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夫妻的由来_结发夫妻的由来伏羲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7-21 0
  1. ‘结发’是什么意思?
  2. 古代断发,断袖,断须,断袍是什么意思
  3. 结发夫妻中的“结发”是什么意思?
  4. 为什么第一个妻子称为“结发”妻子?和头发有什么关系?谢谢!
  5. 结发夫妻是什么意思

结发夫妻

专栏作者 | ANNA?

说到结发夫妻,您的头脑中闪现的是什么呢?这短短4个字,可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的。

结发夫妻的由来_结发夫妻的由来伏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结发夫妻,指的是原配夫妻,具体的仪式呢,是夫妻双方成婚时,各取头上一缕头发,合而成一结,这样之后,男女双方就正式成为夫妻了。

而这个简单的仪式,还有一个传说呢。提到伏羲,女娲,那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传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而且两人是兄妹,居于昆仑山,辛勤劳动,无忧无虑。转眼长大后,考虑如果两个人死了,世间就没有人了,于是两人商议,结为夫妻,来繁衍人类

但是,碍于是兄妹的关系,觉得不合适,二人就到昆仑山顶,想询问天意。向上天占卜,一共占卜了三次,第一次两人在南北山头各点一堆火,说如果两股烟升到空中,能够交合到一起,就可以结婚,后来,真的交合在一起了。

第二次,两人从南北山头往河谷地带,滚石磨盘,如果到河谷地区,两块石磨盘贴合,就可以结婚,磨盘也贴合了。

第三次,两个人赛跑,如果可以追上对方,就可以结婚,后来也成功了。于是两个人就结婚了。

传说中啊,两人站在南北山头,互相以歌为祝,表达忠贞和真情。在神兽四不像的见证下,两人各取一缕头发在空中交结,结发夫妻,就这么流传下来。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尚存的古老文明,在这样浓厚的文化底蕴的熏陶下,华夏民族的历史沉淀也更加深厚。而自古流传的中华神话,也是中华文明不可忽视的灿烂篇章。

在后世的发展中,对于结发夫妻,在浙南地区,素来有着“结发夫妻”“束发托身”“投丝慰情”的传统民俗。

这里提到的“束发托身”,是说原配夫妻,择日完婚时,男方要送庚帖,女方呢,要回庚帖,在庚帖上,要写明姓名,出生日及时辰,还有完婚时间。女方的回庚帖,比较特别,需要剪下一束头发,用红绳扎着,作为定情托身,以身相许之物。来表示结发同心,百年好合。

而“投丝慰情”是说结发夫妻,男人溺水身亡的话,妻子得剪下一束头发,系在石头上,投入丈夫出事的地方,来慰藉结发之情。

了解到这样的习俗,是不是跟我一样,更觉得婚姻的神圣,与誓约的庄重感呢?在后世的婚俗发展中,在近代,或者现代地方的传统习俗中,这样的仪式,还是很好的保存的。有句话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就是用来形容夫妻之间,互相之间珍惜缘分,忠贞不渝,白头偕老之意。

在东汉光武帝时期,有个大臣叫宋弘。他非常有德行,在国家做司空,是个很大的官职。当时,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去世了,她独自在家寡居。

湖阳公主跟光武帝在谈话中,透露出有意要嫁给宋弘,因为她觉得宋弘非常有德行。一般王亲贵戚下嫁给下属官员,这个官员马上就变成皇亲国戚,而且又是皇上的姐夫,那是很荣耀的。

光武帝就跟宋弘探听口气,看他愿不愿意把原配放下,娶他姐姐。一般人都是希望能够攀到这门亲事,宋弘则不然。

他听了以后,就对光武帝:“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糟糠之妻就是形容原配,是说陪伴我们一起创造家庭的妻子,岂能抛弃呢。宋弘拒绝了这件婚事,影响非常大。因为他是朝廷的命官,他如此有道义,也端正了朝廷重视情义的风气。

反观现代的婚姻观,对比之下,似乎显得那么草率,两个人,在感情的驱使下,很容易的就领证结婚,对现实生活没有慎重的考虑。而结婚之后,随着感情的慢慢变淡,之前双方彼此看好的一面,似乎也消失不见了,如若在这个时候,生活中的风浪再来侵袭,这段婚姻,就会变得那么脆弱,是什么原因呢?这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结发’是什么意思?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夫妻二字本身就是一种特别的词语。夫妻在成为夫妻之前,是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的。

