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品芝麻官经典诗词-七品芝麻官的诗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9-06 0
  1. 各地的地方戏是如何形成的?
  2. 江宿原文_翻译及赏析
  3. 朱元璋时期县官叫啥?
  4. 谜底是竹的谜语

关于李白故事

天宝初年,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诗).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关于七品芝麻官经典诗词-七品芝麻官的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见新词不错,当然高兴,但想李白古体诗超凡脱俗,律诗不大多见,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诗,不知五言诗写得怎么样,于是让李白以“宫中行乐”为题写十首五言律诗.

李白醉意朦胧中,也明白皇帝在试他的本事,就对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赐给我无畏的胆子,这才能尽情发挥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两个内侍扶住摇摇晃晃的李白,再让两个内侍按住朱丝为栏的稿纸.

李白命令道:“杨国忠,快给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脱了!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高力士是当时最得宠的宦官,这两位是皇上的心腹宠臣,朝中大臣也没资格这样无礼,李白岂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脑袋了!但唐玄宗当时心情特别畅快,又见到李白的律诗能在醉意中写得那么完美,就让杨国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给李白脱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杨国忠捧过研好的墨来.李白拿过笔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笔地又写了十首《宫中行乐词》.

唐玄宗读了很高兴,马上让乐师谱曲,让乐工演唱.

杨国忠和高力士哪儿能忍下这口气,虽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里早把李白咒了无数遍,准备伺机收拾李白.?

李白写完诗就睡着了.李龟年配着李白的诗唱着清平调,杨玉环见那些诗写的全是称赞自己的美丽,也与玄宗尽情赏花才回去.

过了两天,杨玉环一个人唱那几支清平调玩的时候,高力士乘机说:“我还以为娘娘对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会唱他的词?”

杨玉环很奇怪地问:“他一个翰林学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这个地步呢?”

高力士说:“第二首《清平调》里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那不是把您比作秽乱汉宫的赵飞燕了吗?”

杨玉环想想也有道理,从此,每当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时,杨玉环总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长时不见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从中作梗,就干脆向唐玄宗辞去那只能逗君王开心的翰林差事.唐玄宗虽然爱惜李白的才能,但什么事也比不上杨玉环重要,既然她讨厌李白,就只好赏给李白许多黄金让他出京游历.

从此,李白骑着毛驴云游四方,到华阴时,醉醺醺地想登山,走过华阴县衙门口却没有下驴.县令不认识李白,见一个小百姓竟敢骑驴闯县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问他:“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无礼?”

李白当时接笔写下一纸奇怪的供状,上面没写姓名籍贯,只写着:“曾经用皇上的手帕抹嘴;皇帝亲自为我调制羹汤;杨国忠为我捧砚;高力士替我脱靴;天子的门前我尚能骑马,华阴县门口却骑不得驴.”

县令又惊讶又羞愧,忙向李白作揖拜谢道:“不知翰林到此,失敬,失敬!”

李白高声笑着,骑上他的驴继续浪迹天涯去了.

唐肃宗乾元年间,年过花甲的李白仍在骑着毛驴浪迹天涯.一天,他正行走在至金陵途中,炎热的天气使他渴得七窍生烟,忽见前边一家门前挑着一面小旗,上书“佳醋”二字.李白到了门前,见是一醋店.他想,没有酒喝,喝点醋解解渴也不错.?

李白把毛驴拴在树上,缓步走进店来,一看,店内早已坐着一人,看穿戴象个七品芝麻官.李白懒得理他,就直奔柜台,对店家说:

一人一口加一丁,竹林有寺没有僧,

女人怀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时生.

店家是个落泊文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首诗谜,不一会儿,他就琢磨出了谜底是“何等好醋”.于是忙拱手笑答:“此乃山西陈醋,北国佳品,客官尽可品尝!”

李白很高兴,醋店遇知音,就边喝边与店家聊起来.一会儿,李白饮完了醋,把醋壶还给店家后说:

鹅山一鸟鸟不在,西下一女爱,

大口一张吞小口,法去三点水不来.

店家马上就解出了谜底是“我要回去”,便与李白告别“客官,祝你一路平安!”李白颔首笑道“谢谢!”

县官见李白从进店到走,都与店家说说笑笑,说的什么他不明白,可是把他冷落在一边,理也不理,他可受不了.见李白转身要出门,就站起来叫道:“且慢,你是何许人也,竟敢在我面前咬文嚼字!”

李白回过头来,说:

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挂,

打柴不见木,王里是一家.

说完,解下毛驴骑上,扬长而去.

李白走得看不见踪影了,县官还在那里琢磨这首诗呢.

店家心里知道是“岂有此理”,也装不明白,让县官琢磨去吧!

