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力壹心,好恶同之,信罪之有无翻译,戮力一心的读音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02 0
  1. 秦晋崤之战全文翻译
  2. 有罪而信文言文翻译
  3. 文言文长
  4. 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翻译
  5. 带心成语有哪些
  6. 抱拳!请问考试文言文的一些基本句型翻译有哪些?
  7. 我是以有河曲之战的翻译是什么
  8. 翻译鸿门宴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的而 不然 今者有小人之言的之言 项王即日

意思是:尽力报效国家,造福百姓,建立永世的基业,留下流传后世不灭的功绩

出处: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

部分原文:

戮力壹心,好恶同之,信罪之有无翻译,戮力一心的读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而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同好,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植白。

译文:

现在送去我从小所写文章并全部相赠与你。民间传说,一定有可以***纳的地方,拍着车辕所唱之歌(民歌),也一定有符合风雅的地方,普通人的情思见解,不要轻易忽视。辞赋是小技艺,因此不足以用来阐明严正的道理,垂范后世。

从前杨雄(字子云)是先朝的重臣,依然说壮士有所不为。我虽然没什么德行,但身为王侯,还希望尽力报效国家,造福百姓,建立永世的基业,留下流传后世不灭的功绩,哪能仅已写文章为一生的功业呢?靠辞赋当上君子吗?

如果我的志向没有成功,我的方法没有被推行,我将***集史官的真实记录,辨别世间的得失,评定仁义之正,自成一家学说。虽然不能把我的文章藏在名山,但要把他们传给志同道合的人。如果不是和你有愿同始终的交情,哪能对你发出像今天的这些议论。之所以敢大言不惭,是因为我知道您懂得我的心意。

明早迎接我,信不能全部抒发我的心怀。曹植写。

扩展资料

1、作品赏析

这篇书信约作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前后。在信中,曹植集中地谈到了他对文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如作家的自我认识与评价、作品的修改、文学批评的条件及文学的地位等问题。文章先说明王粲等人归魏之前虽已名闻天下,然而他们的创作却尚未达到最高境界。

接着指出,为文应该多与人商讨,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多请人修改润饰,并进而认为人们的爱好是各不相同的,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妄论别人的文章。文章最后说辞赋不过是小道,最重要的是要为国尽力。

2、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在山东聊城市莘县人,一说生于山东菏泽市鄄城。191年(初平二年)曹操为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今聊城市莘县朝城镇),眷属随之,192年曹植就出生在这里。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秦晋崤之战全文翻译

想使力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形容无力解决问题的成语

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鞭长莫及: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无能为力: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

爱莫能助: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没能力或有力使不上.形容力量够不上或用不上劲.猜一成语

力所能及

近义力挽狂澜、得心应手、为所欲为

反义力不能支、无能为力

释义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内所能做到的。

形容有力使不出去的成语 谢谢 谢谢 我说的成语 摆脱几位 别说歇后语哦 谢谢 呵呵

望洋兴叹

形容走任何事情都有使不完的力气有什么成语

龙精虎猛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行有余力 谓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专力.

精力充沛 体力属强盛,精神充足.

不费吹灰之力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法力无边 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力能扛鼎 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年富力强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身强力壮 形容身体强壮有力.

游刃有余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有劲使不上算成语吗

你好,有劲使不上,这个不算成语的,跟这个相似意义的有心有余而力不足。

力使成语有哪些

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力不能支 力量不能支撑。

力不胜任 能力担当不了。

力殚财竭 殚:尽。力量和财物都已耗尽。

力敌千钧 敌:抵挡;钧:古代重量单位,合当时三斤。形容力气大,能抵挡住几万斤。

力竭声嘶 嗓子喊哑了,力气用尽了。形容拼命地叫喊。

力尽筋疲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力可拔山 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力能扛鼎 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力排众议 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力所能及 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内所能做到的。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力挽狂澜 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力争上游 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

力倍功半 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力不能及 力量达不到。

力不自胜 胜:经得住。由于力量不够而使得自己经受不起。

力敌势均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力均势敌”。

力均势敌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力钧势敌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力均势敌”。

力屈计穷 屈:穷尽。力量智谋都已用完。

力所不及 及:达到。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力小任重 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力学不倦 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力学笃行 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力有未逮 指能力做不到。

不遗馀力 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

陈力就列 陈力:贡献才力;就:担任;列:官职、职位。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

法力无边 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费力劳心 耗费气力和心思。

工力悉敌 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怪力乱神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力于人 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竭力虔心 诚心诚意地用全力做某件事情。

尽力而为 用全部的力量去做。

精力充沛 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量力度德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量力而行 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戮力同心 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全力以赴 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通力合作 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物力维艰 物:物资;力:财力;维:是;艰:困难。指财物来之不易。

协力同心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心力交瘁 交:一齐,同时;瘁:疲劳。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

一力承当 独自负责。

以力服人 力:权势,武力。用强制手段使人服从。

自力更生 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毕力同心 犹言齐心协力。

吃力不讨好 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敌力角气 指以力气相斗。

量力而为 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戮力齐心 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同“戮力同心”。

戮力一心 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

戮力壹心 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同“戮力同心”。

绵力薄材 力量小,没有什么才能。

同力协契 犹言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唯力是视 唯:助词。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唯……是……”是古汉语的一种格式,有强调语意的作用。指在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能否达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力量。

惟力是视 指竭尽己力而为。

协力齐心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协心同力”、“协力同心”。

心力衰竭 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

备多力分 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

形容有力使不出去的成语 谢谢

击在空处

精力难泄

力不从心

有力一起使的成语

爱莫能助: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爱莫之助内:爱:爱惜;容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笔力扛鼎:扛:举起。笔墨之间所表现出的力量能举起千斤之鼎。比喻行文气势雄健有力,气魄宏大。

沉雄悲壮:沉雄:深沉雄健。指深沉雄健,悲壮有力。

词强理直:言词有力,道理正当充分。

打凤牢龙: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

形容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的成语有很多,比如力不从心、无能为力、鞭长莫及、力所不及、爱莫能助、力有未逮、心有余而力不足、束手无策、力不能支、余勇可贾、无可奈何、爱莫能助、力不胜任、敬敏不谢、仰天长叹、望眼欲穿、无计可施、心余力绌等。

(9)有力使不出成语扩展阅读:

成语解析:

一、力不从心

解释: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出自:《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白话文:“现在使者大军不能得出,如果各国力量够不上,东、西、南、北自在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谦辞

二、无能为力

解释: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白话文:“这个罪最重,如果不是我很难解脱,即使是释迦牟尼也没有办法啊。”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推辞

三、鞭长莫及

解释: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白话文:“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表示距离远而无力相助

四、力所不及

解释:及:达到。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出自: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平生所未见之文,公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白话文:“我平生所见不到的文章,你力所不能及的意义,准备聚集在那里。”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五、爱莫能助

解释: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出自:《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白话文:“只有仲山甫辅佐他,别人爱他难相助。”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中性,表示力量不足而无法相助

有力没处使的成语

鞭长莫及 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版达不到。

英雄无用权武之地 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无能为力 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有罪而信文言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翻译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明,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你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秦晋崤之战最早记载在《左传》之中,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一步编年体的史书,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集,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

接下来小编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其中出现的几个通***字。“文王之所辟风雨夜”这里面的“辟”通“避”,有躲避的意思。

“以间蔽邑”很多人都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如果知道这里的“间”是“闲”的通***字就很好翻译了,就是“使之休息”的意思。“若得而食之不厌”这里的“厌”并不是厌恶的意思,通***了“餍”字,表示满足。

除了这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通***字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句式比如宾语前置的“何施之为”“尔何知”;介词结构后置的“败秦师于崤”“使归就戮于秦”等都是比较简单比较易于理解的句式。

