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柯之斧_《伐柯》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09 0
  1. 执柯以伐柯
  2. 带有斧字的成语
  3. 古人为什么要把做媒称为作伐,把媒人称为伐柯人?
  4. 《诗经·豳风·伐柯》:周公之礼
  5. 伐柯的国语词典伐柯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1.斧头的含义

斧头上的神兽并不是貔貅,而是龙生九子不成龙之一的“睚眦”。睚眦,是龙生九子里的老二,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斧头上。这些武器装饰了它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2.形容斧头的成语

鼻垩挥斤 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

出处:典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伐柯之斧_《伐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伐性之斧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出处:《吕氏春秋·本性》:“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鲁斤燕削 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弄斤操斧 拿斧头砍东西。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

宋斤鲁削 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

出处:语出《周礼·考工记序》:“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出。”

运斤成风 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出处:《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执柯作伐 执:拿着;柯:斧头柄;伐:***伐。手执斧头去***伐。指给人做媒。

出处:《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朱干玉戚 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

出处:《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3.谁能帮我解释下泰戈尔《飞鸟集》中:“樵夫的斧头,问树要斧柄

看了楼上几位的解说,心里不免有些担心,这句话的意思会被误解:

樵夫的斧头,问树要斧柄。树便给了他。 这么简短的诗句,表达的却是如此的洒脱,樵夫是需要木头做斧头来砍柴,维持生,计养活家人的,就是当自己被真正需要的时候,哪怕自己会受到伤害,也会大方的献出自己,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大仁慈,大宽容。 你想想 你最好的朋友需要你做出牺牲的时候,当你的亲人需要你做出牺牲的时候,当天真的孩子需要你做出牺牲的时候,或者当一个陌生人急需你帮助的时候,你也会像树一样,洒脱的牺牲自己,对吗?

泰戈尔的诗歌 表达出了生命在微小之处的宏大,就是靠爱来完成的。等等。

4.关于斧头的成语

鼻垩挥斤: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

不露斤斧:斤:斧头。看不见刀斧加工的痕迹。形容精巧自然。

大匠不斫:斫:砍削。高明的匠人不用斧头砍削。比喻居高位者不逞小智,不代下司职。

斧凿痕:斧:斧头;凿:凿子;痕:痕迹。原指用斧头、凿子在木石上加工留下的痕迹。多用来比喻诗文字画等造作,不自然。

斧凿痕迹:斧:斧头;凿:凿子;痕:痕迹。原指用斧头、凿子在木石上加工留下的痕迹。多用来比喻诗文字画等造作,不自然。

鲁斤燕削: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弄斤操斧:拿斧头砍东西。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

宋斤鲁削: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

无斧凿痕:斧、凿:木工用的斧头和凿子。没有用斧头、凿子削刻的痕迹。比喻艺术品达到天然浑成的境界。

疑邻盗斧: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运斤成风: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执柯作伐:执:拿着;柯:斧头柄;伐:***伐。手执斧头去***伐。指给人做媒。

执柯以伐柯

斧成语 :

鬼斧神工、

班门弄斧、

猬锋螗斧、

操斧伐柯、

双斧砍孤树、

运斧般门、

弄斤操斧、

斧破斨缺、

斧钺之诛、

刀锯斧钺、

伐性之斧、

疑人偷斧、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斧钺刀墨、

大刀阔斧、

斧钺汤镬、

双斧伐孤树、

豪牦不伐,将用斧柯、

绣斧之诛、

无斧凿痕、

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疑邻盗斧、

横刀揭斧、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带有斧字的成语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

这是《中庸》关于“为道”的论述。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道本来不是远离于人的,远离人则不可以为道。为此,《中庸》举了“伐柯”这个例子,拿着斧头去伐木,伐木做什么?做斧柄。斧柄怎么做?手里不是有现成的吗?照着样子做就行了。

儒家有个特点,就是给人树立一个榜样,让人们照这样子去做便可,这个榜样就是“君子”。一切按照君子的标准去做,是谓“执柯以伐柯”,依葫芦画瓢,那么离道就不远了。当然儒家的道,说的乃是中庸之道。儒家君子的标准究竟有哪些,还真不好一一列举。所谓“三纲八目”,所谓仁义礼智信,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等等,都是成为君子的标准。《大学》有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君子应有的状态。“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君子有絜矩之道”,“君子先慎乎德”......这些都是君子应该做到的。可见,成为儒家的君子,条件真是多得惊人,如果都一一做到了,绝对超过圣人。

《中庸》有云:“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就是说,君子之道,博大而精微。平常男女虽然愚昧,但也能略知一二;但到了极其精妙之处,即使圣人也有所不知。平常男女虽然不肖,也能依道而行,但到了极其高妙之处,即使圣人也有所不能。可见,儒家的君子比圣人更难做!

