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龙鳞,附凤翼_攀龙鳞附凤翼,适合挂在哪里呢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1 0
  1. 李白的梁甫吟的全诗赏析
  2. 攀龙附凤的意思?
  3. 攀龙附凤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4. 求李白《梁浦吟》翻译
  5. 攀龙附凤有哪些意思?
  6. 攀龙附凤的意思

梁甫吟 作者:李白  长啸梁甫吟,何日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攀龙鳞,附凤翼_攀龙鳞附凤翼,适合挂在哪里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辨,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转蓬。

狂客落拓尚如此,何况我辈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欲。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

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触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拔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父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阢当安之。

全部注释

1.《梁甫吟》:亦作《梁父吟》,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有诸葛亮《梁父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云:"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乐,时人莫之许"。然李勉《琴说》曰:"《梁甫吟》,曾子撰"。蔡邕《琴颂》:"梁甫悲吟,周公越裳"。梁甫:又名梁父,山名,在泰山下。"

2.长啸:吟唱。

3.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战国策·秦策三》:"臣(范雎)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又《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又《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

4.经纶:《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经纶:喻治理国家

5.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风期:风度和谋略。

6.大贤:指吕尚。虎变:《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喻大人物行为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常人所能料。

7.高阳酒徒:西***骊食其。《史记·骊生陆贾列传》:"骊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骊生。骊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骊生。骊生入,则长揖不拜。"骊生尝自称高阳酒徒。隆准:高鼻子。隆准公:指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趋风:疾行如风前来迎接。《史记·骊生陆贾列传》载:楚、汉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骊生建议刘邦联齐孤立项羽。他受命到齐国游说,齐王田广表示愿以所辖七十余城归汉。

8.旋蓬:在空中飘旋的蓬草。狂客:指骊食其。

9.攀龙:《后汉书·光武帝纪》:耿纯对刘秀说:"天下士大夫所以跟随大王南征北战,本来是希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就功名"。后人因以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

10.雷公:传说中的雷神。砰訇:形容声音宏大。

11.帝旁投壶多玉女:《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常与一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次投一千二百支,不中则天为之笑。天笑时,流火闪耀,即为闪电。三时:早、午、晚。倏烁:电光闪耀。晦冥:昏暗。这两句暗指皇帝整天寻欢作乐,权奸和宦官弄权,朝廷政令无常

12.阊阖:神话中的天门。阍者:看守天门的人。《离骚》?quot;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这两句指唐玄宗昏庸无道,宠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

13.杞国无事忧天倾:《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二句意谓皇帝不理解我,还以为我是杞人忧天。此自嘲之意。

14.猰貐:古代神话中一种吃人的野兽。这里比喻阴险凶恶的人物。竞人肉:争吃入肉。驺虞:古代神话中一种仁兽,白质黑纹,不伤人畜,不践踏生草。这里李白以驺虞自比,表示不与奸人同流合污。

15.接:搏斗。飞揉、雕虎:比喻凶险之人。焦原:传说春秋时莒国有一块约五十步方圆的大石,名叫焦原,下有百丈深渊,只有无畏的人才敢站上去。

16.智者二句:智者可忍一时之屈,而愚者只知一味骄横。世俗人看不起我。

17.力排二句:《晏子春秋》内篇卷二《谏》下载: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皆力能搏虎,却不知礼义。相国晏婴便向齐景公建议除掉他们。他建议景公用两只桃子赏给有功之人。于是三勇士争功,然后又各自羞愧***。诸葛亮《梁父吟》?quot;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坟?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李白用此典意在讽刺当时权相李林甫陷害韦坚、李邕、裴敦复等大臣。

18.吴楚句: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诸侯王起兵反汉。景帝派大将周亚夫领兵讨伐。周到河南见到剧孟(著名侠士),高兴地说:吴楚叛汉,却不用剧孟,注定要失败。咍尔:讥笑。

19.张公:指西晋张华。据《晋书·张华传》载:西晋时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令雷焕掘地得双剑,即古代名剑干将和莫邪。雷把干将送给张华,自己留下莫邪。后来张华被杀,干将失落。雷焕死后,他的儿子雷华有一天佩带着莫邪经过延平律(今福建南平市东),突然,剑从腰间跳进水中,与早已在水中的干将会合,化作两条蛟龙。这两句用典,意谓总有一天自己会得到明君赏识。

20.风云感会:即风云际会。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常以风云际会形容君臣相得,成就大业。大人:有才干的人。*倪屼:不安。此指暂遇坎坷。

这首诗可能是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时的作品。作者通过吕尚、骊食其等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全诗纵横跌宕,变幻惝恍,淋漓悲壮。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一:"首言钓叟遇文王,又言酒徒遇高祖,卒自叹己之不遇"。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此是大诗,意脉明白而段落迷离莫辨"。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太白此诗则抱才而专俟际会之时"。吴生《古今诗范》卷九:"雄奇俊伟,韩公所谓光焰万丈者也。通体设喻,所以错落而雄深。"也有批评家认为"篇法不甚稳密","辞意错乱而无序"。

赏析

《梁甫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古辞今已不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有诸葛亮所作一首,写春秋时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诗大概写在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开头两句:“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宋玉《九辩》中有“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句,故“见阳春”有从埋没中得到重用、从压抑中得以施展抱负的意思。以下诗句,全是由此生发。

接着,连用两组“君不见”提出两个历史故事。一是说西周吕望(即姜太公)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每天一钓,十年共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平生之志。一是说秦末的郦食其,刘邦原把他当作一个平常儒生,看不起他,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不仅凭雄辩使刘邦改变了态度,以后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诗人引用这两个历史故事,实际上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不相信自己会长期沦落,毫无作为。诗人对前途有着坚定的信念,所以这里声调高亢昂扬,语言节奏也较爽利明快,中间虽曾换过一次韵,但都押平声韵,语气还是舒展平坦的。

自“我欲攀龙见明主”句起,诗人一下子从乐观陷入了痛苦。加上改用了仄声韵,语气拗怒急促,更使人感到犹如一阵凄风急雨劈面打来。这一段写法上很象屈原的《离骚》,诗人使自己置身于惝恍迷离、奇幻多变的神话境界中,通过描写奇特的遭遇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你看,他为了求见“明主”,依附着夭矫的飞龙来到天上。可是,凶恶的雷公擂起天鼓,用震耳欲聋的鼓声来恐吓他,他想求见的那位“明主”,也只顾同一班女宠作投壶的游戏。他们高兴得大笑时天上闪现出耀眼的电光,一时恼怒又使天地昏暗,风雨交加。尽管如此,诗人还是不顾一切以额叩关,冒死求见。不料竟触怒了守卫天门的阍者。在这段描写中,诗人的感情表现得那么强烈,就象浩荡江水从宽广的河床突然进入峡谷险滩一样,旋涡四起,奔腾湍急,不可抑止。诗人在天国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他借助于幻设的神话境界,尽情倾诉了胸中的忿懑与不平。