除此之外本文的主旨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全文以“蹇叔论战”为核心来展开,通过事实来证明蹇叔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目光,并且通过这一段历史故事告诉读者行军打仗必须知己知彼,不能一味看到胜利,否则很容易失败。

这段文章之中也表现出了作者明显的好恶观点,从前面的贬秦扬郑到后来的抑晋扬秦,可以说是很鲜明的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

文言文长

1. 求一文言文翻译

试译如下:

原文

楚文王伐邓,使王子革、王子灵共捃菜。二子出,见老丈人戴畚,乞焉不与,搏而夺之。王闻之,令皆拘二子,将煞之。大夫辞曰:“取畚信有罪,然煞之,非其罪也!君若何煞之?”言卒,丈人造军而言曰:“邓为无道,故伐之。今君公之子,搏而夺吾畚,无道甚于邓乎!”呼天而号,群臣见之,言,曰:“讨有罪而横夺,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爱子弃法,非所以保国也。私二子,灭三行,非所以从政也!丈人舍之矣!”谢之军门之外。

参考译文

楚文王讨伐邓国,让王子革和灵一起去挖菜。二位出去,见到一位老人头戴箕畚(簸箕),乞求他给他们用,但是老人不给他们,(于是他们就)抢夺过来了。楚王听说了这件事,令人拘捕了二位,将要杀了他们。大夫为他们二人求情说:“(强行)夺取(别人的)簸箕确实有罪,然而杀了他们,(这)不是他们的罪应得的惩罚!国君为什么要杀了他们?”话(刚)说完,那位老人来到军前说:“邓国因为无道,所以国君讨伐他们。如今国君公的儿子,强行夺取了我的簸箕,(这种)无道比邓国更厉害啊!”(于是)呼天喊地地号哭,群臣看到这一情况,说:“讨伐有罪的人却横夺其性命,(这)并非用来禁绝暴力的合适办法;依仗强力力虐待老者,(这)并非用来教育小孩子的合适办法;偏爱儿子而废弃公正的法律,(这)并非用来保有国家的合适办法。(国君)偏爱两个儿子,废弃了三种情形,(这)并非用来从政的合适办法!老人还是算了吧!”那位老人在军门之外道歉(而去)。

注:原创自译。

2. 文言文翻译《有功者与有罪者》

有功的事情,是作为臣子追求的;有罪的事情,是臣子所要逃避的。但是,有的人有功劳却被疑忌,而有的人有罪却更加被信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虽然做了有功劳的事情,但却弃绝了恩义;虽然获了罪但却保留了仁心。

魏国的大将乐羊率军攻打中山。他的儿子执在城中。守城的人把他的儿子带到城头上,让乐羊看,希望乐羊放弃攻打中山。乐羊说:“我是魏国的将领,奉魏王之命前来攻打中山。不能因为自己的儿子而损害了国家的公事。”于是下令更加猛烈地攻城。

中山城的守军于是杀了执,并且把他的尸首放到一个大锅里煮,然后把大锅连同执的人头一同送给了乐羊。

乐羊围着大锅转着圈,哭道:“这是我的儿子啊。”哭完了,向来送锅和人头的使者跪下,让他乘了3碗肉汤自己喝了。

使者回去向中山君报告了乐羊的所做所为,中山君说:“这是一个定下了约定就勇于赴死的人啊,他是不会心软的。”于是向乐羊投降了。

乐羊因此为魏文侯大大开拓了疆土,立了大功。但是,自此以后,乐羊却一天一天被魏王疏远。

这就是有功但却被疑忌的例子。

什么是有罪却更加被信任呢?孟孙君打猎打到了一只小鹿,于是让秦西巴先带回去,准备杀了吃。结果秦西巴走在路上,一只母鹿一直跟着他,并且不住啼叫。秦西巴不忍心,于是把小鹿放了。

孟孙君回来后,到处找那只打来的小鹿。秦西巴说:“路上母鹿一直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放了,让它跟母鹿走了。”

孟孙君很生气,把秦西巴逐出了鲁国。过了一年,又把他请了回来,并且做自己儿子的老师。左右亲近的人于是问孟孙君:“秦西巴曾获罪于您,现在您却让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君说:“秦西巴连一只小鹿都不忍心杀死,何况是对人呢!”

这就是获罪反而更加被信任的例子。

所以,一个人和什么样人的交往,是不可以不审慎的。

3. 文言文 翻译

高祖(高欢)在信都起义,世隆等人知道司马子如和高祖有旧交,就怀疑他,把他贬到南岐州当刺史。

子如愤怒怨恨,哭着为自己陈述辩解,却仍不能被免除贬谪。高祖的军队进入洛阳,子如派使者发出祝贺,仍然和高祖叙述从前的恩惠旧事。

不久子如又追随高祖到京城,高祖任命他为大行台尚书,让他早晚陪伴在高祖左右,参与管理军队和国家的事务。天平初年,子如又被提拔为左仆射,和侍中高岳,侍中孙腾,右仆射高隆之等人共同执掌朝中政事,特别得到高祖的信任和器重。

高祖镇守晋阳,子如不时地到那里拜见高祖。高祖对待他非常优厚,和他一起入座、吃饭,从早晨一直待到傍晚。

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翻译

1. 长的文言文

给你推荐一篇赋。我觉得非常好的一篇。

《大雾垂江赋》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濛,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浩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甚则穹昊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

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若想看长的,《三国志》——《武帝纪》也不错。

2. 中国最长的文言文/古文 是什么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张仪於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翻译:

张仪是魏国人。起初曾经和苏秦一起侍奉鬼谷先生,学习谋略,苏秦自己认为比不上张仪。

张仪学习完了之后,在诸侯间进行游说。曾经跟随楚国的相国赴宴,过了一会儿楚国的相国丢失玉璧,门下的人猜疑是张仪,说:“张仪贫穷没有德行,一定是这人偷盗相公的玉璧。”一起抓住张仪,打了几百下,张仪不承认,放了他。他的妻子说:“唉!你要是不读书游说,怎么受这样的侮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说:“舌头在。”张仪说:“够了。”

苏秦劝说赵王之后而得到相互约定结成和从的盟约,然而担心秦攻打诸侯,破坏了盟约之后失败,想想没有可以让秦重用的人了,于是派人悄悄知会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交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前往拜访,来谋求达到您的愿望呢?”张仪因此到赵国去,向上要求拜见苏秦。苏秦于是告诫门下人不为他通报,又使他不能离开,这样过了好几天。后来接见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仆人婢妾的食物。趁机几次责备他说:“凭借您的才能,竟然让自己困窘羞辱到这样地步。我实在不能说话而使你得到富贵,您不值得接纳。”拒绝他并离开了。张仪来,自己认为是苏秦的老朋友,求他提拔栽培,反而被他羞辱,很生气,想到诸侯没有可以侍奉的,惟独秦能使赵为难,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苏秦后来告诉他的舍人说:“张仪是天下贤士,我大概不如他。现在我幸而先被重用,但能掌握秦国权柄,只有张仪可以。然而贫穷,没有机会进入。我担心他喜欢小利而不成功,所以召见他羞辱他,来激发他的意志。您替我暗地里提供金钱给他。”于是对赵王说,拿出金钱车马,派人悄悄跟随张仪,和他同住一起,稍微接近他,给他车马金钱,他想要用的就给他,而不告诉他。张仪于是能够拜见秦惠王。

惠王任命他为客卿,和他商量讨伐诸侯。苏秦的舍人于是告辞离开。张仪说:“依靠您才能够显达,刚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舍人说:“我不是了解您,了解您的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攻打赵破坏从约,认为除了您没有人能够掌握秦的权柄,所以触怒您,派我暗地里提供给您金钱,都是苏先生的计谋。现在您已经被重用,请允许我回去报告。”张仪说:“哎呀,这些计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比不上苏先生英明啊!我又刚刚被重用,怎么可能图谋赵国呢?替我向苏先生致意,苏先生在的时候,张仪怎么敢说话。况且苏先生在,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张仪做了秦的相国之后,发布文告告诉楚的相国说:“当初我跟从你赴宴,我没有偷盗你的玉璧,你打我。你好好守着你的国家。我就要偷走你的城!”