李白赋李花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天上谪仙人

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记载贞元年间有一个叫陆畅的诗人,为了报答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赠,首句日:「蜀道易,易於履平地.」韦皋大喜,赠罗八百匹.但事实上此句以「易於履平地」喻「蜀道易」,较之太白「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原句,相差甚远!更遑论实际上蜀道著实不易行走.因为其平淡无奇,《蜀道易》全诗未能流传下来,这一句还是靠李绰的记载才得以幸存.

梦笔生花

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名闻天下.又记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但沉酣中所撰写之文章,未曾错误;与人议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论,所以时人称之为醉圣.除了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的有名传说外,天宝遗事亦有记载李白曾於便殿为明皇撰诏诰,时十月大寒,笔冻莫能书写,明皇命妃嫔数十人侍立在旁,各执笔呵之,李白再取笔书写,可见他颇受皇帝宠信.

海上钓鳌客

据说李白曾在年间谒当时宰相,署名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李白回答:[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宰相再问:[以何物为饵?]李白回答:[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果然气势不凡.

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二人诗风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样,但是却结为知心好友.杜甫赠送给李白的诗总计有十四首之多,可见他们二人交情之深厚.李白才气高,作起诗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杜甫却属於苦吟一派,总要斟酌再三,才能定稿.所以传说李白曾写诗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诗辛苦.诗作如下:

沉香亭醉赋《清平调》

天宝初年,正闲居南陵的李白忽然接到了朝廷的徵召文书.原来,由於玉真公主、贺知章等的推荐,连当今皇上李隆基也知道了他的诗名!李白喜出望外,觉得自己大展宏图的时机到了,他高吟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匆匆安顿好一双儿女,便束装进京了.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他.李白「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若悬河,笔不停辍」,玄宗大为叹赏,特命以七宝床赐食,并且亲手为他调羹,对他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道义,何以得此!」其宠遇之厚,世所稀见.从此,李白就待诏翰林院,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为朝廷润色鸿业,点缀太平,偶尔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宫中侍宴时吟诗作赋,佐酒助兴.

李白渐渐地对这种文学侍从的生活感到厌倦,於是经常沉饮酒肆,后来乾脆兴贺知章、汝阳王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结为「八仙」之游,纵酒狂饮,喝醉了就卧於市上酒家,常常害得内侍们四处寻找.杜甫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描述八人不同的醉态,其对李白的描写是:

这一日,李白又醉卧市上,忽觉冷水沃面,睁眼一看,宫中乐师李龟年正手持金花笺站在面前.原来,当时正值牡丹盛开,宫中兴庆池东沉香亭前,玄宗亲命移植的红、紫、浅红、通白四色牡丹也次第开放了.玄宗与杨妃前往赏花,李龟年照例率领著梨园***上前歌唱助兴,谁知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於是便命李龟年持金笺宣赐李白,要他立进《清平调》词三章.李白欣然承旨,尽管醉意未消,还是援笔立就:

三诗皆既咏牡丹,又赞杨妃,却没想到也因这三首诗而得罪了杨贵妃.据说玄宗好几次想给李白封官,还曾经答应给他做中书舍人,皆因杨贵妃的阻挠而作罢.

原来,李白用「可怜飞燕倚新妆」来衬托、赞美杨贵妃的美貌,而以在御前为李白脱靴为耻的高力士却故意在杨贵妃面前歪曲说:「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因为赵飞燕是个出身微贱,得势后又骄纵放荡,最后被废***的女人,虽然贵为汉成帝的皇后,名声实在太差,因此,当杨贵妃知道李白竟把自己比做这样的女子后,十分生气,也就多方阻挠李白的做官机会.不过,对於这段故事,后人多持怀疑的态度.

天宝三载(七四四),李白被赐金放归,结束他的文学侍从生涯.但是那三章《清平调》以及围绕著这三首诗的故事,却一直流传到今天.

捶碎黄鹤楼

历代文人歌咏黄鹤楼的诗篇,最著名的当数唐朝崔颢那首七律《黄鹤楼》.因为有了这首诗,诗仙李白也不得不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所以,在《李太白全集》中,我们是找不到登临黄鹤楼的诗篇的.李白倒写过「捶碎黄鹤楼」的诗句,为此还引起了一场风波.

肃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在长流夜郎的途中遇赦返回,到江夏时遇到当时任南陵县令的故人韦冰,两人对饮叙旧.诗人有满腹心事,於是即席写下了著名的长篇政治抒情诗《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中的「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二句,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李白也因此被目为狂人,有些人还写诗文来讥笑他.为此,李白又写了《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予捶碎黄鹤楼》一诗:在这首诗中,李白用诙谐的笔调向丁十八「陪罪」:你怪我惊动你的「逸兴」,作诗问罪,可是黄鹤楼已经被我捶碎,黄鹤仙人也无处栖止了.好在黄鹤可以上天向玉帝诉告,玉帝会放黄鹤归来,黄鹤楼也会重建起来的.至於我,只有等酒醒了再来陪你同游.