自“白日不照吾精诚”以下十二句又另作一段,在这段中,诗人通过各种典故或明或暗地抒写了内心的忧虑和痛苦,并激烈地抨击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上皇不能体察我对国家的一片精诚,反说我是“杞人忧天”。权奸们象恶兽猰?那样磨牙厉齿残害人民,而诗人的理想则是以仁政治天下。他自信有足够的才能和勇气去整顿乾坤,就象古代能用左手接飞猱、右手搏雕虎的勇士那样,虽置身于危险的焦原仍不以为苦。诗意象是宕起,可是马上又重重地跌了下来。在现实的生活中,只有庸碌之辈可以趾高气扬,真有才能的人反而只能收起自己的聪明才智,世人就把我看得轻如鸿毛。古代齐国三个力能排山的勇士被相国晏子设计害死,可见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猜疑。明明有剧孟这样的能人而摒弃不用,国家的前途真是不堪设想了。这一段行文的显著特点是句子的排列突破了常规。如果要求意思连贯,那么“手接飞猱”两句之后,应接写“力排南山”两句,“智者可卷”两句之后,应接写“吴楚弄兵”两句。可是诗人却故意把它们作上下错落的排列,避免了平铺直叙。诗人那股汹涌而来的感情激流,至此一波三折,成迂回盘旋之势,更显得恣肆奇横,笔力雄健。这段的语气节奏也随着感情发展而跌宕起伏,忽而急促,忽而舒展,忽而押平声韵,忽而换仄声韵,短短十二句竟三易其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最后一段开头,“梁甫吟,声正悲”,直接呼应篇首两句,语气沉痛而悲怆。突然,诗人又笔锋一折,“张公两龙剑”以下四句仍是信心百倍地回答了“何时见阳春”这一设问。诗人确信,正如干将、莫邪二剑不会久没尘土,我同“明主”一时为小人阻隔,终当有会合之时。既然做过屠夫和钓徒的吕望最后仍能际会风云,建立功勋,那自己也就应该安时俟命,等待风云感会的一天到来。饱经挫折的诗人虽然沉浸在迷惘和痛苦之中,却仍在用各种办法自我慰藉,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写长篇歌行最忌呆滞平板,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正在于布局奇特,变化莫测。它通篇用典,但表现手法却不时变换。吕望和郦食其两个故事是正面描写,起“以古为鉴”的作用,接着借助于种种神话故事,寄寓自己的痛苦遭遇,第三段则把几个不相连属的典故交织在一起,正如清人沈德潜说的“后半拉杂使事,而不见其迹”,因而诗的意境显得奇幻多姿,错落有致:它时而和风丽日,春意盎然,时而浊浪翻滚,险象纷呈;时而语浅意深,明白如话,时而杳冥惝恍,深不可测。加上语言节奏的不断变化起伏,诗人强烈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编辑本段]梁甫吟 年代:汉 作者:诸葛亮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注释

①齐城:齐都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北八里。 

②荡阴里:又名“阴阳里”,在今临淄城南。 

③累累:连缀之貌。这二句是说三坟相邻,坟形大略相似。 

④田疆古冶子: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载,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事齐景公,以勇力闻名于世。晏婴因他们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他劝景公设计除掉他们,景公同意了他的意见,因将二桃赠给三士,让他们计功食桃。公孙接自报有搏杀乳虎的功劳,田开疆自报曾两次力战却敌,于是各取了一桃。最后古冶子说:“当年我跟随君上渡黄河,战车的骖马被大鼋鱼衔入砥柱中流,我年少又不会游水,却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杀死了大鼋鱼。当我左手拿着马,右手提着鼋头跳出水面的时候,岸上的人们都误认为是河伯。我可以说最有资格吃桃子,二位何不还回桃子?”公孙接、田开疆二人听后皆羞愧自刎而死。古冶子见此,凄然地说:“二友皆死,而我独生,不仁;盛夸己功,羞死二友,不义;所行不仁又不义,不死则不算勇士。”因此,他也自刎而死。

⑤排:推也,这里是“推倒”的意思。南山:指齐城南面的牛山。 

⑥绝:毕,尽。地纪:犹“地纲”。“天纲”与“地纪”,指天地间的大道理,如“仁”、“义”、“礼”、“智”、“信”等。这二句是说三士文武兼备,既有排倒南山的勇力,并且深明天地纲纪的真谛。一说,三士以勇力出名,无所谓文,“文”当作“又”。这两句诗,似本《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庄子》两句都是说剑,这两句都是说勇。“地纪”就是“地基”。

⑦一朝:一旦。 

⑧晏子:齐国大夫晏婴,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乃齐国名相。

赏析

此诗为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一作《泰山梁甫吟》。“甫”亦作“父”。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这首古辞从写坟开始,保留了葬歌痕迹,但从内容看,与葬歌毫不相干,而是一首咏史诗,所咏为齐景公用国相晏婴之谋,以二桃杀三土的故事。故朱乾《乐府正义》解释说:“(此诗)哀时也,无罪而杀士,君子伤之,如闻《黄鸟》之哀吟。后以为葬歌。”指出它首先是“哀时”之作,成为“葬歌”是后来的事。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记载:春秋时齐国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同事齐景公,各有殊功。一次国相晏婴“过而趋之,三子者不起”,这使晏婴甚为难堪,便在景公面前进谗,说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乃“危国之器”,应该除掉。景公以为然,便由晏婴设计,以二桃赐三人,让他们自己表功争桃。公孙接、田开疆先自报功劳,各取一桃,最后古治子说:“我的功劳比你们都大,桃子该给我吃。”说罢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听了都感到羞愧,认为自己功小争桃,是贪,争得不对又不死,是无勇。于是二人退还桃子,***而死。古治子见自己动武争桃而使二人羞愧以死,也自责不仁不义接着***。

历史上臣子因功高震主而被杀的事例极多,而此诗之所以以《梁甫吟》为题,特别选定二桃杀三士之事进行歌咏,是因为这件事太具有戏剧性了,太使人震惊了,能够引起人们更多的警觉和深思。 诗的前四句,先从位于齐城(今山东淄博)东南荡阴里(一名阴阳里)之三壮士冢写起。“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步出”与“遥望”相呼应,人未到而两眼视野先到,表明了对三坟之专注。“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这是已经来到冢前,看清了三坟相连,形状相似。累累,起伏相连的样子。这三坟相似,也象征着三位勇士之相似,皆勇力超人,皆有功于君,皆使气好胜,皆被谗不悟。接下去六句转而写坟中三人的遭遇。“问是谁家墓”,明知故问,是为了突出所咏对象。答曰:“田疆古冶子”,这是以两人之名代三人之名,其中包括公孙接。“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紧承上句,盛赞三人勇力绝伦。排南山,推倒南山(齐城南之牛山)。绝地纪,语出《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这里指折断地脉。这样的勇士,结局却又如何呢?“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一朝,既言时间之速,也表明此阴谋之轻易得行。“谗言”二字,倾向性极明,既是对三士的同情、惋惜,也是对主谋者的有力谴责。二句写得斩截有力,使入感到毛骨悚然。二桃,比起三个力能推倒南山、折断地纪的勇士来,那真是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然而竟能实现杀掉三士的目的。诗句所构成的这一巨大反差,足以使人惊心动魄!诗至此,似可结又实未结,因为还留下一个疑问,这就是“谁能为此谋”?答曰“国相齐晏子”。结尾再一次用问答句式,波澜突起,把做国相的晏子指名道姓地点出来。二句看似客观叙述,不着议论,不含感情,实则皮里阳秋,有深意在。一问,意在提醒读者注意设此不寻常之谋的人,一答,指名道姓交代出为谋之人。“国相”,字面上是点明其身份,实际上是谴责这个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肩负沟通上下、协调文武之责的“国相”,何以不容人至此?这样的行为与“国相”的地位、气度、职责该是多么的不相称!“齐晏子”,是直点其名,意在立此存照,永远展出示众,使人们知道,这个善机变、巧谋划的“名相”,竟干出了这样的事。

