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怎么读_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11 0
  1. 涅而不缁的意思
  2.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3. 求《论语·阳货篇》全文?(加不加译文无所谓,当然加了更好)
  4. 磷缁的成语磷缁的成语是什么
  5. 涅而不缁什么意思
  6. 与“出淤泥而不染”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缁磷的成语有:磨而不磷,涅而不缁,钉头磷磷,披缁削发。

缁磷的成语有:磨不磷,_不缁,磨而不磷,_而不缁,钉头磷磷。2:注音是、ㄗㄌ一ㄣ_。3:拼音是、zīlín。4:结构是、缁(左右结构)磷(左右结构)。

缁磷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怎么读_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释义:喻操守不坚贞。

二、引证解释

⒈后亦以“_磷”喻操守不坚贞。引《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_。”何晏集解:“孔曰:磷,薄也;涅,可以染_。言至坚者,磨之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喻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诗:“_磷谢清旷,疲__贞坚。”唐韦应物《寄令狐侍郎》诗:“宠辱良未定,君子岂_磷。”宋曾巩《相制二》:“今得其人,_于尔众,某行无_磷,学有本原,材_智谋,淑问惟旧。”清唐孙华《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诗:“幸君闭影守穷庐,坚白超然免_磷。”

三、网络解释

缁磷缁磷,读音是zīlín,汉语词语,后来以"缁磷"喻操守不坚贞。

关于缁磷的诗句

此玉有缁磷其行绝缁磷独觉处世无缁磷

关于缁磷的词语

一尘不缁促膝谈心削发披缁披缁削发素衣化缁磨而不磷涅而不缁词不达意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缁磷的详细信息

涅而不缁的意思

磷缁:出自《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因磨而变得薄损叫磷,因染色而变黑叫缁,用以比喻受环境影响而起变化。

“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苏轼《泛颍》。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金言自销铄,玉性肯磷缁。”“金膏犹罔象,玉液尚磷缁。 ”----李白。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解释: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出自:《论语·阳货》:“不曰紧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示例:臣自信是精白一心,~之人。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五回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含褒义

求《论语·阳货篇》全文?(加不加译文无所谓,当然加了更好)

出处: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阳货篇》。

原文节选: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白话译文:

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你却要去,这如何解释呢?”孔子说:“是的,我有过这样的话。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孔子带领部分***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他有***三千,贤***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及其再传***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及其再传***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是孔子及其***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有孔子的再传***,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磷缁的成语磷缁的成语是什么

原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译文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送给孔一只熟乳猪,想让孔子去他家致谢。孔子乘他不在家时,去拜谢。却在半路上碰到了,他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说。”孔子走过去,他说:“自己身怀本领却任凭国家混乱,能叫做仁吗?”孔子说:“不能。“想做大事却总是不去把握机遇,能叫做明智吗?“不能。“时光一天天过去,岁月不等人啊。“好吧,我准备做官。”

原文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是习俗使人有了差别。”

原文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译文 孔子说:“只有上等人聪明和下等人愚蠢是不可改变的。”

原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 孔子去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子游对他说:“以前我听您说过:‘君子学道就会爱护别人,小人学道就会服从指挥。’”孔子说:“同学们,子游说得对,刚才我是在开玩笑。”

原文 公山弗扰以费叛,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译文 公山弗扰占据费市反叛,来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不高兴地说:“没地方去就算了,何必到他那里去?”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是说空话?如果有人肯用我,我也许就会建立又一个强盛的王朝。”

原文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使人。”

译文 子张问仁,孔子说:“能在天下推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了。“哪五种?”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拥护,诚实就会受到重用,勤敏就会获得成功,慈惠就会有本钱使用人。”

原文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叛,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瓠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注释 佛肸(必西)。磷:损伤。缁(兹):黑。匏(袍):一种不能吃的瓜。

译文 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想去。子路说:“以前我听您说过:‘亲自做了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佛肸占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怎么解释?”孔子说:“对,我说过。没听说过坚硬的东西吗?磨也磨不坏;没听说过洁白的东西吗?染也染不黑。我岂能象个瓠瓜?光挂在那里而不让人吃呢?”

原文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 居:坐。

译文 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六种弊病吗?“没有。“坐下,我对你说。好仁不好学,弊病是愚蠢;好智不好学,弊病是放纵;好信不好学,弊病是害人;好直不好学,弊病是刻薄;好勇不好学,弊病是破坏;好刚不好学,弊病是狂妄。”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 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原文 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译文 孔子对伯鱼说:“你读过《周南》《召南》吗?一个人如果不读《周南》《召南》,就好象面对着墙站着而无法前进。”

原文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译文 孔子说:“礼啊,礼啊,难道只是纸张在说话吗?乐啊,乐啊,难道只是钟鼓在发音吗?”

原文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注释 荏(忍):软弱。窬(鱼)。

译文 孔子说:“外表威严而内心怯懦的人,用小人作比喻,就象挖墙洞的小偷吧!”

