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将封侯的董卓为东汉忠臣?_董卓是什么侯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04 0
  1. 董卓被暴尸街头,众人无不拍手称快,蔡文姬的父亲为何却哭了?
  2. 护送汉献帝东归,策划衣带诏的董承是不是忠臣呢?

公元189年,汉朝各阶级矛盾重重,江山岌岌可危。汉灵帝是个地道的昏君,大汉的江山被他败得也差不多了,朝廷之上风云涌动,各派势力都在潜伏,而正在这个时候,昏庸的汉灵帝驾崩了。汉灵帝活着的最大的作用是压制各派势力,各派势力虽蠢蠢欲动,但却不敢真动。汉灵帝一死,汉少帝刘辩年纪太小,各派势力终于露出獠牙,开始争权夺利,皇族、士族、外戚、宦官等势力代表纷纷粉墨登场。为对抗汉灵帝生前扶持的十常侍,外戚与士族相勾结,当时还是太后兄长的何进和士族的代表袁绍就写信邀请董卓进京助力。

对于董卓来讲,这既是一次机遇,也蕴含着极大的风险。

游戏中的董卓

拜将封侯的董卓为东汉忠臣?_董卓是什么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说董卓

董卓,生年不详,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黄巾起义后,董卓曾经接替卢植统帅大军去剿灭黄巾军,但战事并不利。

中平二年(185年),凉州发生叛乱,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以?讨伐宦官?为名,进犯三辅。董卓官拜中郎将前往平叛,立下战功。汉灵帝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董卓带了五千人向并州出发,但停留在河东郡就不走了,董卓是想观察雒阳局势。就是在这个时候董卓收到了何进和袁绍的信,机会终于来了

游戏中的董卓

入京之后的董卓

董卓入京了,凭着手中的5000人马成功控制局势,后吞并丁原及其他割据势力的兵马,再靠武力压制朝中百官,把持朝政,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董卓是残暴的,他奸*嫔妃,残杀百宫,对于不服自己的人,都会举起屠刀,放纵西凉军队烧杀抢掠,劫掠富户,搜刮财物,奸*妇女。于是,天下诸侯结盟讨伐董卓的戏上演了。

在天下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的时候,董卓打算放弃雒阳,临走之前他挖了汉朝皇室陵墓,**钱财,最后火烧雒阳,一走了之。

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有心刺董,他说服了董卓的义子吕布,把董卓杀死。董卓的势力瞬间瓦解,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中的董卓

如果董卓当一名忠臣呢?

在此不妨发挥一下我们的想象力,如果董卓做一个忠臣,好好治理雒阳、辅佐天子,或者董卓以雒阳为根基,是否可以争夺天下呢?

仔细分析一下,董卓好好治理雒阳是不大可能的,而他如此残暴,也有他自身的原因。

1.地位。董卓是名武将,汉朝是个以文治国的朝代,武将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当时经常轮为文臣愚弄的对象,何进袁绍招董卓进京也不过是想利用董卓而已,如果董卓老实听话,何进和袁绍利用完之后最终也只会给董卓升点,再打发他回西凉,绝对不会让董卓留在京城。何进和袁绍没想到的是,董卓不傻子,更不是何进和袁绍手中的棋子。

董卓被暴尸街头,众人无不拍手称快,蔡文姬的父亲为何却哭了?

屯兵河东以后,整个陇西便成了董卓的势力范围,他不仅掌握强大的武装力量,是地方军阀豪强,而且还是朝廷命官、边陲重臣。凭借强大的实力,极度膨胀的野心促使董卓开始着手设计问鼎中央***的具体步骤。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四月,汉灵帝刘宏在嘉德宫驾崩,少帝刘辩继位。由于刘辩年幼不晓事,暂时由何太后临朝主政,皇权更加衰微。宦官和外戚为了取得控制皇权的特殊权力,斗争日趋激烈。双方不惜***用一切手段,相互排挤,殊死斗争。

深知朝廷派系之争的董卓得知灵帝驾崩的消息后,心中窃喜,他密切注视朝廷各派动向,随时准备相应措施,见机行事。

不久,在河东伺机而动的董卓便收到大将军何进的密令。何进是少帝的舅舅,代表外戚势力。灵帝死后,他与司隶校尉袁绍共同谋计诛杀张让,遭到何太后的反对。于是,何进便诱董卓以好处,以圣旨名义召他立即进京讨伐张让,并以此来胁迫何太后。董卓接到圣旨后,大喜过望,立即召集人马,连日引军进京,并按何进的意思,上书少帝,要求“逐君侧之恶”,“收让军,以清奸秽”。