关于此诗作意,一般皆取前引朱乾的说法,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认为朝有悍臣武夫,宰相不能制,就应该有晏婴这样的能臣。其实读一读《晏子春秋》原文就十分清楚了,晏婴进谗纯出私怨,谗言中加给三土的罪名皆属无据。晏婴是历史上多谋的“名相”,但人无完人。《晏子春秋》尚如实记载,后人也就不必曲为之说了。

从诗的主题和语言看,这首古辞当是出于文人之手。在汉乐府诗作中,此诗显得朴拙了一些,但结构还是比较严谨的,诗从望荡阴里、见三坟写起,转到写坟中人被谗言遭的悲惨***,再转到揭出设此毒计之人。层层推进,语语相衔。诗中两用问答句式,都处在诗的关键处,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气免于平实。语言虽质朴而少文彩,但句句简洁,文雅而不艰涩,明白而不浅俗,可见是经过一番锤炼之功的。 [编辑本段]梁甫吟 年代:明 作者:刘基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生虹蜺。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外间皇父中艳妻,

马角突兀连牝鸡。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赏析

《梁甫吟》系乐府旧题,后人多用于抒发心中不平之气。如李白《梁甫吟》,即充满志不得伸、怀才不遇的忿懑之情。刘基这首乐府诗,表达他对于元代末年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中运用了大量忠臣被弃、小人得志之典,体现了诗人因现实而起的不平之气,具有深广的历史蕴涵。全诗虽无精巧的结构安排,却一气呵成,感人至深。

梁甫泰山下山名,喻小人。李有《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云“而我何为者,叹息龙门下。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父吟》,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见阳春《九辩》“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

屠叟周初名相太公吕望。五十时在棘津(河南延津)卖吃,七十在朝歌(殷都,今河南淇县)屠牛,八十渭水垂钓,九十辅佐周文王。

三千六百钓垂钓十年

风期品格志气

大贤虎变《易经·革卦》“大人虎变”。虎秋后换皮毛,文***缤焕。喻贤者能骤得志。

按汉初郦食其,高阳(河南杞县)人,家贫落魄,人谓狂生,自称高阳酒徒。刘邦领兵过高阳,郦往,刘正让两女为洗脚。郦长揖不拜,曰刘对长者(时郦六十余)无礼。刘于是停洗礼待。后郦游说诸侯,使齐王田广以七十二城降汉。

隆准高鼻子。“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攀龙古以追随君王为“攀龙鳞,附凤翼”

投壶古宴饮时,宾主依次投箭入一瓶状壶中,负者饮。

三时春、夏、秋

驺虞黑纹白虎,不食生物,不踏生草。《诗经》“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

忧天《列子·天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飞猱《尸子》载:古勇士中黄伯能左接飞猱,右搏斑驳猛虎。另载有石名焦原,广五十步,下临百仞深渊,无胆者不敢近。《晏子春秋》载齐景公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武之士,一日晏子过,三人皆未行礼,晏对景曰三士无尊卑,将为后患,遂计赏三人两桃,曰功高者可吃桃,公孙和田拿,古冶言二人功不过己,应退回,二人羞愤***,古也觉独生不义,也***。古诗《梁甫吟》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亚夫据《史记》,吴楚叛,汉景帝命周亚夫出兵,周在河南得剧孟。遂笑吴楚弄兵不识才。

龙剑张华任雷焕为丰城(江西)令,焕掘双宝剑送一给华。华信云“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后华被杀,剑不知去向。焕死后,子雷华带剑过延平津,剑跃入水。下水不见剑,但见数丈双龙。

李白的梁甫吟的全诗赏析

附凤攀龙:附:依附;攀:攀援。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炎凉世态:炎:指亲热。凉:指冷淡。世态:人情世故。指有的人得势时就巴结奉迎,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龙攀凤附:犹言攀龙附凤。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宁媚于灶:媚:谄媚;灶:灶神。宁愿巴结灶神。比喻与其巴结职位高的人,不如笼络职位低但有实权的人。

攀龙讬凤:犹言攀龙附凤。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伏低做小:处于低下卑微的地位。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附翼攀鳞: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同“攀龙附凤”。

贫而无谄:虽贫穷而不去巴结奉承人。

谄谀取容:谄谀:谄媚,阿谀;容:脸色。谄谀巴结有权势的人,以求得他们的欢喜。

崇洋 *** :洋:西洋,指西方国家;媚:谄媚。崇拜西方一切,谄 *** 国人。指丧失民族自尊心,一味奉承巴结外国人。

做小伏低: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攀龙附凤: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上交不谄:谄:巴结、奉承。与据高位的人交往,不拍马奉承。

服低做小: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攀鳞附翼:攀:攀援;附:依附。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摧眉折腰: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

巴巴急急:指勉强,凑合。同“巴巴结结”。

攀龙托凤:攀:高攀,接近;托:依附。比喻巴结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

胁肩谄笑:胁肩:耸起双肩做出恭谨的样子;谄笑:装出奉承的笑容。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巴结人的丑态。

吹牛拍马:吹牛:吹牛皮;拍马:拍马屁。指爱说大话,喜欢自我吹嘘和一味逢迎巴结别人的行为。

抹一鼻子灰:比喻本想巴结讨好,结果反倒碰个钉子,落得很没趣。

人情冷暖: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谄:巴结,讨好。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有却不骄傲自大。

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他人:外人;合:聚合。贫贱时亲朋戚友都疏远你,富贵时素不相识的人都会来巴结你。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阿谀谄媚: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形容巴结人的成语: 阿谀谄媚 拼音: ē yú chǎn mèi

解释: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形容巴结人的成语: 谄谀取容 拼音: chǎn yú qǔ róng

解释: 谄谀:谄媚,阿谀;容:脸色。谄谀巴结有权势的人,以求得他们的欢喜。

形容巴结人的成语: 攀鳞附翼 拼音: pān lín fù yì

解释: 攀:攀援;附:依附。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形容巴结人的成语: 攀龙附凤 拼音: pān lóng fù fèng

解释: 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出处: 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形容巴结人的成语: 做小伏低 拼音: zuò xiǎo fú dī

解释: 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出处: 元·无名氏《莽张飞大闹石榴园》第一折:“你只是装着做小伏低,你若是得空偷闲便择离。”

形容巴结人的成语: 上交不谄 拼音: shàng jiāo bù chǎn

解释: 谄:巴结、奉承。与据高位的人交往,不拍马奉承。

出处: 《易·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攀龙附凤的意思?

李白《梁甫吟》诗能宝三载(744)作者离安作品作者通吕尚、骊食其等故事些神传说表达遭受挫折愤懑及期盼明君知愿望全诗纵横跌宕变幻惝恍淋漓悲壮

原文 梁甫吟 啸梁甫吟何见阳春君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贤虎变愚测颇似寻君见高阳酒徒起草揖山东隆准公入门拜逞雄辩两辍洗趋风东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旋蓬狂客落魄尚何况壮士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鼓帝旁投壶玉三笑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通额扣关阍者怒白照我精诚杞事忧倾猰貐磨牙竞肉驺虞折草茎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卷愚者豪世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费二桃吴楚弄兵剧孟亚夫咍尔徒劳梁甫吟声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风云起屠钓臲屼安[1]

