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贼擒王出自哪首古诗_擒赋擒王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7-30 0
  1. 关于马的诗句及意思是什么
  2. 旦夕之间的意思,近义词,反义词
  3. 郭图和郭嘉是什么关系?郭图和郭嘉是亲兄弟吗?
  4. 《三国演义》(名著)中..哪些片段表现出诸葛亮的聪明睿智?分别又是如何表现出的?
  5. 请问: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出自杜甫的哪首诗?全诗忘告知,大恩不言谢!

王 (wang) 4画 部首:王 4画写法:wáng,wàng, 笔顺:1121 五笔编码:ggg gggg 访问: 2283 次相关:查找同拼音(wang)的汉字 查找同部首(王)的汉字 王 wáng 名 (会意。本作“士”,是能独立任事的人,后加一横,表示在“士”之上,即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而帝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后“帝”、“王”同步降职,帝成了人间的皇帝,而“王”成了对臣子的最高封爵。本义:天子、君主)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emperor;monarch〗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土》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 王,天子也。——《释名》 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王。秦有天下,遂自尊为皇帝。汉有天下,因秦制称帝,封同姓为王,名始乱矣。——《六书故》 故百王之法不同。——《荀子·王霸》 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柳宗元《封建论》 以王命聚之。——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王公(天子与诸侯;泛指达官贵人);王土(天子的土地);王士(天子的士民);王宇(天子的宫殿);王志(天子的意向);王车(王之车乘) 春秋时,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king〗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国语·越语上》 请勾践女女于王。 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王人(国君);王女(古时封王者之女);王吏(天子或国君的官吏);王使(天子或王侯的使者);王政(国君的政令);王妃(侯王、太子之配偶;帝王之妾,位次于皇后) 从秦代开始,天子改称“皇帝”,“王”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即诸侯王〖prince〗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侯以下。——《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西汉初,刘濞被封为吴王;韩信先被封为齐王,后改为楚王 朝廷〖court〗。如:王庭,王廷(朝廷);王役,王徭(朝廷的徭役);王务(朝廷的公事);王机(朝廷的政事);王体(朝廷的大政方针) 王朝〖dynasty〗。如:王轨(王朝的秩序、制度);王制(王朝的制度);王灵(王朝的威德) 首领;同类中最突出者〖chief〗 王久不至。——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擒贼先擒王;乐器之王;拜他为王 中国古代对祖父母的尊称〖grandfather,grandmother〗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尔雅》 统治者,主宰者〖ruler〗。如:王化(以仁义治天下的教化);王官(宗藩王府的小职官) 冠军〖champion〗。如:拳王 姓 另见wàng 王八 wángba 〖tortoise〗∶俗称乌龟或鳖 〖cuckold〗∶俗喻妻子不忠、偷人养汉的丈夫(骂人的话);无赖 王霸 wángbà 〖rulebyjusticeandrulebyforce〗王:春秋时周天子为各诸侯国之共主,称王。霸:诸侯国中的盟主,称“霸”。