3. 经典一点的文言文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

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

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

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

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

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鸿门宴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shuò)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kuài)。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jǐ)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chēn)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zì)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jì)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cān shèng)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zhì)肩。”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4. 长的古文意思有那些

汉语拼音:cháng 详细解释 1、[形] (1)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 (2) 同本义。

与“短”相对 [be long in space] 巽为长,为高。——《易·说卦》 顺彼长道。

——《诗·鲁颂·泮水》 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长毂九百。

——《左传·昭公五年》 布帛长短同。——《孟子》 长三尺。

——《仪礼·士冠礼》 长丈二尺。——《周礼·凌人》注 长一身有半。

——《论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3) 时间久 [of long duration;lasting] 长,久也。

——《广雅》 未尝闻社稷之长利。——《战国策·齐策》 义有长短大小。

——《礼记·表记》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遥远 [distant]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诗·秦风·蒹葭》 酒困路长惟欲睡。——宋·苏轼《浣溪沙》 (5) 高;高大 [tall]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优;是;正确 [fine;good;right]。如:长才(突出的才能);长技(专长;特长);长材(优良的木材。

也指才能优越的人) (7) 深长 [profound]。如:气味长 (8) 深厚 [deep]。

如:恩情长 2、[名] (1) 长度 [length]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魏学洢《核舟记》 (2) 长处 [strong points] 蒹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姓 3、[副] (1) 长久;永远 [permanent]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乐府诗集·上邪》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唐·杜甫《石壕吏》 (2) 长长地 [very long]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3) 经常 [constantly;frequently] 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题湖阴先生壁》 (4) (5) 直直地 [be perfectly straight] 府吏长跪告。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顺利迅速地 [ *** oothly and quickly] 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陈寿《三国志》 编辑本段汉语拼音:zhǎng 汉语拼音:zhǎng 详细解释 1、[形] (1) 老,年高 [old] 长,老也。

——《广雅》 不挟长。——《孟子》。

注:“年长也。” 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庄子》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杜甫《兵车行》 齐侯长矣。

——《国语》 (2)年长,年龄较大 [elder;older] 长子灿七岁。——明·魏禧《大铁椎传》 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醒世恒言》 (3) 成年的,幼之反,成人曰长 [grown-up] 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礼记》 (4)排行第一 [eldest]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 始皇有二十八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史记·李斯列传》 (5) 辈分大;居高位者 [senior] (6) 万夫之长。

——《吕氏春秋·谕大》 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汉书·景帝纪》 2、[动] (1) 生长;成长 [begin to grow;develop;form] 草木遂长。

——《庄子·马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求木之长者。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初长足时。——宋·沈括《梦溪笔谈》 一旦长成。

——清·袁枚《祭妹文》 (2) 抚育;使…成长 [nourish]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小雅·蓼莪》 (3) 滋长,助长,增长 [increase] 而长寇仇。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废奢长俭。——《汉书·杜钦传》 日日以长。

——《世说新语·自新》 4) 崇尚 [uphold] 今汉家承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汉书·杜钦传》 (5) 做长官;为首领 [be a leader] 子无敢食我也。

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战国策》 升高(多指水位或物价)。

后作“涨” [go up]。如:长成(小孩长得高);长价;水长船高。

3、[名] (1) 首领;君长;领袖;各种组织的位高者 [chief;head] 世为长侯,守殷常祀。——《吕氏春秋》 (2) 又如:科长;处长;长夫(码头搬运工的工头);长家(一家之长);长卿(六卿之长);长侯(诸侯之长) (3) 年纪较大的人 [elder] 长先而少从。

——《庄子》 (4) 又如:长少(年长者与年少者) (5) 姓 (6) 另见cháng。

5. 求较长的文言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nǎng)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虽罢驽(nú),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谁与语。

谚曰:“谁为(wèi)为(wéi)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cǎn)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jùn)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gǔ)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qiān)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tà)茸之中,乃欲昂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卫之中。

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

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昂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沬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

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

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sù)者!此正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邪?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

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节不可不厉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及已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

6. 长,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cháng

1、长,与“短”相对。先秦·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翻译: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

2、高;高大。先秦·墨子《公输》:“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

翻译: 楚国有高大松树、梓树、黄楩木、楠木、樟树这些高大的树木,宋国没有高大的树木。

3、长久;久远。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翻译: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4、广;广阔。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翻译: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

5、擅长。民国·徐柯《冯婉贞》:“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

翻译:不如用我(们)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

6、经常。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zhǎng

1、生长。宋·沈括《***草药》:“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

翻译:用叶的(草药要)选择叶子刚长足的时候(***摘)。

2、增长;滋长。宋·苏轼《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翻译: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3、年纪大;辈分高。唐·韩愈《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排行第一。汉·司马迁《屈原列传》:“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北子兰为令尹。”

翻译: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任命他的小弟***兰为令尹。

5、兄;哥哥。常“兄长”、“长兄”连用。南北朝·佚名《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翻译: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

6、首领;头领。汉·司马迁《陈涉世家》:“陈涉、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翻译:陈胜吴广都在本次九百人的农民队伍里,并且是队长。

带心成语有哪些

国家的从上至下,无论大小事,无论大小罪,都有法律条例。后指,人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以免犯错。

扩展资料

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出自叶适的《水心文集》。

叶适(1150~1223)?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字正则,号水心。浙江瑞安人(其祖上自处州龙泉黄南村徙于瑞安)。淳熙五年(1178)进士第二名榜眼。历仕于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官至权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

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南宋大臣韩侂胄伐金失败,叶适以宝谟阁待制主持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因军政措置得宜,曾屡挫敌军锋锐。金兵退,他被进用为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曾上堡坞之议,实行屯田,均有利于巩固边防。后因依附韩侂胄被弹劾夺职。

叶适在哲学上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他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空谈性理,提倡“事功之学”,重视商业,主张提高商人地位,观点与朱熹、陆九渊对立。叶适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

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学习记言》),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政策。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都是气的变化形态。

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但强调“止于中庸”。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

反对当时性理空谈,对于理学家们所最崇拜的人物如曾子、子思、孟子等,进行了大胆的批判。认定《十翼》非孔子作,指出理学家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无极”、“太极”等学说的谬论。在哲学、史学、文学以及政论等方面都有贡献。

抱拳!请问考试文言文的一些基本句型翻译有哪些?