词语注释 ⑴啸:吟唱 ⑵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战策·秦策三》:臣(范雎)闻始吕尚遇文王身渔父钓于渭阳滨耳《秦策五》:太公望齐逐夫朝歌废屠《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五十卖食棘津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师则遇文王《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用封于齐 ⑶经纶:《易经·屯卦》:君经纶经纶:喻治理家 ⑷三千六百钓:指吕尚渭河边垂钓十共三千六百风期:风度谋略 ⑸贤:指吕尚虎变:《易经·革卦》九五:虎变喻物行变化莫测骤志非所能料 ⑹高阳酒徒:西汉骊食其《史记·骊陆贾列传》:骊食其者陈留高阳读书家贫落魄衣食业监门吏县贤豪敢役县皆谓狂……沛公至高阳传舍使召骊骊至入谒沛公倨床使两洗足见骊骊入则揖拜骊尝自称高阳酒徒隆准:高鼻隆准公:指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隆准龙颜趋风:疾行风前迎接《史记·骊陆贾列传》载:楚、汉荥阳、皋带相持骊建议刘邦联齐孤立项羽受命齐游说齐王田广表示愿所辖七十余城归汉 ⑺旋蓬:空飘旋蓬草狂客:指骊食其 ⑻攀龙:《汉书·光武帝纪》:耿纯刘秀说:士夫所跟随王南征北战本希望攀龙鳞附凤翼功名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 ⑼雷公:传说雷神砰訇:形容声音宏 ⑽帝旁投壶玉:《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与玉玩投壶游戏每投千二百支则笑笑流火闪耀即闪电三:早、午、晚倏烁:电光闪耀晦冥:昏暗两句暗指皇帝整寻欢作乐权奸宦官弄权朝廷政令 ⑾阊阖:神门阍者:看守门《离骚》:吾令帝阍关兮倚阊阖望予两句指唐玄宗昏庸道宠信奸佞使才能报门 ⑿杞事忧倾:《列·瑞》:杞忧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二句意谓皇帝理解我我杞忧自嘲意 ⒀猰貐:古代神种吃野兽比喻阴险凶恶物竞肉:争吃肉驺虞:古代神种仁兽白质黑纹伤畜践踏草李白驺虞自比表示与奸同流合污 ⒁接:搏斗飞揉、雕虎:比喻凶险焦原:传说春秋莒块约五十步圆石名叫焦原百丈深渊畏才敢站 ⒂智者二句:智者忍屈愚者知味骄横世俗看起我 ⒃力排二句:《晏春秋》内篇卷二《谏》载:齐景公手公孙接、田疆、古冶三勇士皆力能搏虎却知礼义相晏婴便向齐景公建议除掉建议景公用两桃赏给功于三勇士争功各自羞愧***李白用典意讽刺权相李林甫陷害韦坚、李邕、裴敦复等臣 ⒄吴楚句:汉景帝吴楚等七诸侯王起兵反汉景帝派周亚夫领兵讨伐周河南见剧孟(著名侠士)高兴说:吴楚叛汉却用剧孟注定要失败咍尔:讥笑 ⒅张公:指西晋张华据《晋书·张华传》载:西晋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令雷焕掘双剑即古代名剑干莫邪雷干送给张华自留莫邪张华杀干失落雷焕死雷华佩带着莫邪经延平律(今福建南平市东)突剑腰间跳进水与早已水干合化作两条蛟龙两句用典意谓总自明君赏识 ⒆风云:即风云际古认云龙风虎风云际形容君臣相业:才干□(左山右皃)屼:安指暂遇坎坷[2

译文梁甫吟啊梁甫吟自诸葛亮唱响少志士吟颂期盼着事业春知道周朝居住棘津姜太公七十岁清晨即起边屠牛边唱歌做番事业辞别故乡安边渭水河边用直钩钓十鱼清澈河水映照着白发刺痛风云际候文王拜师候气东海势比泰山治略套套别看我现普通机临猫变虎知道秦末汉初居住高阳酒鬼俪食其六十岁草莽身见刘邦硬跪拜做揖算给足面阵雄辩折服让刘邦立即停止洗脚马放弃美***改洗耳恭听看凭三寸烂舌攻齐七十二座城市刘邦项羽玩象呼啦圈转啊转看看落泊知识云雾散干番何况我身强力壮智勇双全我胸治略我必须家担忧我想见皇皇干呢鼓声敲震响皇宫贵妃做投壶游戏忙忙脸牙齿笑灿烂宫墙外已经危机四起安禄山准备反叛些事情皇知道周围却容许我警告责怪我打扰雅兴说我杞事担忧倾塌白啊整乌云蒙蔽着啊照我忠诚忧肠现各军阀官僚同吃野兽--猰貐阴险残暴我却驺虞猛虎羞与合流目前形势危险同焦原--周围深渊高千丈圆才几十米我却象姜太公俪食其斡旋处置游刃余别看力拔山外表我要除却需要两三桃知道晏婴杀公孙接、田疆古冶等三故事其关键要利用间矛盾别硬碰硬乱整我探安禄山虚实手根本没象剧孟智谋士匹夫根本事梁甫吟啊梁甫吟事重啊声音悲古名剑--干莫邪候相合呢候敌我候才与皇风云际呢候平安事等待吧安等待等待机

两句:啸梁甫吟何见阳春啸比高歌更凄厉激越情抒发诗单刀直入显示诗情极平静全诗定情基调宋玉《九辩》恐溘死见乎阳春句故见阳春埋没重用、压抑施展抱负意思诗句全由发接着连用两组君见提两历史故事说西周吕望(即姜太公)期埋没民间五十岁棘津贩七十岁朝歌屠夫八十岁垂钓于渭水滨钓十(每钓十共三千六百钓)才遇文王遂展平志说秦末郦食其刘邦原作平儒看起位自称高阳酒徒儒仅凭雄辩使刘邦改变态度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楚汉相争风云物诗引用两历史故事实际寄寓着自理想与抱负:贤虎变愚测颇似平狂客落魄尚何况壮士群雄相信自期沦落毫作诗前途着坚定信念所声调高亢昂扬语言节奏较爽利明快间虽曾换韵都押平声韵语气舒展平坦自我欲攀龙见明主句起诗乐观陷入痛苦加改用仄声韵语气拗怒急促更使犹阵凄风急雨劈面打段写象屈原《离骚》诗使自置身于惝恍迷离、奇幻变神境界通描写奇特遭遇反映现实受看求见明主依附着夭矫飞龙凶恶雷公擂起鼓用震耳欲聋鼓声恐吓想求见位明主顾同班宠作投壶游戏高兴笑闪现耀眼电光恼怒使昏暗风雨交加尽管诗顾切额叩关冒死求见料竟触怒守卫门阍者段描写诗情表现强烈象浩荡江水宽广河床突进入峡谷险滩旋涡四起奔腾湍急抑止诗遭遇实际现实遭遇借助于幻设神境界尽情倾诉胸忿懑与平自白照吾精诚十二句另作段段诗通各种典故或明或暗抒写内忧虑痛苦并激烈抨击现实合理现象:皇能体察我家片精诚反说我杞忧权奸象恶兽猰?磨牙厉齿残害民诗理想则仁政治自信足够才能勇气整顿乾坤象古代能用左手接飞猱、右手搏雕虎勇士虽置身于危险焦原仍苦诗意象宕起马重重跌现实庸碌辈趾高气扬真才能反能收起自聪明才智世我看轻鸿毛古代齐三力能排山勇士相晏设计害死见才能往往受猜疑明明剧孟能摒弃用家前途真堪设想段行文显著特点句排列突破规要求意思连贯手接飞猱两句应接写力排南山两句智者卷两句应接写吴楚弄兵两句诗却故意作错落排列避免平铺直叙诗股汹涌情激流至波三折迂盘旋势更显恣肆奇横笔力雄健段语气节奏随着情发展跌宕起伏忽急促忽舒展忽押平声韵忽换仄声韵短短十二句竟三易其韵极尽变化能事段梁甫吟声悲直接呼应篇首两句语气沉痛悲怆突诗笔锋折张公两龙剑四句仍信百倍答何见阳春设问诗确信干、莫邪二剑久没尘土我同明主阻隔终合既做屠夫钓徒吕望仍能际风云建立功勋自应该安俟命等待风云饱经挫折诗虽沉浸迷惘痛苦却仍用各种办自我慰藉始终没放弃理想追求

