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市民文学,欧洲市民文学的特点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06 0
  1. 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有个成就?
  2. 急求!!!欧洲古典吟游诗人的诗歌!!!
  3. 欧洲《列那狐的故事》中的列那狐是一只什么的狐狸
  4. 有关中世纪的作品
  5. 列那狐的故事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6. 德国著名作家有哪些?

中世纪(Middle Ages)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欧洲市民文学,欧洲市民文学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一直到公元9世纪,绝大多数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学者都按照圣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处于历史的第六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即《圣经》在“启示录”里预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一个被历史学家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个词,是由十四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者彼特拉克所发明的。他周游欧洲重新发掘和出版经典的拉丁和希腊著作,志在重新恢复罗马古典的拉丁语言、艺术和文化,对自公元四一零年罗马沦陷以来的变化与所发生的,认为不值得研究。人文主义者看历史并不按奥古斯丁的宗教术语,而是按社会(学)的术语,即通过古典文化、文学和艺术来看待历史;所以人文主义者把这900年古典文化上发展的停滞时期称为“黑暗的时期”。

彼特拉克把欧洲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人文主义者也相信,总有一天罗马帝国会再次兴起,重新恢复古典文化的纯洁性。14世纪末与15世纪初,人文主义者们认为一个现代时期(Modern Age)已经开始了,所以从逻辑上来讲,一个“中世纪”已经形成了。

因此,自人文主义者起,历史学家们对“黑暗的时期”和“中世纪”也多持负面观点。在16世纪与17世纪时***教新***的宗教改革中,新***也把天主教的***写进这段历史中。针对新***的指责,天主教的改革者们也给出了一幅与“黑暗的时期”相反的图画:一个社会与宗教和谐的时期,一点也不黑暗。而对“黑暗时期”,许多现代的负面观念是来自于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康德和伏尔泰的作品中。

19世纪初, 浪漫主义运动转变了这种对“黑暗的时期”负面观念一边倒的趋势。它给出了一幅祥和的图画:社会和环境的和谐,扎根于大自然的生活;同时也回应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以理性完全超越感性的作法,以及由正在兴起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浪漫主义者对待“黑暗时期”的观点,仍可以在今天的一些庆祝那个时期文化活动与节日中,通过所展示出来的风俗与发生的历史***中看到。

风俗画 浪漫主义运动后的19世纪下半叶,考古学取的了很大的进展,许多不为以前的学者所知的历史文献与文物被挖掘和整理出来。而1939年发现的公元625年左右的萨顿骺(Sutton Hoo)宝窟,以及中世纪研究的著名学者查理哈斯金(Charles H. Haskins)的研究发现,使得“黑暗时期”看上去不再是一个合适的词汇。20世纪中叶以后,在英语国家中的专业学者文献里,“黑暗时期”这个词渐渐地消失。

查理哈斯金写道:“历史的连续性排除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这两个紧接着的历史时期之间有巨大差别的可能性,现代研究表明,中世纪不是曾经被认为的那么黑,也不是那么停滞;文艺复兴不是那么亮丽,也不是那么突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之前,有一个类似的运动,即便它不是那么广传。

所以,原来的“中世纪黑暗时期”现被改为专指公元410年(或455年)到公元754年(或800年)这段欧洲历史。

1.混战 (神圣罗马帝国 法国 英国 北欧海盗 )

2.混乱 如英法百年战争前英王是法国的臣子

3.教权与皇权的斗争与协调

4.***教与***教之争 如攻破君士坦丁堡,十字军东征

5.黑死病的不断侵袭

《堂吉诃德》

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是从公元476年奴隶制的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直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为止。这是欧洲封建社会形成(公元5-11世纪)、兴盛(公元12-15世纪)和衰落(公元15-17世纪)时期。但在欧洲文学史上,中世纪文学指的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兴盛时期的文学,因为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也就是资本主义产生时期,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此时产生的人文主义文学,已经属于资产阶级近代文学的范畴。

在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里,思想文化领域由***教神学统治一切。恩格斯指出:“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宗教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中的词句在法庭上具有法律效力。***教会鼓吹神权至上,宣扬禁欲主义,推行蒙昧主义,否定世俗生活,排斥异教文化,妄图以神学说教美化封建统治,使广大人民忍受剥削压迫而不加反抗。中世纪欧洲文学大多打上神学烙印。它主要有下列4种类型。

一、 教会文学

教会文学是直接为***教神学服务的文学。其基本内容是讴歌上帝的英明伟大,赞美圣徒的高尚德行。其中,***故事和神秘剧一般以《圣经》为题材,描写耶稣的出生、传教、受难、升天和复活等事迹,宣扬上帝万能,反叛上帝必受惩罚。圣徒传和奇迹剧歌颂笃信***、清心寡欲、一生赎罪而创造奇迹的圣徒高僧,美化殉教、献身、追求死后幸福的来世思想。其他如道德剧、赞美诗等也都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艺术上,教会文学大多***用神秘、梦幻和象征、寓意手法,渲染浪漫奇迹色彩。

二、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反映世俗封建贵族中最低一个阶层——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和道德准则的文学。它的主要内容是写骑士为了维护宗教、君主的利益以及同贵妇人之间的“典雅爱情”,不惜冒险行侠、驱妖除魔、出生入死。骑士文学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之分。