当我们的年龄合适,且经济能力适宜的时候,碰到了自己喜欢的人,从而组建了一个新家庭,而最初的家庭成员只有彼此,故而夫妻两字在未婚时候是一种承诺,结婚之后是一种责任,共同让组建家庭变得美好,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当做的事情。

夫妻之间有很多浪漫的事情,生活中的小浪漫,都没有一种浪漫,让人觉得更加温馨,话说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结婚当天,需要八抬大轿接新娘到家,拜堂之后大家就承认了他们的夫妻身份,此外喝了合卺酒,有了结发的行为,成为彼此心心相连的结发夫妻。而最浪漫的无疑就是结发的这个举动。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西瓜创作人青史说,一起来揭开古人结发中蕴含的浪漫因子吧。

结发夫妻在古代是一种特别的说法,因为古代存在三妻四妾,而只有八抬大轿从正门迎娶的,穿着正红色的新娘子,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加成,最后成为了夫妻。

在新婚的当天,洞房花烛夜之时,男女双方将自己的一绺头发,绑在一起就成为了结发夫妻。夫妻结发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古人常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通常情况下他们并不会对自己的头发进行剪切的程序,而这样重要的东西在成婚当天,却体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意义。要知道平常剪头发可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这也是古人头发为什么特别长的原因了。

古人结发,不仅仅是对自己妻子丈夫的承诺,还有他们对彼此之间的期盼,同样也是为了,赢得幸福的期盼与见证。

女孩子总是盼望着爱情,他们将自己对爱情的期许放入头发中,与自己丈夫的头发缠绕在一起,以此为证表达自己的感情。

此外结发夫妻,并不仅仅说结发这一个程序的完成,生的同床共枕眠,死后同样需要如此,设一方去世,那么还活着的一方,需要剪下自己一绺头发,作为陪葬,陪伴在自己的爱人身边,可以说将结发夫妻两不弃发挥到了极致。

总结:从两点解释中,我们就可以明白古代人在面对结发这件事情,是充满了严肃性质的,毕竟头发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结发夫妻往往在彼此心中也至关重要。

那是一种特别的尊重,也是一种别有生趣的爱情,每个人会碰到的爱情都是不一样的,但希望大家都能够让彼此父母满意,带着父母爱情的祝福,去组成一个新家庭,彼此之间成就更好的生活。