攀龙附凤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注音 ㄆㄢ ㄌㄨㄥˊ ㄈㄨˋ ㄈㄥˋ

拼音 pān lóng fù fèng

词性 动词 成语

基本释义

⒈ ?龙,凤:比喻有权有势的人。喻指为获名利而去巴结投靠有权有势的人。

例攀龙附凤,驰骛之秋。——《三国志·鲁肃传》

英play up to people of power and influence; put oneself under the patronage of a bigwig;

国语辞典简编本

攀龙附凤「ㄆㄢ ㄌㄨㄥˊ ㄈㄨˋ ㄈㄥˋ」

趋附权贵,以求晋升。

造句年轻人要有骨气,不要一天到晚想攀龙附凤,一步登天。

国语辞典修订本

攀龙附凤「ㄆㄢ ㄌㄨㄥˊ ㄈㄨˋ ㄈㄥˋ」

⒈ ?依附英主以建立功业。也作「攀鳞附翼」、「攀龙附骥」、「攀龙托凤」、「攀龙趋凤」、「附凤攀龙」。

引《汉书·卷一〇〇·叙传下》:「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颍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国演义·第七三回》:「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

近攀龙趋凤 攀高接贵 攀高结贵 接贵攀高 趋炎附势

反伏枥守株 乐道安贫

⒉ ?趋附权贵,以求进升。也作「攀鳞附翼@@@攀龙附骥@@@攀龙托凤@@@攀龙趋凤@@@附凤攀龙」。

例如:「当时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大都是攀龙附凤之徒。」

引证解释

⒈ ?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或扬威。亦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

引语本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如 宇仲元 不遭《法言》,令名必沦,其无虎豹之文故也,可谓攀龙附凤者矣。”唐 杜甫 《洗兵马》诗:“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三国演义》第七三回:“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郁达夫 《西游日录·游西天目》:“文人活在世上,文章往往不值半分钱,大抵饥饿以死。到了肉化成炭,骨变成灰的时候,却大家都要来攀龙附凤,争夺起来了。”

⒉ ?谓盘附着龙和凤。

引徐迟 《财神与观音·荣和吾兄荣任总经理大喜》:“两枝攀龙附凤的大蜡烛在闪动,四面花篮已经堆成了百花阵图。”

求李白《梁浦吟》翻译

编号 76 成语 攀龙附凤 注音 ㄆㄢ ㄌㄨㄥˊ ㄈㄨˋ ㄈㄥˋ 汉语拼音 pān lóng fù fèng 释义 攀附着龙或凤。

比喻依仗有声望的人。

语本汉.扬雄《法言.渊骞》。

后用「攀龙附凤」比喻巴结权贵,以求晋升。

「趋炎附势」、「攀龙附骥」 典源 汉.扬雄《法言.渊骞》或问:「渊、骞1>之徒恶2>乎在?」曰:「寝3>。」

或曰:「渊、骞曷不寝?」曰:「攀龙鳞,附凤翼4>,巽以扬之5>,勃勃6>乎其不可及也。

如其寝!如其寝!」〔注解〕(1)渊、骞:渊指颜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鲁国人,孔子***。

天资明睿,贫而好学,于***中最贤,孔子称其「不迁怒,不贰过」。

后世称为「复圣」,列于孔门德行科。

骞指闵子骞(西元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

孔子***,以孝友闻,和颜渊以德行并称。

(2)恶:音ㄨ,同「乌」。

如何、怎么,表示反问的语气。

(3)寝:藏也,湮没不彰。

(4)攀龙鳞,附凤翼:比喻攀附孔子之道。

(5)巽以扬之:比喻得孔子盛名之助。

巽,音ㄒㄩㄣˋ,易经八卦之一,基本卦象为风,此处指风。

(6)勃勃:轻迅的样子。

典故说明 汉代扬雄《法言.渊骞》中对颜渊、闵子骞评论道:孔子的再传***,现在多已不为人知,那为何颜渊、闵子骞却不然呢?因为他们依附着孔子,有如「攀龙鳞,附凤翼」,乘风而上,勃勃升腾,其他人都无法跟上。

因为得到孔子的盛名之助而让世人能够认识他们,不至于湮没无闻。

后来「攀龙附凤」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攀龙鳞,附凤翼」演变而出,本比喻依仗有声望的人,后多用来比喻巴结权贵,以求晋升。

书证 01.《汉书.卷一○○.叙传下》:「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颍阴商贩,曲周庸夫。

攀龙附凤,并乘天衢。」

02.《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夫于矢石之闲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

03.《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鲁肃》:「终搆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

04.《晋书.卷七一.熊远列传》:「时所谓三善者,王法所不加;清论美其贤;渐相登进,仕不辍官,攀龙附凤,翱翔云霄。」

05.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而犹以文***可观,意思详序,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06.《梁书.卷一三.沈约列传》:「士大夫攀龙附凤者,皆望有尺寸之功,以保其福禄。」

07.唐.杜甫〈洗兵马〉诗:「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08.唐.李白〈猛虎行〉:「萧曹曾作沛中吏。

攀龙附凤当有时。」

09.《旧五代史.卷六五.唐书.王思同列传》:「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

10.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套.一煞〉:「伫看金瓯姓字香,入阙朝京,攀龙附凤,和鼎调羹,论道兴邦。」

11.《三国演义》第七三回:「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

12.《隋唐演义》第九二回:「将士皆关中人,岂不日夜思归?其所以不惮崎岖,远涉沙塞者,亦冀攀龙附凤,以建尺寸之功耳。」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巴结权贵,以求晋升。

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攀附权贵」的表述上。

例  句<01>他能有今天的局面,就是攀龙附凤得来的。

<02>有人为了攀龙附凤,不顾廉耻,只求沾点好处。

<03>今天你有名有地位,前来攀龙附凤的人自然就多了。

<04>我对你可是一片诚心,竟然被你看作是攀龙附凤的人。

<05>当年孟尝君众多门下食客中,当有不少是攀龙附凤之徒。

<06>他对董事长女儿百依百顺,不外是想攀龙附凤,结这门亲事。

近义词: 依权附势,附骥攀鸿,夤缘攀附,趋炎附势,攀高接贵,攀龙附骥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攀龙托凤,附翼攀鳞,附凤攀龙,攀鳞附翼

攀龙附凤有哪些意思?

