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中学_通儒中学九1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11 0
  1. 初中文言文解析
  2. 文字学与中学文言文
  3. 公道中学组织参观焦氏文化大院和张爱萍纪念馆
  4. 王充的主要思想及历史意义
  5. 初中生激励四字成语大全
  6. 王安石的资料
  7. 南史 隐逸下翻译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通儒中学_通儒中学九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 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邪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 译句 。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句 。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于是

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

4.文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句强调了 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二)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子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1)。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子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2).今贼适疲于西,又务子东,兵法乘劳,此进趋(3)之时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1.填空答问:这两段文字都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除蜀国外,另两国是____与______;文中的“先帝”指 ,“陛下”指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①夙夜忧叹: 。

②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3.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句子:

甲文: 。

乙文: 。

4.申、乙两段文字都紧扣“诸葛亮上《出师表》”这一中心,写出了哪两层意思?请分层概括回答:

① 。

② 。

(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学遂为通儒(6)。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1)蹊:践踏。(2)策:通“册”。(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7)被: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依僧寺以居 无从致书以观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恃卫之臣不懈于内

C. 暮归,亡其牛 其真耶

D.录为***.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3.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A.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B.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

②其义自见:

③自晓其文: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

(五)

晋平公问子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1)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②安敢戏君乎:

③如日出之阳: ④臣闻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答: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答:

(六)

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②达者七十二人:

③经传无文: ④博士无以对: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据何文,以知之?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答:

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一)1.考查虚词能力,答案A。 ( “而”都表示转折关系。) 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要通观全文;抓住关键词、(如“策” “道”“食”“尽其材”)坐实词义,疏通句意,译句便水到渠成。答案:①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②喂养它,又不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考查提取文段要点能力。“不知马”是贯穿全文的核心, 造成千里马悲剧的根源,抓住就迎刃而解。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也。4、命运起决定作用。毛遂自荐知人善任或举贤授能

(二)1 魏 吴;刘备 刘禅。 2(1)通夜忧虑感叹(2)睡不安宁,吃不好饭(或寝食难安)3 甲文今南方己定,兵甲已足;乙文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4 (1)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2)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三)1 A 2 A 3 A 偷偷地进学校去听学生读书 B (这孩子对读书)如此入迷,为什么不(何不)就让他去读书呢?4 勤奋好学 孝敬父母

(四)1.考查解释词义能力。三个同均表明读书效果.答案:①收获②同“现”③明白 2.考查理解层意能力。解析第1、2句,从“先须”“继以”可看出句序;再从句中两个“使其言”……“使其言’,把握层意要点,最后提取相关语句,整合要点回答。答案: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3.考查筛选提要能力。答案:心到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4.考查概括文段主旨能力。答案: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五) 1考查词语理解能力。答案:①向②戏弄 ③明亮④听说, 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联系上文,抓住关键词“孰与”“昧”可译句:(秉烛之明)比摸黑走路,谁(哪个)好(强)?

3、考查文意理解能力。文中两人的心态不同,对“暮”字含义解说各异。答案:前者“暮”为时间晚了,迟了。晋平公怕来不及学,学了没用了;后者“暮”指天黑、夜晚,师旷借题发挥,引出秉烛’之喻5.考查概括文章主旨能力答案:活到老,学到老;或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等。

(六)1.考查解释词语能力。答案:①曾经·②贤达③文字记载④应对、回答。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答案:①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②成年者五六个人,孩童六七个 3.考查理解文意能力。答案:动筒把约数“五六(人)”当成相乘数去作乘法计算,因此闹笑话。 4.考查分析评价能力。开放性试题、多角度评析,有多种启示。答案:从动筒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等。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答案:

黄琬巧对

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初中文言文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

“博学多能养成佳士,依仁游艺勉作通儒”,在青白江城厢镇东街的绣川书院里,这对横批为“人文蔚起”的楹联已静静地注目了这个古镇100多年。

“你看嘛,过去这古镇四周都有护城河,规模那绝对是按县级修的,而且4个城门上都有带‘帽子’的门楼。”说起古镇,老城厢们都能给记者说个三四。”历史的变迁,城市的发展,古镇经历了建到拆、拆到建的艰难过程。记者昨日获悉,经过近1年时间的打造,城厢古镇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街——西街打造已完成,让西街900年县城的城池风貌和古城街道格局尽显。多处极具稀缺性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古代政治的缩影”县衙门、道教名刹三清观、陈家祠堂等都以崭新的面目示人,为城厢古镇的保护开发揭开了序幕。

古镇·金堂县衙

建筑结构宏大 建筑工艺精美

随便拉住一个城厢人打听古镇的古街,他们脱口而出的必定是西街。记者就被无数次告知,如果不去西街,就等于没有到过城厢。步入长约280米的西街,让人仿佛回到了从前那遥远的时代。

刚步行10米,右手边高约五六米的“金堂县衙”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一打听才知道,坐北朝南的县衙是清代建筑,附属的建筑还有监狱。民国时期,县衙为金堂县***所在地,***各科室均设于内。新中国成立后,金堂县***迁走,这里改建成为城厢幼儿园,大门仍为清时衙门。西街中部的陈家祠堂刚挂匾不久,成为古镇西街上最大的亮点,也是目前游客最为集中参观的景点。这个具有清代客家风格的祠堂占地近3亩,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共三进院落,目前已对游客免费开放。其整个祠堂建筑结构宏大,建筑工艺十分精美。

古镇的老人陈问渠经过走访古镇80—90岁的老人“口碑”资史,回忆出了古镇的38座祠堂,而如今尚存,保存完好的仅有陈家祠、盖宗祠、曾氏祠、沈家祠。记者在曾家祠内看到,传统的四合院小青瓦木结构建筑,门柱、主梁、屋脊等保留完好,图案可辨。与城厢中学相通的大门高大宽敞,非常气派。

