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收视反听,绝虑怡神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7-11 0
  1. 练字需要持之以恒的名言
  2. 与和有关的成语
  3. 用收视反听造句(大约30个左右)
  4. 练字养心的名句
  5. 有“中”、“正”二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书法蕴含人生哲理

 书法蕴含人生哲理,书法不只是单纯的是一项练字的项目,单纯的写字不是书法,书法是艺术,就好比走路不是艺术,而舞蹈是艺术一样,书***带给我们一些人生哲理。以下分享书法蕴含人生哲理。

书法蕴含人生哲理1

  书法就是人生,书法蕴含着哪些做人之道?

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收视反听,绝虑怡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人把书法看作是一场修行,只有内心清净,才能写好字,而在写字的过程中,又会达到“心清”的效果。

 唐太宗在《论笔诀》中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欧阳询说要“澄神定虑,端己正容。”必须排除杂念、荣辱皆忘、全神贯注,达到入静专一的状态。

 然后,灵活自如地调动全身的气力,通过笔端输送到字的布局之中,即所谓“以通身之气之功之力而用之”。

 周星莲《临池管见》指出:“***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烦躁俱平。

  从平正到险绝,终复归平正

 学习书法讲求的是“先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

 这正如做人,做人的首要原则是要堂堂正正;但年轻时一味平正也许会显得无味,所以就追求险绝、快意的人生,而在险绝、快意之后,方才领悟人生的最高的境界则是率真、平淡、平凡。

 学书是如此,人生更是如此,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就正是这样。

  书法中的“君子之道”

 书法常常被人用来形容“君子之道”。

 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道:“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戾是也。”

 书法用笔有方笔和圆笔之分,方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方形,如汉隶中《张迁碑》和《礼器碑》、魏碑、唐楷中的欧体等可为典范,棱角分明而能给人斩钉截铁之感。

 圆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圆形。如篆书、汉隶的《石门颂》等可谓典范。书法的方圆也类似于人在为人处世上的原则性与灵活性,而“君子之道”就是这两者的统一,“会于中和”才是君子之道。

  书法体现性格

 古人论书,“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可见人品在书法中的地位。

 常言书如其人,字如其人,其实最早源于西汉文学家扬雄讲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字如其人,着实不***。

 纵观我国书法大家,雄浑大度的颜体字是与颜真卿刚直忠义的性格相维系的,张旭,怀素的草书龙飞凤舞、气势非凡,是与他们性情旷达,放荡不羁相对应的。

 书写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王羲之,其字天人和一,潇洒、自然,妙趣横生。所以,书法中蕴涵着很高的人格修养和人生境界,也蕴涵着很深的人生哲学。

 我不是尚书

 书、心画也。字如其人,着实不***。

书法蕴含人生哲理2

  你从书法学习过程中悟透了什么哲理?

 书法艺术中的辩证关系太多了,比如黑白的布白,以白计黑,就是充分利用了黑白的统一性笔法的飞白就是充分利用以白计黑的.书写形式,疏密笔画,大小字,提按运用,都是存在了辩证统一的关系,如何达到和谐,必须合理得当安排,解决这些矛盾体。使其充分利用技法而妥善解决。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中国书法探求的是书写的特殊规律,是书法的特殊的美。书法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例如创作就有传统与创新的统一性,及继承古典,在此基础上创变。才有符合书法艺术的习惯欣赏的连续性。

 草书境界,意法相承,才有完美。笔阵图有言善草者意法相承,不善草者,意法相害,意思就是书写草书,要有意气情性与法度相统一,不可忽视法度,也不偏颇情性,若是偏与法度,则有草书失却情志趣味。若一味追求情性放荡不羁,就会失却度,则有缺失书之韵致。

 由此可见书法书写过程有着不同的矛盾体。如何处理的和谐才是书法的妙境所在。

 书法的美丑就是一对矛盾体,书法艺术的遒劲妍美,合度合矩,有情性美,形质美,则为优秀作品。具有美的书墨景观。而书写失却法度,不合规矩,就是丑陋。

 辩证的思维,有时候书符合欣赏习惯,有时代背景有联系,崇尚韵是晋代,崇意是宋代。所以清代的碑学在以前不被青睐。后来得以发展。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内容。自从南北朝晋代时期。就有帖学与碑学之风景。一则具柔美使转,一则富有古意刚健。但是相互转化,又有相济。现在书法者达到了碑帖相济之糅杂。出现了刚柔相济的书墨大观。