梁甫吟 作者:李白

长啸梁父吟,何日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辨,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转蓬。

狂客落拓尚如此,何况我辈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

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触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父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阢当安之。

全部注释

1.《梁甫吟》:亦作《梁父吟》,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有诸葛亮《梁父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云:"亮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乐,时人未之许"。然李勉《琴说》曰:"《梁甫吟》,曾子撰"。蔡邕《琴颂》:"梁甫悲吟,周公越裳"。梁甫:又名梁父,山名,在泰山下。"

2.长啸:吟唱。

3.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战国策·秦策三》:"臣(范雎)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又《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又《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

4.经纶:《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经纶:喻治理国家。

5.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风期:风度和谋略。

6.大贤:指吕尚。虎变:《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喻大人物行为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常人所能料。

7.高阳酒徒:西***骊食其。《史记·骊生陆贾列传》:"骊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骊生。骊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骊生。骊生入,则长揖不拜。"骊生尝自称高阳酒徒。隆准:高鼻子。隆准公:指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趋风:疾行如风前来迎接。《史记·骊生陆贾列传》载:楚、汉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骊生建议刘邦联齐孤立项羽。他受命到齐国游说,齐王田广表示愿以所辖七十余城归汉。

8.旋蓬:在空中飘旋的蓬草。狂客:指骊食其。

9.攀龙:《后汉书·光武帝纪》:耿纯对刘秀说:"天下士大夫所以跟随大王南征北战,本来是希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就功名"。后人因以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

10.雷公:传说中的雷神。砰訇:形容声音宏大。

11.帝旁投壶多玉女:《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常与一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次投一千二百支,不中则天为之笑。天笑时,流火闪耀,即为闪电。三时:早、午、晚。倏烁:电光闪耀。晦冥:昏暗。这两句暗指皇帝整天寻欢作乐,权奸和宦官弄权,朝廷政令无常。

12.阊阖:神话中的天门。阍者:看守天门的人。《离骚》?quot;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这两句指唐玄宗昏庸无道,宠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

13.杞国无事忧天倾:《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二句意谓皇帝不理解我,还以为我是杞人忧天。此自嘲之意。

14.猰貐:古代神话中一种吃人的野兽。这里比喻阴险凶恶的人物。竞人肉:争吃入肉。驺虞:古代神话中一种仁兽,白质黑纹,不伤人畜,不践踏生草。这里李白以驺虞自比,表示不与奸人同流合污。

15.接:搏斗。飞揉、雕虎:比喻凶险之人。焦原:传说春秋时莒国有一块约五十步方圆的大石,名叫焦原,下有百丈深渊,只有无畏的人才敢站上去。

16.智者二句:智者可忍一时之屈,而愚者只知一味骄横。世俗人看不起我。

17.力排二句:《晏子春秋》内篇卷二《谏》下载: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皆力能搏虎,却不知礼义。相国晏婴便向齐景公建议除掉他们。他建议景公用两只桃子赏给有功之人。于是三勇士争功,然后又各自羞愧***。诸葛亮《梁父吟》?quot;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坟?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李白用此典意在讽刺当时权相李林甫陷害韦坚、李邕、裴敦复等大臣。

18.吴楚句: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诸侯王起兵反汉。景帝派大将周亚夫领兵讨伐。周到河南见到剧孟(著名侠士),高兴地说:吴楚叛汉,却不用剧孟,注定要失败。咍尔:讥笑。

19.张公:指西晋张华。据《晋书·张华传》载:西晋时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令雷焕掘地得双剑,即古代名剑干将和莫邪。雷把干将送给张华,自己留下莫邪。后来张华被杀,干将失落。雷焕死后,他的儿子雷华有一天佩带着莫邪经过延平律(今福建南平市东),突然,剑从腰间跳进水中,与早已在水中的干将会合,化作两条蛟龙。这两句用典,意谓总有一天自己会得到明君赏识。

20.风云感会:即风云际会。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常以风云际会形容君臣相得,成就大业。大人:有才干的人。*倪屼:不安。此指暂遇坎坷。

这首诗可能是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时的作品。作者通过吕尚、骊食其等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全诗纵横跌宕,变幻惝恍,淋漓悲壮。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一:"首言钓叟遇文王,又言酒徒遇高祖,卒自叹己之不遇"。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此是大诗,意脉明白而段落迷离莫辨"。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太白此诗则抱才而专俟际会之时"。吴生《古今诗范》卷九:"雄奇俊伟,韩公所谓光焰万丈者也。通体设喻,所以错落而雄深。"也有批评家认为"篇法不甚稳密","辞意错乱而无序"。

赏析

《梁甫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古辞今已不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有诸葛亮所作一首,写春秋时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诗大概写在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开头两句:“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宋玉《九辩》中有“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句,故“见阳春”有从埋没中得到重用、从压抑中得以施展抱负的意思。以下诗句,全是由此生发。

接着,连用两组“君不见”提出两个历史故事。一是说西周吕望(即姜太公)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每天一钓,十年共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平生之志。一是说秦末的郦食其,刘邦原把他当作一个平常儒生,看不起他,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不仅凭雄辩使刘邦改变了态度,以后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诗人引用这两个历史故事,实际上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不相信自己会长期沦落,毫无作为。诗人对前途有着坚定的信念,所以这里声调高亢昂扬,语言节奏也较爽利明快,中间虽曾换过一次韵,但都押平声韵,语气还是舒展平坦的。

自“我欲攀龙见明主”句起,诗人一下子从乐观陷入了痛苦。加上改用了仄声韵,语气拗怒急促,更使人感到犹如一阵凄风急雨劈面打来。这一段写法上很象屈原的《离骚》,诗人使自己置身于惝恍迷离、奇幻多变的神话境界中,通过描写奇特的遭遇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你看,他为了求见“明主”,依附着夭矫的飞龙来到天上。可是,凶恶的雷公擂起天鼓,用震耳欲聋的鼓声来恐吓他,他想求见的那位“明主”,也只顾同一班女宠作投壶的游戏。他们高兴得大笑时天上闪现出耀眼的电光,一时恼怒又使天地昏暗,风雨交加。尽管如此,诗人还是不顾一切以额叩关,冒死求见。不料竟触怒了守卫天门的阍者。在这段描写中,诗人的感情表现得那么强烈,就象浩荡江水从宽广的河床突然进入峡谷险滩一样,旋涡四起,奔腾湍急,不可抑止。诗人在天国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他借助于幻设的神话境界,尽情倾诉了胸中的忿懑与不平。

自“白日不照吾精诚”以下十二句又另作一段,在这段中,诗人通过各种典故或明或暗地抒写了内心的忧虑和痛苦,并激烈地抨击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上皇不能体察我对国家的一片精诚,反说我是“杞人忧天”。权奸们象恶兽猰?那样磨牙厉齿残害人民,而诗人的理想则是以仁政治天下。他自信有足够的才能和勇气去整顿乾坤,就象古代能用左手接飞猱、右手搏雕虎的勇士那样,虽置身于危险的焦原仍不以为苦。诗意象是宕起,可是马上又重重地跌了下来。在现实的生活中,只有庸碌之辈可以趾高气扬,真有才能的人反而只能收起自己的聪明才智,世人就把我看得轻如鸿毛。古代齐国三个力能排山的勇士被相国晏子设计害死,可见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猜疑。明明有剧孟这样的能人而摒弃不用,国家的前途真是不堪设想了。这一段行文的显著特点是句子的排列突破了常规。如果要求意思连贯,那么“手接飞猱”两句之后,应接写“力排南山”两句,“智者可卷”两句之后,应接写“吴楚弄兵”两句。可是诗人却故意把它们作上下错落的排列,避免了平铺直叙。诗人那股汹涌而来的感情激流,至此一波三折,成迂回盘旋之势,更显得恣肆奇横,笔力雄健。这段的语气节奏也随着感情发展而跌宕起伏,忽而急促,忽而舒展,忽而押平声韵,忽而换仄声韵,短短十二句竟三易其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最后一段开头,“梁甫吟,声正悲”,直接呼应篇首两句,语气沉痛而悲怆。突然,诗人又笔锋一折,“张公两龙剑”以下四句仍是信心百倍地回答了“何时见阳春”这一设问。诗人确信,正如干将、莫邪二剑不会久没尘土,我同“明主”一时为小人阻隔,终当有会合之时。既然做过屠夫和钓徒的吕望最后仍能际会风云,建立功勋,那自己也就应该安时俟命,等待风云感会的一天到来。饱经挫折的诗人虽然沉浸在迷惘和痛苦之中,却仍在用各种办法自我慰藉,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写长篇歌行最忌呆滞平板,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正在于布局奇特,变化莫测。它通篇用典,但表现手法却不时变换。吕望和郦食其两个故事是正面描写,起“以古为鉴”的作用,接着借助于种种神话故事,寄寓自己的痛苦遭遇,第三段则把几个不相连属的典故交织在一起,正如清人沈德潜说的“后半拉杂使事,而不见其迹”,因而诗的意境显得奇幻多姿,错落有致:它时而和风丽日,春意盎然,时而浊浪翻滚,险象纷呈;时而语浅意深,明白如话,时而杳冥惝恍,深不可测。加上语言节奏的不断变化起伏,诗人强烈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梁甫吟 年代:汉 作者:无名氏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注释