可是,董卓却万万没有想到,在他还没来得及赶到洛阳之前,何进就在争斗中被张让等人杀死。

这时,虎贲中郎将袁术也在洛阳统兵,听到何进被杀的消息后,便放火烧毁了南宫,并追杀张让等人。张让和中常侍段硅慌忙劫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半夜出逃至黄河渡口小平津(今河南省巩县西南)。行进中的董卓远远望见京城一片火海,知道情况有变,打听到少帝在北芒,董卓又急忙率兵前往。少帝被蜂拥而至的大军吓得惊慌失措,泪流满面。董卓威风凛凛,大摇大摆地走上前去参见少帝,并且向他询问事变经过。少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倒是站立一旁的陈留王刘协主动上前向董卓讲述了整个事变的经过,叙述毫不含糊,条理清楚。当时,刘协只有9岁,比少帝还小整整5岁。董卓大为欢喜,认为刘协要比刘辩强得多,而且又因他是董太后亲自抚养的,于是,便有了罢黜刘辩、拥立刘协的最初念头。

董卓把少帝奉迎至皇宫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干预整个东汉中央***。

长期统兵打仗的董卓深深体会到:要想征服百官,控制朝廷,必须先得掌握强大的军事后盾。初到洛阳时,董卓部属的兵力不超过3千人,为了一开始就给洛阳造成一种强烈的军事威慑影响,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荡荡开进洛阳,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俨然千军万马源源不断。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阳人们,都被董卓如此强大的实力所吓倒,不敢有丝毫越轨行为。

虽然***象能暂时迷惑人,但终会被人识破。董卓此举当然只能是权宜之计,稍稍调整后,他便开始***取实际行动,以扩充兵力,收揽兵权。

大将军何进被张让伏杀后,他的部曲将领吴匡对何进的弟弟何苗(时任车骑将军)怨恨很深,认为何苗存心不肯与何进合作,而且还怀疑他与张让勾结,共同对付何进。吴匡念何进平日对自己有恩,发誓要杀死何苗,替何进报仇。他发动手下士兵,告诉他们说:“是车骑将军何苗勾结张让杀死了大将军,我们一定要替大将军报仇!”于是,便联合董卓的弟弟董敏,共同攻杀何苗。何苗死后,董卓坐收渔翁之利,不费一兵一卒收编了何进、何苗的部队。

控制中央***,掌握洛阳卫戊军队的兵权极为重要,董卓便具体部署,派心腹大将吕布杀掉执金吾,接收全部京城防卫部队。从此,董卓不仅控制大量常规部队,而且还掌握着洛阳的直属部队,完全具备了左右朝政的军事基础。这为他的野心进一步膨胀增加了相当分量的筹码。

当时,鲍信就对董卓军事势力的膨胀有较清醒的觉察和认识,他曾对袁绍说:“董卓拥有强兵,素有野心,如果现在不想办法除掉他,今后必将受其牵制。如今董卓军队人员混杂,军心不稳,组织不严,正可趁早除掉。”可是袁绍因惧怕董卓,优柔寡断,未***取行动。

有了强大的军事后盾,董卓便有恃无恐,为所欲为。首先他迫使朝廷免除司空刘弘的职务,自己取而代之。接着,为了进一步独揽中央***,董卓决定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废除少帝,另立新皇帝

在一次会议上,董卓肆无忌惮地说:“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庙,没有资格担任天下的君主。为了国家和汉室江山着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在场官员大多慑于董卓的*威,对他独断专行、随心所欲的行为敢怒不敢言。只有尚书卢植当面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少帝只是年纪幼小,行为品性根本就不能与太甲和昌邑王相提并论。董卓大怒,没想到卢植如此不敬,胆敢当众反对自己,便立即命令士兵将他推出斩首,幸亏侍中蔡邕极力劝阻,卢植才免于一死。之后,董卓废掉少帝,将他贬为弘农王;另立陈留王刘协,即为汉献帝。