 因而无辩证思想,就不会有冲突与和谐的书法之势。藏锋逆行,使得笔墨劲力十足。弯曲与笔直也是一种相映的姿态。

 写书法过程就是解决笔画的矛盾体。处理的妙则有美。处理的差则有败笔。

书法蕴含人生哲理3

  从书法中悟出的人生哲学

 从十一岁始,学书十余载。

 白纸黑字,墨香笔韵,真行草隶,钟张羲献,欧颜柳赵,苏黄米蔡,成铁翁刘,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也只是初窥门径,权***好,无有大成。

 一得阁的墨汁,九宫格的黄纸,用了多少也记不清,但积年累月被书法熏陶之下的美感和静谧,就像毒品一样流淌在血液中,令人上瘾,令人沉醉,令人怀念。时间一长更加难以割舍,特别时间一长,就更能从书法中体会出一些受用一生的奥妙。

 1,书法讲究藏锋,做人也是如此,含蓄美是中国艺术和中国人特有的智慧。

 2,好的书法,要有留白,做人做事,说话办事,也是这样,要留三分余地,事不可做的太多,话不可说的太满。

 3,在草书中,既要有方笔,又要有圆笔,做人也是如此,有时候要刚正,有时候则要圆滑。

 4,书法要循序渐进,先学楷书隶书,再学行书草书,楷书是一个人站着的姿态,行书是一个人行走的姿态,草书是一个人奔跑的姿态,如果连站立都不会就想跑,那无疑要栽大跟斗。

 5,书法作品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但这种个性要建立在白纸黑字红章之上,要建立在历朝历代的法帖之上,要建立在大众的美感之上,脱离规矩的创新,不叫创新,叫[傻]逼。人也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但一定要合乎规矩,不然一定会被人讨厌。

 6,写字一定要成竹在胸,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一气呵成,浑然一派,心里没数就用笔,是写不好字的。做事情,没有十足的把握,最好别做,如果勉强去做,成功了是侥幸,失败了就是笑话。

 7,一位书法家,应该也是一位文学家,不仅要熟知碑帖,也要熟知经史子集、唐诗宋词,否则只是一个字写的好的字匠而已。无论是哪种职业,一定要多读书,理论上去了,实力也就上去了,腹有诗书气自华。

 8,落款要比正文的字体略小,且正文作者的名字要位于书者名字上方,以显示谦虚和恭敬。人要谦虚,要懂得“上善若水”的道理。

 9,写字时,可以兴高***烈着写,可以优哉游哉着写,可以醉酒写,可以含泪写,但是绝对不可以动怒着写,字没写成,纸反而被划破了,得不偿失。任何事不能意气用事,特别是动气,动气容易坏事。

 10,天赋很重要,但天赋不如天才时,就必须要用努力去弥补,不可能***都是王羲之,但***都可以做王献之,王献之涮笔染黑了十八缸水,其勤奋可想而知,虽然他天资不如其父,但通过后天努力,依然并列“二王”。

 五千年翰墨,包含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所以《神雕侠侣》中朱子柳可以从书法中悟出一阳指的精髓,所以我也可以于广大浩瀚的墨海中悟出一些些为人处世的学问,恰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看到的那副联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练字需要持之以恒的名言

顿笔这个概念,来源于传统毛笔书法,书写过程中一个笔画的起笔、收笔或者在运笔过程中需要发力的点,笔除了平面的运动,还有纵向的运动。顿笔多用在笔画的转折处。一般在转折处或一个字的开始用,在折处轻轻按一下。?