包含“心”的成语共有1505个

安安心心

安心定志

安心乐业

安心乐意

安心立命

安心落意

安心恬荡

暗室亏心

暗室欺心

暗室私心

熬心费力

白藋同心

白发丹心

白费心机

白花心血

白首之心

白水鉴心

白水盟心

百计千心

百虑攒心

百爪挠心

半心半意

包藏祸心

包藏奸心

苞藏祸心

报仇心切

毕力同心

碧血丹心

避迹违心

变心易虑

别出心裁

别具匠心

别具心肠

别有匠心

别有心肠

别有心肝

别有用心

冰心一片

病风丧心

病狂丧心

不臣之心

不得人心

才大心细

财迷心窍

裁书叙心

裁心镂舌

恻怛之心

恻隐之心

茶饭无心

豺狐之心

豺狼野心

彻心彻骨

臣心如水

沉心静气

称心快意

称心满意

称心满原

称心满愿

称心如意

趁心如意

趁心像意

成算在心

诚心诚意

诚心敬意

诚心实意

诚心正意

诚意正心

澄心涤虑

逞心如意

痴心妄想

齿少心锐

赤胆忠心

赤心报国

赤心奉国

赤心相待

赤子之心

出以公心

处心积虑

触景伤心

触目崩心

触目骇心

触目经心

触目惊心

触目儆心

触目警心

触目伤心

触目恸心

憷目惊心

憷心刿目

戳心灌髓

词不悉心

此心耿耿

刺心刻骨

刺心裂肝

刺心切骨

从心所欲

从心之年

粗心大气

粗心大意

粗心浮气

促膝谈心

摧心剖肝

存乎一心

存心不良

存心积虑

存心养性

寸心不昧

寸心千古

寸心如割

措心积虑

大得人心

大快人心

丹心碧血

丹心赤忱

丹心如故

丹心一寸

单传心印

殚心积虑

殚心竭虑

胆颤心寒

胆颤心惊

胆大心粗

胆大心细

胆大心小

胆大心雄

胆惊心颤

胆惊心战

胆破心寒

胆破心惊

胆怯心虚

胆丧心惊

胆战心寒

胆战心慌

胆战心惊

胆战心摇

胆壮心雄

悼心疾首

悼心失图

得手应心

得心应手

等夷之心

低首俯心

低首下心

低头下心

低心下意

抵足谈心

雕心刻肾

雕心雁爪

雕心鹰爪

吊胆惊心

吊胆提心

掉以轻心

丢心落肠

丢心落意

动魄惊心

动人心脾

动人心魄

动人心弦

动心憷目

动心骇目

动心忍性

动心娱目

恫心疾首

洞心骇耳

洞心骇目

独出心裁

独具匠心

独运匠心

多心伤感

额蹙心痛

鹗心鹂舌

儿女心肠

耳目导心

耳目心腹

耳软心活

耳听心受

二心两意

二心三意

二意三心

发短心长

烦心倦目

防心摄行

放心解体

放心托胆

放心剚刃

匪石之心

费尽心机

费尽心思

费力劳心

费心劳力

分心挂腹

分心劳神

佛口蛇心

佛口圣心

佛心蛇口

佛性禅心

佛眼佛心

福由心造

福至心灵

抚心自问

拊心泣血

俯首下心

负心违愿

腹非心谤

腹诽心谤

腹热心煎

腹心股肱

腹心内烂

腹心相照

腹心之患

腹心之疾

甘心鈇钺

甘心乐意

甘心瞑目

心情

甘心情愿

甘心屈从

甘心忍受

甘心如荠

甘心首疾

甘心受罚

甘心为伍

肝心若裂

肝心涂地

敢布腹心

感铭心切

感人心脾

感心动耳

高下任心

高下在心

藁形灰心

割股之心

革面革心

革面悛心

革面洗心

革心易行

格其非心

耿耿此心

耿耿寸心

耿耿于心

耿耿在心

工于心计

攻心扼吭

攻心为上

勾心斗角

钩心斗角

狗肺狼心

狗马之心

狗心狗行

狗行狼心

苟且之心

古貌古心

古心古貌

股肱腹心

股肱心腹

股肱心膂

蛊惑人心

蛊心丧志

鼓舞人心

挂肚牵心

关心民瘼

官迷心窍

归心如飞

归心如箭

归心似箭

鬼迷心窍

刿目憷心

刿目鉥心

刿鉥心腑

刿心憷目

刿心刳肺

刿心刳腹

刿心鉥目

刿心鉥肾

贵在知心

骇目惊心

骇目振心

骇心动目

寒心酸鼻

寒心消志

寒心销志

毫不关心

好心好报

好心好意

合胆同心

合心合意

黑眼定心

狠心辣手

恨入心髓

衡虑困心

虎狼之心

花貌蓬心

花貎蓬心

怀恨在心

坏人心术

灰心短气

灰心藁形

灰心丧气

灰心丧意

回心向善

回心转意

会心一笑

哕心沥血

惠心妍状

慧心灵性

慧心妙舌

慧心巧思

蕙心兰质

蕙心纨质

蕙质兰心

火烛小心

机心械肠

激动人心

即心是佛

急杵捣心

急痛攻心

疾首痛心

计上心来

计上心头

计研心算

觊觎之心

坚心守志

简在帝心

见猎心喜

剑胆琴心

剑气箫心

剑态箫心

江心补漏

将心比心

奖拔公心

匠心独出

匠心独具

匠心独妙

匠心独运

降人以心

降心俯首

降心顺俗

降心下气

降心相从

焦心劳思

焦心热中

焦心如焚

矫心饰貌

脚心朝天

皦短心长

截胫剖心

竭尽心力

竭力虔心

竭心尽意

谨慎小心

锦心绣肠

锦心绣腹

锦心绣口

锦绣心肠

尽思极心

尽心而已

尽心竭诚

尽心竭力

尽心尽力

尽心图报

惊心悲魄

惊心惨目

惊心褫魄

惊心憷目

惊心悼胆

惊心吊胆

惊心吊魄

惊心掉胆

惊心动魄

惊心夺目

惊心骇目

惊心骇神

惊心骇瞩

惊心裂胆

惊心破胆

惊心丧魄

惊心眩目

精白之心

精心励志

警心涤虑

敬布腹心

揪心扒肝

疚心疾首

居心不净

居心不良

居心何在

居心莫测

居心叵测

居心险恶

镌骨铭心

镌心铭骨

眷眷之心

开口见心

开心见肠

开心见诚

开心见胆

开心明目

开心写意

开心钥匙

刊心刻骨

亢心憍气

抗心希古

可心如意

渴心生尘

克肩一心

刻骨崩心

刻骨镂心

刻骨铭心

空腹高心

空心架子

空心老大

空心老官

空心萝卜

空心汤团

空心汤圆

抠心挖胆

抠心挖肚

抠心挖血

口不应心

口传心授

口服心服

口快心直

口是心非

口是心苗

口授心传

口诵心惟

口诵心维

口直心快

叩心泣血

扣人心弦

扣心泣血

刳精鉥心

刳心雕肾

枯脑焦心

枯体灰心

枯形灰心

苦口婆心

苦其心志

苦心孤诣

苦心积虑

苦心极力

苦心焦虑

苦心焦思

苦心竭力

苦心经营

快心满意

快心满志

快心遂意

旷心怡神

亏心短行

葵藿之心

困心横虑

困心衡虑

兰心蕙性

兰形棘心

兰质蕙心

兰质熏心

兰质薰心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狼子兽心

狼子野心

劳力费心

劳心忉忉

劳心焦思

劳心苦思

劳形苦心

冷心冷面

离心离德

里丑捧心

理亏心虚

力不从心

力不副心

利欲熏心

沥血叩心

沥血披心

连理同心

脸软心慈

良工苦心

良工心苦

良心发现

两头担心

两心相悦

两心一体

两意三心

聊表寸心

了然于心

灵心慧齿

灵心慧性

灵心巧手

令人寒心

令人痛心

龙心凤肝

笼络人心

镂骨铭心

镂心刻骨

镂心呕血

镂心鉥肝

戮力齐心

戮力同心

戮力一心

戮力壹心

驴心狗肺

率土归心

率土宅心

乱箭攒心

略迹论心

略迹原心

论心定罪

瞒心昧己

满怀信心

满心欢喜

漫不经心

貌合心离

貌是心非

没心没肺

没心没想

没心没绪

昧己瞒心

扪心清夜

扪心无愧

扪心自问

蒙面丧心

面从心违

面善心恶

面是心非

妙在心手

民心不一

民心不壹

民心无常

泯灭人心

明心见性

铭刻心骨

铭刻在心

铭心刻骨

铭心镂骨

铭诸心腑

缪力同心

莫逆于心

漠不关心

木人石心

木石心肠

木心石腹

木形灰心

目成心授

目成心许

目瞪心骇

目交心通

目盼心思

目挑心与

目挑心悦

目挑心招

目窕心与

目想心存

目眩心花

目营心匠

目语心计

目眢心忳

目眐心骇

目注心凝

目注心营

乃心王室

溺心灭质

鸟声兽心

牛心古怪

怒从心生

虐老兽心

呕心抽肠

呕心滴血

呕心沥血

呕心镂骨

呕心吐胆

怦然心动

朋心合力

蓬心蒿目

捧心西子

披露腹心

披心沥血

披心相付

疲心竭虑

擗踊拊心

平心持正

平心定气

平心而论

平心静气

平心易气

破胆寒心

破脑刳心

剖胆倾心

剖腹明心

剖心坼肝

剖心泣血

剖心析胆

剖心析肝

扑心扑肝

菩萨心肠

欺心诳上

齐心并力

齐心并力

齐心涤虑

齐心合力

齐心戮力

齐心同力

齐心协力

齐心一力

齐心一致

企伫之心

气傲心高

泣血椎心

牵肠萦心

牵心挂肠

牵心挂肚

潜心涤虑

潜心笃志

切齿拊心

切齿腐心

切齿痛心

切理会心

切理厌心

切理餍心

切切于心

切切在心

惬心贵当

琴心剑胆

琴心相挑

沁人心肺

沁人心腑

沁人心脾

沁入心脾

倾心露胆

倾心吐胆

清耳悦心

清心寡欲

清心少欲

清心省事

清夜扪心

穷心剧力

求知心切

区区此心

区区之心

屈心抑志

全无心肝

全心全意

权欲熏心

犬马之心

缺心少肺

缺心眼儿

热心苦口

热心快肠

人贵知心

人面狗心

人面鬼心

人面兽心

人心不古

人心大快

人心归向

人心涣漓

人心涣散

人心皇皇

人心惶惶

人心莫测

人心叵测

人心如秤

人心如镜

人心如面

人心丧尽

人心世道

人心思治

人心所归

人心所向

人心惟危

人心无尽

人心向背

人心汹汹

仁心仁术

仁心仁闻

忍心害理

日短心长

日拙心劳

柔心弱骨

肉颤心惊

肉跳心惊

入脑入心

入心入肺

入心入理

洒心更始

三心二意

三心两意

丧心病狂

煞费苦心

煞费心机

扇惑人心

伤心惨目

伤心蒿目

伤心疾首

赏心乐事

赏心悦目

上下同心

上下一心

蛇蝎为心

蛇蝎心肠

蛇心佛口

设心处虑

设心积虑

身心健康

身心交病

身心交瘁

身遥心迩

身远心近

深得民心

深得人心

深入人心

神会心契

神会心融

神竦心惕

神往心醉

神怡心静

神怡心旷

神怡心醉

神醉心往

沈心静气

声入心通

师心自任

师心自是

师心自用

十指连心

石心木肠

石心铁肠

实获我心

实心实意

实心眼儿

史策丹心

矢力同心

矢心不二

使心憋气

使心别气

使心用腹

使心用幸

使心用幸

使心作幸

使心作幸

世道人心

事与心违

势欲熏心

是非之心

适心娱目

无二

收揽人心

收买人心

手不应心

手滑心慈

手追心慕

首肯心折

兽心人面

输心服意

鼠心狼肺

鉥心刿目

鉥心刿肾

鉥心刳形

耍心眼儿

双心一意

爽心豁目

爽心悦目

私心妄念

私心杂念

私心自用

撕心裂肺

死不甘心

死心搭地

死心落地

死心塌地

死心踏地

死心眼儿

夙心往志

随心所欲

遂心快意

遂心满意

遂心如意

遂心应手

碎心裂胆

贪心不足

贪心妄想

贪心无厌

痰迷心窍

疼心泣血

提心吊胆

提心在口

天地良心

天理良心

天下归心

铁肠石心

铁打心肠

铁石心肠

铁石心肝

铁心木肠

铁心石肠

铁心铁意

同德同心

同德一心

同心毕力

同心并力

同心敌忾

同心断金

同心共胆

同心共济

同心合胆

同心合德

同心合力

同心合意

同心竭力

同心僯力

同心僇力

同心戮力

同心同德

同心协德

同心协济

同心协力

同心协契

同心叶力

同心一德

同心一力

同心一意

铜心铁胆

童心未泯

痛彻心腑

痛贯心膂

痛切心骨

痛入心脾

痛心拔脑

痛心病首

痛心疾首

痛心绝气

痛心刻骨

痛心泣血

痛心切齿

痛心切骨

痛心入骨

痛心伤臆

透骨酸心

吐胆倾心

吐露心腹

吐心吐胆

抟心壹志

抟心揖志

推心致腹

推心置腹

挖空心思

歪心邪意

剜心裂胆

万箭穿心

万箭攒心

万人一心

万人异心

万众叶心

万众一心

枉费心机

枉费心计

枉费心力

枉费心思

枉使心机

枉用心机

望峰息心

望岫息心

违心之论

违心之言

唯心主义

问鼎之心

问心无愧

问心有愧

我心如秤

无所容心

无所用心

无心出岫

无心恋战

无心之过

五心六意

西施捧心

西子捧心

悉心毕力

悉心竭力

悉心竭虑

悉心戮力

悉心整饬

洗心涤虑

洗心革面

洗心革意

洗心革志