古镇·人文蔚起

自古文气充沛 家家娃娃读书

“城厢这个地方,自古就文气充沛。曾经是金堂旧县城,仅在抗战期间,这个小小的地方就有4所小学、1所初中、两所高中、1所大专。”城厢古镇的老居民何寿老先生说起自己的故乡滔滔不绝,“这个地方,家家都要把娃娃送去读书,即便再苦再穷。城厢那时候不出镇就可以从小学读完大学。”

也许是千年古镇存留下来的人气和文气熏陶和感染着一批批后人,从城厢的大院、城厢的祠堂、城厢的名刹古寺旁走出了许多名人,他们的成名也让人们对城厢刮目相看。其中《全宋诗》精选(第七三四二页)作者黄中庸(1030-1110),字长行,号军城居士,与欧阳修、包拯、赵抃、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韩琦等齐名的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红楼梦》四大家族中生活原型黄氏先祖由巩溪徙军城始祖西驿前街府西巷(即今莆田城西梅园路雷山巷110-111号其黄太常寺卿第故居尚存)。北宋景祐甲戌进士大理寺评事黄宠之子。黄中庸从小受到其父宋进士宝文阁大理寺评事黄宠的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祐四年(1052)中福建乡试第一即解元,次年,赴京会试第一,即会元;经殿试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即传胪。历官江西安福知县、县令,北宋治平四年(1067)后,司马光温国公荐其才任太常博士擢广西北海通判,旋任邵武知府,后召入朝为太常卿,入值总理太常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礼宾司庙会,起草礼仪诏诰。 天性浑厚,为人仁惠。温国公司马迁荐其才,授浙江提刑。为官宽惠,能断奇狱,所活甚众,浙人德之。去日,士民乞留,以温公论荐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

槐树街的街口在城厢镇西街上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可就在这条两百来米长、七八米宽的小街上,住着余、范、何三大户人家。从这三户人家里,走出过清代二品按察使何元普、著名诗人流沙河、还有成都大学的前校长何寿。

城厢尚存的大院如今多数已破败。记者在槐树街热心居民的指点下 ,找到了20号和21号里的米家花园,这个始建于清代的院子,如今住着21户人家。记者依稀还能看得见四合院庭院式建筑布局——分主房、厢房、书房等,功能合理,分工严谨,房内装饰、雕刻保留较完整。院里的老人介绍,这个四进式的房子以前还有荷花池、***山、绣楼,占据整个槐树街三分之一的面积,但如今已被毁坏太多。

槐树街尽头的“如画楼”是清代二品按察使何元普的老宅子,他的后人何寿老先生从成都大学退休后有1/3时间居住在城厢。“城厢有祖先留下的基业,如画楼就是我曾祖父在清朝中期修建的。”何老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了,他和爱人把这里的一切收拾得井然有序,庭院格局保存完整,与周围尚存的破败古民居形成鲜明对比。

记者去探访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的旧居余家花园,遗憾的是大门紧闭。透过门缝,里院10米外的一扇防盗门锁住了穿斗结构的木制老屋。

古镇·绣川书院

砖木建筑结构 培育许多名人

绣川书院位于城厢镇东街,占地面积5085平方米。书院分为四进:一二进为庭院,两侧有厢房;三进为外讲堂;四进为内讲堂。均为砖木建筑结构,青瓦屋面,花格门窗。清道光10年,时任金堂县令吕伟崃在书院修建了考棚。1964年考棚被拆除,改作城厢中学操场。记者了解到,绣川书院是原金堂县修建最早、规模最大、藏书最多、声誉最高的书院,还有黄中庸(1030-1110),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福建兴化军城西驿前街府西巷(即今莆田城西雷山巷110-111号)其故居尚存及其梅兰步云书院。在七八百年间,培育了理学家谢湜、文史学家张晋生近现代史上有辛亥革命功臣彭家珍、哲学家贺麟、植物学家何铸、著名作家流沙河等。如今在保存完好的书院里喝茶、***或冥想仍不失为一种享受。

古街上的罗大爷对记者说:“绣川书院在成都的古镇里绝对是难得一见,如果可以像阆中古城里的贡院那样还原明清时期的讲学和乡试考场布置就太好了!”

古镇·名刹古寺

全国罕见现象 武庙高于文庙

在西街西端头,记者看到了修葺一新的“三清观”。观里的守护人告诉记者,这座始建于1612年的道观由当时城厢镇富豪出资修建,占地近1000平方米。这个建筑正门位于南面,得从戏台下面柱阵中间进入,有较大内庭空间,站在院内可以看见百年老戏台。

坐落在城厢中学校舍内的明教寺,距今约1200多年的历史,但现在仅存一座具有明代风格的古建筑——觉皇殿。在东街的老粮站内,记者看到了始建于嘉祐2年(1057年)的文庙,现仅存大成殿、崇圣祠、前厅和厢房。由于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一直受到围墙的保护。城厢中学内的武庙建于清嘉庆9年(1804),修建历时5年,耗白银100万余两。“关羽专祠为三进院落,一进是彩台、东西辕门、仪门;二进院落由仪门到月台上;三进院落则为月台东西厢房和正殿构成一个院落。”武庙高度为12米,超过高度为11.1米的文庙,虽然相差不到1米,但这种武庙超过文庙的现象全国罕见。

古镇·打造前景

由点及面打造 让古镇古味浓

“古镇的西街打造已经告一段落,下一步随着城厢中学的迁出,明教寺的打造将被摆上日程。”城厢镇***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西街打造的基本结束,城厢古镇的保护开发由点及面地开始了。“先是一条街,再是一座庙,把每一个小的细节做好。”

记者看到,东街的规划已经出台。据悉,依托城厢镇境内的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明年将启动建设。城厢镇看中了物流园区从业人员及园区客户及来往商务人员这一目标群体,做出了一个按“勺形”布局的古街规划。据介绍,“勺心”部分是以绣川书院、武庙、明教寺、家珍公园、家珍纪念馆、寿佛寺为主要景点的核心旅游圈;“勺柄”部分则是以经营特色旅游纪念品、民间工艺品为主题商铺的特色“百米旅游文化带”。