废立皇帝之后,董卓又对何太后看不顺眼,认为她有碍自己在朝廷上下自由行动和树立威信。于是,董卓又大会群臣,向大臣们数落太后所谓的罪行,说她如何如何逼迫婆母永乐皇太后(灵帝刘宏的母亲),以致皇太后忧虑而死。这种违背婆媳常理、不讲孝顺礼节的教法,应当受到严厉惩处。之后,董卓便责令何太后迁居永安宫,不久,董卓又借故杀死少帝刘辩,毒死何太后。

通过对中央***最高阶层人员的更换和处理,整个东汉***几乎完全受制于董卓:皇帝的废立、朝臣的任免、重大政策的制定,都由董卓说了算。此时,野心极度膨胀的董卓,已经目空一切。

改立献帝之后,董卓将自己升迁为太尉,成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事和前将军事务,后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董卓虽然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但实际上却远远超越皇帝,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己加官进爵后,董卓还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员。他首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越礼配备家令和家臣,地位与***公主相当。同时,董卓又拜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雩侯,另外还封自己年幼的孙女为谓阳君。更有甚者,“卓侍妾怀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皇帝,董卓不顾朝臣反对,胁迫献帝将都城从洛阳西迁至长安。董卓还无视礼制和皇威,在自己的封地修筑了与长安城墙规模相当的坞堡,高厚达七丈,明目张胆地用“万岁坞”来命名,并规定,任何官员经过他的封地时,都必须下马,恭恭敬敬地对他行大礼。

初到洛阳时,董卓手下虽然也集结了一批心腹亲信,但是,要在庞大的中央官僚体系中纵横捭阖,单靠这些人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当时朝中许多有一定势力和影响的官僚,根本就不服董卓。对此,董卓在玩弄权术的过程中,暗中培养爪牙,广为收罗亲信,用拉拢、诱惑、排挤等手段打击和陷害一切于己不利的势力和集团。封侯后,董卓极力拉拢司徒黄琬,司空杨彪,抬举和扶植已被贬斥的陈蕃、窦武等人。董卓不光全部恢复陈蕃等人以前的爵位,还擢升他们的子孙,以使他们世世代代为己所用。但实际上士人几乎没有人被董卓所收买的。

据史载,董卓利用手***权,重新提升和任用大批党人,如吏部尚书周铋、侍中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颥、司空伍处士等。不仅如此,只要是与以上人员有关的党锢之徒,董卓都把他们拔为列卿,一时之间,“幽滞之士,多所显拔”。当朝大文学家蔡邕也曾被董卓拉拢和征召。

当初,议郎蔡邕因直言上书皇帝而被放逐朔方,后来遇赦返回乡里。当地官吏王智原来与蔡邕有私怨,便弹劾蔡邕有诽滂***的言论,蔡邕又被迫离家逃命,浪迹江湖,历时十二年。董卓对蔡邕的盛名和才气早有所闻,便特别征召他进京任官,蔡邕不想再涉及政治,婉言拒绝。董卓便威胁蔡邕:“如不听命,我将诛杀你们全族。”蔡邕恐惧,只好回到洛阳。董卓大喜,任命他为祭酒,十分敬重蔡邕,后来又不断升迁他的官职。史书载,蔡邕三天之内,历遍“三台”,官至宫廷随从官。

董卓除了在中央各部布置亲己势力外,还通过任命太守、刺史等手段安插地方爪牙。这样,董卓通过层层安置耳目,基本上已经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主要政治力量,只要是不满他的官员稍有动作,他便毫不留情地予以彻底铲除,杀鸡骇猴,威慑朝野。

董卓观察到手握实权的袁绍和曹操对己不利,必须尽早除掉。

早在废立皇帝之前,董卓就想利用袁绍来支持他,可是遭到袁绍的极力反对。一次,袁绍说:“东西两汉王朝恩德布满四海,万民拥戴,国豢民安。今皇上年纪虽小,但并没有恶行传布天下。你如果要罢黜皇上,改立新帝,恐怕没有人赞同你的意见。”董卓听后,凶相毕露,持剑怒叱袁绍说:“我是有意看重你,没想到你如此不识抬举,今天不杀掉你,今后总是祸害!”袁绍也手按剑柄,针锋相对,董卓不敢轻举妄动。当夜,袁绍就逃奔勃海郡避难。因为袁绍是世家,董卓也不敢追究。