骑士抒情诗主要流行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一带,故又名普罗旺斯抒情诗。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骑士******用荒诞不经的冒险故事形式,赞美忠于国王,锄强扶弱,为捍卫宗教、荣誉或爱情而献身的骑士精神。按照题材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古代希腊罗马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廷系统三类,其中以不列颠岛凯尔特族领袖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传说最为典型。在《朗斯洛,或坐囚车的骑士》、《特里斯丹和绮瑟》等骑士***中,把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写成威武有力、英勇善战、降妖除魔、保护妇女的盖世英雄,叙写亚瑟王的诞生、武功和阵亡,以及他手下以朗斯洛为代表的圆桌骑士为探寻盛过耶稣鲜血的酒杯——圣杯的冒险经历。艺术上,骑士***既有荒诞不经、神秘色彩浓厚、歪曲现实的缺陷,也有想像丰富,情节引人,注意人物心理刻画等优点,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颇有影响。

三、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原先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由教会神职人员用文字写定。早期英雄史诗大多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生活,歌颂部落英雄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事迹。其中,英国的《贝奥武甫》,讴歌为民杀死水妖、除灭火龙而牺牲的部落英雄贝奥武甫;芬兰的《卡列瓦拉》(又译《英雄国》),以能制造夺取“三宝”(谷物、盐和金币)的神磨为中心主线,赞颂智慧超群、勇夺“三宝”、为民造福的部落英雄万奈摩宁和伊尔玛利能。约在公元6、7世纪,北欧出现了神话和英雄史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冰岛的《埃达》与《萨迦》。欧洲早期英雄史诗因产生较早,带有较多的神话色彩,但在用文字写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打上***教的烙印,如《贝奥武甫》中把水妖格伦德尔说成是出卖耶稣的叛徒该隐的后代等。

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的产物。史诗的主人公都是体现忠君、爱国、护教思想的英雄形象。中期英雄史诗的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古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

《罗兰之歌》(1080?)是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英雄史诗。它叙写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取得决定性胜利,所剩顽敌马西里为免于灭亡,遣使求和。查理大帝派去谈判的使臣甘尼仑,贪生怕死,被敌人收买。当查理率领大军回国时,马西里以10万大军袭击掩***军撤退的罗兰部队。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大将罗兰浴血奋战,壮烈牺牲。查理闻讯赶来,消灭敌军,处死叛徒甘尼仑。

史诗着重歌颂罗兰的英雄气概,赞美他对国家、对君王的忠贞,对***教信仰的虔诚。在遭到敌人大军的包围,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关头,他仍然无畏地驰骋沙场,奋勇杀敌。当他身负重伤,力尽倒地时,仍艰难地将宝剑和号角放在背后,面向西班牙,表示至死不忘卫国抗敌;又将右手伸向上天,表示甘愿为护教流尽最后一滴血。史诗对王权的象征——查理大帝也极尽讴歌之能事:讲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讲他深谋远虑,坚持正义;讲他对内能镇压诸侯叛乱,对外能击败入侵之敌,建立统一强大的国家。这正符合中世纪社会从割据状态走向统一的历史潮流。

《罗兰之歌》在艺术上巧用夸张、渲染手法。罗兰吹号角求援时因用力过度而口喷鲜血,胀裂了太阳穴而死去;把历史上远征西班牙时只有36岁的查理,写成已有200岁的“长须雪白”、“容颜威严有神”的理想君主。这些手法有助于突出罗兰的刚强性格和查理的威严形象。

史诗还使用教会文学中常用的神秘梦幻、上帝显灵、天使下凡等手法。尽管这是***教神学迷信思想的烙印,但用得好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例如上天让太阳停止不动,使查理能在白天乘胜歼灭一支敌军,这一奇迹正好表现了查理和广大士兵渴望消灭敌人,为罗兰复仇、为国雪耻的心情。

《熙德之歌》(1140?)是一部反映西班牙人民反抗***人侵略的英雄史诗,着重讴歌英雄人物熙德英勇善战、忠君爱国、对敌狠对友亲的崇高品德。史诗主要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熙德沙场血战和个人家庭的坎坷经历,很少用其他史诗常见的神秘梦幻手法。《伊戈尔远征记》(1185-1187)谴责罗斯国内王公们的内讧引起外族的入侵,赞美勇士伊戈尔。史诗具有浓郁的抒彩,语言上***用民歌手法,对后代俄罗斯文学有深远影响。《尼伯龙根之歌》(1200?)用公元5世纪日耳曼民族大迁移时代的传说,反映12世纪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意识。它歌颂勇武过人、心怀坦荡、急公好义的理想英雄西格夫里特,谴责阴险狠毒、图财害命的封建朝臣的典型哈根。艺术风格上接近早期英雄史诗。

四、城市文学

城市文学又名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新兴市民阶级思想情趣的文学。它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讽刺封建贵族和宗教僧侣的专横、贪婪、愚蠢和伪善,表现市民的聪明才智和进取精神,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艺术风格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城市文学体裁众多,有韵文故事、市民抒情诗、市民戏剧和长篇叙事诗等,其中以法国的长篇叙事诗《列那狐的故事》成就最为突出。它***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象征市民的列那狐同象征封建贵族的伊桑格兰狼之间的冲突,反映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态、弱肉强食和矛盾斗争。对列那狐反抗大动物、欺负小动物的两重性格,作品也作了有力的揭示。此外,长诗《玫瑰***》在城市文学中也颇有声

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有个成就?

