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卧不离准则是什么意思_坐卧不离造句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05 0
  1. ( ) ( )不离
  2. 行走坐卧吃的礼仪是什么
  3. 圆方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

大愿法师:行住坐卧皆是禅,我们应该如何在当中修行?

发表时间:2017-06-17 来源:禅文化网

通过在日常生活之中对于身体姿势四威仪的禅修,能够体验到一切行法、一切有为法都只是五蕴,只是因缘的相续生灭,那么对它们就没有爱、见、无明——没有贪爱执,没有对自己见解的执著,断无明。没有任何的执著就能够解脱自在。

坐卧不离准则是什么意思_坐卧不离造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节录自大愿法师《大念处经学记》

四威仪(行住坐卧——了知身体姿势)

我们在生活之中都离不开这四种基本姿势,行、住、坐、卧,在这里面就可以成就阿罗汉道,就可以成就解脱。但是对于初学者要减少修站禅和卧禅,因为站禅一直站在那里面,站立的姿势会让你很快地身体僵硬、沉重,然后就产生极大的苦受,你要修是修不下去的,会干扰修行,所以要少修。卧禅也要少修,大家要知道南传的卧禅跟药师法的睡光明法是不同的。睡光明法修的话当然很善巧,因为他就在睡眠里面修。但是这个卧禅你是要一直保持清醒觉知的,如果初学者你就学卧禅的话,你还没开始修你就睡着了。吃完早饭睡,睡了醒了吃午饭,吃了午饭又睡,一天到晚都是睡了,这个是不可以的,这样修的话你会越来越懈怠和懒惰。所以它容易引发睡意,这个卧姿的话,难以保持觉知,要少修。

怎样通过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之中来修,然后达到解脱呢?比如说我们修行禅,行禅怎么修呢?我们看底下***:

复次,诸比丘!比丘行走时,了知:『我正在行走。』站立时,了知:『我正在站立。』坐着时,了知:『我正在坐着。』躺卧时,了知:『我正在躺卧。』无论何种姿势,皆如实了知。

这样来修行禅。有些人就慢慢地慢吞吞地,然后一直心里面念,我抬起左腿然后放下,然后又抬起右腿,这样是行禅吗?不是啦。行禅不是这样的,你这样修的话,当然能够让你心静下来,但是这个不是行禅,不是真正的行禅,只能说是行禅的前行准备。事实上你要真正修行禅,你要先稍微在你经常要经行的道路,要站在那个起点先培育一下定力。

比如说你先修安般念,或者你修四界差别观,到能够见到色聚,见到色聚就见到辨识色法了。你能够辨识色法了,然后就分析它们,分析它们最后的究竟色法不过是地水火风,见到地水火风四界的十二种特相;然后才起步,慢慢走,这样是开始修行禅;然后观照,在行走的时候这个心会产生很多的心生色法。比如说,你迈步之前,你一定心里起个念头,我要行走,要抬左腿。你这念头一起,就会生起很多色法,这个叫心生色法,然后才会指挥你抬腿迈腿。所以要观照,因为“要行走”这一个念头,就产生了很多心生色法;同时也要观照,因为“要行走”这一念,这个起心动念就生起了很多的心路过程。心路过程里面包含了一个意门转向心和七个速行心,这个意门转向心有十二个名法,每一个速行心法里面有三十多个名法,这样地来修才是真正地修行禅了。不是说:啊,我正在行走,了知我正在行走,心里面念一下,就是想行禅了。不是这样的。

眼下大家可能听不很懂,不奇怪。如果你没有系统学过四界差别观,你都不晓得在说什么,也不会懂得它到底怎么修。但是你学下来就好了,学下来你就知道怎样去修,怎样去修四界差别观。我们特别强调,安般念和四界差别观对初学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你把这一个意门转向心里面的十二个名法,把七个速行心,每个速行心里面的三十多个名法,全部都能够辨识清楚了,你这个时候就真正地没有我相了,真正地没有我执了,不是口说,而是现证。知道这些名法不过是四种名蕴的集聚,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的集聚而已。一切带动和被带动的色法是色蕴,那些所有的名法是识蕴,在行禅之中能够观照五蕴,就是真正地能够在行禅。如果我们真正地能够在行禅之中来观照五蕴,就证得了名色分别智,再来观照五蕴的生灭因缘。

