衣推食 食古不化 化零为整 整装待发 发凡起例 例行公事

事必躬亲 亲如骨肉 肉跳心惊 惊弓之鸟 鸟枪换炮 炮凤烹龙 龙蛇飞动

动人心弦 弦外之音 音容笑貌 貌合心离 离心离德 德高望重 重蹈覆辙

辙乱旗靡 靡靡之音 音容宛在 在所难免 免开尊口 口耳之学 学而不厌

厌难折冲 冲口而出 出谷迁乔 乔龙画虎 虎踞龙盘 盘马弯弓 弓折刀尽

尽善尽美 美意延年 年高望重 重温旧梦 梦寐以求 求全之毁 毁家纾难

难言之隐 隐恶扬善 善始善终 终南捷径 径情直行 行成于思 思潮起伏

伏低做小 小恩小惠 惠而不费 费尽心机 机关算尽 尽忠报国 国士无双

双宿双飞 飞灾横祸 祸从天降 降格以求 求同存异 异名同实 实至名归

归真反璞 璞玉浑金 金玉锦绣 绣花枕头 头没杯案 案牍劳形 形单影只

只字不提 提心吊胆 胆大心细 细枝末节 节用裕民 民脂民膏 膏唇试舌

舌锋如火 火伞高张 张冠李戴 戴月披星 星移斗转 转祸为福 福至心灵

灵丹圣药 药笼中物 物以类聚 聚蚊成雷 雷厉风行 行将就木 木本水源

源源不断 断烂朝报 报冰公事 事预则立 立身处世 世外桃源 源源不绝

绝甘分少 少不经事 事不师古 古今中外 外强中干 干城之将 将机就机

机杼一家 家常便饭 饭糗茹草 草木皆兵 兵连祸结 结结巴巴 巴三览四

四面楚歌 歌功颂德 德厚流光 光阴似箭 箭在弦上 上好下甚 甚嚣尘上

上下交困 困知勉行 行若无事 事倍功半 半夜三更 更仆难数 数见不鲜

鲜车怒马 马革裹尸 尸居余气 气冲牛斗 斗筲之器 器小易盈 盈盈一水

水陆杂陈 陈规陋习 习焉不察 察察为明 明知故问 问道于盲 盲人摸象

象齿焚身 身不由主 主客颠倒 倒凤颠鸾 鸾翔凤集 集苑集枯 枯木逢春

春山如笑 笑里藏刀 刀山火海 海外奇谈 谈笑封侯 侯门如海 海阔天空

空室清野 野草闲花 花颜月貌 貌合神离 离乡背井 井蛙之见 见仁见智

智勇双全 全受全归 归马放牛 牛骥同皂 皂白不分 分香卖履 履舄交错

错彩镂金 金城汤池 池鱼之殃 殃及池鱼 鱼烂而亡 亡羊补牢 牢不可破

破颜微笑 笑逐颜开 开宗明义 义薄云天 天南地北 北辕适楚 楚囚对泣

泣不成声 声嘶力竭 竭泽而渔 渔人之利 利令智昏 昏天黑地 地大物博

博闻强识 识途老马 马到成功 功德圆满 满腹狐疑 疑神疑鬼 鬼使神差

差三错四 四时八节 节衣缩食 食而不化 化整为零 零打碎敲 敲冰求火

火树银花 花好月圆 圆颅方趾 趾高气扬 扬汤止沸 沸沸扬扬 扬幡招魂

魂不附体 体无完肤 肤皮潦草 草长莺飞 飞鹰走狗 狗吠非主 主情造意

意马心猿 猿猴取月 月露风云 云蒸霞蔚 蔚为大观 观眉说眼 眼馋肚饱

饱食暖衣 衣架饭囊 囊空如洗 洗耳恭听 听而不闻 闻鸡起舞 舞文弄墨

墨子泣丝 丝恩发怨 怨气冲天 天罗地网 网开三面 面目全非 非同小可

可心如意 意气扬扬 扬眉吐气 气涌如山 山南海北 北叟失马 马仰人翻

翻然改图 图穷匕见 见多识广 广开言路 路柳墙花 花遮柳隐 隐姓埋名

名垂后世 世风日下 下车泣罪 罪孽深重 重于泰山 山盟海誓 誓死不二

二心两意 意气相投 投机取巧 巧取豪夺 夺其谈经 经年累月 月下花前

前思后想 想入非非 非亲非故 故弄玄虚 虚位以待 待人接物 物尽其用

用兵如神 神差鬼使 使臂使指 指不胜屈 屈指可数 数一数二 二姓之好

