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欲的六欲是指求生欲_七情六欲的六欲是指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7-27 0
  1. 古人认为人有“七情六欲”,何谓七情、六欲?
  2. 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
  3. “七情六欲”的“六欲”具体指什么?
  4. 人的七情六欲分别指的是什么?

“七情六欲”是一个心理反应。一般来说,七情是指 喜 、 怒 、 忧 、 思 、 悲 、 恐 、 惊 ,感情的表现或 心理 活动;六欲是指人的 眼 、 耳 、 鼻 、 舌 、 身 、 意 的 生理需求 或 愿望 。不同学派对七情六欲内容的描述有所不同。

所谓“七情六欲”,我国中医学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与生俱来的情志称为“七情”。

而六欲则出自《吕氏春秋》,最初是指:“生,死,耳,目,口,鼻”所产生的欲望,后来更加详细的说法是: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七情六欲的六欲是指求生欲_七情六欲的六欲是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俗话说:“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七情六欲”对我们行为表现影响很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而我们的感情也都是与世俱来的。所以,我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无不与我们的“七情六欲”息息相关。

现在我简单地解释一下所谓的“七情”对人的影响:

“七情”,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产生的七种情绪,也是我们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比如,遇到了高兴的事情,就会快乐、会喜欢;而遇到了糟糕的事情,就会生气、忧伤或愤怒。但是,有俗话说“怒伤肝”,“喜伤心”,也就是情绪过激会伤害脏腑。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中医学上的“内伤七情”。

所以,“七情”与体内的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学认为,各种情绪过激对身体的伤害分别分:“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等。

中医认为,七情为五脏所主,并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相关联,一慎一怒都能影响到脏腑的功能。一旦情绪激动过度,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绪***下,就会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引发身体的各种疾病。比如,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为肺志,恐为肾志。因此,七情波动能影响人的阴阳气血平衡和运行,过于偏激的情绪是伤害身体的致暗器。

古人认为人有“七情六欲”,何谓七情、六欲?

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因此一般地说,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可见六欲是泛指人与生俱来的生理需求或欲望。

扩展资料:

最初并没有“七情”而只有“四情”,这“四情”分别是“喜、怒、哀、乐”,在中庸中就有这样的说法。后人对这“四情”的解释是,人遇到所喜欢的就会“喜”,遇到所讨厌恶的就“怒”,得到所爱就会“乐”,失去所爱的就会“哀”。

从这里来看,“怒”是因为有所“恶”而产生的,“乐”是因为有所“爱”而产生。所以除了原本的“喜,怒,哀,乐”以外,人们还增加了“怒,爱”。因此“四情”也就变成了“六情”。

祖先们认为,在“怒,哀”还没有完全到达顶峰时,中间就会又产生一种情感“惧”。于是便在“六情”种加上了这“一情”,便成了“七情”。祖先们认为“欲”“乐”是相通的,“欲”在这里指的是人本能的需求。

百度百科——七情六欲

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

所谓七情,即七种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即六种欲望:求生欲、舒适欲、爱恨欲、优越欲、求知欲、表达欲。人的所有情绪都可归纳为以上七情。

所有欲望都可归纳为以上六欲。七情中的喜指快乐、愉悦。怒指气贲、发怒。忧指烦恼、忧愁。思指挂念、想念。悲指伤心、痛苦。恐指害怕、恐惧。惊指惊讶、吃惊。

人的情诸可受外界影响而变化也可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的情绪。所以人要把握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了自己,以至于迷失了自己。六欲中的求生欲指生存下来的欲望,是种活着真好的感觉。

舒适欲指让自身感触到舒服的欲望,像无疾病、无疼痛、无疲倦等。爱恨欲指根据自己内心的喜好和厌恶作出对人和事进行判别爱恨程度的欲望。优越欲指在好胜心理下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和权威感,使别人服从自己的欲望。

求知欲指想要了解许多事物的好奇心的欲望。表达欲指想获得他人认同的欲望。所以说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是修行路上最大的跘脚石。所谓七情,喜、怒、哀、惧、悲、恐、惊。从科学角度解释,七情就是人类的七种情绪。

而从宗教的角度来解释,可理解为人的七魄。有这样一种说法,人有三魂七魄,三魂分别是、天魂、地魂、人魂。天魂代表灵智、也可以解释为灵性,这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条灵魂、万物生灵,只有拥有了灵性,才可以学习和思考。地魂代表本源,是三魂中的本源灵魂,相当于活人体内的元气。人魂代表情绪,也就是所谓的七魄。

而人们常说的“失魂落魄”,其实按照宗教的角度解释,就是失去了人魂,也就是七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七情也正好应对人体的七窍所谓的七窍,便是人体的、目、口、鼻、耳。在外的感情都是从七窍进去人心的,所以人们常说情丝多烦恼。

“七情六欲”的“六欲”具体指什么?

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指的是人所具有的喜、怒、哀、乐、惧、爱、恶这七种感情。七情六欲中的六欲指的是生理需求或愿望,包括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

1、七情:

指一般人所具有的七种感情:喜、怒、哀、乐、惧、爱、恶。最初,古人只说人有四种感情,就是在《中庸》里出现过的“喜、怒、哀、乐”。后人解释说,人遇到所喜好的就会“喜”,遇到所厌恶的就“怒”,得到所爱的就“乐”,失去所爱的就“哀”。“怒”因为“恶”而产生,“乐”因为“爱”而产生,所以在“喜、怒、哀、乐”之外,加上了“恶”与“爱”,情感就从四种细分为六种了。

2、六欲:

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也就是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最初是来自《吕氏春秋》。其中说:“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这话的意思就是,“全生”的人,“六欲”都是得到了适当的满足的,泛指人的各种欲望。

人的七情六欲分别指的是什么?

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

七情:喜,怒,忧,惧,爱,憎,欲;人的七种情绪。这是儒家的说法。

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人的需求与欲望。

最初,古人只说人有四种感情,就是在《中庸》里出现过的“喜、怒、哀、乐”。后人解释说,人遇到所喜好的就会“喜”,遇到所厌恶的就“怒”,得到所爱的就“乐”,失去所爱的就“哀”。

六欲最初是来自《吕氏春秋》。其中说:“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这话的意思就是,“全生”的人,“六欲”都是得到了适当的满足的。

所谓“全生”,是人修养身心的最高境界。这里古人没有指出“六欲”都包括什么,后来有人注释说,是“生、死、耳、目、口、鼻”,就是泛指人的各种欲望。

后来,六欲被佛教所发展,佛经《智度》谓之为、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其中以为最。佛教主张人们要放弃六欲,做到觉悟、正念和无染。只有这样,人才不会变为欲望的奴隶,及时听从自己的内心,修炼成佛。

扩展资料

1、“七情六欲”今人的理解。

七情,即七种情绪:喜怒哀惧爱恨怜。六欲,即六种欲望:求生欲、求知欲、 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人的所有情绪,都可归纳为上述七情;人的所有欲望,都可归纳或分解为上述六欲。

2、七情六欲的反义词: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是指道空、天空、地空、人空。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

百度百科-七情六欲

七情六欲是一个心理反应。一般来说,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感情的表现或心理活动;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不同学派对七情六欲内容的描述有所不同。

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按儒家的说法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而医家的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成语典故

六欲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认为是、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相欲,也有说法是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

《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后人将六欲概括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