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柳残花春去也的意思,残花败柳的败怎么写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03 0
  1. 落花流水春去也,几度繁华几度空,静寂无声叹凄清,孤舟沧海,不西东,啥意思
  2. “花落了,春去也,天上人间”是什么意思?
  3. 李煜浪淘沙中"流水落花"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 《寿阳曲·别珠帘秀》赏析

1、“落花流水春去也”是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全诗原文如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败柳残花春去也的意思,残花败柳的败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其原文的意思是: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落花流水春去也,几度繁华几度空,静寂无声叹凄清,孤舟沧海,不西东,啥意思

『全诗原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全诗出处

出自五代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全诗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愉。

一个人不要倚着栏杆远眺,昔日的无限江山已不再是南唐河山;离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过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全诗注释』

潺潺:形容雨声。

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罗衾(音qīn):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音xiǎng)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凭栏:靠着栏杆。

江山:指南唐河山。

『创作背景』

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全诗赏析』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暮春时分,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雨,洒扫着寂寞零落的残春。囚居之人,独自流年,已是无言的况味;落花时节,风雨飘零;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所有春天都会谢幕,有的人聚散随缘,不悲不喜;有的人心境黯淡,落寞惆怅。人世间,没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得失随缘,心无增减。春花凋落,秋月无言,总有人凄凄惨惨。其实,人们所感伤的,还是匆匆来去的人生。春天去了还会再来;年华却是去而无声,永不回来。至于李煜,他心中的滋味更是难言。水流花谢,两处无情,自然会让他悲凉;江山如画,只是曾经,更让他极度痛苦。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此词的结束,也几乎是他生命的结束。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8月15日―***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花落了,春去也,天上人间”是什么意思?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就象水自长流、花自飘落,春天自要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结,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象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及。“天上人间”暗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一说“天上人间”是个偏正短语,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意谓天上的人间,用在这里暗指自己来日无多,“天上人间”便是最后的归宿。

“流水”二句,既与上片“春意”遥相照应,又象征着国亡身俘命运的不可逆转,正是人间天上,永无相会之日。全词从“梦里贪欢”的幻觉,“别易见难”的哀叹,到“流水落花”的象征,吟唱出凄凉绝望的人生悲剧。

李煜浪淘沙中"流水落花"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甄嬛传》是一部备受欢迎的古装剧,是一部以清宫为背景,以皇后妃为核心,讲述升迁、权力与情感的一部作品。其中,甄嬛和果郡王的感情线逐渐升温,但是在第六十集的时候,果郡王却突然因为被误扣押身亡,令甄嬛倍感伤痛。面对这种情况,甄嬛说出了“花落了”这句话,这话有什么含义呢?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这句“花落了”的话实际上是典故。同时,这句话也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在古代文学中,典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经常被用来表达和强调特定的情感。而“花落了”这句话则是基于典故“花落水流红”的结构演变而来。这句话的含义是,花谢了,春天已经过去了,落日余晖也已经消失了,白色的梅花也已经变成红色的樱花。在这个典故中,花的萎谢被赋予了特殊的情感意义,表达了对过去时光、青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忆。

在《甄嬛传》中,果郡王的去世对甄嬛来说是一种非常沉痛的打击,甄嬛失去了重要的人生伴侣,她对果郡王的感情也难以用言语去形容。因此,甄嬛使用典故和古语进行情感表达。她说“花落了”,就是在表达自己对逝去美好时光、未完成的愿望以及未来不可避免的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无奈。甄嬛的这句话也让人们看到了她对青春与爱情的追忆。

除了表达对青春的怀念,甄嬛说“花落了”还有另一个含义,那就是暗示着甄嬛的心境已经陷入低落与悲痛之中。在这个时候,她需要借助典故去表达内心的感受,并且通过这句话来告诉别人自己正在经历痛苦和悲伤。这也让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甄嬛的内心和感情。在这个时代,一个女人的命运非常轻如鸿毛,她需要面对生命中各种挫折和打击,而在这个时候适当地使用典故和古语可以让她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在《甄嬛传》中,甄嬛所使用的这句典故,也让观众反思了一下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失落、沉痛和忧伤。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突然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失去某个重要的人或东西,而这种情感也难以言说,因此,这句简单而珍贵的古语“花落了”在一瞬间成为了一种释放和情感宣泄的方式。

总之,在《甄嬛传》中,甄嬛在果郡王离世后说出了“花落了”这句话,具有极强的情感表达力和情感共鸣性,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了甄嬛的内心和感情。这句话也引发我们对青春、爱情以及生命的思考和反思,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持久的情感价值。

《寿阳曲·别珠帘秀》赏析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落红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变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复返。从前在"天上"过着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等巨大!这种从"天上"降到"人间",亦即由至高无上的皇帝成为被人轻贱的俘虏的生活巨变,对李煜个人来说,是个悲剧,但也正是这样的特殊经历,给李煜的创作带来了活力。一方面,被囚禁、被侮辱的"人间"生活,使他的内心极其痛苦,并得以在创作中极其真实的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感情上的动人力量;另一方面,从帝王到俘虏的生活经历虽然是李煜所特有的,但经历生活的巨变却是一般人也常有的,这就使得那些虽然没有李煜那样独特经历的人,也能受到感染,从而使作品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导语:《寿阳曲·别珠帘秀》是一支送别曲,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寿阳曲·别珠帘秀》赏析,欢迎阅读学习!

才欢悦,早间别②,痛煞煞好难割舍。

画船儿载将春去也③,空留下半江明月④。

注释

珠帘秀 :元代名伶。

②早间别:很快就分别。

③载将春去也:意思是说她乘的.船把聚会的快乐也一同带了去。

④“空留下”句:意思说所思念之人走后他只能同半江明月作伴。

译文

刚还在一起高兴地***,很快就分别了,让我难以割舍。她乘的船把聚会的快乐也一同带了去,留下我只能同半江明月作伴。

赏析

这是一支送别曲。作者与珠帘秀虽是短暂相聚却是感情弥笃,在她要到别处去时,他前往送行依依不舍。他觉得今后只有半江明月与己为伴,实在凄清难耐。这里用“半江”显示出作者的体物之细腻,也加强了人不团圆的悲凉感。这里虽不乏当时文人追逐声色的因子,但那感情的真挚与深厚,却绝非是纨绔子弟之流所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