目前,家珍公园已开始全面整修。公园西侧的寿佛寺也在大修之中。

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应金华先生2005年为城厢镇编制古镇“保护规划”时曾表示:城厢镇作为以前的县城,留下许多古迹,虽然这些年来损毁严重,但历史信息还大量存在。“如果一堵墙已经拆了一半,就把另一半保护下来。放在那里,保留着,都是好东西。”

文字学与中学文言文

1. 初中文言文解析

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六册)第一册一、《论语十则》《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通***字:不亦说乎(“说”通“悦”,读yuè,愉快) 是知也(“知”通“智”,读zhì,智慧)诲女知之乎(“女”通“汝”,读rǔ,你)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不耻下问(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一定的时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安乐”)二、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韩非(?~前22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说难》《孤偾》《五蠹》《显学》等篇。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中的《喻老》篇。通***字: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读xuán,回转、掉转)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àng,用热水焐)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读jì,药剂)词类活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形容词作名词,没病的人)三、狼 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491篇,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的第二则。

通***字:止有剩骨(“止”通“只”,读zhǐ,只)词类活用: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 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做状语,像) 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用,打洞)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四、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撰。《乐羊子妻》 范晔(398~445),字蔚宗。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通***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读zhì,智慧) 当日知其所亡(“亡”同“无”,读wú,没有)词类活用孔子东游(名词做状语,到东方) 日知其所亡(名词做状语,每天,天天)羊子尝行路(名词做状语,在路上)五、诗五首《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过故人庄》 孟浩然(869~约740),唐代诗人。

有《孟浩然集》。孟浩然是唐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诗人,也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字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杜甫之后,唐代的又一杰出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著有《白氏长庆集》。《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市)人。

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游山西村》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通***字 茅檐长扫静无苔(“静”通“净”,读jìng,干净)词类活用开轩面场圃(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把酒话桑麻(名词用作动词,说、谈) 乱花渐欲迷人眼(动词使动用法,使……迷乱) 一水护田将绿绕(形容词用作名词,绿色的农田) 两山排闼送青来(形容词用作名词,青翠的山色) 拄杖无时夜叩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六、为学 彭端淑彭端淑,字乐斋,清代中叶文学家。著有《白鹤堂文集》通***字 屏弃而不用(“屏”通“摒”,读bǐng,摒弃,排除)词类活用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容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困难)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七、木兰诗《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代表作。

它与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互相辉映,两首长篇叙事诗,一北一南,成为我国诗史上两颗璀灿晶莹的明珠,乐府诗中的“双璧”。这篇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或《木兰歌》。通***字对镜帖花黄 (“帖”能“贴”,读tiē,粘上的意思)出门看火伴 (“火”能“伙”,读huǒ,伙伴,同伴)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买) 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记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作名词,读jì,战马)八、卖油翁 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他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继唐代韩愈、柳宗元之后掀起了又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归田录》是一部专门记载名人轶事的著作。通***字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词类活用陈康肃公善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康肃笑而遣之(使动用法,使……走,打发)九、宋定伯捉鬼 干宝本文选自《搜神记》卷十六。

《搜神记》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志怪***,相传是晋干宝所撰。干宝,字令升,晋新蔡人。

十、诗词五首《观沧海》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次。

2. 找初中升的十篇文言文训练(要答案的)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邪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 译句 。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句 。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于是 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 4.文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句强调了 作用。

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二)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子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1)。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子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2).今贼适疲于西,又务子东,兵法乘劳,此进趋(3)之时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

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1.填空答问:这两段文字都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除蜀国外,另两国是____与______;文中的“先帝”指 ,“陛下”指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①夙夜忧叹: 。

②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3.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句子: 甲文: 。

乙文: 。 4.申、乙两段文字都紧扣“诸葛亮上《出师表》”这一中心,写出了哪两层意思?请分层概括回答: ① 。

② 。 (三)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学遂为通儒(6)。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1)蹊:践踏。

(2)策:通“册”。(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7)被: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依僧寺以居 无从致书以观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恃卫之臣不懈于内 C. 暮归,亡其牛 其真耶 D.录为***.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3.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A.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B.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 ②其义自见: ③自晓其文: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

(五) 晋平公问子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1)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

3.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5篇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3.曹植聪慧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6.杨亿巧对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9.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10.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11.催景俘拜师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12.为人大须学问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14.颜回好学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三)仁爱15.张孝基仁爱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16.陈实与“梁上君子”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俞。17.赵简子元日放生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

3.鸠4.担当、胜任。18.3邓攸弃儿保侄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

3.①死②逃跑③死19张之万马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20.王安石辞妾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

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21.宋仁宗忍饿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

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22.范仲淹罢宴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24.逆旅主人无情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26.岑鼎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

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27.杨万里与“诚斋”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壁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29.幽王击鼓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

3.失信于诸侯。(五)品性30许生端方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

4. 初中古文解析

1.掩耳盗铃

2.之

楚人

3.夸张

4.根据现行法律可知,是因为县官以为此人乃疯人一个,疯人以及精神异常的公民若犯下罪行,不与追究~~

1.给,给与;善于;为什么;还,尚且

2.驱除,作动词;离,介词;离开,离去,动词

遭受..患难,动词;以。为患,意动用法;忧患,名词

3.这不是你所懂的啊

4.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5.赵父对,因为两害相权取其轻

5.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2篇 答案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5326131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邪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 译句 。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句 。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于是

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

4.文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句强调了 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一)1.考查虚词能力,答案A。 ( “而”都表示转折关系。) 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要通观全文;抓住关键词、(如“策” “道”“食”“尽其材”)坐实词义,疏通句意,译句便水到渠成。答案:①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②喂养它,又不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考查提取文段要点能力。“不知马”是贯穿全文的核心, 造成千里马悲剧的根源,抓住就迎刃而解。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也。4、命运起决定作用。毛遂自荐知人善任或举贤授能