古代断发,断袖,断须,断袍是什么意思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它有三种含义,第一指束发,古代人成年之后开始束发,因而结发指出成年;第二是指成婚,古代人新婚夜要男女左右共髻束发;第三是指妻子。 我国古代,年少之时结为夫妻,称为结发。后因以“结发”为结婚,指原配夫妇。 有时也代指年少之时,例:《李将军列传中》,“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 结发也指新婚夫妇须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苏武就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诗句。 由来  结发夫妻的由来之一 在浙南有关于“结发夫妻”有“束发托身”与“投丝慰情”的民俗。所谓“束发托身”就是原配夫妻择日完婚时,男方要送庚帖,女方要回庚贴。庚贴上写明姓名、出生日子时辰和完婚时间。女方回庚帖时,附上一束头发,用红头绳扎着,作为定情托身、以身相许之物,以示结发同心,百年好合。而“投丝慰情”则是结发之夫妻,男人溺水死亡,尸体寻找无着时,妻子得剪下一束头发,缚在石头上,投入出事的地方,借此慰藉结发之情。结发夫妻的习俗,相传这是古时有个皇帝登基时留下来的。 说是皇帝登基的头一夜,为担心胡子太短,无法入睡(古代男人是以胡须长短衡量人的学识的)。身边的娘娘聪明过人,她剪下自己的头发,仔细地接在皇帝的胡须上,一夜工夫,使皇帝的短胡子成了长胡子。次日皇帝登基时,手捋胡须,接受臣子朝拜。臣子惊叹皇帝一夜之间,胡须过脐,真乃“真龙天子”!娘娘剪发结皇帝的胡须成为结发夫妻的由来。 结发夫妻的由来之二 中国古时候结婚时,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举行结婚仪式,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最后饮合卺酒,又称交杯酒。后来又发展成合鬓的仪式,即夫妻并坐,将两人一缕头束在一起,“结发夫妻” 一词由此而来。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我们常听到“结发妻”这个词,“结发”的原意是:“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我们国家有许多地区把未成年的女子称“丫头”,在古人写的许多里也可以看到这个称喊。另外在旧时也有称“丫头”是大户人家的婢女丫鬟。“丫头”也含有亲昵的成分,有长辈们笑着这样称喊晚辈的:“你个死丫头,连一点小事也做不好!”在古时候,丫头的真正意思是指女子的一种头发梳理样式,这在今天的**和电视里常常可以看到,譬如在**《红楼梦》里侍奉主人的丫鬟们的发型样式,把头发分别梳成左右对称的双髻翘在头顶上,就象是个分叉的丫字那样,古代程宗洛的《扬州竹枝词》里有:巧髻新盘两鬓分,衣装百蝶薄棉温。等到女子长到十五岁,就会给她行笄礼,也就是“笄簪子礼”,指的是女子十五岁谓之成年。笄字:本义,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意既现在可以头发盘起来,然后再用“笄”簪好,古时谓之“及笄之年”。男女到了成人的年龄,按古代的说法也就是指他们可以结婚成家了。 古人在进行冠礼和笄礼的时候,是非常庄重严肃的事情。只所以有“结发妻”这个词,意思指原配妻子。结发又称束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结发又含有成婚的意思,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称。一对新夫妻在洞房花烛之夜时:“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意思是:两个新人就床而坐,男左女右,各自剪下自己的一绺头发,然后再把这两缕长发相互绾结缠绕起来,以誓结发同心、爱情永恒、生死相依,永不分离。古往今来,虽有那“一寸同心缕”绾结同心和“百年长命花”的美好想往,然世事多舛,生活里难免会有象古时候的闺怨词里说的那样:本是结发的欢娱,怎做了彻骨儿相思?女人们总是把她们的爱情期盼、美好心愿都小心翼翼地缠绕到发丝里,拥有满头乌黑闪亮的秀发,再加上她们巧手梳理的发型样式,在一定意义上讲,那是赢得爱情幸福的期盼和保证。 在这“结发”词里用的“结”字是最蕴涵妙意的,在今天,我们每个家庭的客厅里大概都会悬挂着几个“中国结”,在新婚的洞房里也会看到火红色的“同心结”。结字的意思含有牢固、结合、结伴。古时候,“结”通“髻”,意思是总发。髻,挽发而结之于顶。唐代女诗人晁写有一首《子夜歌》:“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在古时候,新婚洞房里妻子头上盘着的发髻,她自己不能解,在古籍《仪礼·土昏礼》中记载着:“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意思是只有丈夫才能来解开盘着的发髻,然后相拥相抱、恩爱缠绵、如胶似漆。后来,人们就称首次结婚的男女为“结发夫妻”。 我国汉代时期,那时候举行葬仪有这样一个风俗,如果结发妻因故早折,做丈夫的就会把他们结婚时用的梳子掰开分为两半,在上面还留存着妻的青发几缕,把另外一半随葬入棺,以表示生生不忘结发之妻,纪念结发之恩爱情深。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里写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虽然这首诗写的是以封建家长制度为背景的悲剧故事。那时候彼此相爱的情人,如果女子们把她自己的一绺青丝送给男子作定情物,则形同她已经把身体交给男子那样的重要信物了。可有时候,情人的一绺青丝却象唐诗人李白说的那样:“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青丝化作“烦恼丝”。只是在古时候的女子们听不到今天唱的这首名为《短发》歌:我已剪短我的发,剪断了牵挂,剪一地不被爱的分叉,长长短短,短短长长,一寸一寸在挣扎……

结发夫妻中的“结发”是什么意思?