虽有人不信此诗是李白所作,但李白「捶碎黄鹤楼」的故事却已不胫而走.宋代有个和尚曾用此事戏作一偈曰:「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显题诗在上头.」另一个和尚觉得此偈还不足以写出太白风韵,又把后两句改为:「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明代解缙作《吊太白》诗也有「也曾捶碎黄鹤楼,也曾倒却鹦鹉洲」之句,足见此诗影响之大.不过,这些人都只是将这看作李白的风流故事,却很少想到诗人胸中的愤郁,真是李白的不幸!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虽因服气崔颢作品而搁笔,未写出登黄鹤楼的诗,但他心中总觉若有所失.他眺望著江心的鹦鹉洲,心生一念:我何不效学崔颢,也作一首这种格调的诗呢?於是,题为《鹦鹉洲》的七律就这样诞生了:

但这样的诗,显然还无法与《黄鹤楼》相比.直到他到了金陵,登上凤凰台,面对滔滔东流的长江水,有感於六朝的兴废和国运的衰落,才触发灵感,写出那首气象格律皆堪与《黄鹤楼》相匹敌的《登金陵凤凰台》:

这首诗与《黄鹤楼》都称得上是盛唐七律佳作,但因崔作在前,李白拟作在后,后人议论纷纷,崔颢和《黄鹤楼》的名气也就被越抬越高.

其实,崔颢《黄鹤楼》的风格是模仿沈佺期的《龙池篇》.而且,崔颢先已仿效作过一首《雁门胡人歌》.但《龙池篇》和《雁门胡人歌》皆未著称於世,《黄鹤楼》却被后人推为唐人七律压卷,这与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传说不能说没有关系.

李白是饲鸟高手

据史料记载,唐朝大诗人李白还是一位着手于训养禽鸟的高手.

李白20岁左右时,曾一度隐居在四川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他在山中除读书,练剑之外,就是精心驯养一大群禽鸟.他在他后来所作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中说:“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可见他饲养的禽鸟不仅数量惊人,而且他能令禽鸟听从他的号令在他的掌中取食,说明他的驯养禽鸟的技术是相当高超的.当地刺史知道这件事后很感举,曾到山上拜访李白并以李白“身怀道术”为名向朝延举荐了他.可是李白不愿作唐明皇李隆基的御用“法师”,不屑以此为进身之阶,终于没有 *** .

李白喜养禽鸟终生不倦.即使他在政治上失意,到处漂泊之时,也乐此不疲,黄山隐士胡公养有一对白鹇,是由家鸡孵化,从小饲养长大的,十分驯服.李白在青城山时曾养过此鸟,但因此鸟野性较强而没有驯养成功.所以他对胡公的白鹇掩饰不住钟爱之情,表示了君子要夺人所好之意.胡公欣然答应奉送双鹇,但要求“谪仙人”亲笔题诗一首,李白欣喜若狂,马上写了带有序文的《赠黄山胡公求白鹇》王言律诗一首,并在序文中透露了他热衷此道的心情:“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予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于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合宿意,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在诗中他以白鹇与白壁相提并论,以白锦喻白鹇毛色之美,表达出自己得到珍禽后的欣喜之情.

李白对驯养禽鸟的浓厚兴趣,折射出他热爱生命、崇尚自然的积极的人生观.

李白轶事两则

唐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曾在泾县桃花潭受到隐士汪伦的盛情款待,对此李白还留下诗作,写了两首《过汪氏别业》五言古风(见《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三).诗里对主人别墅幽雅,美丽的自然景色,以及主客间酒酣耳热之际的尽情歌舞,都作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致的刻画.

汪伦款留数日,临别赠以厚礼,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抒 *** 怀、脍炙人口的《赠汪伦》,被后人广为传诵,短短四句,充分表述了诗人和汪伦的深情厚意,成为友人相送的绝唱.

但您可知道,李白是被汪伦“骗”到桃花潭去的.

汪伦是什么样的人呢?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泾县志》记载,汪伦是住在桃花潭岸边的隐士,是个不图仕途的知识分子.

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因久慕李白诗名而修书“骗”他来作客,这个趣闻佳话不光是当地老少皆知,在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卷六《补遗》第十一)中也曾有记载:

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这桃花潭绝句即指《赠汪伦》诗.