比喻用正义和权力来统治 王朝 wángcháo 〖dynasty〗∶朝代 〖imperialcourt;royalcourt〗∶朝廷 封建王朝 王储 wángchǔ 〖crownprince〗某些君主国被确定为继承王位的人 王道 wángdào 〖kinglyway;benevolent〗∶古时指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 〖terrible〗∶利害;严厉 王法 wángfǎ 〖thelawoftheland〗∶古时指国家的法律、法令 犯了王法 〖criterion〗∶泛指行为准则 王法必本于农 王府 wángfǔ 〖aprince'sresidence〗帝王收藏财物或文书的府库;王爷的府第 王公 wánggōng 〖princesanddukes〗∶王爵和公爵 〖thehighrankofnobility〗∶泛指显贵的爵位 王公贵人。——宋·苏轼《教战守》 今王公贵人。 王公大臣 王宫 wánggōng 〖aroyalpalace;imperialpalace〗∶国王居住的宫殿;宫廷 〖sacrificialaltar〗∶古时祭日神的祭坛 王冠 wángguān 〖imperialcrown;royalcrown〗象征国王身分、权力的帽子 王国 wángguó 〖kingdom;domain;realm〗 以国王为元首的国家 借指有某种特色的领域 独立王国 北京是自行车的王国 王侯 wánghóu 〖thenobility;princesandmarquises〗王爵和侯爵,也泛指显赫的爵位 王后 wánghòu 〖king〗∶君王 〖queen;queenconsort〗 国王的正妻 地位显要的女人,有权力的女人,相貌可爱的女人 **王后 王浆 wángjiāng 〖royaljelly〗系蜜蜂咽腺所分泌的一种高营养物,用它来喂饲一个蜂群中极年轻的幼虫,也用它来喂饲所有的蜂王幼虫 王老五 wánglǎowǔ 〖singleman〗指没有家的单身男子 他又吃了一惊,发现我原来至今还是“王老五” 王母娘娘 WángmǔNiángniang 〖XiWangMu(HsiWangMu,QueenMotheroftheWest)〗西王母 王牌 wángpái 〖trumpcard;joker〗牌游戏中最强的牌,比喻最有力的人物、手段等 王牌军 王权 wángquán 〖reign〗∶无上的权力;君主的权力;君主的统治 〖regale;royally〗∶国王的权利、权力或特权;君权 王实甫 WángShífǔ 〖WangShifu〗元朝戏剧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所作杂剧今知14种。现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残存《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另有散曲数首。《西厢记》塑造了崔莺莺、红娘等不同的典型妇女,词曲优美。深受人民喜爱,对元朝杂剧和后来戏剧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王室 wángshì 〖royalfamily〗∶帝王的家族 王室之胄。——《资治通鉴》 王室成员 〖royalorimperialcourt〗∶指朝廷 王孙 wángsūn 〖prince'sdescendant〗∶王爵的子孙 〖youngman〗∶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 王孙公子 王太后 wángtàihòu 〖queenmother〗在位君主的母亲 王维 WángWéi 〖WangWei〗(701—761或698—759)。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中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后官至尚书右丞。现存《雪溪图》、《写济南伏生像》相传是他的作品。今存《王右丞集》 王位 wángwèi 〖throne;crown〗∶上覆宝盖位于坛上的王座 〖royalty〗∶王室的地位 王子 wángzǐ 〖king'ssonprince〗∶帝王的儿子 王子皇孙。——唐·杜牧《阿房宫赋》 〖noblesons〗∶古时也泛指贵族子弟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王族 wángzú 〖bloodroyal;imperialkin***en;royallineage〗指王室(皇室)出身的成员 王 wàng 动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rule〗 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诗·大雅》 欲王关中。——《史记·项羽本纪》 秦地可尽王。 沛公为汉王,王巴、蜀。——《史记·留侯世家》 作皇帝,称王〖beemperor〗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公孙丑上》 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商君书》 胜过〖surpass〗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庄子》 另见wáng