6. 初中1年级文言文解读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期行:相约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舍:放弃. 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尊君在不: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字,通“否”,不在。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指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译 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没来,陈太丘不再等候便离开了,陈太丘走后,(友人)他才来。

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发怒骂道:“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

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守诚信;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入了家门。

原文 智①子疑邻 宋②有富人,天雨(第四声)墙坏③。其子曰:“不筑④,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第三声)亦云⑤。暮⑥而果⑦大亡⑧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第三声)。

雨:下雨 暮:晚上 亡:失去 云:说 而:表修饰,限定后面动作的时间 动+而+动 其:代词. 宋:宋国 坏:毁坏 智:以。为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父: Fu(三声):老头 甫:对男子美称 Fu(四声):父亲或和父亲同辈的人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塞翁失马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第二版本: 塞上有老翁,马无故亡入胡。

人皆吊之。其翁曰:“此岂不为福?”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翁曰:“此岂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髀。人皆吊之,翁曰:“此岂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翁。

丁壮者引弦而站,死者十九。此翁之子,以跛故未上郑,得以全。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译文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

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

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

公道中学组织参观焦氏文化大院和张爱萍纪念馆

1. 文字学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你是一个语文老师吧,

我觉得文字知识的教授,

就是在教学生文学,

文学包括文字这一方面,

而且文字就是文学的基础,

要学习好文学,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文字,

把每个汉字理解透了,自然,理解意义就简单了。

那么,怎样进行文字教学呢?

很简单,现在大家说的就是汉语,作为一个老师,就要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汉字的意义,

和汉字的起源,让学生对学习文学产生兴趣,也就可以了。

-------

说了这么多,

其实还要靠您自己的感悟。

2. 结合古代文学的例子 文字学知识在文言文词语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文言文教学的传统作法是以老师“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实践证明,这种作法事倍功半,老师费尽心机,学生学习效果却不甚理想,“猴子扳苞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传统的以“灌”为主到现在的以“导”为主的变化,可以说完成了中学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教学观念的飞跃,开始真正体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学能力。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进而知识、方法并重,更注重于教给学生以方法,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真正回到了教学的根本目的上来。目前,这种以“导”为主的观念和原则已为绝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所接受,并普遍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文章在这方面有较多的体现,其中傅树勤老师的文章较有代表性。他否定了传统的“灌”的作法,提出:“必须以自己的积极性去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明确教学的实质正如‘导儿学步’。”[1]进一步提出了“导”的阶段性特征,并指出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在每个阶段都设法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逐渐自求得之”。第一阶段是老师先要作好示范,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时的“导”不排除老师的讲,对重点、难点、精彩部分要讲透,真正起到示范作用。第二阶段是“相机诱导,牵放转换”。这时的“导”则是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本领,增加学生活动,教师掌握“牵”与“放”的尺度,逐步完成由“牵”到“放”的转换。常***用的课型是:预习—提问—讨论—总结—练习。第三阶段是“制定方案,指点登攀”。这时的“导”,主要是教师组织好系统复习,使学生掌握、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教师编好复习***和复习资料,引导学生训练,最终自己动手完成。这一阶段又有层次之分,恕不一一介绍。这种作法,既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又充分体现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主线”的“三主”原则,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事半功倍。由此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由“灌”到“导”,一字之差,效果却截然不同。这意味着传统方法已受到挑战,中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一个观念上的变革。新法行之有效,已为广大中学语文老师所接受。

重诵读,重字词—准确把握文言文教学的切入点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年来诵读被看作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但如何看待诵读与字词的关系,似乎古人与今人不尽相同。古人未必先疏通字词的障碍,字词的意义是从反复诵读乃至“倒背如流”中“悟”出。而今人的作法是先由教师疏通文意,扫清字词障碍,然后串讲,最后归纳中心与写作特点,课后要求学习背诵或熟读。近年来,中学文言文教学发生了这样一些变化:一是普遍重视学生诵读,强调整体阅读,以为这是文言文教改的一条重要经验,未必先疏通文意再分析内容,而应该根据课文难易程序不同***取不同方法;二是认为文言文初学者最基本的实践是口诵,一般要经过磨口、顺口、上口三个阶段,甚至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用“迫读”;三是先读准字音和句读,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熟读到背诵。在此基础上,以道率文,文道并重,逐步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归纳全文内容和特点也便水到渠成了。可见,处理阅读和字词的关系已发生了变化,即已由过去从字词到段落篇章,变为从整体入手,由篇章段落到字词。把字词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讲解,既可突出其特殊意义和作用,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又可以使学生得到深刻的印象,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一转变,同样意味着文言文教学观念的更新,即摆脱了传统的把文言文分成诸如解释词义、分段串讲、归纳全文、布置作业等几个阶段的框框,而突出了文章的整体特点,注意了字词、诵读、分析之间的内在联系,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种作法值得推广。古代文学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离开了一大系统而孤立地就文学讲文学,甚至只以课本为蓝本,划地为牢,则会把文言文教学引入狭窄的道路上去,也会限制文章的容量,最终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更有甚者,还可能以讹传讹,误人子弟。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界的有识之士,已把眼光投向相关学科领域,注意相关知识的联系,以溯本求源,更加逼近文章的原意和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比较突出的是引入了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及有关天文历法、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以免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不求甚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希望能帮到你

3. 高中文言文都有那些

(1)文言文很精彩。这当然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后面那个“文”指文体。

(5)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还有什么“前途”吗?或者说,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我想是有的。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代社会时,只不过人们忽略了一些边缘地区的社会生活,才造成现代应用对文言文的怀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设中,某些碑刻仍然会用文言文撰写,仍然***用书法书写,使用工具镌刻。篆书的应用也大多如此。

(6)“文言文”这个名词也可以涵载语言与文字之间在文化历史上的相互关系。某种形式上,一旦某种语言——包括方言——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书面化,其语言魅力顿减,而文字功能倍增。因为语言通常是口头相传,与生活密切相关,语言尚未进入文化状态,它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保留,没有文字的扩展性能。

