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危相易例句,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出自哪里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7-24 0
  1. 安危相易是什么意思
  2. 平安的四字成语
  3. 安字开头的成语
  4. 庄子·杂篇·则阳的正文原文
  5. 形容祸福的成语

[安常处顺]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哀莫大于心死]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爱人利物]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

安危相易例句,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出自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案剑瞋目]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盗跖》:“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安时处顺]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适来,夫子时来;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安室利处]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徐无鬼》:“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

[安危相易]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呆如木鸡] 出自《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绠短汲深]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肝胆楚越] 出自庄周《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妇姑勃溪] 出自庄周《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

[妇姑勃溪] 出自庄周《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

[废然而返] 出自庄周《庄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废然而反]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方外之人] 出自庄周《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得心应手]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得于心应于手]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夏虫不可语冰]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批郄导窾] 出自《庄子·养生主》:“批大郄,导大窾。”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不知春秋]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不死不生]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大***国]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勃然作色]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大愚不灵]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方生方死]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怫然而怒]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我怫然而怒。”

[改容更貌]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学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濠梁观鱼]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濠上之乐]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河汉斯言]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枯槁之士]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招士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雅,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

[款启寡闻]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达生》:“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

[老龟刳肠]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

[芒然自失]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说剑》:“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

[蛮触之争]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蛮争触斗]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眉睫之间]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

[梦里蝴蝶]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鸡伏鹄卵]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鸡不能伏鹄卵。”

[蟠天际地]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刻意》:“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

[喷唾成珠]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被绣之牺]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列御寇》:“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河汉无极] 出自《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无极。”

[膏火自煎] 出自庄周《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绝顶聪明] 出自郭沫若《庄子的批判》:“庄子是绝顶聪明的人,他的门徒大约也是些~的人。”

[挥斥八极] 出自《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见笑大方] 出自庄周《庄子·秋水》:“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安之若命]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朝三暮四] 出自庄周《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以养伤身] 出自《庄子·让王》:“夫人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按,此语亦见《吕氏春秋·审为》与《淮南子·道应训》。

[终其天年] 出自《庄子·山木》:“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淮南子·精神训》:“虽情心郁殪, 形性屈竭,犹不得已自强也。故莫能终其天年。”

[昭然若揭]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尊古卑今] 出自《庄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

[知一万毕]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天地》:“通于一而万事毕。”

[褚小怀大] 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詹詹炎炎] 出自《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成玄英疏:“炎炎,猛烈也;詹詹,词费也。”

[置锥之地] 出自《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庄周梦蝶] 出自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作言造语] 出自《庄子·盗跖》:“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技术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越俎代庖]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足音跫然] 出自《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自崖而反] 出自《庄子·山木》:“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

[至矣尽矣] 出自《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褚小杯大] 出自《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逐物不还] 出自语出《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八:“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凿隧入井] 出自《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庄生梦蝶] 出自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典出《庄子·齐物论》

[斫轮老手]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直木先伐] 出自《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直木必伐] 出自《逸周书·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捉襟肘见] 出自《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踵决肘见] 出自《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捉衿肘见] 出自《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捉襟见肘]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捉衿见肘] 出自《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安危相易是什么意思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2、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战国《庄子·则阳》

3、察孤危之易毁,谅拙直之无他,安全陋躯,畀付善地。——宋·苏轼《徐州谢上表》

4、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诗经》

5、道里夷易,安全无恙。——汉·焦赣《易林·小畜之无妄》

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礼记·中庸》

7、孤受主上不世之恩,故欲安全长乐公,使尽众赴京师,然后修复国家之业,与秦永为邻好。——《晋书·慕容垂载记》

8、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汉代·刘向《说苑》

9、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代·杜荀鹤《泾溪》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左传

11、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经·系辞下》

12、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汉代·司马相如《谏猎书》

13、你那铺谋定计枉徒然,我救的这十七

平安的四字成语

拼音:

ān wēi xiāng yì

解释: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出处:

《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解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

例句: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造句组词词语解释相似词近义词反义词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解释:暂无。相似词:安危相易?祸福相依?相生相克?易相?福相?难易相成?相安无事?生相?