如是,他安住于身,随观内身;或安住于身,随观外身;或安住于身,随观内外身。他安住于身,随观生法;或安住于身,随观灭法;或安住于身,随观生灭法。

前面我们讲了行禅,站禅、坐禅、卧禅都是那样地修。然后还要进一步要观照,观内外、观生灭。观内是观自己五蕴身心、观外是观他人的五蕴身心;然后交替地来观内外,这样就把一切微细执都断掉了。把对于其他人的那种肉体的贪执,微细的也都破除了,一切行法、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苦、无我。然后还要观生、观灭、观生灭。

观照五蕴的因缘,生起这个五蕴的因缘也是无常的、苦的、无我的,就能够去除我想,就能够断我执,达到解脱。

在行禅之中,要观照五蕴证得名色分别智以后,还要观照五蕴生起的因缘,它灭的因缘。首先是用缘起第五法来观照五蕴身心的远的因缘。我们由于前世的烦恼轮和业轮;烦恼轮有三支也就是无明、爱、取这三支烦恼轮。业轮有两支就是行和业有这个两支。因为烦恼轮引生业轮,因为业轮,所以我们就招感到了今生的果报五蕴的生起。这样就是***里面所讲的“他安住于身,随观身法”的具体的实修的方法。

然后观照,由于无明、爱、取、行、业有,这五种因完全地坏灭,所以涅槃的时候五蕴完全坏灭,这是观照因缘灭,也就是***上所讲的“或安住于身,随观灭法”的具体的实修的方法。

然后再来“或安住于身,随观生灭法”,就是观照因缘生灭之后,还要观照刹那生灭。烦恼轮、业轮的五种因一生起即坏灭,即生即灭;当下的果报五蕴也是一生起立即坏灭,即生即灭;因此是无常、苦、无我的,这样地来修观禅。

底下就是讲修四威仪的成果:

或他建立起『唯有身』的正念,如此建立正念,只为了更高的智慧与正念。他无所依而住,不执著五取蕴世间任何事物。

比丘如是安住于身,随观身体。

通过在日常生活之中对于身体姿势四威仪的禅修,能够体验到一切行法、一切有为法都只是五蕴,只是因缘的相续生灭,那么对它们就没有爱、见、无明——没有贪爱执,没有对自己见解的执著,断无明。没有任何的执著就能够解脱自在。这样对于身体四威仪的禅修就是变成观禅,观禅就能够成就解脱法门,让我们成圣道。

我们为什么要来禅修呢?为什么要来参加禅文化大学堂呢?因为禅修能够帮助我们成就自在快乐的心。

有一些人拥有用之不尽的财富,可以随心所欲地购买物品,但是买不到幸福。

有一些人拥有炙手可热的权力,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他人,但是他对自己的烦恼却束手无策。

那么禅修者拥有自由自在的心。怎么拥有?用前面我们讲的方法,你观一切行法、一切有为法,通过辨识色法、辨识名法,就真正地证到一切都不过是五蕴的集聚。而这个五蕴怎么生呢?怎么灭呢?都能知道。这样我们的心就没有任何的执著,没有任何的挂碍,真正的成就自由自在的心。

那么面对任何境界的时候,都能够随遇而安,都能够快乐无忧,法喜禅悦无限。所以这样的生活你选择哪一种呢?你是追逐能够用之不尽的财富吗?还是追逐炙手可热的权力呢?或者还是希望成就自由自在的心呢?

尤其是对于那些修行功夫很纯熟的禅修者,他不是一定要在座上,在坐姿这个时候,才能够成就,才能够修禅,才能够修观禅。他在一切姿势之中都能够成就观禅的智慧,都能够证圣道,都能够进入禅那。

比如说舍利弗尊者和须菩提尊者就是很好的例子了。舍利弗尊者是灭尽定的精通者。我们去那烂陀寺的时候我们就看到舍利弗的大舍利塔,是非常有加持力的,那个也是舍利弗尊者出生的地方,尊者就在那个地方附近的村庄里面出生。舍利弗尊者是灭尽定的精通者。南传佛教寺院是不生火做饭的,比丘们每天都要托钵。舍利弗尊者每天出去托钵的时候,他在每一家门口都是先迅速地入灭尽定,然后从定中出来再接受供养。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他是精通于慈心禅、慈心观。他在每一家门口来接受供养之前,总是先入慈心禅,然后从慈心禅出来,再来接受供养。大家要知道,这个止和观,你不可以混在一起修,混在一起修是很难成就的,你要修观禅,你要先从定出来,再来修观禅。