断发是古代婚礼上的一种习俗,夫妻双方各自剪断自己的一缕头发,然后交放在一起。这就是“结发夫妻”的由来,象征二人白头到老。

断袖与断袍的意义差不多,都是绝交的意思。其出自《世说新语》

管宁好学,结交了几个后来很著名的学友,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他们最尊敬的大学者是当时著名的陈仲弓,陈仲弓的学识行为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 但是,龙头华歆和龙尾管宁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著名的绝交,后人称之为“管宁割席”。

当时,他们求学的时候,常常是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正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并不是一味的书呆子。有一天,华歆管宁两个,在园中锄菜,说来也巧了,菜地里头竟有一块前人埋藏的黄金,锄着锄着,黄金就被管宁的锄头翻腾出来了。 金子谁不喜欢呀!但是华歆管宁他们平时读书养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贪念,见了意外的财物不能动心,平时也以此相标榜。所以这时候,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做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

华歆在后边锄,过了一刻也见了,明知道这东西不该拿,但心里头不忍,还是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这件事说明,华歆的修为和管宁比要差着一截。 过了几天,两人正在屋里读书,外头的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乘着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的,很热闹。管宁还是和没听见一样,继续认真读他的书。华歆却坐不住了,跑到门口观看,对这达官的威仪艳羡不已。车马过去之后,华歆回到屋里,管宁却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说:“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后世的所谓割袍断义,划地绝交,就是从这里来的。

断须主要是指曹-操,在古代,胡须是男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胡子向世人说明着自己作为男人的自尊。

在《三国演义》中,潼关之战中,马超为了替父兄报仇追杀曹-操,曹-操为了保命不惜放弃作为男人的尊严“割袍断须”。这也从侧面体现了作者轻曹重刘的思想。

为什么第一个妻子称为“结发”妻子?和头发有什么关系?谢谢!

“结发”意思是:束发,意即年轻时。结发夫妻的意思是:年轻时结成的夫妻。指原配夫妻。

拼音:jié fà fū qī

出自:汉·苏武《诗四首》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释义: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

示例:?我跟你是结发夫妻,我们应该相敬如宾才对啊!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第一次结婚的夫妻

扩展资料

结发近义词:元配

拼音:yuán pèi

意思是:指第一次娶的妻子。也作原配。

引证解释:

始娶的正妻。

老舍 《柳屯的》:“ 夏大嫂 是你的元配, 二妞 是你的亲女儿!”

近义词:发妻、正室、原配、德配

反义词:填房、继配

示例:自从元配妻子去世后,他一直生活得郁郁寡欢.

结发夫妻是什么意思

古人有云:(出自《孝经》)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所以,头发即代表了自己的身体。古人的原配妻子叫结发之妻,意思是第一次结婚的妻子。 “结发”一词原先指男女成年的时候。汉代苏武有首诗:“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结发又被视为“结婚”的意思,同指夫妻。男女结发之后就变成了能结婚的成年人,此时结婚也称做结发夫妻。 人们叫成年之后第一次结婚的夫妻为元配结发夫妻。如果再婚,就不再是结发夫妻了。

结发夫妻的由来之一

在浙南有关于“结发夫妻”有“束发托身”与“投丝慰情”的民俗。所谓“束发托身”就是元配夫妻择日完婚时,男方要送庚帖,女方要回庚贴。庚贴上写明姓名、出生日子时辰和完婚时间。女方回庚帖时,附上一束头发,用红头绳扎着,作为定情托身、以身相许之物,以示结发同心,百年好合。而“投丝慰情”则是结发之夫妻,男人溺水死亡,尸体寻找无着时,妻子得剪下一束头发,缚在石头上,投入出事的地方,借此慰藉结发之情。结发夫妻的习俗,相传这是古时有个皇帝登基时留下来的。 说是皇帝登基的头一夜,为担心胡子太短,无法入睡(古代男人是以胡须长短衡量人的学识的)。身边的娘娘聪明过人,她剪下自己的头发,仔细地接在皇帝的胡须上,一夜工夫,使皇帝的短胡子成了长胡子。次日皇帝登基时,手捋胡须,接受臣子朝拜。臣子惊叹皇帝一夜之间,胡须过脐,真乃“真龙天子”!娘娘剪发结皇帝的胡须成为结发夫妻的由来。