关于马的诗句及意思是什么

1、火延烧原野。比喻势态不可阻挡。

晋,潘尼 《火赋》:“及至焚野燎原,埏光赫戏……遂乃冲风激扬,炎光奔逸。”

擒贼擒王出自哪首古诗_擒赋擒王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史·太祖纪一》:“夫师行如火,不戢将燎原。”

陈毅 《冬夜杂咏·故乡》:“公社如星火,其势必燎原。”

2、比喻盛大。

清,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刘恭甫司马文》:“隐然折冲,消弭滔天燎原之祸於决策之顷。”

3、指代大火。

清,李渔 《玉搔头·擒王》:“燎原扑灭无馀烬,转安危,只消一瞬。”

旦夕之间的意思,近义词,反义词

1.关于马的诗句有哪些

我回你个带马字的诗句:

1.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7.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9.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13.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6.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7.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8.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0.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马诗》这首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络脑,快走踏清秋。

释义: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马诗》的赏析如下:

1、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2、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3、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4、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5、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

6、《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7、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8、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9、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10、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

11、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3.关于“马”的诗句有哪些

1、诗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出自:唐代·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释义: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2、诗句: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出自:唐代·李白《白马篇》

释义:你骑着白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一个五陵豪侠。

3、诗句: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出自:唐代·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释义: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4、诗句: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出自:唐代·姚合《老马》

释义:老马一觉卧睡醒来,却发现自己无论怎样扶着身旁的围栏都站不起来,只有向主人发出一声声的嘶叫。

5、诗句: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出自:唐代·李白《紫骝马》

释义:枣红色的骏马一边奔驰一边鸣叫着,它那碧玉般的蹄子上下翻飞。

4.《马诗》的意思是什么

《房兵曹胡马》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这首诗以胡马为题材。胡马的主人房兵曹,是一位姓房的武官,其生平身世皆不可考。这首诗表面上是赞马,实际上是喻人,用的是所谓的"借物言志"或"托物寓意"。通过对马的骁腾善驰、可托生死、横行万里、所向无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的英勇气概,并寄托了他对未来前途的坚强信念。

《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李贺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字长吉,又称"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之后,自幼家贫,却才华横溢,有"少年心事拿当云"的壮志,他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由于他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谐音,因此朝廷不许他参加科举考试,后韩愈上文为他辩解,也未获成功。李贺一生抑郁不得志,只做过一个奉礼郎的小官,终年二十七岁。《马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带着幽冷、凄婉的色彩。金络脑:把黄金笼头套在马的脑袋上。络,戴、套。

何当:什么时候。

快走:指马飞奔。

全诗的意思:

大沙漠里,黄沙像厚厚的白雪;燕山山头,弯弯的月亮像钩子一样挂在天空。我什么时候才能骑上戴着黄金笼头的骏马,在秋天的大地上飞奔呢?

4、结合诗人李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马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带着幽冷、凄婉的色彩。

5.有关马的诗句

白居易 送客归京 马入九衢尘。

白居易 朝回和元少尹绝句 马上青袍唯两人。

白居易 行简初授拾遗同早朝入阁因示十二韵 马骄欺地软,

白居易 夜归 马鞭敲镫辔珑骢。

白居易 与诸客携酒寻去年梅花有感 马上同携今日杯,

白居易 有感三首其二 马肥快行走,

白居易 百日满 马辞辕下头高举,

白居易 闲出 马蹄知意缘行熟,

白居易 早春同刘郎中寄宣武令狐相公 马头拂柳时回辔,

白居易 和春深二十首其一 马为中路鸟,

白居易 和春深二十首其六 马鬣剪三花。

白居易 临都驿送崔十八 马头西去几时回?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 马头去便三千里。

白居易 晚归府 马上凉于床上坐,

白居易 咏兴五首-解印出公府 马嘶返旧枥,

白居易 短歌行 马肥初食粟。

白居易 府西亭纳凉归 马稳人拢辔。

白居易 哭崔二十四常侍 崔好酒放歌,忘怀生死。知疾不起,自为志文。 马鬣新封四尺坟。

白居易 往年稠桑曾丧白马题诗厅壁今来尚存又复感怀更题绝句 马死七年犹怅望,

白居易 自咏 马从衔草展,

白居易 离别难词 马去车回一望尘。

白居易 春日闲居三首其三 马闲无羁绊,

杜甫 少年行 马上谁家白面郎

杜甫 兵车行 马萧萧,

杜甫 蔡子勇成癖 马头金匼匝,

杜甫 送人从军 马寒防失道,

杜甫 别赞上人 马嘶思故枥,

杜甫 后出塞五首其二 马鸣风萧萧。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三 马骄朱汗落,

杜甫 少年行 马上谁家白面郎?