然李白那豪放的性格中,有时也未免怀有些许妒忌之心.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还,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逗留的日子里,登上屹立于蛇山的黄鹤楼,面对滔滔江水,诗兴,欲题诗于上,猛见崔颢的《黄鹤楼》诗赫然在目: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想题诗的李白,观此诗后不敢题了,遂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但太白对崔颢诗又服又不服,至南京乃作《登金陵凤凰台》,欲与崔颢的《黄鹤楼》较胜负: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台山.此事在《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有载:“李太白负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欲拟之较胜负,乃作《金陵登凤凰台》诗.”在计有功的《唐诗记事·卷二十一》亦载:“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

可是经李白与崔颢一决高下的举动,却愈增崔颢此诗的知名度,被人推崇.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云: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后人的评价也随之而起,生活在宋元之际的方回在《瀛奎律髓》云李诗与崔诗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但清人纪昀却不同意方回之说,直抒己见云:“气魄远逊崔诗,云未易甲乙,误也.”吴昌祺《唐诗解》评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云:“起句失利,岂能比肩《黄鹤》……”

看来李白大可不必与崔颢较劲,有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人处事,何必时时处处争第一呢.

陶渊明的故事:任彭泽令

彭泽是个在藉人口只有2万多人的小县, 这里水网稠密,沼泽湖泊星罗棋布,气温冷热适中 ,土地肥沃,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因此物产丰富,各种繁多,人民的生活也较为安 定.陶渊明来到彭泽任职,开始心里是很满意的,因为这里离家不远,只要从彭泽乘船,仅 二天时间就可抵达上京里附近的内河渡口;按照当时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县令可以拥有 三百亩公田收支的支配权,收入也归县令所有,足以维持家里生活.同时,凭他的才能,治 理一个小小彭泽县,他也是踌躇满志,信心十足的.他憧憬自己到了彭泽县,一定要体恤民 情,爱护人民,尽自己的所能,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当时彭泽县,自从孝武帝太元年间起,由于实行了每个成年男丁收租米五石的口税制以后, 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一般农民的负担大大增加,农民们不愿意更多的拥有土地.一些荒芜 的山林沼泽地也无人愿意开垦,甚至有的农户还将一些贫瘠的土地丢弃,抛荒不种.二是隐 匿人口情况严重,出现了在藉人口远远少于实际人口的怪现象,导致了 *** 税收减少,官府 负担转嫁到了普通农民身上.面临这种情况,陶渊明上任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户口 .?

清查户口在彭泽县已有十几年没有开展过了,原因是前几任的地方官员,有的不深入民间探 *** 情,对其中内情不甚了解,故而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有的是看出了问题,也抓了,但 由于种种干扰而中途夭折.其主要干扰者有两种人,一是财大气粗的大地主,因为有钱,就 用钱贿赂清查的衙役,帮他们隐瞒人口;二是当地的土豪劣绅,或与执法人员胡搅蛮缠,使 其无法清查,或利用家族中有人在洲衙做官,以势压人,使清查人员不敢进行正常工作,只 是象征性的登记完事.例如城北的何泰,有良田数百顷,家中成年奴仆有几百人.因为何泰 的弟弟何隆长期担任寻阳郡的郡丞,是太守的副职,所以历任县令都对何家格外优待,只登 记在藉男丁20名,与实际数字悬殊很大.所以其它大地主也效而仿之,清查人口工作只能半 途而废.而陶渊明在这次清查人口工作中,却是“擒贼先擒王”,敢啃硬骨头,第一下子就 从何家开刀,他通过突然拜会何泰,带领衙役进何府,当场责成何泰管家拿出花名册,逐一 核对,共查出何泰家隐瞒成年男丁200余名,一举震动了全县,仅半个月的时间就清查出被 财主豪绅隐瞒的成年男丁3000多名.初战告捷之后,他又布告周知各地,宣布从次年开始, 每个成年男丁所缴纳的税米由原来的五石减少为三石,县民齐声欢呼,纷纷赞扬新县令的英 明和爱民如子的美德.?

而陶渊明就因为这次清查户口,得罪了寻阳郡丞何隆.何隆为出胸中一口恶气,便设计利用 督邮刘云的手去惩戒一下陶渊明,督邮是郡中的属官,负责具体监察和考核郡中所属各县官 员的政绩,对各县官员的升降任免有着直接的影响.寻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 近,每年冬夏二季,他都要巡视各县,称作行部,而每次行部,都是满载而归.刘云受何隆 之命,依计来到彭泽,他事先没有行文通知,而是突然闯进县衙,以便给陶渊明一个措手不 及.恰在这时,陶渊明正和几个幕僚喝酒闲聊,听说何云驾到,立即撤席出迎,不料刘云却 怒气冲冲,不仅不还礼,还喝斥道:“本官行部来到贵县,你等衣冠不整,形态懒散,是何 道理?目前国家正是多事之秋,你等不思国恩,励精图治,为民造福,反而白日聚众豪饮, 不理政事,朝庭要你等滥官污吏何用?”说罢扬长而去,给了陶渊明一个下马威.刘云走后 ,渊明问众“督邮今日发怒,不知究竟为了何事?”一幕僚答:“督邮一向贪婪,照卑职看 来,他不过是借题发挥,索要贿赂罢了”.渊明听后愤然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 里小人!索要贿赂,他是找错人了”.?