结发夫妻的由来之二

中国古时候结婚时,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举行结婚仪式,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最后饮合卺酒,又称交杯酒。后来又发展成合鬓的仪式,即夫妻并坐,将两人一缕头束在一起,“结发夫妻” 一词由此而来。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我们常听到“结发妻”这个词,“结发”的原意是:“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我们国家有许多地区把未成年的女子称“丫头”,在古人写的许多里也可以看到这个称喊。另外在旧时也有称“丫头”是大户人家的婢女丫鬟。“丫头”也含有亲昵的成分,有长辈们笑着这样称喊晚辈的:“你个死丫头,连一点小事也做不好!”在古时候,丫头的真正意思是指女子的一种头发梳理样式,这在今天的**和电视里常常可以看到,譬如在**《红楼梦》里侍奉主人的丫鬟们的发型样式,把头发分别梳成左右对称的双髻翘在头顶上,就象是个分叉的丫字那样,古代程宗洛的《扬州竹枝词》里有:巧髻新盘两鬓分,衣装百蝶薄棉温。等到女子长到十五岁,就会给她行笄礼,也就是“笄簪子礼”,指的是女子十五岁谓之成年。笄字:本义,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意既现在可以头发盘起来,然后再用“笄”簪好,古时谓之“及笄之年”。男女到了成人的年龄,按古代的说法也就是指他们可以结婚成家了。

古人在进行冠礼和笄礼的时候,是非常庄重严肃的事情。只所以有“结发妻”这个词,意思指原配妻子。结发又称束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结发又含有成婚的意思,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称。一对新夫妻在洞房花烛之夜时:“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意思是:两个新人就床而坐,男左女右,各自剪下自己的一绺头发,然后再把这两缕长发相互绾结缠绕起来,以誓结发同心、爱情永恒、生死相依,永不分离。古往今来,虽有那“一寸同心缕”绾结同心和“百年长命花”的美好想往,然世事多舛,生活里难免会有象古时候的闺怨词里说的那样:本是结发的欢娱,怎做了彻骨儿相思?女人们总是把她们的爱情期盼、美好心愿都小心翼翼地缠绕到发丝里,拥有满头乌黑闪亮的秀发,再加上她们巧手梳理的发型样式,在一定意义上讲,那是赢得爱情幸福的期盼和保证。

在这“结发”词里用的“结”字是最蕴涵妙意的,在今天,我们每个家庭的客厅里大概都会悬挂着几个“中国结”,在新婚的洞房里也会看到火红色的“同心结”。结字的意思含有牢固、结合、结伴。古时候,“结”通“髻”,意思是总发。髻,挽发而结之于顶。唐代女诗人晁写有一首《子夜歌》:“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在古时候,新婚洞房里妻子头上盘着的发髻,她自己不能解,在古籍《仪礼?土昏礼》中记载着:“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意思是只有丈夫才能来解开盘着的发髻,然后相拥相抱、恩爱缠绵、如胶似漆。后来,人们就称首次结婚的男女为“结发夫妻”。

我国汉代时期,那时候举行葬仪有这样一个风俗,如果结发妻因故早折,做丈夫的就会把他们结婚时用的梳子掰开分为两半,在上面还留存着妻的青发几缕,把另外一半随葬入棺,以表示生生不忘结发之妻,纪念结发之恩爱情深。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里写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虽然这首诗写的是以封建家长制度为背景的悲剧故事。那时候彼此相爱的情人,如果女子们把她自己的一绺青丝送给男子作定情物,则形同她已经把身体交给男子那样的重要信物了。

《战国策》里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两千年过去仍是如此。

古代女子除相貌外, 最注重头发的修饰。传说汉武帝第一次见到卫子夫,就是被她的秀发吸引住了,“上见其美发,悦之,遂纳于宫中。” 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也是以美发出名的。汉明帝的马皇后初入宫时,以一头绝好的秀发使后宫粉黛一一失色,她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从当皇后到太后都不骄纵,真正做到了母仪天下,她得享天年,但后世的声名倒不如横死的飞燕姐妹响亮,大约还是应了那句话吧!

“自古美人同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古代文献中记载女子发式多到浩如烟海,同样,发饰也是美发的重要部分,梳好的发髻要用花和宝钿花钗来装饰。这宝钿花钗里包括了发簪、华盛、步摇、发钗、发钿。皇宫贵胄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材料做发饰,而一般小户人家只能戴荆钗,“拙荆” 便是古代男子对外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

[华夏衣冠初始]

阴商时期的古人就开始用簪了,簪的用途有二:一为安发,二为固冠。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杜甫有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皇帝在节日里赐给大臣的礼物通常是簪。古代时规定罪犯不许带簪,就是贵为后妃如有过失,也要退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男子用簪的历史400年前在血泊中戛然而止,亡国之人何谈尊严。现在只有从白云观道士的装扮上感受到曾经的华夏衣冠了。

