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06 0
  1.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原文
  2. 佛前默念三句话是什么?
  3.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诸佛教
  4.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下一句是什么?
  5. 佛法大意的解释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意思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的去奉行。

佛教致力于讲授什么是苦?世间苦,为什么苦?你现在觉得很乐,那是满足你的欲望,你以为你是乐,不知道欲望是苦,欲望将来招来苦果,报应,你行善将来生天堂,你造恶将来堕三途,地狱、饿鬼、畜生,这个三途进去很容易,出来非常困难,交给人民怎么去去除苦痛。

恶中最严重的最大的叫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如果五逆十恶你都造,无间地狱去了。造作罪业太多。虽满足你的欲望,但是你心不能安,你跟人不和,你的妄念、你的杂念多,你不专不诚,这个问题就严重,这个人生真苦。交给人不能作恶多端,要多从善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扩展资料:

学佛不仅讲“放下”,也讲“提起”。提起宗旨、提起智慧、提起慈悲,放下烦恼、放下执著、放下痛苦,我们“放不下”,恰恰是因为该“提起”的还不够。初学者还没有提起就谈放下,未立正见、颠倒次第,故而迷茫空虚、矛盾纠结。

“度人先度己”是修心原则,时时返观自心,念念不忘宗旨,只有先调伏了自己的烦恼才能去帮助他人;“度己先度人”是行事原则,学佛之人要学习佛菩萨,放下自我,广行大悲,在利他中才能圆满自己的福慧资粮。

学佛的最终宗旨是成佛,然后再结合自身设立阶段性目标。宗旨的建立以及对整个修行道路的了解,本身就是一个学习、修行的过程,要在善知识的指导与同行善友的陪伴下,持久而行。佛法分为悲、智两个部分,慈悲与智慧圆满,才是学佛的宗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原文

佛法分为世间法,出世间法两大类。

其中前者并非佛法的真谛,只是方便说法,为了给佛子创造“学习出世间法”的机会而说的“法”。

就如给孩子讲小学、中学生的某类知识点,例如经典物理学,但到了大学,突然发现量子理论,这时经典物理学失效了!只是趋向于真实的一个***说而已。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是讲世间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人趋向真实。但善恶本身不是真实。作恶行善也不是真实。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是讲佛法真义谛。三时教法讲唯识:“万法唯识,心外无物”。讲的是阿赖耶识以外没有真相。

阿赖耶识本身是收藏的功能(所收藏的是***)。万法都是***显现的相而已,并非真实。

所以,自净其意,是佛法全部真义谛的核心也是唯一。

无论佛法/佛教的何门何派,都是在教“自净其意”。

无上***。

佛前默念三句话是什么?

1、原文

 《增一阿含》:‘时大迦叶问阿难曰:增一阿含乃能出三十七道品之教,乃诸法皆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中略)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是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汉语词汇。词语出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偈语的前半部分。意为对世出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的去奉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诸佛教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1、诸恶莫作是佛法的核心,我们要想求到福报,一定要先学会断恶向善,否则你求再多的菩萨也没用。如果你信佛,就一定要相信因果,不要做违背因果的事情。

2、众善奉行。

佛教并不是让人求佛、求财、求福报的法门,而是劝人断恶向善,自修自悟法门,我们去寺庙拜佛时,不要想着不劳而获,而是要学会多种善因,只有学会众善奉行,这才是你获得福报的最有用的善因。

3、自净其意。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如果你信佛,就一定要了解佛教,了解佛菩萨,这样去拜佛才最有益处。

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凡夫无一具足,声闻、缘觉二乘仅具自觉,菩萨具自觉、觉他,由此更显示佛之尊贵。也可以把佛理解成神通广大的神仙,佛者觉也。

即得到了大智慧,将宇宙万物三界诸相均看透的人就是佛。佛和汉语中的“圣人”相近,但“圣”无法表达出觉悟和修行,所以当时的译经者用了“佛”这个词汇。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下一句是什么?

少了一句,自净其意。

诸恶莫作,是一切的 害人害己的事情都不要去做。

众善奉行,是一切的利人利己的事情的应该遵行。

自净其意,就是要去掉你心中那些污浊的东西,要在心中充实那些光明高尚的东西。

是诸佛教,以上三点,可以说就是一切圆满觉悟的佛陀们的共同的教诲。

这个偈子,被称之为:七佛通诫偈。

请看百度百科 id="id5">佛法大意的解释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意思是有人曾经做过坏事,后来自己忏悔改过,各种坏事都不再做,一切善事都奉行,久而久之,必定获得吉祥喜庆,这就是所谓的转祸为福。

出处:

这是唐朝白居易当年担任杭州市委书记兼***时的故事。他听说市外有高僧,在树上搭建鸟巢修行,人称“鸟巢禅师”,于是前往请教。请教了不少问题,很具智慧。这是其中之一:

白问:请问***,什么是佛教?

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切给别人带来不利的事情不要去做,一切能帮助别人的事情都欢喜的去做。要想别人好,先自己做好,这就是佛教了!)

释义:

大家一定要记住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如履薄冰,话不能乱讲,事情不能乱做,要懂得用自己的智慧来衡量自己所做的行为,不是你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现在是末法时期很多人披着佛法的外衣出来做事,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学的很不错,在社会上学佛学了很多年,而效果如何呢?所以,真正的菩萨化身或使者都是用佛法来救人,都是以慈悲为怀。而且身上一定有***神。其实,有些经非常好,但是随着天时的变化,学习***的方法也在变化。这绝对是真的事情。只要是正的东西就会受到推广和接受,只要是正的东西菩萨都会保佑。记住,修行一定要懂得正见、正信、正思维、正念、正定,从中一定能得般若智慧。

评语:

每个人看问题的方法不一样,站的角度不一样,得的结论自不相同;***相同,反应各不相同。所以一个人肯多作自我检讨,万事都可变成自己的 借鉴,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内省”就是一种“反己” 功夫。但是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是相反的,遇到了种种矛盾往往埋怨对方, 碰见了冲突,总是指责对方,什么事总是自己对,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这种人对物质利益显得自私,在人际交往上同样自私。因为不能自省,所以 总觉得不平衡,总难进步。又如报纸经常报道犯罪***,有的人反对绘声绘 影报道得太详细,认为如此等于在教有犯罪倾向的人去摹仿作案。奉公守法 的君子看到,却引为一大镜鉴,而对不知自省的人来说,就只知埋怨。指责 或者看热闹。

所谓“诸恶莫作”,是说凡妨害众生,事无大小,皆不可去干;而“众善奉行”,则是说凡利益众生,事无大小,皆当为之。这两句合起来,也就是戒学中禁止和勒令的旨意。至于“自净其意”一句,则是要使意业清净无染(修清净心);而禅定正是清净意业的功夫,智慧却是清净意业的效果。所以佛法的本体和作用,恰可互相配合。涅槃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可见这是一切诸佛通行的教化。

传记中有载:唐白香山居士曾经往参鸟窠禅师,请问佛法大意,师即答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香山笑谓:若此二句,三岁孩童也能道得。师遂喝云:三岁孩童虽能道得,八十老翁却未必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