恰在这天的晚上,武昌来人报丧.陶渊明的妹妹不幸突发疾病去世,渊明心中顿时升起了一 种莫名的悲哀.他回想白天所发生的一切,以及官场尔虞我诈的黑暗现状,又进而联想多年 以来自己所追求的归隐田园的愿望始终未能真正实现,不由得使他最终下定了退出官场、归 隐田园的决心,遂即吩咐陶兴到城外找来船只,自己收拾了一下行李,又独自一人踏进了县 衙大门,望着“明镜高悬”的金匾,冷笑了几声,接着将大印放在案桌上,大步走出了县衙 ,向着江边码头走去,乘着溶溶月色,与陶兴乘船回到了上京里.

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各地的地方戏是如何形成的?

1、《十面埋伏》

豫剧***陈素真演出的《十面埋伏》,原名《困乌江》。

主要讲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楚军中信埋伏,彭城失守,羽奋战救出虞姬,兵败乌江,后为张良楚歌吹散八千弟兵, 虞姬也为羽霸业,自刎营中,勉羽逃过江东,整兵复仇。羽想渡江出师以来,百战百胜,谁料今日一败如此,军败妻丧,无颜过江重见父老,遂拔剑自刎。

2、《春秋配》

豫剧《春秋配》是豫剧***陈素真的代表剧目,是豫剧传统剧目。

该剧描写的是李春华与姜秋莲历经坎坷和磨难终成姻缘的感人故事,剧名因取自剧中人物之“春”“秋”二字而得名。

“捡柴”一场最为经典,这也是陈素真花费心血精益求精之作,是一出集唱功、念白及表演于一体的折子戏,展示出古代男女主角,借荒郊拾柴火之际谈情说爱的画面,展现出主人公姜秋莲率真的性格,及敢于大胆追求爱情的勇气。

3、《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挂帅》,为豫剧作品,原名《老征东》或《杨文广夺印》;1954年,经宋词改编,更名《穆桂英挂帅》,由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演出;剧本于1956年出版,收入《戏曲选》第3卷(1959)。

主要剧情为:

杨家将屡次率兵击溃辽军,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佘太君离朝带领全家转回河东,然而忠心耿耿的佘氏太君却心系国家安危,遂派文广、金花进京打探。

此时安王造反,宋王校场选帅。少年气盛的文广、金花在校场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宋王得知杨门之子遂封穆桂英为帅出征。为了国家安危,老年的穆桂英披上旧日的铠甲,满怀豪情又擂响了出征的战鼓。

4、《打金枝》

《打金枝》为豫剧传统剧目。由豫剧刘派创始人刘忠河扮演唐王。

剧情梗概:

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汾阳王郭子仪三子郭暧为妻。时值汾阳王花甲寿辰,子、婿纷纷前往拜寿,惟独升平公主不往,引起议论,郭暧怒而回宫,打了公主。公主哭诉父母,逼求唐皇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皇明事理、大局,并加封郭暧。沈后劝婿责女,小夫妻消除前隙,和好如初。

5、《三哭殿》

《三哭殿》是豫剧著名经典折子戏,又名《贞观家事》、《斩秦英》、《乾坤带》。故事出自《少西唐》。

讲述贞观年间驸马秦怀玉之子秦英,在彩仙(金水)桥钓鱼,适逢太师詹洪纪经过,道锣惊散鱼儿,秦英失手打死太师。西宫詹翠萍哭奏于太宗,银屏公主绑子上殿,长孙后闻讯亦上金殿。

金殿上为父报仇要求斩秦英,银屏公主、长孙后要求释放秦英,三人为此哭闹于金殿之上,太宗杀、放两难,百般劝解,以国事为重,命公主头顶皇封御酒,跪请詹妃宽恕。最后詹妃以国事为重,接酒同意太宗欲放秦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十面埋伏(豫剧剧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秋配(豫剧剧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穆桂英挂帅(豫剧剧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打金枝(豫剧剧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哭殿(豫剧剧目)

