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有名是啥意思_出师有名和师出有名有什么不一样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08 0
  1. 挂“名”的成语或者谚语有哪些?
  2. 何为师出有名?看古代那些著名战书
  3. 师出有名成语
  4. 总结带有出名的成语和拼音及解释
  5. “师出有名”什么意思
  6. 出师有名什么意思

出师有名:有正当理由进行征伐。出自《将相和》。

因为战争从来不是单纯的武器对抗,而是人的对抗,还不仅仅是军人的对抗,而是民心的对抗。 打战不一定要师出有名,但是师出无名的话,除非双方实力差距达到了绝对恐怖的程度,不然侵略者必败!! 有名,才有理,有理,才有号召力。有号召力,才能将士用命、民众支持。

挂“名”的成语或者谚语有哪些?

师出有名——出兵的正当理由...

出师有名是啥意思_出师有名和师出有名有什么不一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说的,大概可以粗略为“名正言顺”

远古时代,大禹治水,除了他外还有三个名人。他们分别是大禹(水利部长)、子契(文教部长)、后稷(农业部长)、伯益(林业部长)。这四个人后来分别成为了夏、商、周、秦四个朝代的祖宗先人,我们把他们合称为中国古代的F4——forefather 4。他们四人都有伟大的不同凡响的诞生经验,大禹据说是他妈妈吞了薏仁而怀上了他(当然另一个说法是他爸爸“鲧先生”临死做剖腹产生下了他)。子契则是他妈妈吃鸟蛋而生下的,所以是鸟蛋之子,东夷人。后稷则是妈妈踩了外星人的巨大脚印而怀孕的,华夏人。伯益的妈妈没吃什么东西,不过他奶奶吃过鸟蛋,吃完生下的他爸,也是东夷人。

汉朝刘邦的出生就不太显赫了,不过嘛,往上倒个七八十辈,还是能和尧舜禹汤的搞上关系,于是干脆神话一下,托言为“赤帝子“——因为他斩白蛇。

政治神话时代基本上到了汉朝就终结了,不过,汉武帝时还有,比如”钩弋夫人“;后来的朝代怎么办呢?只好把祖先安在炎黄二帝名下,或者是f4,或者是春秋战国时的名人,又或者是汉朝时的名人......即便是外族也不例外,比如北魏,比如满清...

何为师出有名?看古代那些著名战书

藏之名山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驰名中外 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到国内外

砥砺名节 砥砺磨炼,立名立节

钓名欺世 作伪求取虚名,欺骗世人

鼎鼎有名 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惑世盗名 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揽名责实 指观其名而考其实绩

冒名接脚 ***冒别人的名,接替他

名不符实 名声与实际不符

名不正,言不顺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名落孙山 名字落在榜末孙山后。指考试没有被录取,榜上无名

名胜古迹 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名实相符 名声与实际一致

名闻遐迩 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名噪一时 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慕名而来 指仰慕名声而来

名正言顺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按名责实 按照事物名称,要求与实相符。

榜上无名 张贴的名单上没有名字。泛指落选。

变名易姓 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不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名一钱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不务空名 务:追求。切实地工作,不追求虚名。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臭名远扬 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臭名昭著 坏名声***都知道。

垂名青史 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大名鼎鼎 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盗名欺世 盗:窃取;名:名誉;欺:欺骗。窃取名誉,欺骗世人。

盗名暗世 盗:窃取;名:名誉、名称;暗:黑暗。在黑暗时代窃取好的名誉。指奸佞之人在乱世乘机骗取声誉。

砥行立名 磨砺德行,建树功名。

砥行磨名 磨砺德行与名节。

钓名沽誉 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沽:买。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鼎鼎大名 形容名气很大。

斗方名士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遁名匿迹 遁:隐藏;匿:藏匿。隐姓埋名,不让人闻知。

分文不名 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浮名虚誉 浮名:虚有的名声;虚誉:不实在的称誉。虚有的名声和不实在的称誉。

