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言不尽意得意忘言什么意思,庄子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02 0
  1. 言不尽意名词解释
  2. 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注重什么的
  3. 得意忘言的解释

《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得:得到。言:语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言不尽意名词解释

1.“得鱼忘筌,得意忘言”的意思是比喻已经达到目的,就不再需要所凭借的事物,单用前句比喻得新忘旧,后句可比喻彼此默契。

庄子言不尽意得意忘言什么意思,庄子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这句话是谚语,出自《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3.啼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4.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5.” 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

6.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注重什么的

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出自《庄子·外物》。

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

用筌是为了得到鱼,语言是为了表达意蕴。领悟了意蕴的人觉得一切言语都不能准确传达他所体会到的意蕴,是谓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影响深远。

得意忘言的解释

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

"得意忘言"是庄子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所谓"得意忘言"说。

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他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天道》)

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得意忘言的解释

(1).谓 既已 领会其意旨,则 不再 需要表意之言词。语出 《庄子·外物》 :“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 而忘言。” 《晋书·傅咸传》 :“得意忘言,言未易尽。苟明公有以察其悾款,言岂在多。”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 诗之五:“君不见 上林苑 中客,冰罗雾縠象牙席。尽是得意忘言者,探肠见胆 无所 惜。” (2).引申为 彼此 默喻,心照不宣。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 卷二:“ 唐 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 郭绍虞 《 中国 文学批评史》 六八:“何况建立在这种 境界 的诗论,如所谓作诗方法也,读诗方法也,又都重在语中 无语 ……重在不着 一字 ,重在得意忘言。”

词语分解

得意的解释 满意,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得意的男孩 十二 分得意详细解释.领会旨趣。《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列子·仲尼》:“得意者无言,进知者亦无言。”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捷悟》:“动若 忘言的解释 .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 言语 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须发皆 皓然 ,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