(7)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一种错觉:古时人说话也是这么说的么?我想这可以用现在时态下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表述上的不同来“感受”,它们之间在结构上规则上并无大的区别。也可以推测,古人说话只不过比文言文更随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两拍”也可以做参考了。至于现在我们阅读文言文,当然不代表在重复古人的说话,而是在朗诵或者默读一种文体。

(8)阅读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种应有的肃穆。

4.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哪本比较好

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新《课标》对中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标》为我们明确地提出了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应把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这应该是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推陈出新的一把标尺。

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这样几个目标:

1、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句读;

2、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借以理解句子的大意;

3、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4、默写课文中的规定背诵的段或篇以及大纲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

5、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初中文言文的文体分析

初中文言文复习是中招复习中的难点,按文体复习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类文言文,效果会好些。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体大致有以下几种:

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 *** 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这种文体常***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等;

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邹忌讽齐王纳谏》;

赠序:古代文体之一,是为赠别而写的。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考点

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课内的精典语段。

(一)考点主要有:

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

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字)

3、默写(教材规定的古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写草字、不写简化字、字体工整、字迹清晰。注意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

4、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

5. 中学是否要学古文

要学的。

我们中华民族有5000年悠久历史,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既然是文明古国,就该有着很著名,很有特色的古代文明。若我们现在放弃古文,不再去学习它,那我们有怎称得上是”文明古国”?

虽然时代在进步,许多事物也正在向”现代化”迈进。但是,我们不仅要朝前走,还应该去了解历史,了解中国曾经的文化。我们的民族特色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这些一脉相传的思想和学术。没有这些,是根本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如果能将中国古代古文的思想和学术传承下去,我们的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都说了,要温习旧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东西。古文,他精简,是中国古代人名智慧的结晶。学习古文是学习古人的语言习惯、古代汉语词汇意义、语法习惯。这些主要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学习祖先浩如烟海的文化。同时,它更代表了我们炎黄子孙独具的特色。

作为一个中国人,学习古文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学习古文也大可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学会用更简练的语句表达,短短的十几个字,也许就蕴涵着博大精深的道理。只要学好了古文,现代文也就水到渠成。

受之以鱼,不如受之以渔。让后人学会古文,自己各取所需,不是更好?任何一个文明国家,对其传统文明都是爱护有加,巴黎没有大规模***,伦敦没有,罗马没有,***也没有,他们所谓的现代化建筑远远少于深圳之类的城市,但谁也不会说他们不是现代化的大都市,老话说只有民族的饿才是世界的,我觉得:只有传统的才是发展的。

最后,我认为,我们仍然要学习古文,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获得新的东西。

6. 有经验的来谈谈中学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吧

中学生平时学习用时最多的是文言文,化工夫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是文言文,足见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低。

一年一年的文言文的考试越来越重要,分值越来越大,面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有点望而却步,摇头叹息,不知如何是好。 《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教学实践中,以《课程》为蓝本,以考试为纲,以自主学习为经线,以诵读拓展激趣为纬线,竟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激趣的方法如下: 一、诵读琅琅上口 提高记忆效率 诵读即有声之读,诵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手段,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

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诵读。

充满朗朗的悦耳读书声,在读中还文言文以生命、活力。方法多种多样: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了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

很多时候,我和学生都陶醉在书声中,忘记了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那优美旋律的朗读声,构成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尝试断句分段 学习其乐无穷 文言文离我们现在的环境相去甚远,古人当时又未断句分段。这几年考试,对文言文的标点又相当重视,我在课堂上加大了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在学生初读几遍的基础上,就把无标点、无分段标志的原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试着标点、分段,然后与课文的标点分段比较异同,并且只要言之成理,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可以保留。如在给《桃花源记》标点时,有学生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断句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课文的断句比较,这位学生的断句有道理,也合理,并可见学生在用脑思考,自己在琢磨,读懂了文言文。

我大力表扬了这位学生的思考独立性,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不迷信权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学习方法避免了老师的全堂硬灌,学生的死记硬背,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自主阅读交流 加强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交流是学生的思维在碰撞、发散,在交流中问题越辩越明,学习积极性也高涨。

老师的条分屡析应该由学生的自主阅读所代替。让学生具备整体感知、体会感情、把握思路等正确并有创见的解读文本的能力。

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学生的自主阅读,我教给学生学习的步骤:结合资料的解说,逐字逐句弄懂语句,勾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和句,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互相解决问题,然后提出疑难点,在课堂上公开提出,学生可以回答的尽量让学生表现,确实不能解决的,我加以点拨和指导,学生的收获特大,改变了过去由老师一人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师生都觉得枯燥无味的单向活动的教学局面。老师传授的是学生想获得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转化为为自己而学,在学习中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在交流中也锻炼了胆识,展示了自己的风***。 三、***以多媒体 拓展学习环境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辅以画面想象,拓宽形象空间;辅以音乐品味,美化内容意境;辅以声色影,开拓想象的空间。

我常自制教学课件、在网上下载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上、悦耳的音乐中,开动感官尽情享受,用美熏陶、感染学生,从而快速理解内容,加深记忆,提升认识,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如《狼》一课,课文本很长,但是学生学完就能背诵,我播放自制的配乐朗读加画面的课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涨,背诵的任务轻而易举就完成了。

文言文教学中辅以多媒体,能够化文字为形象,化机械为生动,化困难为容易,化繁为简。 四、比较鉴赏阅读 增强理解功能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思考,在比中理解。

在学习《爱莲说》时,为了更好理解莲的形象,我就引用李渔《闲情寄趣·芙蕖》,两文并读,学生易于理解。学《山市》时,我就引进现代的海市蜃楼的科学知识做比较,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山市》中的情景。

五、学习方法汇报 示范力量无穷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更注重方法的引导,并且方法的介绍不只由我越俎代庖,我让学习有方法的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增强学生的自信。

7. 求中学文言文助读14

14、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遂为通儒。

15、孙权喻吕蒙读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6、陆游筑书巢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 *** ,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窝。”