洗心换骨

洗心回面

洗心自新

先得我心

先获我心

相逐心生

像心称意

像心如意

像心适意

像心像意

枭心鹤貌

鸮心鹾舌

鸮心鹂舌

箫心剑态

小心谨慎

小心敬慎

小心求证

小心眼儿

小心翼翼

小心在意

协力齐心

协力同心

协心戮力

协心同力

心安理得

心安神定

心安神泰

心谤腹非

心比天高

心病难医

心不二用

心不两用

心不应口

心不由己

心不由意

心不由主

心不在焉

心颤魂飞

心长发短

心长绠短

心长力短

心长力弱

心潮澎湃

心弛神往

心驰神往

心驰魏阙

心醇气和

心慈好善

心慈面软

心慈面善

心慈手软

心粗胆大

心粗胆壮

心粗气浮

心存芥蒂

心存目识

心存目替

心存目想

心存社稷

心存魏阙

心胆皆碎

心胆俱裂

心胆俱碎

心荡神驰

心荡神迷

心荡神摇

心荡神怡

心荡神移

心到神知

心得意会

心低意沮

心地善良

心地狭窄

心地正直

心动神驰

心烦技痒

心烦虑乱

心烦意乱

心烦意闷

心烦意冗

心烦意燥

心非木石

心非巷议

心服口服

心服情愿

心服首肯

心浮气粗

心浮气盛

心浮气躁

心腹大患

心腹之病

心腹之害

心腹之患

心腹之疾

心腹之交

心腹之言

心腹之忧

心腹重患

心腹爪牙

心甘情原

心甘情愿

心肝宝贝

心高气傲

心高气硬

心高于天

心孤意怯

心挂两头

心贯白日

心广体胖

心寒齿冷

心寒胆落

心寒胆碎

心寒胆战

心和气平

心狠手毒

心狠手辣

心花开爽

心花怒发

心花怒放

心花怒开

心怀鬼胎

心怀叵测

心怀忐忑

心慌撩乱

心慌意急

心慌意乱

心灰意败

心灰意懒

心灰意冷

心回意转

心活面软

心迹双清

心急火燎

心急如焚

心急如火

心计手授

心坚石穿

心焦火燎

心焦如焚

心焦如火

心惊胆颤

心惊胆寒

心惊胆裂

心惊胆落

心惊胆怕

心惊胆丧

心惊胆慑

心惊胆战

心惊肉跳

心惊肉战

心旌摇摇

心旌摇曳

心精手巧

心开目明

心开意适

心口不一

心口如一

心口相应

心宽体肥

心宽体胖

心宽意适

心宽意爽

心旷神飞

心旷神恬

心旷神怡

心旷神愉

心辣手狠

心劳计绌

心劳日拙

心劳意穰

心劳意攘

心劳意冗

心劳政拙

心里有底

心里有鬼

心力交瘁

心力衰竭

心灵手敏

心灵手巧

心灵性慧

心灵性巧

心领神会

心领神悟

心领意会

心膂股肱

心膂爪牙

心乱如麻

心乱如丝

心满意得

心满意足

心满原足

心满愿足

心忙意急

心忙意乱

心明眼亮

心摹手追

心摩意揣

心慕笔追

心慕力追

心慕手追

心凝形释

心平德和

心平气定

心平气和

心平气舒

心平气温

心虔志诚

心乔意怯

心巧嘴乖

心倾神驰

心去难留

心融神会

心如刀刺

心如刀锉

心如刀锉

心如刀割

心如刀绞

心如刀搅

心如刀锯

心如藁木

心如古井

心如寒灰

心如火焚

心如坚石

心如金石

心如芒刺

心如木石

心如死灰

心如铁石

心如悬旌

心如止水

心软意活

心若寒灰

心若死灰

心上心下

心神不安

心神不定

心神不宁

心神恍惚

心神专注

心事重重

心手相忘

心手相应

心术不定

心术不端

心术不正

心爽神怡

心碎肠断

心碎胆裂

心所谓危

心甜意洽

心同止水

心头鹿撞

心头撞鹿

心往神驰

心为行役

心为形役

心无城府

心无二想

心无二用

心无挂碍

心无旁骛

心悟神解

心细如发

心细于发

心闲手敏

心闲体正

心乡往之

心香一瓣

心向往之

心小志大

心心念念

心心相印

心胸开阔

心胸狭隘

心雄万夫

心虚胆怯

心绪不宁

心绪恍惚

心绪如麻

心悬两地

心血来潮

心焉如割

心痒难挠

心痒难揉

心痒难搔

心痒难挝

心痒难抓

心摇胆战

心仪已久

心怡神旷

心怡神悦

心亿则乐

心逸日休

心慵意懒

心有鸿鹄

心有余悸

心有馀悸

心余力绌

心猿意马

心悦诚服

心悦神怡

心殒胆落

心殒胆破

心在魏阙

心奓体忲

心奓体泰

心瞻魏阙

心战胆栗

心照不宣

心照情交

心照神交

心折首肯

心正笔正

心正气和

心知其意

心织笔耕

心直口快

心直嘴快

心志难夺

心中芥蒂

心中没底

心中无数

心中有数

心拙口夯

心醉魂迷

心醉神迷

形藁心灰

雄心勃勃

雄心壮志

熊心豹胆

修心养性

绣口锦心

虚美薰心

虚心冷气

虚心平意

悬心吊胆

眩目惊心

雪操冰心

言和心顺

言是心声

言为心声

言与心违

研桑心计

眼穿心死

眼花心乱

眼空心大

眼迷心荡

眼明心亮

眼跳心惊

眼想心思

眼意心期

眼约心期

羊体嵇心

杨花心性

遥以心照

野心勃勃

一瓣心香

一称心力

一寸赤心

一寸丹心

一德一心

一个心眼

一见倾心

一门心思

一片冰心

一片赤心

一片丹心

一身五心

一体同心

一心百君

一心两用

一心同功

一心同归

一心同体

一心为公

一心无二

一心一德

一心一腹

一心一计

一心一力

一心一路

一心一意

一炷心香

一字见心

依阿无心

依心像意

遗物识心

疑心杀子

疑心生鬼

以口问心

以心传心

以心问心

亿兆一心

异体同心

意急心忙

意懒心灰

意懒心慵

意乱心慌

意乱心忙

意马心猿

意攘心劳

意扰心烦

意慵心懒

意转心回

我是以有河曲之战的翻译是什么

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式

1)“……者,……也”式

l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l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l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l 战者,必然之势也。(《教战守策》)

l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

l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l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l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l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l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

l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l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也”式

l 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

l 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原君》)

l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l 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

l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l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l 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冯谖客孟尝君》)

l 吾非悲刖也;悲天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韩非子·和氏》)

l 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治平篇》)

l 此不知人之祸也。(《屈原列传》)

l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报刘一丈书》)

l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l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l 此谋攻之法也。(《谋攻》)

3) “者”“也”都不用式

l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l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赤壁之战》)

l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雁荡山》)

l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

l 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l 若所追者谁?(《史记·淮阴侯列传》)

l 四库七略,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4) 用“皆、乃、为、即、则”表示判断。

l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皆名天下。(《过过小孤山大孤山》)

l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l 环村居者皆猎户。(《冯婉贞》)

l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l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l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l 胡乃荣之私人。(《谭嗣同》)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与妻书》)

l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l 此为何若人?(《公输》)

l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黄生借书说》)

l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l 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治平篇》)

l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l 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雁荡山》)

l 至于斟酌损害,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出师表》)

5) 用“是”直接表示判断

l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l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l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l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琵琶行》)

