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翻译,凭几据杖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09 0
  1. 求节选自《宋史·岳飞传》的译文!!!
  2. 凭几据杖的解释
  3. 后汉书《郑玄传》译文赏析
  4. 燕昭王求士有哪些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1. 燕昭王求贤1文言文阅读答案

1.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①.”君遣之②.——两个“之”各指代什么? ①之:代千里马. ②之:代涓人.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反以报君(反,通“返)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市,买) ③于是不期年(期年,一周年 ) ④诚欲致士 ( 诚,确实) ⑤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师,以之为师) ⑥燕王吊死问生 (吊,祭奠)3.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这句话的正确译文是:( B )A.国君大怒道:“(我)所求的是使马活,怎么买(一个)死马还花掉五百金?”B.国君大怒道:“(我)要买的是活马,怎么买(一个)死马还要花掉五百金?”C.国君大怒道:“(我)要买的是活马,怎么侍奉(一个)死马还要花掉五百金?”D.国君大怒道:“(我)所要买的是活马,怎么回事!死马还要花掉五百金?”4.“买其首(以)五百金,反以( 之)报君”——这句话有省略,在括号中填入省略的字.5.郭隗建议燕王***取什么办法来招揽人才? 答:重视自己身边的人才,进而吸引更多的远方的人才.6.郭隗向燕王讲了一个求千里马的故事,他的目的是:(D)A. 让燕王重用自己B. 表明自己就是千里马C. 让燕王重用乐毅、邹衍、剧辛等人D.劝燕王广纳人才。

2. 燕昭王求贤文言文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谓郭隗曰:〔1〕“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凭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翻译,凭几据杖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2〕邹衍自齐往,〔3〕剧辛自赵往,〔4〕士争趋燕。

燕王吊死问孤,〔5〕与百姓同甘苦。注释〔1〕“郭隗”,燕人。

隗,音w7i。〔2〕“乐毅”,魏乐羊之后,素习兵书。

燕昭王任为上将军,率秦、楚、韩、赵、魏诸军伐齐,攻占七十余城,以功封于昌国,号昌国君。燕惠王即位后,齐使反间计,燕惠王以骑劫代乐毅为将,毅惧诛奔赵,赵封于观津,号望诸君。

〔3〕“邹衍”,又作驺衍,约公元前三○五年至前二四○年在世,齐临淄人,主阴阳家说,“深观阴阳消息”,提出“五德终始”说,认为时世盛衰兴亡,皆随金、木、水、火、土五德为转移,把春秋、战国时代流行的“五行”说附会于社会历史变动和王朝兴替上,盛称“。

3. 燕昭王求贤文言文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日:“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屈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十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吼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日:“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日:‘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日:‘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由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不知道这是不是你要找的!

4. 燕昭王求贤1~2的翻译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纳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同治理国家,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希望你能够***纳~~

求节选自《宋史·岳飞传》的译文!!!

凭几据杖拼音:píng jī jù zhàng 凭几据杖的含义: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

凭几据杖的出处:《战国策·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发音:píng jī jù zhàng。

释义: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

近义词:目指气使

用眼神和鼻口出气示意,指使差遣他人。形容有权势的人傲慢骄横之态。

成语接龙与造句

1、杖莫如信-?信外轻毛-毛举细故-?故人之情。

2、杖钺一方-?方土异同-同心协力-力蹙势穷。

3、仗气直书-书生之见-书生之见-书生之见。

4、?仗义行仁-?人来人往-惘若有失-诗云子曰。

5、杖策窥园-?缘鹄饰玉。

6、凭几据杖,以令召焉,则斯役之才至矣。见唐·白居易《策林·尊贤》。

7、在去磁县北贾檗乡贾壁中学的巴十上,嘉前往分水岭古墓群的车上,妞妞姐姐给芙弓和娇玉讲述了“云清照正在偷偷摸摸地浏览亚洲寓言故事《彩虹大蛇》,来自浙江海盐的卜老师骤然要求她用成语“凭几据杖”造句,她被吓着了。