欧洲中世纪是宗教文学、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的时代,城市文学也有一定地位。

宗教文学指欧洲中世纪***教会控制文化时期的文学作品。宗旨是布道,普及宗教教义,作者以教士为主,也有少数民间诗人。中世纪欧洲宗教文学作品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其中以《圣经》为代表,圣奥古斯汀的《忏悔录》也很重要。法国文学仅有的最古老的几部文献中,有两部是宗教文学作品,一是880年前后产生于法国皮卡第地区阿芒修道院的29行诗歌《圣女欧拉丽赞歌》,一是1040年左右产生的表彰主教列瑞殉道事迹的240行诗歌《圣徒列瑞行传》。

英雄史诗的代表作品较多,反映氏族生活,歌颂部落英雄的有英国的《贝奥武甫》和冰岛的《萨迦》、《埃达》,后两者取材于北欧神话;另一类史诗虽然也以歌颂英雄为主,但原始神祇逐渐消失,封建君臣、主仆关系和骑士制度的痕迹显现,英雄们往往为了维护***教而与异***斗争,其代表作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古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其中《罗兰之歌》地位最高。

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两大体裁。骑士抒情诗的产生和中心是法国南方的普罗旺斯,所以又俗称“普罗旺斯抒情诗”,讴歌骑士之爱是其最普遍的主题,也是其最突出的特色,骑士抒情诗描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情,最著名的是法国南方普罗旺斯行吟诗人写的《破晓歌》,德国瓦尔特的《菩提树下》,瑞士哈特曼·封·奥埃的《埃雷克》和《伊万因》也很经典。骑士***的中心在法国北部,是一种长篇叙事诗歌,一般长约数千行,也有逾万行的,最常见的是八音节诗体,每两行押一韵。题材或取自古希腊罗马故事,或取自亚瑟王的故事,或取自拜占庭的历史传说,由此可分为三类:即古代系,不列颠系和拜占庭系。古代系作品一般是根据拉丁文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故事改写而成,著名的作品有朗贝尔和亚历山大合写的《亚历山大***》、勃诺阿·德·圣摩尔的《特洛亚***》,以及佚名的《泰伯***》、《艾内亚斯的故事》等。这些作品往往是把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改写成为中世纪的封建骑士,人物性格也就自然地打上了中古骑士爱情观和荣誉观的烙印。不列颠系作品最为典型,该系中有一个贯串人物,即亚瑟王,法国诗人克雷缔安·德·特洛亚是不列颠系的代表作家,代表作为《圣杯***》,特洛亚的《郎斯洛或坐囚车的骑士》、《伊万,或带狮子的骑士》和《特里斯丹和绮瑟》也很重要。拜占庭系故事诗是用多少与拜占庭历史和传说有关的故事写成的。其主要作品大都是典雅爱情故事诗的变种,具有悲喜剧的性质,往往是叙述两青年相爱遭到亲属反对,最终又达到“圆满”结局,代表作有《奥卡森与尼柯莱特》和《弗洛阿和白朗希芙勒》。

城市文学也称为市民文学,主要作品是《列那狐的故事》。

关于欧洲中世纪文学,可以参看刘建军所著的《欧洲中世纪文学论稿》一书。

急求!!!欧洲古典吟游诗人的诗歌!!!

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毫无疑问见证着羸弱中古世纪文学的发展,它们不仅为我们描述了在那个贫瘠黑暗的时代里一幅幅生活画面,更重某种方面解释了时代和它的精神:诸侯割据时代里的忠诚,冷兵器时代里的勇敢,对爱情的忠贞以及小市民们的自得其乐,它同时也代表着欧洲那一段艰苦岁月里的闪光,后来随着文艺复兴,逐渐地式微了。

欧洲《列那狐的故事》中的列那狐是一只什么的狐狸

罗兰之歌 亚瑟王故事诗 特里斯当和绮瑟

列那狐的故事 玫瑰***

中世纪法国文学基本上都是韵文,是便于行吟诗人传诵的口头文学。按类型分有宗教文学、英雄史诗(武功歌)、宫廷文学、骑士文学、经院文学、市民文学等;按体裁分则有诗歌、戏剧、编年史和韵文故事。法兰西民族具有热情浪漫的天性,加上法国骑士制度最为发达等社会原因和位于南欧地中海滨的地理条件,使法国的中世纪文学几乎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就,例如英雄史诗《罗兰之歌》、骑士故事诗中的《亚瑟王故事诗》与《特里斯当和绮瑟》、市民文学中《列那狐的故事》和《玫瑰***》等等。市民抒情诗的代表有吕特博夫和弗朗索瓦·维庸Francois Villon,作为联系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纽带,则有法国最早的两个诗歌流派:修辞学派和里昂派。

演变进程

[编辑本段]

最早的形态

公元5世纪末,在今天法国的土地上,已经出现法兰克人的王朝。但是以法兰西命名的独立王国,则从公元 9世纪中叶开始。“法兰西王国”是指法兰克人的王国。法兰西王国的建立标志着法国民族统一体的形成,同时也标志着民族语言,即罗曼语的形成。作为现代法语的前身的罗曼语,是拉丁语和当地方言融合而成的民间语言,称为“通俗拉丁语”。最早的法国文学作品是用罗曼语创作的。

法国文学史上通常以公元 842年的《斯特拉斯堡盟约》作为法国文学起源的第一个标志。这份文献只是当时法兰克王秃头查理和日耳曼王路易订立攻守同盟的条文,内容与文学无关。由于盟誓全文要由在场的法兰西将士齐声朗读,所以不用当时的官方语言拉丁语,只能用民间语言罗曼语写下来。于是这一文献不但成为法兰西语言史上的第一件珍贵资料,而且也被认为法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10世纪和11世纪,在法国文学史上除几篇《圣徒行述》外,没有留下重要的纪录。这类圣徒小传都是用韵文写成。例如11世纪的《圣阿莱克西行述》包括 265行诗。当时在民间口头流传的作品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宗教题材的口头文学被纪录下来。这是由于当时只有教会掌握文化,只有神职人员才有条件把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学经过他们的选择和润饰而纪录下来。