l 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2、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下列五种情况:

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l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l 卿欲何言?(《赤壁之战》)

l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l 客何好?(《冯谖客孟尝君》)

l 沛公安在?(《鸿门宴》)

l 尔何知?(《淆之战》)

l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淆之战》)

l 若街亭失守,吾等安归?(《失街亭》)

l 今方来,我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l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l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l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

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l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l 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李朔雪夜入蔡州》)

l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l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l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l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l 居则曰:“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l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l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l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

l 宋何罪之有?(《公输》)

l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l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

l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l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l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卖柑者言》)

l 唯命是听。

l 唯命是从。

l 皇天无亲,惟德是依。

l 不私于物,唯善是与。(《十渐十不克疏》)

l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l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贤令》)

l 鸡鸣而架,塞井夷灶,唯予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4)、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

l 何以言之?(《赤壁之战》)

l 然则何以慎?(《察传》)

l 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l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l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苏武传》)

l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l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庄暴见孟子》)

l 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

l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

l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

l 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5)、方位词宾语前置

l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l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鸿门宴》)

l 瞬南面而立,尧帅领诸侯北面而朝之。

3、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l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l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l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l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l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l 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治平篇》)

l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柳敬亭传》)

l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治平篇》)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l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l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l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前赤壁赋》)

l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伶官传序》)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l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l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l 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

4、谓语前置

1) 感叹句谓语前置

l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l “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原君》)

l 死矣盆成括!(《孟子·尽心下》)

l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l 善哉论事!(宋玉《风赋》)

l 异哉言乎!(范缜《神灭论》)

2) 疑问句宾语前置

l 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论语·颜渊》)

l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l 子邪,言伐莒(jǚ)者?(《吕氏春秋·重言》)

5、介词结构

——在古汉语中将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的现象,一般由“与、以、为、自、于、”等为标志。

l (将军)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l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l 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l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促织》)

l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l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l 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

l 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l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l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孙子吴起列传》)

l 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赤壁之战》)

l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l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游褒禅山记》)

l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进行观察,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l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l 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王从孙叔敖于沈尹筮。(《察传》)

l 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与陈伯之书》)

l 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柳毅传》)

l 青,去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l (地动仪)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l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l 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教战守策》)

