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闭关锁国是哪一年-闭关锁国是哪一年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9-16 0
  1. 中国历史:清朝的闭关锁国十五年,是从哪年至哪年?
  2. 清朝末年从哪一年开始世界列强的军队开始踏上中国的土地的?

历史上有很多事,其实在我们眼里可能不是一个时代的事情,却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比如纽交所成立的时间是乾隆十五年;可口可乐成立是在光绪十三年,甚至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的时候我国废除了科举制度。

其实不仅仅是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对比觉得很奇怪,还有一些世界范围的怪事。冰河时期的猛犸象可以说是非常久远了,然而就是在猛犸象还活着的时候,埃及人建造了字塔,这似乎是天方夜谭,但是事实确实如此。

全国经济危机在1929年爆发,与此同时苏联在进行一五***,开始建设强大的工业国。同时两个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的那年,爱因斯坦出生了,听起来似乎就不是一个时代的,却是同时发生的事情,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明朝闭关锁国是哪一年-闭关锁国是哪一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还是我国对比比较鲜明一些,1799年,清朝乾隆帝驾崩,同时华盛顿也去世了。包括大家所熟知的《猫和老鼠》,在1940年播出,这时候的我们正在积极抗战。提到我国的时间节点大家这么惊讶的原因是我们对于其他历史的了解太少,而且当时的时间点我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法向外探索。

所以当我们去深入了解历史,我们会发现世界的奇妙。听起来两个时代的人或事,却巧妙地在同一时间出现,这不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吗。

中国历史:清朝的闭关锁国十五年,是从哪年至哪年?

明朝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郑和下西洋(1405—1433)后,实施海禁,并在北方修建明长城,是明朝锁国的象征。

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

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虽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大大阻碍了中外民众知识交流发展。当时国人对于“知识”的认识还停留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孔孟书的程度,认为“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稳定的,积累的,可以被归纳于某种二次元等级结构之内。

真实情况是“知识”包括产生“知识”的体系是动态的,变化的,自我挑战和调整的,也是需要及时反馈和改革的。

所以任何一个社会制度,如果不能满足理性讨论和言论自由,阻碍了信息的自由流动,那么“知识”就会开始腐化,变质,堕落——也就是说,癌症化的“知识”所产生的臭气,远超过产生的营养。

扩展资料

在明朝人看来,全天下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中国,一个大漠。全天下共有两个国家,一个大明,一个蒙古。全天下只有一组国际关系,那就是明蒙关系。明朝初年,对蒙古实施的是“犁庭扫穴”。所谓犁庭扫穴,就是要把对方的势力连根拨起,彻底扫除。

传说罗马击败迦太基之后,再用海盐把迦太基城的土地全都犁了一遍,令其寸草不生。这个就是典型的犁庭了。但问题是犁庭扫穴只对定居民族有杀伤力,而蒙古以游牧为主,居无定所。所以虽然明军多次攻破、毁灭蒙古王庭的所在地,然而终究不能令其完全屈服。

永乐大帝北伐身之后,明朝改变了策略,开始对蒙古实施贸易禁运。这也就是人们通常理解的“闭关锁国”。蒙古高原物产稀少,盐、铁两样尤其紧缺。可是明朝人的禁运措施十分严格。就连蒙古人想要买一口铁锅都不行,怕你拿去融化了做兵器。

不过明朝人搞制裁也讲究“人性化”。如果确实是拿去炒菜,把锅用坏了。那么只要把旧锅交还,就可以买一口新的,维持“控锅限额”不变即可。事实证明,闭关锁国的战略效果远胜于犁庭扫穴。蒙古经济被搞得奄奄一息,蒙古各部也分崩离析,内乱不止。

把明蒙关系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海禁政策也就容易理解了。在明朝人看来,海外诸国都是一个个“像素”级别的小岛。根本用不着制定任何政策来针对它们。实际上,海禁政策是用来对付海贼的。比如戚继光打击的倭寇,就属于海贼。

《明史》称这些海贼“乘风往来,瞬息千里”,跟游牧骑兵颇有相似之处。而且他们的巢穴孤悬海外,茫茫波涛,犹如大漠,因此极难剿灭。同时他们与蒙古一样,许多物资都有求于明朝。因此,犁庭扫穴既然不行,那么以闭关锁国对之,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百度百科-闭关锁国

清朝末年从哪一年开始世界列强的军队开始踏上中国的土地的?

1、顺治十二年之前,并没有海禁。

2、顺治十二年海禁,顺治十八年颁布迁界令,直至康熙二十三年才开海。这段时间的海禁,主要是为了对抗郑氏的海军。康熙二十三年开海后,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今江苏连云港)四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称为“四口通商”。

3、康熙五十六年部分海禁(禁止与南洋贸易),雍正五年开禁放洋。这段时间的海禁,主要是由于康熙担心米谷的大量出境会造成不良后果。

4、乾隆二十二年(1757),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今江苏连云港)三口,只允许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称为“一口通商”。

5、1842年,《南京条约》,“广厦福宁上”,五口通商。在这之后,清朝的门户就逐渐打开了。

由此可见,清朝全面的闭关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不过话说回来,清朝对出海贸易控制十分严格:

限制外国商人的行为(例如乾隆二十四年颁布的“防夷五事”);

限制中国商民的出海贸易(例如禁止私人出海);

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例如乾隆二十二年起,严禁粮食、五金、书籍的出口);

推行牙行制度和公行制度,垄断对外贸易(例如广州“十三行”)。

1840 年第一次***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始的节点。最初,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手段是发动战争,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1840 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闭关锁国让清朝落后于世界大潮。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获取暴利。虎门销烟这段妇孺皆知的历史,正是出自于此。之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战胜后于 1942 年 8 月与中国签订《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