原文: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 *** ,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17、董遇谈“三余”勤读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原文: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8. 求初中所学的一篇文言文

俞瑞,字伯牙(本名伯牙),春秋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最早见于战国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列子·汤问》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荀子《劝学篇》中亦称“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

钟子期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王充的主要思想及历史意义

为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修身齐家意识和切实增强党员学习教育实效,结合3月份“党员统一活动日”的要求。3月20日下午,在公道中学党总支书记沈文涛校长率领下,学校全体党员(包含入党积极分子)及行政人员一行近40人参观了焦循文化大院和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瞻仰了先辈、先烈的光辉形象,深刻感悟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严”而“实”的精神。

3月20日下午3点20,学校全体党员及行政人员坐上了大巴车,前往方巷镇黄珏社区。第一声春雷送来了如油的春雨,时不时地还润泽着禾苗。车行在乡间的路上,一切显得那么的清新自然。在车行的间隙里,沈文涛校长谆谆告诫党员要加强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即席讲话。不知不觉中到了学习实践教育的第一站——焦氏文化大院。焦氏文化大院坐落在历史文化积淀悠久的黄珏古镇老街,焦氏文化大院集中全面展示了“通儒***”焦循的生平。

焦循家风故事的传说在邗江区北湖地区广为流传。在焦循家风馆,公道中学党员及行政人员认真聆听了讲解员对一代通儒***焦循的详细介绍,仔细观看着珍贵的照片和家风家训故事,沈文涛校长结合教育工作者从事工作的要求,也时不时地对一代通儒焦循的话做一些阐释。让大家全方位、多维度地对焦氏“读书执理,忠厚谦让,知行诚笃”的家风更深的了解。

在焦循家风家训展示馆内,通过讲解员的简介及展区的浏览,大家充分了解了一代通儒***焦循的一生,领略了焦氏传承几百年优良家风家训的魅力,接受家风家训和廉政教育洗礼。焦循一生著作高达91个门类,共计450余卷,焦氏一族优良的家风家训更是远近闻名。他的有关轶事在全国亦为人们传颂。在韩国、日本、台湾等地区有专门机构研究焦循学术。通过参观了解到扬州历代先贤、清官廉臣和普通百姓的优良家规家训家风故事。大家纷纷表示要像焦循***学习,从小事做起,从家庭入手,把好家风、好家训贯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言传身教、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以良好的家风弘扬社会风气。

公道中学全体党员及行政人员还走进了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张爱萍将军于1965年9月2日至1966年4月27日在方巷公社方巷大队开展社教蹲点工作。蹲点期间,他率先垂范,心系一方发展,关心群众疾苦,大兴学习之风。虽然,张将军在方巷只有8个月的时间,但是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政治本色和高贵品质,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真心爱戴。在纪念馆讲解员带领下,大家先后参观了“公仆情怀、求真务实、清廉风骨、居安思危、情系方巷”等五个展馆,瞻仰的老将军生前的照片、物件,聆听了老将军的感人事迹。大量翔实的和珍贵的史料,充分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民、爱民、育民、惠民”的光辉事迹。张爱萍将军不畏艰苦、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密切党群关系的“红日”精神深深地刻在大家心中。

讲解员讲解完毕,但公道中学的同志们还意犹未尽,仍在仔细观看展品和珍贵资料,了解张爱萍将军在六十年代带领方巷大队社员艰苦奋斗的社教历程,瞻仰革命历史文物,追寻革命前辈的奋斗足迹,重温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光辉业绩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通过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追忆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全体党员干部思想上受到了洗礼,灵魂上受到了触动,更加坚定了政治信念。

参观结束后,沈校长表示:要按照党支部标准工作法,对标落实,发挥党支部在学校的堡垒作用。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以上率下,廉洁自律。党员们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党员,要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工作拿得起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险时要豁得出来”,当好标杆,发挥头雁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有理想信念,又要有道德情操;既要有扎实的学识,又要有仁爱之心;既要做好“教书匠”,也要做好“大先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此次参观学习,公中的同志们纷纷被焦循一生淡于仕进,潜心精读的严谨治学的精神,张爱萍将军不畏艰难,求真务实,崇廉尚洁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所感动。大家一致表示将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勇于创新的优良作风,时刻不忘以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亮出自己身份,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做好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撰稿人:夏安高;审稿人:盛传云;摄影:范秋盛等。

初中生激励四字成语大全

王充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天自然无为

王充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无为的结果。他认为万物是由于物质性的"气",自然运动而生成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生物间的相胜是因为各种生物筋力的强弱、气势的优劣和动作的巧便不同,并非天的有意安排,天不是什么有意志能祸福的人格神。

2.天不能故生人

王充认为天是自然,而人也是自然的产物,"人,物也;物,亦物也",这样就割断了天人之间的联系。他发扬了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思想。他说:"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他认为社会的政治、道德与自然界的灾异无关,所谓"天人感应"的说法只是人们以自己的想法去比拟天的结果。

3.神灭无鬼

王充认为人有生即有死。人所以能生,由于他有精气血脉,而"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他认为人死犹如火灭,火灭为何还能有光?他对于人的精神现象给予了唯物的解释,从而否定鬼的存在,破除了"善恶报应"的迷信。

4.今胜于古

王充反对"奉天法古"的思想,认为今人和古人相"齐",今人与古人气禀相同,古今不异,没有根据说古人总是胜于今人,没有理由颂古非今。他认为汉比过去进步,汉在"百代之上",因为汉在"百代"之后。这种见解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是完全对立的。

历史意义: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

王充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严格的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不同。《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人物简介:

王充(27——约***),字任壬,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元称。王充年少是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家里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集市上的书店,阅读那里所卖的书,看一边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了百家之言。后来回到乡里,住在家里教书。会稽郡征聘他为功曹(官职名),因为多次和上级争论,和上级不合而辞职离开。