凭几据杖的解释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河北,(他)派遣人去求访(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有很难治愈的疾病,端药喂药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装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主上到了很迟的时候还(忧新天下)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迟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戒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在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在也不喝酒了,皇帝开始的时候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家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的人,(岳飞)立刻斩杀了他来遵循(法令)。士兵们晚上休息,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敢进入的兵卒。(岳飞部队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士兵有疾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各个将士到远方戍边,(岳飞)派遣妻子问候慰劳他们的家属;死于战事的士兵,(岳飞)为他们哭泣而且养育他们的孤儿,或者把儿子和他们的女儿婚配。大凡有颁奖犒赏,平均分配给军官小吏,一点都没有私心。

(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他)想要与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招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他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按兵不动。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他)调配军粮,一定会皱着眉头说:“东南的百姓的力量,消耗凋敝的很严重。”荆湖平定,招募农民经营田地,又作为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运。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 岳飞在文章后提跋,单单指出曹操是奸贼所以鄙视他,特别被起秦桧所讨厌。

张所过世了,岳飞感念他的旧恩,养育他的儿子张宗本,上奏请求给他一个官职。李宝从楚地来归顺,韩世忠留下他,李宝痛哭着要归顺岳飞,韩世忠用书信来告诉(岳飞),岳飞答复说:“都是为了国家,何必分你我呢?”韩世忠赞叹佩服。襄阳是战役,下诏光世作为援军,六郡已经光复,光世才到,岳飞上奏先犒赏光世的军队。(岳飞)喜欢贤明识礼的士人,浏览经史典籍,高雅地放歌喝两口酒,恭顺得象书生一样。他每次推辞官职,一定说:“将士们效力,岳飞有什么功劳呢?”但是忠心悲愤(太)激烈,发表议论保持正直,不因别人而挫败,就因此得到了祸患。

后汉书《郑玄传》译文赏析

凭几据杖的解释

形容 傲慢 不以礼待客。语本 《战国策·燕策一》 :“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唐 白居易 《策林·尊贤》 :“凭几据杖,以令召焉,则厮役之才至矣。”

词语分解

凭几的解释 .《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后以“凭几”指帝后临终付托。 宋 苏轼 《答许状元启》:“先皇帝未明求衣,久已格於至治,洮盥凭几,尚不忘於选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隆庆七 据杖的解释 依凭;根据。《汉书·杜钦传》:“陛下初即位, 谦让 未皇, 孤独 特立,莫可据杖。”《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浩周 之还,口陈指麾,益令议者 发明 众嫌, 始终 之本, 无所 据杖,故遂俛仰从羣臣议。”

燕昭王求士有哪些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郑玄传

题解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着名经学***。本传详细记述了郑玄潜心经学、淡泊名利、气节凛然的一生,显示他清醒的人生定位与恒久的价值追求。他对儒家经典的注释,长期被封建统治者作为官方教材,收入九经十三经注疏中,对于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传承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郑玄是东汉以来承先启后的经学家,卓越的古籍整理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

原文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八世祖崇,哀帝时尚书仆射。玄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1],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筭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筭,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2]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3],遂隐修经业[4],杜门[5]不出。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着《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绬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注释

[1]受业:跟从老师学习。

[2]喟然:叹气的样子

[3]禁锢(gù):关押和监禁。东汉时,指朝廷规定不得在 *** 部门任职。

[4]经业:儒家经书之业。

[5]杜门:闭门。

译文

郑玄,字康成,他是北海郡高密县人。八世祖为郑崇,在汉哀帝的时候任尚书仆射。郑玄年轻时任乡啬夫,离任后,便常常到当地的学校去学习,不愿意做官为吏,他的父亲多次为此恼怒,也不能阻止他。后来就到太学跟随老师学习,尊奉京兆第五元先为师,开始通晓《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筭术》。又随从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由于在崤山以东地区感到没有值得求问的人了,郑玄便西行进入关中,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郡马融为师。