附骥名彰 附:依附;骥:千里马;彰:显著。依附有名望者,使自己显名于世。

干名***誉 干:求;***:取。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名誉。

改名换姓 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高名大姓 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

各色名样 色:种类。各种类别,各种式样。

功成名遂 遂:成就。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功成名就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沽名钓誉 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顾名思义 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赫赫有名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及第成名 及第:科举时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久闻大名 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久负盛名 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举世闻名 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控名责实 控:引;责:求。使名声与实际相符。

金榜题名 指科举得中。

利锁名缰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立身扬名 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布。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

莫名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名师出高徒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名存实亡 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

名满天下 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名实相副 名声和实际一致。

名垂后世 好名声流传的后代。

名副其实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名实难副 名声大,实际才能与名声不相称。

名列前茅 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名不副实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名目繁多 指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

名下无虚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名缰利锁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名山大川 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名声籍甚 比喻名声极大。

名过其实 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名标青史 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名高天下 比喻全国闻名。

名山胜川 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名利双收 既得名声,又获利益。

冒名顶替 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冒别人的姓名,代他去干事或窃取他的权力、地位。

莫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名垂青史 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名不虚传 传出的名声不是虚***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名贸实易 贸:齐等;易:变易。指名称相似,实质不同。

名震一时 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名山事业 指著作。

名士风流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名垂千古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欺世盗名 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巧立名目 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青史传名 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烦,就象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一样。

人死留名 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

竖子成名 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

师出无名 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声名狼藉 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身败名裂 身:身分,地位;败:毁坏;裂:破损。地位丧失,名誉扫地。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

实至名归 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提名道姓 提、道:说。直呼他人姓名,对人不够尊敬。

师出有名 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盛名难副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徒有虚名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蜗角虚名 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无名小卒 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无名英雄 姓名不被人知道的英雄人物。也指埋头苦干的人。

闻名不如见面 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

显亲扬名 显:显赫;亲:父母;扬:传扬。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遐迩闻名 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循名责实 循:依照;责:要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一举成名 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雁塔题名 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

有名无实 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一文不名 一个钱都没有。

异名同实 名称不同,实质一样。

隐姓埋名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指名道姓 明确指出姓和名。

至理名言 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综核名实 综:综合;核:考核;名:名声;实:实绩。全面考核事物的称说是不是与实际相符。

必也正名 指必须按照正统***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兵出无名 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晋书·石勒传》:“昔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名,聚而为乱。”亦作“师出无名”。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王书》:“辱告,承上党殿下及匹娄

不名一格 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不名一文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藏诸名山 见“藏之名山”。