估计这一来二去,儒家把自家的君子说得神乎其神,难乎其难,把那些个书生两脚都吓软了,四书中的《大学》和《中庸》还没读完,干脆把书扔一边——老子不干了!所以《中庸》就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执柯以伐柯”即可,你看,多简单!依葫芦画瓢,离君子就不远了。

但天下最难的事就是最简单的事!所谓“大道至简”,合道的一定是简单而质朴的,没那么多私心杂念,没那么多鸡零狗碎,其实就合乎道了!然而,“大道至简”是道家的精髓,而儒家虽也有道,但此道非彼道。儒家的道乃中庸之道,其君子之道也必须符合中庸之道。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才是中庸之道?《中庸》好像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中庸》开篇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好像是给儒家之道下了个定义,天生的叫做性,率性而为的叫做道,依照道去修养的叫做“教”。那么,这个道是不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呢?没明说。接着又说,君子是片刻不能离开道的,如果道可以离开,就不是道。然后下了个结论:“故君子慎其独也。”因为欲成为君子,道必须时刻不得离身。再然后,就解释什么是“中和”,只有“致中和”,才会达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境界。紧接着,“中庸”出现了——“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所以,什么是“中庸”,还是非常令人费解的。“中庸”不仅费解,而且难——“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大概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很久以来民众很少能做到。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孔子说,道不得施行,我知道了,是因为聪明人做得过头了,而愚蠢的人却又达不到。道不为世人所明了,我也知道了,是因为贤人理解过了头,而不肖之人又理解不了。所以,连孔子自己都明白,道难以施行,也难以明白。

好一个费解的“中庸”!难行的“中庸”!而且普通民众几乎是做不到的!如此不靠谱,不现实,孔夫子还是执意为之,他认为那些聪明的、愚蠢的,那些贤人、不肖人,不是过了就是不及,就像“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其味也。”是啊,就好像每个人都吃饭,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真滋味!这个滋味就是“中庸”。

兜兜转转,由繁到简,再由简入繁,看似“执柯以伐柯”那么简单,实则有“执柯以伐己柯”之嫌,拿斧头削自己的斧头柄,用舌头品尝自己的舌头,难啊!

古人为什么要把做媒称为作伐,把媒人称为伐柯人?

带有斧字的成语 :

鬼斧神工、

班门弄斧、

大刀阔斧、

猬锋螗斧、

操斧伐柯、

弄斤操斧、

疑人偷斧、

斧钺汤镬、

斧破斨缺、

鬼工雷斧、

资斧困竭、

不避斧钺、

双斧伐孤树、

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运斧般门、

无斧凿痕、

双斧砍孤树、

不露斤斧、

刀锯斧钺、

横刀揭斧、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豪牦不伐,将用斧柯、

绣斧之诛、

疑邻盗斧、

斧钺刀墨、

伐性之斧、

斧钺之诛

《诗经·豳风·伐柯》:周公之礼

作伐?一词是来自诗经里《诗经?豳风?伐柯》的典故,?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意思就是伐木要斧头,娶妻要媒人,借伐木之斧比喻突出媒人的重要性。?作伐?取典,说起来自然比?作媒?含蓄上了几分。

伐柯人?也称"撮合山",即媒人。古代媒人称为?伐柯人?。伐柯的关键是有斧子,结婚的重点是有媒人。于是,人们便将媒人保媒称为?作伐?、?执柯?,媒人也就有了 ?伐柯人?的称呼。

在古代,婚配是必须由媒妁说起了。据《礼记》记载,男人和女人如果没有媒人介绍,是不会知道彼此名字的,更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有交往。足 见要想延续生命,媒人是多么重要。?长期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是人们 婚嫁的前提。

在《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可见,在古代,男女婚配除了父母之母,还有必有媒妁之言才可以认同是正经八百的婚事,没有媒妁的婚事,连父母兄弟也会蒙羞。宋朝人有文说?其伐柯人两家通报,择日过帖?,指的就是媒婆两家忙活,最终促成好事。我们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关于婚配的剧情中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重要性。墨兰的私定终于,不仅影响自己的一生前景,对已婚的哥姐,还有未婚的弟妹是有如的爆炸威力,严重还影响家里人的仕途和家族的命运。

回来现代, ?伐柯人?的称呼已不常见于生活中,我们通常保媒人为?媒婆?、?红娘?等多一些。古代也有叫月老、大冰、媒妁等。旧时婚姻,常请人说合,通两家之好。多为妇女担任,故又称媒婆。媒有单媒和双媒之别,双媒指替男家办事的男媒与替女家办事的女媒 。现在的包办婚姻常造成婚姻悲剧 ,但也有的地区和民族,认为媒人促成姻缘而受到人们的尊敬。现代讲求男女自由恋爱,但古代对于婚姻的谨慎还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的。我们现代人结婚的事上也会聘请专业的媒人进行操办婚宴,男女相亲也有专业的相亲机构。