好高骛远 远走高飞 飞蛾投火 火上弄冰 冰天雪地 地狱变相 相机而动

动如脱兔 兔丝燕麦 麦穗两歧 歧路亡羊 羊质虎皮 皮里阳秋 秋荼密网

网开一面 面红耳赤 赤子之心 心高气傲 傲然屹立 立功赎罪 罪魁祸首

首善之区 区闻陬见 见兔顾犬 犬马之劳 劳燕分飞 飞蛾赴火 火海刀山

山高水低 低声下气 气象万千 千疮百孔 孔席墨突 突然袭击 击节叹赏

赏一劝百 百年不遇 遇事生风 风雨交加 加人一等 等因奉此 此起彼伏

伏地圣人 人欢马叫 叫苦连天 天高听卑 卑礼厚币 币重言甘 甘棠遗爱

爱屋及乌 乌焉成马 马鹿异形 形影相吊 吊死问疾 疾足先得 得陇望蜀

蜀犬吠日 日升月恒 恒河沙数 数黑论黄 黄雀伺蝉 蝉不知雪 雪窑冰天

天真烂漫 漫不经心 心心念念 念念不忘 忘乎所以 以指挠沸 沸反盈天

天上石麟 麟趾呈祥 祥麟威凤 凤凰来仪 仪静体闲 闲云野鹤 鹤发鸡皮

皮里春秋 秋风过耳 耳食之谈 谈笑自若 若明若暗 暗气暗恼 恼羞成怒

怒目而视 视民如伤 伤弓之鸟 鸟语花香 香花供养 养痈成患 患难与共

共枝别干 干卿底事 事出有因 因敌取资 资深望重 重睹天日 日上三竿

竿头直上 上援下推 推襟送抱 抱蔓摘瓜 瓜熟蒂落 落花流水 水米无交

交浅言深 深更半夜 夜长梦多 多才多艺 艺不压身 身心交病 病从口入

入门问讳 讳莫如深 深恶痛绝 绝处逢生 生关死劫 劫富济贫 贫贱骄人

人生如寄 寄人篱下 下气怡声 声振林木 木人石心 心旷神怡 怡然自得

得寸进尺 尺短寸长 长目飞耳 耳聪目明 明辨是非 非驴非马 马瘦毛长

长驱直入 入木三分 分文不取 取信于民 民怨沸腾 腾蛟起凤 凤毛济美

美女簪花 花说柳说 说黄道黑 黑灯瞎火 火光烛天 天壤悬隔 隔年皇历

历历可数 数白论黄 黄袍加身 身外之物 物换星移 移樽就教 教学相长

长年累月 月晕而风 风流倜傥 傥来之物 物是人非 非池中物 物及必反

反经行权 权宜之计 计出万全 全无心肝 肝肠寸断 断梗飘蓬 蓬户瓮牖

牖中窥日 日积月累 累瓦结绳 绳锯木断 断发文身 身体力行 行不胜衣

衣不完*** ***兰赠药 药石之言 言传身教 教一识百 百花齐放 放任自流

流星赶月 月下老人 人杰地灵 灵机一动 动魄惊心 心慈面软 软红香土

土龙刍狗 狗彘不若 若即若离 离群索居 居安思危 危如累卵 卵与石斗

斗转星移 移山倒海 海水群飞 飞短流长 长治久安 安之若素 素昧平生

生栋覆屋 屋如七星 星罗棋布 布鼓雷门 门到户说 说三道四 四平八稳

稳扎稳打 打牙犯嘴 嘴直心快 快步流星 星火燎原 原原本本 本末倒置

置若罔闻 闻风丧胆 胆小如鼠 鼠窜狼奔 奔走相告 告朔饩羊 羊狠狼贪

***腐化 化为乌有 有备无患 患难之交 交淡若水 水过鸭背 背城借一

一塌糊涂 涂脂抹粉 粉白黛黑 黑白分明 明目张胆 胆战心惊 惊心悼胆

胆大心小 小廉曲谨 谨毛失貌 貌似强大 大璞不完 完事大吉 吉光片羽

羽毛未丰 丰衣足食 食肉寝皮 皮相之见 见笑大方 方便之门 门当户对

对酒当歌 歌舞升平 平白无故 故入人罪 罪该万死 死灰复燃 燃眉之急

急不暇择 择善而从 从心所欲 欲擒故纵 纵虎归山 山栖谷隐 隐忍不言

言之凿凿 凿壁偷光 光复旧物 物腐虫生 生不逢时 时不再来 来者可追