你看两位尊者就给我们示现了一种榜样。因为两位尊者都希望布施供养者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益,最殊胜的利益。所以他们都是从定中出再来受供,先修定然后从定出来,再来受供。那样的话,超胜的善业、无量的善业都会在施主的心路过程之中产生。所以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之中都能够成就禅那,都能够修观禅、开智慧、证无我。

( ) ( )不离

注音 ㄗㄨㄛˋ ㄨㄛˋ ㄅㄨˋ ㄋㄧㄥˊ

拼音 zuò wò bù níng

释义 同“坐卧不安”。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各事冗杂,亦难尽述,因此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简体字 坐卧不宁

常用程度 常用

感 *** 彩 贬义

相似词 坐卧不安、坐立不安、如坐针毡

相反词 镇定自若、悠然自得、平心静气

英语翻译 be unable to sit down or sleep at ease <feel restless; be on tenterhooks>

教育部成语典

注音 ㄗㄨㄛˋ ㄨㄛˋ ㄅㄨˋ ㄋㄧㄥˊ

拼音 zuò wò bù níng

成语解释 义参「坐立不安」。见「坐立不安」条。

成语典故 此处所列为「坐立不安」之典源,提供参考。※《周书.卷四七.艺术列传.姚僧垣》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1>,喘息奔急2>,坐卧不安。或有劝其服决命大散者,其家疑未能决,乃问僧垣。僧垣曰:「意谓此患不与大散相当。若欲自服,不烦赐问。」因而委去。其子殷勤拜请曰:「多时抑屈,今日始来。竟不可治,意实未尽。」僧垣知其可差,即为处方,劝使急服,便即气通。更服一剂,诸患悉愈。〔注解〕(1)水肿:因液体在身体的细胞组织中发生异常的积聚现象,而引起全身或局部的肿胀症状。通常发生于心脏病、肾脏病患者。(2)喘息奔急:呼吸急促。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坐立不安」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坐立不安」指是一个人情绪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这个成语可能出自于北周姚僧垣的故事。姚僧垣精通医术。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原先就有气喘的疾病,加上身体水肿,导致呼吸急促,以致焦急、烦躁,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有人劝他服用决命大散,可是他的家人犹豫不决,于是去请教僧垣。僧垣不赞成服用决命大散,并直言如果想自行服用,就不要来问。说完就想弃之而去。但是在贺兰隆的儿子再三恳求,僧垣开了处方,贺兰隆服用两剂,病就全好了。后来「坐立不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出现「坐立不安」的书证如《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关)公退,寻思去计,坐立不安。」

近义成语

反义成语

相关汉字成语:坐 卧 不 宁 相关汉字解释:坐 卧 不 宁

行走坐卧吃的礼仪是什么

不即不离、形影不离、寸步不离、坐卧不离、故步不离。

1、不即不离

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jí bù lí,意思是指对别人的关系或态度有距离,既不太亲近,又不太疏远。

出自:唐·罽宾《圆觉经》卷上。

原文: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译文:既不太亲近,又不太疏远,无拘无束的。

2、形影不离

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íng yǐng bù lí,意思是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

原文:青县农家**,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

译文:青县的一个农家**,性格轻佻,总是跟随丈夫,经常在一起。

3、寸步不离

汉语成语,拼音为cùn bù bù lí,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出自: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原文: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译文:夫妻感情好,总在一起。

4、故步不离

读音gù bù bù lí,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出处: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

原文: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译文:做学问的人总是执着着自己一时的见解,因此没有进步,这就是故步自封罢了。

5、坐卧不离?

zuò wò bù lí,作谓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等指时刻相随。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八回:

原文:琼英从小聪明,百伶百俐,料道在此不能脱生,又举目无亲,见倪氏爱他,便对倪氏说,因此安氏得与琼英坐卧不离。

译文:琼英从小聪明伶俐,知道自己此生也就这样了,有没有什么亲人,倪氏对他好,也就喜欢倪氏,之后二人亲密无间了。

圆方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

坐姿

坐姿是一种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工作劳动姿势,也是一种主要的休息姿势,更是人们在社交、***中的主要身体姿势。良好的坐姿不仅有利于健康,而且能塑造沉着、稳重、文雅、端庄的个人形象。