董卓军进驻洛阳时,曹操也在京城,而且手中掌握有一定兵权。董卓在扩充兵力、统收兵权的过程中,也曾想通过诱之以利来吃掉曹操。但曹操识破董卓的阴谋,拒绝与他合作,不辞而别,逃离洛阳。

卫尉张温曾担任太尉,素来对董卓飞扬跋扈、野蛮残忍的行为极为不满。董卓也视张温为眼中钉,为了除掉这一心头大患,董卓便在朝中散布谣言,诬蔑张温与袁术长期勾结,对抗朝廷。不久,便以“莫须有”的罪名,笞杀张温。

在董卓的*威逼迫和阴谋陷害下,他的竞争对手和朝中许多忠义之臣,不是被逼迫出逃,就是被铲除消灭。董卓恣意玩弄权术,滥杀无辜,引起广大官员和人们的强烈愤慨和反对。

董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协众,睚眦之隙必扳,人不自保”。率军初次进兵洛阳时,见城中富足贵族府第连绵,家家殷实,金帛财产无数,便放纵手下士兵,实行所谓“收牢”运动。这些士兵到处***放火,奸*妇女,劫掠物资,把整个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

控制中央***后,董卓残忍不仁的恶性更加膨胀,经常派遣手下士兵四处劫掠,残暴百姓。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二月,董卓部属的羌兵在阳城抢劫正在乡社***的老百姓。士兵们杀死全部男子,凶残地割下他们的头颅,血淋淋地并排在车辕上,令人触目惊心。此外,他们还趁机掳走大批妇女和大量财物。回到洛阳后,他的手下将领把头颅集中起来加以焚烧,而把妇女和财物赏赐给士兵,却对外人宣称是战胜敌人所得。

一次,朝中许多官员被董卓邀请去赴宴。官员们都莫名其妙,不知董卓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宴会上,董卓兴致高昂,招呼大家不要顾忌,畅怀痛饮。酒过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地对在场的人说:“为了给大家助酒兴,我将为各位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请欣赏!”说完,击掌示意,狂笑不已。顿时,整个宴席变成了肃杀的刑场。董卓把诱降俘虏的几百名北方反叛者押到会场正中央,先命令士兵剪掉他们的舌头,然后有的人被斩断手脚,有的人被挖掉眼睛。其手段之残忍,令所有在场官员和士兵惨不忍睹,许多宾客手中的筷子都被吓得抖落在地。董卓却若无其事,仍然狂饮自如,脸上还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色。

另有一次,董卓把俘虏来的数百名起义士兵先用布条缠绑全身,头朝下倒立,然后浇上油膏,点火活活将他们烧死,可谓残忍至极。

迁都长安时,为了防止官员和人民逃回故都洛阳,董卓将整个洛阳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等大批建筑物全部焚火烧毁。昔日兴盛繁华的洛阳城,瞬时之间变成一片废墟,凄凉惨景令人顿首痛惜。

为了攫取财富,董卓还派吕布洗劫***陵墓和公卿坟冢,尽收珍宝。

整个洛阳城狼藉不堪,在董卓肆意践踏破坏下,已是千疮百孔,满目疮夷。曹操对此悲愤不已,他写了一首诗《薤露行》,予以讥讽:

贼臣持国柄,杀主死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董卓掌权后,国家制度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其中,他颁布的法律刑罚尤为混乱无度,不成体统:对普通老百姓往往实施严刑酷法,而对亲信家族,则违法不究,一切都取决于董卓个人的意志。《魏书》记载:董卓专门指派司隶校尉刘器登记所谓“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的臣民,凡是册上有名者,都应处死,财产没收。不久,整个社会便民怨沸腾,冤狱遍地。

为了自己聚敛巨额财富,董卓大量毁坏通行的五铢钱,还下令将所有的铜人、铜钟和铜马打破,重新铸成小钱。粗制滥造的小钱不仅重量比五铢钱轻,而且没有纹章,钱的边缘也没有轮廓,不耐磨损。小钱的流通直接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猛涨。据史书记载,当时买一石谷大概要花数万钱。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活陷于极度痛苦之中。董卓却利用搜括来的钱财,整日歌舞升平,寻欢作乐,生活荒*无度。

董卓的倒行逆施终于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与反抗。许多有志之士出于对国家危亡的考虑,长期与董卓进行不屈斗争,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和动摇了董卓的地位和基础。