追本穷源 源源而来 来者不善 善善恶恶 恶语中伤 伤心惨目 目不暇接

接踵而来 来日大难 难以置信 信口雌黄 黄道吉日 日下无双 双瞳剪水

水火无情 情至意尽 尽如人意 意气风发 发号施令 令人作呕 呕心沥血

血气方刚 刚直不阿 阿谀逢迎 迎头赶上 上下其手 手不释卷 卷土重来

来情去意 意在笔先 先意承志 志士仁人 人寿年丰 丰亨豫大 大言不惭

惭凫企鹤 鹤立鸡群 群雌粥粥 粥少僧多 多藏厚亡 亡命之徒 徒托空言

言重九鼎 鼎新革故 故作高深 深藏若虚 虚张声势 势倾天下 下里巴人

人才济济 济困扶危 危言危行 行云流水 水泄不通 通力合作 作威作福

福无双至 至高无上 上雨旁风 风情月债 债多不愁 愁眉锁眼 眼高手低

低三下四 四大皆空 空前绝后 后生可畏 畏葸不前 前车之鉴 鉴往知来

来去分明 明白了当 当门抵户 户限为穿 穿壁引光 光前裕后 后起之秀

秀而不实 实与有力 力争上游 游刃有余 余波未平 平淡无奇 奇珍异宝

宝刀不老 老态龙钟 钟灵毓秀 秀才人情 情窦初开 开山祖师 师老兵破

破瓜之年 年富力强 强人所难 难解难分 分秒必争 争猫丢牛 牛鬼蛇神

神出鬼没 没精打*** ***薪之忧 忧患余生 生死存亡 亡羊得牛 牛鼎烹鸡

鸡犬不宁 宁缺毋滥 *** 权衡轻重 重见天日 日以继夜 夜以继日

日新月异 异端邪说 说黑道白 白璧无瑕 瑕瑜互见 见兔放鹰 鹰瞵鹗视

视而不见 见猎心喜 喜新厌旧 旧调重弹 弹尽援绝 绝路逢生 生死相依

依然故我 我心如秤 秤平斗满 满面春风 风刀霜剑 剑拔弩张 张三李四

四不拗六 六马仰秣 秣马厉兵 兵不由将 将计就计 计无所出 出生入死

死气沉沉 沉鱼落雁 雁杳鱼沉 沉李浮瓜 瓜剖豆分 分甘共苦 苦中作乐

乐极生悲 悲天悯人 人言可畏 畏缩不前 前俯后仰 仰首伸眉 眉高眼低

低首下心 心乱如麻 麻木不仁 仁言利博 博士买驴 驴鸣犬吠 吠影吠声

声威大震 震古烁今 今非昔比 比肩继踵 踵决肘见 见钱眼开 开诚布公

公诸同好 好逸恶劳 劳师动众 众口难调 调虎离山 山崩钟应 应运而生

生龙活虎 虎狼之势 势成骑虎 虎尾春冰 冰炭不投 投畀豺虎 虎口余生

生老病死 死不悔改 改邪归正 正理平治 治国安民 民保于信 信及豚鱼

鱼贯而入 入不敷出 出入人罪 罪有应得 得过且过 过目不忘 忘其所以

以莛叩钟 钟鸣漏尽 尽人皆知 知难而退 退如山移 移天易日 日就月将

将信将疑 疑信参半 半吞半吐 吐刚茹柔 柔茹刚吐 吐哺握发 发愤图强

强聒不舍 舍生忘死 死不瞑目 目送手挥 挥戈反日 日暮途穷 穷奢极欲

欲罢不能 能工巧匠 匠心独运 运用自如 如应斯响 响彻云霄 霄壤之别

别具一格 格格不入 入井望天 天翻地覆 覆车之鉴 鉴影度形 形枉影曲

曲高和寡 寡见少闻 闻过则喜 喜从天降 降心相从 从井救人 人心所向

向天而唾 唾手可得 得意忘形 形影相随 随俗浮沉 沉冤莫白 白云苍狗

狗头军师 师出有名 名正言顺 顺水人情 情急智生 生离死别 别有用心

心如死灰 灰心丧气 气焰熏天 天长日久 久安长治 治病救人 人心归向

向壁虚造 造谣惑众 众擎易举 举案齐眉 眉目如画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画虎类狗 狗仗人势 势焰熏天 天悬地隔 隔世之感 感激涕零 零敲碎打

