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不进则退上半句是啥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8-03 0
  1. 不进则退的上一句是什么
  2. 不进则退的上一句是啥
  3.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是什么?
  4. 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的出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逆水行舟

成语发音: nì shuǐ xíng zhōu

成语释疑: 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不进则退上半句是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成语出处:清·《莅山西票商欢迎会学说词》:“夫旧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为人之处于世也,如逆水许舟,不进则退。”

成语示例: 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逆水行舟常与不进则退一起用.

近义:精进不休

词 目 不进则退

发 音 bù jìn zé tuì

释 义 不前进就要后退。

出 处 《邓析子·无后篇》:“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

示 例 逆水行舟,~,学外语也是一样,一刻也放松不得。

不进则退的上一句是什么

这句话是中国近代思想家说得,出自《莅山西票商欢迎会学说词》。

1、原句:“夫旧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为人之处于世也,如逆水许舟,不进则退。”

2、译文:以前陈旧的东西可以保留下来,这样也算完成可以了!但是我觉得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好像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不前进就会退步。

扩展资料

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

“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变法通议》等。

不进则退的上一句是啥

01

不进则退的上一句是:学如逆水行舟。出处:《增广贤文》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译文: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02

《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03

此书集结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04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是什么?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解释:不前进就要后退。

出自:《邓析子·无后篇》:“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

示例:逆水行舟,~,学外语也是一样,一刻也放松不得。

近义词:逆水行舟

反义词:勇往直前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思想、学习等

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的出处

意思:学习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进步,就只能向后倒退,。对于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不断进步,要稍有不学习,不努力,便会停留在原地,被其他人超过,便会有所懈怠。

本句选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增广贤文》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道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不需讲解就能读懂,通过读《增广贤文》同样能领会到***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

相关警句: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不说自己桶索短,但怨人家箍井深。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钝鸟先飞,大器晚成。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无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贫。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人心。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是一种民间谚语集,其中的内容大致能反映中国古代的百姓生活心理,像儒家学说、佛教思想、道教思想的内容在里边均有体现,如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人的命天注定之类的消极迷信思想很多,应该有所分辨。不过,其他涉及为人处世的谚语很有哲理性,耐人寻味,值得现代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