起初,议郎盖勋与左将军皇甫嵩秘密商议,准备共同讨伐董卓,只是后来由于皇甫嵩被征调,杨勋势单力薄,才就此罢休。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冀州刺史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南阳太守张咨和袁绍等10余人都纷纷起兵反对董卓,从此便开始掀起了大规模持续反抗董卓的斗争浪潮。

不久,长沙太守孙坚率领豫州各郡军队征讨董卓,在梁地(今汝州梁县西南)被董卓部将徐荣打败,联合孙坚反董卓的颍州太守李旻也被生擒。

接着,河内太守王匡又屯兵河阳津(今河南省孟县西部的黄河渡口),准备进攻董卓。不料老谋深算的董卓早有觉察,先派疑兵向王匡挑战,而暗中却派精锐部队从小平津渡河北上,绕道偷袭王匡所部。王匡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孙坚重新收拢流散部属,进驻梁县,准备再度讨伐董卓。董卓派胡轸、吕布迎击孙坚。由于胡、吕二人心存芥蒂,不能相处,还没交战,士兵就涣散逃离。孙坚趁机出击,胡轸、吕布大败而逃。董卓见势不妙,不得不派部将李傕向孙坚求和。孙坚不理,继续进攻距洛阳只有九十里的大谷。董卓被迫率军出战,被孙坚击败,退驻渑池。孙坚乘胜追击,遇吕布,大败吕布后,出兵函谷关,分兵两路,直取新安和渑池。

此时,山东诸路豪杰也纷纷揭竿而起,共同起兵声讨董卓。被多方义军逼得无路可走的董卓决定迁都长安,以避锋芒,在与百官的会议中,董卓提出此事,司徒杨彪顾虑百姓生计,坚决反对,太尉黄琬也附议杨彪,董卓愤怒不已,经司空荀爽调解才消去怒气,董卓最终还是决定迁都。但是,征讨董卓的斗争并没因迁都长安而有丝毫松懈,而是更加风起云涌。这时,董卓已成了众矢之的

越骑校尉伍孚对董卓的倒行逆施十分痛恨,发誓要亲手杀死董卓。一天,伍孚身藏佩刀,前来拜见董卓。交谈完毕后,伍孚便告辞离去。董卓起身出门相送,用手轻轻拍着伍孚的后背,表现出极其亲切的样子。伍孚瞅准机会,猛地抽出佩刀向董卓刺去。由于***心切,用力过猛,失手没刺中要害。董卓大惊,慌忙奋力反击,并急呼侍卫出手相救,这才脱离危险。伍孚在与侍卫斗争过程中,由于寡不敌众,被乱剑刺死。事后,董卓大骂伍孚包藏祸心,不讲仁义。

当时,天下老百姓为了表达对董卓的痛恨,到处传唱《千里草》的歌谣,希望他尽快死去。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与董卓的亲信吕布共同密谋诛杀董卓。之前,王允先后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执金吾士孙瑞等人多次商议诛杀董卓的事情。

王允与士孙瑞、杨瓒借登台拜神为名,又一次秘密商量废除董卓的事宜。士孙瑞说:“自从去年年底以来,太阳不照,*雨不断已达六十多天,我们应该让这种不利国家和老百姓的时期尽快结束。现在,时机大好,我们正可趁天下沸腾之际,主动***取措施,消灭罪魁祸首!”士孙瑞意在提醒王允可借天时地利人和之机除掉董卓。王允同意士孙瑞的意见,可是考虑到董卓平时戒备森严,而且他本人武力过人,如果不***取周密措施,恐怕不易得手。于是,王允便物色了董卓的亲信吕布作内应。

吕布年青勇猛,武力超群。起初董卓对他深为喜爱和信任,收他为义子,并提拔他担任骑都尉。后来,董卓又迁吕布为中郎将,封他为都亭侯。董卓把吕布当作自己的贴身侍卫。不管董卓走到哪里,吕布总是形影不离,负责保护董卓的生命安全。