中世纪 中世纪文学是法国文学史的第一章。法国通史上所谓中世纪,指公元842到1515年,也就是从《斯特拉斯堡盟约》算起,到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登基为止。文学史上的中世纪大致也是这样划分的。

最早的法国文献《斯特拉斯堡盟约》

中世纪长达五、六百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法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从 9世纪到11世纪是封建制度从产生到成熟的阶段。12世纪是封建制度鼎盛时代。从13世纪开始,一个新的社会阶级——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和发展。它是资产阶级的前身,它和封建势力的关系是相互对立又互相利用,因为当时代表封建等级制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势力,在市民阶级的合作下,才逐渐改变了封建割据的局面。

中世纪的法国社会存在着封建与反封建两大势力的矛盾和冲突。在封建势力一边,有两种因素:封建贵族与***教教会。在反封建的一边,也有两种因素:农民与市民阶级。在文学上,这种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反映为多种风格、多种体裁的作品的蓬勃发展。在封建阶级上升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曾经歌颂封建主的武功,宣扬为祖国献身的爱国主义。流行于11世纪的《罗兰之歌》的主题思想就是在这种基础上产生的。

《罗兰之歌》歌颂查理大帝的武功和他麾下骑士们的忠勇,奋战而死的罗兰就是这类骑士的典型形像,《罗兰之歌》是一篇史诗,它具备了古代史诗的基本因素,那就是讴歌武士的勋业和真诚的爱情。罗兰的未婚妻一听说罗兰战死沙场,立即昏厥倒地,这就是爱情的表现。

武功歌是流行于11世纪法国的一种口头文学。《罗兰之歌》是当时流行的武功歌中的代表作。到了12世纪,宫廷***继武功歌之后风行法国。这种***是一种协韵的诗体作品,便于口传和记忆。宫廷***是法国文学史上最早的***。

宫廷***主要内容是骑士以贵妇人为热恋与崇拜的对象,他们为了博得贵妇人的欢心,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宫廷***反映13世纪法国封建贵族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变化,贵族阶级从崇尚武功、爱好征战与***,转变到醉心于奢华的生活,并且开始欣赏文学艺术,重视礼貌风度,语言力求优雅。宫廷***代表作《特里斯丹和绮瑟》的主题思想是爱情至上论,也就是所谓“爱情比生死更为强烈”。

13世纪流行一种惩恶劝善的训诫***,又名喻意***。善、恶、美、丑这些抽象的概念在***中都以人的面目出现,即用人的形像、言语、动作,表现一种抽象的概念。最著名的喻意***《玫瑰***》是用诗体写成,上下两部共有诗句万行以上。上部大约写于1230年,40年后,才由另一个作家继续写成下部。这种训诫***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民阶级的道德观。

中世纪法国文学中最富于生气、最有独创性的是代表新兴的市民阶级的市民文学。从12世纪以来,市民文学日渐发展,14、15世纪,是市民文学的昌盛时期。市民文学体裁不一,内容丰富活泼。在寓言、故事、小寓言、趣剧(或译闹剧)以及抒情诗方面,都有杰出的作品。例如《列那狐的故事》、《农民医生》、《分裂的毯子》、《讼师巴德兰》等,都是流传到今天还能吸引读者的市民文学代表作品。中世纪的市民文学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大。16世纪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的***《巨人传》,17世纪喜剧家莫里哀某些剧本(例如《屈打成医》)等,在内容或在表现形式上,都受了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

13世纪的平民诗人吕特伯夫和15世纪的流浪诗人维永的作品,被认为个人抒情诗的最早的优秀之作。

基本特征

[编辑本段]

法国和其地理与政治一样,在它的中部从东到西划一条线,便可以根据语言和文学将法国分为两部分:在地域上,南方要稍小于北方;在语言和文学上也同样如此。北方的文学占据了优势地位,而南方却日趋衰亡。今天,只有从南方布洛温斯的一些诗人身上还能看到文学的流风余韵,他们的诗作体现出了一种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近代名望最高的布洛温斯诗人是菲特烈·米斯托尔,布洛温斯文学在中世纪达到它的顶峰,在12到14世纪这段时期内,布洛温斯文学融合了其西边的西班牙文学和东边的意大利文学的成分,从而在灿烂悠久的历史上孕育出了欧洲最绚丽、也最具吸引力的文明。

当时的诗人都是“吟游歌手”,这个词具有“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法语中的trouver(看出)和英语中的treasure-trove(发现的财富)都和这个词有关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吟游诗人(troubadour)并不是那些在歌剧中穿着华丽衣服,弹着吉他的民谣歌手(wandering minstrel),他们是一个绅士、骑士、贵族甚至是一国之君,他们创作着韵文和诗,把音乐当作一种高贵的技艺。吟游诗人的等级是带有排斥性的,只有那些证明自己在诗歌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才智,并且能够做出优秀的歌曲的人才会被承认是吟游诗人。但另一方面又表现得非常民主,因为一个社会地位很低的人也能够赢得这一为很多人觊觎的荣誉。那些不是吟游诗人的贵族会出钱资助这一韵诗和歌唱的艺术,在自己的庄园中宦养一些真正的诗人,或者热情款待那些从其他贵族庄园中过来的吟游诗人。

