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草庐的故事,三顾草庐的故事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7-22 0
  1. 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三顾茅庐里主要人物都有谁?
  2. 三顾茅庐的故事还有哪些

茅庐是关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刘备之间发生的一件脍炙人口的故事,又名三顾草庐,典故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其中顾就是拜访的意思;茅庐就是指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卧龙岗访聘诸葛亮的故事。现在也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主要讲的是: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三顾草庐的故事,三顾草庐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文言文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就是三顾茅庐的出处

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三顾茅庐里主要人物都有谁?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三顾茅庐

三 顾 茅 庐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人马互相攻伐,连年征战。刘备胸怀大志,欲建立一番功业

当时有一位名士叫诸葛亮(字孔明),隐居在隆中卧龙一带,人称“卧龙先生”。刘备听谋士徐庶说诸葛亮很有才能,便带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亲自去隆中拜访他,想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

可是他们来到诸葛亮的草屋时却没能见到他,兄弟三人不由得失望而返。不久,刘备又带着关羽和张飞,冒着风雪第二次来到诸葛亮的草屋,没想到还是没能见到他,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书信,表明自己的诚心,想要邀请诸葛亮出山,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又过了些日子,刘备吃了三天素,沫浴更衣后,准备再次去拜访诸葛亮。关羽却说:“诸葛亮也许只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去也罢。”张飞也说:“不如直接将诸葛亮拿绳子捆来。”刘备责备了两人一顿,又带着他们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草屋。这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打扰,于是和两个兄弟等候在外面。直到诸葛亮醒来,三人这才进草屋,真诚地说明来意。

原来诸葛亮早就知道刘备要请他出山,他为了试探刘备的诚意,前两次故意外出不见,这次又装睡觉。然而刘备并没有放弃,反而一次比一次虔诚,最后终于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备,建立起蜀国的基业。

三顾茅庐

顾:拜访。茅房:草房。三顾茅庐也写作“三顾草庐”。

原意:刘备三次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屋去拜访他。

比喻意:诚心诚意地邀请或拜访。特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亲自登门去看望或请教有学问的人。

三国演义中里面有许多故事如《三顾茅庐》还有?

桃园结义

火烧赤壁

三气周瑜

七出祁山

七禽孟获

三英战吕布

关云长刮骨疗毒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主要内容

三顾茅庐主要内容

汉末刘备三次前往南阳卧龙岗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河南南阳新野县)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南阳城西卧龙岗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三国演义电视剧中三顾茅庐是第几集。

电视剧一共84集,三顾茅庐是第27集

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中前二顾张飞说了什么

原句:

一顾: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 罢了。

张飞曰:“孔明又访不著,却遇此腐儒,闲谈许久!”

二顾: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

三国演义里刘备三顾茅庐是哪一集

第33集

徐庶离去之后,刘备翌日就要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关张二人对刘备的态度不以为然。不料,孔明远游未归,三人扑了空。就在回新野的路上,三人碰到了孔明的学生兼好友崔州平,刘备对崔的远见卓识所惊叹,也愈加坚定了他求贤的决心。腊月里,山间传来口信,说孔明云游归来。刘备率二弟不顾风雪交加毅然前往拜访,不料又扑空。关张二人对孔明颇多怨言。回到新野,刘备得知蔡瑁扣下了刘表发给刘备的粮饷,而且处处刁难。刘备不顾两位弟弟的劝阻,依然坚持在未见孔明之前,绝不离开。冬去春来,刘备用龟板占卜,卜得一佳期,遂率关张再次拜访孔明。张飞一把火惊醒了酣睡的孔明,刘备终与孔明一见。二人推心置腹,指点天下江山。从此,“隆中对”传为千古名典。孔明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刘备、关羽、张飞、孔明、童子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地有‘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多方打听,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便专程到隆中去拜访。

他前后一共去了三次,头两次诸葛亮避而不见,第三次才亲自出迎,就在茅庐中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统一天下的方略。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占据荆、益两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汉,形成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秉承刘备遗志,继续出兵伐魏。他在向后主刘禅上的一道奏表中写道:“先帝不嫌臣卑微鄙陋,屈尊枉驾,前后三次亲自登门,访臣于草庐之中……”流露出对刘备给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

三顾茅庐的故事还有哪些

三顾茅庐的主要人物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四人。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二人,三次到南阳卧龙岗诸葛亮居住的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历史背景

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坐拥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此为一顾。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此为二顾。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此为第三顾。

此次谈话,,诸葛亮为刘备奉献草庐对策,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三分天下”的策略受到刘备推崇,正是在这一战略决策指导下,刘备建立蜀汉,与孙吴和曹魏两大成三国鼎立之势。这也就是后世的《草庐对策》也叫《草庐对》,此后成为千古名篇佳作,成为中国政治和军事谋略的代表作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草庐对》具有典范价值。

《草庐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构想之一,在政治谋略和战略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顾茅庐

三 ?顾 ?茅 ?庐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人马互相攻伐,连年征战.刘备胸怀大志,欲建立一番功业.当时有一位名士叫诸葛亮(字孔明),隐居在隆中卧龙一带,人称“卧龙先生”.刘备听谋士徐庶说诸葛亮很有才能,便带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亲自去隆中拜访他,想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

可是他们来到诸葛亮的草屋时却没能见到他,兄弟三人不由得失望而返.不久,刘备又带着关羽和张飞,冒着风雪第二次来到诸葛亮的草屋,没想到还是没能见到他,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书信,表明自己的诚心,想要邀请诸葛亮出山,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又过了些日子,刘备吃了三天素,沫浴更衣后,准备再次去拜访诸葛亮.关羽却说:“诸葛亮也许只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去也罢.”

张飞也说:“不如直接将诸葛亮拿绳子捆来.”刘备责备了两人一顿,又带着他们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草屋.这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打扰,于是和两个兄弟等候在外面.直到诸葛亮醒来,三人这才进草屋,真诚地说明来意.

原来诸葛亮早就知道刘备要请他出山,他为了试探刘备的诚意,前两次故意外出不见,这次又装睡觉.然而刘备并没有放弃,反而一次比一次虔诚,最后终于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备,建立起蜀国的基业

三顾茅庐

顾:拜访.茅房:草房.三顾茅庐也写作“三顾草庐”.

原意:刘备三次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屋去拜访他.

比喻意:诚心诚意地邀请或拜访.特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亲自登门去看望或请教有学问的人

扩展资料:

刘备简介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有昭烈庙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