6、省略句

1)主语省略

l 自述或对话时,主语往往省略。

例:“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孔子问):“赤,尔何如?”(公西赤)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l 前句中已出现主语,后面句中的主语就可省略。

例: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淆之战》)

l 前几句中不出现主语,直至后面才出现主语。

例: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

2)谓语省略

例:①一鼓作气,再(击鼓)而衰,三(击鼓)竭。(《曹刿论战》)

②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铁也;(视其)颜色,窃铁也;(视其)言语,窃铁也;(视其)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铁也。(《列子·说符》)

3)宾语省略

l 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屠惧,投(之)以骨。(《狼》)

l 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4)介词省略(以省略“于”最为常见)

例:(赵王)遂与秦王会(于)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7、 被动句

1)“……于……”式。例如:

l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训俭示康》)

l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l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

2)“……见……”式。例如:

l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l 武帝使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二十年不降。(《汉书·燕刺王传》)

l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l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3)“……见……于……”式。例如:

l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l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为……”式。例如:

l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l 炮台悉为逆据。(《三元里抗英》)

l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海瑞传》)

l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为……所……”式。例如:

l 为乡里所患。(《周处》)

l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l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高祖本纪》)

l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8、 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中,常常将某些虚词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这种习惯使用的句式称之为固定句式。常见的固定句式如下:

1)“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

l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l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l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l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l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l 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2)“……之谓也、其……之谓也(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例如:

l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l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3)“孰与、……与……孰……”意思是“和……相比,谁……”例如:

l 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讷谏》)

l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4)“如何、若何、奈何”意思是“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如:

l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失街亭〉)

l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5)“奈……何、如……何、若……何”意思是“对……怎么办、对……怎么样”例如:

l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

l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l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6)“得无……乎(耶)、无乃……乎”意思是“该不会、莫非、恐怕(只怕)……吧”例如:

l 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l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l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淆之战》)

l 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勾践栖会稽》)

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如:

l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l 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

8)“何为、何……为、何以……为”可译为“用(要)……干什么?”例如:

l 客何为者?(《鸿门宴》)

l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

l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阮玉焚车》)

9)“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l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

l 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

10)“岂……哉(乎)、独……哉”意思是“难道……吗”例如:

l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l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11)“尚……况……、且……况……”意思是“尚且……何况……”例如:

l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望能帮上你!!!

翻译鸿门宴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的而 不然 今者有小人之言的之言 项王即日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解释:穆公和襄公去逝,康公和灵公即位。康公是我们先君献公的外甥,却又想损害我们公室,颠覆我们国家,率公子雍回国争位,让他扰乱我们的边疆,于是我们才有令狐之战。康公还不肯悔改,入侵我们的河曲,攻打我们的涑川,俘虏我王官的人民,夺走我们的羁马,因此我们才有了河曲之战。与东方贵国的联系不通的原因,正是因为康公断绝了同我们的友好关系。诗词名称:《吕相绝秦》。本名:左丘明。所处时代:先秦。出生地: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主要作品:《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石_谏宠州吁》等。主要成就:著编年体史书《左传》著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信仰:儒学。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我是以有河曲之战”的详细介绍:

一、《吕相绝秦》的全文点此查看《吕相绝秦》的详细内容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

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

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

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

文公如齐,惠公如秦。

无禄,献公即世。

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

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

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

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

跋履山川,逾越险阻,

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

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

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

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

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

文公恐惧,绥静诸侯,

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

穆为不吊,蔑死我君,

寡我襄公,迭我肴地,

奸绝我好,伐我保城。

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

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

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

是以有淆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

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

天诱其衷,成王陨命,

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穆、襄即世,

康、灵即位。康公,

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

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

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

康犹不悛,入我河曲,

伐我涑川,俘我王官,

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

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

‘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

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

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

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

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

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

复_旧德,以追念前勋。

’言誓未就,景公即世,

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

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

君之仇雠,而我昏姻也。

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

’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

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

曰:‘晋将伐女。

’狄应且憎,是用告我。

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

‘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

“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

余唯利是视。’”不_恶其无成德,

是用宣之,以惩不壹。

’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

_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

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

矜哀寡人,而赐之盟,

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

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

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

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二、译文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夏天四月初五,晋历公派吕相去秦国断交,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与穆公相友好,同心合力,用盟誓来明确两国关系,用婚姻来加深两国关系。上天降祸晋国,文公逃亡齐国,惠公逃亡秦国。不幸献公去逝,穆公不忘从前的交情,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回晋国执政。但是秦国又没有完成大的功劳,却同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事后穆公心里感到了后悔,因而成全了我们文公回国为君。这都是穆公的功劳。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文公亲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经历艰难险阻,征讨东方诸候国,虞、夏、商、周的后代都来朝见秦国君王,这就已经报答了秦国过去的恩德了。郑国人侵扰君王的边疆,我们文公率诸侯和秦国一起去包围郑国。秦国大夫不和我们国君商量,擅自同郑国订立盟约。诸侯都痛恨这种做法,要同秦国拼命。文公担心秦国受损,说服了诸侯,秦国军队才得以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害,这就是我们对秦国有大恩大德之处。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肴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淆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不幸文公去逝,穆公不怀好意蔑视我们故去的国君,轻视我们襄公,侵扰我们的淆地,断绝同中国的友好,攻打我们的城堡,灭绝我们的滑国,离间我们兄弟国家的关系,扰乱我们的盟邦,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襄公没有忘记秦君以往的功劳,却又害怕国家灭亡,所以才有淆地的战斗。我们是希望穆公宽免我们的罪过,穆公不同意,反而亲近楚国来算计我们。老天有眼,楚成王丧了命,穆公因此没有使侵犯中国的图谋得逞。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穆公和襄公去逝,康公和灵公即位。康公是我们先君献公的外甥,却又想损害我们公室,颠覆我们国家,率公子雍回国争位,让他扰乱我们的边疆,于是我们才有令狐之战。康公还不肯悔改,入侵我们的河曲,攻打我们的涑川,俘虏我王官的人民,夺走我们的羁马,因此我们才有了河曲之战。与东方贵国的联系不通的原因,正是因为康公断绝了同我们的友好关系。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_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_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_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等到君王即位之后,我们景公伸长脖子望著西边说:‘恐怕要关照我们吧!’但君王还是不肯开恩同中国结为盟好,却乘我们遇上狄人祸乱之机,入侵我们临河的县邑,焚烧我们的萁、郜两地,抢割毁坏我们的庄稼,***我们的边民,因此我们才有辅氏之战。君王也后悔两国战争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献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们和你们相互友好,抛弃怨恨,恢复过去的友谊,以追悼从前先君的功绩。’盟誓还没有完成,景公就去逝了,因此我们国君才有了令狐的盟会。君王又产生了不善之心,背弃了盟誓。白狄和秦国同处雍州,是君王的仇敌,却是我们的姻亲。君王赐给我们命令说:‘我们和你们一起攻打狄人。’我们国君不敢顾念姻亲之好,畏惧君王的威严,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又对狄人表示友好,对狄人说:‘晋国将要攻打你们。’狄人表面上答应了你们的要求,心里却憎恨你们的做法,因此告诉了我们。楚国人同样憎恨君王反复无常,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叛了令狐的盟约,而来向我们要求结盟。他们向著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和楚国的三位先王宣誓说:‘我们虽然和晋国有来往,当我们只关注利益。’我讨厌他们反复无常,把这些事公开,以便惩戒那些用心不专一的人。’诸侯们全都听到了这些话,因此感到痛心疾首,都来和我亲近。现在我率诸侯前来听命,完全是为了请求盟好。如果君王肯开恩顾念诸侯们,哀怜寡人,赐我们缔结盟誓,这就是寡人的心愿,寡人将安抚诸侯而退走,哪里敢自求祸乱呢?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诸侯退走了,请向你的左右执事布置清楚,使他们权衡怎样才对秦国有利。”