吟游诗人的主题是抒发歌颂爱情。大部分的歌曲都得以保留下来,这些歌曲有时候非常简单却感人肺腑,接近于人们自然的歌声;时而又高亢细腻并富有深沉的哲思。诗人们在发明歌曲的新形式上相互竞争,在相对古老的形式中注入新的内容。同时吟游诗人还创作并保存了许多长篇叙事诗,今天看来,散布于欧洲的许多浪漫***或许也是他们的杰作。布洛温斯游吟诗人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建立在封建庄园的基础上,直到今天,还有百位以上的布洛温斯游吟诗人仍然有机可寻。然而到了13世纪之后,南部贵族们在战争中衰败下来,吟游诗人变得无所依靠,人们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吟唱。在西班牙和意大利,他们也逐渐消失了。

一个更加持久和连续的生活赋予给了法国北部地区的诗歌(和散文),正因为如此,法国的文学才会在好几个世纪里都在欧洲占据着统治地位,而且有着一个一千多年来都不间断的传统,直到最近被一个年轻诗人所打破。与布洛温斯的吟游诗人作品相对应,北方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treuvere上。相对于南方吟游诗人的创作,treuvere的创作更为专业化,而不像前者那样带有被贵族们所供养的门客色彩。最为重要的是,从文学的观点来看,他们对叙事、故事、生活和音乐更感兴趣。其结果是当南方成为保留了上千年的歌曲之乡的时候,而北方则成为叙事性浪漫***之乡。尽管法国的抒情诗很早就开始繁荣并且永不衰竭,但布洛温斯的歌手们还是创造出了优秀的叙事作品。

最早的诗是具有一种豪迈遒劲风格的chansondegeste(记功诗)——含义是战功(或冒险)颂歌,主人公通常是骑士或者极为忠诚的英雄。Chansondegeste虽然是叙事诗,但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爱国色彩。一般情况下,chansondegeste是取材于法国历史的,但有时也取材于诸如亚历山大大帝一类的伟人及荷马和维吉尔神话中的一些英雄人物,还有一些则来自于不列颠的关于亚瑟王及其骑士的传说。这些卷迭浩繁的chansons最先是用韵文写成的,后来又用散文将其写成浪漫***,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人们对***人物冒险经历的自然需求,这种需求和今天的人们对各种流行***和杂志的需求是一样的。除了那些把古代的只言片语也视为珍奇的学者,现代人一般对这些故事过目即忘,因为在今天看来这些故事着实是有些乏味的。但在上百篇的chasons中,仍有两三篇杰作,比如我们都知道的《罗兰之歌》。罗兰是查理曼大帝的一个骑士,在西班牙打了败仗从比利牛斯山脉撤退时战死。即使在最后关头,他也拒绝向查理曼吹响救援的号角,最后与他的兄弟奥利维一起壮烈战死。实际上,纯洁的罗兰最终是在向神挑战并与神战斗,因而极为悲壮。

和其他的法国诗歌一样,直到一百年以前, chanson才被重新被发现,并被多次编辑,翻译成近代的法语和英文。罗兰的故事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一直都在被人改编,它在意大利极为流行,成为了阿里奥斯托的杰作《疯狂的罗兰》的创作主题。这个故事直到变换成散文体,在其他国家的影响变得衰弱时,它才为英国人所熟悉。在这个巨大的英语和法语圈中,英国人所熟悉的,并不是查理曼大帝,而是我们在前一章中一带而过的亚瑟王。

早期的法国诗人们将他们的天赋用于对那些传说故事进行改编与创作,玛丽·德·弗朗斯和克雷蒂安·德·特罗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位。玛丽·德·弗朗斯大部分的生命都是在英国所度过的,作为亨利二世的门客,玛丽·德·弗朗斯住在其庄园中。在那里,所盛行的文化都是法国式的,就连国王也是普洛温斯的公主。从弗朗斯的《艺妓》(lais)中,我们可以窥见具有童话色彩的特里斯丹和兰法尔的影子。弗朗斯是一位纯真的诗人,不太顾及故事的形式和技巧,但同时,他却非常内行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职责。近代的研究家们倾向于认为诗歌并不存在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早期的”诗人并不像一般人所说的那样幼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没有所谓早期的概念的,因为他们的创造也有非常丰富的积淀,几个世纪以来,他们追赶着自己的先驱,从中吸取近代投资所无法企及的活力。玛丽的《艺妓》现在已经有了多个译本,以及一些解释和研究文稿。在英译本中,一些非常有趣的,随意的意译,出自于19世纪诗人阿瑟·奥肖内齐的手笔。

对亚瑟王故事的发展和演变做出过重大贡献,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是克雷蒂安·德·特罗,他从12世纪后半叶就一直住在查理曼的宫廷里。他创造的《里昂的骑士》、《埃里克和爱尼德》,以及关于兰斯洛特的故事《马车骑士》、《特里斯丹和琦瑟》和《帕西法尔》等不仅是法国早期叙事诗的精华,同时也成为我们在马娄里的英译本中所看到的后代散文体故事的素材。我们在后面还要谈到克雷蒂安·德·特罗在德国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