也就是说在一些笔画的起笔和收笔的时候,毛笔有一个下蹲的动作。在行笔过程中,笔下蹲之后迅速弹起,而不是人为的复杂化,把起笔和收笔故意做出一个往复的停顿动作。

如:口、贝、田、月、周等字转折处多用此法。顿笔有小顿、重顿之分。小顿法多用于横画短而竖画稍长的字中。如:日、贝、月等,重顿法多用在横画稍长而竖画稍短的字中。如:四、田、因等。

扩展资料:

顿笔笔画要变粗时,用力下按,时力透纸背。

顿笔是在行笔过程里不经意的停留产生的,打个比方,将一个完整的笔画从头到尾的运动比作是汽车的启动行驶、终点停下。

所以顿笔只是在行笔过程中速度有了差异,当然也包括笔的纵向运动和以平面圆转的运动。但绝不是刻意做出某一个动作,以达到字形相似的结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顿笔

人民网-汉字笔画分类之考察(修订稿)

与和有关的成语

练字需要持之以恒的名言

1、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2、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3、字无百日功。

4、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5、笔下龙蛇似有神。

6、书肇于自然。

7、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

8、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9、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

10、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11、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12、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13、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14、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1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6、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

17、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1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19、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20、婉若银钩,源若惊鸾。

21、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22、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23、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24、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

25、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26、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27、平生懒著书,书成亦快余。惊风日夜吼,随处足安居。

28、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29、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30、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31、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32、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33、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34、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35、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36、拳要打,字要练。

37、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38、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39、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40、我生性不爱受困,常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常罚我抄班规20遍,我只好三支笔一起握。我常对人说,我的一手好字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用收视反听造句(大约30个左右)

与和有关的成语有和蔼近人、和蔼可亲、和璧隋珠、和而不唱、和而不同、和风细雨。介绍如下:

1、和蔼可亲,指一个人的修养很好,态度温和,容易接近,一般指老人。也可以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是指和气,谦逊。

2、和璧隋珠,和壁是和氏璧,隋珠是古传说中的夜明珠。比喻极珍贵的东西。?春秋时珠宝匠卞和发现一块璞玉,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砍了他的左脚,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砍了他的右脚,只有楚文王识货,这块玉叫“和氏璧”。

3、和而不唱,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出自《庄子·德充符》:“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意思就是说不坚持自己的说法,那么知道的也就很多。

4、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和而不同”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早就产生了,它可以说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5、和风细雨, 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比如同志之间开展批评要和风细雨,不能简单粗暴。

练字养心的名句

一、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二、关于这次争论

虽收视反听

也还是不得要领。

三、收视反听的艺术能够扶助你成为一个优越的生意业务者。

四、***使及早养成那种收视反听的习惯,它将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门。

五、收视反听

弃食闭息

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之道可真是非常之道。

六、读文之法

可择爱熟诵之

每季必以能背诵者若干篇为目的

则字句之如何联合

篇段之如何布置

行思坐想

便可取象于收视反听之间。

有“中”、“正”二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练字养心的名句

1、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4、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5、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7、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8、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juziwu6.coM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9、笔下龙蛇似有神。

10、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11、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12、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13、拳要打,字要练。

14、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15、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17、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18、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19、平生懒著书,书成亦快余。惊风日夜吼,随处足安居。

20、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21、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22、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23、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24、字无百日功。

25、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26、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27、书肇于自然。

2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29、我生性不爱受困,常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常罚我抄班规,我只好三支笔一起握。我常对人说,我的一手好字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30、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

回答:

1、正中下怀: zhèng zhòng xià huái

解释: 正合自己的心意。

出处: 《后汉书·刘玄传》:“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举例造句: 不想他那里来请,正中下怀。 ——明·兰陵笑笑生《词话》第五十回

2、中正九品: zhōng zhèng jiǔ pǐn

解释: 品:等级。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实行选拔官吏的等级制度。

出处: 《晋书·刘毅传》:“至于中正九品,上圣古贤,皆所不为,岂蔽于此事而有所不周哉,将以政化之宜无取于此也。”

3、中正无私: zhōng zhèng wú sī

解释: 中正:正直。正直而无私心。

出处: 《管子·五辅》:“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

4、正中己怀: zhèng zhòng jǐ huái

解释: 正合自己的心意。同“正中下怀”。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夏婆子听了,正中己怀,忙问:‘因什么事?’”。

5、中正无邪: zhōng zhèng wú xié

解释: 中正:正直。正直而没有邪念。

出处: 《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

6、心正气和: xīn zhèng qì hé

解释: 内心正直,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 唐·李世民《笔法诀》:“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