杜甫 戏赠友二首其二 马惊折左臂,

杜甫 溪涨 马嘶未敢动,

杜甫 光禄阪行 马惊不忧深谷坠,

李白 北上行 马足蹶侧石。

李白 君马黄 马色虽不同。

李白 醉后赠从甥高镇 马上相逢揖马鞭。

李白 赠武十七谔 马如一匹练。

李白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马嘶俱醉起。

李白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马行边草绿。

李白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马首迷荒陂。

李白 游泰山六首其一 马迹绕碧峰。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 马蹄无事今已穿。

岑参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马走碎石中,

岑参 逢入京使 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马疾过飞鸟,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马毛带雪汗气蒸,

戴叔伦 边城曲 马蹄蹴蹋层冰上。

戴叔伦 宿灵岩寺 马疲盘道峻,

杜牧 使回枉唐州崔司马书兼寄四韵因和 马首随云早晚回。

杜牧 边上晚秋 马放平沙夜不收。

杜牧 游边 马前逢着射雕人。

杜牧 黄州偶见作 马鞭斜揖笑回头。

杜牧 题孙逸人山居 马上多于在家日,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马群先去害,

杜牧 将赴京留赠僧院 马迹轩车日暮间。

杜牧 将赴京题陵阳王氏水居 马蹄不道贪西去,

韩愈 马厌谷 马厌谷兮,

韩愈 题于宾客庄 马蹄无入朱门迹,

韩愈 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 马头惟有月团团。

6.有关马的诗句和谚语

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

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版主注:一般说的都是“驴唇不对马嘴”。这个倒是第一次听说:D)

心急马行迟。

有财同享,有马同骑。

任它狗儿怎样叫,不误马儿走正道。

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

走马有个前蹄失,急水也有回头浪。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

战马拴在槽头上要掉膘,刀枪放在仓库里会生锈。

肥了骡子瘦了马。

临崖勒马收缰晚。

看不起驴子买不起马。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跑得马。望山走倒马。(版主注:有说“望山跑死马”。)

惯骑马的惯跌交。

骑马坐船三分险。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诗句:

1.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7.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9.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13.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6.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7.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8.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0.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关于“马”的诗句有哪些

1、诗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出自:唐代·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释义: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2、诗句: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出自:唐代·李白《白马篇》 释义:你骑着白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一个五陵豪侠。

3、诗句: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出自:唐代·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释义: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4、诗句: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出自:唐代·姚合《老马》 释义:老马一觉卧睡醒来,却发现自己无论怎样扶着身旁的围栏都站不起来,只有向主人发出一声声的嘶叫。

5、诗句: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出自:唐代·李白《紫骝马》 释义:枣红色的骏马一边奔驰一边鸣叫着,它那碧玉般的蹄子上下翻飞。

8.关于马的诗句有哪些

我回你个带马字的诗句: 1.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7.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9.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13.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6.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7.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8.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0.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郭图和郭嘉是什么关系?郭图和郭嘉是亲兄弟吗?