一次,吕布不小心得罪了董卓,董卓大怒,随手抽出刀戟向吕布掷去,幸亏吕布眼疾手快,才得以幸免。当时,吕布并没直接顶撞董卓,而是立即向他谢罪道歉,董卓便不再追究,以后也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是,吕布却从此心怀私恨,吕布又与董卓的婢女私通,心中十分不安。王允把诛杀董卓的***告诉吕布,并要求他充当内应。起初,吕布不同意,他说:“奈何(我和他)如同父子一样!”王允开导说:“你姓吕,他姓董,又不是骨肉亲情。况且董卓现在是***得而诛之的国贼,你难道还认他作父亲吗?他向你掷刀戟的时候,把你当儿子看待吗?”在王允的敦促下,吕布最终答应了。

一切准备就绪,正好逢上皇帝大病初愈,朝中文武大臣都***于未央殿,恭贺天子龙体康复。吕布借此机会,事先安排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亲兵,换上卫士的装束隐蔽在宫殿侧门的两边。董卓刚到侧门,便遭到李肃等人的突袭。董卓大骇,慌忙向吕布呼救。吕布正襟危坐,大声道:“我们是奏诏讨杀乱臣贼子,你死有余辜!”绝望中的董卓虽然奋力反抗,但已无济于事,当场被杀,并诛连三族。

董卓被杀后,满朝文武和所有士兵都高呼万岁!长安老百姓高兴得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国贼被诛。 据说董卓死后,被暴尸东市,守尸吏把点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脐眼中,点起天灯。因为董卓肥胖脂厚,“光明达曙,如是积日”。董卓死后,凉州军余部由李傕、郭汜等人率领, 一个月后,长安被凉州军攻破。

护送汉献帝东归,策划衣带诏的董承是不是忠臣呢?

蔡文姬的父亲指的就是东汉末年大儒蔡邕。蔡邕本身就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教育处如此优秀的才女蔡文姬就可以看得出,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可是这样的一位文学家是如何跟董卓联系起来的呢?

董卓慧眼识人才,将蔡邕强行拉入朝中为官。董卓做事是十分霸道的,当年袁绍将他引入,准备解决十常侍的危害时,没想到人家来了就不肯走了。董卓来了京城,自封丞相、太师,俨然成为了东汉朝廷的最高***。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其实就是他改立的。蔡邕的才能是闻名海内外的,董卓掌权以后,便要求蔡邕入朝为官。

可是蔡邕以有病为理由想要推辞,董卓才不吃这一套,有病来朝廷里治疗,不然他就要灭人家三族。蔡邕无奈之下,只好到了董卓这里。久而久之,蔡邕也就成了董卓的亲信,董卓甚至给蔡邕拜将封侯。蔡邕在董卓这里确实做的不错,深受董卓信任和赏识,也正是在蔡邕的建议下,董卓没有接受尚父的尊号。

蔡邕虽然有大才,可是一直都是流浪江湖,董卓其实是他的恩人。自古文人都比较清高,蔡邕显然就是这其中的一个。他与当时的官场有些格格不入,所以得罪了一些朝中官员。在这种情况下,蔡邕只能选择浪迹江湖。也就是在他浪迹江湖的十二年中,蔡文姬遭到了匈奴人的俘虏,所以说蔡邕在那个时候可谓是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初平元年,拜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董卓宾客部典议欲尊卓比太公,称尚父。卓谋之于邕,邕曰:?太公辅周,受命剪商,故特为其号。今明公威德,诚为巍巍,然比之尚父,愚意以为未可宜须并东平定,车驾还反旧京,然后议之。?卓从其言。---《后汉书》

本身自己也是朝廷的***,所以也没有人身自由。可是等到董卓上台以后,不希望放过任何一个人才,蔡邕这才进入到了朝堂之中。而且后来官位越做越高,甚至被封为高阳乡侯,这可是货真价实的汉朝侯爵。所以董卓是蔡邕的恩人,是提拔他的那个人,在董卓被杀了以后,蔡邕当然非常难过,这是情有可原的。

王允设计***董卓,蔡邕为之落泪。王允对东汉来说,也算是忠臣,他看董卓嚣张跋扈,完全不把皇帝和东汉老臣放在眼里,所以便使出了连环计,杀掉了董卓。王允在杀掉董卓以后,声势达到了巅峰,大家都认为他是拯救东汉最大的功臣,所以个个都以他马首是瞻。人手里一旦有了权力,便开始嘚瑟了。他严厉斥责那些曾经依附于董卓的大臣,其实他自己原来也依附于董卓。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后汉书》