①齐城:齐都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北八里。

②荡阴里:又名“阴阳里”,在今临淄城南。

③累累:连缀之貌。这二句是说三坟相邻,坟形大略相似。

④田疆古冶子: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载,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事齐景公,以勇力闻名于世。晏婴因他们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他劝景公设计除掉他们,景公同意了他的意见,因将二桃赠给三士,让他们计功食桃。公孙接自报有搏杀乳虎的功劳,田开疆自报曾两次力战却敌,于是各取了一桃。最后古冶子说:“当年我跟随君上渡黄河,战车的骖马被大鼋鱼衔入砥柱中流,我年少又不会游水,却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杀死了大鼋鱼。当我左手拿着马,右手提着鼋头跳出水面的时候,岸上的人们都误认为是河伯。我可以说最有资格吃桃子,二位何不还回桃子?”公孙接、田开疆二人听后皆羞愧自刎而死。古冶子见此,凄然地说:“二友皆死,而我独生,不仁;盛夸己功,羞死二友,不义;所行不仁又不义,不死则不算勇士。”因此,他也自刎而死。

⑤排:推也,这里是“推倒”的意思。南山:指齐城南面的牛山。

⑥绝:毕,尽。地纪:犹“地纲”。“天纲”与“地纪”,指天地间的大道理,如“仁”、“义”、“礼”、“智”、“信”等。这二句是说三士文武兼备,既有排倒南山的勇力,并且深明天地纲纪的真谛。一说,三士以勇力出名,无所谓文,“文”当作“又”。这两句诗,似本《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庄子》两句都是说剑,这两句都是说勇。“地纪”就是“地基”。

⑦一朝:一旦。

⑧晏子:齐国大夫晏婴,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乃齐国名相。

赏析

此诗为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一作《泰山梁甫吟》。“甫”亦作“父”。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这首古辞从写坟开始,保留了葬歌痕迹,但从内容看,与葬歌毫不相干,而是一首咏史诗,所咏为齐景公用国相晏婴之谋,以二桃杀三土的故事。故朱乾《乐府正义》解释说:“(此诗)哀时也,无罪而杀士,君子伤之,如闻《黄鸟》之哀吟。后以为葬歌。”指出它首先是“哀时”之作,成为“葬歌”是后来的事。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记载:春秋时齐国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同事齐景公,各有殊功。一次国相晏婴“过而趋之,三子者不起”,这使晏婴甚为难堪,便在景公面前进谗,说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乃“危国之器”,应该除掉。景公以为然,便由晏婴设计,以二桃赐三人,让他们自己表功争桃。公孙接、田开疆先自报功劳,各取一桃,最后古治子说:“我的功劳比你们都大,桃子该给我吃。”说罢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听了都感到羞愧,认为自己功小争桃,是贪,争得不对又不死,是无勇。于是二人退还桃子,***而死。古治子见自己动武争桃而使二人羞愧以死,也自责不仁不义接着***。

历史上臣子因功高震主而被杀的事例极多,而此诗之所以以《梁甫吟》为题,特别选定二桃杀三士之事进行歌咏,是因为这件事太具有戏剧性了,太使人震惊了,能够引起人们更多的警觉和深思。 诗的前四句,先从位于齐城(今山东淄博)东南荡阴里(一名阴阳里)之三壮士冢写起。“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步出”与“遥望”相呼应,人未到而两眼视野先到,表明了对三坟之专注。“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这是已经来到冢前,看清了三坟相连,形状相似。累累,起伏相连的样子。这三坟相似,也象征着三位勇士之相似,皆勇力超人,皆有功于君,皆使气好胜,皆被谗不悟。接下去六句转而写坟中三人的遭遇。“问是谁家墓”,明知故问,是为了突出所咏对象。答曰:“田疆古冶子”,这是以两人之名代三人之名,其中包括公孙接。“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紧承上句,盛赞三人勇力绝伦。排南山,推倒南山(齐城南之牛山)。绝地纪,语出《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这里指折断地脉。这样的勇士,结局却又如何呢?“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一朝,既言时间之速,也表明此阴谋之轻易得行。“谗言”二字,倾向性极明,既是对三士的同情、惋惜,也是对主谋者的有力谴责。二句写得斩截有力,使入感到毛骨悚然。二桃,比起三个力能推倒南山、折断地纪的勇士来,那真是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然而竟能实现杀掉三士的目的。诗句所构成的这一巨大反差,足以使人惊心动魄!诗至此,似可结又实未结,因为还留下一个疑问,这就是“谁能为此谋”?答曰“国相齐晏子”。结尾再一次用问答句式,波澜突起,把做国相的晏子指名道姓地点出来。二句看似客观叙述,不着议论,不含感情,实则皮里阳秋,有深意在。一问,意在提醒读者注意设此不寻常之谋的人,一答,指名道姓交代出为谋之人。“国相”,字面上是点明其身份,实际上是谴责这个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肩负沟通上下、协调文武之责的“国相”,何以不容人至此?这样的行为与“国相”的地位、气度、职责该是多么的不相称!“齐晏子”,是直点其名,意在立此存照,永远展出示众,使人们知道,这个善机变、巧谋划的“名相”,竟干出了这样的事。

关于此诗作意,一般皆取前引朱乾的说法,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认为朝有悍臣武夫,宰相不能制,就应该有晏婴这样的能臣。其实读一读《晏子春秋》原文就十分清楚了,晏婴进谗纯出私怨,谗言中加给三土的罪名皆属无据。晏婴是历史上多谋的“名相”,但人无完人。《晏子春秋》尚如实记载,后人也就不必曲为之说了。

从诗的主题和语言看,这首古辞当是出于文人之手。在汉乐府诗作中,此诗显得朴拙了一些,但结构还是比较严谨的,诗从望荡阴里、见三坟写起,转到写坟中人被谗言遭的悲惨***,再转到揭出设此毒计之人。层层推进,语语相衔。诗中两用问答句式,都处在诗的关键处,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气免于平实。语言虽质朴而少文彩,但句句简洁,文雅而不艰涩,明白而不浅俗,可见是经过一番锤炼之功的。

[编辑本段]梁甫吟 年代:明 作者:刘基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生虹霓。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外间皇父中艳妻,

马角突兀连牝鸡。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赏析

《梁甫吟》系乐府旧题,后人多用于抒发心中不平之气。如李白《梁甫吟》,即充满志不得伸、怀才不遇的忿懑之情。刘基这首乐府诗,表达他对于元代末年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中运用了大量忠臣被弃、小人得志之典,体现了诗人因现实而起的不平之气,具有深广的历史蕴涵。全诗虽无精巧的结构安排,却一气呵成,感人至深。

梁甫泰山下山名,喻小人。李有《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云“而我何为者,叹息龙门下。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父吟》,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见阳春《九辩》“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