成名成家 树立名声,成为专家。

驰名当世 声名在当代传播得很远。驰名:声名远播。当世:当代。

驰名天下 驰:传扬。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

臭名昭彰 昭:显着。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亦作“臭名昭著”。

臭名昭着 坏名声***都知道

出师无名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出师有名 有正当理由进行征伐。

垂名竹帛 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

大名难居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后称盛名之下不易自处为“大名难居”。

砥厉名号 见“砥砺名号”。

砥砺名号 亦作“砥厉名号”。谓自修品节,以保令名。

钓名要誉 见“钓名沽誉”。

吊誉沽名 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钓誉沽名 见“钓名沽誉”。

顶名冒姓 谓冒充他人。

顶名替身 犹言顶名冒姓。

遁迹藏名 犹言隐居不出。

遁名改作 窜改物名,改变作品。

贩交买名 谓卖友求荣。

浮名薄利 浮名:虚浮的名声;薄利:微薄的利益。形容名利微不足道。

浮名虚利 浮名:虚有的名声。虚利:空有的利益。形容名利是空虚的东西。

干名犯义 干犯名教和道义。

更名改姓 见“变名易姓”。

功名富贵 指升官发财。

功名利禄 名利地位。

沽名吊誉 同“沽名钓誉”。

沽名干誉 犹沽名钓誉。

沽名卖直 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

沽名要誉 犹沽名钓誉。

沽誉钓名 同“沽名钓誉”。

哗世取名 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博取虚名。

隳节败名 隳:毁坏。节:气节。指毁掉、败坏自己的气节和名誉。

急功近名 急于求成,贪图虚名。

***名托姓 冒充别人姓名。

金榜挂名 见“金榜题名”。

矜名妒能 矜:夸耀;妒:嫉妒。夸耀自己的名声而嫉妒贤能。

矜名嫉能 矜:夸耀;嫉:嫉妒。夸耀自己的名声而嫉妒贤能。

利缰名锁 缰:缰绳。锁:锁链。名和利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把人束缚住了。

利惹名牵 亦作“利绾名牵”。谓为名利所诱惑羁绊。

利绾名牵 见“利惹名牵”。

烈士徇名 忠贞义烈之士为保全名誉而献出生命

罗织罪名 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

名不虚得 谓盛名非凭空取得。

名不虚立 谓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虚妄。

名垂万古 谓名声永远流传。

名垂竹帛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名从主人 事物以主人所称之名为名。

名德重望 犹德高望重。

名符其实 见“名副其实”。

名高难副 副:相称。指盛名之下,实际难与相符。

名公巨卿 亦作“名公钜卿”。指有名望的权贵。

名公钜卿 见“名公巨卿”。

名公巨人 亦作“名公钜人”。谓有名望的显要人物。

名公钜人 见“名公巨人”。

名鞿利鞚 犹名缰利锁。

名流巨子 著名人士与重要人物。

名卿钜公 名公巨卿。

名山胜水 见“名山胜川”。

师出有名成语

元太祖十年,成吉思汗派使臣与商队共四百五十人,携骆驼五百匹带大批金银珠宝与商品出使花剌子模国,欲缔结通商贸易协定,商队行至讹答剌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总督见财起意,诬指商队为间谍,上报国王摩诃末***之,侵吞商品与骆驼。 成吉思汗为集全力攻金,避免中断贸易,争取和平解决,派出使臣,致书摩诃末责其背信弃义,要求交出凶手,摩诃末置若罔闻,杀死正使,又剃光两位副使胡须,押送出境,于是成吉思汗决定武力征伐花剌子模,给对方发出的战书只有五个字「 ”尔要战!便战!” 