1、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否极泰来?在关愚谦这篇博文中,他发出了“救救我们的汉堡豫园吧”的呐喊。

2、我国古代即有博大精深的安全文化思想,所谓“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3、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4、“安危相易,祸福相生”是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无数事实证明,任何思想上的麻痹松懈都是导致安全危机的直接原因。

5、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小洞不补,大洞难堵。隐患潜伏,事故难除。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6、你有没有足以维持社会和生态平衡的公众素养?顺便重温一下“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这句古谚吧。

7、“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8、募捐活动开始时,该局党委副书记黎元福首先作了募捐活动动员,他激动地说,“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

安字开头的成语

安不忘危 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出处:《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安然无事 犹言平安无事。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二回:“四嫂不来聒噪,耳根清净,倒也安然无事,除非把你两家合成一家,我一个人就好照了。”

安然无恙 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出处:《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安如太山 ?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同“安如泰山”。

出处:汉·焦赣《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安若泰山 ?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出处:《南史·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安危相易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出处:《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解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

百事大吉 ? ?指一切顺利;平安无事。

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桃符获罪》:“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

变危为安 变危急为平安。

出处:宋·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布帆无恙 比喻旅途平安。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高枕安寝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同“高枕而卧”。

出处:《汉书·匈奴传下》:“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高枕安卧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出处:汉·王充《论衡·顺鼓》:“止久至于太旱,试使人君高枕安卧,旱犹自雨。”

高枕而卧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国泰民安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海不波溢 海上风平浪静,没有波浪。比喻平安无事。

化险为夷 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出处:唐·韩云卿《平蛮颂序》:“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

化枭为鸠 比喻变凶险为平安。枭即猫头鹰,旧时认为是凶鸟,鸠是吉祥之鸟。

鸡犬不惊 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

出处:宋·彭龟年《止堂集·一八·寿张京尹十首》:“翁见一笑大欢足,鸡犬不惊仁意多。”

鸡犬无惊 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同“鸡犬不惊”。

居安思危 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的思想准备。

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理不忘乱 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

履险如夷 履:踩踏;夷:平坦。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出处:汉·刘协《喻郭汜诏》:“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晋书·姚苌载记》:“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民安国泰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民安物阜 阜:多。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出处:明·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民康物阜 阜:多。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出处:明·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平安无事 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

去危就安 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视险如夷 夷:平坦。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出处:汉·刘协《喻郭汜诏》:“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

视险若夷 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同“视险如夷”。

天下太平 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出处:《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息事宁人 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出处:《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

一路福星 路:本为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原指一个行政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

出处: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福星往矣,安得百子骏布在天下乎!”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灯火。”

一路平安 指旅途中没出任何事故。也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卷十九:“一路平安,行了一月有余,来到旧日泊船之处。”

一路顺风 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忽然,一路顺风里说到想要告休归里。”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二二回:“且喜连冬过春,徐槐一边久无消息,更喜云陈两处亦无动静,一路顺风无些毫打叉之事,以是吴用渐渐向愈。”

于安思危 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的思想准备。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重熙累洽 熙:光明;洽:谐和。指国家接连几代太平安乐。

出处:汉·班固《东都赋》:“至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张铣注:‘熙:光明也。洽:合也;言光武既明,而明帝继之,故曰重熙累洽。”

竹报平安 比喻平安家信。

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铸剑为犁 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结束战争,把用于战争的武器,铸造成用于耕田的犁,使人民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出处:《孔子家语·致思》:“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转危为安 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庄子·杂篇·则阳的正文原文

导语:安,表示平静,稳定,主要指心理的状态。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安字开头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安字开头的成语1

安安分分:为人规矩老实,做事不敢越轨

安安合适:刚刚适合,恰好相合

安静静:指没清岁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安稳稳: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安安心心:保持心境平静,不迅丛受外界干扰

安安逸逸:安闲舒适,自由自在

安邦定国: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安邦治国:使国家安定太平。

安不忘危: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安常处顺: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安常履顺: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同“安常处顺”。

安常守分:分:本分,自己分内的。习惯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

安常守故: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安常习故:习:习惯;故:旧例。安于常规,习惯旧例。形容按照常规和老套办事,守旧而不思变革。

安车蒲轮: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

安定团结:指答昌睁形势、秩序、生活安稳,民众气氛和睦

安堵乐业:安堵:相安,安定。犹言安居乐业。

安堵如故: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安分守常: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规。规矩老实,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

安字开头的成语2

安字开头的成语:

安于盘石、安安分分、安安合适、安安静静、安安心心、安安逸逸、安定团结、安分守常

安其所习、安常履顺、安常习故、安份守己、安富恤穷、安故重迁、安家乐业、安居乐业

安贫守道、安身乐业、安神定魄、安生服业、安适如常、安心乐意、安营下寨、安安稳稳

安邦定国、安邦治国、安不忘危、安步当车、安常处顺、安家立业、安常守分、安常守故

安车蒲轮、安堵乐业、安堵如故、安分守己、安分知足、安富恤贫、安富尊荣、安国宁家

安居乐业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造句:

1、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2、废千年田赋,农村丰产增收庄园美;创万种商机,城市安居乐业文化妍。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安居乐业,过上了好日子。

4、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各族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5、祖国繁荣富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6、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安居乐业。

7、郑叔叔下岗后又找到了工作,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8、人生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安居乐业才是福,今夜有你我他的祝福与问候,我们才更快乐。让你我一起欢呼,一起为今夜呐喊:迎接春节,大家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9、自从国家的扶贫的实施,才能让那些贫困的人家安居乐业下来。

10、我想,什么时候我生活的城市也能像这里一样,人们安居乐业,小动物也能悠然自在的呢……

安分守己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造句:

1、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结果被逼得无处容身。

2、爷爷一辈子规规矩矩地种田,是个安分守己的庄稼汉。

3、历史只是一连串罪恶与灾难的图画。安分守己与清白无辜的人,在广大的舞台上一向就没有立足之地。

4、他从一个寻花问柳的人转变成了一个安分守己的人。

5、旧社会的农民敢怒而不敢言,只有安分守己。

6、小强一向憨厚踏实,安分守己,他不会无缘无故地跑过来扇你耳光,一定是你把他惹急了。

7、人的不幸来源于他不肯安分守己地呆在自己应呆的房间里。

8、他能安分守己,也就免了许多烦恼。

9、面对李贵妃这一份知情达理、安分守己的诚挚,陈皇后那一点儿戒备之心、妒忌之情也就烟消云散了。

10、他从小就安分守己,不与外人争斗。

安字开头的成语3

有安居乐业、安身立命、安营扎寨、安然无恙、安之若素、安土重迁等。

1、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汉语成语,拼音是ān jū lè yè,意思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满的样子,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出自《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意思是:人们各自以为自家的食物最香甜,衣裳最漂亮,习俗最安适,职业最快乐。以至于老死也不相往来。

2、安身立命

安身立命,汉语成语,拼音是ān shēn lì mìng,意思是生活有着落。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意思是:你在什么地方可以安下身来做点事。

3、安土重迁

安土重迁,汉语成语,拼音是ān tǔ zhòng qiān,重:不轻易。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出自《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意思是:百姓在一个地方住惯了,就故土难离,这是百姓的天性;亲人能够相聚,是人们的愿望。

4、安然无恙

安然无恙,汉语成语,拼音是ān rán wú yàng ,意思是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出自《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意思是:今年收成好吗?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

5、安之若素

安之若素,汉语成语,拼音是ān zhī ruò sù,意思是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出自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意思是:甘心落在他人之后,能安然处之。

安字开头的成语4

安邦定国:

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安步当车:

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安家立业:

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安家落户:

安:安置;落户:指定居。到一个新地方安家,长期居住。

安居乐业: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安民告示:

安定人心的布告。现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办的事情预先通知大家。

安贫乐道:

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安然无恙:

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安如磐石:

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安身立命:

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土重迁:

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安营扎寨:

安、扎: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安于现状:

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安之若素:

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安于所习: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安于磐石:

安:安稳;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安详恭敬:

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安其所习: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安定团结:

指形势、秩序、生活安稳,民众气氛和睦

安安逸逸:

安闲舒适,自由自在

安安心心:

保持心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

安安静静:

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安合适:

刚刚适合,恰好相合

安安分分:

为人规矩老实,做事不敢越轨

安于盘石:

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形容祸福的成语

原文:

则阳游于楚,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夷节归。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于王?”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曰:“冬则戳鳖于江,夏则休乎山樊。有过而问者,曰:‘此予宅也。’

夫夷节已不能,而况我乎!吾又不若夷节。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夫冻者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其于罪也,无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桡焉。

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而一闲其所施。其于人心者,若是其远也。故曰‘待公阅休’。”