1、标准坐姿要领

1) 精神饱满,表情自然,目光平视前方或注视交谈对象。

2) 身体端正舒展,重心垂直向下或稍向前倾,腰背挺直,臀部占坐椅面的2/3。

3) 双膝并拢或微微分开,双脚并齐。

4) 两手可自然放于腿上或椅子的扶手上。

除基本坐姿以外,由于双腿位置的改变,也可形成多种优美的坐姿,如双腿平行斜放,两脚前后相掖,或两脚呈小八字形等,都能给人舒适优雅的感觉。如要架腿,最好后于别人交叠双腿,,女子一般不架腿。无论哪种坐姿,都必须保证腰背挺直,女性还要特别注意使双膝并拢。

2、入座、离座要领

1) 从椅子后面入座。如果椅子左右两侧都空着,应从左侧走到椅前。

2) 不论从哪个方向入座,都应在离椅前半步远的位置立定,右脚轻向后撤半步,用小腿靠椅,以确定位置。

3) 女性着裙装入座时,应用双手将后片向前拢一下,以显得娴雅端庄。

4) 坐下时,身体重心徐徐垂直落下,臀部接触椅面要轻,避免发出声响。

5) 坐下之后,双脚并齐,双腿并拢。

走姿

行走是人的基本动作之一,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行走姿态的好坏可反映人的内心境界和文化素养的高下,能够展现出一个人的风度、风***和韵味。

1、标准走姿要领

1) 走姿是站姿的延续动作,行走时,必须保持站姿中除手和脚以外的各种要领。

2) 走路使用腰力,身体重心宜稍向前倾。

3) 跨步均匀,步幅约一只脚到一只半脚。

4) 迈步时,两腿间距离要小。女性穿裙子或旗袍时要走成一条直线,使裙子或旗袍的下摆与脚的动作协调,呈现优美的韵律感;穿裤装时,宜走成两条平行的直线。

5) 出脚和落脚时,脚尖脚跟应与前进方向近乎一条直线,避免“内八字”或“外八字”。

6) 两手前后自然协调摆动,手臂与身体的夹角一般在10°~15°,由大臂带动小臂摆动,肘关节只可微曲。

7) 上下楼梯,应保持上体正直,脚步轻盈平稳,尽量少用眼睛看楼梯,最好不要手扶栏杆。1)行走***训练

A、摆臂。人直立,保持基本站姿。在距离小腹两拳处确定一个点,两手呈半握拳状,斜前方均向此点摆动,由大臂带动小臂。

B、展膝。保持基本站姿,左脚跟起踵,脚尖不离地面,左脚跟落下时,右脚跟同时起踵,两***替进行,脚跟提起的腿屈膝,另一条腿膝部内侧用力绷直。做此动作时,两膝靠拢,内侧摩擦运动。

C、平衡。行走时,在头上放个小垫子或本子书本,用左右手轮流扶住,在能够掌握平衡之后,再放下手进行练习,注意保持物品不掉下来。通过训练,使背脊、脖子竖直,上半身不随便摇晃。

2)迈步分解动作练习

A、保持基本站姿,双手叉腰,左腿擦地前点地,与右脚相距一个脚长,右腿直腿蹬地,髋关节迅速前移重心,成右后点地,然后换方向练习。

B、保持基本站姿,两臂体侧自然下垂。左腿前点地时,右臂移至小腹前的指定点位置,左臂向后斜摆,右腿蹬地,重心前移成右后点地时,手臂位置不变,然后换方向练习。

3)行走连续动作训练

A、左腿屈膝,向上抬起,提腿向正前方迈出,脚跟先落地,经脚心、前脚掌至全脚落地,同时右脚后跟向上慢慢垫起,身体重心移向左腿。

B、换右腿屈膝,经过与左腿膝盖内侧摩擦向上抬起,勾脚迈出,脚跟先着地,落在左脚前方,两脚间相隔一脚距离。

C、迈左腿时,右臂在前;迈右腿时,左臂在前。

D、将以上动作连贯运用,反复练习。

皇天,圆象,天上,皇天,天宇,玉宇,空际,上苍,苍天 旻天,天幕,天穹,苍穹,穹苍,苍旻,苍昊,太清 太虚,大圜。

中华文化信仰体系的一个核心,狭义仅指与地相对的天;广泛意义上的天,即道、太一、大自然、天然宇宙。天有神格化、人格化的概念,指最高之神,称为皇天、昊天、***大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

1、圆方

读音:yuán fāng。

解释: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以“圆方”代称天地。

引证: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翻译: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坐卧不离准则,坚持德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