王安石的资料

1. 学生励志成语大全

励志成语大全:闻鸡起舞、白手起家、卷土重来、晨钟暮鼓、破釜沉舟、投笔从戎、金石为开、人定胜天、良药苦口、悬梁刺股、问心无愧志在四方、磨杵作针。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 卷土重来 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

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晨钟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 投笔从戎 《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金石为开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

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勤能补拙 宋·邵雍《弄笔吟》:“弄***像真终是***,将勤补拙总轮勤。”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人定胜天 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有志竟成 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良药苦口 能治病的好药,味苦难吃。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悬梁刺股 形容刻苦学习。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问心无愧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问心:问问自己。

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志在四方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

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磨杵作针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前车之鉴 《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鉴:镜子,为教训。

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大器晚成 有本事的人,要经过磨练,到晚年才成功。用以形容才器大者立业迟。

卧薪尝胆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奋发图强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力争上游 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 勤能补拙 指勤勉努力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笨鸟先飞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不甘后人 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手不释卷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典故: 释:放下;卷:指书籍。

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愚公移山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胸怀大志 怀:怀藏。

胸有远大志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业精于勤 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发愤忘食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

《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孜孜不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水滴石穿 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

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绳锯木断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典故: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

2. 好听的励志四字成语大全

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孜孜不倦、秉烛达旦 笃学好古、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好学不倦、韦编三绝、闻鸡起舞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 豁然开朗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不耻下问 孜孜不倦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释卷 书声琅琅 程门立雪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耳闻则诵 古为今用 囫囵吞枣 开卷有益 名落孙山 取长补短 取精用弘 然荻读书 融会贯通 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 生吞活剥 书声琅琅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万世师表 文行出处 不耻下问,勤学苦练,勤能补拙,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笃信好学,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 ,笃学好古,顿学累功,闭户读书,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据鞍读书,折节读书,囊萤照书,

废寝忘食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长材茂学、才疏学浅 才学兼优、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 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 鸿儒硕学、宏儒硕学、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困而不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力学笃行 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曲学诐行 勤学苦练、上当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硕学通儒 通才硕学、通儒硕学、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 文人学士、晚生后学、文宗学府、学步邯郸、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学非所用、学富五车 学贯中西、

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效颦学步 学浅才疏、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登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疏才浅、学书学剑、学识渊博无常师、学无止境、下学上达、新学小生、学以致用 用非所学、一家之学、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 幼学壮行、牙牙学语、真才实学、教学相长

3. 励志四字成语大全

不屈不挠、再接再厉、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前仆后继、一往直前、百折不挠一、不屈不挠 [ bù qū bù náo ]解释:屈:屈服;挠:弯曲。

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译文:乐昌诚实,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二、再接再厉 [ zài jiē zài lì ]解释: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

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出自: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译文:困的时候用水喷一脸就会清醒,加把戏劲继续努力。

三、勇往直前 [ yǒng wǎng zhí qián ]解释:勇敢地一直向前进。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译文:不管别人是不是,不考虑自己得失,勇往向前,说出别人不敢说的道理。四、义无反顾 [ yì wú fǎn gù ]解释:义:道义;反顾:向后看。

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出自: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译文:接触着刀剑,冒着箭雨,勇往直前,不在乎是否可以回头。五、前仆后继 [ qián pū hòu jì ]解释:仆:倒下;继:接着,跟上。

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出自:清·秋瑾《吊吴烈士樾》:“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译文: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如果你不惭愧做轩辕的子孙六、一往直前 [ yī wǎng zhí qián ]解释: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同“一往无前”。

出自:近代 陶成章《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二节:“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气,而不虑其他。”七、百折不挠 [ bǎi zhé bù náo ]解释:折:挫折;挠:弯曲。

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出自: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译文:他的性格庄重,有高尚朴实,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改变的风格。

4. 关于励志四字成语

有志竟成----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业精于勤----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金石为开----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

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不甘后人----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5. 励志的4个字成语大全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 *** 亚 励志的词语四个字篇一:励志的词语四个字有志者事竟成:“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闻鸡起舞:“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白手起家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

卷土重来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晨钟暮鼓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破釜沉舟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

投笔从戎:“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人定胜天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有志竟成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良药苦口能治病的好药,味苦难吃。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大器晚成有本事的人,要经过磨练,到晚年才成功。用以形容才器大者立业迟。

凿壁借光高凤流麦苏秦刺股截蒲为牒三余读书陶侃运甓临池学书孙康映雪囊萤映雪奋发图强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力争上游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勤能补拙指勤勉努力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

立志砺志强学博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

6. 关于励志的成语 四字的

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孜孜不倦、秉烛达旦 笃学好古、牛角挂书, 囊萤映雪、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好学不倦、韦编三绝、闻鸡起舞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 豁然开朗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不耻下问 孜孜不倦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释卷 书声琅琅 程门立雪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耳闻则诵 古为今用 囫囵吞枣 开卷有益 名落孙山 取长补短 取精用弘 然荻读书 融会贯通 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 生吞活剥 书声琅琅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万世师表 文行出处 不耻下问,勤学苦练,勤能补拙, 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闭户读书, 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 据鞍读书,折节读书,囊萤照书, 废寝忘食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长材茂学、才疏学浅 才学兼优、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 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 鸿儒硕学、宏儒硕学、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困而不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力学笃行 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曲学诐行 勤学苦练、上当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硕学通儒 通才硕学、通儒硕学、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 文人学士、晚生后学、文宗学府、学步邯郸、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学非所用、学富五车 学贯中西、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效颦学步 学浅才疏、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登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疏才浅、学书学剑、学识渊博 学无常师、学无止境、下学上达、新学小生、学以致用 用非所学、一家之学、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 幼学壮行、牙牙学语、真才实学、教学相长。

7. 励志的4个字成语大全

01、坚定

从容就义 海枯石烂 坚持不渝 坚韧不拔

坚定不移 雷打不动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锲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坚石穿 心如铁石