江宿原文_翻译及赏析

地方戏流行于一定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的通称。如晋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淮剧、秦腔、河北梆子、川剧、吕剧,是同流行全国的剧种(如京剧)相对的。“地方戏”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指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为那一地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剧形式。一方面,地方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地方戏又具有不同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地方戏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既传承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期待着在时代精神的表现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我国现存地方戏260余种。正是数量庞大、底蕴丰厚、参与者众的地方戏,成就了我国作为戏剧大国的地位和称谓,得到了国家及各地、各级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院2015年7月出台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21条中,直接涉及地方戏的就有4条,包括开展地方剧种普查、建设数据信息系统、实施保护传承工程、加强剧目人才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时过近四年,我们大可以将地方戏在“十二艺节”上的表现,视为“若干政策”实施后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并相信随着“若干政策”的持续施为,地方戏将在中国艺术节上焕发更大的活力,展现更美好的风。

众所周知,地方戏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一方面,地域宽广、民族众多、交通不便和自给自足的社会生活状态,使方言、民俗、文学、艺术等地域文化品种呈现极其多样的面貌;另一方面,经过漫长的大一统时期和普遍的系统性教化,不同的地域文化拥有着大体相同的文化底蕴和基本相通的审美取向。地方戏作为集方言、民俗、民间文学艺术于一身的综合体,正处于上述两个方面之间,并随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在剧目、技艺、演出、市场等各领域不断发生交流、竞争、融合与演变。这个进程曾经十分缓慢,但在上世纪初开始提速,于上世纪中后叶发生巨变。由于现代中国的社会形态由农业乡村为主向工商城市为主转型,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地域差异的迅速消减,使众多地方戏剧种加速了或消亡、或整合的进程。

从总体趋势看,许多地方戏的消逝已无法避免,但从具体情况看,有的是因自身活力耗尽的自然消亡,有的则是经过相互作用后的自然合流,其结果大致是扩大而非缩小了影响。

对前一种情况,应置于“非遗”的构架中加以保护;对后一种现象,则应尊重客观规律,理性看待,乐观其成,顺势而为,不应作过多的干预。必须看到,地方戏绝不仅是属于地方的,更是属于全国的,就像戏曲绝不仅是属于过去的,也是属于现在和未来的。从保护和传承的角度看,地方戏维护其“地方性”固然十分必要,但从弘扬与发展的要求看,地方戏追求其“全国性”更是极其自然的。事实上,从没有不想获得全国性影响的地方戏,只是各剧种的能力、条件、机遇及努力不同所导致的结果不同而已。回顾历史,所有获得过全国性影响的地方戏剧种,都无一例外地发生了原生态淡化、地方性消减的现象。

这在“十二艺节”的地方戏作品中也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存在着。保护绝不等于保守。地方戏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戏”尤其是原创的作品,来把握一个既保有地方性特征,又尽可能体现全国性追求的“度”。

地方戏的“地方”,主要指剧种流行的地域大小,包括专业团体、从业者和观众的数量多少。业内有“大剧种”和“小剧种”之分,其意大略相同。以豫剧和苏剧为例,豫剧流行的省份多达十几个,远至新疆、台湾都有专业的院团;国有和民营剧团总数近2500个,从业人员达10多万人,粗略统计的观众达3000万人,以上数据均为地方戏之冠,不愧“全国第一地方戏”之称。

苏剧发源于苏州,仅流行于吴地,剧团仅1个,从业者不足百人,是真正的“小剧种”。许多剧种彼此影响、互相作用,其中,“大剧种”在拓展影响的过程中,既会挤压当地“小剧种”的生存空间,也会被地域文化所异化而生成新的剧种,比如秦腔发源于陕西,历史悠久,影响巨大,在其向东推进时如植物分蘖般生成了许多属于当地的梆子戏。此次获奖的河北梆子(《李保国》),便是约两百年前秦腔在河北的变种。

朱元璋时期县官叫啥?

《江宿》的作者是明代诗人汤显祖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夜宿秋江十分复杂的心绪。全诗以深邃广阔的意境,形象地写出了秋夜的静幽与清寒。

原文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翻译:

深夜,寂寞的秋江上渔火疏稀,起来看到半轮残月的光辉,映照树林上也很暗微。水面闪动的波光,把水鸟惊醒后,它们又睡宿,冰凉的露水沾湿了萤火虫的翅膀,它们也不起飞。

赏析:

这首诗的构思围绕着一个“光”字。全诗四句,每句都烘托出一种光。

第一句写清秋之夜,江上的点点渔火,给人以清冷宁静的感觉。第二句写一弯残月的迷蒙之光映衬着岸边的树村。是一幅宁静安详的水墨画。

第三句写江中波光流动,时时惊醒宿鸟。这句是以动写静,江水流淌,宿鸟被闪闪烁烁的波光惊醒,不时发出鸣叫声,其中动的因素更增加了静的感觉。

最后一句是以静写动,萤火虫的翅膀被露水打湿而停止飞翔。这种艺术想象仍是以夜空中流萤飞动,留点点光亮为基础的,现在虽然没有流萤,但夜空下流萤闪动着朵朵光亮的印象深深保留在诗人的记忆中。这句话虽事实上反映的是没有流萤,却收到了流萤飞动的效果。渔火、残月、波光、流萤在夜幕里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形成静夜下的一支夜光曲。

诗人用笔灵巧工细到了极点,先引读者进入秋之深夜的江上环境,接着带领读者去体验水鸟、流萤的感觉。在对鸟和虫的感觉中,诗人写出了环境的气温和湿度,写到了宿鸟和流萤,以及残秋的风露。鸟和虫不但起了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而且它们已经和全诗的意境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开阔而深沉,浑厚而尖新,表现着诗人安详、平和、幽深的情感。

这首诗写法纯用白描,妙在挥洒而工细,将明晰(后二句)和模糊(前二句)结合在了一起。形象上统一了月下秋江的大和水乌流萤的小,也统一了鸟和虫的动和静、惊扰和安宁。

注释:

①江宿:宿于江上舟中。

②寂历:寂寞、冷落。

③渔火:夜间渔船上的灯火。

④残月:这里指下弦月。

⑤微:隐约,微弱,这里指残月的清淡光芒。

⑥犹:仍然。

⑦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⑧湿:浸湿。

创作背景:

秋江寂寂,渔船上灯火点点。诗人夜宿江船一觉醒来,一尘不染、安静祥和的夜景便呈现在眼前,诗人想起自身屡遭贬谪,官场黑暗的现状,心绪十分复杂,便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谜底是竹的谜语

明、清时的一县长官以知县为正式官名。

知县,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如当地驻有戍兵,并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著名人物:

汤显祖,明朝著名戏曲作家、文学家.字义仍, 号海若、老士、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住所名玉茗堂.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14岁补县诸生,21岁中举。这时,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26岁时刊印第1部诗集《红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诗集《雍藻》(未传),第 3部诗集名《问棘邮草》。28岁时作第1部《紫箫记》,得到友人的合作,但未完稿,10年后改写为《紫钗记》。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作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批评神宗朱翊钧即位后的朝政,抨击宰辅张居正和申时行,因而被贬广东徐闻任典史。二十年(1592)调任浙江遂昌知县,颇多善政,并有诗作讽刺朝政,关心民间疾苦。《感事》诗直接讽刺皇帝醉心求金开矿而造成弊端:"中涓凿空山河尽,圣主求金日夜劳。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二十六年(1598)弃官归里。家居期间,心情颇矛盾,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只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专事写作。

汤显祖青年时便才华出众, 刚正不阿, 拒绝官府对他的拉拢.万历十一年 (1585 年) 考中进士.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万历十八年 (1590 年) , 因上书《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 被降职.后来又因不附权贵而被罢官.他在戏曲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於格律, 作有《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 (即《牡丹亭》) 《南柯记》《邯郸记》, 作品对封建礼教和当时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暴露和抨击.明清两代有的戏剧作家摹拟他的文词风格被称为"玉茗堂派"或"临川派".汤显祖在我国戏剧史和世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因他与莎士比亚同时所以有"中国的莎翁"之称.

导语:竹子中通外直,是志趣高洁的象征。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竹子的谜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本来就不聪明 竹