打成一片 片甲不回 回天之力 力不从心 心坚石穿 穿井得人 人亡物在

在所不惜 惜墨如金 金枝玉叶 叶落知秋 秋色平分 分斤掰两 两瞽相扶

扶危济困 困兽犹斗 斗鸡走狗 狗血喷头 头童齿豁 豁然贯通 通今博古

古调单弹 弹尽粮绝 绝无仅有 有枝添叶 叶公好龙 龙马精神 神魂颠倒

倒持泰阿 阿其所好 好为人师 师出无名 名存实亡 亡魂丧胆 胆大包天

***人怨 怨天尤人 人己一视 视同路人 人尽其才 才疏意广 广土众民

民胞物与 与世无争 争权夺利 利欲熏心 心灵手巧 巧不可接 接三连四

四亭八当 当务之急 急流勇退 退避三舍 舍己救人 人心不古 古貌古心

心手相应 应付裕如 如释重负 负荆请罪 罪恶滔天 天昏地暗 暗箭伤人

人存政举 举世瞩目 目无全牛 牛刀割鸡 鸡鸣狗吠 吠形吠声 声应气求

求田问舍 舍己从人 人微权轻 轻重倒置 置之脑后 后来居上 上下一心

心灰意冷 冷暖自知 知人之明 明争暗斗 斗转参横 横七竖八 八方呼应

应付自如 如花似锦 锦心绣口 口沸目赤 赤胆忠心 心平气和 和盘托出

出将入相 相惊伯有 有求必应 应有尽有 有名无实 实逼处此 此唱彼和

和而不同 同工异曲 曲尽其妙 妙手空空 空谷传声 声势浩大 大度包容

容光焕发 发扬光大 大有人在 在家出家 家贫亲老 老羞成怒 怒发冲冠

冠盖相望 望子成龙 龙争虎斗 斗酒只鸡 鸡口牛后 后患无穷 穷凶极恶

恶醉强酒 酒入舌出 出以公心 心术不正 正襟危坐 坐观成败 败军之将

将伯之呼 呼幺喝六 六尺之孤 孤独矜寡 寡不敌众 众所周知 知无不言

言过其实 实获我心 心到神知 知小谋大 大名鼎鼎 鼎鼎大名 名目繁多

多愁善感 感慨万千 千载难逢 逢人说项 项背相望 望穿秋水 水尽鹅飞

飞蓬随风 风行革偃 偃武修文 文不加点 点石成金 金舌蔽口 口讲指画

画脂镂冰 冰雪聪明 明镜高悬 悬鹑百结 结驷连骑 骑驴觅驴 驴前马后

后继无人 人微言轻 轻而易举 举一反三 三生有幸 幸灾乐祸 祸国殃民

民富国强 强作解人 人多势众 众口铄金 金刚怒目 目光如鼠 鼠窃狗偷

偷工减料 料事如神 神通广大 大敌当前 前所未闻 闻一知十 十围五攻

攻苦食淡 淡汝浓抹 抹月秕风 风花雪夜 夜郎自大 大打出手 手到病除

除暴安良 良工心苦 苦大仇深 深入人心 心安理得 得胜回朝 朝梁暮陈

陈陈相因 因循守旧 旧地重游 游山玩水 水涨船高 高义薄云 云兴霞蔚

蔚然成风 风流罪过 过街老鼠 鼠目寸光 光前绝后 后发制人 人云亦云

云过天空 空穴来风 风卷残云 云泥之别 别具匠心 心口如一 ***

挂一漏万 万古长青 青黄不接 接二连三 三牲五鼎 鼎足而三 三命而俯