马融的门徒有四百多人,登堂入室的有五十多位。马融素来对人怠慢而声望显赫,郑玄待在他的门庭之下,三年都不能见到他一面,马融指派他身边学业优秀的***给郑玄传授学问。郑玄日夜推求学理诵读经籍,不曾有丝毫松懈倦怠。有一次,正好马融召集门徒考查论证图谶和纬书,听说郑玄善于算学,便将郑玄召到楼上去见他,郑玄便趁机向他问询自己不能理解的疑难义理,问完之后就向他告辞回家去了。马融感慨地对门人说:“这位郑生现在离开了,我的教义就向东方传播了。”郑玄一个人去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乡里。家庭贫困,便在东莱郡租种别人的田地,跟随他的学徒已有数百甚至上千人。

等到发生党争之事,郑玄竟和同郡孙嵩等四十多人一起被规定不能做官,于是就隐居起来,修习儒家经籍,关闭门户不再外出。当时任城何休正热衷于公羊经学,于是着述《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却针对这三本书都提出了辩驳。何休看到之后感叹地说:“郑康成走进了我的房室,操起了我的长矛,来讨伐我啊!”起初的时候,光武帝中兴汉朝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这些人为古文、今文经学争辩不休,后来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刘绬,加上郑玄与何休的对答,释义与考据都通达精深,从此古文经学便彻底兴盛起来了。

原文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6],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时年六十,***河内赵商等自远方至者数千。后将军袁隗表[7]为侍中,以父丧不行。

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昔齐置‘士乡’,越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也。郑君好学,实怀明德。昔太史公、廷尉吴公、谒者仆射邓公,皆汉之名臣。又南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然则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8]三事大夫也。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昔东海于公仅有一节,犹或戒乡人侈其门闾,矧[9]乃郑公之德,而无驷牡[10]之路!可广开门衢,令容高车,号为‘通德门’。”

董卓迁都长安,公卿举玄为赵相,道断不至。会黄巾寇青州,乃避地徐州,徐州牧陶谦接以师友之礼。建安元年,自徐州还高密,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

注释

[6]设几杖:配备坐几和拐杖,表示尊重。

[7]表:上表推荐。

[8]不必:不一定必须是。

[9]矧(shěn):也,也是。

[10]驷牡:指驾一车的四匹公马。牡:公马。

译文

灵帝末年,限制列名党籍人士做官的禁令解除后,大将军何进听说了郑玄的贤名便派人前去征召他。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极有权势的外戚,不敢违背他的意旨,于是就去迫胁郑玄,郑玄迫于无奈而去了朝廷。何进为他准备了坐几和手杖,对他以礼相待,待遇优厚。郑玄不接受何进所赐予的朝服,而是头裹整幅头巾去见何进。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此时郑玄已经六十岁,他的***河内郡赵商等从远道而来的有数千之多。后来将军袁隗上表推荐他担任侍中,郑玄也借父亲去世而不赴任。

北海国国相孔融深深敬佩郑玄,急匆匆地拖着鞋子上门拜访郑玄,并且告诉高密县要为郑玄特设一乡,说:“从前齐国设置了‘士乡’,越国建立了‘君子军’,都是敬重贤人的意思。郑君喜爱学问,实际上是心怀完美的德行。往昔的时候太史公、廷尉吴公、谒者仆射邓公,都是汉朝的名臣。此外,南山四位须眉皓齿的长者如有园公、夏黄公等,都隐藏光彩,隐居避世,世人赞赏他们高尚的节操,都全部称他们为‘公’。由此可见,所谓‘公’就是具有仁德之人的尊号,不一定是‘三事大夫’这类在朝中处于显位而有德之人。现如今郑君所在的乡应该称为‘郑公乡’。以前的时候,东海国于公只是凭判决狱讼知名就有人告诫乡里人去增扩他的门庭,何况郑公具有这样完美的品德,能没有一车四马通行的道路吗?可扩大他家门前的道路,让路面容纳高大的马车通过,并命名为‘通德门’。”