二个 竹

南天一柱柱天南 竹 潘培生

笙箫管笛样样有 竹 陈朝阳

写好毛笔字,个个紧相连 竹 汪寿林

一角买到一枝笔 竹

本来就傻 竹 李申孟

两个念珠 竹 王中和

个人得小头 竹 杜心宁

两个出口第一 竹园 陶士正

笋尖抽芽 新竹

个个厂力争上游 竹沥

古田?碎锦格 竹叶

君子之交 淡竹

普渡众生?碎锦格 竹沥

都有报国心 玉竹

十二点后个个到 玉竹

舜崩,二妃啼 斑竹 辞明 网络称谓

重到个旧容颜改 新竹 敖耀寰 台湾地名

篇头篇尾须分清 扁竹 陈士平 花名

一个接一个,个个在劳动 竹竿 生活用物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空竹 玩具

个个留影天安门 竹简

伏苹果?虾须格 竹青 聊斋志异人名

闰腊月?碎锦格 竹青 聊斋志异人名

一年三百六十日?碎锦格 竹青 聊斋志异人名

个个有礼貌 文竹 香烟品牌

楼前隐约幽篁影 竹篓

义愤填膺?碎锦格 爆竹 日用品

笔端表错意,琴上寄芳心 斑竹 青松 网络称谓职务

笔端文字如二王 斑竹 天涯 网络称谓职务

二王个个有文 斑竹 亦乐 网络称谓职务

管中窥豹,鸿爪留影 斑竹 金香玉 网络称谓职务

琼瑶笔端文缠绵 斑竹 残荷 网络称谓职务

书斋琴箫低深沉 斑竹 谜里喇嘛

个个苦在前,享乐在后 竹荪

工人个个要团结 天竹

下笔十分有诗意 毛竹

小钱两个 文竹

杉 竹叶青 酒名

筵前古调清流水 竹叶青 微风 酒名

个个称诰命 竹夫人 用物

离别心思乱,清泪落笺头 竹叶青 残荷 酒名

一个素色,一个红色 白丹竹 运动

七 竹林记 评剧名

幽皇点碧 竹叶青 酒名

娥皇女英泪洒处 斑竹枝 唐词句

琵琶相衬管笛声 丝与竹 赵凤池 三字经一句

泥上偶然留趾爪 淡竹叶 黄耀河 中药

间 削竹简 缪润绂 三字经一句

何可一日无此君 左右修竹 王火山 诗品句

邻家鞭笋过墙来 竹内伸也 金瓯 日本教练

答出前一半,请猜后一半 竹山青青 柯泽金

二女 竹之为瓦 李禧 《黄冈竹楼记》句

个 势如破竹 刘子荫 成语

两个解 势如破竹 吴全勋

价 左右修竹 谢礼让 诗品句

君子之心 胸有成竹 许德润 成语

未出土时先有节 竹内伸也 薛茂章 外国教练

一个这壁,一个那壁 左右修竹 杨锐 千字文一句

东长一个西长一个 左右修竹 张谦君 诗品句

鸳鸯两字不分书 竹之为瓦 陈用尊 《黄冈竹楼记》句

短笛无腔信口吹 风弄竹声 黄景云 西厢记一句

毛竹 竹断意连 书法词语

简历 竹书记年 古代著作

天下个个是豪杰 大竹英雄 外国运动员

一个赛虎场 竹西谜会

二女?虾须格 竹之为瓦

无人不道看花回?虾须格 竹下访华 国际

左一个右一个象什么样子 势如破竹

处处峰峦皆绿化?虾须格 竹山青青 四字**

独坐幽篁里 竹林隐士

九霄云外 竹山青青

九嶷叠翠 竹山青青 四字**

七贤不知何处去 竹林隐士

板桥画意在笔先 胸有成竹

不怕官,只怕管 成竹在胸

个个放心 成竹在胸

个个记心怀 胸有成竹

个个叫孤儿 竹称君子

简史 竹书记年

君子之怀 成竹在胸

落花流水鹿清笃 青梅竹马

绕床弄青梅 竹马之戏

人心节节高 胸有成竹

阮籍目,林逋妻,子猷宠,伯乐顾 青梅竹马

一个这壁,一个那壁 势如破竹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成竹在胸

尧女哭舜 竹,泪痕, **名二

上等篾席 竹青,织成 聊斋志异篇目二

大熊猫无断粮之虞 竹青,叶生 聊斋志异篇目二

山涧水流任悠悠 谷种?新竹

风篁闹处嫁西施 竹喧归浣女 高伯瑜 五言唐诗一句

篱边破箨几茎横 新竹,子长 郜廷伟 地名二

盼下岗后留个影 视目?山竹 韩庆铭 前骊单珠

邻家鞭笋过墙来 新竹,易门 地名二

转眼潇湘已一年 聊目?竹青 高树凯 前骊单珠

正是湘妃泪尽时 竹沥,血竭 郑百川 中药名二

养成寒碧映绿漪 水面,竹叶青 张奕虎 食品

已放笙歌庭院静 曲池,丝竹空 穴位名二

鸡犬过霜桥 点地梅,竹叶 王晓峰 中草药二

笛孔 穴位?丝竹空 万宽兢 前骊单珠

八音齐奏 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一句

寺?卷帘格 潜影,竹,等 **名三

夭 竹,回头一笑, **名二

丫丫 竹叶翻回向天开 郑板桥诗词句

鸡犬过雪桥 新竹,梅,花影 陆滋源 千家诗目三

丫丫 竹枝翻回向天开 马啸天 郑板桥诗句

崩年亦在永安宫 终岁不闻丝竹声 黄景云 七言唐诗句

孟宗泣竹 孝感,天长,新竹 陈振凡 地名三

修篁新绿暂将看 聊目?竹青、叶生 黄树基 前骊双珠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七品芝麻官,爱,竹 **名三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重其事,胸有成竹 成语二

孟宗泣笋 孝子,爱才,竹青,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