屠叟周初名相太公吕望。五十时在棘津(河南延津)卖吃,七十在朝歌(殷都,今河南淇县)屠牛,八十渭水垂钓,九十辅佐周文王。

三千六百钓垂钓十年

风期品格志气

大贤虎变《易经·革卦》“大人虎变”。虎秋后换皮毛,文***缤焕。喻贤者能骤得志。

按汉初郦食其,高阳(河南杞县)人,家贫落魄,人谓狂生,自称高阳酒徒。刘邦领兵过高阳,郦往,刘正让两女为洗脚。郦长揖不拜,曰刘对长者(时郦六十余)无礼。刘于是停洗礼待。后郦游说诸侯,使齐王田广以七十二城降汉。

隆准高鼻子。“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攀龙古以追随君王为“攀龙鳞,附凤翼”

投壶古宴饮时,宾主依次投箭入一瓶状壶中,负者饮。

三时春、夏、秋

驺虞黑纹白虎,不食生物,不踏生草。《诗经》“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

忧天《列子·天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飞猱《尸子》载:古勇士中黄伯能左接飞猱,右搏斑驳猛虎。另载有石名焦原,广五十步,下临百仞深渊,无胆者不敢近。《晏子春秋》载齐景公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武之士,一日晏子过,三人皆未行礼,晏对景曰三士无尊卑,将为后患,遂计赏三人两桃,曰功高者可吃桃,公孙和田拿,古冶言二人功不过己,应退回,二人羞愤***,古也觉独生不义,也***。古诗《梁甫吟》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亚夫据《史记》,吴楚叛,汉景帝命周亚夫出兵,周在河南得剧孟。遂笑吴楚弄兵不识才。

龙剑张华任雷焕为丰城(江西)令,焕掘双宝剑送一给华。华信云“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后华被杀,剑不知去向。焕死后,子雷华带剑过延平津,剑跃入水。下水不见剑,但见数丈双龙。

够你用的吧

攀龙附凤的意思

攀龙附凤是指形容龙和风这两个动物,现状引申为形容人的虚荣。

成语: 攀龙附凤

拼音: pān lóng fù fèng

解释: 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出处: 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举例造句:?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拼音代码: plff

近义词:?趋炎附势、曲意逢迎

反义词:?敬而远之、视同路人

歇后语: 金銮殿上的柱子

灯谜: 妃子与驸马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巴结别人。

英文: play up to people of power and influence.

故事: 秦末汉初,出身平民的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四人因为投靠刘邦而成为显赫人物。樊哙原是杀狗的屠夫,因娶了吕后的妹妹而“附凤”被封舞阳侯。郦商被赐信成君,夏侯婴因救了刘邦的妻儿被封汝阴侯,灌婴被封宣陵君。

问题一:谁知道攀龙附凤的意思? 女的傍大款,男的当小白脸。

问题二:攀龙附凤是什么意思 攀龙附凤

拼音 (pān lóng fù fèng)

注释 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出处 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例子 ~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唐?杜甫《洗兵马》诗)

问题三:不屑一顾 攀龙附凤各是什么意思 不屑一顾意为对某事物极端轻视鄙夷。

攀龙附凤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或扬威。亦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

问题四:攀龙附凤,有何不可?不思上进才是傻!是什么意思? 投靠有权有势的人,又有什么可以的?不为未来考虑的人才傻。

问题五:喜欢攀龙附凤的人怎么会有朋友 是什么意思 就是会被其他人瞧不起,但是现实里这种人还不一定混的差

问题六:攀龙付凤的意思 龙、凤,古代传说中象征吉祥的动物。龙,象征帝王;凤,象征帝后。龙凤则象征***威势。此典比喻归附帝王、依附权力。典出《汉书?叙传下》:“舞阳鼓刀,滕公厩驺(jiùchú,掌管马的官),颍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

这里列举了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夺取天下的四名功臣。一是樊哙(kuài),沛人,刘邦的老乡。当初以屠狗为业,后随刘邦征战,屡立战功,被封为舞阳侯。鼓刀,动刀、拿起刀子。二是夏侯婴,沛人,刘邦的老乡。原是刘邦的司御(即马夫),跟随刘邦攻秦,被封为滕公。三是灌婴,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原是丝绸商人,后随刘邦起兵,累立战功,被封为颍阳侯。四是郦商,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人。陈胜起事时,随陈胜。后随刘邦,屡建战功,被封为曲周侯。以上四位,“攀龙附凤”,都登上了高位。《史记》有记载以上四人事略的《樊郦滕灌列传》。司马迁说:“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畅中“附骥之尾”也比喻依附他人而成名,与“攀龙附凤”同义。但“附骥之尾”(或“附骥尾”、“附骥”)可用为自谦。

问题七:攀龙附凤的故事 “攀龙附凤”这则成语的“龙、凤”是形容有权势的人。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的人。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叙转下》,午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 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母名字都没有。刘邦原名季,意思是“老三”,直到做了皇帝,才改名为邦。 刘邦三十岁时,当了秦朝沛县的一个乡村小吏――亭长。他为人豁达大度,胸怀开朗,做事很有气魄,很多人都和他合得来。当地的萧何、樊哙、夏侯婴等,都是他的好朋友。这些人后来都为刘邦建立汉朝出了大力。 樊哙是刘邦的同乡,是个杀狗卖狗的。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沛县县令惊恐万分,打算投起义之机响应陈胜,就派樊哙去召刘邦来相助。不料刘邦带了几百人来时,县令又反悔起来。于是,刘邦说服城里人杀了县令,带领二三千人马誓师起兵。 夏侯婴与刘邦也早就有了交情。他原来是县衙里的马夫,每次奉命为过往使者赶车,回来时经过刘邦那里,总要与刘邦闲谈很长时间,直到日落西山才走。后来夏侯婴当了县吏,与刘邦交往更密切了。一天刘邦与他闹着玩,一不小心打伤了他。有人告刘邦身为亭长,动手***,应当严惩,夏侯婴赶紧为他解释。不料,后来夏侯婴反以伪证罪被捕下狱,坐了一年多班房。后来刘邦在沛县起兵,他和樊哙主动参加,并担任部将。 刘邦的势力逐渐发展后,有个名叫灌婴的人又来投奔他。灌婴是睢阳人,本为贩卖丝绸的小商人。此人后来也成为刘邦的心腹,领兵转战各地,立了不少战功。 公元前208年,刘邦根据各路起义军开会的决定,带领人马西攻秦都咸阳。第二年初,刘邦大军兵临陈留,把营扎在城郊,当地有个名叫郦食其的小吏前来献计。郦食其对刘邦说,现在您兵不满万人,又缺乏训练,要西攻强秦,如进虎口。不如先攻取陈留,招兵买马,等兵强马壮后再打天下。郦食其还表示,他和陈留县令相好,愿意前去劝降;如县令不降,就把他杀了。 刘邦***纳了郦食其的计谋。郦食其连夜进陈留城劝说县令,但那县令不肯起义。于是郦食其半夜割下他的头颅来见刘邦。第二天刘邦攻城时,把那县令的头颅高悬在竹竿上,结果守军开城门投降。在陈留,刘邦补充了大量粮食、武器和兵员。 接着郦食其又推荐了他颇有智勇的弟弟郦商,郦商又给刘邦带来了四千人。刘邦就任命他为副将,带领这支队伍西攻开封。后来,刘邦又战胜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即皇帝位,建立了西汉王朝。 刘邦当皇帝后大封功臣,樊哙、夏侯婴、灌婴、郦商等人也先后被封为舞阳侯、当汝阴侯、颖阴侯和曲周侯。