词目,旦夕之间,发音,dàn xī zhī jiān,释义,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引用,《隋唐演义》第98回 遗锦袜老妪获钱 听雨铃乐工度曲 ...上达天  听。残喘余生,不宜再读,邀恩格外,许归故宫, 旦夕之间 ,与梅同  落,随逐花魂,渺焉空际;较之惨死,何... 《文忠集》卷四十六·居士集卷四十六 ...“且未要行,不久必须更改”,或曰“备礼行下,略与应破指挥”。 旦夕之间 ,果然又变。至于将吏更易,道路疲于送迎;符牒纵横,上下... 《文忠集》卷九十六·表奏书启四六集卷七 ...尼车之始,视职方初,虽云陋邦,粗有人事,加以大暑,遂成病躯。 旦夕之间 ,方思布款;急遽之至,先以惠音。且承别来,福履清胜。修... 《文忠集》卷一一八·河北奉使奏草卷下 ...意紧慢。若不及早毁拆而少缓纵之,使其以兵守之,则尤难争矣,此 旦夕之间 不可失也。至于汤则,亦闻囚而未敢杀,此亦不可不争。臣愿... 《全唐文》第02部 卷一百二十五 ...奸诈,戮力扫除。锐旅才交,贼徒大败,生擒伪将,尽夺楼船。贮於 旦夕之间 ,便见澄清之运,凡闻克捷,谅极欢呼。    ◇ 慎择诸... 《全唐文》第09部 卷八百十六 ...五六,至丙戌岁,擢第归宁,为朱方强留之。文肃公窥畏,常惊切於 旦夕之间 。李庶人以反状闻,尝召公草不顺章檄。公语以君臣父子忠孝... 《康熙大帝》三十三 死国难义士归故里 怀家仇孝子访明堂 ...满州绿营兵则云集山海关、古北口、喜峰口一带雄视中原。亡国只在 旦夕之间 ,吴庭训带着妻女迁出京城,由山东济南、泰安过芜湖,在南... 《康熙大帝》三十八 入险地医正会佞臣 显绝招道士惊权奸 ...其充沛,厅中“嗡嗡”之声不绝,“穆里玛大人已经被擒,性命只在 旦夕之间 !”只此一句,厅里的济世、葛褚哈、泰必图如闻惊雷,一个... 《康熙大帝》十四 怒陈辞赴水明心志 感相助赠簪寄深情 ...  “朱三太子聚钟三郎***有百万之众,起事只在 旦夕之间 。眼见中原之地也要狼烟突起,康熙的日子不长了!”... 《杨乃武与小》第三回 椿树凋残董花花折 桂华 ...的了。手足不住的牵动,口中只是胡言乱话。知道光景不好,说不定 旦夕之间 ,有绝大变故。心下虽不明言,知道葛大已不久于人世的了。...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四(周书)世宗纪一 ...原。时大集兵赋,及征山东、怀、孟、蒲、陕丁夫数万,急攻其城, 旦夕之间 ,期于必取。会大雨时行,军士劳苦,复以忻口之师不振,帝...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六(周书)世宗纪三 ... 朕自类祃出师,麾旄问罪,绝长淮而电击,指建业以鹰扬, 旦夕之间 ,克捷相继。至若兵兴之所自,衅起之所来,胜负之端倪,戎... 《太平广记》卷第八十 方士五 ...,在蜀地建立梁国后还做些什么呢。”当时蜀兵开始攻打歧山,自称 旦夕之间 就会荡平秦地。强绅说:“秦王早就想妄动,要除掉各方的霸... 《太平广记》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 ...拜了又拜哭着说:“我家住在楚水,现在非常不幸,死亡临近,就在 旦夕之间 ,除了您谁也救不了我。如果还能够活下去,我不仅对你感恩... 《太平广记》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 ...书人奇怪地询问有什么事。国王哭着说:“我们国家将有灾难,就在 旦夕之间 降临,不是驸马就解救不了我们。”读书人吃惊地说:“如果... 《宋代宫闱史》第十五回 ...又问:“此兆主何时方才应验呢?”苗训道:“天象已现,应验只在 旦夕之间 了。”那苗训在军中,凡遇风云雷雨,都能逆料,对于国家灾... 《三遂平妖传》第十九回 文彦博偶遇诸葛遂 李鱼羹献计擒王则 ...语,行不得妖法,叫小人解闷。小人乘着燥头,劝他归顺;不然时, 旦夕之间 必被招讨捉了。岂知此贼不醒,反怪小人。”文招讨见说,喜... 《驻春园小史》第七回 献策巧安排逾墙即讯 通辞惊落月吮墨投供 ...之时,无缘相遇,不得已将小怦暂寄寺僧,自行卖身周处为奴,冀于 旦夕之间 ,或能一晤。岂料至今消息仍是杏然。昨见贤妹爱月,托故折...

《三国演义》(名著)中..哪些片段表现出诸葛亮的聪明睿智?分别又是如何表现出的?