董卓将都城迁到长安之后,公卿大臣举荐郑玄任赵王的国相,因道路被阻断没能到达。正好遇上了黄巾军进犯青州,于是转道到徐州去躲避战祸,徐州牧陶谦以师友的礼节接待了他。建安元年,郑玄从徐州返回高密县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了黄巾军数万人,他们见到了郑玄都一齐下拜,互相约定并表示不敢侵入高密县境内。

原文

玄后尝疾笃,自虑,以书戒子益恩曰:“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11]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12],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年过四十,乃归供养,***田[13]播殖,以娱朝夕。遇阉尹擅势,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公车再召,比牒并名,早为宰相。惟彼数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14]。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15],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而黄巾为害,萍浮南北,复归邦乡。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安性,覃思[16]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咨尔茕茕[17]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18]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吾虽无绂冕之绪,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日西方暮,其可图乎!家今差多[19]于昔,勤力务时,无恤饥寒。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恨。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

注释

[11]厮役:指卑贱冗繁的工作。

[12]获觐乎:得以觐见。在位通人:当时名声显赫学问通达之人。

[13]***田:租借耕地。

[14]宜式序:按照顺序被朝廷录用。

[15]元意:本意。

[16]覃(tán)思:深思熟虑。

[17]茕茕:孤苦伶仃。

[18]勖:勉力。

[19]差多:强于。

译文

郑玄后来曾病情危重,自己思前想后,便写信给儿子郑益恩,告诫他说:“我家以前比较贫困,不为自己的父母兄弟们所包容,离开了处理卑贱冗繁事务的吏职后,到周代、秦代的都城长安交游访学,往来于幽、并、兖、豫数州之间,才有机会去谒见那些为官而学识渊博的通达之人,和避世隐居的硕学大儒,只要有所领会都随从并拱手致敬,所以于学问之事有所领受。于是多方稽考六艺,略览经书注释,时常能够发现秘籍和纬书之学的奥妙。年过四十的时候,才回到家里赡养亲族,并租借田地进行耕作种植,以此来打发时光消磨岁月。遇到宦官专横跋扈独揽权势,因此被列为党人遭受禁锢,前后加起来一共14年,后蒙受朝廷的赦令,并被举荐为‘贤良方正有道’,受到大将军和三司府的征召。公车署两度征召,文牒相连姓名放在一起被争相召见的,都是宰相这一类。只有那些位居公相之位,德行美好、雅正大才,能够胜任志匡王室的大臣之职的人,才应该按照顺序被朝廷录用。我独自思量,不想在这方面担任职位,只想着陈述先世圣人孔子的本意,思考着整理百家不同的思想,也已经几乎竭尽我的才力,所以不愿意听从征召的任命,可是,没想到国家遭受黄巾军的祸害,而我南北漂泊,又回到家中。回到这里一年多了,现在已经七十岁了。家境向来衰落不振,又一再被耽误,按照礼法的要求,就应该将家事交付子孙。现如今我将年老的情形告诉你,将家事交付给你,我将闲居在家来安养身心,并将继续深思问学直到终了。如果不是拜谢国君的厚意,慰问烦忧的亲族,祭拜祖先的坟墓,观看野外的生物,又何曾拄着拐杖出门远行呢!家里的事情不管是大是小,你都一一承担下来吧。我感叹你孤独无依只有一人,竟然没有同胞兄弟可以依靠。一定要勉力追求君子的道义,深入细致地研究而不要荒废,恭敬慎重你的仪容和举止,去亲近有品有行之人。显赫的声誉是由你的同僚去成就的,而美好德行的树立在于自己的意愿。如果获得了美好的名声,对于你的生活也是无上荣耀的,又怎能不深思啊!怎么能不深思啊!我虽然没有为官造福的功业,也颇有辞官让爵的雅量。我自以为对经籍有研究和维护之功而感到快乐,差不多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羞耻。最后,如果说心中不平,只是因为亡亲的坟垄还没有修筑好,所喜欢的各类书籍都已经朽坏了,不能在礼堂上将它们写成定本,留传给志趣相同的后世好学之人。太阳已经偏西快要到黄昏了,哪里还能有更多的追求啊!家里现在比过去稍稍强盛了一些,希望你多劳费体力,及时耕作而不误农时,不要忧虑饥寒之事。少讲究些饮食,也不要讲究穿戴,这两个方面节省,还能让我少一点遗憾。如果你忘记而不能记住这些,那也就算了吧!”