除了浪漫***中涉及到的亚瑟王和其他英雄人物之外,在众多毫无价值的作品中,还有三种诗值得注意,其中有些杰作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离奇的想象力。第一种是“诗体故事”(fabliau),这是一种以动物为主角的寓言,长盛不衰的《伊索寓言》,以及现在我们哄小孩睡觉时所讲的兔子的故事都属于这一类。将这些相关的故事编成一个集子,便出现了《列那狐的故事》,在英语中的对应物则是乔叟的《修女的故事》,在他的故事里,狐狸不再聪明狡猾,不再获胜,如《伊索寓言》一样,将这样的形象转化为失败者的形象。在晚期的法国文学中最伟大的寓言作家是拉·封丹,他并不是取材于中世纪的作品(事实上,直到19世纪,中世纪的那些作品仍然不被人重视),更多的时候,他以古典作品为素材,凭借其敏锐的讽刺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中世纪的这些诗体故事都只是些简单的动物寓言,并非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个***和素描,从中透射出反映人性特征的幽默之光,?缑拦?摹独?泶笫濉罚╱ncle Remus)中的那样。

第二类则与此不同,带有寓言式的道德说教,在这类作品中。角色都是抽象出来的美善、邪恶、爱、恨、嫉妒等等。其中的代表作是《玫瑰的罗曼史》,这是一篇关于爱、勇敢的长诗,并且从中吹拂着一股带着讽刺的微风。由于骑士道、社会规则以及庄重的礼仪等方面的原因,中世纪的人们都喜欢放声大笑。《玫瑰的罗曼史》以认真而又略带戏谑的态度忠实地描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在这方面,相对于其他作品来说,它是最重要的。更为难得的是,虽然它是由两个未曾谋面的诗人先后完成的,但这部长诗却出奇地维持了风格的统一与完整。在13世纪的上半叶,吉约姆·德·洛里斯完成了整部诗篇的上半部。下半部则是在二十年后由让·德·默恩完成的。默恩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诗人,他的创作并不仅仅以爱情为创作题材,大部分内容涉及到中世纪时期的社会思想,他的眼光颇具前瞻性。法国最为犀利的批评家之一,兰森博士说,从这位诗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正在发育的东西,一种萌动着未来的东西。因为那时生命,是整个民族的生命。乔叟翻译了《玫瑰的罗曼史》中的一个片断,对于其他署有他的名字的其他翻译文稿,学者依然表示怀疑。诗歌冲击了中世纪里保持了三个世纪的幻想,是对中世纪思想的许多方面和整个人性的解放。对于这部作品的历史地位,我们不容置疑。而至于它给我们带来的阅读***,则是另一方面的问题。当这部作品被赋予了诙谐幽默的笔法以及诗一般的意境时(类似于埃德蒙·斯宾塞的《仙后》一般的意境),近代的读者并不能像中世纪的先祖那样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部长篇的道德寓言。

中世纪第三种非常重要的诗体是抒情诗,不管是在创作的种类还是写作的数量上,它都显得很繁盛。虽然有的抒情诗依然有迹可寻,但大部分都是佚名之作,作者隶属于社会上的各个阶层。有的学者将他的学识与音乐相结合,试图用他们的作品来改进文学及其语言的品味和形式,有的是贵族,热爱艺术而亲自创作。在那些日子里,甚至国王们都是很好的歌手。在这些皇族歌手中,迪波尔特斯四世最具有代表性,他会记得其他具有歌唱才能的君王,英格兰的理查德一世、苏格兰的詹姆士一世、西班牙的“博学之王”阿方索十世等等,都具有诗歌天赋。另一方面,诗歌之花也并不仅仅开放在贵族的花园中。许多普通人创作的流行诗作更加贴近生活,就像所有国家的民间歌曲一样,它们表达了最基本的感情、坟墓、同性恋、轻佻和***飞扬的心境。

傅华萨的《编年史》是一部14世纪的骑士浪漫***,也是当时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几乎记载了“法国、英国、苏格兰和西班牙”将近一个世纪的全部的历史,这比浪漫***更加让人振奋,它是对当时代的一个伟大的刻画。傅华萨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旅行家,他永远都在以强烈的好奇心观察着这个世界,并将其所见所闻加以记录。他的文笔活泼清新而且真实客观,这使他不仅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托马斯·格雷说他是“未开化时代的希罗多德”。在伯纳斯伯爵将它翻译成为英文之后,它还在16世纪成为了英国文学的一部分。同时傅华萨也是一个拥有高超技巧的小诗人,但他所生存的年代却是散文的世纪,直到他的下一个世纪,抒情诗才在法国大行其道。在傅华萨之后,法国散文的发展才开始趋于全面,尽管他的记述有些繁琐和零乱,然而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可以算是那些世纪中法国散文的代表。

与法国,尤其是与法国南部文学——布洛温斯的文学创作有着亲密联系的,是西班牙的文学。法国有《罗兰之歌》,西班牙也有民族英雄史诗《西德之诗》。所谓“西德”(Cid)是一位反抗摩尔人的领袖人物,他的真名叫做罗德里格·迪亚斯·德·比瓦尔,“西德”是***语中“王”的西班牙语的音译。正如罗兰以及其他的半历史人物角色,“西德”的伟大业绩成了***的主题。富于智慧的塞万提斯通过他的一个角色之口说:过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西德”这样的人,但是书中所描述的他的所作所为却值得我们怀疑。(这既是对文学也这是对历史所作的一个中肯的论断,在阅读中世纪***时,我们最好记住这一点)。在西班牙之外,“西德”也是一个大受欢迎的伟大角色,比如法国剧作家皮埃尔·科内耶就以他作为其悲剧杰作的创作主题。

分期依据

[编辑本段]