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于弱冠(二十岁)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21岁时,郭嘉北行去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六年。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去世。伤心之余,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请问: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出自杜甫的哪首诗?全诗忘告知,大恩不言谢!

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其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一回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吴蜀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论辩艺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先守后攻

面对诸儒的诘难,诸葛亮神态自若,一一作答,是为守,然而他又不甘于只是作答,每于答后发起攻势。

东吴第一谋士张昭诘问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而最终却使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即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张昭此问着实厉害,李贽评此句曰:“下得好毒手”。诸葛亮笑着回答:“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以大鹏自况,志在万里;将群儒比作群鸟,胸无大志。接下去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人染沉疴,当用和药糜粥。而不可用猛药厚味,说明刘备取胜尚需时日.又进一步用事实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忄享、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用兵,未必过此。”此段诸葛亮以充分的事实为论据,对“自比管仲乐毅”之说予以论证,在凿凿事实面前张昭的非难不攻自破。诸葛亮将刘备的暂时之败旧于三个原因:一是刘备仁义,不忍夺同宗基业,不忍舍弃赴义之民,甘与同败;二是刘琮孱弱,听信妄言,暗自投降;三是刘备向日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之后引用汉高祖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作类比论证说明刘备失利是暂时的,而取得最后的胜利是必然的。进而归纳出汉高祖的最终胜利靠的是韩信之良谋,突出自己在刘备兴复汉室大业中的重要作用。此段答张昭刘备得先生反不如初之问,水来土掩,滴水不漏。以上皆为防守之举。接着话锋一转,将矛头直指东吴群儒:“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李贽评诸葛亮的反驳之论为“说尽今日秀才病痛”。诸葛亮此举攻势凌厉,使对方“并无一言回答”。此乃先守后攻、攻守有度之辩论策略。对虞翻的“刘备大败犹言不惧曹实为大言欺人”之语,诸葛亮只以刘备寡不敌众,退守夏口,以待天时相应,是为防守,随即便有“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天下耻笑”之语来反攻,使虞翻不能对。后对步骘、薛综等人的发难,孔明莫不用此先攻后守之法对之,使东吴的儒者一个个败下阵来。

此法妙极。因有群儒诘问在先,不容不答,故宜先守,且守得从容,既曲尽事理,又详陈事实,将对手的诘问一一化解;又因群儒来者不善,多有恶意,便于守住阵地后发起反攻,使论辩进退有致,引人入胜。设若只守不攻,则必陷被动境地;若只攻不守,失去了据理陈词的部分,使论辩仅仅停留在口舌之争,则缺乏以理服人的成分。

二、语带双机

诸葛亮以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使整个论辩过程精彩纷呈,于有限的语句中蕴含极深的意味,嚼之余香满口。在谈到刘备新败之因时,诸葛亮说刘琮“暗自投降”,意在嘲讽东吴主降之士,“非等闲可知也”,示张昭等皆等闲无能之辈;又云“社稷安危,是有主谋”,寓昭等无定国安邦之策,反以妖言惑主,实祸国殃民之人。

步骘指出诸葛亮欲效张仪、苏秦的游说之举,诸葛亮却淡化张仪苏秦二人的辩士身份,而突出其豪杰的本色,强调二人“皆有匡扶人国之谋”,点出儒者们无勇无谋,只知巧言论辩,实则贪生怕死的本质。诸葛亮避开某些辩士为一已之利益而游说的特点,在突出其“匡扶人国”大志的同时,也为自己张目,我为匡扶人国而来,你们却为葬送人国而辩,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陆绩以曹操是相国曹参之后,刘备出身无可稽考相诘,“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诸葛亮先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轻蔑地一笑,“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诸葛亮此处提及此事,表面看来似属闲笔,实则颇有深意。怀桔之事本为尽心事孝之典范,然而毕竟是小儿所为,怀桔小儿之论必是小儿之见,自然“不足与高士共语”。