[结发为夫妻]

古人谓青年男女成年为结发和及笄,结发夫妻是指原配。

汉时苏武出使匈奴,临行时作诗与妻子道别: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这一去就是十九年,再相见已是白头。相传汉代葬仪有个风俗,妻子不幸早殃的话,丈夫会把婚礼时用的梳子一掰两半,留下一半,另一半放到妻子的棺木中入土下葬,表示今生今世不忘结发之妻。虽是仪式,透着情长。

人最早使用发的记载见于《周礼》中。传说鲁哀公在城墙上见到一个美发如云的女子,就派人剪了女子的秀发给王后吕姜做了发,称为‘副’。发在汉代时主要是王公贵族使用,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女主人辛追入葬时就戴着发,到六朝时发已经在民间盛行了。

《晋书. 陶侃母湛氏传》里记载:陶侃年轻时家境贫寒,一次范逵到他家投宿,没有钱来待客,陶母湛氏悄悄剪掉自己的长发卖给邻人,得钱买了些酒菜招待范逵。范逵得知原委后赞叹说:“非此母不生此子!”

陶侃日后终成大器,想必也是常常感念慈母落发的心酸而得以励志。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以秀发相赠是古代女子别样的旖旎深情。

《乐史.杨太真外传》中记载,

杨贵妃第二次被唐明皇逐出宫后,对传话的太监说“妾罪合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唯发肤是父母所生。今当即死,无以谢上。”说完铰下一缕头发让太监转交唐明皇。唐明皇见后心恸不已,结局自然是和好如初。 可惜马嵬坡下,帝王的爱在江山面前最终还是苍白了,“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只见芳草盛美,落瑛缤纷,凄美离去的时候青丝尚且如诗。

[小轩窗、正梳妆]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无言,惟有泪千行……”

王弗在梳妆时,常常会柔声地问夫君苏子画眉深浅入时无吧。想必苏子也曾有给王弗画眉梳发的缱隽情深,只可惜恩爱夫妻终未共生死白头。

《诗集施注》里说:苏东坡的好友王巩被贬到岭南,王巩的妾叶柔奴跟随前往,三年后王巩被昭回,旧友重逢,苏东坡问叶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叶柔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子听后感慨不已。

《古今情海》里记述的尽是王弗、叶柔这般柔情似水又心如磐石的宋朝女子。

[剔发出家以答君心]

在《辍耕录》中有这样的故事:元初重臣平章阔阔歹和他的侧室高丽氏感情很深,后来,平章死了,正室的儿子朵儿赤要把她收房,高丽氏立誓不从,朵儿赤给丞相伯颜送礼后,得到了命高丽氏嫁给他的圣旨,高丽氏仍然不从,当天夜里**逃走,到一座庵里剔发当了尼姑,伯颜得知后大怒,派人把她抓回来,严刑拷打,都事刘正卿求情道:“谁没有妻子,谁又见得能和妻子相守到死,现在有这样守节的人,真是幸事,怎能治罪呢?”受尽***的高丽氏终得以为亡夫守节,宁愿抛却宝马轻裘的生活,选择剔发出家伴枯灯长卷,还是因为一个情字吧!

结发夫妻

[编辑本段]1、词语解释

解释:结发:束发,意即年轻时。年轻时结成的夫妻。指原配夫妻。

出自:汉·苏武《诗四首》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示例:官人,我与你~,苦乐同受。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近义词:元配夫妻

反义词:再婚夫妻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第一次结婚的夫妻

结发夫妻的由来之一

在浙南有关于“结发夫妻”有“束发托身”与“投丝慰情”的民俗。所谓“束发托身”就是元配夫妻择日完婚时,男方要送庚帖,女方要回庚贴。庚贴上写明姓名、出生日子时辰和完婚时间。女方回庚帖时,附上一束头发,用红头绳扎着,作为定情托身、以身相许之物,以示结发同心,百年好合。而“投丝慰情”则是结发之夫妻,男人溺水死亡,尸体寻找无着时,妻子得剪下一束头发,缚在石头上,投入出事的地方,借此慰藉结发之情。结发夫妻的习俗,相传这是古时有个皇帝登基时留下来的。