俯仰由人 人一己百 百折不回 回味无穷 穷极无聊 聊以 慰情胜无

无拳无勇 勇往直前 前挽后推 推己及人 人众胜天 天灾人祸 祸福相依

依依不舍 舍己为人 轻而易举 举一反三 三生有幸 幸灾乐祸 祸国殃民

民富国强 强作解人 人多势众 众口铄金 金刚怒目 目光如鼠 鼠窃狗偷

偷工减料 料事如神 神通广大 大敌当前 前所未闻 闻一知十 十围五攻

攻苦食淡 淡汝浓抹 抹月秕风 风花雪夜 夜郎自大 大打出手 手到病除

除暴安良 良工心苦 苦大仇深 深入人心 心安理得 得胜回朝 朝梁暮陈

陈陈相因 因循守旧 旧地重游 游山玩水 水涨船高 高义薄云 云兴霞蔚

蔚然成风 风流罪过 过街老鼠 鼠目寸光 光前绝后 后发制人 人云亦云

云过天空 空穴来风 风卷残云 云泥之别 别具匠心 心口如一 ***

挂一漏万 万古长青 青黄不接 接二连三 三牲五鼎 鼎足而三 三命而俯

俯仰由人 人一己百 百折不回 回味无穷 穷极无聊 聊以 慰情胜无

无拳无勇 勇往直前 前挽后推 推己及人 人众胜天 天灾人祸 祸福相依

依依不舍 舍己为人 人命关天 天下太平 平起平坐 坐不重席 席地而坐

坐井观天 天渊之别 别有洞天 天荒地老 老气横秋 秋水*** 人定胜天

天保九如 如左右手 手不停挥 挥洒自如 如日中天 天下第一 一星半点

点铁成金 金玉良言 言行不一 一笔抹杀 杀一儆百 百不失一 一举两得

得未曾有 有一得一 一五一十 十之八九 九九归一 一往无前 前所未有

有何面目 目空一切 切肤之痛 痛心疾首 首屈一指 指鸡骂狗 狗眼看人

人面兽心 心回意转 转嗔为喜 喜怒哀乐 乐不可支 支吾其词 词钝意虚

虚情***意 意气用事 事以密成 成竹在胸

解释下列成语故事

古风·其一原文: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乎!

古风·其一翻译及注释

翻译 插著羽毛的征兵文书疾如流星,朝廷调兵的虎符发到了州城。紧急救边喧呼声震动四野,惊得夜鸟群起乱叫。皇帝在宫中像白日一样高照天下,三公大臣运筹帷握,各司其职。天地皆循大道,自然运行,天下清平,四海安宁。请问现在为什么这样紧急调兵?回答说是要在楚地征兵。准备五月即渡泸水,将赴云南征讨南诏。所征的士卒懦怯而不能战斗,再加上南方炎热,难以远行。征夫们哭着与家人告别悲啼之声使日月为之惨淡无光。泪尽而泣之以血,被征发的士卒与亲人都哭得肠断心裂,声音嘶哑。他们与南诏作战简直是像驱困兽以偿猛虎,送穷之鱼去喂长鲸。有去无回,无人全生。多么希望***能像舜一样修德以召远人,手舞干戚,跳一个象征性的舞蹈,便能使有苗臣服。