诸葛亮答程德枢之语可分为两层内容。一是论君子之儒的风,“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表面上为君子之儒正名,实为夫子自道也;二是画小人之儒的嘴脸,“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对大敌当前而群儒一筹莫展予以辛辣的讽刺,且以扬雄屈身事莽下场可悲昭示东吴小人之儒不顾气节屈膝投降必将留下千古骂名。

语带双机之辩术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论辩技巧,一石二鸟,弦外有音,以极精炼的语句表达极丰富的内容,颇具战斗力。似不经意中显出智慧,信手拈来时愈见功力。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

三、各个击破

对不同的人取不同的方法击败对方,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又一大特色。

对张昭,由于他是东吴重臣,第一谋士,诸葛亮取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娓娓道来,严密防守之后大举进攻,使张昭无一言可对。对张昭的反驳洋洋洒洒,周密细致,丝丝入扣,而对以下诸儒则多以简洁明快的对答迅速结束战斗,不与多做纠缠。

在整个过程中,诸葛亮的论辨艺术发挥得酣畅淋漓,他面对群儒潮水般涌来的诘难,沉着应战,或引经据典,或转换论题,或厉声责问,或反唇相讥,可谓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以韩信之谋,杨雄之死来作为论据帮助申明观点;对步骘的“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之论弃之不理,而从苏、张二人豪杰本色入手,转守为攻;对薛综则厉声责问:“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诸葛亮抓住儒者鼓吹忠孝为本的特点,以“君父”两个正大堂皇的字眼喝倒薛综,实在是击到了对手的致命之处,薛综自然“满面羞惭”;对陆绩,诸葛亮以不温不火的语调反唇相讥,指出其以出身论英雄的荒诞不经,使陆绩语塞。而对严峻的“治何经典”之法,诸葛亮只以三句话回应,首先认为“寻章摘句”者为“世之腐儒”,并不能“兴邦立事”;既而举例,伊尹、姜子牙、张良、陈平、邓 、“皆有匡扶宇宙之才”,而并未死钻书本;最后总括为“舞文弄墨”只是书生所为。短短数语,有理有据,在一连串的古圣今贤的列举中反衬出书生的无用,从而使以治经典为荣的严 低头丧气。

详略的不同、论辩方法的不同显示出诸葛亮的机动灵活,详答老辣者,略对浅薄者,挥挥洒洒,左右逢源,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着实令人叹服。

四、语势磅礴

整个论辩过程中,诸葛亮语势磅礴,使对方慑服于他的语言威力,只有招架之功,而无反击之力。这一点突出体现在他的反问语气的运用上。如反诘张昭:“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反击步骘:“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对陆绩:“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对严 :“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一连串的反问句,语势强烈,咄咄逼人,我们可以说,诸葛亮舌战群儒只所以耐人寻味百读不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论辩过程语势的力量。在以理服人的基础上,诸葛亮更以其语言的气势压倒了对手。

就语句而言,也突出显示了诸葛亮语言的气势。善用短句、排比对偶句该是其突出的特点。短句的使用简洁明快,适于论辩;排比句对偶句更有“壮气势广文义”的修辞特征,如“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极言刘备当时所处的劣势地位;讽小人之儒,则有“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可谓数尽小人儒者之弊。非语言大家无此上乘之作。

语势磅礴源于理直气壮,“理直”是因,“气壮”是果。在诸葛亮的意识中,此番东吴之行乃为正义而来,故而正气浩然,处变不惊。潇洒的风度、广博的学识,使对手在气势上先输了三分,加之诸葛亮一阵穷追猛打,遂有破竹之势。

综观舌战群儒的整个过程,诸葛亮在东吴诸儒的诘问中从容做对,侃侃而谈,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终使“张昭并无一言回答”,“虞翻不能对”, “步骘默然无语”,“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陆绩语塞”,“严 低头丧气不能对”,“程德枢不能对”,以至众人“尽皆失色”。真可谓三寸之舌能抵百万之兵。