这封堪称战争史上最短、最霸气的战书,言简意赅、气势磅礴,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有精彩描述,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写战书的人是赫赫有名的耶律楚材,先后辅佐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以儒家治国之道提出和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据说当时在给花剌子模国写战书时,耶律楚材先是洋洋洒洒地写了篇文***斐然的战书,从三皇五帝说起,骈四俪六地写了一大堆,成吉思汗看后说,你这么写没有气势,你给花剌子模王说什么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他也不懂,没用,按我说的改,就几个字,于是「 ”五字战书”横空出世,蒙古将士听闻后更是士气大振,看咱们大汉这水平、这霸气,你想打,我们奉陪到底,最终蒙古军队以少胜多,灭了花剌子模国。 自古打仗讲究「 ”师出有名”,出兵得有正当的理由,兴正义之师,「 ”庶几义声昭彰,理直气壮,师出有名,火功可就矣”。另外战争关系到国家存亡、人民福祸,是「 ”关天大事”,所以战书的落笔轻重、着墨深浅尤为重要,一方面有的放矢,击中敌人要害;另一方面宣传正义,发动人民群众和军队支持,总之要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动之以情、以情感人。 历史上最著名的两篇讨敌檄文,也就是战书里的讨敌书,一篇是袁绍打曹操,让陈琳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以气贯长虹之势,厘列曹操劣行,布告天下,厉害之处就是字字有案可考、无懈可击,极具煽动力,曹操读后,奇迹般地治好了折磨自己的偏头痛,后曹操爱陈琳之才,纳为己用,但心里不舒服,对陈琳讲,你说你骂我就骂了,你骂我祖上干嘛? 还有一篇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让骆宾王写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历数武则天累累罪恶、层层揭露,道出讨伐武氏之必要性、正义性,最后向敌方晓以赏罪诱胁,有如贯珠、事昭理辨,据说武则天边读边笑,因为文章在尊重事实、阐述道理、遣词造句上毫无破绽,当武则天读到「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大为触动,惊问何人所写,责问宰相为什么这样的人才留不住。 虽然写的一方都输了,但若论这两篇讨敌书,笔锋所指,字字千钧,绝对是千古奇文,乍一看让人觉得发动战争的一方绝对有理有据,是正义之师,也因此,吴三桂反清,也找人写了个《奉思宗三太子伐清为明朝复仇檄文》,虽是托词巧说、欺世盗名,但绝对不能少了理论支撑,突出正义性。 当然,因交战的对象不同,战书也因人而异,就像上文成吉思汗说的,你和花剌子模谈历史、讲道理,他也不懂,我们蒙古人和他们有大仇,也不用动员,倒不如直接表达,干净利落。还有的战书看似含蓄,但绵里藏刀,极具杀伤力。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战书,上面说:「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愿与将军会猎于吴”。说近来我奉皇命讨伐有罪之人,兵锋向南,荆州刺史刘琮(江东孙氏宿敌)立马投降,现训练水军八十万之众,希望同将军在东吴会战。当然曹操用了夸张手法,哪有八十万军队?但三十字战书气吞万里、雄视古今,且威力无比,东吴大臣看完这封战书后大惊失色,以张昭为首的文官要员,瞬间丧失了抵抗的信心,力主投降曹操。 所以,一般来说战书都是霸气侧漏,让我方提士气,给敌方震慑力,但也有特别温柔的战书,打仗搞得和宴请朋友一样,很有意思,我们说说春秋时代。那会打仗的都是贵族,特别讲礼仪,比如不能趁人之危,别国闹瘟灾,国主新丧、朝堂动荡等,都不能趁机攻打;另外要布阵交锋、光明磊落,不能玩阴的,对方没准备好,不能动手,宋楚泓水之战,楚军渡泓水河集结,有大臣说趁楚军渡河立足未稳之际冲杀,宋襄公不听,一直等到楚军布好军阵,才下令攻击,结果大败,宋襄公的理由是仁德之君,作战时不攻击已受伤的敌人,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虽然要亡国,仍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你看看,多有君子风度。 在这种讲究礼的战争里,双发下战书也特别文雅,晋楚城濮之战,楚子玉派大将斗勃向晋文公下战书说:「 ”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子玉名)与寓目焉”?