原文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邀)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20]之,竞设异端[21],百家互起。玄依方[22]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23]曰:“故太(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24],以谶合之,知命当终,有顷寝疾[25]。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度,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26]赴会千余人。

门人相与撰玄答诸***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凡玄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又着《天文七政论》《鲁礼禘袷[27]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凡百余万言。

注释

[20]通人:学问通达之人。许:认可。

[21]设异端:提出怪异的问题。

[22]依方:依据方正的儒家学说。

[23]自赞:自我推荐。

[24]寤:睡醒。

[25]寝疾:即卧病。

[26]缞绖(cuī dié):披麻戴孝。缞: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绖:古代丧服上的麻带子。

[27]禘袷(dì xiá):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种隆重仪礼。

译文

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军队,派遣使者邀请郑玄,规模盛大地招待宾客,郑玄最后到达,袁绍便延请他就上座。他身高八尺,能饮酒一斛,眉毛秀美,眼睛明亮,颜容温和,仪表魁伟。袁绍的宾客有很多都是豪俊之士,都很善才辩,见到郑玄是儒者,并不认为他是学识渊博通达之人,竞相提出种种不经的见解,各人纷纷起身向他发难。郑玄依照儒家经籍进行申辩对答,每一对答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并且都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座中没有谁不嗟叹心服。此时汝南郡应劭也归依袁绍,趁机自我引荐道:“我是以前的泰山郡太守应中远,愿北面拜师自称***行不行?”郑玄笑着说:“孔子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考查学生,颜回、子贡这些人不称引自己的官阶门第。”应劭听后感到很惭愧。袁绍于是便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他任左中郎将。但他都没有前去就任。公车署征召他任大司农,赐给他一辆四马安车,所经过地方的郡县都派长吏接送。到朝廷后,郑玄就以生病为由自求回家。

建安五年(200)的春天,郑玄梦见孔子对他说:“起来吧,起来吧,今年岁星在辰,来年岁星在巳。”郑玄醒来后,用谶书来验核梦境,知道自己寿命应当结束了,过了不久就卧病在床。这时袁绍正和曹操两军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绍让他的儿子袁谭派遣使者逼迫郑玄随从军队。郑玄迫于无奈,带病赶到元城县,病情危重而无法继续行进,在这一年六月病逝,享年74岁,留下遗嘱要求薄葬。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披麻戴孝参加丧会的有一千多人。

门人在一起撰写郑玄回答诸位***问《五经》的语录,依照《论语》的体例编成《郑志》八篇。郑玄所有的注释有《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他又着述有《天文七政论》《鲁礼禘袷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所有加在一起共有一百多万字。

原文

玄质于辞训,通人颇讥其繁。至于经传洽孰(熟),称为纯儒,齐鲁间宗之。其门人山阳[28]郗虑至御史大夫,东莱王基、清河[29]崔琰着名于世。又乐安[30]国渊、任嘏,时并童幼,玄称渊为国器,嘏有道德,其余亦多所鉴拔,皆如其言。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及融为黄巾所围,益恩赴难陨身[31]。有遗腹子,玄以其手文似己,名之曰小同。

论曰:自秦焚六经,圣文埃灭。汉兴,诸儒颇修艺文;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32],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王父[33]豫章君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玄,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及传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云。赞曰:玄定义乖,褒修礼缺。孔书遂明,汉章中辍。