少知曰:“然则谓之道足乎?”大公调曰:“不然,今计物之数,不止于万,而期曰万物者,以数之多者号而读之也。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因其大以号而读之则可也,已有之矣,乃将得比哉!则若以斯辩,譬犹狗马,其不及远矣。”

少知曰:“四方之内,之里,万物之所生恶起?”大公调曰:“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欲恶去就,于是挢起。雌雄片合,于是庸有。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之可志也。随序之相理,挢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

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已。睹道之人,不随其所废,不原其所起,此议之所止。”少知曰:“季真之莫为,接子之或使。二家之议,孰正于其情,孰偏于其理?”大公调曰:“鸡鸣狗吠,是人之所知。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其所将为。

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或之使,莫之为,未免于物而终以为过。或使则实,莫为则虚。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可言可意,言而愈疏。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阻。死生非远也,理不可睹。或之使,莫之为,疑之所。

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末,其来无止。无穷无止,言之无也,与物同理。或使莫为,言之本也。与物终始。道不可有,有不可无。道之为名,所而行。或使莫为,在物一曲,夫胡为于大方!

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议有所极。”

扩展资料:

译文:

则阳周游到楚国,夷节向楚王谈到则阳,楚王没有接见他,夷节只得作罢归家。则阳见到王果,说:“先生怎么不在楚王面前谈谈我呢?”王果说:“我不如公阅休。”

则阳问:“公阅休是干什么的人呢?”王果说:“他冬天到江河里刺鳖,夏天到山脚下憩息。有人经过而问他,他就说:‘这就是我的住宅。’夷节尚且不能做到,何况是我呢?

我又比不上夷节。夷节的为人,缺少德行却有世俗人的智巧,不能约束自己做到清虚恬淡,用他特有的办法巧妙地跟人交游与结识,在富有和尊显的圈子里弄得神情颠狂内心迷乱,不是用德行去相助他人,而是使德行有所毁损。

受冻的人盼着温暖的春天,中暑的人刚好相反得求助冷风带来凉爽。楚王的为人,外表高贵而又威严;他对于有过错的人,像老虎一样不会给予一点宽恕;不是极有才辩的人而又端正德行,谁能够使他折服!

“所以圣人,他们潜身世外能使家人忘却生活的清苦,他们身世显赫能使王公贵族忘却爵禄而变得谦卑起来。他们对于外物,与之和谐欢娱;他们对于别人,乐于沟通、混迹人世而又能保持自己的真性;有时候一句话不说也能用中和之道给人以满足,跟人在一块儿就能使人受到感化。

父亲和儿子都各得其宜,各自安于自己的地位,而圣人却完全是清虚无为地对待周围所有的人。圣人的想法跟一般人的心思,相比起来差距是那么远。所以说,要使楚王信服还得期待公阅休哩。”

少知问:“四境之内,宇宙之间,万物的产生从哪里开始?”大公调说:“阴阳互相辉映、互相伤害又互相调治,四季互相更替、互相产生又互相衰减。欲念、憎恶、离弃、靠拢,于是像桥梁一样相互连接相互兴起,雌性、雄性的分开、交合,于是相互为常相互具有。

安全与危难相互变易,灾祸与幸福相互生存,寿延与夭折相互交接,生还与死亡因此而形成。这些现象的名称与实际都能理出端绪,精细微妙之处都能记载下来。

随物变化的次序相互更替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轨迹,又像桥梁连接彼此两方那样地运动而又彼此相互制约,到了尽头就会折回,有了终结就有开始;这都是万物所共有的规律。言语所能致意的,智巧所能达到的,只限于人们所熟悉的少数事物罢了。

体察大道的人,不追逐事物的消亡,不探究事物的源起,这就是言语评说所限止的境界。”少知又问:“季真的‘莫为’观点,接子的‘或使’主张,两家的议论,谁最合乎事物的真情,谁又偏离了客观的规律?”