说是皇帝登基的头一夜,为担心胡子太短,无法入睡(古代男人是以胡须长短衡量人的学识的)。身边的娘娘聪明过人,她剪下自己的头发,仔细地接在皇帝的胡须上,一夜工夫,使皇帝的短胡子成了长胡子。次日皇帝登基时,手捋胡须,接受臣子朝拜。臣子惊叹皇帝一夜之间,胡须过脐,真乃“真龙天子”!娘娘剪发结皇帝的胡须成为结发夫妻的由来。

结发夫妻的由来之二

中国古时候结婚时,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举行结婚仪式,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最后饮合卺酒,又称交杯酒。后来又发展成合鬓的仪式,即夫妻并坐,将两人一缕头束在一起,“结发夫妻” 一词由此而来。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我们常听到“结发妻”这个词,“结发”的原意是:“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我们国家有许多地区把未成年的女子称“丫头”,在古人写的许多里也可以看到这个称喊。另外在旧时也有称“丫头”是大户人家的婢女丫鬟。“丫头”也含有亲昵的成分,有长辈们笑着这样称喊晚辈的:“你个死丫头,连一点小事也做不好!”在古时候,丫头的真正意思是指女子的一种头发梳理样式,这在今天的**和电视里常常可以看到,譬如在**《红楼梦》里侍奉主人的丫鬟们的发型样式,把头发分别梳成左右对称的双髻翘在头顶上,就象是个分叉的丫字那样,古代程宗洛的《扬州竹枝词》里有:巧髻新盘两鬓分,衣装百蝶薄棉温。等到女子长到十五岁,就会给她行笄礼,也就是“笄簪子礼”,指的是女子十五岁谓之成年。笄字:本义,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意既现在可以头发盘起来,然后再用“笄”簪好,古时谓之“及笄之年”。男女到了成人的年龄,按古代的说法也就是指他们可以结婚成家了。

古人在进行冠礼和笄礼的时候,是非常庄重严肃的事情。只所以有“结发妻”这个词,意思指原配妻子。结发又称束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结发又含有成婚的意思,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称。一对新夫妻在洞房花烛之夜时:“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意思是:两个新人就床而坐,男左女右,各自剪下自己的一绺头发,然后再把这两缕长发相互绾结缠绕起来,以誓结发同心、爱情永恒、生死相依,永不分离。古往今来,虽有那“一寸同心缕”绾结同心和“百年长命花”的美好想往,然世事多舛,生活里难免会有象古时候的闺怨词里说的那样:本是结发的欢娱,怎做了彻骨儿相思?女人们总是把她们的爱情期盼、美好心愿都小心翼翼地缠绕到发丝里,拥有满头乌黑闪亮的秀发,再加上她们巧手梳理的发型样式,在一定意义上讲,那是赢得爱情幸福的期盼和保证。

在这“结发”词里用的“结”字是最蕴涵妙意的,在今天,我们每个家庭的客厅里大概都会悬挂着几个“中国结”,在新婚的洞房里也会看到火红色的“同心结”。结字的意思含有牢固、结合、结伴。古时候,“结”通“髻”,意思是总发。髻,挽发而结之于顶。唐代女诗人晁写有一首《子夜歌》:“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在古时候,新婚洞房里妻子头上盘着的发髻,她自己不能解,在古籍《仪礼·土昏礼》中记载着:“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意思是只有丈夫才能来解开盘着的发髻,然后相拥相抱、恩爱缠绵、如胶似漆。后来,人们就称首次结婚的男女为“结发夫妻”。

我国汉代时期,那时候举行葬仪有这样一个风俗,如果结发妻因故早折,做丈夫的就会把他们结婚时用的梳子掰开分为两半,在上面还留存着妻的青发几缕,把另外一半随葬入棺,以表示生生不忘结发之妻,纪念结发之恩爱情深。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里写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虽然这首诗写的是以封建家长制度为背景的悲剧故事。那时候彼此相爱的情人,如果女子们把她自己的一绺青丝送给男子作定情物,则形同她已经把身体交给男子那样的重要信物了。可有时候,情人的一绺青丝却象唐诗人李白说的那样:“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青丝化作“烦恼丝”。只是在古时候的女子们听不到今天唱的这首名为《短发》歌:我已剪短我的发,剪断了牵挂,剪一地不被爱的分叉,长长短短,短短长长,一寸一寸在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