从16世纪起,“中世纪”这种说法便开始流行了。此语出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指古典希腊、罗马文化与古典文化“复兴期之间的时代,约相当于公元5—15世纪。但在当时,这种说法含有贬义,指处于拉丁文化和文艺复兴两座“高峰之间的那个平淡的而无特色的文化“谷地”。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指介于古代奴隶制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即欧洲封建制时代,共约11个世纪。一般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欧洲中世纪之时限,但是,从法国文学史的角度看,则是另一回事,因为最早的的法文文献是842年2月14日的《斯特拉斯堡盟书》。从那时算起,“中世纪”只有8个世纪。对中世纪文学要作具体分析,不能笼统的肯定或否定。那时法国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封建割据、交通闭塞、语言不通等状况使文学发展的程度在各地区有很大差异。

中世纪法国文学可分三个时期

(1)公元842—1200年为中世纪文学前期。此时封建割据制占主导地位。各地封建领主有很大的权势。他们全面控制所有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封建领主及其家族既是文学作品的描写对象(作品的主人公),又是文学创作活动的领导者和资助者。当时,主要的文学体裁是英雄史诗和颂诗。艺人们***在封建领主和他们的臣属面前吟诵史诗。

(2)公元1200—1350年为中世纪文学中期,其特点是:封建割据势力已日趋没落,中央王权有所加强。城市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并富裕起来。为了满足这一部分读者的需要,新的诗歌和戏剧应运而生。1200年,巴黎大学成立,知识分子形成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他们不把文学著作当作消闲、的工具,而想从中汲取知识、丰富精神生活。因此,散文作品蓬勃发展起来。此时,中世纪文学2前期的主要文学形式——英雄史诗和颂诗——并未绝迹,但内容逐渐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而有所变化。

(3)从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开始后不久到中世纪末为中世纪文学后期。这是文学没落的黑暗时代。出类拔萃的诗歌、散文、戏剧很少。抒情诗人、编年史作者和戏班班主虽为文学队伍的核心,但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未能掌握创作的规律,推陈出新。有人认为,在14世纪,法国已具备文艺复兴的一切条件,国王查理五世本人曾试图发起这个运动,但一系列政治***使他的意图未能实现。

文学形式

[编辑本段]

最早的法语文学可以追溯到11世纪。作者不明的《罗兰之歌》便是法国最早的史诗。形式相似的史诗还包括英格兰的《贝奥武夫》、日尔曼人的《尼伯龙根之歌》等。这些史诗多半歌颂伟大的君主。比如《罗兰之歌》便是歌颂着名的法兰西国王查理曼大帝(742年-814年)的。此外,中世纪法国还盛行骑士***,这些***无不歌颂骑士精神,弘扬典雅的爱情。这一时期的法国最重要的作家是十二世纪的克里蒂安·德·特鲁瓦(Chretien de Troyes),他是法国中世纪最着名的叙事诗人。此外,在南部普罗旺斯地区大行其道的行吟诗也多半以骑士与贵妇之间的典雅爱情为主题,这些行吟诗多半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风格却矫饰造作,文学价值不高。直到中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法国才出现了第一位真正的伟大抒情诗人,弗朗索瓦·维永(1431年-1465年)。

中世纪的法语散文文体在历史和编年史中最为常见,然而这类作品中最具魅力的却是从十二世纪起出现的“奥卡西恩和妮克蕾蒂”系列故事。

和欧洲其他地区一样,法国戏剧也起源于中世纪的宗教剧,但很久以后这两种文艺样式成了势如水火的敌人。最早的戏剧只是对宗教仪式的简单剧情化,最常见的是关于圣诞节和复活节的传说。然而当这些戏剧的表演地点从教堂内转移到公众场合,并由法语代替了原始的拉丁语,法国戏剧的发展便开始沿着一条和罗马***教风格完全迥异的道路前行了。那些语言幽默、形式粗糙,具备现实主义风格的滑稽剧大行其道。在这种滑稽剧,以及同时盛行的讽刺寓言以及短篇叙事诗等讽刺文学中,第一次出现了前面所提到的“高卢精神”的影子。

骑士文学

[编辑本段]

在中世纪的西欧,***教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在意识形态方面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此,对文学艺术必然产生很大影响。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古法语宗教文学作品《圣女欧拉丽赞歌》(la Cantilene de Sainte Eulalie)产生于9世纪80年代,《圣勒杰传》(la Vie de Saint Leger)产生于11世纪前半叶。随着城市的兴起,12世纪以后义出现了起源于宗教瞻礼式的宗教戏剧。有些作品在宣传神学的同时,对现实生活也有所反映,对后人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中世纪法国文学的突出成就是英雄史诗,英雄史诗形成于11世纪,又叫武功歌(chansons de gestes),十二三世纪达到鼎盛。同一切文学形式诞生一样,它在成文之前也要经历一个口头传诵的阶段,传诵者大都是一些吟游诗人,而成文工作则依靠教士。因此,英雄史诗实际上是一种民间文 学,它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知道,9至11世纪,法国在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实际上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英 雄史诗歌颂帝王武功,谴责诸侯叛乱,宣扬忠君爱国,这充分表达了人民大众要求建立政治上统一的国家的愿望。因此,曾经一度建立起统一的帝国的查理大帝就成了一系列英雄史诗中的理想人物。留存下来的英雄史诗约有100部,其中以《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最为著名。内容是讲查理大帝征服西班牙后班师回国,重臣罗兰的后卫部队中了******的埋伏而无法突围,当查理大帝获悉后卫部队被困并回兵援救时,罗兰已经英勇战死,后卫部队全军覆没。《罗兰之歌》流传甚广,可说是家喻户晓,诗中的罗兰被描绘成忠君爱国的典型,他已成为大无畏民族英雄的象征。