一口咬定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志坚行苦

02、有为

大显神通 大显身手 大有作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奋发有为 公才公望 后生可畏

龙跃凤鸣 鹏程万里 前程万里 如日方升

03、志气

不耻最后 乘风破浪 顶天立地 鸿鹄之志

九天揽月 夸父追日 老骥伏枥 老当益壮

力争上游 陵云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针

穷而后工 三户亡秦 十载寒窗 铁杵成针

韦编三绝 心小志大 胸怀大志 雄飞雌伏

雄心壮志 移山倒海 迎头赶上 愚公移山

争强好胜 知难而进 治国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击楫 壮志凌云 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04、智谋

将计就计 举无遗策 老谋深算 盘马弯弓

旁敲侧击 千方百计 穷寇勿追 权宜之计

人定胜天 神机妙算 神通广大 文韬武略

万全之策 胸中甲兵 研桑心计 以一持万

8. 励志四个字成语

人定胜天 《逸周书·文传》:“人强胜天.”宋·刘过《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人定:指人谋.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 卷土重来 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晨钟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 投笔从戎 《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金石为开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勤能补拙 宋·邵雍《弄笔吟》:“弄***像真终是***,将勤补拙总轮勤.”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人定胜天 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有志竟成 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良药苦口 能治病的好药,味苦难吃.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悬梁刺股 形容刻苦学习.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问心无愧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志在四方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磨杵作针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前车之鉴 《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大器晚成 有本事的人,要经过磨练,到晚年才成功.用以形容才器大者立业迟. 卧薪尝胆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凿壁借光 高凤流麦苏秦刺股 截蒲为牒 三余读书陶侃运甓 临池学书 孙康映雪 囊萤映雪奋发图强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力争上游 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 . 勤能补拙 指勤勉努力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 立志砺志强学博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笨鸟先飞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专一不移不甘后人 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手不释卷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典故: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愚公移山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胸怀大志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业精于勤 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笃志好学策顽磨钝发愤忘食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孜孜不倦 孜。

南史 隐逸下翻译

1、个人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2、人物生平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3、个人成就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祖,隆,王府参军。父,贞,孝昌令。

初,弘景母郝氏梦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以宋孝建三年丙申歳夏至日生。幼有异操,年四五歳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至十歳,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青云,覩白日,不觉为逺矣。”父为妾所害,弘景终身不娶。及长,身长七尺七寸,神仪明秀,朗目疎睂,细形长额耸耳,耳孔各有十余毛出外二寸许,右膝有数十黒子作七星文。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善琴棊,工草隷。未弱冠,齐髙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所取焉。

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敕所在月给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及发,公卿祖之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塡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於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陵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隠居。人间书札,即以隠居代名。

始从东阳孙?1?3岳受符图经法,徧歴名山,寻访仙药。身既轻捷,山水,毎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髙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且永明中求禄,得輙差舛;若不尔,岂得为今日之事。岂唯身有仙相,亦缘势使之然。”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莭,累书要之,不至。

弘景为人员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言无烦舛,有亦随觉。永元初,更筑三层楼,弘景处其上,***居其中,宾客至其下。与物遂绝,唯一家僮得至其所。本便马善射,晚皆不为,唯聼吹笙而已。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毎闻其响,欣然为乐。有时独游泉石,望见者以为仙人。

性好著述,尚竒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圆产物、毉术本草,帝代年歴,以算推知汉熹平三年丁丑冬至,加时在日中,而天实以乙亥冬至,加时在夜半,凡差三十八刻,是汉歴后天二日十二刻也。又以歴代皆取其先妣母后配飨地祗,以为神理宜然,硕学通儒,咸所不悟。又常造浑天象,高三尺许,地居中央,天转而地不动,以机动之,悉与天相会。云“修道所须,非止史官是用”。深慕张良为人,云“古贤无比”。

齐末为歌曰“水丑木”为“梁”字。及梁武兵至新林,遣***戴猛之***道奉表。及闻议禅代,弘景援引圗谶,数处皆成“梁”字,令***进之。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

弘景既得神符袐诀,以为神丹可成,而苦无药物。帝给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后合飞丹,色如霜雪,服之体轻。及帝服飞丹有验,益敬重之。毎得其书,烧香虔受。帝使造年歴,至己巳歳而加朱点,实太清三年也。帝手敕招之,锡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斆曵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毎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谘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二宫及公王贵要参候相继,赠遗未尝脱时,多不纳受,纵留者即作功徳。

天监四年,移居积金东涧。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隠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仙书云:“眼方者夀千歳。”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曾梦佛授其菩提记云,名为胜力菩萨。乃诣鄮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后简文临南徐州,钦其风素,召至后堂,以葛巾进见,与谈论数日而去,简文甚敬异之。天监中,献丹於武帝。中大通初,又献二刀,其一名善胜,一名威胜,并为佳寳。

无疾,自知应逝,逆尅亡日,仍为告逝诗。大同二年卒,时年八十一。颜色不变,屈申如常,香气累日,氛氲满山。遗令:“既没不须沐浴,不湏施牀,止两重席於地,因所著旧衣,上加生裓裙及臂衣靺冠巾法服。左肘录铃,右肘药铃,佩符络左腋下。绕腰穿环结於前,钗符於髻上。通以大袈裟覆衾蒙首足。明器有车马。道人道士并在门中,道人左,道士右。百日内夜常然灯,旦常香火。”***遵而行之。诏赠太中大夫,諡曰贞白先生。

弘景妙解术数,逆知梁祚覆没,预制诗云:“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诗秘在箧裏,化后,门人方稍出之。大同末,人士竞谈玄理,不习武事,后侯景篡,果在昭阳殿。初,弘景母梦青龙无尾。自己升天。弘景果不妻无子。从兄以子松乔嗣。所著《学苑百卷》、《孝经》、《论语集注》、《帝代年歴》、《本草集注》、《効验方》、《肘后百一方》、《古今州郡记》、《圗像集要》及《玉匮记》、《七曜新旧术疏》、《占候》、《合丹法式》,共秘宻不传,及撰而未讫又十部,唯***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