三、左丘明其他诗词

《曹刿论战》、《蹇叔哭师》、《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四、注解

晋侯:晋厉公。吕相,晋国大夫,魏骑现依的儿子魏相,因食邑在吕,又称吕相。绝;绝交。

戮力:合力,并力。

申:申明。

重:加重,加深。

昏姻:婚姻。秦、晋国有联姻关系。

天祸:天降灾祸,指骊姬之乱。

无禄:没有福禄。这里指不幸。即世;去世。

俾:使。

用:因为。奉祀;主持祭祀。这里指立为国君。

韩之师:韩地的战争,指秦晋韩原之战。

厥:其,指秦穆公。

用:因而。

集:成全。

躬:亲身。

擐:穿上。

跋履:跋涉。

胤:后代。东方诸侯国的国君大多是虞、夏、商、周的后代。

旧德:过去的恩惠。

怒:指侵犯。边疆。

询:指商量。

擅及郑盟:擅自与郑人订盟。

疾:憎恶,憎恨。致命于秦;与秦国拼命。

绥静:安定,安抚。

大造:大功。

西:指秦国。

不吊:不善。

寡:这里的意思是轻视。

迭:同“轶”,越过,指侵犯。

奸绝:断绝。

我好:同我友好。

保:同“堡”,城堡。殄灭;灭绝。

费:滑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师附近。费滑即滑国。

散离:拆散。

兄弟:指兄弟国家。挠乱;扰乱。

同盟:同盟国家,指郑国和滑国。

犹愿:还是希望。

即楚:亲近楚国。

谋我:谋算我晋国。

诱:开启。

衷:内心。

穆、襄:秦穆公和晋襄公。

康、灵:秦康公和晋灵公。

我之自出:秦康公是穆姬所生,是晋文公的外甥,所以说“自出”。

阙翦:损害,削弱。本指吃庄稼的害虫,这里指晋国公子雍。

悛:悔改。

河曲: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东南。

涑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

俘:劫掠。

王官: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闻喜西。

羁马: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南。

东道:晋国在秦国东边,所以称“东道”。

不通:指两国断绝关系。

君:指秦桓公。

引:伸长。脖子。大概,或许。

抚:抚恤。

称盟:举行盟会。

狄难:指晋国同狄人打仗。

河县:晋国临河的县邑。

箕:晋国地名,在今山西蒲县东北。

郜: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祁县西。

芟:割除。

夷:伤害。

农功:庄稼。

虔刘:***,***。

边垂:边陲,边境。

辅氏:晋国地名,在今陕西大荔东。

聚:聚众抗敌。

伯车:秦桓公之子。

寡君:指晋历公。不善。

白狄:狄族的一支。

及:与。

同州:同在古雍州。婚姻;指晋文公在狄娶季隗。

吏:指秦国传令的使臣。

是用:因此。二三其德;三心二薏,反复无常。

昭:明。

昊:广大。

秦三公:秦国穆公、康公、共公。

楚三王:楚国成王、穆王、庄王。

出入:往来。

唯利是视:一心图利,唯利是图。

不壹:不专一。亲近。

帅以听命:率诸侯来听侯君王的命令。

承宁:安定。

不佞:不敏,不才。

图:考虑。

利之:对秦国有利。

五、赏析

前580年,晋、秦为了讲和,在令狐(今山西临猗氏)会盟。晋侯首先到达令狐,秦伯不肯渡过黄河,住在王城,派史颗在河东与晋侯结盟;晋国的__到河西与秦伯结盟。晋大夫范文子说:“这个盟会,有什么好处?斋戒盟誓,是所以证成信用的。会议的地点,是取信的开始。开始就不顺从,难道可以保证信用码?”结果,秦伯回国就背弃了与晋国的和约。

前578年,夏四月戊午(四月初五),晋侯派吕相(即魏相,魏_之子)去断绝和秦国的邦交,即有此篇《吕相绝秦》的檄文。(——个人以为是由于秦、晋虽已结盟,但秦却诱使白狄、楚讨伐晋国,才有此吕相绝秦)

秦桓公已和晋厉公结了令狐之盟,却又召来狄人和楚国,想引导他们讨伐晋国。诸侯因此跟晋国和睦。晋大夫栾书为中军统帅,荀庚为佐,士燮统率上军,__为佐;韩厥统率下军,荀_为佐(即《楚归晋知_》中那个知_,荀_,因封于知,也叫做知_);赵旃统率新军,_至为佐;_毅驾驶(栾书)的战车,栾针做右卫。鲁大夫孟献子说:“晋国的将帅和战车的甲士相互合作,军队必然建立大功。”

五月丁亥(初四),晋军率领诸侯的军队与秦军在麻隧(在今陕西径阳县北)作战,秦军失败,俘虏了秦国的成差(秦将名)和不更(四等爵)女父。曹宣公死在军中。晋军于是渡过径水,到达侯丽(今陕西礼泉县境)后回来,在新楚(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境)迎接晋侯。

相同朝代的诗歌

《***薇歌》、《春王正月》、《宋人及楚人平》、《吴子使札来聘》、《虞师晋师灭夏阳》、《郑伯克段于鄢》、《曾参烹彘》、《智子疑邻》、《师旷撞晋平公》、《滥竽充数》。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吕相绝秦的详细信息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我和将军合力攻击秦国

其中的“而”只是一种顺接,没有实际意义,不必翻译。

今者有小人之言

——现在有不怀好心的人说了一些话

其中的“之言”,之为助词,相当于“的”;言是名词,表示说的话。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跟自己一起饮酒

其中的“与饮”:和他饮酒。

沛公北向坐

——沛公向北坐

其中的“向”之面向、朝向。

军中无以为乐

——军营中没有什么取乐(的东西)

其中的“乐”,取乐、游戏的意思。

庄不得击

——项庄得不到袭击沛公的机会

此迫矣

——这太危急了

其中的“迫”:紧迫;急迫。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樊哙立刻拿着剑执着盾进入军门

其中的“带”、“拥”都是携带、手持的意思。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卫士将戟交叉起来想阻止他不让他进去

其中的“内”读nà 动词,进入的意思。

目眦尽裂

——眼眶都瞪裂了

其中的“尽”,都的意思。

项王按剑而跽

——(原来坐在自己脚跟上的)项羽按着剑柄直起腰跪起来。

其中的“按”,就是压着的意思

沛公已出

——刘邦已经出去

其中的“已”:已经。

今者出

——刚才出来

其中的“者”:助词,用在表时间的名词“今”后面,表示停顿。

乃令张良留谢

——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

其中的“乃”:于是,就。

当时是

——在这个时候

沛公军在霸上

——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其中的“在”,动词,在哪里?与今义相同。

相去四十里

——相隔四十里

其中的“相”,与今义相同。

沛公则置车骑

——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辆人马

其中的“车骑”:车辆人马。

与……等四人的“等”,表示列举,与今义相同。

从骊山下的“下”,下山的意思,与今义相同。

不过二十里耳的“不过”:与今义相同,不过二十里。

沛公不胜桮杓的“不胜”:承受不了。

拔剑撞而破之的“撞而破”:撞击而破碎(用剑砍碎)。

竖子不足与谋的“谋”:寻求、谋划(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