注释

[28]山阳:今山东邹城。

[29]清河:今河北清河。

[30]乐安:在今山东广饶。

[31]陨身:亡身。

[32]守文之徒:墨守旧说之辈。

[33]王父:祖父。对老人的尊称。

译文

郑玄在文辞注释方面比较质朴,渊博通达之人总是讥刺他注释过于繁多。另外经传的研究可以称得上是与事切合而详尽,被人称道为“纯儒”,齐鲁两地都很尊崇他。他的门人山阳郡郗虑官至御史大夫,东莱郡王基、清河郡崔琰在世上也很有名气。还有乐安县国渊、任嘏,当时都还是幼童,郑玄称赞国渊为国家的宝器,任嘏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余的也有很多人被识别、选拔为有用的人才,都像郑玄所说的那样。郑玄只有一个儿子名叫郑益恩,孔融在北海郡国的时候,推荐他为“孝廉”;等到孔融被黄巾军所围困的时候,郑益恩赶去拯救危难的局势而献出了生命。郑益恩有个遗腹子,郑玄因为这孩子的手纹很像自己,就给他取名为“小同”。

史官评论说:自从秦朝焚毁六经以来,圣人的文典像尘埃一样漫灭。而从汉朝兴盛之后,儒者们对六艺群书进行了大量的修撰;到了东汉的时候,很多学者都是经籍研究方面的名家。而那些墨守旧说之辈,固执地坚守自己的学说,于是各种违背经籍的学说繁多而杂乱,彼此之间怪异偏激,导致了经籍分成了数家;而每家又有很多不同的学说,有的辨章析句甚至达到了一百多万字,致使学习起来白白地劳烦精力而极少有建树,后来即使疑虑重重却无法进行匡正。郑玄囊括了重要的典籍,搜求各家学说,删减了各种繁杂和捏造之言,修改订正了很多遗漏和失误之处,从此以后学者们大略知道了一些学问的指归。我(指《后汉书》作者范晔)的祖父豫章君(范宁)每每考校前代儒者们对经籍义理的解说,总是推崇郑玄,常常认为研究儒家的学问不能超过他了。等到豫章君传授门徒的时候,便全部集中用“郑氏家法”进行讲授了。赞曰:郑玄止住了经义乖悖的趋势,使得六经学问尽可能都兴盛起来。

思想内容:只有显示对人才的重视,才能招揽来更多人才。

本文中郭隗根据燕昭王“得贤士与共国”(求得有才能的人,与他们共同治理国家)的愿望,首先向他指出四种不同等次君主对应于四种不同等次的人才,其次向他指出五种对待人才的态度招致不同的人物。最后建议他要亲自拜见国中贤士以示尊重,并从尊礼自己开始,以吸引天下人才。郭隗说辞突出了人才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意义,强调统治者对待人才的胸襟和态度是能否得到真正的人才的关键,统治者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尊重人才。

艺术特色:

郭隗说辞中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铺张扬厉,体现了《战国策》中谋臣策士的语言特色。当昭王向他求教时,他首先用排比句式铺列了四种君主对贤士的不同态度,接着铺排不同的态度将会招致不同的人物。铺排之中又有夸张和描写,既形象又有说服力。

郭隗说辞中“用五百金买死马骨”的寓言故事,构思新颖而含义深刻,体现了《战国策》中谋臣策士善用巧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来说服人的特色.这个故事的作用是比喻,用买死马骨可以得到千里马,来比喻尊礼郭隗可以招致天下人才,收到了直接说出所难以达到的说服效果。

《燕昭王求士》出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燕昭王,即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职,春秋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燕王哙之子,燕太子平之弟,史称燕昭王,简称昭王或襄王。燕王哙死后,燕人共立姬职为王。公元前312年至公元前279年在位,姬职即位后招贤纳士,在位期间燕将秦开大破东胡、上将军乐毅联合五国攻齐,占领齐国七十多城(齐国疆土只剰莒、即墨二城),造就了燕国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