总之,诸葛亮舌战群儒风头出尽,其娴熟的论辩技巧令人折服,堪称经典,值得当今习此道者深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晚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国学宝典中杜甫的介绍

[又名:杜工部,诗圣]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梠,哺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年谱

712壬子睿宗太极一(玄宗先天一),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717丁巳玄宗五,杜甫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718戊午玄宗六,杜甫七岁。始作诗文。

720庚申玄宗八,杜甫九岁。始习大字。

725乙丑玄宗一三,杜甫十四岁。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726丙寅玄宗一四,杜甫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730庚午玄宗一八,杜甫十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731辛未玄宗一九,杜甫二十岁。游吴越。

732壬申玄宗二0,杜甫二十一岁。游吴越。

733癸酉玄宗二一闰三月,杜甫二十二岁。游吴越。

734甲戌玄宗二二,杜甫二十三岁。游吴越。

735乙亥玄宗二三闰十一月,杜甫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736丙子玄宗二四,杜甫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

737丁丑玄宗二五,杜甫二十六岁。游齐赵。

738戊寅玄宗二六,杜甫二十七岁。游齐赵。

739己卯玄宗二七,杜甫二十八岁。游齐赵。

740庚辰玄宗,杜甫二十九岁。游齐赵。

741辛巳玄宗二九,杜甫三十岁。归东都。筑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742壬午玄宗天宝一,杜甫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

743癸未玄宗天宝二,杜甫三十二岁。在东都。

744甲申玄宗天宝三,杜甫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日,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745乙酉玄宗天宝四,杜甫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746丙戌玄宗天宝五闰十月,杜甫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747丁亥玄宗天宝六,杜甫三十六岁。在长安。

748戊子玄宗天宝七,杜甫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749己丑玄宗天宝八,杜甫三十八岁。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750庚寅玄宗天宝九,杜甫三十九岁。来长安。初遇郑虔。

751辛卯玄宗天宝一0,杜甫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752壬辰玄宗天宝一一,杜甫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753癸巳玄宗天宝一二,杜甫四十二岁。在长安。首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754甲午玄宗天宝一三闰十一月,杜甫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秋后,*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755乙未玄宗天宝一四,安禄山反。杜甫四十四岁。在长安。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

756丙申肃宗至德一(玄宗天宝一五)七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王国忠、杨贵妃。杜甫四十五岁。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757丁酉肃宗至德二闰八月,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杜甫四十六岁。春,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师。

758戊戌肃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岁。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坐管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759己亥肃宗干元二,史思明称燕王。杜甫四十八岁。春,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760庚子肃宗上元一(干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761辛丑肃宗上元二,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762壬寅肃宗宝应一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人李白死(701-762)。杜甫五十一岁。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763癸卯代宗广德一(宝应二)七月改元闰正月,李怀仙杀史朝义。杜甫五十二岁。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夏,返梓州。初秋,复别梓赴阆。九月,祭房管。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764甲辰代宗广德二,杜甫五十三岁。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暂归草堂。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765乙巳代宗永泰一闰十月,杜甫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四川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四穿白帝城)。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766丙午代宗大历一(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杜甫五十五岁。春,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767丁未代宗大历二,杜甫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适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本年冬,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

768戊申代宗大历三闰六月,杜甫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岁晏,至岳州。

769己酉代宗大历四,杜甫五十八岁。正月,自岳州至南岳,游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溯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宿花石戌,次晚洲(在湘潭)。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发潭州,次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阳)。夏,畏热,复回潭州。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终岁在潭州。

770庚戌代宗大历五,杜甫卒(712-770)。杜甫五十九岁。春,在潭州。正月二十一日,检故帙,得高适上元二年人日见寄诗,因追酬一首,寄示汉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龟年。四月,避乱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时属江涨,泊方田绎,半旬不得食。聂令驰书为致牛炙白酒。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别亲友,溯湘而下,将出沔鄂,由襄阳转洛阳迻逦归长安。冬天11月,竟以寓卒于潭岳间的一条小船上,旅殡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