注释 1羽檄: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因用鸟羽插之,以示紧急,故称「羽檄」。2虎符:古代调兵之符信。多为虎形,一剖为二,一半留京师,一半给地方将帅,必须二者相合方能发兵。专城:古代州牧、太守称专城。3白日:谓帝王。紫微:星名,象征朝廷。4三公:唐时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权衡:权柄。5「天地」句:语出《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6楚征兵:泛言南方征集士卒。7「渡泸」句:古以泸水多瘴气,五月才能过渡。泸,泸水,即今云南境内的***江。8长号:放声大哭。严亲:古称父为「严父」,这里指父母双亲。9「惨光晶:形容日月惨淡,失去了光辉。十两无声:指征夫及其亲人皆泣不成声。⑾「困兽」二句:喻南诏军似猛虎、奔鲸,而唐军似困兽与穷鱼。⑿「如何」二句:据《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纪》:「有苗氏负固不服,禹请征之,舜曰:『我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吾前教由未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而舞之,有苗请服。」干,盾牌。戚,大斧。

古风·其一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写于天宝九载(751年)。当时唐玄宗荒于酒色、好大喜功,把持朝政的权奸杨国忠为了邀功媚上,曾命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攻打南诏(在今云南大理一带),与南诏王阁罗凤战于西洱河畔,结果唐兵大败,死伤十之八、九。据《资治通鉴》载:鲜于仲通败后,杨国忠不甘心认输,再度举兵,于是便到各处征集、甚至派御史去各州各郡分道抓人,押送军中,以应讨南诏之急。此诗即即有感于这一***而作。

古风·其一赏析

 此诗的开篇四句,便直接了当地表现战事,渲染了全国各地被紧张、恐慌的气氛所笼罩着,人们都在惊惧不安。「羽檄」,指上插羽毛的征调军队的文书,表示紧急;「虎符」,是朝廷调兵遣将的凭据,以铜刻作虎形,劈为两半,调兵时需二者验合。说「羽檄」像夜空里的流星一样快速地飞来,可见急上加急;说「虎符」在各州各郡一个个地合著。更见征调之多、频繁不已,边疆告急,形势紧张的情况则不言而喻了。继之「喧呼」一句,紧承前两句诗意,写出催迫应边之状。是谁在「喧呼」呢?诗中并没交代,但不难体会,这里既有传檄人的呼声,也有调兵长官的命令、嘈嘈嚷嚷,一片慌乱,以至连林中的鸟雀在深夜中为之惊动都鸣叫不已,则人之被惊扰不宁可以想见了。这几句诗,尽管没有描写刀光剑影相互拼杀的战斗场面,没有具体叙述官吏随便抓兵拉夫的情景,但却把紧张慌乱形势下,人们的惊恐之状和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和盘托出,起势有力,文辞奇挺,扣人心弦。

 接着,犹如影、视镜头转换一般,「白日」以下四句诗,又展示了一幅升平安宁的画图。「白日」象征皇帝,「紫微」比喻朝廷;「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为朝臣中官位最高的,故合称「三公」。他们掌握著国家的命运,按道理说应该把天下治理得清明太平,借用老子的话就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即天下统一、四方安定。这里在颂扬以往承平的景象之中,暗暗谴责了当权者,通过前后鲜明的对照,对于征南诏的发动者策划者给予了讽刺,诗人和广大人民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自然地渗透其中,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借问此为何?答言楚征兵」。这两句是对以上诗意的具体说明,意思是:国家原来很安定。现在为什么陷入一片惊慌混乱之中呢?这完全是因为南侵而大肆征兵造成的。古时以「楚」泛指南方,「楚征兵」,即征讨南方的军队。这里运用问答的形式,不仅在句式上显得灵活变化,而且在前后意思的构架上也起到了勾联纽结的作用,可谓匠心独运。「渡泸及五月」,这个「泸」指***江,古时称「泸水」,相传江边多瘴气,以三、四月间最为厉害,五月以后稍好些,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句。「将赴云南征」,这不仅是诗人的叙述,也表达了士兵的心情,他们听说要渡过泸水,去遥远的云南打仗,心头紧缩,都感到有去无回,很少有生还的希望。写到这里,诗人对统治者这样的穷兵黩武,而不顾惜人民的生命,感到异常愤概,充满不平之气,于是议论道:「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意思是说,他们都是被抓来的百姓,没有经过阵势,是难以上战场的,更何况去边陲之地的云南呢?把李唐王朝驱民于死地的罪恶深刻地揭露出来了。