《罗兰之歌》全诗长4002行,共291节,用罗曼语写成。骑士在中世纪战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2至13世纪,骑士文学盛极一时,法国南方的骑士文学主要是抒情诗,北方的则是骑士故事诗。骑士文学着重描写骑士的爱情和骑士的冒险精神,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骑士故事的多产诗人是克雷蒂安·德·特洛亚(Chretien de Troyes,约1135—1183年),他的作品情节生动,寓意深刻,语言形象,行文流畅,曾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欧洲各国。

参考资料:

1.法国文学史

吟游诗人的记忆——一首诗歌引发的血案

匆匆的人们呀,

请将脚步停下来。

您将听到花神克里洛斯的使者,

在孤独与寂寞中的自白: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离别的刹那,

会让你身边的菊花美丽的盛开。

越过雄师沉睡的平原,

穿过恶魔肆虐的山谷。

我为每一片沉寂的土地,

带去了克里洛斯的祝福。

切尼撒的人们为我歌唱,

开拓者的警号因我鸣响。

每一次呼吸伴着我的到来而停顿,

每一颗心脏随着我的离去而哀伤。

无数的人们追逐着我的脚步,

不尽的言语诉说着我的残酷。

渺小的灵魂啊,

却永远无法领悟我给予的庇护。

铺满菊瓣的道路尽头,

是那永恒的避难所。

那里不必再为恩怨而狂怒,

那里不会再有利益的冲突。

每个被我带走的人啊,

请你记住。

我不是巴兰谢的男仆,

亦不是冰魔塔的女巫。

哪里有着人们的存在,

哪里就会有我的到来。

因为我的使命,

是让花朵在每一双眼睛里盛开。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留在身后的,

将是那一片菊儿怒放的花海……

有关中世纪的作品

不是同一个作者,《狐狸列那的故事》是2009年05月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M.H.吉罗夫人,译者是任溶溶。《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

《狐狸列那的故事》是法国中世纪动物故事中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不论成人和儿童,都会被这些故事中逼真的兽国情景和狐狸列那的狡诈奸滑所吸引住。

贝纳把各种动物描写得鲜明生动,各有个性,由于列那故事的形成时期在十世纪至十四世纪的法国封建社会在那个时代,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冒尖,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则千方百计地打击压制他们,所以这些动物的个性,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各种人物的性格。

作者借着大狼伊桑格兰的强壮、残忍和贪婪,充分揭露了专制的君主、横暴的贵族、卑鄙的教士等的丑恶面目,尖锐地批判了统治阶级的专横跋扈、***、虚伪、残暴、欺诈和愚昧。

《列那狐的故事》,该作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扩展资料

故事诗《列那狐***》产生于中世纪的法国,它的出现标志着中世纪市民文学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它开始只是以一些小故事流传于民间,而后率先以动物寓言的形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后又经过诸多作家整理编辑,最终定制成二十七组故事诗。

列那狐的故事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问题描述:

请推荐关于中世纪的作品,历史,神话传说,***均可.

解析:

中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学。

***教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和它对文学的影响。教会文学的基本内容。反映氏族社会末期情况的英雄传说和英雄史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中世纪中期的欧洲文学。主要国家高度封建化后的英雄史诗及民间谣曲:《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卜龙根之歌》、《伊戈尔远征记》、《罗宾汉谣曲》。骑士文学。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骑士叙事诗的三大系统:古代系、不列颠系和拜占庭系。

骑士叙事诗对后来欧洲文学的影响。

市民文学和市民戏剧。市民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市民文学的内容与讽刺手法,韵文故事与讽刺叙事诗。《列那狐***》。故事诗《玫瑰***》。笑剧《巴特兰律师》。

但 丁

生平与创作。 《新生》的思想内容。但丁的爱国政治理想,反对教皇干预政治,主张祖国统一。

《神曲》由三部分构成——《地狱》、《炼狱》、《天堂》。《神曲》对中世纪黑暗势力的批判。《神曲》思想上的两重性:中世纪的神学观念和新思想的萌芽并存。《神曲》思想上的两重性与时代的关系。《神曲》的艺术特点。《神曲》是中古文化的哲学与艺术的综合和欧洲近代文学的“序曲”。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德国著名作家有哪些?

《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的民间故事。目前保留下来的版本由二十七组诗构成,共三万多行,是一部中世纪法国民间长篇叙事诗。这部叙事诗产生的年代大约是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末,先后有多位民间诗人陆续续写而成。

在《列那狐的故事》中,代表新兴市民阶层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智左右逢源,与豪门大户勾心斗角,甚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作品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展示了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局面。作品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欧洲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海因里希·海涅、席勒、弗里德里希·威廉·尼***、?莱辛、荷尔德林等。

1、海因里希·海涅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 ,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1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

2、弗里德里希·威廉·尼***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德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在开始研究哲学前,尼***是一名文字学家。

3、席勒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4、?莱辛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年1月22日-1781年2月15日),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之一,他的剧作和理论著作对后世德语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5、荷尔德林

德国诗人。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曾被世界遗忘了将近一个世纪。杜宾根大学神学院毕业。当过家庭教师,爱上了雇主的妻子。***《希波琳》(17***~1799)是以她为***儿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