能否允许我们和您的军士们玩玩呢?劳烦您就在车辕之上好好欣赏,让我们也开开眼,怎么样? 晋文公看到这封战书后,让栾枝回复,栾枝回应的战书也相当谦恭温和:「 ”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相见”。说我们君侯听到您的命令了,从前楚王给予的恩惠(指晋文公当年流亡楚国,得到楚王的厚待)我们至今未忘,所以撤军至此(指晋文公率军退避三舍),您作为贵国的令尹我们尚且退让,又岂敢与楚王为敌呢?既然实在得不到您和平的命令,就请麻烦告诉你的战士们:准备好战车,忠实执行你们国君的命令,我们明日清晨会战。 两封战书,好像没有什么血雨腥风、你死我活的味道,反而很温暖,所以士兵打仗也很有人情味,有一次,晋楚交战,晋国军队战败了撤退,一个士兵的战车坏了,停了下来,后边追他的楚国士兵追上后问:「 ”兄弟,你咋不跑啦”?晋国士兵说:「 ”我的车坏了,跑不动,我又不会修”。按说这晋国士兵是完蛋了,但追他的楚国士兵说:「 ”我看看,应该是这个地方出了问题,我帮你修。”就这样,楚国士兵帮晋晋国士兵修好了车,然后对他说:「 ”弄好了,你继续跑吧。”晋国士兵说了句「 ”谢谢啊,那你再来追。” 然后两个人又开始一个跑,一个追,跑着跑着晋国士兵的车又坏了,楚国士兵接着帮忙修,然后再追,就这样反复几次,晋国士兵终于「 ”逃”到了五十步外,那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追击的话距离超过五十步后停止,晋国士兵安全后,对楚国的士兵说了句:「 ”兄弟,谢谢啦”,一场追杀就这样在团结友好的氛围中结束了。 不过这是发生在春秋那个特定时代,大抵只要是战争带来的就是杀戮、残害和毁灭,最后再提一份战书,虽然将它列为战书有些牵强,但它带给我的力量和震撼至今仍让人热泪盈眶、热血澎湃。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一瞬间日寇铁蹄践踏之处,中华大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在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保家卫国,我们要说的是川军。 整个抗战期间,300万川军将士,这其中包含很多娃娃兵,穿一双草鞋、扛一支「 ”老套筒”,带了川中父老的嘱托,一步一步走向生死未卜的抗日前线,最终死伤超过65万人,川军几乎遍布全国各个省份,平均每十五个四川人中,就有一个人走向抗日战场,全国抗战队伍中,平均每五个人,就有一个来自四川,也就是所说的「 ”无川不成军”,川军守了近五分之一的国土,参战人数、伤亡人数居全国之冠,在蓑衣草鞋,装备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凭借顽强意志立下了赫赫战功。 当时四川人民共赴国难,四川省***刘湘死前遗嘱:「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而一直被人讥笑缺乏军人阳刚之气的川军纵队司令唐式遵作诗明志:「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内战时唐式遵被人骂为「 ”唐瘟猪”,此时的唐司令悲歌慷慨,让人动容。 我们要讲的这封「 ”战书”是一面旗帜,也被称为「 ”死字旗”,是当年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四川学生王建堂投笔从戎,在出川抗战之际,他年迈的父亲无法亲自到县城为儿子送行,于是托人交给他一面写有「 ”死”字的旗帜,鼓励儿子为国捐躯,奋勇杀敌,王建堂带着这面旗帜随川军踏上了抗日战场。 旗的正中写着一个斗大而苍劲有力的「 ”死”字,「 ”死”字的左右两侧写着这样的几行小字:右边:「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左边:「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一般这种都会写凯旋、胜利之类的话,但这面旗帜写的是「 ”死”字,「 ”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千里赴死,这是何等的气度,何等的惨痛,又是何等的悲壮?多少少年出川一去不回,几多英雄无名战死沙场,所以这是一面旗帜,更是中国人民向侵略者发下的铁骨铮铮、不屈不折的战书,至今仍给我们澎湃的力量。 历史长河沧桑洗不尽,笔锋所指战书说不完,一段段历史更迭交错,一封封战书浓墨重彩,只愿世间少战争!