 从「长号」到「心摧」四句,具体地描写了出征战士被迫离家时的悲惨情景。被抓去充军的人们,临行前和他们的父母、亲人告别,这是生的分离,也是死的作别,彼此号大哭,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直到哭尽了泪水,流出了血水,心肝摧断,两无声息。诗中连用「长号」、「惨」、「泣尽」、「心摧」,充满感 *** 彩,从听觉视觉上造成强烈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展现了这种生离死别惨绝人寰的悲剧。

 「困兽」四句,又是议论,以「困兽」、「穷鱼」喻没有战斗力的「怯卒」、以「猛虎」、「奔鲸」喻凶悍强大的敌人。在这样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势下,进行着扩边的战争,其结果是注定要失败的,众多的应征士卒,也只能白白地送死,「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葬身于沙场之上,成为统治者进行不义之战的牺牲品。这几句通过形象的比喻,适当的夸饰,对当权者的罪行给予了批判和控诉,也体现出诗人对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闪烁着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

 诗的结末两句,内容上又发展到一个深的层次,进一步地揭示了诗的主旨,表达了个人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干」是盾牌,「戚」是大斧,以这两种兵器用在误乐上,表示行德政而不用征伐。「有苗」,古代部族名,传说舜时有苗叛乱,大禹建议用武力去征服他们,舜不同意,于是修明德政,三年以后,他举行了一次操舞盾牌、大斧的演习,有苗氏便归服了。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正是暗讥「当国之臣不能敷文德以来远人」(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动辄诉诸于武力,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偃武修文、实现清明政治的美好愿望。显然这里的意思与「白日」以下四句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相互呼应的。在结构上如此巧妙的安排,前后勾联、浑然一体,亦可见诗人艺术构思上的独到之处。

 李白诗歌向以浪漫主义著称于世,这首诗在运用传说、夸张及想像方面,虽也体现出来了这些特点,但基本上是以写实为主的。叙的是实事,写的是实景,抒的是实情,并运用对比、问答手法,将描写、议论、抒情等巧妙地融合起来,达到了精湛的程度,这一点可以说是他的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诗词作品: 古风·其一 诗词作者: 唐代 李白 诗词归类: 战争、抒怀、组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史记》载: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守函谷关,项羽至,不得入。”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形势,由此可见。古代,还有几个与函谷关有联系的成语故事。

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马革裹尸: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赤膊上阵:东汉末年,朝败,军阀割据,互相攻伐。割据凉州军阀马腾,被曹操杀掉。马腾的儿子马超为报父仇,与西凉太守韩遂联合起来,出动数十万大军进攻曹操。双方在渭口一带对阵。第二天,两军出营布成阵势。马超挺枪纵马,与曹操的猛将许褚大战。两人战了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因为战马疲累不支,于是各回军中,换了匹马,又出阵前战了一百多回合,胜负仍然不分。许褚杀得性起,拍马回阵,卸下盔甲,露现突出的筋肉,赤着膊,提刀上马,来与马超决战。双方官兵大为震惊。两人又斗了三十余回合,许褚奋力举刀向马超砍去,马超闪过,挥枪向许褚心窝刺来。许褚扔下手中刀,用力夹住马超的枪,于是两人在马身上夺抢,许褚力大,咔嚓一声,扭断枪杆,两人各拿半截,在马上乱打。接着两军混战,曹军损伤大半,退回寨中坚守不出。马超退回渭口,对韩遂说:“我看在恶战当中,再也没有比许褚不要命的了。他真是个‘虎痴'啊!”

乌合之众: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语出《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打草惊蛇: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四面楚歌: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用兵如神:形容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九回》:“为头一个先生,姓樊,名瑞,绰号混世魔王,能呼风唤雨,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来源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王)武俊蕃种,有勇无谋。”示例毕丰有勇无谋,极贪酒色,不恤下人,喽罗尽皆离心。

全民皆兵:意思是全国上下的民众都是保卫祖国的一分子,都可以作为祖国的卫兵奋勇战斗,民众的力量。

声东击西: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语出《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