这个时候蔡邕恰好撞在了枪口之上,蔡邕跟王允聊天的时候,说起了董卓,居然声泪俱下,似乎显得十分伤心。这一点让王允非常不高兴,他将蔡邕抓了起来,交给了廷尉治罪。蔡邕知道自己在劫难逃,所以希望能够砍断自己的双腿来抵偿死罪,因为他还想写史书。

甚至很多人认为,只有蔡邕才有资格写好东汉的史书。可惜王允并没有因此放过蔡邕,因为王允他跟董卓是一党的,所以被王允以乱党的名义杀掉。

曹操跟蔡邕是忘年交,帮助去世的蔡邕将蔡文姬救回来。曹操早在年轻的时候,就跟蔡邕交好。两个人都是大文豪,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可是后来乱世到来,曹操也离开了洛阳,蔡邕也沦落到浪迹江湖。等到曹操重新一统北方的时候,蔡邕此刻已经不在人世很久了。曹操想起了蔡邕有一个女儿蔡文姬,是非常有才的才女,可是被匈奴掳走了。

为了表示自己对这位好友的尊重与怀念,曹操不惜花重金将蔡文姬从匈奴那边赎了回来,据说当时蔡文姬已经在匈奴生了两个孩子。回来以后的蔡文姬,被曹操嫁给了普通人,但是蔡文姬本人却不普通,因为她的记忆力特别好,能够记住很多当年自己读过的书。

而且这些书都是蔡邕当年珍藏的,在落难的时候已经遗失了,在世上算是孤本。所以蔡文姬将自己记住的这些孤本都默写了下来,让曹操叹为观止。而且蔡文姬本人常常出入曹操的宫殿,有传闻两人之间的关系很不一般。

总结:蔡邕知恩图报却被当成乱贼,东汉历史上少了一位天才。按照当时人的反应来看,蔡邕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因为他被杀的时候,很多人都在为他求情,被杀以后,海内外都在为他哭泣,甚至有些地方还画了他的画像供奉起来,可见蔡邕在民间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大家之所以如此尊敬蔡邕,主要是因为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可能当时他已经在书写东汉的历史,犹如当年的司马迁一般。可惜因为他知恩图报的心,遭到了王允的记恨,所以惨遭***。我们现在觉得东汉历史十分无趣,而且资料十分稀少,可能就是因为少了蔡邕这位大才子的神笔吧。

东汉末期董承这个人物是影响天下走势的一个人,毕竟是他一直保护着汉献帝东归洛阳,也是间接帮助了曹操迎接天子到许都,曹操集团也迎来了快速扩张阶段。而董承在演义中,那也是忠臣形象,他护佑汉献帝东归,也策划了衣带诏***,表面上看他是一个汉室忠臣,希望让汉献帝掌握实权,不过历史上的董承,可能更像一个投机者。

首先,董承的身份略有特殊,严格来说他是外戚,他是汉灵帝母亲董太后侄子,后来是汉献帝嫔妃董贵人之父,了解两汉的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在西汉武帝之后,外戚辅政的现象是相当常见的,而这也就导致了外戚干政的局面在汉朝尤为严重。

开启三国乱局的恰恰是外戚大将军何进,所以说董承是不是也有些想法呢?我个人认为可能是有的。

因为在董卓乱政时期,他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曲,不知他是合适加入到董卓一派中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说他是忠诚于汉室的忠臣,那么他完全没必要等到汉献帝时才有所表现。

董卓做事已经多么猖狂了?擅自废立皇帝,并且毒杀了弘农王刘辩,刘辩也成为了东汉唯一一个被废掉的皇帝,所以说董卓所为已经是令人发指了,可是在诛杀董卓的时候,董承并未有参与***的记载,他在那段时间是没做过什么值得记载的事情的。

后来就是李傕郭汜在关中大战,董承等人护送汉献帝东归了,过程中还遭受了李傕的追击,其中有一件事值得一提。

《后汉书.后纪》帝寻而东归,李傕、郭汜等追败乘舆于曹阳,帝乃潜夜度河走,六宫皆步行出营。后手持缣数匹,董承使符节令孙徽以刃胁夺之,杀傍侍者,血溅后衣。

《后汉书.董卓传》承、奉等夜乃潜议过河,使李乐先度具舟舡,举火为应。帝步出营,临河欲济,岸高十余丈,乃以绢缒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