大公调说:“鸡鸣狗叫,这是都能了解的现象;可是,即使是具有超人的才智,也不能用言语来称述其自我变化的原因,同样也不能臆断它们将会怎么样。用这样的道理来加以推论和分析,精妙达到了无以伦比,浩大达到了不可围量,事物的产生有所支持。

还是事物的产生全出于虚无,两种看法各持一端均不能免于为物所拘滞,因而最终只能是过而不当。‘或使’的主张过于执滞,‘莫为’的观点过于虚空。有名有实,这就构成物的具体形象。无名无实,事物的存在也就显得十分虚无。

可以言谈也可以测度,可是越是言谈距离事物的真情也就越疏远。没有产生的不能禁止其产生,已经死亡的不能阻挡其死亡。死与生并不相距很远,其中的规律却是不易察见。事物的产生有所支使,还是事物的产生全都出于虚无,两者都是因为疑惑而借此生出的偏执之见。

我观察事物的原本,事物的过去没有穷尽;我寻找事物的末绪,事物的将来不可限止。没有穷尽又没有限止,言语的表达不能做到,这就跟事物具有同一的规律;而‘或使’、‘莫为’的主张,用言谈各持一端,又跟事物一样有了外在的终始。道不可以用“有”来表达。

‘有’也不可以用无来描述。大道之所以称为‘道’,只不过是借用了‘道’的名称。‘或使’和‘莫为’的主张,各自偏执于事物的一隅,怎么能称述于大道呢?言语圆满周全,那么整天说话也能符合于道。

言语不能圆满周全,那么整天说话也都滞碍于物。道是阐释万物的最高原理,言语和缄默都不足以称述;既不说话也不缄默,评议有极限而大道却是没有极限的。”

百度百科-庄子·杂篇·则阳

北叟失马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出处:《旧唐书·萧瑀传》:“应遭剖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事亦难常。”

沧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东海扬尘大海变陆地,扬起灰尘。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海桑陵谷沧海变桑田,山陵变深谷,比喻世事变迁极大。

出处:清·朱彜尊《玉带生歌》:“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以手摩挱尚如故。”

海水桑田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出处:唐·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

恍如隔世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出处:宋·范成大《吴船录下》:“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

祸福同门指祸福皆人自取。

祸福惟人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亦作“祸福由人”。

出处:唐·杨炯《从弟去溢墓志铭》:“阴阳为道,大道无亭毒之心;祸福惟人,圣人有抑扬之教。”亭毒,养育。

祸福无常指祸与福没有固定不变的常规。

出处:明·孙梅锡《琴心记·长门望月》:“祸福无常,忧喜难定,圣上一日心悔,娘娘便荣还,何苦悲凄。”

祸福无门无门:没有定数。指灾祸和幸福不是注定的,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祸福相生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

出处:《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祸福相依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出处:《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福相倚指祸与福相因而生。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福倚伏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

出处:《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福由人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同“祸福惟人”。

出处:明·王錂《春芜记·反目》:“天网恢恢真可信,须知祸福由人。”

祸福有命旧时迷信认为,灾祸与幸福都有一定的气数,都是命中注定的。

祸福之门指祸与福之所从出。

吉凶祸福吉祥、不幸、灾祸、幸福。

出处:《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

吉凶未卜吉凶:吉利与不吉利,引申为祸福,成败;卜:占卜,引申为预测。无法预测是福是祸、是成是败。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圣人命我进京,怎敢抗旨?但奸臣在朝,此去吉凶未卜。”

陵谷沧桑陵:山陵;谷:山谷。丘陵变山谷,山谷变丘陵。比喻世事巨变迁。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一》:“又自托于前朝遗老,借陵谷沧桑之感,以掩其一身两姓之惭,其人已无足观。”

人生如梦人生如同一场梦。形容世事无定,人生短促。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世沧桑比喻人间世事变化很大。

塞翁得马 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十五卷:“塞翁得马非为吉,宋子双盲岂是凶。祸福前程如漆暗,但平方寸答天公。”

塞翁之马塞马。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一:“嗟乎嗟乎!廿年幻梦,如此收场;万里故乡,罔知所适。若论祸福,塞翁之马难知;语到死生,庄子之龟未卜。叹浮生其若梦,为欢几何?抚结局以如斯,前尘已矣。”

桑田碧海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同“桑田沧海”。

桑田沧海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出处:《易·观》:“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时移世变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同“时易世变”。

出处:唐·白居易《唐淮南节度使李公家庙碑铭序》:“朝当晏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要,佐浔阳。”

时移世易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时易世变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出处:晋·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六回:“军情瞬息万变,莫说我们到南边还要好几天,就是此时,文丞相也不知在那里不在了?”

妄谈祸福无根据地预言祸福之事。

兴亡祸福兴盛和灭亡,灾祸和幸福。泛指一切遭遇。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