总结带有出名的成语和拼音及解释

师出有名成语1

成语:师出有名

拼音:shī chū yǒu míng

简拼:scym

解释: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出处:《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

示例:这会儿我们突然转回去再搜,来他个措手不及,而且是~哩。 曲波《林海雪原》十三

近义词:兵出有名

反义词:师出无名

语法:作主语、谓语;指战争

师出有名 成语接龙

顺接:名下无虚 名不副实 名不常存 名不徒显 名不符实 名不虚传 名不虚得 名不虚立

顺接:榜上无名 必也正名 变姓埋名 变迹埋名 兵出无名 不务空名 出师无名 出师有名

逆接:拜赐之师 百万雄师 百世之师 不耻相师 蹙国丧师 多口阿师 狗头军师 好为人师

逆接:师不宿饱 师严道尊 师克在和 师出无名 师出有名 师友渊源 师友祭酒 师心自任

师出有名成语2

注音shī chū yǒu míng

出处师必有名。

解释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用法作主语、谓语;指战争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兵出有名

反义词师出无名

押韵词一目五行、攻守同盟、举贤使能、一目数行、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修辞立其诚、扫穴犁庭、议事日程、贿赂公行、千载难逢、......

年代古代

谜语高徒

歇后语打仗先下战表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刘邦趁项羽北上攻打齐王田荣时从陕西临晋渡过黄河收服了魏王豹,接着占领洛阳城,新城县董公建议他找一个兵出有名的理由,说项羽当年义帝,举哀三天,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刘邦。刘邦一举攻下楚国的都城彭城

成语示列这会儿我们突然转回去再搜,来他个措手不及,而且是师出有名哩。

其它使用

◎他认为要改变困守野人山的悲凉处境,唯有向史迪威、亚力山大和蒙巴顿求援,而求援则必须师出有名,不卑不亢才能维护其体面与荣誉。

◎常言说要'师出有名',您讨伐我们的理由究竟何在?我们究竟犯了什么不赦之罪呢?"

“师出有名”什么意思

[人怕出名猪怕壮] rén pà chū míng zhū pà zhuàng

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烦,就象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一样。

[出师有名] chū shī yǒu míng

有正当理由进行征伐。

[出师无名] chū shī wú míng

指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师出有名] shī chū yǒu míng

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师出无名] shī chū wú míng

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兵出无名] bīng chū wú míng

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同“师出无名”

[名师出高徒] míng shī chū gāo tú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出师有名什么意思

出自:《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

示例:这会儿我们突然转回去再搜,来他个措手不及,而且是~哩。 ◎曲波《林海雪原》十三

近义词:兵出有名

反义词:师出无名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师出无名 ( shī chū wú míng )

解 释 “师出无名”也称“兵出无名”。意思是指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也泛指行事没有正当的理由。

出 处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上》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用 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贬义

示 例 清·李渔《玉搔头·逆气》:“所虑者~,难以号令天下。”

近义词 平白无故

反义词 名正言顺、师出有名

灯 谜 拜在隐者门下  典 故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占秦都咸阳,推翻秦朝统治。不久,项羽率大军进入咸阳,杀了秦朗的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 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接着,他派人向他所拥立的楚怀王禀报了入 秦的情况。怀王表示,按以前的约定办:谁先打败秦军、攻人咸阳,谁 就当秦王。项羽虽然是后进咸阳的,但他倚仗自己兵马强大,所以自 封为西楚霸玉;而将刘邦封为汉王,让他到道路险阻、人烟稀少的巴 蜀之地去。同时,给了楚怀王一个徒有虚名的尊号——义帝。但不久, 又暗中指使人把义帝杀死。 项羽的这些举动,引起了诸侯王的强烈不满。汉王刘邦领兵到 了洛阳,董公对刘邦说: “我听说顺德的昌盛,逆德的灭亡。没有正当理由,做大事就不 能成功。项羽无道,杀了他的君王,为天下人所怨。您乘此率军征伐, 四海之内都会仰慕你的德行。这样,您就同从前的周武王讨伐殷纣 王一样,兴的是仁义之师。” 从此,刘邦与项羽进行了长期战争。  出处《汉书·高帝纪上》  

出师有名什么意思:有正当理由进行征伐。

出师有名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意思是行动有正当理由或者充分的理由。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

在古代,一个国家或者***如果要对另一个国家或者***发动战争,必须有一定的理由,比如为了保卫国土、为了夺取敌人的土地或者***等等。如果一个国家或者***没有充分的理由就发动战争,就会被视为不义之举,可能会引起国内外的反对和批评。

在现代汉语中,“出师有名”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不仅仅是战争和政治领域。例如,一个人如果想要做某件事情,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和正当的理由,否则就会被视为无的放矢、没有目标或者盲目行事。

同样,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推出一个新的产品或者服务,也必须要有正当的理由和充分的市场调研,否则就会被视为没有根据、没有目标或者盲目跟风。

除了“出师有名”这个成语本身,还有一些类似的成语和表达方式,例如“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有理有据”等等。

这些表达方式都强调了行动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和正当的理由,必须符合事实和逻辑。例如,“名正言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如果一个行动或者决策的名称或者名义符合事实和逻辑,那么它的实施就会更加顺利和有效。

总之,“出师有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汉语成语,强调了行动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和正当的理由。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但在现代社会中,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不仅仅是战争和政治领域。类似的成语和表达方式还有很多,都强调了行动必须符合事实和逻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