原文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注释 愿:老好人。

译文 孔子说:“老好人是败坏道德的人。”

原文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译文 孔子说:“道听途说就是道德败坏。”

原文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译文 孔子说:“卑鄙小人可以共事吗?这种人他没得到时,怕得不到;得到后,怕失去。一旦害怕失去,他什么坏事都敢做。”

原文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无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古人有三种偏激的毛病,今人或许没有:古代的狂人肆意直言,今天的狂人放荡不羁;古代的高傲者威不可犯,今天的高傲者凶恶蛮横;古代的愚人天真直率,今天的愚人狡诈无赖。”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 巧:好。令:善于。色:脸色。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原文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译文 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代替红色,厌恶用郑声搅乱雅乐,厌恶用妖言颠覆国家。”

原文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子贡说:“您如果不说话,谁教我们呢?”孔子说:“天说过什么?天不说话,照样四季运行,百物生长,天说过什么?”

原文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译文 孺悲想见孔子,孔子推说有病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就取瑟弹唱起来,让他听见。

原文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译文 宰我问:“三年守孝期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行礼,礼必坏;三年不奏乐,乐必崩。陈谷吃完,新谷又长,钻木取火的老方法也该改一改了,守孝一年就够了。”孔子说:“三年内吃香饭,穿锦衣,你心安吗?“心安。“你心安你就做吧。君子守孝,吃鱼肉不香,听音乐不乐,住豪宅不安,所以不做,现在你心安,那么你就做吧。”宰我走后,孔子说:“宰我真不仁德,婴儿三岁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三年的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期。难道他没得到过父母三年的怀抱之爱吗?”

原文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译文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都不想,真太难了!不是有下棋的吗?下下棋,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原文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 子路说:“君子提倡勇敢吗?”孔子说:“君子以道义为上,君子如果勇敢而不讲道义就会颠覆国家,小人如果勇敢而不讲道义就会成为强盗。”

原文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智者,恶不逊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注释 徼(交):抄袭。讦(节)。

译文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人吗?”孔子说:“有。厌恶宣扬别人缺点的人,厌恶以下谤上的人,厌恶勇敢而无礼的人,厌恶固执而不通情理的人。你也有厌恶的人吗?”子贡说:“厌恶把剽窃当作聪明的人,厌恶把不谦逊当作勇敢的人,厌恶把告密当作直率的人。”

原文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译文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以对付。太亲近了,他们就会失礼;太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

原文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译文 孔子说:“四十岁还让人厌恶的人,一辈子都完了。”

涅而不缁什么意思

磷缁的成语有:削发披缁,磨不磷,涅不缁,钉头磷磷。

磷缁的成语有:钉头磷磷,磨而不磷,_而不缁,磨而不磷,涅而不缁。2:结构是、磷(左右结构)缁(左右结构)。3:拼音是、línzī。4:注音是、ㄌ一ㄣ_ㄗ。

磷缁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比喻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起变化。

二、引证解释

⒈磷,谓因磨而薄;缁,谓因染而黑。后因以比喻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起变化。引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_。”唐杜甫《暮冬送苏四郎_兵曹适桂州》诗:“岁阳初盛动,王化久磷_。”宋秦观《庆禅师塔铭》:“呜呼我师,法妙难思,与物并作,而不磷_。”明唐顺之《赠王山人》诗:“自笑久磷_,还真已是迟。”《论私德》:“即有一二达识热诚之士,苟欲攘臂为生民***,则时或不得不用诡秘之道,时或不得不为偏激之行。夫其人而果至诚也,犹可以不因此而磷淄也。”

三、网络解释

磷缁磷缁,,汉语词汇。拼音:línzī典故名,典出《论语》卷九《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磷,谓因磨而薄;缁,谓因染而黑。后因以比喻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起变化。

关于磷缁的诗句

失脚遂磷缁要知不磷缁汉阁自磷缁

关于磷缁的词语

披缁削发伯道无儿削发披缁素衣化缁磨而不磷涅而不缁不齿于人一尘不缁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磷缁的详细信息

与“出淤泥而不染”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涅而不缁的意思: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涅而不缁典故如下: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政治理想在鲁国未受到珍视和重用,于是带领***们周游列国,先后在卫国、宋国等国家,也未被重视。在赴晋国的途中,子路劝他不要去投奔赵鞅这种小人。然而孔子相信自身的君子品格,会磨而不磷,涅而不缁,不会因外界而受影响,不会因赵鞅而改变,反而可以改变他人。

出处——《论语》的介绍如下: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成书于战国初期,相传为孔子及其***所作。《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为编纂,语为语录,《论语》即为由语录而编纂组合成的言语***,其中也有讲述孔子生活片段的记录,主要反映孔子的思想。

《论语》全文共有二十章,依次分别为: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其顺序不可改变)。

相传,在宋朝,丞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其中饱含的丰富的政治理论及道德修养。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我们虽不能像赵普一样将《论语》融会贯通投身政治,但《论语》作为“四书”之一,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新时代,我们每个人更应该反思自我的道德价值和道德理想,不断学习,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虽不能成及圣人、贤人,但我相信大家都可成为君子!

涅而不缁 、磨而不磷、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洁身自好 、濯青莲而不妖。

涅而不缁 (niè ér bù zī):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磨而不磷(mó ér bù lín):磨了以后不变薄。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jǔ shì jiē zhuó wǒ dú qīng ,zhòng rén jiē zuì wǒ dú xǐng):出自《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洁身自好 (jié shēn zì hào):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濯青莲而不妖(zhuó qīng lián ér bú yāo):“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是: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这句话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