伐柯的国语词典伐柯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诗经·豳风·伐柯》:周公之礼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集传》考证,“豳”作为国名,在《禹贡》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后稷的后人公刘弘大后稷的事业,立国于豳谷。十二世而有文王。也就是说,豳是周这个部落的发源地。十五国风,以《周南》《召南》始,以《豳风》为“青萍之末”,可以说是意味深长的。或许,作为体现周王朝天下风尚的十五国风,只有回到周的发源地,才算是找回初心、功德圆满。

《豳风》共收录诗七首,其它六首都与周公有关。唯独这首《诗经·豳风·伐柯》指代并不那么分明,看不出是否与周公相关。

周公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借助“唱红歌”完成统一思想目标的中国人。武王元年,周公向武王建议实施“礼乐制度”,即王室公卿间的书信必须先送于太史抄录存档,抄录件交大司乐谱曲题名、再由太师审核、盲师配器、瞽人试唱,最终形成王室礼仪乐歌传唱天下。

周公这个本意在统一思想的举动,实际上客观上起到了以“王官之学”教化天下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诗经·豳风·伐柯》很可能与周公有关,是周公教化生民,颁定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婚姻法》时的普法宣传歌。

《诗经·豳风·伐柯》共两个小节,每个小节四句。诗意浅显,朗朗上口。第一小节***用了常见的设问式结构,通过“伐柯如何”“取妻如何”两个问句,自然而然的让人意识到男子要娶一个理想的妻子,恰如斧头找一支合适的柄子一般,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离开媒人的媒妁之言以及迎亲礼等基本程序是不可行的。后来,在这个婚姻基本法的基础上,演化出一整套的步骤。古人要完成一桩婚姻,必须履行“六礼”,即纳***、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媒妁的穿针引线。《礼记·昏义》讲:“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说文解字》讲:媒,谋也,谋合二姓;妁,酌也,斟酌二姓也。这里“谋合二姓”,就是“合二姓之好”,帮助两姓男女缔结婚姻;“斟酌”,就有权衡利弊、择善而定之意。《仪礼·士昏礼注》:“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媒氏下通其言”。“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正是在这一背景基础上的极简版普法宣传。

《诗经·豳风·伐柯》的第二小节,俨然就是一个遵守周公所制婚姻基本法的守法青年的现身说法。他依照婚姻基本法,娶到了自己心仪的好妻子,大声“唱”出来四处传颂。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要让好的柄子配上好的斧头,就要用好的斧头砍来好的柄子材料,两者的协调配合是相辅相成的,这个过程不能背离基本的原则方法。生活中,类似的原则不在远处,就在我们身边。“我觏之子,笾豆有践”,“我”之所以能够娶到有那么丰富料理笾豆之事经验的妻子,能够和美一生,全在于我懂得遵循这些基本的原则。

后来,在不断地传说变形中,“周公之礼”演化成了男女之事的代名词,似乎那个了不起的周公,在人世间除了“周公解梦”便是男女之事,这对于“一饭三吐脯”的周公而言,实在算是个不小的调侃。

好斧如何配好柄?少了斧头可不成。要娶妻子怎么办?少了媒人可不行。

求好柄啊斧在前,眼前道理莫求远。我已求得如意妻,笾豆之事显能贤

伐柯的国语词典是:持斧砍伐树木来作斧柄。词语翻译英语(cfBookofSongs)_Howtofashionanaxhandle?Youneedanax,fig.tofollowaprinciple,fig.toacta***atchmaker。

伐柯的国语词典是:持斧砍伐树木来作斧柄。词语翻译英语(cfBookofSongs)_Howtofashionanaxhandle?Youneedanax,fig.tofollowaprinciple,fig.toacta***atchmaker。拼音是:fákē。结构是:伐(左右结构)柯(左右结构)。注音是:ㄈㄚ_ㄎㄜ。

伐柯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伐柯fákē。(1)比喻遵循一定的原则。(2)指做媒。

二、引证解释

⒈后因以“伐柯”为取法于人的典故。引《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郑玄笺:“则,法也。伐柯者必用柯,其大小长短,近取法於柯,所谓不远求也。”《文选·陆机<文赋>序》:“佗日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李善注:“此喻见古人之法不远。”宋苏轼《答秀州胡朝奉启》:“矜式百为,知伐柯不远。”清曾国藩《复胡润之书》:“闻台端_除,不遗_力,鄙怀欲取为伐柯之则。”董必武《九十初度》诗:“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⒉后因以“伐柯”谓作媒。引《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今古奇观·卖油郎独占花魁》:“这几件东西,奉与姨娘为伐柯之敬。”

关于伐柯的诗词

《蛾眉七绝·不碍游蜂且伐柯》《伐柯》

关于伐柯的诗句

伐柯则不远伐柯伐柯伐柯则不远

关于伐柯的成语

南柯一梦笔诛墨伐操斧伐柯改柯易叶豪厘不伐,将用斧柯改柯易节柯烂忘归观棋烂柯

关于伐柯的词语

玉叶金柯南柯一梦一枕南柯操斧伐柯执柯作伐观棋烂柯柯烂忘归改柯易叶倾柯卫足笔诛墨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伐柯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